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首件确认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产品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产品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产品首件检验管理制度产品首件检验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对于新研发产品或是已有产品重大改进后的首件进行检验的管理制度。

产品首件检验是一种质量控制措施,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和客户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首件检验管理制度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流程。

一、目的产品首件检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新研发产品或是已有产品重大改进后的首件质量符合要求,避免批量生产前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产品首件检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在投放市场前达到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二、内容1.首件筛选:首件应选择产量中间的一批进行检验,通常以10%左右为宜。

首件的选取应具备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变量。

2.检验依据:首件检验应基于产品的设计规范、技术要求和客户需求等,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3.检验项目:根据产品特性和关键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项目。

通常包括外观检验、功能性能测试、电器安全性检验、耐久性测试等。

检验项目应具体、明确,并与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一致。

4.检验设备:首件检验需要的检验设备应在检验前进行校准和确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检验记录:对首件检验的过程、结果和问题应进行详细记录。

记录应包括检验员、检验日期、检验数据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跟踪。

6.异常处理:对于检验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报告和处理。

对于不合格的首件,应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后续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三、实施流程1.计划阶段:在产品研发或重大改进计划中,确定产品首件检验的目标和要求。

2.准备阶段:确定首件检验的时间、地点、检验员和检验设备等。

根据产品的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制定首件检验的检验标准、项目和方法。

3.执行阶段:(1)首件检验前,进行检验设备的校准和确认。

确保检验设备满足要求,准确可靠。

(2)按照制定的检验项目和方法进行首件检验,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

(3)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报告和处理。

首件产品确认作业规定办法

首件产品确认作业规定办法
4.1.2 客户批准量产前之各种试组装或试量产必须首件确认合格后方可生 产,且不可在首件确认之同时做生产之动作。
1/3
版序
05
首件产品确认作业规定
编码
4.1.3 成型单位(加工单位)须取每一批次生产稳定后的前五模产品送首件确 认.
4.1.4 喷漆单位依下表对产品进行首件确认 .
确认时机
新漆入厂后首次使用
未换漆,换半成品(未 换漆指此批号漆未曾使 用过,且无问题发生; 换半成品指换另一机种
的产品)
未换漆,未换半成品
确认数量
成品-5PCS, 色板-12PCS
成品-5PCS, 色板-4PCS
备注 确认合格后方可生产
确认合格后方可生产
色板-4PCS
确认合格后方可生产
4.1.5 若客户对首件产品确认之送样数量有特殊要求时依客户要求执行.
4.2 确认
4.2.1 依检验标准表之项目及规格要求, 进行检验.
4.2.2 将检验结果, 填报于首件产品确认单.
4.2.3 品保人员须将被测之首件产品连同首件产品确认单一起交品保 单位主管,品保单位主管据此核准首件产品确认单.
4.2.4 检验合格则继续生产, 检验不合格, 已生产之产品依『不合格品 管制作业规定』处理, 且成型单位、喷漆单位、加工单位须调整制程 条件, 再次送验, 如系该批量产之第三次送验, 则不可以继续生产, 必 须待确认合格后, 方可继续生产.
4 步骤
4.1 送验
4.1.1 每批次量产开始, 成型单位、喷漆单位或加工单位于量产条件稳 定后, 取产品自行确认外观合格后再交品保单位人员进行首件确认, 成型单位、加工单位在首件产品确认同时得继续生产, 但开始量产超过 二小时则必须停止生产,直至确认合格后, 方可继续生产. 如确认不合 格,则前面量产二小时之产品则应由品保单位标示为不合格品,依『不合 格品之管制作业规定』处理.

首件检验管理规定

首件检验管理规定

首件检验管理规定
公司制定了《首件检验管理规定》,旨在规范首件检验作业。

该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首件检验作业。

生产部负责自主检验及送检,品质部负责首件检验。

在转换新产品、换模、换料、换机、修模或修机时,需要进行首件确认。

生产单位作业员应将调试好且经自检OK品1-
3PCS送IPQC做首件检查,并填写完整的《首件确认表》。

首件检验前必须了解产品的检验重点,并找到相应的图纸、检验规范、样办等相关的文件及信息。

首件检验包括尺寸检验、外观检验和试装检验。

尺寸检验需做全面测试,外观检验需检查产品是否刮伤、压伤、污渍等。

当首件检查合格时,QC在首件上作首件标记并将首件品
和填写好的《首件确认表》一同交操作者通知生产。

首件检查不合格时,QC向操作者指出不合格部位,要求其改进。

操作
者重新调试直到合格,方可生产。

经XXX填写好的《首件确认表》及首件样品应挂于机台旁。

当IPQC接到首件品时应立即确认,原则上首件确认不可超过半个小时,以免影响生产进度。

XXX根据检验结果填写《品质检测报告》交主管审核后存档。

最后,公司没有参考文件,但制定了《首件确认表》作为表单记录。

首件制实施细则(详细完整版)

首件制实施细则(详细完整版)

首件制实施细则首件制实施细则是一种生产管理方式,旨在提高产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下面是详细完整版的首件制实施细则:一、总则为了确保产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制定本首件制实施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首件制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工作内容1.首件确认:在正式批量生产之前,必须进行首件确认。

首件确认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取一件样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该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并与客户或质检部门共同确认。

2.首件报告:完成首件确认后,需编写首件报告。

首件报告应包括产品的基本信息、生产工艺流程、采用的设备和工具、操作人员及其资质、检验方法和结果等详细内容,并由相关部门审核并签字确认。

3.工艺文件更新:根据首件确认的结果,及时更新工艺文件。

如发现需要调整工艺参数或改进工艺流程,应及时进行修订,并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获得最新版本的工艺文件。

4.培训与授权:对参与首件制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

同时,制定授权程序,明确哪些人员有权进行首件确认,并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

5.过程监控:建立过程监控机制,对首件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和记录,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符合工艺要求。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6.不良品处理:对于首件确认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处理,包括返工、报废或其他适当措施。

同时,要对不良品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不良原因,并进行改进措施的制定。

7.持续改进:根据首件确认的结果和不良品处理的反馈信息,进行持续改进。

重点关注不良率、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等指标,设定改进目标,并定期评估和复查改进效果。

三、工作要求1.生产部门应认真履行质量管理职责,建立健全首件制管理制度,确保全员参与,落实到位。

2.产部门应加强与质量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定期召开首件制会议,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3.生产部门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其熟练掌握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减少操作失误和不良品发生。

首件流程管理制度

首件流程管理制度

首件流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首件流程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及其相关部门的首件流程管理工作。

第三章责任主体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完善和落实首件流程管理制度,确保流程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2. 质量部门负责对首件流程进行检验和监督,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生产操作人员负责在流程操作中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保障首件质量。

4. 监督部门负责对首件流程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四章流程管理1. 首件确认:在新产品投产、新工艺试制或者生产停顿重新启动时,生产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工艺要求取得首件产品,并在质量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首件确认。

2. 流程操作:生产操作人员在获得首件确认后,应当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生产操作,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3. 质量检验:生产操作完成后,质量部门应当对首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4. 记录备案:对首件产品的生产流程操作和质量检验情况应当进行详细记录备案,并保存备查。

第五章管理要求1. 流程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了解流程操作要求,熟悉工艺流程。

2. 质量部门人员应当熟悉产品质量要求,了解首件检验标准,确保首件质量合格。

3. 生产部门应当及时调整和完善首件流程管理制度,保证适应生产实际需求。

4. 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首件流程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第六章处罚与奖励1. 对于未按照制度要求进行首件流程管理的责任人员,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停职处理。

2. 对于在首件流程管理中表现优秀的人员,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奖励,以鼓励其继续发挥作用。

第七章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以上即为本公司首件流程管理制度,希望各部门遵守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公司发展作出贡献。

首末件管理规定

首末件管理规定

首末件管理规定
1.目的
为防止正常生产时产生批量不合格,确保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对产品标准中不能用文字表达或虽用文字表达,还不确切而又必须用实样来说明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经客户认可、已批量供货的产品(包括半成品)。

3.职责
质量部归口管理。

4.名词解释
4.1首件:是换摸后调试后符合检验规范的第一个产品,此调试过程中产生的报废件不超过10个;
4.2末件:产品批次注塑结束前,正常生产状态时的产品。

5.程序
5.1在下列情况下需进行首件确认
5.1.1每批连续生产前;
5.1.2工艺更改后;
5.1.3原材料(油漆)更改后;
5.1.4生产流程更改后;
5.1.5设备或工装维修后;
5.1.6采用新的工装;
5.1.7其它能较大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

5.2每班生产开始/批量生产开始由操作工检验,过程检验员参照生产样件和过程检验规范
对首件检验确认,并签字,做好首件产品检验记录。

5.3首件检验如出现不合格,生产部门应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然后重新进行首件确认,直到首件合格后才可批量生产。

5.4每班生产结束/批量生产结束前或批量生产意外中断,应做末件产品检验记录,具体操
作同首件检验;若末件产品合格,合格首件不加特别标识流入批量中。

5.5每班生产开始/批量生产开始或批量生产意外中断的再生产,若首件产品合格,合格末
件不加特别标识流入批量中。

5.6不合格末件由制造部保存,直到合格首件产生后进行其它处理。

6.相关文件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规定
7.使用表单。

首末件管理规定

首末件管理规定

首末件管理规定
1.目的:
为加强产品质量控制,预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批量不良,在下次前处理好本次生产
过程中的问题点,确保下次生产时顺利进行,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特制定本管
理规定。

2.
3.1
“首3.2
4
4.1
4.2
5.
5.1生产开始时根据本规定的第3.1条款,需要制作首件时,由生产部领班提供产品通报当班质检员进行首件检验。

5.1.1当班质检员接到生产部领班通知后,根据《生产指令单》和《检验指导书》对该机台的
产品进行检验判定。

5.1.2质检员需在10分内做出外观判定,20分钟内做出最终判定。

——仅供参考
5.1.3若检验结果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做好首件样品(样品包括:日期、时间、质检员签名)和
加工样品并挂于相应的机台上,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质检员需立即通报生产
领班重新调试,重新报检。

5.2首件再确认:当首件确认合格后生产了1.5-2小时时,质检员要对生产中的产品进行一次再
确认,并做好样件。

5.3
5.5
——仅供参考。

工厂首件管理制度及流程

工厂首件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规范生产过程,特制定本制度。

通过实施首件管理制度,对首件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和确认,确保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生产线,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加工、装配、焊接、喷涂等。

三、首件定义首件是指在生产线开始批量生产前,按照产品工艺要求生产的第一个产品或第一件产品。

四、首件管理制度1. 首件生产准备(1)生产前,生产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确定首件的生产批次和数量。

(2)生产部门应提前做好首件生产的准备工作,包括生产设备调试、原材料准备、工艺文件确认等。

(3)生产部门应提前与质量部门沟通,确定首件检查的项目和标准。

2. 首件生产(1)首件生产应由指定人员负责,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工艺要求。

(2)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工艺参数。

(3)首件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应做好记录,包括生产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状态等。

3. 首件检查(1)首件检查由质量部门负责,检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检验资格。

(2)首件检查应按照检查标准进行,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

(3)首件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4. 首件确认(1)首件检查合格后,由生产部门负责人和质检部门负责人共同确认。

(2)首件确认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五、首件流程1. 生产部门制定首件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批次、数量、时间等。

2. 生产部门做好首件生产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调试、原材料准备、工艺文件确认等。

3. 首件生产,生产人员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执行。

4. 首件检查,质量部门对首件进行检查,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

5. 首件确认,生产部门负责人和质检部门负责人共同确认首件合格。

6. 首件合格后,生产部门开始批量生产。

六、首件管理要求1. 生产部门应严格执行首件管理制度,确保首件质量。

2. 质量部门应加强对首件的检查,确保首件符合质量标准。

3. 首件检查不合格,应立即停止批量生产,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首件检验确认管理规定
一.目的:为了规范生产员工的首件检验,降低因首件确认不及时或不正确而造成批量报废,保证产品质量,节约公司成本,特制定此规定。

二.适用范围:公司生产部的各个生产工序
三.具体内容:
1.首件确认的定义:
首件是指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件玻璃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换活、调整设备等改变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件玻璃,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第一件到第五件之间的任意一件。

首件确认必须采用“三检制”的方法,即先由生产者自检,再由班组长复检,最后由品管员专检。

2.下列情况必须经首件确认方可继续生产:
2.1每个班刚开始;
2.2 每个工人每道工序第一件加工后;
2.3 生产中更换操作员;
2.4 生产中更换或调整工装机器设备;
2.5 更改调整工艺参数;
3.首件确认的条件:
3.1正式批准的文件图样;(作业指导书、客户检验标准等)
3.2模板及样板经检验判定合格的;(有技术部或品管部、客户的相关人员签名)3.3签字确认必须有责任人、班组长、品管员共同签名;
3.4不执行首件确认盲目生产,不听劝告者,品管员有权拒绝检验产品,由此而
造成的损失由直接责任者负责,视情节严重赔偿报废品损失另加行政处罚;
3.5首件确认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再次进行首件确认;
3.6确认合格后,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勤看、勤量、勤检查,品管员需
要加强巡检的次数,预防不合格品发生;
3.7对于生产重要零部件的关键工序和尺寸,应建立质量控制点,加强“三检”,增
加巡检的次数。

4.首件确认错误责任之规定:
4.1 产品不经首件确认报告而私自生产,所出现的玻璃报废损失由生产责任人、
班组长、品管员按7:2:1比例承担;生产员工另加行政处罚200元,班组长另加行政处罚100元,品管组长另加行政处罚60元,品管员另加行政处罚50元。

4.2 确认错误而致批量性报废由生产责任人、当班班组长、品管员按5:2:3
比例承担报废玻璃的损失。

4.3 生产责任单位要求品管员进行首件确认,而品管员无故拖拉(超半小时以
上)未及时处理时,对品管员每次处罚100元(需生产责任单位举证,品管主管确认);因此而造成批量错误生产责任人、当班班组长、品管员按6:2:2比例承担损失。

4.4 首件确认正确但在生产过程中员工擅自调整工艺、参数、机器等而致批量
性玻璃报废,由此产生的损失责任人、班组长、品管员按8:1:1承担。

编制:品管部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