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老年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症狀: 頸腰背骨關節酸痛無力。 實驗室檢查: 血生化檢查無明顯異常。 X 線檢查: 脊椎和骨盆為最明顯的脫鈣區域;
則有相應病史。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中医药治疗特点:
1
辨证施治—因人而宜、整体调节。
2
补肾壮骨—固先天之本,以抗衰老。
3
健脾益气—运后天之气,以生精血。
4
活血痛痹—标本兼顾、控制骨痛。
5
⑧ 保健药膳: A.芝麻核桃仁粉: 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原料: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糖50克 制法:黑芝麻炒熟,与核桃仁、白糖共研细末。 吃法:每日二次,每次25克,温开水调服。 B.黄芪虾皮汤: 健脾益肾、补钙充骨。 原料:黄芪20克、虾皮50克。 制法:黄芪切片先煮40分钟,后去渣取汁,然后 兑入虾皮及调味品,煨炖20分钟即成。 吃法:佐餐当汤服食。
骨折可以引起死亡: 骨质疏松在表面毫无症状的情况下形成,我们一般都轻率地忽略了它的存在。直至骨折时才知道患上了此症。 骨折的后果严重,它引起痛楚、驼背、身高变矮,不能行动。 有20%的股骨骨折者在首六个月死亡,50%的人永远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中医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中医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等并发症。
虽然西医已经提供了一系列治疗方法,但中医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原因、诊断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一、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骨质疏松症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肝主疏泄,在肝经和肝经络不畅通时,会导致气滞、血瘀等病理变化,进而影响骨质的代谢。
肾藏精,精虚则波及骨髓,导致骨质流失。
脾主运化,脾虚则失去对气血的运化功能,从而影响骨质的供应。
其次,饮食因素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长期食用偏寒凉、富含蛋白质过多的食物,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进而影响骨质的代谢和吸收。
此外,中医还将情绪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纳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骨密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中医诊断骨质疏松症时,除了依据这些西医检查结果外,还会考虑患者的脉象、舌像等症状。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病机和治疗方案。
三、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食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因个体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配。
1. 药物治疗:中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选用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的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红参、何首乌、枸杞子等,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2. 针灸: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也常被使用。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肾俞穴、足三里等。
3. 艾灸:艾灸是中医独有的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条或艾炷,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改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艾灸常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以选择肾俞穴、腰俞穴等进行艾灸。
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方剂(外用颈腰膝)

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方剂(外用颈腰膝)骨质疏松是老年常见疾病,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进行适当休息,病情可以得到缓解,看似治疗很容易,但是若没有及时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方法,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加重患者的负担,危害极大。
下面介绍有关骨质疏松治疗的中药方剂:1.川芎散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装药末15克。
以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患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
2.川乌散外敷取生川乌30克(此为1足跟用量),研末加白酒(以粮食酒为好)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温水将脚洗净,把药平摊在足跟疼痛处,外以塑料纸包好,用药期间不作剧烈活动。
每天一次,一般连续用药2—3次。
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3.鲜苍耳叶外敷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以小片塑料薄膜包敷患处,干后换药,不拘次数,如有小泡发生,可按烫伤处理,伤好后继续敷药。
4.仙人掌外敷取仙人掌适量,将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足跟部疼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半片。
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内烘3—4分钟,待烘热后敷于患处,一般于晚上贴敷。
在治疗期间穿布鞋为宜,适当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5.灵仙狗脊汤威灵仙30克、鹿衔草30克、金毛狗脊45克,和去皮鸡胸肉250克堡汤饮用。
6.中药外敷治疗颈椎骨质疏松方药:透骨草12g,五加皮15g,五味子15g,山楂15g,当归12g,红花10g,赤芍12g,生地12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炮附子6g,花椒30g。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主治:颈椎退行性变所致的颈项僵痛不适、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等。
用法:将上述各药粉碎成粗末装入20×20cm的布袋中,缝上袋口,放在盆中,加水煎煮15分钟后捞出待温度适宜放入颈背部湿热敷。
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连用4次,10袋为一疗程。
方源:徐军,汪玉平。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肾虚有关,肾主骨生髓,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一、肾阴虚型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虚是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为主。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清热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乳制品、海鱼、豆制品等,以增加骨密度。
二、肾阳虚型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疲倦、尿频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是因为肾阳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阳虚型的治疗应以温补肾阳为主。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补肾壮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葱、羊肉等,以温补肾阳。
三、肾阴阳两虚型肾阴阳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手足心热、畏寒肢冷、精神疲倦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阳两虚是因为肾阴阳双亏,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阳两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阳为主。
可选用左归丸、养阴阳消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均衡摄入营养,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采用滋养肾阴、温补肾阳、滋养肾阴阳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和减缓疾病的发展。
同时,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加骨密度。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也被称为“脆骨病”。
它主要通过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导致骨骼易碎和易发生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治疗方法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骨的生理功能中医药认为骨骼不仅仅是机械支撑结构,还具有生理功能。
骨骼通过骨髓、骨缘的生成、新陈代谢等参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和养生。
2. 肝肾阴阳失衡中医药认为骨骼与肝、肾有关联,若肝肾阴阳失衡,会导致骨骼疏松、易碎。
3. 气血运行不畅中医药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若气血运行不畅,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理功能。
以上理论基础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方法。
二、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疗法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疗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药物。
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内服可以通过激活骨细胞的生长、增殖,促进骨骼新陈代谢和骨骼组织修复。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骨碎补、阿胶等,这些中药能够调理肝肾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2. 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外用药物主要通过贴敷、按摩等方式将中药有效成分直接应用于患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组织修复能力。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砂莲子、红糖等,对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有显著效果。
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非药物疗法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也提倡非药物疗法来辅助治疗骨质疏松。
1.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适当增加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咖啡因、碳酸饮料、盐等对骨质的不良影响,对骨质疏松的康复至关重要。
2. 中医体育疗法中医体育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和针灸等,这些疗法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起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防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防治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质质量恶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的角度,探讨中医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理论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中医理论强调“肾为先天之本”,认为肾气充盈、肾精充足是骨髓滋养和生长的基础。
肾阴虚、肾阳虚等肾脏功能失调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中医理论中的“肾藏精”的观念和骨髓滋养的功能紧密相连。
而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肾脏功能障碍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如肾功能不全、肾上腺激素过多或不足等与骨质疏松有关。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牵引督脉能均衡阴阳之气,以及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对骨髓的滋养也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中医认为调节肾功能、协调阴阳平衡、调理脾胃功能等都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
二、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的方法1.食疗调理中医饮食调理以“药食同源”的观念为基础,通过正确选择食物来调理和滋养身体。
针对骨质疏松,中医食疗法主要包括:(1) 骨头汤煲:使用猪骨、鸡骨、牛骨等煲汤,具有滋阴补肾、坚骨健脾的功效。
(2) 海产品:富含丰富的钙质和蛋白质,如海带、紫菜、鱼类等,对骨骼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豆类食物:如黄豆、黑豆、绿豆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有一定的帮助。
与西医相比,中医食疗方法更加温和、安全,并且可以长期服用。
但是,在进行中医食疗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以了解自身的体质和具体条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可以通过补肾、滋阴、益气、活血等作用,从根本上调理肾脏功能,提高骨密度,缓解骨质疏松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1) 阿胶: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骨质疏松。
(2) 何首乌:具有滋阴、补血、益肾的功效,对骨质疏松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它会导致骨骼变脆弱和易碎。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康复疗法,帮助患者改善骨密度、增强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水平。
一、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常用康复方式,通过服用中药来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中医药的理论中,骨骼的健康与肾脏、脾胃、肝脏等脏腑密切相关。
因此,中药疗法主要注重调理人体五脏六腑,增强脏腑功能,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1. 补肾疗法中医认为,肾脏为人体的主要储藏器官,与骨骼生长、养护密切相关。
因此,补肾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中。
常用的中药包括淮山、枸杞子、黄精等,这些中药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可提高骨骼的密度。
2. 健脾疗法中医认为,脾胃健康与人体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直接相关。
强化脾胃功能有助于增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扁豆、山药等,这些中药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身体状况。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增强骨骼的功能。
具体的针灸方法包括疏通经络、激活穴位等,以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和康复效果。
三、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康复疗法中的另一种常用方式,通过运用手法按摩患者的身体部位,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骨骼功能的效果。
推拿的具体手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选择,如拍打、揉捏、推拿等。
通过运行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提高其康复效果。
四、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饮食调理也是骨质疏松康复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对于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至关重要。
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确保饮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骨骼健康的需要。
中医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方剂

中医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方剂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骨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有关,因此在治疗上,调理肾气是关键。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组成。
此方剂可滋养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供血营养,从而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2. 枸杞骨碎补骨汤:这是一种补肾壮骨的方剂,由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淫羊藿、膜脂石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能够补肾益精,增强骨髓的生成和代谢,有助于减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3. 五子衍宗丸:这是一种补肾健骨的中药丸剂,由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肉苁蓉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具有温肾助阳的作用,有助于增强骨髓的生成和代谢,促进骨骼的健康。
4. 骨化丹:骨化丹是一种中药丸剂,由鹿角胶、牛骨髓、熟地黄、丹参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能够补肾益骨,增强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除了以上方剂外,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骨骼的再生和修复。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肾俞穴、命门穴、足三里穴等。
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有关,因此在饮食上要适当补肾。
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核桃等。
中医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方剂主要以补肾为主,通过调理肾气,促进骨骼的再生和修复。
同时,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
当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还需结合具体病情,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老年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据调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目前已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2017年年末统
计中国大陆人口,从年龄分布上来看,65周岁的老人已经占比11%以上,目前数据还会接着
攀升。
由于老年人身体较弱,自身的免疫功能和生理机能会逐渐的退化,健康方面经常会出
一些问题,骨质疏松就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容易导致骨折。
因此在知识普及方面,
我们就应该提前加强对此病的预防,及时、精准治疗。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不一而足,中医
治疗就是其中之一,中医药治疗具有其显著的特点,在达到缓解病人疼痛的前提下,因其较
为明显的疗效,让患病的老年人更加容易接受。
那么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我们可以通过本篇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和认知。
在认识中医药治疗本病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骨质疏松症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究竟什么是骨
质疏松症?可能有些朋友们不太了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病”,老年人是高发群体,而导
致老年人患有此病的原因有很多,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骨组织出现正常的钙化,中医称
之为骨萎、骨痹或者骨枯,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人的衰老。
老年人中
多发此病,也是由于其阳气衰减,中年后的女性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性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
缓慢也会影响骨骼的代谢速度。
有人会简单的理解为,得了骨质疏松就要多补钙。
其实,单
纯的补钙很难改善的,从中医角度来说:治病求本,需要先了解病因,唯有找到病因,进而
补虚为实,通经入髓,才能补血生骨。
真正的治疗应该是统筹全身,内外兼治相结合,方可
效果显著。
既然中药治疗效果显著,那么中药是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呢?
首先需要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进行认识,病因有遗传、饮食劳倦和年老体衰等原因,病
机则是骨髓空虚、肾精不足和骨络瘀痹多见。
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关键病根所在,同时也另
有脾肾两虚、脾胃气虚、血瘀和其他等致病病因。
找到了病因,中医治疗就可以对症下药,
分型论治。
中药治疗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辨证分型治疗,辨证论治是精髓,老年人身体虚弱,气血两虚,据临床症状可分肾虚、
气血瘀虚、脾虚、肝虚等症,且容易受到外邪侵扰,因此需要谨守病机,临床多采用养气活血、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的方法,以右归丸治疗肾阳虚,以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汤治疗脾
肾阳虚,活络丹治疗气滞血瘀。
2、单方或者中成药,中成药用药方便且效果显著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中医学术自古就有
知名的治疗方子留存,因此,可以总结老中医的治疗经验,在此基础上制作单方或者验方治疗,也可以推动中医药学术和临床经验的发展。
研究表明,单味中药如淫羊藿、骨碎补、黄芪、蛇床子、女贞子、丹参等中药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疗效。
复方治疗中的补肾活血方也
可以达到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3、其他中医治疗,目前较为常见的是:针灸推拿、中药熏蒸和关节注射法。
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作为显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和欢迎,临床实践表明,以上治疗方法确实可以明显的改善疼痛病症,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
善肌肉、骨骼和韧带的紧张情况。
中华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经验上也是较为丰富,留存由宝贵的经验和药方,多有疗效。
中医治疗相较于西医而言,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低的优势,这也使得中药
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况且目前佐以推拿、针灸、理疗、中药熏蒸等方法,有效的弥补中药的不足,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目前,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在研究和经验
方面日益丰富,治疗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
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呢?
骨质疏松症易出现慢性疼痛和骨折,将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其家人带来一定的困难,鉴于骨质疏松症是治疗和缓解的,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提升肌肉张力和骨骼的强度,延迟骨骼老化。
运动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运动过量和受伤。
另外,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钙是骨骼的必需元素,老年人应该多吃富钙食品(如:牛奶、鸡蛋、鱼虾、海产品、绿色蔬菜等)。
及早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药物,也可以提前预防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切记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度的吸烟、饮酒会导致体内溶骨内分泌增长,导致钙质流失,因此老年人应该戒烟戒酒,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医治疗的发展也并非尽善尽美,且存在一些问题和医疗隐患,这就是接下来中药疗法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中医治疗的前提是,医生有能力清晰准确的找到患者的病机病理,能够对症下药。
可是中医学习内容丰富庞杂,从医人员需要有极为专业的治疗手法和丰富的中医知识储备方可,这就对中医从业人员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
其次,单方和复方重要治疗需要辨明机理,如果缺乏统一的辩证标准,就会造成诊断和评定失误,有误诊的可能。
因此,这就需要从医人员在研究工作中做好深入的探讨和学习,改进问题,从而更好的为骨质疏松症患者解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中医学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中医的进步会给骨质疏松症患者带来福音,让更多饱受骨质疏松症折磨的患者和家庭尽早的脱离苦海。
当前,利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还在继续,处于发展和规范阶段。
中医治疗的发展进步大家有目共睹,更多的患者也在等待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