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考核作业

合集下载

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答卷

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答卷
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65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答案:C
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答案:正确
27.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
答案:错误
28.主要矛盾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错误
29.相同的经济基础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答案:正确
30.工资就是劳动价值或价格
答案:错误
31.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答案:正确
32.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答案:正确
C.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D.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
答案:C
2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B
24.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答案:D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21.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
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答案:A
22.新生事物是()
A.新出现的事物

(0366)《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0366)《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0366]《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答案第一次作业[单选题]一、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D: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B[单选题]一、单选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A:A.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B:B.《神圣家族》的完成C:C.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产生D: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参考答案:D[单选题]一、单选题3.事物的规律是()A:A. 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B:B.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C:C.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D: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参考答案:D[单选题]一、单选题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A: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B.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C.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参考答案:D[单选题]一、单选题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A: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B.实践——认识——实践C:C.概念——判断——推理D:D.感觉——知觉——表象参考答案:B[单选题]一、单选题6. 杰出人物是()A: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B. 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C:C. 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D:D. 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参考答案:A一、单选题7. 下列不属于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的是()A:A. 实践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成为可能B:B. 实践使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成为现实C:C. 实践建构了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D:D. 实践是主客体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参考答案:D[论述题]四、简答题如何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参考答案:普遍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具体事物的统一整体;同时也指事物外部、事物同所处环境、事物同事物之间发生的多种联系。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概念题)2:第二次作业(简答题)3:第三次作业(判断题)4:第四次作业(论述题)5:第五次作业(概念题)6:第六次作业(简答题)7:第七次作业(判断题)1:[论述题]文化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论述题]人的本质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论述题]社会基本矛盾参考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并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论述题]认识运动总规律参考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5:[论述题]反映论参考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6:[论述题]辨证否定参考答案: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7:[论述题]矛盾分析法参考答案: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8:[论述题]规律参考答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

矛盾本身就是事物和过程。

所以分析事物和过程就是分析矛盾,就是用对立统一规律去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方法。

9:[论述题]物质参考答案: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答案: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北语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满分答案

北语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满分答案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
正确答案:C
11.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体制
?
正确答案:C
1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正确答案:ABD
5.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
A.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
正确答案:ABC
三,判断题
1.资本积累是推动资本主义灭亡的物质条件
A.实践特点决定的
B.主观需要决定的
C.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
D.真理本性决定的
?
正确答案:AD
3.资本主义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固定资本
?
正确答案:ACD
4.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取垄断利润
?
正确答案:D
15.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
正确答案:D
16.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C.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其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⑤A.①②④⑤B.③④⑤D.②③④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④人们A.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A.人们的错误判断B.人们的主观想象D.剥削阶级的偏见④要通过中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绝对主义观点D.诡辩论观点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④意识依赖A.①②③B.②④C.④⑤D.①③⑤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整个社会的代表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C.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构D.抵御外来侵略的组织机构A.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B.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C.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D.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地理环境、上层建筑、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经济基础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上层建筑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的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③生产力、生产关系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③④能认识世界A.①③⑤B.②④C.①②④D.③④⑤④有限与A.①②③⑤B.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A.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能力B.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能力C.解决社会矛盾的实际能力D.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A.学习书本知识B.参加社会实践C.进行社会调查D.研究实际情况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A.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领域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B.按其本性能够正确地反映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C.都包含有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D.都是包含有某种错误认识的不完全的客观真理A.历史唯物主义的B.唯心主义的C.相对主义的D.多元论的3.人们在生产中A.1、2、3B.2、3、4C.1、2、4D.1、2、3、4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⑤A.①②③④⑤B.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④⑤A.读书学习B.间接经验C.思维创造D.实践活动③对事物一定层A.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④⑤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B.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C.人类生存和发展以来于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④客体可知A.①②③④⑤B.②④C.③⑤D.①②⑤④理在事先⑤人的A.①②⑤B.②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⑤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否平等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合理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4.它渗透A.1、2、3B.2、3、4C.1、2、4D.1、2、3、4A.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B.是否被群众所接受C.是否在一定历史阶段得到广泛传播D.是否被统治阶级所支持A.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B.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精神关系C.人们在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精神关系的总和D.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精神关系的总和A.①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A.①③⑤B.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A.客观规律B.社会实践C.客观真理D.主观能动性A.物与物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⑤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④⑤D.①②③④⑤。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2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

A:科学性和阶级性
B:原则性和灵活性
C:实践性和阶级性
D:科学性和革命性
参考选项: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参考选项: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参考选项:D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参考选项:D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二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参考选项: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

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
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
参考选项:C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14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核心是【A】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参与的C反对帝国主义D反对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B】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A武装斗争B农民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D土地革命3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D】A开展工农运动B开展地下斗争C开展合法斗争D开展武装斗争4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起点的不平等条约是【A】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D】A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B它是以工农为主的人民大众革命C它以反帝反封建作为两大革命任务D它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6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是【C】A党指挥枪,保证党的绝对领导B依靠人民群众,为群众服务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为人民打仗,为人民扛枪7“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革命根据地建设D党的领导8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到【B】A100万人B200万人C300万人D400万人9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B建立工农专政C推翻资本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10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把“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B】A民族共和国B人民共和国C中华共和国D自由共和国11中国共产党决定人民军队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游击军和游击战的会议是【B】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2奠定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基础的是【A】A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B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三湾改编D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13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的体制是【D】A领导和群众相结合B军队和地方相结合C军官和士兵相结合D正规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14消灭敌人和夺取或收复失地的主要手段是【A】A战略进攻B战略防御C打阵地战D打游击战151927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A】A工农共和国B人民共和国C民主共和国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6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著作是【C】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将革命进行到底》D《论人民民主专政》17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18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时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B】A刘少奇B毛泽东C周恩来D任弼时19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下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这是从【A】A九·一八事变变开始的B华北事变开始的C七·七事变开始的D八·一三事变开始的20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主要根据是【A】A在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B人民军队主要是农民,战争主要在农村开展C游击战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D中国的地理环境便于开展游击战,不适合大规模的阵地战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在第二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哲学是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吾心便是宇宙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物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原因 B.物质是运动的本质C.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据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7、“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质量互变的观点9、“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0、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11、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12、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直线论 D.庸俗唯物论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A.农民播种小麦 B.法官审理案件C.运动员参加比赛 D.演员进行表演14、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A.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B.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l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6、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A.众人的赞同 B.权威的意见 C.已有的真理 D.社会实践17、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8、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的进步 C.人的素质的提高D.民主进程的加快20、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C.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D.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填在本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 我的作业列表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考核作业
你的得分:70.0
完成日期:2015年07月04日13点45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4.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

A.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B.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B.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
C.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D.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
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
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
7.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
西,称之为()。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8.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
D.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9.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0.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客观世界不存在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B.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11.假象是指()。

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1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这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折衷主义的观点
1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4.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句话是一种()。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5.否认相对静止是()。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1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
1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
18.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19.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D.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20.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激变论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人们()。

A.用整体性的观点观察事物
B.在观察事物时不要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加以研究
C.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
D.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
E.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
2.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C.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D.幻想联系和真实联系
E.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3.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
B.现象是可感知的,本质是借思维才能把握的
C.现象是易变的,本质是较稳定的
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E.现象是共性,本质是个性
4.下列表述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5.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6.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
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这样做依据的哲学道理有()。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
E.外因和内因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7.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8.古语说:“奢糜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

其中
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9.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E.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10.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A.庸俗唯物主义
B.庸俗进化论
C.改良主义
D.激变论
E.冒险主义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0 分,共10.0分。

()1.假象不反映本质。

()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

()3.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4.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

()5.矛盾是人们思维陷入混乱的产物。

()6.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个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7.所有的决定论都主张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8.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

()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10.“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辩证法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