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合集下载

散文、记叙文,表达方式

散文、记叙文,表达方式

散文:一、什么是散文从广义讲,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

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

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背影》《藤野先生》《枣核》等。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春》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

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如《松树的风格》《爱国与小事》等。

三、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

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得到尽情尽意的发挥。

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关键信息项:1、记叙文和散文的定义与范畴记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作目的与侧重点记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构特点记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达方式记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语言风格记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真实性要求记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题材选择记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记叙文的定义与范畴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通常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和结果等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111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与侧重点记叙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传达某种信息或表达某种情感,侧重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112 记叙文的结构特点记叙文的结构通常较为清晰和严谨,常见的结构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先讲述事件的结果或高潮部分,然后再回溯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插叙则在叙述主线事件的过程中,插入相关的背景或补充情节。

散文的种类

散文的种类

散文的种类
散文是文学形式的一种,同时也是一种文学的体裁,从美学上讲,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以感情和情感的表达为主,诉说故事和感受的方式叫做散文。

散文着重于借助一定的事物,让读者感受作者的心情和情感,散文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把记录的故事更有深度,更有艺术性,从而让读者更加具体地来感受作者真实的情感。

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文和思想文两大类。

记叙文是指以记叙故事为主的文章,以记录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情为主,要求文章节奏流畅,精彩的描述及生动的比喻,以及勾勒出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更加形象地体会到作者真实的情感,充满真情实感。

思想文则是以反思为主,以文字表达作者优雅的思想观点,着重强调主观上的情感表达和反省,以及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思考和反思,有时也可以以哲理故事为形式,使用文字来展现出智慧、道理和思想观点。

此外,也还有其他多种散文,像游记文,这是以作者生活本身为主题,通过记录游玩的过程、文化的探索及他们的心情变化,以及旅程的实质链接,使用文字来表达出作者的感受。

还有文具文,这是以文具的使用以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为主,通过描述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了解文具的重要性,也能让人感受到文具所带来的情绪变化。

总而言之,散文是一种以特定对象为主题,以感情和情感的表达为主,用生动的文字把故事更有深度和艺术性的文学体裁,它可以是
记叙文,思想文等,也可以是游记文、文具文等,散文需要作者有足够的真情实感和鲜明的视角去叙述他的故事,以让读者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维,这就是散文的重要价值所在。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上传: 李蓉更新时间:2012-5-20 20:32:04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记叙文侧重于写人记事,要求写出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这样做展示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或什么事情,如何发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散文侧重于就一件事情,一个场面或一个景、物。

抒发某种思想感情。

我把它叫作由所见、所闻到所想所感。

总之,记叙文注重记事,散文注重抒情。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交代明白。

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

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

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一、时间跨度大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

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散文与记叙文的区别课件

散文与记叙文的区别课件

散文与记叙文的区别课件
散文和记叙文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两种文体,它们在写作风格、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写作风格上看,散文强调的是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思想,通常以抒情、议论或描写为主,语言通常较为自由,富有表现力。

而记叙文则更注重事件的描述和叙述,以客观、客观的态度来陈述
事实,语言相对更加客观、准确。

其次,从结构上来说,散文通常没有严格的章节和段落划分,
结构比较自由,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组织。

而记叙文则通常会
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进行组织,有着较为明显的起承转合的
结构,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此外,从表达方式上来看,散文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对主题
的深入探讨,常常通过修辞手法和抒情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
思想。

而记叙文则更注重客观叙述,通过客观的描写和事件的展开
来引导读者理解故事情节。

总的来说,散文和记叙文在写作风格、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着
明显的区别。

散文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思想的表达,结构自由,语言富有表现力;而记叙文更注重事件的客观叙述,结构较为严谨,语言相对客观准确。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散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语文知识点】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

【语文知识点】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

【语文知识点】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侧重于写人记事。

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侧重于就一件事情,一个场面或一个景物抒发某种思想感情。

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记叙文、小说、散文的几个归纳特点

记叙文、小说、散文的几个归纳特点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1.记叙文六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a)时间、地点: 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b)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c)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d)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e)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记叙顺序:a)顺叙: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b)倒叙: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c)插叙: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

3.表达方式:a)记叙: 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b)描写: 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c)抒情: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d)说明: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e)议论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4.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6.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7.角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a)直接(正面)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

b)间接(侧面)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

8、段落层次。

9、中心思想。

10、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11、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教学设计上的不同之处

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教学设计上的不同之处

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教学设计上的不同之处
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是四种不同类型的文体,其教学设计上也会有不同之处。

1. 记叙文
记叙文是一种叙述故事或经历的文体,其教学设计通常会强调情感表达和情节描述的技巧。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感性的表达来描述事情发生的情景和人物的情感,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2. 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用文字解释和说明事物、事件、现象的文体,其教学设计通常会注重逻辑思维和论述能力的培养。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使文章的说明和解释更加有说服力。

3. 散文
散文是一种充满诗意、散发个人感受和思考的文体,其教学
设计通常会注重情感表达、文学修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生活、自然、人物等多种感受的饱满表达,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感受,并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通过论证、辩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体。

其教学设计通常会注重独立思考和论辩能力的培养。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理智、客观、严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具有针对性地分析、辩论,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总之,不同的文体需要注重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培养,如情感表达、逻辑思维、文学修养和论辩能力等,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文体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上传: 李蓉更新时间:2012-5-20 20:32:04
记叙文与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侧重于写人记事,要求写出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这样做展示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或什么事情,如何发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散文侧重于就一件事情,一个场面或一个景、物。

抒发某种思想感情。

我把它叫作由所见、所闻到所想所感。

总之,记叙文注重记事,散文注重抒情。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

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

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

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

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

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四、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
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

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五、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

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

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

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

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记叙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人物: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呢?最关键的办法之一就是应用“描写”手法。

高水平的描写就象摄影机一样逼真地再现当时的实际状态,让人觉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身临其境。

“描写”分为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两大类。

人物描写又分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

事件:事件完整、起伏,注重个性经历和真情实感。

主题提炼:阐述新颖独到的启示和道理。

散文的写作至少要注意两点:
一是结构。

散文的结构应该是由所见、所闻到所想、所感。

也就是写散文的着笔处一定要有“见”或“闻”,然后由此产生联想和抒发感受。

这一点在巴金的《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都有体现,可以参考。

二是语言。

一般来说,人们都说散文的语言要美,但是,什么是美?我以为,美的语言不一定华丽。

它的美应该体现在不但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而且能够给人以启发,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这一点上,我一直坚持一种看法:散文的语言一定要有哲理性,没有“名言”,别写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