结构的温度作用设计word文档
课程设计报告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设计Word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课程设计地点:课程设计时间: 2008.12.29-01.04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宽敞;另一方面,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制冷和空调系统的利用率。
此外,人们对舒适的生活品质与环境愈来愈重视,要求也愈来愈高,不仅对室内温、湿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希望室内环境趋于自然环境。
综观空调器的发展过程,有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1)从异步电机的定频控制发展到变频控制。
(2)从异步电机变频控制发展到无刷直流电机的变频控制。
(3)控制方法从简单的开关控制向智能控制转变。
随着对变频空调器研究的日渐深入,控制目标逐渐从单一的室温控制向温湿度控制、舒适度控制转移;控制方法从简单的开关控制向PID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等智能控制方向发展。
由于神经网络控制和专家系统控制实现难度较大而且效果不一定很理想,因此本设计采用PID控制算法。
本设计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完成了空调的温度控制系统,主要是以PIC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设计,采用PID控制算法,即通过A/D转换器将温度传感器采集来的温度数据送入单片机,单片机将采集的数据与设定温度相比较决定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单片机通过对制冷压缩机的控制,调节压缩机的转速,实现了空调的制冷。
空调的硬件电路只是起到支持作用,因为作为自动化控制的大部分功能,只能采取软件程序来实现,而且软件程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它既经济又灵活方便,而且易于模块化和标准化。
同时,软件程序所占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来说比硬件电路的开销要小得多。
同时,与硬件不同,软件有不致磨损、复制容易、易于更新或改造等特点,但由于它所要处理的问题往往远较硬件复杂,因而软件的设计、开发、调试及维护往往要花费巨大的经历及时间。
对比软件和硬件的优缺点,本设计采用软硬件结合的办法设计。
2024《温度》说课稿范文

2024《温度》说课稿范文温度是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温度的基本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后进行深入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含义、温度计的原理和温度单位的转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温度的含义,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进行温度单位的转换。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增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温度单位的转换。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法学法: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思考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温度计、水杯、冷热水、雷达图等实验装置,以及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通过展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温度的含义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冷热水杯,让学生观察水杯中水的变化,引导他们思考水的变化与温度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进而引出温度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如何测量温度。
2. 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水杯中水的温度,并进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3. 温度单位的转换:通过展示不同温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和转换方法,让学生理解摄氏度、华氏度和开氏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练习和实例,让学生掌握温度单位的转换方法。
4.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温度、计算物体温度的变化等。
5.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复习,总结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强调温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
Word排版设计技巧与实践案例分享

Word排版设计技巧与实践案例分享摘要本文旨在介绍Word文档排版设计技巧与实践案例,以期帮助读者快速提升文档排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简要介绍了Word文档排版设计的基本原则,然后从文字、图形、表格、样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Word文档排版设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前言Word是办公软件中使用最频繁的文档编辑软件之一,通过它可以编排和输出各种文件,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也是写作、出版等专业领域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工具。
Word排版设计的好坏不仅关乎文档的美观程度,还直接影响到文档的可读性、信息传递效果、专业性等方面。
因此,精研Word文档排版设计技巧,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2. Word文档排版设计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排版设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基本操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一致、美观和专业性”。
(1)简洁:尽量避免重复、废话、冗长、繁琐的文字表述,充分利用段落、编号、标题、表格等方式组织文档内容,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地表达出所需要的信息。
(2)明了:信息传递应准确、清晰、易懂、无歧义,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和符号,并注重排版的格式、文字大小、字体、间距等方面,以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和整体协调性。
(3)一致:文档排版要保持一致性,保证每个部分都有同样的字体、大小、颜色和样式等。
排版最好结构化和模板化,以便后续编辑或修改。
(4)美观:排版设计应以美观为追求目标,但不应过分强调图片的数量和色彩、文本的美观等视觉效果,应以信息传递为主要目标,不宜在排版美观和信息传递之间偏重其一。
(5)专业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档,要选用不同的排版风格,以增强其专业性,同时应遵循所在领域的规范和标准。
3. Word文档排版设计的技巧3.1文字(1)字体和字号的选择应选择适合文档主题和读者群的字体和字号,一般在正文中使用宋体、黑体、Times New Roman等字体,并根据段落对字号进行微调,一般正文字号为小四,标题字号为二号或一号,副标题字号为三号或四号。
Word文档模板制作技巧

Word文档模板制作技巧第一章介绍Word文档模板的概念和作用Word文档模板是一种提前制定好格式和设计的文档,可以作为基础模板应用于各种文档的创建中。
它们可以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文档的一致性和专业性。
第二章选择适合的模板类型在创建Word文档模板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适合的模板类型。
常见的模板类型有简历模板、报告模板、信函模板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模板类型。
第三章设计模板的版式模板的版式设计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文档的视觉效果和排版质量。
版式设计应根据文档类型和目的进行选择,包括字体、字号、行距、段落缩进等方面的设计。
第四章定制样式和主题Word提供了多种样式和主题供用户选择或自定义。
通过定制样式和主题,可以为文档模板添加独特的风格,使其与众不同。
同时,样式和主题的一致性也能提高文档的专业性。
第五章插入页眉和页脚页眉和页脚是文档模板中常见的元素,可以用于添加标题、日期、页码等信息。
通过插入页眉和页脚,可以使文档模板更加规范和完整。
第六章设置文档结构和标题样式一个好的文档模板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和层次感。
通过设置标题样式和段落缩进,可以使文档的组织结构更加明确,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阅读文档。
第七章插入图表和表格图表和表格是文档模板中常用的元素,可以用于呈现数据和信息。
在插入图表和表格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图表和表格类型,并设置其样式和布局,使其符合文档的整体风格。
第八章添加封面和目录封面和目录是文档模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文档的概要和导航功能。
在添加封面和目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格式和样式,并确保其与文档的内容一致。
第九章使用快捷键和宏Word提供了许多快捷键和宏,可以帮助用户更高效地操作文档模板。
熟悉并灵活运用这些快捷键和宏,能够大幅度提高文档模板的制作效率。
第十章导出和共享文档模板完成文档模板的制作后,可以选择将其导出为模板文件,以便在其他电脑上使用和共享。
导出时,需选择合适的文件格式,并确保模板的格式和样式在其他设备上能够正常显示。
(完整word版)软件架构设计文档实用模板

项目名称错误!未指定书签。
版本 <V1.0>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简介51.1目的51.2范围5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51.4参考资料51.5概述52.整体说明52.1简介52.2构架表示方式52.3构架目标和约束53.用例视图63.1核心用例63.2用例实现64.逻辑视图64.1逻辑视图64.2分层64.2.1应用层64.2.2业务层74.2.3中间层74.2.4系统层74.3架构模式74.4设计机制74.5公用元素及服务75.进程视图76.部署视图77.实施视图87.1概述87.2层87.3部署88.数据视图89.大小和性能810.质量811.其它说明812.附录A 指南813.附录B 规范914.附录C 模版915.附录D 示例9错误!未指定书签。
1.简介软件构架文档的简介应提供整个软件构架文档的概述。
它应包括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1.1目的本文档将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
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对系统的构架方面作出的重要决策本节确定此软件构架文档在整个项目文档中的作用或目的,并对此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
应确定此文档的特定读者,并指出他们应该如何使用此文档1.2范围简要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适用的范围和影响的范围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本小节应提供正确理解此软件构架文档所需的全部术语的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项目词汇表来提供1.4参考资料本小节应完整地列出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引用的所有文档。
每个文档应标有标题、报告号(如果适用)、日期和出版单位。
列出可从中获取这些参考资料的来源。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档来提供1.5概述本小节应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并解释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组织方式2.整体说明2.1简介在此简单介绍软件架构的整体情况,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施视图和部署视图的简单介绍。
(完整word版)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选型及其应用

(完整word版)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选型及其应⽤《⾃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选型及其应⽤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录⼀摘要 (3)⼆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3)2.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3)2.2 接触电势 (4)2.3 温差电势 (4)2.4 热电偶温度计闭合回路的总热电势 (4)三热电偶温度计的组成结构及其作⽤和特 (5)3.1 热电偶温度计的组成结构 (5)3.2 热电偶温度计的作⽤及特点 (6)四热电偶温度计测温技术中涉及到的定则 (7)4.1 均质导体定则 (7)4.2 中间导体定则 (7)4.3 连接导体和中间温度定则 (8)五热电偶温度计的误差分析及选型 (8)5.1 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 (8)5.1.1插⼊深度 (8)5.1.2响应时间 (9)5.1.3热辐射 (10)5.1.4冷端温度 (11)5.2 热电偶温度计的选型 (11)六现场安装及其注意事项 (13)七总结 (13)⼋参考⽂献 (15)⼀、摘要热电偶温度计是⼀种最简单﹑最普通,测温范围最⼴的温度传感器,是科研﹑⽣产最常⽤的温度传感器。
在使⽤时不注意,也会引起较⼤测量误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热电偶插⼊深度﹑响应时间﹑热辐射及冷端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在使⽤时应该怎样选择热电偶温度计,以及使⽤时的⼀些安装注意事项,这对提⾼测量精度,延长热电偶寿命,都有⼀定的意义。
⼆、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热电偶温度计是⼀种感温元件 , 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 , 通过电⽓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 , 当两端温度不同时 , 回路中就会产⽣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或者塞贝克效应)。
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的⼀端为⼯作端,温度较低的⼀端为⾃由端,⾃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
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 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由端温度在 0°C 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办公楼空调制冷设计计算word文档

1工程概述本工程为杭州市××学院办公楼,砖混结构共三层,建筑面积1381m2。
底层为教室和机房,二、三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
业主已给出建筑平面图和各个房间的功能,要求设计本办公楼的中央空调系统,实现每个有人员房间的夏季空调供冷。
2 设计依据2.1设计任务书<<空调制冷课程设计提纲>>2.2设计规范及标准(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2001版)(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3 设计范围(1)中央空调系统选型,空气处理过程的确定。
(2)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空调箱、风机盘管、送风口、回风口的选型,风管布置。
(3)冷冻机组、冷却塔、水泵、膨胀水箱的选型及水系统设计。
4 设计参数[1]空调通风主导风向风速大气压力夏季干球温度35.7℃温度33℃CNNW2.2m/s 100050Pa 湿球温度28.5℃房间名称夏季人员密度p/m2新风量m3/h·p允许噪声dB(A) 温度(℃) 相对湿(%)办公室26 60 0.15 30 55 教室26 60 0.7 25 40 会议室26 60 0.5 20 50 走道及前厅26 60 0.1 20 50 5 空调冷负荷计算5.1相关参数的选取[3][4]结构类型类型传热系数外墙石灰砂浆(20mm)加一砖半黏土实心砖墙(370mm)总厚度390 mm II型墙1.79外窗普通钢窗3mm普通玻璃 6.46外门单层3mm玻璃木门,结构修正0.7 2.00 内墙内外抹面(各20mm)加一砖黏土实心砖墙(240mm)总厚度280 mm III型墙1.97屋顶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编号(1) ≤0.8 其它的冷负荷相关参数:房间名称人员照明设备散热W/m2劳动强度群集系数类型功率W/m2办公室极轻0.93 暗装荧光灯,灯罩有孔30 25教室极轻0.89 明装荧光灯,灯罩有孔50 10公议室极轻0.93 暗装荧光灯,灯罩有孔40 20 走道及前厅轻0.93 一楼同教室,其它同办公室30 10注: (1)电脑房、设备间、设备按实际发热量估算。
(完整word版)《钢结构设计规范》-(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设计。
本规范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CBJ68-84))制订的.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宜优先采用定型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符合防火要求,注意结构的抗腐蚀性能.在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材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的钢号(对普通碳素钢尚应包括钢类、炉种、脱氧程度等)、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
此外,在钢结构设计图纸中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级别(焊缝质量级别的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材料承重结构的钢材,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工作温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平炉或氧气转炉3号钢(沸腾钢或镇静钢)、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 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和《桥梁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一、焊接结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以及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的其它承重结构。
二、非焊接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
注:冬季计算温度应按国家现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确定,对采暖房屋内的结构可按该规定值提高10℃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的温度作用设计一、结构温度作用设计的主要内容 环境温度取值由热传导得到杆件界面温度和杆件内部的温度场 求解结构温度内力杆件的截面设计(设计内力、设计状态、设计参数) 二、环境温度取值 1、环境温度组成以太阳为热源,环境温度可由日照温度ts 和空气温度te 组成。
日照温度ts 是太阳辐射作用直接在物体表面产生的温度,它是一个非均匀温度场,可由下式计算:ts=eIαρ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GB50176、附表2.6I —水平或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
GB50176、附录三、附表3.3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
取19.0W/m2·K空气温度te 受太阳间接作用的影响,它是一个均匀的温度场。
环境温度(又称综合温度)tse=ts+te对于是室内ts=0,因此,室内环境温度tse=te 2、温度作用计算的时间单元以太阳为热源,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即地球自转引起,以日为周期,温度有昼夜之分。
地球绕太阳公转引起,以年为 周期,温度有四季之分。
现以日周期为例来说明这周期变化温度场的传导特性: ⑴、环境温度变化可以由一个与时间无关的稳态温度场和一个随时间周期变化的非稳态温度场叠加而成,如下图所示:⑵、周期变化温度场在传导过程中具有衰减性和延迟现象 波幅的衰减系数:χαπυTe-=波传导的延迟时间:απξTx 21=其中:α—材料的导温系数(m 2/h )T —波动周期(h ) χ—离物体表面距离(m )时间t武汉地区根据节能要求,加气砼砌块若自保温,则一般需厚25cm ,周期变化温度场经25cm厚墙体传导后,由上式可知,日温度变化幅度(即波幅)只剩下 6.356%,即这部分温度场对结构构件的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峰值到达时间推迟了10.5小时,这意味着,外部环境温度最高时构件温度不是最高,当构件内温度达到峰值时外部环境温度早降下来了。
这时若用小时作为时间单元来分析构件的温度作用明显不合适,就像衡量四季的温度若以日为时间单元来计量不合适一样。
因此,结构温度作用计算的时间单元以日为宜。
3、环境温度的取值室外空气温度夏季 50年一遇最高日平均温度。
查GB50176附录三、附表3.2。
武汉地区为36.9℃冬季 50年一遇最低日平均温度。
查GB50176附录三、附表3.1或GBJ19,武汉地区为-11℃室内空气温度夏季空调设计温度冬季采暖设计温度计算日照温度时,太阳辐射照度计算值,取日照辐射时段内太阳辐射照度的平均值。
太阳辐射照度查GB50176附录三,附表3.3.三、结构的温度内力1、导热微分方程的解在以日为周期情况下,忽略随时间变化的非稳态温度场的影响。
则建筑结构的导热计算就可以只考虑稳态温度场的影响。
⑴、墙、板稳态导热情况下,墙、板在平面内温度均匀稳定,只沿厚度方向发生变化。
因此,墙、板所对应的导热问题应是一维稳态导热如上图所示,墙、板厚度为δ、表面温度分别为t 1和t 2。
则 导热微分方程 022=dytd边界条件 10t t y == , 2t t y ==δ 求解得截面内温度分布 y t t t t δ211--=由温度作用产生的应变 t ⋅=αε 变形受约束时截面内的应力 Et E αεσ==由应力积分,单位宽度上作用的约束轴力N 和约束弯矩M)(21210t t E dy N +==⎰δασδy()12201212t t E dy y M -=⎪⎭⎫ ⎝⎛-=⎰δαδσδ 这就是用位移法求解结构温度内力时所需的构件固端内力 ⑵、梁、柱稳态导热情况下,梁、柱沿轴线方向温度均匀稳定,只在截面内发生变化。
因此,梁、柱所对应的导热问题应是二维稳态导热。
如上图所示,高、宽为b 、a 的梁、柱,三边温度为t 1、一边温度为t 2,则:导热微分方程 02222=∂∂+∂∂ytx t边界条件 x=0, t=t 1; x=a, t=t 1;y=0, t=t 1; y=b, t=t 2; 求解得截面内温度分布:()()()∑∞+-+=01211214,=n n t t t y x t π×()()()a x n ab n sha yn shπππ12sin1212+⨯++xy变形受约束时,同理可得杆件两端的约束轴力N 和约束弯矩M 。
()⎥⎥⎥⎥⎦⎤⎢⎢⎢⎢⎣⎡-+++-+=∑∞=0331221)1)12(()12()12(18n bn ch b n shn t t a ab t E N απαππα ()()∑∞=++-=03312212121)(8n ab n shn t t a EM ππα×⎥⎦⎤⎢⎣⎡++-⎪⎭⎫⎝⎛++a b n sh n a a b n ch b πππ)12()12(1)12(2 应该指出,结构力学教材中固端梁温度内力计算公式是一维的公式,它并不满足二维的边界条件。
2、多层材料覆盖下构件的温度分布结构构件表面通常覆盖有砂浆层、装饰面层,外墙还有保温、隔热层,屋面往往还铺设有防水层。
因此,就热传导讲结构构件它是由多层材料选合而成的复合构件。
它的温度分布可以上述单一材料构件的导热微分方程介为基础,通过传导过程中的物理特性来得到。
⑴、墙、板对于一维稳态导热,传导过程中热流量不变,经推导可得对应每一次对流换热或传导的温度降i t ∆:i t ∆=内外内外)(R R R R R R t t n i i++++++- (1)其中:i=1~n ;内外、t t ——室外和室内的环境温度(或综合温度)R 外、R 内——构件外、内表面对流换热热阻; 夏季R 外=0.05m 2·k/w ;冬季R 外=0.04 m 2·k/w ; R 内=0.11m 2·k/w ;i R ——第i 层材料的导热热阻,i R =ii λδi δ——第i 层材料的厚度(m )i λ——第i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 ·k )详GB50176、附录四。
已知t 外、t 内及i t ∆,就可以得到各层材料的界面温度。
例:某建筑物夏季室外环境空气温度为36.9℃,室内空调设计温度为26℃,屋面太阳辐射的日照温度为23℃。
屋面做法,各层材料导热系数λ、相应的换热及导热热阻、各层材料的界面温度等如下:说明:1、由构件所处的环境温度,通过多层材料的热传导,可以得到构件受力部分的界面温度。
2、计算结果表明:在内、外环境温差33.9℃情况下,钢筋砼屋面板表面温差只有3.495℃,两者差别明显。
3、结构温度内力计算所用的温差应该是构件受力部分表面温差,不是内、外环境温差,更不是冬、夏的气候温差。
⑵、梁、柱对于多层材料组成的梁、柱截面二维稳态导热问题,可以把其他各层材料的厚度按热阻不变等效换算成杆件受力部分材料的厚度。
当温度变形受约束时,同理可以对实际受力部分的约束应力积分得到作用于截面上的轴力N 和弯矩M (计算公式略)。
yb t b 112x3、结构的温度内力由杆端约束内力用矩阵位移法可以得到结构各杆件的温度内力。
但一般程序输入的是作用在杆件上的原始外荷载而不是杆端约束内力。
因此,当把杆端约束内力等效换算为节点不平衡外力输入,则最后计算结果应与原杆端约束内力相选加,以消除节点的不平衡外力。
四、杆件截面设计1、设计状态通常可以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即只验算变形和裂缝。
这由于杆件出现裂缝后温度应力得到释放,结构约束状态改变了。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应按标准组合进行设计。
2、设计内力由于温度作用是一个缓慢的实施过程,应考虑砼徐变变形引起的构件应力松弛。
因此,设计内力应是上述计算内力乘以应力松弛系数。
应力松弛系数建议取0.4~0.5.3、设计参数温度作用效应的组合值系数建议取0.7。
五、几个设计问题1、地下室各层之间的热传导地下室平面的长、宽尺寸一般远大于地下室层高,因此在地下室底板、顶板及室内空气等热传导问题计算时,可把地下室近似视为由多层介质组成的一维热传导问题。
2、地下室板底土体温度取值土中温度波峰值衰减系数如下:由上表可见,在土中达一定深度后,地表温度变化对地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土中的温度就是地面上的年平均气温(武汉地区为16.3℃)。
若取ν=0.05,这个深度为7.455m。
3、结构支座的计算简图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底部支座的计算简图通常按固端或不动铰考虑,即支座在水平方向无位移。
实际地下室底板在温度作用下有变形,即支座在水平方向有位移。
这时若仍采用原荷载作用的计算简图,则上部楼层温度变形计算时,应扣除基础的温度变形,这就像基础沉降内力计算一样,产生次应力的是沉降差而不是绝对沉降量。
在材料相同情况下,上述变形差可以用温度差来计量。
因此,上部各层的计算工作温度应是该层实际工作温度与结构底端实际工作温度之差。
4、设计工况设计工况可分为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相对使用阶段讲是短暂的和临时的。
因此,施工阶段环境遇到最不利情况的可能性相对要小很多。
为与这种工作状态相协调,建议对施工阶段环境温度取值作如下调整:空气温度夏季历年最高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武汉地区为32.4℃)冬季历年最低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武汉地区为-6℃)计算日照温度时,太阳辐射照度计算值取日平均值。
5、程序和设计参数的选用温度作用计算计量的是杆件的轴向变形。
因此选用的程序必须能考虑超高或超长方向杆件的轴向变形。
对于超长的平面,计算过程中不能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计算框—剪或剪力墙结构竖向温度作用,宜选用墙元模型的程序,以便把多肢剪力墙先分介为单肢,按单肢进行导热计算,然后再按各墙肢在楼面处变形连续进行温度内力计算。
环境的空气温度、太阳辐射照度、以及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等计算参数可选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
六、结构各部位温度内力的分布规律1、多层结构中温度内力一般集中在顶层和底层以地下一层、地上3~7层的框架为例:该框架跨度均为12米,一共20跨,总长240m。
结构地下室顶板厚20cm,其余各层板厚13cm。
框架梁断面40×120cm,框架柱断面120×120cm。
结构的环境温度取自武汉地区使用阶段的冬季工况,即室外最低日平均温度为-11℃,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地下室板底土体温度为16.3℃。
结构中部各层板的温度内力如下:框架地上总层数由7层减至3层,轴力最大部位始终集中在顶层和底层。
这由于温度内力由温差产生,结构中温差越大的部位温度内力应越大。
正由于温度内力的分布在结构竖向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因此,有些对结构温度作用的简化计算就仅对受影响楼层(顶层、底层)作局部计算。
2、楼板平面内的温度变形是两端大、中间小,而温度内力相反是中间大、两端小。
楼板平面内的变形量∆L可用下式表示:∆L=α·∆t·L在α和∆t一定情况下,∆L随L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