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2013年秋平时作业

合集下载

幼儿文学与教育作业一至的答案

幼儿文学与教育作业一至的答案

《幼儿文学》作业题一(总分:100分,剩余完成时间:64天7小时42分58秒)一、填空题(20分)∙ 1功能和价值。

∙ 2∙ 3、儿歌的特殊形式有: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和、、、∙ 4∙ 5∙ 6二、单选题(20分)∙ 1、学前儿童一般是指()。

∙ A.0岁—2岁∙ B.3岁—6岁∙ C.6岁—7岁∙ D.3岁—8岁∙ 2、《五卷书》是()的。

∙ A.印度∙ B.中国∙ C.古希腊∙ D.俄罗斯∙ 3、十七世纪出版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的整理者是()。

∙ A.夸美纽斯∙ B.安徒生∙ C.格林∙ D.贝洛∙ 4、幼儿思维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形象思维∙ B.直觉思维∙ C.行动思维∙ D.ABC∙ 5、“小牙刷,手里拿,早晚都要刷刷牙。

脏东西,都刷掉,满嘴小牙白花花。

”是()儿歌。

∙ A.三言∙ B.三三七言∙ C.七言∙ D.杂言∙ 6、儿歌的语言要求是()。

∙ A.优美∙ B.含蓄∙ C.浅显∙ D.凝练∙ 7、连锁调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A.顶针∙ B.拟人∙ C.夸张∙ D.比喻∙ 8、“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

拿起狗来赶砖头,倒让砖头咬了手”是一首()。

∙ A.连锁调∙ B.游戏歌∙ C.颠倒歌∙ D.绕口令∙ 9、幼儿诗是()出现的。

∙ A.古代∙ B.新中国∙ C.上世纪三十年代∙ D.五四时期∙ 10、鲁兵的《小老虎逛马路》是一首()。

∙ A.抒情诗∙ B.童话诗∙ C.散文诗∙ D.题画诗三、判断题(20分)∙ 1、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又必须是“文学”的。

∙对错∙ 2、1750年前后,美国的纽伯瑞在纽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儿童书店。

∙对错∙ 3、幼儿常常会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混淆起来。

∙对错∙ 4、所谓“稚拙”,也包含有“愚昧”的意思。

∙对错∙ 5、儿歌要押韵,但有时也可以不押韵。

∙对错∙ 6、儿歌的趣味性要让位于教育性。

∙对错∙ 7、儿歌属于口头文学。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幼儿文学》形考任务参考题库及答案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幼儿文学》形考任务参考题库及答案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幼儿文学》形考任务参考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8题)1.幼儿诗是指()。

A.适合幼儿听赏诵读的格律诗B.幼儿活动形象的诗C.幼儿写的诗D.适合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2.幼儿文学是含有多种文学形式,为儿童观察世界服务的,它传送一种()的信息,反映幼儿时期的一种文化和一种群体关系。

A.简单的、直线型B.幻想、浪漫C.传奇、曲折D.英勇、神奇3.张天翼的哪部作品奠定了他在长篇童话创作中的地位?()A.《宝葫芦的秘密》B.《奇怪的地方》C.《秃秃大王》D.《大林和小林》4.“灰姑娘”的形象类型是()。

A.美丽善良的形象B.勤劳勇敢的形象C.机智灵活的形象D.快乐滑稽的形象5.“春雨沙沙,春雨沙沙,沙沙的春雨,像千万条丝线飘下,穿梭的燕子衔着雨丝,织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这首诗属于()。

A.幼儿讽刺诗B.幼儿叙事诗C.幼儿题画诗D.幼儿散文诗6.狭义儿童文学的对象是()A.3~6岁的儿童B.6、7岁~11、12岁的儿童C.11、12岁~15岁的儿童D.15岁以下的孩子7.造成儿童“自我中心”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A.儿童掌握语言缓慢,未掌握更多的词B.儿童感觉器官对外界不敏感C.儿童的意识世界是一种主客体不分的混沌世界D.缺乏教育和引导8.加拿大学者李丽安•史密斯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是什么?()A.《评儿童故事》B.《欢欣岁月》C.《童话略论》D.《儿歌之研究》9.()是把若干双声、叠韵的词汇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生动有趣的短歌。

A.问答歌B.绕口令C.游戏歌D.谜语歌10.下列不属于法国“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三部曲的作品是?()A.《海底两万里》B.《宝岛》C.《格兰特船长的女儿》D.《神秘岛》11.为从训诫儿童文学转向快乐儿童文学树立典范的作品是?()A.卡洛科洛迪《木偶奇遇记》B.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C.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D.拉格勒英《骑鹅旅行记》12.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作家创作的的童话集是哪一部?()A.张天翼《大林和小林》B.郑渊洁《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C.叶圣陶《稻草人》D.叶圣陶《小白船》13.我国童谣的收集最早见于()。

儿童文学平时作业

儿童文学平时作业

儿童文学平时作业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文学作品中最富有儿童情趣的那一部分;儿童文学包括婴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大层次。

2、儿童文学接受:文学作品由作家写出后,就开始了被读者接受的过程。

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儿童一般还不能自觉地去选择儿童文学作品,他们刚开始接触文学作品时总是要通过父母、老师的讲解和指导。

3、婴幼儿文学:婴幼儿文学是以婴幼儿为对象,适应他们年龄特点的文学作品。

4、儿歌:儿歌是一种专为较小年龄的儿童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

5、寓言: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6、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指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小品文。

二、问答题:1、简述儿童文学的内容及其特点:答:儿童文学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以少年儿童为主人公,或是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出发观察世界,反映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描写少年儿童的生活为主,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这是占最大比例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以成人为主人公,反映的生活内容和描写的环境主要是成人的,但是或采用了神话、童话等形式,或因其表现手段的生动多样、通俗易懂而富于情趣,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儿童情趣。

2、简述母爱型儿童文学和父爱型儿童文学作品的联系与区别?答:母爱型儿童文学和父爱型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儿童文学中的基本母题。

母爱型儿童文学作品以极适合儿童口味的表现形式,在审美上侧重于“审美情感的升华”,在情绪基调上是“亲切温馨”的。

父爱型儿童文学作品最大特征是“直面人生”,它不像母爱型文学作品那样“遇到问题绕道走”,而是以显示的深刻眼光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

3、简述儿童文学三大基本母题的内容及其审美基调?答: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幼儿文学》期末试卷和答案

《幼儿文学》期末试卷和答案

《幼儿文学》期末试卷和答案第一篇:《幼儿文学》期末试卷和答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广义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是()A.婴儿文学、幼儿文学、儿童文学B.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C.婴儿文学、儿童文学、青春期文学 D.儿童文学、少年文学、青春期文学2、狭义儿童文学的对象是()A.3~6岁的儿童B.6、7岁~11、12岁的儿童 C.11、12岁~15岁的儿童 D.15岁以下的孩子3、“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

这首儿歌的句式是()A.三字句B.五字句C.“三三七”字句D.“三五七”字句4、叶圣陶的《稻草人》是我国()A.第一部创作童话集B.第一部搜集、整理的民间童话集 C.当代作家的童话作品集 D.第一部长篇童话5、童话的基本特征是()A.怪诞 B.幻想 C.象征 D.拟人6、《白雪公主》的作者是()A.王尔德B.安徒生C.格林兄弟D.阿•托尔斯泰7.“五四”时期,成立歌谣征集处,后又成立歌谣研究会,使“儿歌”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学者是()A.鲁迅B.周作人C.胡适D.黎锦辉8、幼儿戏剧的戏剧冲突往往()A.紧张激烈 B.单纯有趣 C.生动具体D.曲折复杂9.《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作者是()A.普希金C.亚历山大·亚兰·米尔恩B.林格伦 D.阿·托尔斯泰10.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应当具有()A.稚拙美崇高美形式美B.稚拙美纯真美想像美C.稚拙美荒诞美浅显美 D.稚拙美纯真美质朴美二、名词解释题(每题8分,共32分)1.情节2.超人体童话形象3.格林童话4.幼儿散文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简述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

2.谈谈幼儿童话的分类。

3.幼儿戏剧主要有哪些特征?四、材料改写题(每题30分,共30分)请根据下面文字,将《镜子的故事》改写或续写成适合幼儿听赏的新故事。

要求:1.扩展情节,故事有趣;2.添加细节,丰富原有形象;3.语言浅显,符合幼儿听赏水平。

平时作业答案

平时作业答案

儿童文学作业(三)及答案1、试说明儿童诗的特征和分类。

答:儿童诗的特征:第一,从成人对儿童的引导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强调儿童诗必须有健康积极的主题;并且指出中外优秀的儿童诗,无不因为其具有这一首要特征才被确认为佳作。

这里也体现了给予儿童的作品,必须把正确的导向放在第一位的艺术主张。

第二,从儿童诗与成人诗的比较中,指出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浓郁的儿童情趣。

并从儿童作者与成人作者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儿童情趣的体现,其核心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第三,从儿童思维的特点出发,指出儿童诗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儿童诗必须有鲜明的形象性。

并从形象性和叙述性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儿童诗的形象性。

第四,从儿童诗的语言特点出发,指出必须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

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须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须规范、得体。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上,还表现在节奏上。

儿童诗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儿童作出不同的分类。

教材侧重于从内容的角度对儿童诗进行分类,同时又兼顾其他分类标准,将儿童诗分作六大类:童话诗、故事诗、讽刺诗、寓言诗、科学诗、抒情诗。

2、说说寓言的特征和常用表现手法。

答:寓言的特征:从内容方面看,特征有二:①是具有鲜明的教谕性和强烈的讽刺性。

寓言由喻体和本体两部分构成。

喻体就是所叙写的故事,本体指寓言所阐明的教训或哲理,即寓意。

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所在,故事是为着说明寓意的,因而寓言最大的特征就是假托故事,寄寓哲理。

②是具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但这个故事在本质上是比喻的性质,或者说寓言是用巧妙的比喻构成的。

从形式方面看,也有两个特征:①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因为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蕴藏深刻而丰富的哲理,对语言的要求就非常高。

具体来说,叙述必须直截了当,描写必须简约鲜明,而在那些讽喻性寓言中,又要求语言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

2024年国开(电大)本科《幼儿文学》形考作业及答案

2024年国开(电大)本科《幼儿文学》形考作业及答案

2024年国开(电大)本科《幼儿文学》形考作业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8题)1.幼儿诗是指()。

A.适合幼儿听赏诵读的格律诗B.幼儿活动形象的诗C.幼儿写的诗D.适合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2.()是把若干双声、叠韵的词汇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生动有趣的短歌。

A.问答歌B.绕口令C.游戏歌D.谜语歌3.传统童话最经典的叙述模式是()。

A.对照式B.循环式C.三段式D.层递式4.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听”来接受文学B.“看”来接受文学C.“读”来接受文学D.“背诵”来接受文学5.“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到了夜里毛对毛”是儿歌中的哪种特殊形式?()A.游戏歌B.问答歌C.连锁调D.谜语歌6.为从训诫儿童文学转向快乐儿童文学树立典范的作品是?()A.卡洛科洛迪《木偶奇遇记》B.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C.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D.拉格勒英《骑鹅旅行记》7.()诗也可视为诗体形式的幼儿戏剧,它与一般幼儿戏剧的不同在于其语言以诗的形式呈现。

A.幼儿咏物诗B.幼儿抒情诗C.幼儿叙事诗D.幼儿游戏诗8.哪篇童话不属于夏尔•贝洛《鹅妈妈故事集》?()A.《林中睡美人》B.《穿靴子的猫》C.《木偶奇遇记》D.《小红帽》9.张天翼的哪部作品奠定了他在长篇童话创作中的地位?()A.《宝葫芦的秘密》B.《奇怪的地方》C.《秃秃大王》D.《大林和小林》10.幼儿文学创作应该特别注重()。

A.简约性和逻辑性B.趣味性和娱乐性C.科学性和知识性11.“幼儿文学”与“幼儿读物”()A.没有联系B.没有区别C.既有联系也有区别D.幼儿文学的范围更宽泛12.幼儿读物与幼儿文学的关系是()A.幼儿读物是幼儿文学的一部分B.幼儿读物是幼儿文学中的一种类型C.幼儿读物是幼儿文学是一回事D.幼儿读物比幼儿文学广泛13.文革结束后的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先导是哪种类型的创作?()A.儿童“伤痕小说”B.儿童"问题小说”C.儿童“动物小说”D.儿童噺人小说”14.我国第一部长篇童话是由张天翼创作的()。

《幼儿文学》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幼儿文学》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幼儿文学》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文学的服务对象是( B )A.0~3岁的幼儿 B.3~6岁的学前儿童C.6,7岁~11,12岁的儿童 D.11,12岁~15岁的少年2.幼儿文学应特别注重( D )A.简单性 B.故事性和新奇性 C.教育性 D.趣味性和娱乐性3.儿童文学(狭义)应特别注重( D )A.美育和引导 B.趣味和娱乐 C.幻想和想象 D.想象和认知4.提出儿童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的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A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斯腾伯格5.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是( C )A.读 B.看 C.听 D.触摸6.专属于儿童文学领域的文学体裁是( B )A.儿歌和寓言 B.儿歌和童话 C.童话和寓言 D.童话和故事7.幼儿文学中最古老的两种文体形式是( C )A.神话、儿歌 B.神话、故事 C.儿歌、童话 D.儿歌、寓言8.儿歌中最具增强语言与动作的协调性功能的是( A )A.游戏歌 B.绕口令 C.迷语歌 D.连锁调9 . 童话名篇《大萝卜》的作者是( B )A.安徒生 B.阿托尔斯泰 C.列夫托尔斯泰 D.马雅可夫斯基10.“夜里老鼠吱吱叫,/我学猫儿‘妙唔妙……’/老鼠吓得不敢动,/我在床上偷偷笑。

”赵家瑶的这首《我学猫儿》着重体现了幼儿文学的哪一美学特征( A )A.稚拙美 B.纯真美 C.朴素美 D.荒诞美11.幼儿文学首先是( D )A.儿歌 B.童话C.故事 D.文学12.下列作品中哪一篇(首)出自柯岩之手( C )A.《春天的雪花》 B.《野葡萄》C.《小熊拔牙》 D.《小猴吃瓜果》13.童话《圆圆和方方》的作者是著名作家( B )A.刘心武 B.叶永烈C.叶圣陶 D.叶君健14.童话《黑黑在诚实岛》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A )A.郑渊洁 B.樊发稼C.陈万鹏 D.葛翠琳15.童话《古里和古拉》的作者是著名的日本儿童文学作家( A )A.中川李枝子 B.马蒂生C.小林多喜儿 D.马尔夏克16.认为儿童文学家的“基本品格应该首先是热爱儿童”的是著名文学家( C )A.列夫托尔斯泰 B.阿托尔斯泰 C.高尔基 D.肖霍洛夫17.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这种想象主要是( C )A.有意想象 B.不随意想象 C.无意想象 D.艺术想象18、幼儿文学的想象特别强调( D )A.新鲜性 B.独特性 C.新奇性 D.创造性19.长篇童话《大林与小林》的作者是( A )A.张天翼 B、严文井 C.金近 D.包蕾20.幼儿文学结构的基本要求是( D )A.采用顺叙方法 B.按时间安排事件 C.避免平铺直叙 D.条理清楚21.幼儿文学的创作中的核心问题是( B )A.合理安排结构 B.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C.设置起伏跌宕的情节 D.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22.幼儿口语的最主要特征是( B )A.音乐性 B.浅显 C.形象性 D.动作性23.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主要是( A )A.实词 B.虚词 C.名词 D.动词24.童话《小鲤鱼跳龙门》的作者是( B )A.张继楼 B.金近C.刘饶民 D.季华25.幼儿极富想象性的思维特征是幼儿文学作品中哪种修辞手法使用的前提( C )A.摹状 B.拟人C.夸张 D.比喻26、儿歌在我国一般被称作(B)A.“童儿歌” B.“童谣”C.“儿童歌” D.“孺歌”27、在下列文献中,不能读到最早记载的儿歌的是(A)A.《孟子》 B.《春秋左传》C.《国语》 D.《战国策》28、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是明代学者吕坤在16世纪末编辑成的(C)A.《天籁集》 B.《天籁续集》C.《演小儿语》 D.《歌谣》29、真正从儿童文学的意义上去看待、解释儿歌是在(C)A.16世纪末 B.19世纪中叶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50年代,30、称儿歌是“天地之妙文”的学者是(D)A.吕坤 B.沈伊默C.刘半农 D.郑旭旦31、“儿歌”一词被广泛使用是在(B)A.19世纪中叶 B.“五四”之后C.20世纪中期D.“五四”之前32、儿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B)A.内容浅近,单纯活泼 B.节奏明朗,音韵和谐 C.构思精巧,简洁工整 D.篇幅短小,易记易诵33、总而言之,儿歌的功能是(A)A.让孩子快乐 B.陶冶孩子情性C.启迪孩子心智 D.训练幼儿语言34、人类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是(C)A.游戏歌 B.数数歌C.摇篮歌 D.绕口令35、“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

儿童文学课程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一)本作业在学完绪论

儿童文学课程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一)本作业在学完绪论

儿童文学课程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一)本作业在学完绪论、第一编之后完成。

一、问答题1.什么是儿童文学?结合作品说说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

P1----2页2.举例说明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他四个特征。

P3----6页3.怎样理解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P21----24页4.童年期文学的常见样式和常用表现手法有哪些?P61----64页5.说说童年期儿童文学的主要作用。

P64-----66页二、鉴赏分析题1.选择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分析其特点,并说说它对儿童的作用。

参考《儿童文学引论》P89---90页三、编创题1.以相近的题材和主题,创作儿歌和儿童诗各一首。

要求:(1)要有和儿童心灵相通的情感;(2)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

参考《平时作业(二)》的例文平时作业(二)本作业在学完第二编第1—4章之后完成。

一、问答题1.儿歌的种类和基本艺术特征是什么?P91-----100页2.说说儿童诗的特征和分类。

P102----110页3.结合实际作品说明儿童故事的特征。

P112-----114页4.童话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什么?P119----121页5.说说童话的分类和主要表现手法。

P121---128页6.举例说明儿童故事与童话的区别。

《儿童文学课程学习指导书》P81页二、鉴赏分析题1.自选儿歌、儿童诗各一首,进行鉴赏分析,并由此比较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小弟和小猫》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

/妈妈叫他来洗脸,/装没听见他就跑;/爸爸拿镜子把他照,/他闭上眼睛格格地笑。

/姐姐抱来个小花猫,/拍拍爪子舔舔毛,/两眼一眯“妙,妙,妙,/谁跟我玩,谁把我抱?”/弟弟伸出小黑手,/小猫连忙往后跳,/胡子一撅头一摇,/“不妙不妙!太脏太脏我不要!”/姐姐听见哈哈笑,/爸爸妈妈皱眉毛,/小弟听了真害臊:/“妈!妈!快给我洗个澡!”《洗手》:“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大家伸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幼儿童话《岩石上的小蝌蚪》的原稿,请对照定稿(见教材“幼儿童话选读”)阅读,仔细想象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定稿是如何体现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的。

碧绿的田野上有一个光秃秃的小山坡.光秃秃的小山坡上有一块黑灰色的大岩石。


岩“当然可以,你们可伏在我的背上,我正要到河里去快活快活呢!”
在它宽厚的胸膛上,做着一个很美很美的梦……
考核要点: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幼儿文学的创作应该顾及到幼儿的年龄特点。

因此,幼儿文学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有基本的创作要求。

(1)题材方面。

幼儿文学的题材要广泛多样,要能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

(2)主题方面。

幼儿文学的主题主要有:道德性主题,旨在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如诚实、勤劳、勇敢、团结、宽容、善良等;知识性主题,旨在丰富幼儿的知识;趣味性主题,旨在纯娱乐,并不强调所谓“意义”。

主要要求单纯、浅显、鲜明。

(3)情节方面。

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的水平,要求单纯、生动有趣,其情节应是完整的。

(4)结构方面。

幼儿文学结构的基本要求是条理清楚。

(5)形象方面。

幼儿模仿性强,但分辨是非能力差,这就需要在作品中塑造值得他们学习和仿效的形象和行为,不宜过多地写反面的东西。

在需要反映一些反面东西时,要态度鲜明,使幼儿能明确地感觉到哪个好,哪个不好。

(结合作品,对以上五个要点进行展开论述。


幼儿文学主要针对0至6岁孩子,内容非常简单,而且浅显易懂。

能够对孩子起到早期教育的目的;儿童文学是适合0至15岁的孩子阅读的文学,包括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

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不仅仅适合6岁以上的儿童阅读,而且即使是成年人也可以阅读并且具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文学价值,其中不乏一些诸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经典。

论述题
1、简要论述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考核要点: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4)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试结合作品,论述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考核要点: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1)稚拙美,(结合《我学猫儿》分析);
(2)纯真美,(结合张继楼《快住手》分析);
(3)质朴美,(结合格林童话《玫瑰公主》分析)。

幼儿生活经验不足,但他们都喜欢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解释世界;幼儿的身体很弱小,但在他们的头脑中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巨人”,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充满了童真童趣。

作家观察幼儿的行为,并将其融化在作品中,使作品充满稚气而拙朴的艺术风格。

从内容上看,幼儿文学的稚拙美主要表现为幼儿心理、生活中的稚拙情态和形态。

从形式方面看,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组合和叙述方式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种稚拙感,其情节构成方式的变化也能带来一种稚拙的形式感。

幼儿的心灵是单纯而明净的,他们因为不谙世事而真诚地对待一切事物,他们的世界总是显得那么稚嫩、纯真和美好。

这种幼儿固有的品性,成为幼儿文学作品纯真美的客观来源,而
表现幼儿生命、儿童世界的纯真之美,也成为幼儿文学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更好动,更富于幻想性和探究性。

因此幼儿文学总是更富于幻想,更多惊险色彩,更多神奇意味。

不少作品所塑造的滑稽有趣而又神奇怪诞的人物形象,所描述的上天入地、无拘无束的情节运动,不仅展示了一种自由、活泼的现代美学心态,而且充分满足了幼儿读者喜欢幻想、追求新鲜、变化、刺激的审美心理和阅读趣味。

有的作品用看起来神奇怪异的自然组合和违情悖理的艺术逻辑来构筑作品瑰丽的艺术境界。

论述题
1、请结合作品,论述幼儿诗与儿歌的区别。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幼儿诗与儿歌的区别。

(1)幼儿诗的历史较儿歌短。

(2)幼儿诗的形式较儿歌自由。

(3)幼儿诗追求充满幼儿情趣的意境,感情的内涵更丰富。

(4)幼儿诗在表达上比儿歌要含蓄、细腻,更讲究用精练、雅致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

(5)幼儿诗更适合年龄稍大的孩子听赏、诵读,儿歌更适合中、小班小朋友诵读。

同学们在作答此题的时候,除了论述要点之外,还要举例加以说明。

2、结合作品,论述怎样为幼儿改写寓言?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寓言的改写办法。

(1)确定角度,淡化寓意。

(2)增添新形象,扩展情节。

(3)丰富原有形象,添加细节。

(4)改用浅显的生动的语言。

该知识点位于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幼儿童话和寓言,在教材的第145页。

材料分析题材料赏析题
1、赏析幼儿故事《我是哥哥》。

我是哥哥
任溶溶
你别看我小,我可是个哥哥。

不管什么事情,妹妹都学我。

早晨我叠被,她也叠被。

我扫地,她给我拿簸箕。

打针吃药她不哭,阿姨说她不错。

妹妹回答说:“我都学我哥哥。


这一天我上学,她缠着我讲故事。

我一急,拉了她的小辫子。

我想想不对,回答对她说:“拉你小辫子是我不好,不过我有事情的时候你可别缠我。


妹妹转身就跑,去找比他小的小三子:“刚才我打你的头是我不好,不过你别扔小石头。


妹妹样样学我,我万一做不好的事,她一定也跟我学。

到那时候人家批评了她,她就要说:“我哥哥就是那样的,我是学的我哥哥!”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幼儿故事的赏析
主要内容:
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小学大是孩子生活中的普遍的现象。

本文就叙写一个小女孩样样事情都跟哥哥学的故事,并暗示小朋友要处处学好,为比自己更小的孩子树立好榜样。

这篇作品很特别,只把几个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场景或情节罗列一起,没有贯串始终的线索情节。

尽管如此,所叙事例仍不乏幼儿情趣。

如妹妹打针吃药不哭的情景,缠哥哥讲故事、
看到哥哥向她道歉就跑去向小三子道歉的经过,以及学做不好的事受批评说的话,特别是“缠”“拉”“转身跑”等几个动作,朴素真实,很有童趣,是幼儿生活场景的再现。

事实说明,这种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选择材料、共同表现主题的模式安排的故事,只要注意设置一两个来自幼儿生活的生动细节,同样具有故事性,同样能够吸引幼儿,并打动和感染他们。

写作题
1、赏析幼儿诗《鞋》。


林武宪
我回家把鞋脱下
姐姐回家把鞋脱下
哥哥爸爸回家
也都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
是一家人
依偎在一起
说着一天的见闻
大大小小的鞋
就像大大小小的船
回到安静的港湾
享受家的温暖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幼儿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构思很独特,不正面写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幸福温暖,而从每个人都极熟悉的“鞋”落笔:第一节排列出一家人回家脱鞋的景况,似乎太一般化了,没什么美感,然而它为后面别具一格的比喻、想象、抒情作足了铺垫。

新颖贴切的比喻,完全是依据幼儿的心理甚至就是从幼儿的语言中寻觅、提炼得来的,而“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则是作者的生花妙笔,这一笔使作品意境大开。

它是一种点拨,使小读者从他们熟悉的现象中领悟到更深的意义;它也是一种提升,提升了诗的品位,给孩子美好感情的陶冶。

这种读之有趣、品之有味的幼儿诗,自然能取悦于孩子们,同时也会受到家长、教师的欢迎。

2、赏析幼儿童话《萝卜回来了》。

萝卜回来了
方轶群
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地里、山上都盖满了雪。

小白兔没有东西吃了,饿得很。

他跑出门去找。

小鹿提着青菜,向小熊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雪地上有许多脚印,他想:“谁来过啦?” 他走近屋子,看见窗台上有个萝卜,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熊一起吃!”
小鹿跑到小熊家,在门外叫:“开门!开门!”屋子里没有人答应。

原来小熊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鹿就把萝卜放在门口。

这时候,小熊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白兔在家里,一定也很饿。

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熊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一只白薯。

他多高兴呀!
萝卜回来了!”他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好朋友送来给我吃的。


(作者介绍:方轶群1914年出生。

江苏苏州人。

著有童话集《月亮婆婆》等。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幼儿童话的赏析
这篇童话创作于1955年,曾获得全国第二次少儿文艺评奖一等奖。

这篇童话的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由小兔子送出去的萝卜,转了一圈又回来了,而且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这是反映出朋友之间友谊的深厚。

只有每个“人”都能为“别人”着想,才能形成“爱的循环圈”。

作者使用了重复的结构方式,句式也基本相同,所以,这篇童话虽然篇幅不短,但幼儿却很容易把握,不断的回环反复也能加深对孩子的影响。

让幼儿能把握作品的因素还有作品的语言,浅白、简洁、清新、流畅,而且很有味道,幼儿听起来没有太多障碍,而且还能发展他们的语言。

这篇童话在语言上的典范性,值得我们一再揣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