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欣赏
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的文学形式,儿童文学作品通过精心构建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以及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向儿童读者传递着美好的情感和积极的价值观。
而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不仅可以增进孩子们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本文将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进行深入探讨,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故事情节的鉴赏与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是其最基础部分,也是吸引孩子们的主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故事情节能够通过引人入胜的发展过程和令人难以预料的结局来吸引儿童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在鉴赏与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时,我们可以从情节的连贯性、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故事主题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故事情节紧凑连贯的特点,每一个情节都能够自然地推动故事的发展。
同时,故事结构应该合理,有明确的起承转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故事主题则体现了作品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通过对主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所传递的意义。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与分析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作品的灵魂所在,通过刻画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作品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并引起儿童读者的共鸣。
在对儿童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与分析时,我们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形象刻画的鲜明性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感同身受。
另外,每个人物形象都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形象,使其在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代表性。
同时,角色之间的关系应该合理且紧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语言表达的鉴赏与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是其艺术表现形式的关键部分,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作品能够与儿童读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月光下的童话中秋节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

月光下的童话中秋节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在月光下的童话中秋节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秋天,金黄的月亮挂在天空,洒下了温柔的月光。
在这美丽的夜晚,儿童文学中的童话故事仿佛在月光下焕发出璀璨的光芒,带领着孩子们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而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儿童文学作品更是独具魅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篇在月光下闪耀的童话故事。
一、《玉兔寻月》从小到大,我们听过许多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但你是否知道,月亮上有一个可爱的玉兔?童话《玉兔寻月》就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
故事讲述了小玉兔奋不顾身来到人间,希望能找到他钟爱的姑娘。
他因为缺少阳光的照耀,所以无法找到自己想要找的姑娘。
于是,他来到中秋夜的千家万户,希望能寻到月亮上的姑娘。
在一家人的团圆之夜,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姑娘,并且成功回到了他属于的地方。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亲情的温暖和珍惜,也告诉了孩子们感恩与团结的重要性。
在月光下,这个童话故事更显得神奇和温馨。
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提起中秋节,就不能不提嫦娥奔月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不仅有爱情的触动,更有坚守和牺牲的勇气。
故事讲述了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得到了仙丹,并将它放在家中。
不料,十日之后,仙丹被邪恶的丈夫妒忌心泛滥的嫦娥偷走。
为了保护这个珍贵的仙丹,嫦娥飞上了月亮。
嫦娥对仙丹的保护意味着她要与丈夫、家庭、亲人永远分离,即使在中秋节这个传统的团圆日,她也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
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牺牲和坚守。
嫦娥奔月的故事教会了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坚贞不屈和爱情的伟大,并在中秋节时让他们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
三、《桂花姐姐与月亮哥哥》儿童文学中的童话故事不仅能够让孩子们领略到中秋节的浪漫,也能够寓意着美好的理想和坚持。
故事讲述了一个桂花姐姐希望能够嫁给月亮哥哥的故事。
她每天都能看见月亮哥哥挂在天空中,清清白白的光线让她感到温暖。
于是,她开始积极向月亮哥哥表白,并用自己的心意制作了月饼送给月亮哥哥。
虽然最后桂花姐姐没有与月亮哥哥在一起,但她的真诚和付出得到了月亮哥哥的赞赏。
儿童文学作品欣赏与分析

儿童文学作品欣赏与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一、情节构思与表达技巧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精彩的情节构思和独特的表达技巧。
情节构思是整个故事的骨架,它应该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故事的世界。
例如,《小王子》这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一个小王子的冒险经历,寓教于乐地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除了情节构思,表达技巧也是儿童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形象的比喻和简洁的对话,作家能够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例如,在鲁迅的《猫城记》中,猫城的描写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孩子们能够通过猫的视角思考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问题。
二、人物形象与性格塑造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孩子们最容易被关注的因素之一。
优秀的作品能够刻画出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使得孩子们能够产生认同和共鸣。
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时,作家往往通过对情感和行为的描写,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人物的特点和价值观。
例如,在安徒生的《丑小鸭》中,丑小鸭这一形象让孩子们能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宽容和理解能力。
另外,在杨红樱的《草房子》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小铁手的关注和理解,认识到别人的不同生活环境和困境,从而培养同理心。
三、主题思想与价值教育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主题思想,通过对这些主题思想的阐述,作家能够向孩子们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主题思想的表达可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对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描写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卡尔维诺的《为什么孩子们沉默》中,作家通过对一个发现自己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孩子的故事,传递了对于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追求。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
儿童文学是一种专为儿童读者而创作的文学体裁。
其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故事、生动的角色和深入的主题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并传达积极的价值观。
儿童文学作品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于儿童理解和掌握。
它们经常包含许多图画和插图,以增强儿童的阅读体验。
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友谊、勇气、家庭和成长等。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通常活泼有趣,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作者利用想象力和创意来创造各种有趣的角色和情节发展。
通过儿童文学,孩子们可以打开想象之门,探索无限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文学作品并非仅供儿童阅读。
许多成年读者也欣赏并受益于这些作品的多样性和深度。
它们不仅提供娱乐,还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人生价值观,在成人读者中引发共鸣。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是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的过程。
通过仔细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隐藏的细节和隐喻,探
索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赏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思考。
总结一下,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专为儿童而创作的文学体裁,具有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主题。
通过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我们可以深入探索作品的内涵,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
_以上是对儿童文学作品赏析的简要概述,目的是介绍该主题并引发读者的兴趣。
进一步的赏析将涉及具体作品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
_。
幼儿园文学: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教案

幼儿园文学: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教案幼儿园文学: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听故事,培养幼儿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3. 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讲解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准确表达个人感受。
教学难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书、故事卡片、图画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儿童文学作品欣赏。
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儿童文学,以及儿童文学的作用。
Step 2 欣赏教师将会用到经典童话《小红帽》来讲解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
幼儿通过听故事和观看故事卡片的形式,了解故事梗概和情节,同时注意人物形象和细节特征。
Step 3 分析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向孩子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等方面的问题,让幼儿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感受和思想。
Step 4 表达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自由发挥,通过语言、图画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思维。
Step 5 总结教师向幼儿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让幼儿回归课堂,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教学扩展:教师可穿插相关游戏和活动,通过绘本分享、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幼儿的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鼓励幼儿参与个人表达,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了解孩子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与认知,优化教学方案。
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案例分析

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案例分析1. 前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文学作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开拓孩子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还能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于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至关重要。
本文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欣赏进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2. 案例分析:《小熊和他的朋友们》《小熊和他的朋友们》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简单易懂,适合幼儿园的孩子。
通过分析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表现友谊、助人为乐等价值观方面做了很多细致入微的描写,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案例分析:《小猫钓鱼》《小猫钓鱼》是一本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只小猫去河边钓鱼的故事。
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向孩子们传达了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教育他们要有毅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4. 案例分析:《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乖乖》是一本耳熟能详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内容生动有趣。
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小兔子的一系列行为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教育他们要听从长辈的教诲,懂得孝顺和守规矩。
5.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这些作品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第一次接触这些作品时,孩子们往往会对故事情节和角色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也应该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加以引导,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6.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写手,我非常重视这一领域的创作和传播。
我深知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在写作时,我会力求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内涵,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深入分析,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这些作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儿童文学欣赏

圆圆苹果,树上长,梨花百,梨儿黄, 砍下香蕉一大串, 橘树林里金灿灿, 水果水果千百种,/尝一尝,甜又香。
/咬一口,水汪汪。
/小朋友们吃得欢。
/好像满树金铃铛。
/我吃水果身体壮。
1.从儿歌《听我话》,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听我话》(作者:郑春华): “小兔,小兔,/轻轻跳。
/小狗,小狗/ 慢慢跑。
/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分析]从某一品来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其实是要求通过作品分析,将 其中所体现的基本艺术特征归纳出来。
做这类题目有一个“捷径” ,即是从已经 知道的这类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出发,在作品中去找到证据。
儿歌的基本艺术特 征: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通俗;音乐性强。
但在分析作品时, 可以打乱先后的顺序。
[解答]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
《听我话》一共只 有三句28字,十分简洁。
叙述的线索、层次也一十分简明。
这也是儿歌区别于 儿童诗的显著特点之一。
其次,语言通俗,音乐性强。
儿歌采用幼童口语,句式 短,明白如话。
而且以词为句,通过押韵、反复、长短句等手段,使整首儿歌一 气呵成,节奏感强,有着音乐美。
第三,内容浅显。
所说的小兔、小狗、小草, 都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身边事物,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孩子式的情感,不听话“就 不跟你们好”。
第四,主题单一。
这是与结构简单和内容浅显相一致的。
《听我话》 表达的就是爱护花草的主题。
让小兔轻轻跳与小狗慢慢跑的目的, 就是不要“踩 疼小青草”,否则,“我就不跟你们好”。
以孩子们表示感情的特有方式,鲜明地 表达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2.《我吃水果身体壮》,分析婴幼儿文学创作对于语言、韵律的要求和直感 性特点。
我吃水果身体壮首先,在语言上,要求浅显明白,口语化。
全诗不用难懂的词语,像平时说话那样浅显明白,用不着解释,幼儿就能听得懂。
在选词上,多用叠音词,如“圆圆”、“汪汪”、“金灿灿”等; 在句式上,又多用短句,因而琅琅上口,明白如 话。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文学作品赏析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文学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604e4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a.png)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文学作品赏析文学作品赏析篇一:荀子劝学赏析《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
荀子劝学赏析篇一《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
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
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
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
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儿歌《听我话》,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
《听我话》(作者:郑春华):“小兔,小兔,/轻轻跳。
/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分析] 从某一品来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其实是要求通过作品分析,将其中所体现的基本艺术特征归纳出来。
做这类题目有一个“捷径”,即是从已经知道的这类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出发,在作品中去找到证据。
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通俗;音乐性强。
但在分析作品时,可以打乱先后的顺序。
[解答] 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
《听我话》一共只有三句28字,十分简洁。
叙述的线索、层次也—十分简明。
这也是儿歌区别于儿童诗的显著特点之一。
其次,语言通俗,音乐性强。
儿歌采用幼童口语,句式短,明白如话。
而且以词为句,通过押韵、反复、长短句等手段,使整首儿歌一气呵成,节奏感强,有着音乐美。
第三,内容浅显。
所说的小兔、小狗、小草,都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身边事物,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孩子式的情感,不听话“就不跟你们好”。
第四,主题单一。
这是与结构简单和内容浅显相一致的。
《听我话》表达的就是爱护花草的主题。
让小兔轻轻跳与小狗慢慢跑的目的,就是不要“踩疼小青草”,否则,“我就不跟你们好”。
以孩子们表示感情的特有方式,鲜明地表达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2.《我吃水果身体壮》,分析婴幼儿文学创作对于语言、韵律的要求和直感性特点。
我吃水果身体壮圆圆苹果,树上长,/尝一尝,甜又香。
梨花百,梨儿黄,/咬一口,水汪汪。
砍下香蕉一大串,/小朋友们吃得欢。
橘树林里金灿灿,/好像满树金铃铛。
水果水果千百种,/我吃水果身体壮。
首先,在语言上,要求浅显明白,口语化。
全诗不用难懂的词语,像平时说话那样浅显明白,用不着解释,幼儿就能听得懂。
在选词上,多用叠音词,如“圆圆”、“汪汪”、“金灿灿”等;在句式上,又多用短句,因而琅琅上口,明白如话。
其次,讲究韵律与节奏。
如全诗采用句末押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有着音乐的流动性。
而每节的句式又基本对齐,前两节多用短句,后三节用长句,造成先紧凑后舒缓的阅读节奏。
韵律与节奏,使这首诗不仅读起来有着音乐的美感,还便于幼儿朗诵记忆。
再次,鲜明的直感性。
全诗以“我”入诗,仿佛所写的就是“我”的切身感受,不论是水果的形态,还是“我”的心态,都给人鲜明的直感。
比如写水果,有形状(“圆圆”)、有色彩(“白”“黄”“金灿灿”)、有味觉(“甜又香”),共同诉诸于婴幼儿的感官。
3《蝉》为例,说明诗歌欣赏过程中想象与联想的重要作用。
《蝉》(作者:林焕彰)蝉的歌儿很好听,/可是要到夏天才唱;/它们喜欢赞美/金色的阳光。
蝉的歌儿很好听,/可是它们只爱在树上唱;/所以,一到了夏天,/树都变成了会歌唱的伞。
这首小诗给人想象的空间很大。
句首就让人从记忆中回想起蝉的叫声,接着感到有一颗热切的心,在期待着夏天的快些到来。
那时,在“金色的阳光”下,“树都变成了会歌唱的伞”。
一个“伞”字,匠心独运,写活了一种心态,一种情景。
树上有蝉,召来孩子们的翘望,人越聚越多,树便像是给人遮阳避雨的“伞”了。
诗这妙处,还在于它不着一“童”字,一身影,写的是蝉,却仿佛让读者见到一张张翘望的屏住呼吸的小脸,一双双搜寻的睁得溜溜圆的大眼。
没有童心,没有技巧,是写不出这种境界的。
如读者不运用联想与想象去衔接或填充诗的语言所留下的一些“断裂”或“空白”,也无法再现这美妙的意境。
由此可见,联想与想象在儿童诗欣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读者再造儿童诗的意境,并由此去感知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品味诗人所寄寓的情思。
4.庆云的《摇篮》和儿歌《摇篮曲》为例说明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摇篮曲》:小宝宝快快睡觉,/乌鸦喜鹊树上睡了,/小猫小狗窝里睡了,/月亮星星云里睡了,/小宝宝快快睡觉,/快快睡觉。
黄庆云《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比较这两首同题作品,内容非常接近,但在艺术特征上,却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前者是一首典型的儿歌,后者则被看作儿童诗。
具体来说:首先,前者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后者篇幅较长,结构有变化,语言也比较诗意化。
其次,前者是母亲哄孩子睡时所吟唱的,表达的是母亲催孩子快快入睡时的感情,接受者主要是婴幼儿,是靠听觉来感知作品的;后者更适合给孩子自己来朗诵,抒发的是孩子对于母亲的爱,因而在读者的年龄层次上,后者更适于儿童期的孩子。
第三,从内容上看,前者十分简单,只有6句;主题单一,即哄孩子快快睡觉。
后者虽然也是哄孩子入睡的主题,但内容丰富得多。
全诗共四节,前三节对第四节构成了连贯比:宝宝睡在妈妈手里,就像星星睡在蓝天、鱼儿睡在大海、花儿睡在花园。
诗人以浅显、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个精美的摇篮。
相比较之下,前者就简单得多。
虽然从表现形式、读者层次与内容三方面比较,两篇作品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但同属于诗歌这一文学类型;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都讲究押韵,注重语言上的音乐感和情绪上的节奏感等。
5.举例分析儿童诗的特征是什么?《我是男子汉》傅天琳我已经六岁了,我是男子汉我会举起长长的陀螺鞭子把不听话的风赶到没有灯光的角落让它罚站从这首作品中,可以看出,儿童诗的特征有四个方面:首先,有健康积极的主题;其次,浓郁的儿童情趣;第三,有鲜明的形象性;第四,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
6.从柯岩的儿童诗《坐火车》,看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小板凳,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们的火车跑得快,/我当司机把车开。
/(轰隆隆隆,轰隆隆怪,呜!呜!)抱娃娃的靠窗坐,/牵小熊的往后挪,/皮球积木都摆好,/大家坐稳就开车。
/(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穿大山,过大河,/火车跑遍全中国。
/大站小站我都停,/注意车站别下错。
/(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哎呀呀,怎么啦,/你们一个也不下?/收票啦,下去啦,/快让别人坐坐吧。
/(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所谓儿童情趣,就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儿童特有的情调与趣味。
如诗中摆起小板凳做火车、“我当司机”以及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汽笛的呜叫,都是与儿童心理相适应的儿童特有的(不属于成人的)行为与语言;第二节更富童趣。
“抱娃娃的靠窗坐”,仿佛真在车上;“牵小熊的往后挪”,看,车上秩序井然;“皮积木都摆好”,对孩子来说,玩具总是少不了的,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大家坐稳就开车”,俨然一副火车司机的口气,又自然地引向下一节。
而这一切情景都是孩子式幻想的产物;游戏、想、纯情、欢快,这些由儿童特有的行为与语言造成的童趣美与稚拙美,就是典型的儿童情趣。
正因为作品所富有的浓厚的儿童情趣,读者才将它与成人文学区分开来。
7.试结合童话的艺术特点,具体评析下面这篇童话。
(300字左右)小青虫的梦冰波夏天的夜晚,草丛里,音乐响起来了,它和月光一样,仿佛会流淌似的。
“吉铃铃……”那是蟋蟀在开音乐会。
它的琴弹得特别好,油亮亮的样子特别神气。
“噢,伟大的音乐家!”到草丛里来听音乐的昆虫们都这么说。
躲在一片草底下的小青虫,动也不敢动,她在偷偷地听着。
小青虫虽然长得难看,但她爱音乐,爱得那么厉害。
“唉……”每当蟋蟀弹完一曲,小青虫都会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气声,“太美了……”音乐,总会把小青虫带进一个遥远的梦境里。
可是,蟋蟀不喜欢小青虫,常常把她赶走。
他挥着触须,不耐烦地说:“我的音乐这么美,你这么丑,去去去!”小青虫只好伤心地爬开去,躲在远远的地方流眼泪。
眼泪里,映着满天冷冷的小星星。
“吉铃铃……”音乐声又传来了。
小青虫抬起头来,听得出神了,望着那远远的草丛,朦朦胧胧,那里显得更加迷人了。
她轻轻地向前爬去,后脚小心地踩着前脚的脚印。
她爬到一棵小树上。
谁也没发现她。
月亮是那么圆。
星星是那么亮。
蟋蟀就在这棵树下弹琴。
“这里就像是那个梦境。
”小青虫心里说。
小青虫躲在一片树叶底下,悄悄地做了一个茧。
她想:藏在茧里面听,蟋蟀就看不见我了。
一个淡灰色的茧,在风里轻轻摇晃着。
细丝织成的茧,把别的声音全挡在外面,只有音乐能传进来,在茧里面轻轻回荡。
听着优美的音乐,小青虫睡着了。
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长出了一对可以跳舞的翅膀。
音乐一直陪伴着这个好长好长的梦。
……当小青虫醒来时,她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美丽得让她自己也吃惊。
蝴蝶从茧里面飞出来。
蟋蟀仰起头来,看着她。
“啊,像个仙女!仙女……”蟋蟀说。
蟋蟀大概还不知道,这美丽的蝴蝶就是那丑小青虫变的;蝴蝶大概也不知道,如果没有音乐,她会是什么样子。
琴声又响了,在月光里、在草丛里流淌。
蝴蝶和着音乐,翩翩起舞。
昆虫们都在想:是蟋蟀的音乐使蝴蝶变得更美呢,还是蝴蝶的舞蹈让音乐变得更美?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幻想去塑造并非实有却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对生活作折射的反映,这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小青虫的梦》具有迷人的形象和奇异、梦幻般的象征和隐义。
小青虫虽难看,但她爱蟋蟀弹奏的仿佛会流淌似的音乐。
尽管蟋蟀驱赶它,但无法改变它对美的追求。
终于,它在美妙音乐的感染下,变成了一只美丽得让它自己也吃惊的蝴蝶。
无疑,对美的执著追求的小青虫形象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通过丑陋的小青虫变成美丽的蝴蝶这一故事,向读者显示:美在追求中产生,美在创造中形成;在追求、创造美的同时,也营造了美的环境,使美得到了升华。
8.评析下面这篇微型小说的艺术特色及情感主题。
(300字左右)黄纱巾薛涛女孩放学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服装市场。
女孩看见并喜欢上了一条黄纱巾。
女孩停住不走了,呆呆地看。
卖货的是一个中年人。
买下吧孩子,就剩它一条了。
只卖10元钱。
女孩无奈地摇摇头。
钱,女孩没有。
可以向家里要嘛。
我给你留着。
看得出你很喜欢它。
女孩恋恋不舍离开了。
一整个晚上,女孩都下定向家里要钱的决心。
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
家里不富裕。
女孩知道。
女孩再走过小市场时,远远就看见黄纱巾还在那飘舞着,像一只黄蝴蝶。
女孩远远看了一会儿,才慢慢走近。
带钱来了吧?女孩摇摇头。
中年人抚摸着这条黄纱巾并看看女孩,想象了一下,觉得女孩与黄纱巾搭配在一起真是绝妙的组合,就很替女孩惋惜。
你喜欢它,没错?嗯。
女孩认真地点点头。
女孩准备离开了。
注定买不下它,不如早点儿走开好。
女孩刚走开,中年人已摘下黄纱巾,并追上女孩。
孩子,送给你的。
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愣。
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东西。
女孩毫不犹豫地说。
收下,是我愿意送的。
我自愿的。
不能。
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
女孩跑开了。
女孩又回过头说,反正站在楼上能看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