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兰雨水园

合集下载

【案例赏析】19经典案例,构建雨水花园可持续生态的迷人景观

【案例赏析】19经典案例,构建雨水花园可持续生态的迷人景观

【案例赏析】19经典案例,构建雨水花园可持续生态的迷人景观海绵城市的关键在于雨洪的管理。

雨水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为屋面集水、滞留池、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人工湿地等。

雨水间接利用的措施有渗滤沟、渗滤池、低洼绿地、梯田、花畦等。

在实际的应用中,雨水通常是通过绿地生态水渠和道路渗滤沟等雨水收集系统得以收集,通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和生物处理等净化系统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然后将水储存在人工湖或者地下贮水沟或贮水池中。

渗滤池花畦绿地生态水渠道路渗滤沟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这完全符合'海绵体'的特征。

这种雨水利用的方式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手段。

国外关于雨水花园的案例很多,以下介绍12个国外雨水花园的典型案例。

美国波特兰雨水花园美国波特兰位于美国西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是一个多雨城市,解决过多的雨水问题就成了波特兰市首要问题。

波特兰的雨水园运用现代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创造出的一种自然的生态空间,成功地平衡了自然生态和人工间的对立。

美国波特兰唐纳德溪水公园唐纳德溪水公园位于美国波特兰市俄勒冈州的心脏地带,是茫茫城市海中的一片绿洲,为当地居民提供一片逃离城市喧闹的安静空间。

这片公园的面积为一英亩,是切合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公园典范。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林地雨水花园在西北路易斯安那州的这个住宅占据了5英亩的土地。

这片区域的山坡上有着繁茂的松树和本土的硬木植被。

一条在西部边缘位置的南北走向的山沟,是大约周围100英亩森林的排水走廊。

美国霍伊特公寓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的设计目标是对所有从屋顶流下的降水进行引导和暂时储存。

工程设计巧妙而细致,能够收集、储存降水,并对其水质进行进化处理。

雨水公园的设计研究

雨水公园的设计研究

• 尽量不要设置在树下,让雨水花园能直接接触到全日照。
• 雨水花园不是水景园,所以不能选址于经常积水的低洼地"尽量选择在平地之上,减少土方量以利于建造。 • 雨水花园要尽可能的吸收水,因此不要将其设计场地选择在排水不良的或已有池塘花园的地块上,如果将雨水花园 选在土壤排水性较差的场地上,雨水往地下渗透速度较慢,会使雨水长时间积聚在雨水花园中,对植物生长不利。
4
• 覆盖层:覆盖层一般采用3一5cm厚的树皮,对雨水花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保持土 壤的湿度,避免土壤板结而导致土壤渗透性能下降。树皮之间的空隙使得这一层拥有了缓冲 作用,有助于减少径流雨水的侵蚀"其最大深度一般为50一80mm • 植被及种植土层:种植土层拥有很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一般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砂质土 壤,种植土的厚度根据所种植的植物来决定 • 人工填料层:人工填料层多选用渗透性较强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具体厚度根据当地的降雨 特 • 性、雨水花园的服务面积等确定 • 沙层:在人工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铺设一层150mm厚的砂层,目的是防止土壤颗粒进入砾石 层而引起穿管道的堵塞,也起到通风作用 • 砾石层:砾石层作为最下部的基础层由直径不超过50mm的砾石组成,厚度200一300mm • 水管与防渗:雨水花园中的水管一般会有溢水管和穿孔管两种
1
2
雨水公园的设计研究
问题
问题2:城市化与雨水问题
由于城市进程的加快,大量硬质不透水材料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自然土地被不 透水材料所覆盖。这种现象造成了两个问题:

4

原有自然降水的渗透遭到隔断,自然水体循环链被打断。地下水被持续开发利用,而又得不到自然 的补充,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城市供水日趋紧张,部分城市原有自然涌泉灭绝,水生态环境恶化。

雨水花园的概念和设计方案

雨水花园的概念和设计方案

雨水花园的概念和设计方案目前,人们对水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循环代谢速度。

推广使用雨水等非常规水和节水设施是发展趋势。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利用雨水资源的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简单丽而又效果明显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雨水花园的概念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加以净化,是集收集、净化、造景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图1)。

真正意义上的雨水花园则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一名地产开发商在建住宅区的时候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希望用一个生态滞留与吸收雨水的场地来代替传统的雨洪最优管理系统(BMPs).在该郡环境资源部的协助下,最终使雨水花园在萨默塞特地区被广泛地建造使用。

该区每一栋住宅都配建有30~40m2的雨水花园.它的建造被证明是高效而又节约的。

建成后对其进行了数年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一80%地面雨水径流量。

此后,在世界各地都开始广泛地建造备种形式的雨水花园(图2—4).图2 波特兰雨水花园图3 塔博尔山中学雨水花园图4 某停车场雨水花园二.雨水花园的功能与类型1.雨水花园的功能除了能够有效进行雨水渗透之外,还有多方面功能:1)能够有效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2)通过滞蓄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排,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和水体;3)减小水流速度、降低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加快生境的恢复与复原等.4)通过对雨水的滞留吸纳,补充地下水源。

5)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雨水花园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6)雨水花园中通过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7)雨水花园的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简单:与传统的草坪景观相比,雨水花园能够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2.雨水花园的类型雨水花园按其功能可分为2种类型:1)以控制雨洪为目的.该类雨水花园主要起到滞留与渗透雨水的目的,结构相对简单。

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研究——以美国绿色街道为例

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研究——以美国绿色街道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5.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2-0027-06 收稿日期 2023-04-10摘 要 城市建成区不透水表面加剧了城市内涝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作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类型之一的绿色街道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高效手段,也是美国近年来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

绿色街道还具有提升城市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效益。

波特兰、纽约市和芝加哥很早便开始探索建设绿色街道,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建设模式和管理机制。

该文分析和归纳了三座城市绿色街道在布局形式、植物配置和管理维护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微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街道 城市雨洪 微更新Abstract The impermeable surface of urban built-up areas has exacerbat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urban waterlogging and water pollution. As one of the types of 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green street is an efficient means to solve such problems, and it is also the key direc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recent years. Green street also can help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cities. Portland, New York City and Chicago started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streets a long time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 street, Urban stormwater, Micro-renewalUrban 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Case Studies of Green Streets from Portland,New York, and Chicago徐少琦 | Xu Shaoqi 陈静 | Chen Jing快速城镇化不断挤压自然空间、削弱城市的生态基底,而全球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恶化城市生态环境,频繁的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雨水花园景观的实用性与观赏性探究——以波特兰雨水花园为例

雨水花园景观的实用性与观赏性探究——以波特兰雨水花园为例

2017年第15期作者简介:井晓鹏(1976-),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副教授,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导师,城市规划方向。

代粉粉(1993-),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一年级,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风景园林方向。

□井晓鹏代粉粉雨水花园景观的实用性与观赏性探究摘要:阐述了雨水花园景观的观赏性以及实用性的主要方面,从波特兰雨水花园出发,论证了雨水花园景观性与实用性的融合,最后从案例中提取了可以建造中可以参考到的经验。

关键词:雨水花园;实用性;观赏性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5-0070-01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6.5文献标志码:A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00)———以波特兰雨水花园为例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7.15.04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自然土地变为密闭并且不透水的水泥地面,取代了之前的土地成为了主要的城市下垫面,造成地表雨水的相对集中,从而形成了城市洪水。

1雨水花园的实用性与观赏性1.1实用性雨水花园由5部分组成,具有以下的实用功能:提高雨水下渗率。

具有透水性的铺装材料的地面、铺装面层釆用混凝土透水砖、风积沙透水砖、青砖、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木塑地面、嵌草石板路等,能有效降低雨水径流系数、促进路面雨水入渗。

重建水循环系统。

在砾石层中埋有穿孔管,渗滤的雨水由穿孔管收集从而进入其他排水系统。

改善环境。

雨水花园不仅可以控制城市雨洪,提高雨水利用率,丰富植物多样性还可以美化环境、局部缓解城市热岛、维持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的建设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生态经济效益。

1.2观赏性观赏性,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景观,不同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观赏形式效果。

在雨水花园的建造中既可以通过雨水的流动形成潺潺流动的溪水或者有节奏的活泼的跌水景观,也可以通过利用植物的高差错落营造一个层次丰富的景观。

富有情趣的意境。

雨水花园具有自然野趣之美,自身能够很好的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同时也能够提供淳朴自然的园林景观,满足生活在充满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的人们对自然和乡野的向往之情,为他们在嘈杂的都市当中平添一份宁静。

雨水花园设计

雨水花园设计

雨水花园设计我国目前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资源。

一些平均降雨量较大的城市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水资源短缺的困扰。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和中国北京这样的城市如今正面临着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威胁。

造成这些城市地下水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建筑、道路和停车场仿佛一张“密不透风”的网,雨水很难渗入地下,也就无从补给地下水。

解决雨水排放问题最典型的工程方法是将雨水引入混凝土排水渠,然而这只能使问题变得愈加复杂。

目前中国和美国都主要采用这种设计方式。

采用这种工程方法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并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也只能使城市问题愈演愈烈。

我们所要做的是寻找地表雨水收集并使其有效渗入土壤中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在美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制定的各项环境法规的指引下,美国景观设计师正在努力探索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创新举措。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利用雨水之美来营造城市生活的宜人之处。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些实例来简述如何利用雨水打造独特的水体景观。

特别要提出的是,像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和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

景观设计师在这些地方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

在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够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

停车场地面上的雨水没有流入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而是通过“雨水花园”收集到名为“生态池”的专门排水系统中,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灌植被、滋润土壤或补充地下水。

由于“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因此特别是在降雨量大、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它们有效地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只有在降雨量非常大的时候,“雨水花园”才需要另辟一条溢流管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中。

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雨水花园”位于波特兰,紧邻俄勒冈会议中心。

它由梅尔·里德景观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主要收集5.5英亩(约合2.2公顷)屋顶上的雨水。

收集起来的雨水蜿蜒流入一些石砌浅水池中,仿佛山间潺潺的溪流一般。

雨水利用国外案例

雨水利用国外案例

雨水利用国外案例【篇一:国外案例】总结中央走廊的雨水和绿色基础设施规划项目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为发展共享框架,堆叠功能绿色基础设施(ssgi)雨水管理。

绿色基础设施的雨水渗透的方法,使蒸发,捕获和再利用雨水来维持或恢复自然水文。

“共享,堆叠功能”是指绿色基础设施的目的是为多个包裹提供服务(公共的或私人的)和整个设施功能提供额外的设施超越纯粹的雨水管理。

的ssgi规划项目将有助于城市雨水管理实施过程中重建场景简化。

这项研究将提供技术分析以及解决监管制度框架。

目的是告知选择的雨水最佳管理措施(bmps),方便运输导向发展(tod)的目标。

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指导项目并提供结果的反馈。

协助技术工作和网站的计划,该项目聘请了srf咨询集团,公司,本地咨询公司提供工程,规划,设计服务。

额外的资金是由密西西比河流域管理机构提供(mwmo)。

在其早期阶段,项目测试目标完成四场景在中央走廊的两个有代表性的部位ssgi概念计划。

该项目将主要集中在两个先进的网站计划在包裹的地方重建迫在眉睫。

在探索在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ssgi的潜在利益,所以一个网站是选择在每个城市的boeser网站(又名绿第四)在明尼阿波利斯第二十九大道站下;和宵禁共享网站西门站附近的圣保罗。

这项研究仍在进行中,但到2013年底该项目将产生一个报告呼吁对tod引导合作战略雨水解,中央走廊重建雨水管理绿色基础设施为基础的方法。

由于该ssgi方法非常规性,该项目仍在通过政策对话。

今年年底,它将为其他通道的模型复制的建议和产生一个宣传手册鼓励网站设计雨水的创造性使用和推广的总体规划的概念。

【篇二:国外“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景观设计与规划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

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

雨水花园参考课件

雨水花园参考课件

雨水花园的功能:
1)在降雨量大、城市排水体系超负荷运转的状况下,它们有效 地减少了城市排水体系的压力; 2)雨水用于灌溉植被、滋养土壤或弥补公共用水 ; 3)能够有效地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 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 4)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雨水花园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 的栖息环境; 5)雨水花园中通过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 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6)雨水花园的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比草坪简单; 7)与传统的草坪景观相比,雨水花园能够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 与视觉感受。
③已净化的水体利用系统:经过处理和净化的水 体可以作为社区的绿地灌溉、冲洗场地、洗车、 一般性洗涤、水景等使用,使用过的水体则进入 雨水收集与净化系统,进行处理,然后回归到水 体收集池。另外,设置一些系统,连接水体收集 池,抽水并进一步净化到100%的生活用水,目 前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并已实施。
以雨水花园为载体的 住区空间水循环模式
目录 contents
1.雨水花园相关知识 2.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3.相关的国内外案例简介 4.研究的意义 5.研究内容 6.技术路线 7.关键技术 8.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9.总结
1.雨水花园
概念:自然形成的或者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 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者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 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措施。
该项目通过网络结构表现水体特性,将暴雨水流
限制在种植坛内,这样就创造出更多步行、停车、 景观、街头照明和标语空间。
3.2污水处理系统
——西德威尔友谊学校
学校场地废弃和流出物将建筑和景观的生物运作联 系在一起,形成循环、利用关系。建筑排出的污水在 地下池进行初级处理,在庭院中经过芦苇台地床循环 。湿地中的种植介质和植物根上微生物能有效分解污 染物,再通过细流滤器和砂滤器进一步分解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特兰“雨水园”:人工景观与生态景观的完美结合
分享
首次分享者:黯裏著迷已被分享62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波特兰市位于美国西北部,太平洋东岸,是美国俄勒冈州最大的城市,地处哥伦比亚河(Columbia River)和威拉河(Willamette River)的交汇处。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波特兰是一个多雨的城市,一年中有几乎连续九个月的雨季。

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解决雨水的排放和渗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图1 雨水园平面图
虽然在城市景观园林中雨水的排放和处理越来越重要,但是让雨水在原地直接排放和吸收还只是出现在郊区的景观园林中。

当今的大城市,地面大多被建筑物,街道和停车场所覆盖,很难再见到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下的地方。

由迈耶/瑞德景观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波特兰会议中心的“雨水园”,成功的处理了雨水排放和初步净化处理的问题,并且赢得了波特兰2003年度最佳水资源保护奖(2003 BEST Award for Water Conservation)。

“雨水园”位于波特兰会议中心的西南面,它的造型就像一系列的跌水和小溪,同时包含一系列的水池和玄武岩的堆石。

其间种植了大量的当地水生植物和水草,通过这些水池的沉淀和植物根系和沙石、土壤的过滤以后,洁净的雨水渗入地下,被土壤吸收;不仅巧妙的解决了雨水排放和过滤的问题,同时还创造了优美的景观环境空间。

图2 雨水园鸟瞰图
图3雨水园的
“雨水园”看起来就象是城市的水泥森林中冒出来的一条森林里的小溪。

五彩的碎石、砖红色的玄武岩和水边绿色植物相映成趣,映衬着水中蓝天白云的倒影,洋溢着自然的情趣,散发着一种酷似漫不经心、毫无修饰却又精心安排的美。

“雨水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然形态对人们潜意识的影响,以及人造景观与自
然景观的形态在形式上和机理上的相似性。

更具有突破意义的是,雨水园不仅具有形式上的“自然”,而且具有功能上的“自然”。

层层跌落的水池、曲折的小溪、嶙峋的玄武岩造就了富有情趣的空间层次的起伏与转换。

每到大雨来临,“雨水园”的整条小溪仿佛“活”了起来,从雨水口喷涌而出的雨水一路流淌,叮叮咚咚的从一个小水池淌入另一个小水池,平时不下雨的时候又是一个个静静的水池;没有任何粉饰的粗犷的玄武岩与静静的水面形成了刚与柔的鲜明对比。

图4 “雨水园”层层跌落的水池
在造型上模仿了一条小溪蜿蜒流过一系列的浅滩、瀑布,玄武岩,分割开的一些水池。

这些都减缓了暴雨流下来得雨水的速度。

在每一个水池都要积满了水以后,水从水池里溢出来,跌落18英寸到下一个池子里。

整条人造小溪318英尺长,平均宽度约6英尺。

一系列下跌的水池减缓了雨水流下来的速度,这些水池不仅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还可以使得雨水有充分的时间渗入地下。

纯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与周边的现代化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强化了自身空间感的同时柔化了周边的景观空间;极富动感的自然曲线,强调了与外部空间那种充满力度的野性美。

“雨水园”的精妙之处在于运用了极为简洁的构成元素营造出了丰富的景观效果和宜人的尺度,鲜明的阐释了“水”、“流动”和“生态”的主题。

图5 “雨水园”与会议中心在色彩和质感上显得和谐而又统一
景观建筑师通过景观的材料与形式与周围的环境建立密切的关系,创造出了一片拥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空间场地。

一连串不规则的下跌的小水池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跳跃感的连续的整体区域。

小溪一级一级下跌,最后溪流汇集在一片地势低洼的水池里,同时旁边机动车道上汇集的雨水也有很大一部分最终流入这个小水池。

通过水生植物根系的吸收和碎石,砂烁,土壤的层层过滤,吸收了从机动车道上冲刷下来的杂物和油污。

而多余出来的、实在无法被吸收的雨水,经过层层沉淀和过滤以后,通过合成塑料制成的排水管流入附近直径30英寸的公共雨水排水管道。

图6 会议中心的屋面排水及“雨水园”周围场地的排水走向
在波特兰的很多地方,如何防止过量的雨水排放使城市的雨水排水管道超负荷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虽然对于“雨水园”来说不存在雨水管道超负荷
的问题,因为几百英尺以外就是Wallamette河,雨水完全可以通过附近雨水管道通畅的排入河中。

一般情况下的处理手法是将屋顶的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排放到城市雨水管网里去,但是雨水里和屋顶上、路面上的灰尘,路面的油污也会毫无阻拦的直接进入城市雨水管,排放到周边的河流之中,造成水体污染。

同时周围的树叶和草坪上的杀虫剂除草剂也会被雨水冲刷带走,如果不加过滤和处理,势必会污染附近的水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雨水园”充分利用了碎石和土壤的过滤功能,将这些污染物过滤下来,防止污染物直接排入附近的威拉河(Willamette River)。

会议中心将近5.5英亩屋面上所汇集的雨水通过4个相互间隔开来的落水管从建筑的南立面排入到雨水园里。

碰到百年一遇的暴雨的时候,小溪溢出雨水才会流到旁边的街道上,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图7 “雨水园”小溪的纵断面详图
图8 “雨水园”小溪的横断面详图
“雨水园”用各种类型的石头作为主要的景观材料,采用柔性的工程构造加以铺设,这种工程手法使得雨水能够很容易的下渗,同时又不会带走泥沙;小溪底部的石板下面的砂石层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在碰到不是特别大的降雨的时候雨水可以被完全的吸收;同时这些碎石和砂土还能过滤掉水中的杂物,树叶和灰尘
等等。

图9 落水口及小溪的河道
“雨水园”中的石头非常有特色,每当下起大雨的时候,从屋面汇集后流下来得雨水就从4个相互间隔的排水口喷涌而出,跌落在用大块的玄武岩堆砌的乱石群上,宛如4条小型的瀑布,激起一片片水花,发出“啪啪”的声响;经过这些乱石的阻挡,奔涌而下的雨水的动能渐渐被释放掉,而后水流慢慢变缓,潺潺的在小溪中流淌。

小溪底部以青灰色的石板平铺,使得雨水能够在上面自由的流淌。

旁边的鹅卵石又能够使多余的雨水很快的渗入地下,被土壤吸收,小溪岸边的粗犷的玄武岩营造出了一种自然的氛围。

这些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细节的考虑体现了景观设计师对自然法则的理解、敏锐洞察力和高水平的设计智慧。

图10 小溪旁的水生植物
雨水园的小溪的两旁,还模拟当地的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种植了许多水生植物。

这些生长在鹅卵石和碎石缝中间的水生植物不仅使“雨水园”增添了绿色,使其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自然;而且这些植物本身还可以吸收各种有害的污染物如周边马路上冲刷下来的油污等等。

这些水生植物不但可以吸收水份,过滤水中的杂质;同时,植物的根系还将碎石和砂土牢牢的固定住,防止因为长时间水流的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和地基层的松动。

结语:
波特兰“雨水园”运用现代的工程技术创造出了一种原野和自然的生态空间,成功的平衡了自然生态与人工之间的对立。

它曲折的造型,堆砌的粗犷的玄武岩,不再是一种矫揉造作的“修饰”,而成了空间关系和个性的象征,既是现代的,又是生态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在人工和生态之间成功的实现了和谐统一。

同时,“雨水园”的设计师拒绝了已经被滥用的历史主题和现代主题,相反,把目光投向了生态的主题,园里的每一处景致中都能发现整个花园带给人的那种平和、清新、略带活泼的美感;这种自然的感觉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株生命,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水面,“雨水园”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当这些已经快要被现代都市所遗忘的原野的、粗犷的形式被重新发现的时候,人们向往自然的记忆仿佛被重新唤醒了,这些记忆变成了“活的”,而不是仅仅在人们的意想和怀念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