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内服结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中药内服结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Du h u o J i s h e n g d e c o c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a c u p u n c t u r e k wa s e f e c t i v e i n re t a t i n g t h e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 wo r t h y o f a wi d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
法 ,值得推 广。
【 关键词 】 左 归丸;独活寄生 汤;骨质疏松症 ;针 灸;临床 疗效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s o f mo d i i f e d Z u o g u i p i l l s a n d Du h u o J i s h e n g d e c o c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 i t h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u p u n c t u r e
o n t r e a t i n g t h e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 Me ho t d s :1 2 0 p a t i e n t s f r o m o u r h o s p i t a l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2 g r o u ps , 6 0 f o r e a c h ; he t o b s e r v a t i o n ro g u p wa s g i v e n t h e mo d i ie f d Z u o g u i p i l l s a n d Du h u o J i s h e n g d e c o c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i m a c u p nc u t u r e . wh i l e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wa s g i v e n t h e o r a l c a l t r a t e D t a b l e t s a n d a l f a c a l c i d o l t a b l e t s t h e r a p y , c o mp a r i n g c l i n i c a l r e s u l t s a t f e r 3 mo n t h s . Re s u l t s : Th e TCM s y n d r o me s c o r e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疗进展-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疗进展-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疗进展朱莎莎(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连云港222004)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1]。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西药治疗多有严重毒副作用,运用中医药治疗有广阔的前景。

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关研究整理归纳综述如下:1 中医病因病机骨质疏松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骨痹、骨痿、骨缩病、骨极、骨枯”等范畴。

《素问·痿论》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内经》中有三处有关“骨痹”的记载:《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

”《灵枢·寒热病》云:“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

取三阳之经,补之。

”本病基本病机是本虚,病位在骨,证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弱,尤以肾虚为本,寒湿、血瘀为标。

1.1 肾虚中医学理论认为,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骼有赖髓以充养。

故陈士铎《辨证录·痿证门》云:“胃气一生,而津液自润,自能灌注肾经,分养骨髓矣。

”《素问·宣明五气》提出“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肾之合,骨也”。

《医经精义·脏腑所合》提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合也。

中医药对骨科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骨科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骨科疾病的治疗研究近年来,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在中医理论中,骨科疾病主要归属于“痹证”范畴,即由于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二、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的方法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主要依靠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常采用中草药煎煮煎剂或中药浸泡膏剂的形式进行内服或外用。

针灸疗法则通过针刺经络穴位的方式,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骨科疾病的目的。

这两种治疗方法通常结合使用,相互协同,以增强疗效。

三、中医药对骨科疾病的疗效研究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比如,某些中药具有消炎、止痛、舒筋活络等功效,可以缓解骨科疾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关节功能;针灸疗法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骨骼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一些临床研究还发现,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相较于西医药物治疗,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四、中医药在骨科疾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中医药在骨科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骨质疏松症为例,中医药治疗常采用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方剂,以及刺血、拔罐等针灸疗法,以增加骨密度,改善症状。

而对于骨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方法,以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五、中医药和西医药物的结合应用在骨科疾病治疗中,中医药和西医药物的结合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一些骨科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可以采用中医药进行辅助治疗,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缓解西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中医药在骨科疾病预防中的作用除了治疗,中医药在骨科疾病预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实用中 医药杂 志 2 1 02年 1月 第 2 8卷 1期( 总第 2 8期 ) 2

Q 丛 !
T ADI I T ONAL CHI NES M E CI E DI NE 2 1 i 8N 0 2 Vo. , 刚 (. 1 山东 中医药 大学 2 0 硕 士研 究生 , 东 济 南 20 1 0 9级 山 504;
衡。
濡养 , 发为“ 骨痿 ” 。陈丽琛等 认为 , P为肾精 亏虚 、 O 髓
不得 养 、 骨络 瘀 阻 , 主 疏 泄功 能 失 常 、 脉 瘀滞 , 肝 络 肾精 不 能得 到补 养 , 亏 骨 虚 而 发 病 。杨 路 昕 等 认 为 血瘀 脉 髓 络 , 血不 畅 、 骨失 养 、 虚骨 空而 发病 。 致气 筋 髓
疗组 显 效 率 3 . % 、 有 效 率 9 . % , 照 组 显 效 率 60 总 33 对
肾藏 精 , 骨生 髓 。 肾精 充 足 则 能 使 骨 髓 得 到 滋养 , 主 肾枯 髓减 则发 为 “ 骨痿 ” 。脾 主 运 化 , 四肢 , 百 骸 。脾 主 养 胃为 气血 生 化 之源 , 胃虚弱 则 气血 津 液不 能使 四 肢 、 脾 筋 骨有所养。尚德阳等…认为, 骨折导致骨周围筋 脉损伤 , 骨络 失养 , 骨髓 不能得 到充 分 的濡养 , 以致 可导致 O P的发 生 。肝 肾同源 , 血 亏 虚 , 不 生 精 , 精 不 足 , 骨 不 得 肝 血 肾 则
2 辨 证 分 型
王太红 等 将 16例老 年性 髋 部 骨 折 合 并 骨 质 疏 松 2 患者 分为 肾 阳虚 型 、 阴虚 型 、 滞 血 瘀 型 、 胃虚 弱 型 。 肾 气 脾 安启 升等 将 10 患者 分为肝 肾 阴虚型 4 , 气虚 衰 8例 2例 脾 型 3 例 , 血瘀 型 2 例 , 1 气滞 8 气血不 足型 3 例 , 8 肾阳虚衰 型 4 例 , 中 6 %兼 两 种证 型。方 氏等 对 10 例 老 年 性 1 其 0 00 骨质疏 松症 进 行 研 究 , 为瘀 血 阻 络 、 肾 阳 虚 、 肾 气 认 脾 脾 虚、 。 肝 肾阴虚为 0 P的主 要 证 型 。苏 培 基 等 将 原 发 性 骨 质疏松 症 分 为 肾 阳虚 、 阴虚 、 肾 阳虚 、 肾 阴虚 、 血 肾 脾 肝 气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名病机、临床实验及内外辨证治疗研究近况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名病机、临床实验及内外辨证治疗研究近况

P OP发 病 主 要 病 机 以外 , 也 与肺 脏郁 热致痿 有关 。 1 . 2 . 6 血 淤论 : 《 灵 枢 ・本 脏 》 日: “ 经脉者 , 所 以 行 气 血 而 营 阴 阳 ,濡 筋 骨 , 利关 节 者也 。 ” 王清 任 《 医林 改错 》 云 : “ 元气 既虚 … …血管 无气 , 必停 留而瘀 。 ” 淤 血 既是 病 理产 物 , 又 为 致疾 因素 。现代 研 究 表 明淤 血 导致 骨 小梁 内微循 环 障碍 , 血 钙 进 入 困难 , 承 重 骨 小 梁减 少 而致 骨折 , 局部微血管破裂 , 而成血淤, 局
1 . 2 . 5 肺 热论 : 张晓玮等_ 8 ] 认 为 肾、 肝 、 脾 3脏 为
大 多 数 学 者 一 般 将 OP 归 属 于 “ 骨痿” 、 “ 骨痹 ” 的 范
畴 。“ 骨痿 ” 、 “ 骨痹 ” 始 见 于《 黄 帝 内经 》 。骨 痿 记 载 , 首 见 于《 素 问 ・痿 论 》 日: “ 肾 主 身 之 骨 髓 … … 肾 气
肝血 亏耗 , 血 不养 筋 , 筋 病及 骨 , 骨体 不 坚 , 故 致 OP 发 生 。高 龄 OP患 者 存 在 “ 因郁 致 痿 ” 及“ 因痿 致 郁 ” 两种 因素 , 互 为 因果 , 形 成 不 良循 环 [ 6 ] 。
1 . 1 病 名 归 属 中 医 古 代 经 典 医 籍 并 无 OP 这 一
1 . 2 . 3 肝郁 、 肝 虚论 : 《 素 问 ・痿 论 》 日: “ 肝 主 身 之
筋膜 。 ” 《 素 问 ・上 古 天 真 论 》 云: “ 肝 气 衰 则 筋 不 能
(I I型 ) 、 特发 性 骨质 疏 松 症 ( 包括 青少 年 型 ) 。 近年 来 中医药 领域 开展 了一 系列 理 论 及 基 础 研 究 , 效 果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9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5人。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较低(P<0.05)。

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使患者更易发生骨折。

目前,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以及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等。

然而,这些疗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疗效有限[1]。

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整体调节、多靶点治疗、副作用较小等。

因此,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方面的效果[2]。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9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76.15±5.01)岁;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76.28±4.95)岁。

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其他骨质疾病或代谢性骨病的患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等;(2)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基础疾病。

1.2方法常规治疗对照组: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钙、维生素D等营养补充剂;康复训练、磁疗等物理治疗。

给予观察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特点,进行中医辨证。

常见证型包括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等。

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中药处方。

常用中药包括补肾壮骨药、活血药、补气养血药等。

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未来发展
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将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有望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机制研究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望提高骨质疏松的防治水平。
预防和治疗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原理与方法
03
脾虚气血不足
脾虚气血不足是骨质疏松的另一种中医认识,脾虚导致气血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进而引起骨质疏松。
使用中药方剂和民间验方时应注意用法用量和副作用,如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中药方剂使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切勿随意使用。
饮食疗法与日常保健
05
饮食均衡
控制盐和咖啡因摄入
增加水果蔬菜摄入
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原则
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食物
日常保健方法与措施
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增强骨骼强度和预防骨折。
古代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现代中医药研究者通过对大量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方法。
证候规范化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发现中医药对骨代谢具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如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等。
实验研究
现代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未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发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肾虚血瘀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与肾虚血瘀密切相关,肾虚导致骨髓空虚,血瘀导致血液流通不畅,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是骨质疏松的另一种常见中医分型,肝肾阴虚导致骨髓失养,骨骼失荣,进而引起骨质疏松。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之一,如补肾壮骨、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中药方剂。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尤其 是对子 宫 内膜 无刺 激性 和降低 乳腺
癌 的发生率这一特点使其成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 症雌激素 的替代药物。S R E M代表药 物有他莫 昔芬 、 洛昔 芬、 洛昔 雷 屈 芬等 , 副作用可见面部 潮红 、 痉挛性 疼痛 , 重者可 见静 其 腿 严 脉血栓。 22 促 进成 骨细胞 生成 的药物 .
国骨质疏 松委员会于 19 99年 1 月通过 了“ 0 国人骨质疏松症建
议诊断标 准” 以汉 族妇 女 D X , E A测 量 峰值 骨量 为 正常 参考 值 , 于 2S以上 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l 。而同济医学 院沈 小 2 J 霖等 l研究认 为 , O推荐 的 P M一25S标准 , 合我 国人 3 J WH B . 适 群特征 , 由此在 国内出现 了 2种 O P的诊 断标准 , 致研究结 导
E T所 固有 的其他特 性 , 可降 低乳腺 癌及 子宫 内膜癌 发生 R 故 的危险。该药主要用于绝经后 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患者 。临 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此药耐 受性好 且 副作用 发生率 低 , 多为 消化系统症状 , 胃部 胀满 、 如 恶心 、 呕吐、 痛等 , 腹 未见严 重不
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临床症状为腰背肢体疼 痛、 身体 畸形 、 病
理骨折等 。 目前全世界 约有 2亿骨 质疏松症 患者 , 其发 病率 跃居常见病 、 多发病 的第 7 … , 位 骨质疏松 引起 的骨折及其并
发症严重影 本文对近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22 1 氟化 物 能刺激 成 骨细胞 生 长 , 强 骨合 成代 谢活 .. 加
动 , 骨吸收, 抑制 可缓解骨质疏 松症的症状 , 续增加骨 密度 , 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表达 , 具有 高效骨 诱导 作用 , 可诱 导 间充质细胞 向骨细 胞 、 骨细胞 分化 , 软 进而 产生新 骨 , 修复 和重建 骨 、 软骨缺 损 。淫羊藿 次苷 I、 淫羊藿 次苷 I、 I 淫羊藿 定 B 淫羊藿定C 、 也 具有 促进 体 外培养 的成骨 细胞 增殖 和 矿化 的作 用… ,
骨 质 疏 松 (s ep r s SO ) 以 骨 的 微 观 结 构 改 o t o o o i ,S 是
胞 向成 骨 细 胞 分 化 。在 基 因 研 究 方 面 , 体 成 分 淫 羊 藿 苷 单 可 促 进 B P - R A 的 表 达 ,M 7是 B ̄ 族 中 的 重 要 成 MTmN BP P , P家 员 , 多 效 性 细 胞 因 子 , 骨 骼 疾 病 密 切 相 关 , 成 骨 部位 是 与 在
谪 伸 ‘ 20 第 3 第 0 年 2卷 期GsJrl T , 1V. . 杰 1 auon C 2 0o3o n uaf M 0 i N4 o 2
,。 … 一 ““ … 一 … … 一 … 一 “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兰州军 区总医院安宁分 院检验科 , 甘肃 兰州 7 0 7 00 3 摘 要 骨质疏松属 本虚标 实之证 , 本虚 以 肾( 、 阳 ) 为主 , 实以 胃火、 气 阴、 虚 标 瘀血 、 气郁 为主 , 病位在 肾 , 与
变, 致使骨 的脆 性增加并 易于发生骨折 的一种全身性骨骼
疾病 , 要表现为腰腿 痛、 痛 、 力 、 椎压痛 、 于骨折 主 骨 乏 脊 易
等… 1。其 随着 年龄的增长患病几 率增 高, 中老年人 常见 是
病、 多发 病 , 以 女性 为 尤 。 目前 , 世 界 约 有 2亿 多 本 全
另外 , 羊藿 还能剂量依赖 性地抑制骨髓 细胞诱导分化形 淫
病 患者 , 危害老年人健康, 给社会带来 巨大负担 。骨质 疏松 症的防治已成为风湿病和老年 医学 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国
内 外对 该 病 的防 治方 法 虽 多 , 尚未 有 重 大 突 破 。 中 医 药 但
方面对 该病 的研究取 得 了很大 的进展 , 将有关 中医药治 现 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的研究综述如下 : I 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 骨质疏松 ” 病名 , 它隶属于“ 骨痹 ” 骨 痿 ” “ 范 畴。历 代医家认 为, 本病病 因病机 的关键 在于各种原 因所 致 的肾虚 , 本虚标 实 , 位在 肾、 、 、 属 病 肝 脾 胃。本虚 以肾 ( 、 阳) 气 阴、 为主 , 涉及肝 阴、 脾气及气 血不足 ; 标实多 为胃 火、 瘀血、 气郁 。肾为先天之本 , 主骨 生髓 , 骨的生长、 发育 、 强健 、 衰弱与 肾精盛 衰关系 密切 , 肾精充足 则骨髓 生化 有 源, 骨骼得 以滋养 而强健有 力; 肾精亏 虚则骨髓 生化 乏源 , 骨骼 失养 , 骨矿含 量下降 , 骨密度 降低 而发生骨质疏 松症 。 从骨密度 随着年龄增 长的变化结果 中不难看 出, 的骨骼 人 同机体其他 系统一样 。研 究结果显示 , 女性 7 2 ~ 1岁、 男性 82 4岁 , 骨密度 随年龄增 长而迅速 增长 ; 女性 4 、 9岁 男性 5 6岁以后 , 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 明显下降[ 。 因此, 肾虚是 影响骨密度 的主要因素 。骨质疏松症 , 中年起病 , 老年成疾 , 正是 由 “ 肾气衰 天癸竭 ’ 致 , 饼 其变化规律与 “ 肾主骨’ ’ 理 论是一致的。
肝、 、 脾 胃关系密切 。 临床常以 中药治疗、 分型治疗 、 复方药治疗为主, 淫羊藿 、 葛根是治疗骨质疏松 的临床常用 药物。 关键词 骨质疏松 ; 分型论 治; 中药复方 ; 淫羊藿; 根 葛
中图分 类号 :6 14 R 8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4 6 5 (0 0 0— 05 0 1 0 — 8 2 2 1) 4 0 0— 3 0
2 临 床 治 疗
成破骨 细胞 样细胞进而 抑制骨吸 收。近年来有人提 出, 通
过抑制骨髓 基质细胞成 脂分化 、 进其成骨 分化而达到预 5 促
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的观点 。 最近 , 有报道提 出淫羊藿 9% 5 乙 醇提 取物 的各个萃取 部分 ( 括石 油醚 、 包 氯仿 、 酸 乙酯 、 醋 正丁醇) 5 % 及 0 乙醇提物 、 水提 物部分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 分化有 影响, 发现 醋酸 乙酯 部分具有促进基 质细胞成骨分 化 的作用… 。 2 12 葛根 .. 葛 根味甘辛 , 性平无 毒。具解肌退热 、 透发 麻疹 、 生津止渴 、 阳止 泻的作用 。最 近, 根黄酮提取物 升 葛 以及葛根 素被发现具有 改善骨代谢 的作用 , 有可能适用于 预 防骨质疏松症[ 。研究发现[ , ]葛根在 中低剂量 时不仅 抑制 了去卵巢小 鼠骨密度 和骨量减少 , 而且 在高剂量 时显 著增加 了骨密度和骨量 。实验显示葛根素对 去势小鼠骨密 度和骨量作用强度与雌二醇相 当。研究人员根据 国外报道 某 些异黄 酮类化 合物对 不 同雌 激素 受体亚 型具有选 择性 结合作用 的研究 , 从理论上推 测葛根异黄酮 对原发性骨质 疏松症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 并进行 了系列研究[ ] 1 。整体动 I 物 实验证 实, 葛根 、 葛根 总异黄 酮及 葛根 素对去 卵巢引起 的大 鼠原发性骨质疏松 症有 良好 的防治作用 。另外 , 葛根 异 黄酮对地 塞米松 所致 大 鼠继 发性 骨质疏 松症也有 明显
2 1 中 药 治疗 .
2 1 1 淫羊藿 ..
淫羊 藿味辛 、 , 甘 性温 , 归肝 、 肾经 。淫羊
. 治作 用 。 体 外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根 素 对 大 鼠成 骨 细 胞 的 防 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