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几种人生境界
人生的意义的古诗词

人生的意义的古诗词人生的意义是人类探索与思考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曾在古代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与思考。
在古诗词中,诗人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人生追求的智慧和启示。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带给我们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启示。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表达了人对于不断追求、向前发展的渴望。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味着人生是一个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更高的目标,超越自己的局限,不断追求完美和成就。
二、杜甫《登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的描绘,反映出人生中常常遭遇痛苦和困境的一面。
但是诗人通过感叹和倾诉,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希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生的意义在于面对困境,坚持乐观与希望,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宁静。
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自然界万物生长的循环为象征,反映了人生的无穷意义。
人生如同草的枯荣,无论遭遇怎样的起伏和挫折,只要保持内心的坚韧和积极,就能够战胜困难,迎来新生和希望。
四、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秋夜中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美好、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无论在风景如画的夜晚还是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懂得欣赏和感受美好,活出自己的精彩。
以上古诗词仅仅是冰山一角,古代文人墨客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涉及到了人生的各个层面和意义。
古诗词中表达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凝视自身、反思生活的方式。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触摸古诗词的智慧,从中获取到对人生的启迪和指引。
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人生知识、价值观念和境界的理解和思考。
古诗词中的作者都有哪些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古诗词中的作者都有哪些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人优雅的艺术表达,也蕴涵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古代文人墨客们以自己对生活、人生的洞察与思考,抒发了对自然、社会及人类存在等方面的哲学思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诗词中作者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并寻找这些思考对于现代生活的启示。
古代文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绘,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南宋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通过赏月把酒的方式,苏轼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而无常的感叹。
他通过自然景物对比人生,显示出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这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同样有着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刻,过好每一天。
另外,古代文人们也以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为题材,传递了他们对于人生观和处世哲学的思考。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猿猴的哀鸣,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与人生困顿的思考。
这让我们意识到,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会经历各种困难与挫折,如何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努力,都是对人生哲理的重要思考。
此外,古代诗人在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时,也不乏对人性、人情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深刻剖析。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借花草的生命经历勉励人们要对待生活保持积极的态度,彰显了对于人性的乐观思考。
这对现代生活与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提醒我们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持续努力。
在古诗词中,作者们对于人生的思考还体现在乐观向上、豁达无私等方面。
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一词中写道:“云无心,水有情”,抒发了对生命的肯定与豁达。
古代文人们的这种对人生乐观向上的思考,给了现代社会的人们以鼓舞,告诉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展现出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
古诗词中的作者都有哪些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古诗词中的作者都有哪些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美妙的音韵和深刻的意境,向世人展示了众多文人墨客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这些诗人们在创作中表达了他们对于人生价值、人生理念以及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作者们对人生境界的不同追求。
一、追求自由与豁达古代诗人常常追求自由和豁达的人生境界。
他们表达了对束缚和压迫的反抗,追求自由的内心追求。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对自由的向往。
另一个例子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以自由和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的追求。
二、追求美和享受生活古诗词中的许多作者追求美和享受生活。
他们通过描绘大自然、赞美美人、描写美食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
又如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后即事》:“茗(míng)碗懒王半含烟,蝴蝶舞飞绿帘间。
独坐无人争听讲,空山虚白翠泉闲。
”这首诗描写了闲适宜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享受生活的态度。
三、追求至高真理和境界一些古诗词的作者追求至高的真理和境界。
他们通过对宇宙、生命以及人类存在等问题的思考,追求着更深邃的境界。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平田细雨湿秋塘,漠漠无人看泪花。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江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另一个例子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通过亲近自然来追求境界的愿景。
四、追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一些古诗词中的作者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他们表达了对于情感世界的探索和对于人际关系的思考。
高中写作指导:王国维人生三重境界的N种解读

●古诗词鉴赏○三境界之结构/发散思维/评说
王国维三种人生境界的N种解读 1
王国维三种人生境界的N种解读 2
王国维三种人生境界的N种解读 3
王国维三种人生境界的N种解读 4
王国维三种人生境界的N种解读 5
王国维三种人生境界的N种解读 6
王国维三种人生境界的N种解读 7
王国维三种人生境界的N种解读 8
王国维三种人生境界的N种解读 9
王国维三种人生境界的N种解读 10
附:不同的作者,对原词及王国维“三境界”的理解有区别,更有联系。
不同的作者,对原词及王国维“三境界”的理解有区别,更有联系。
平和坦然的古诗词

平和坦然的古诗词平和坦然是一种宁静和宽容的心境,古代文人墨客经常通过诗词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悟和情感。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作品描绘了平和坦然的境界,并且展现了对世事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下面是一些与平和坦然相关的古诗词,以及对其背后意义的一些参考内容。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描绘夜晚的宁静为主题,通过月光的照耀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宁愿。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形容登高时所见的景色和感受,以风声、猿声等自然元素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坦然。
3.《赠别》-王之涣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将江南秋景与明月夜描绘得如诗如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对美好的期待,展现了平静和宁愿。
4.《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河山壮丽景色的描绘和升高楼层的比喻,表达了作者主动追求更高氛围的豁达与平和坦然。
5.《登高》-杜甫人道万里心为宝,争如樵子有清霞。
寻君只见松柏姿,何事苍苍衰草花。
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对平和与宁静心境的向往,描绘了山水景致之美与对生活的思考。
以上是一些描绘平和和宁静的古诗词,每一首都展示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追求平和和坦然心境的苦思冥想。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反思人生境遇等方式,这些诗词不仅富于意境,同时也启示人们对待人生烦恼和挫折时要保持平和心态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环境下,能够保持平和坦然的心态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古诗词中的平和坦然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不论是面对工作挑战、家庭纷争还是人生的得失,坦然从容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而与此同时,亦使我们能够领略生活中的美好和感悟其中的深意。
通过思考古诗词中平和坦然的表达,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和体验其中蕴含的智慧,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追求内在的宁静与坦然。
古诗词中的作者都有哪些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古诗词中的作者都有哪些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这些古诗词中,诗人们通过抒发情怀、描绘自然、刻画社会等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不同追求。
本文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德行天下”的角度,探讨古诗词中作者们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对社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人士大夫立志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努力追求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以及天下太平,这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想的核心内涵。
1. 修身古代文人重视个人修养,涵养心性,追求内在的道德高尚和修养。
他们通过对自我潜能的挖掘和培养,追求道德精神上的完善。
悠然自得、洒脱豪放的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表达了对个人修身的追求。
2. 齐家家庭是古代文人重要的人生理想之一。
他们注重家庭伦理和家庭和谐,渴望在温馨团聚的家庭中体验到人生的温暖。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抒发了对兄弟之情的表达:“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这体现了他对亲情和家庭温暖的渴望。
3. 治国平天下古代文人对治国理政、社会安定和国家富强有着追求。
他们通过诗词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表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一诗句彰显了对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向往。
二、德行天下在古代史籍中,有诗人通过描绘神仙、佛道来体现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将个人修身与天人合一相结合,寄托着对德行的追求。
1. 追求明君与仙佛古代文人向往具备圣贤德行的君主,他们期许有明君出现,以治国平天下。
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2. 合一于天人古代文人中有许多追求道家和佛学思想的人,他们追求心性的净化和对宇宙的追寻。
人生三境界的三首古诗

人生三境界的三首古诗1.关于境界的诗句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2.描写境界的诗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古诗中境界的诗句

古诗中境界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古诗中境界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境界的诗句第1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远眺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2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终两句词,原词是表现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抱负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行.王国维则别有专心,以此两句来比方成大事业、高校问者,不是轻而易举,任凭可得的,必需坚决不移,经过1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懊悔. 第3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终4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难过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终的4句为“境界”之第3,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3境界,必需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讨论,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穿,有所发觉,有所创造,就能够从必定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2.境界的诗句第1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远眺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2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终两句词,原词是表现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抱负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行.王国维则别有专心,以此两句来比方成大事业、高校问者,不是轻而易举,任凭可得的,必需坚决不移,经过1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懊悔.第3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终4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难过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终的4句为“境界”之第3,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3境界,必需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讨论,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穿,有所发觉,有所创造,就能够从必定王国进入自由王国.3.境界的诗词楼主您好,你的提问比较范范,没有方法给您供应较为精确的答案,诗的意境分为许多种,比如高远、清爽、宽阔、深远、凄凉等,对于不同的读者,每1种意境都可能产生舒适的效果,舒适本深不是意境,而是人的1种感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饮酒·结庐在人境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
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
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
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
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
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
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悲怆境界:苍茫独立人间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
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
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如勾的残月,颤颤巍巍向西滑落。
独坐秋夜,陈子昂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面对这无始无终的时间,环顾这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静寂的秋夜,他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
茫茫的宇宙中,匆匆几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么?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是啊,宇宙是万物的旅馆,光阴是百代的过客。
人生真的如草,如蓬。
渺小的自我,又哪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千百年来,多少志得意满的墨客骚人,在陈子昂的面前,在他永恒的悲怆面前,诗囊空空,一贫如洗……3、超脱境界:坐看云起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的诗极富禅机禅意,他被称为“诗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走下去了,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4、宇宙境界:站立在天问的高度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
可是清朝人编《全唐诗》,提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说这篇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闻一多更是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
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他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孤独感,这一刻他面对自己,面对着宇宙。
如果当时旁边一大堆人,他写不出这首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独感,是因为诗人真的在孤独当中,他对孤独没有恐惧,甚至有一点自负。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
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也出现过,那就是屈原的《天问》,此后极少再出现。
5、沧桑境界:尘归尘土归土忆秦娥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
”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
音尘已绝,早即知之,非独一日一时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总来织梦;今日登原,再证此“绝”。
行将离去,所获者何?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其目者,独有汉家陵墓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
当此之际,乃觉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感,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
盖自秦汉以逮隋唐,山河缔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复帝王之个人葬所,乃民族全体之碑记也。
良人不归,汉陵长在,词笔至此,箫也,梦也,月也,柳也,遂退居于次位,吾人所感,乃极阔大,极崇伟,极悲壮!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独冠词史、成为千古绝唱者,在此。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八字,只写境界,容量极大,兴哀之感尽寓其中。
它把悲与欢、聚与散、古与今、盛与衰,统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油然生出沉重的历史消亡感。
6、苍凉境界:人生百年一仓皇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行一步,叹一声,满目都是世间的苦乐,杜甫的双眼见证了唐王朝由兴而衰的巨大转变,用自己的笔墨铸就了一部“诗史”。
杜甫的人生是个悲剧,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他将自己的人生与整个唐王朝紧密相连,在叛军攻下洛阳后,抱着匡扶社稷振兴王朝的愿望北上,但终于愿违,这便是中年壮志难酬的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杜甫晚年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更是将杜甫晚年的流离失所写尽了。
一个被称为“诗圣”的大诗人,晚年竟是这般的凄苦悲惨,但却仍写下了“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杜甫仍然在为自己的国家和百姓而忧患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无论是穷达与否,都在怀着兼济天下之心。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杜甫在他客死湘江的小舟上,所发出的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哀声。
7、悲情境界:岁月催人老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乍一看,会以为这首诗又是一个“人面桃花”的故事。
其实,刘希夷所发出的,是对岁月催人老的感叹。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红颜易老;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世事无常。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这不是最出名的句子,但却是最残酷的——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而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时。
这种悲情从《白头翁》一直到《葬花吟》。
人只要活着,几时才能摆脱这种悲情?无解。
8、寂寞境界:岁月中的过客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行宫》一绝,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行宫古旧,新发的花木照样媚人眼目,诗人想必惊讶于那濯濯的秾艳,宫花开得热闹,这份无声的热闹于是百倍的寂寞起来。
红花映着白头,诗人没有写,却让人能感觉到阳光——有了阳光,那花如火如荼地开着,而那花畔宫女的白发,也愈发的刺眼了……《行宫》展现的是“别人的世界”——那些白发宫女们的世界。
元稹的世界与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在这样一首绝句里相遇。
我愿意这样理解,它表达的是一种因为时间造成的哀感。
这种哀感,比忧伤要轻缓,却是一种更为深邃的生命体验。
千年之后的今天,以现实生活的变化作为参照指标,我们的时间比元稹的时间,更快地流淌着,故而我们更容易遇到“别人的世界”。
我们也更容易变成“白头宫女”,毫不自知地讲着某些人某些事。
但能有人说说话,总是好的,那感觉像握着一杯青花盖碗里的花茶,摩挲着温润的瓷釉,手指已经知道,那曾经馥郁滚烫的茶汤,正在渐渐冷去……9、旷达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句话写尽了人生的历程和结果。
回头看一看自己过去所来的地方,穿林打叶,雨打风吹,那不是很萧瑟很凄凉吗?这实际上是指平生所经受的那些打击和苦难。
苏轼说,我现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个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也就是,已经超脱于那风雨阴晴之上了。
有的人把打击和不幸看开了,对温暖和幸福却不能看开,那也不对。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我。
风雨是外来的,我还是我;晴朗也是外来的,我也还是我。
现在,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
惟其如此,苏东坡在晚年才能够达到一种很高的修养,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句子来。
《定风波》虽然只是一首小词,但是写出了极为丰富的对人生的体会。
10、超然境界:古今一付笑谈中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一首咏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