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饲料脱霉剂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后不发生典型症状 , 极易与其他疾病症状相混淆。
13 4 特 异 性 不 同 动物 对 霉 菌毒 素 的 敏感 度 不 同 , .. 猪
最 敏感 。 13 5 稳 定 性 .. 霉 菌 毒素 的 结构 稳 定 , 外 界 抵抗 力 很 对
强 , 般方 法不 容易破 坏 。 一
14 常 见霉 菌毒素 的种 类 霉 菌 毒素 的种 类很 多 , 平 . 但 时最 常见 的 、 害最严 重 的有 黄 曲 霉毒 素 、 米 赤霉 烯 酮 危 玉
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是最普遍最常见 的, 产生霉菌 毒素 的霉菌无处不在。大量 的饲料原料及成 品都可作为 霉菌生存的“ 土壤 ”处于生产 、 , 销售、 储存 、 运输过程 中的
饲料 及原 料很 容易 受到 霉菌感 染 而发 生霉 变 。 目前 , 菌 霉 毒素 的危 害 已是一个 国际性 问题 , 看不 见 、 不 着 、 无 其 摸 又 色无 味 , 很容 易被 忽视 。然 而它 对畜禽 乃 至人 体健 康 将产
目 , 前 饲料工 业和 养殖业对于饲料的侧重 点是 防霉、 脱霉 。该 文较详 细地 阐述 了霉 菌毒 素的概念 和特点 , 以及霉 菌毒
素 的危 害及 预 防 和 治 疗 措 施 。
关键词 : 饲料 ; 霉菌毒素 ; 害 ; 危 防治
中 图分 类 号 乃 0. 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0 0 7— 7 1 2 1 ) 1—16— 2 3 0
动物采食含霉菌
毒素 的饲 料后 , 引 起 一 系 列 病 理反 应 。如 采食 含 T一 会 2 毒素 、 曲霉 毒素 、 吐毒 素等饲 料后 , 烟 呕 可造 成动 物食 欲 减 退或 拒食 , 迟 缓 、 重 减 轻 , 至引 起 肝脏 损 伤 、 水 反应 体 甚 肺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的繁殖和污染。

由于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及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同时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的来源、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对动物的危害和防控措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生产、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大量存在,加之都大多数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和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给粮食生产者、畜禽养殖者以及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是多细胞微生物,以孢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2],分别是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污染和繁殖,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桔霉毒素、麦角毒素等。

迄今为止已经有350多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为现今普遍认识的几种主要毒素。

所有的霉菌毒素的生物和化学特性皆不同,见表1。

2、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近几年来,随着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以及研究者对霉菌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饲料及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也日益受到了饲料业和养殖业的重视。

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检验及其解决方法

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检验及其解决方法
料 的储 运 及 存放 工作 , 防止 受 潮 发 霉 。 经 常 消 毒 畜禽 舍 地 面 、 壁 , 保 持 墙 并
现为神经和 内分泌紊乱 、 免疫抑制 、 致癌致 畸、 肾损伤 、 肝 繁殖 卵管萎缩 , 产蛋量下降 , 产畸形蛋 ; 采食量减少 , 生产性能下降,
其干燥。 食槽及水槽也要定期消毒清洗 。
厚 12 ,  ̄ 倍 其他病 变及症状不甚明显者 , 为可疑反应 。 如皮肤不增厚, 且无局部病
变 者 , 阴性 反应 。 为 禽 类 喂 饲 试验 。 3 6月龄 母 鸡 , 选 - 每
天 喂 可疑 饲 料 2 5克 ( 6月龄 或 成 鸡 每 天
2 霉 菌毒素产 生 的条 件
霉 菌或 真菌 在 适 当的 湿 度 、 温度 、 气 和 生 长 媒 介 的条 件 氧 下 , 可产 生毒 素 。气候 多 变 、 旱 、 涝 、 虫 害 等 环 境 下 特 就 干 多 病 别 容 易使 霉 菌 侵 入 植物 , 产生 大量 霉 菌 毒 素 。 境 湿 度 > 0 , 环 7% 谷 物水 分 > 3 , 在 2 ℃左 右 , 适 合 霉 菌 生 长 。 1% 温度 4 最
T 2毒素与呕吐毒素同属雪腐镰刀菌霉烯。 一 一 2毒素是 引
起 口腔 溃 疡 因素 之 一 。其 主要 作 用 是 抑 制 蛋 白酶 的 活性 , 而 进 阻 止 蛋 白质 的合 成 与 转 化 , 肝脏 、 对 肾脏 等 不 构 成 明显 的损 害 作 用 。呕 吐 毒 素最 主要 是 引起 鸡 采 食 量 下 降 , 呕吐 毒 素 的 中毒 案 例 很 少 见 到 。 美 国 F A 对 玉 米 赤 霉 烯 酮 没有 限量 标 准 , D 其
止 . 后 沿 试 管 壁 加 人 乙醚 2 3毫 升 , 刻 在 两 种 液 体 接 触 部 然 - 片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其脱毒方法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其脱毒方法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其脱毒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张军民)霉菌毒素是次生性的真菌代谢物,全世界极为关注。

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

有几种方法一直被用来对收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进行脱毒或灭活处理,但是其作用极不稳定,或者不实用。

一、霉菌对饲料的危害自从1960年英国火鸡X-病爆发,世界开始注重对毒素中毒的彻底调查。

已知有300多种真菌产生毒素,但除几种毒素外,人们对它们产生的毒素所知甚少。

已知的重要的毒素有: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桔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

这些有霉菌分布各异,都已从范围广泛的各种谷物及混合饲料中分离。

真菌生长: 曲霉属菌属曲霉科,大多数真菌污染事件都发生在操作不当的收获、运输、饲料原料和混合饲料储藏过程中。

饲料水分含量12%或以上,相对湿度80~90%和温度在10~42℃都足以使真菌生长。

而霉菌对饲料造成严重的危害。

微生物活动是导致贮藏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微生物个体极小,在其未大量繁殖前,常不易被发现。

当发现霉变颜色时,说明微生物繁殖已处于旺盛阶段,饲料品质已受到严重破坏。

1、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损失。

据研究,导致饲料霉变的孢霉菌,属一种腐生微生物。

该微生物自身不仅不制造营养,而且常可通过分泌多种酶分解饲料养分,供其生长繁殖。

因此,凡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营养物质含量大大降低,并散发一股难闻的霉味。

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被真菌污染的各类谷物、油料种子和饲料,约占其总量的10%左右。

可见,霉菌是影响全世界农业、饲料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必须预以高度重视。

2、引起发热,使贮料发生质变。

霉菌在消耗饲料营养物质的同时,还释放出热量。

料温升高的结果,使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发生变化。

首先使蛋白质发生质变,出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纯蛋白减少、氨态氮增加、蛋白质利用率和氨基酸含量下降。

3、产生毒素污染饲料。

在本文中重点强调霉菌毒素对谷物和饲料的污染及其可能的脱毒方法。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脱霉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脱霉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工作研究畜牧业环境 2020.1536摘 要: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毒性,它们往往以农作物和饲料原料为媒介进入动物机体,给养殖业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食品安全。

本文重点探讨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目前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和脱霉脱毒技术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霉菌毒素;毒害作用;脱霉;发展趋势1 前言霉菌毒素是一种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真菌产生,例如镰刀型菌、曲霉菌和青霉菌等,截至目前已经有500多种霉菌毒素公布,霉菌毒素污染谷物的比例高达25%,据统计,我国90%的饲料中都含有少量霉菌毒素,其中约50%超过国家标准。

自从1960年黄曲霉毒素被发现,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动物生产的霉菌毒素就被列为首要因素。

霉菌毒素种类较多,其中毒性最强的应属黄曲霉毒素,通常会引起动物急慢性中毒,病理解剖可观察到肝肾损伤严重,以及动物癌细胞增加,能降低动物免疫力等,在众多的毒素中被列为Ⅰ类致癌物;霉菌毒素无处不在,虽然不能在自然链条中防止霉菌污染,但在养殖过程中通过脱霉脱毒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霉菌毒素对养殖效益的影响,目前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我国都推出了相关政策,来规定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主要霉菌毒素的安全值,以求最大程度来保证消费者安全。

2 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影响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并不是所有的霉菌毒素都是有毒的或会引起疾病;在养殖业和饲料行业中,麦角生物碱类、赭曲霉毒素(OT)、单端孢霉烯毒素、黄曲霉毒素(AFT)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霉菌毒素;这些毒素一直危害养殖业和饲料行业,且间接影响着人类食品安全,对养殖业和饲料行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2.1 黄曲霉毒素在养殖中常常提到的黄曲霉毒素(AFT),是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高温低湿的环境是黄曲霉毒素衍生的最有利条件,AFB1是当前众多所知毒素中致癌率最高、毒性最强的霉菌毒素,其次是AFM1,在原料中花生、玉米及其副产品、小麦、棉籽、鱼粉等黄曲霉毒素最为常见。

防霉剂和脱霉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防霉剂和脱霉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实践Practice100饲料营养文 ⊙ 王丽娜 周盛昌 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生猪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饲料发生霉变不仅使其营养价值下降,还会导致畜禽生长性能、繁殖性能下降,易患疾病甚至死亡。

在畜禽日粮中添加防霉剂和脱霉剂是降低霉菌毒素危害的有效方法。

本文介绍了常用的防霉剂和脱霉剂的使用,供养殖场(户)参考。

防霉剂和脱霉剂在饲料中的应用近年来,饲料及原料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情况愈发严峻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霉菌毒素使畜禽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下降,引起畜禽和人类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导致癌变和畸形,直接危害畜禽和人类健康。

做好原料和饲料的防霉和脱霉工作是减少霉菌毒素危害的途径之一,而饲料中防霉剂和脱霉剂的应用可达到很好的防霉去毒效果。

1 防霉剂饲料防霉剂是一类能降低饲料中霉菌数量,抑制霉菌毒素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间营养成分的流失,防止饲料霉变并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

一般而言,饲料水分含量超过12%时必须使用防霉剂。

目前,常用的防霉剂有化学防霉剂、复合防霉剂、中草药防霉剂3类。

1.1 化学防霉剂化学防霉剂包括丙酸及其盐类、双乙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苯甲酸、富马酸、富马酸二甲酯等。

其中,丙酸及其盐类(丙酸钠、丙酸钙、丙酸铵和二丙酸)无毒性,对各类霉菌、芽胞杆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防霉剂。

一般丙酸的添加量为0.3%,丙酸钙的添加量为0.2%~0.5%。

因有机酸防霉效果较好,但腐蚀性较大,而有机酸盐腐蚀性小,但防霉效果较有机酸差,因此,防霉效果作用强、腐蚀性小的复合防霉剂是防霉剂的发展趋势。

1.2 复合防霉剂复合防霉剂是由多种有机酸防霉剂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既能保持有机酸原有的抑菌功效,又能消除或降低有机酸的腐蚀性与刺激性,使用效果优于单一型,如复合型丙酸盐的防霉效果就优于单一型丙酸钙。

由丙酸铵、乙酸、富马酸、山梨酸等多种有机酸组成的复合型防霉剂具有很好的防霉效果。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
处 理后 , 黄曲霉 毒 素 B 含 量降 为 88 , .8微克 / 克 , 千 可
1 玉 米 赤 霉 烯 酮 . 2
日粮含 15 — 毫克 / 千克浓度玉米赤霉烯酮 , 引 可 起初情期 的后备母猪外阴阴道炎。症状为外 阴阴道 水 肿 ( 发 情 ) 早 期 性 乳 房 发 育 , 育 阶段 仔 猪 和 假 , 保 生长育肥猪外 阴水肿。严重者破裂 , 常呈排尿姿势 , 里急后重 , 偶尔导致直肠脱 。特别能引起妊娠 5 O天 左右 的母猪流产 , 空怀率增加 。公猪表现包皮肿大 ,
的谷物 。通 常在 饲料 中不 是单 一存 在 , 当不 同毒 素 同 时存 在 时 , 菌毒 素 的毒性 有 累积 效应 。 霉
降低。临产表现为腹泻 、 厌食和脱水 , 解剖 肾苍 白、 坚 硬 等特 征 。
1 . 4单端孢 霉菌素
饲 喂 日粮 中含 有 单 端孢 霉 菌 素 时 ,可 引起 皮 肤
吐。
15 麦 角毒 素 .
中毒症状可在数天或数 星期 出现 ,包括精神沉 郁, 食欲减少 , 心跳呼吸加快 , 体况不佳 , 后肢 出现跛
降。当日粮中含黄曲霉毒素 4 0 80 0 ~0 微克 / 千克 , 临
床表现为肝脏轻微受损 , 胆管炎 , 炎 , 肝 有免疫抑制 作用 当 日粮 中含黄 曲霉毒素 80 1 0 微 克 / 0 0 2 千
元 拮抗 现象 。
1 . 曲霉菌毒素 3赭
饲料 内含 1 毫克 / 千克浓度赭曲霉毒素的 日 , 粮 3个 月 可 引起 猪 烦 渴 、 尿频 、 长 受 阻和 饲料 利 用 率 生
另外 , 蒙脱石还可以和 O— / 一 JL 、 ..0 u一
一- 0 …■ -~ ,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

养猪场使用的饲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不仅污染饲料、降低营养价值,还会引起猪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

本文简要介绍了霉菌和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以及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霉菌也叫丝状真菌,即“发霉的真菌”。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的肉眼可见,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就是霉菌。

有些霉菌是有益菌,可用于制作酱料、酶制剂或酿酒的原料,但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文│武玉华(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有些霉菌在谷物(玉米、小麦、高粱、棉籽等)或饲料上生长繁殖,会产生二次代谢产物,对生猪健康有害,这就是霉菌毒素。

1.霉菌的种类。

按生活习性分,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主要包括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谷物收获前即可感染。

阴冷、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类菌的生长繁殖,但遇干旱、高温等应激因素时,也容易繁殖,如玉米收获前遇到干旱气候、高温高热、虫害、收获时机械损伤等,均可诱使田间霉菌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以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为主,如遇适宜条件,在仓储环境中会生长繁殖。

收获后的玉米储存在仓库中,温度合适时,玉米粒继续呼吸产生水分,湿度增加,促进霉菌生长繁殖;春秋季节,冷暖空气交替,有利于仓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湿度增加,一些受损的破粒、粉碎的谷物易感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贮存饲料,短时间内就会感染霉菌。

2.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肝受损会加剧维生素A、E 的缺乏,降低猪的免疫性能,导致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及流感、支原体肺养殖顾问Consultant63☆2021年第9期炎等易感多发;并可在猪的肝、肾、肌肉、血液中测出极微量的毒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G_ZYtuomeijing.html韩秀山1,许家亮1,陈法荣2,王国中2,谌刚3,曾路3摘要:霉菌毒素是仅次于二噁英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防治霉菌毒素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就霉菌毒素的产生、中毒机理、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蒙脱石在防治霉菌毒素中的应用,强调饲料中添加蒙脱石是必需的,蒙脱石是唯一的一种由人药演变为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对饲料脱霉效果极佳,并且安全绿色,是国际上首选推荐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关键词:霉菌毒素;危害;机理;饲料;养殖;吸附剂;蒙脱石霉菌毒素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因霉菌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

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1-4]。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

2002年美国饲料年报中将霉菌毒素列为仅次于二噁英的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遭受霉菌的侵蚀。

1霉菌毒素的产生及中毒机理1.1霉菌毒素的产生饲料原料受霉菌感染较多的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

农作物的饲料主要包括玉米、小麦、大麦、稻谷、高粱、糠麸类和糟渣类等以及豆粕、棉籽粕、花生粕、葵花粕等。

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

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

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umonisin毒素等)。

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

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路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仍会生长,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

在田间,植物受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的水分、播种期、收割期。

轮作期、施肥、植物的品种、植病的发生。

杂草、鸟类及害虫等。

当作物收割后,通常会带有某些霉菌,在干燥的过程中,霉菌会受到破坏,所以不易察觉,然而许多霉菌孢子会存活下来,并且在贮存期间、制作饲料的过程中开始萌发生长。

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

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

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

有人对筛出的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

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

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

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

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

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

因此,我们对玉米副产物在饲料中的使用量需要重新考虑。

小麦及其副产物也是饲料的主要原材料,新收小麦主要以田间霉菌为主,最突出的菌属是交链孢霉、镰刀菌之类。

霉菌多存在麦粒的表层和胚部,胚乳部很少,因此麸皮及次粉的带菌量比麦粒高很多,陈化麸皮中的霉菌量比新鲜麸皮要高出十几倍。

豆粕、棉籽粕、花生粕、葵花粕等植物性蛋白原料也易受到霉菌的感染。

广东、广西、四川的花生仁、壳上几乎60%以上感染黄曲霉,其次是黑曲霉等,而山东的花生仁、壳上主要以灰绿曲霉、青霉菌属为主要菌属,因此在使用花生麸时应严格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含量等。

南方地区的大豆仍然以黄曲霉菌为主,东北地区的大豆主要以镰刀菌为主。

动物性蛋白主要包括鱼粉、肉骨粉、羽毛粉、血粉等,这些原料除带有沙门氏杆菌外,也极易受霉菌的感染,曲霉属、青霉属及镰刀菌属均可感染。

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式其所感染菌属和带菌量有较大差别。

1.2霉菌毒素中毒的机理霉菌毒素中毒的发生主要是动物食入了被污染的谷物,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缺乏蛋白质、硒和维生素也是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的因素之一。

由于大多数常见霉菌毒素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毒性与霉菌毒素的毒性不同,因此减少或增加外源性的化合物、代谢的药物可影响机体对毒素的反应,这类药物对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的作用比较大,而对单端孢霉毒素相对比较小,通常饲料中霉菌毒素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几种同时存在,当不同毒素同时存在时,霉菌毒素的毒性有累积效应。

2霉菌毒素在养殖中的危害2.1霉菌毒素在养猪业中的危害霉菌毒素中毒是养猪业当中普遍存在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之一[5-9],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化学毒素临床表现一样,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通常以慢性为主,其临床表现因日粮中霉菌毒素的浓度和猪只的摄入量及猪只的年龄有些差异。

2.1.1黄曲霉毒素对猪的危害生长肥育猪日粮中含黄曲霉毒素200~400ug/kg,临床反应为生长受阻和饲料利用率降低,有免疫抑制作用,并能引起母猪流产、泌乳力下降。

当日粮中含黄曲霉毒素400~800ug/kg,猪临床表现为肝脏轻微受损,胆管炎、肝炎,有免疫抑制作用。

当日粮中含黄曲霉毒素800~1200ug/kg,猪临床表现为生长受阻,采血量减少、皮毛粗乱、黄疸、低蛋白血症。

当日粮中含黄曲霉毒素1000~2000ug/kg,猪临床表现为黄疸,凝血病、精神沉闷、厌食,部分动物死亡。

当日粮中含黄曲霉毒素大2000ug/kg,猪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病和凝血病,在3~10天内死亡。

2.1.2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危害日粮含1~5mg/kg浓度玉米赤霉烯酮,可引起初情期的后备母猪外阴阴道炎,症状为外阴阴道水肿(假发情)、早期性乳房发育、保育阶段小猪和生长肥育猪外阴水肿,严重者破裂,常呈排尿姿势,里急后重,偶尔导致直肠脱,特别能引起怀孕50天左右的母猪流产,空怀率增加,公猪表现包皮肿大,青年公猪性欲降低,睾丸萎缩。

高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会导致公猪精液生产量下降,并降低精子的活力。

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日粮含玉米素霉烯酮1~3mg/kg,临床表现为假发情,外阴道炎,脱垂;未孕母猪和后备母猪日粮含玉米素霉烯酮3~10mg/kg,临床表现为黄体滞留,不发情;妊娠母猪日粮含玉米素霉烯酮大于300mg/kg,临床表现交配后1~3周出现胚胎死亡。

2.1.3赭曲霉菌毒素和橘青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以上两种毒素是赭霉菌和纯绿青霉菌产生的霉菌肾毒素。

饲料内含1mg/kg浓度赭曲霉毒素的日粮,3个月可引起猪烦渴、尿频、生长受阻和饲料利用率降低,临产表现为腹泻、厌食和脱水,解剖肾苍白、坚硬等特征。

2.1.4单端孢霉菌素对猪的危害饲喂日粮中含有单端孢霉菌素时,可引起皮肤坏死,淋巴系统严重损伤,胃肠炎、腹泻、休克、心力衰竭和死亡。

长期食用,引起采食量下降,拒食和呕吐。

2.1.5麦角毒素对猪的危害中毒症状可在数天或数周出现,包括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心跳呼吸加快,体况不佳,后肢出现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及腐肉脱落,寒冷时病情加重,妊娠母猪发生无乳症。

2.1.6念珠镰孢霉菌和增生镰孢霉菌对猪的危害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白玉米和黄玉米中,日粮中高于120mg/kg时可引起急性、间歇性肺水肿和胸腔积水,其发病率高达50%,病畜残疾率达50%~90%。

初期症状为嗜睡、不安、精神沉郁和皮肤充血,迅速发展为轻度流延、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后躯虚弱、斜卧和湿性罗音,继而发绀、衰弱和死亡,急性症状发生1~4天出现流产,流产是因母猪肺水肿而造成胎儿缺氧。

2.2霉菌毒素对禽业的危害近几年霉菌毒素对肉鸡的危害越来越大,霉菌毒素时时刻刻困扰着肉鸡养殖业,主要症状为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发生,投药后几天反复发作[10-12]。

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的嗜性使免疫器官受损而萎缩,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霉菌毒素对消化道的破坏最为明显:各种毒素的强腐蚀性引起的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腺胃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出血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黏膜脱落、坏死,强腐蚀性引起整个消化系统发生炎症,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使饲料报酬不合理。

黄曲霉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发病前期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为橡皮肝的感觉。

胆囊黏膜由于胆小管的增生和坏死而发炎,出现胆囊脆性增大的现象。

霉菌毒素对肾脏的损坏表现为使肾小管发生变性而阻塞,产生尿酸盐沉积,从而导致痛风症的发生。

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腹水症多发。

霉菌毒素可造成种鸡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孵化中的胚胎死亡多见。

近几年种鸡免疫抑制的报道逐渐增多,多数原因是由于霉菌毒素的缘故。

霉菌毒素侵害鸡的免疫器官,使鸡体的抗体水平忽高忽低,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不是最佳水平,最终不能刺激鸡体产生有效的抗体,导致免疫失败的发生,得不偿失。

霉菌毒素可造成蛋鸡产蛋和蛋壳质量下降,霉菌毒素对产蛋的影响是通过减少肝脏卵黄前体的合成和转运而实现的,采食量的下降以及料肉比的不合理使母鸡性成熟延迟。

肉鸭对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要比肉鸡敏感得多。

生产中常见的是霉菌毒素造成鸭的喙部溃疡(俗称烂嘴),剖检可见鸭的舌部组织糜烂。

最明显的可见鸭的脾脏坏死和肝脏的网络状坏死[13]。

2.3霉菌毒素对兔的危害家兔采食了发霉饲料而引起的一种全身瘫软等症的病例中毒性疾病很常见。

临床症状往往成批发病,患兔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走路蹒跚,浑身颤抖,往前冲撞至倒[14]。

3蒙脱石是国际上流行的首选脱霉剂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国,每年因霉菌毒素的危害损失多达几十亿元,如2003年~2004年饲料霉变在我国南方及北方大面积出现,给饲料企业及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