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第二机场梳理
北京新机场方案

3.打造绿色、智能、人性化的现代化机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三、项目内容
1.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2.机场运营管理
3.机场配套服务设施
4.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
四、实施方案
1.选址与规划
新机场选址于北京市大兴区,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网络等因素,确保机场安全、高效、便捷。
2.基础设施建设
(1)飞行区:建设两条跑道,满足大型客机起降需求。
(2)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亿人次,采用现代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提高旅客出行体验。
(3)货运区:建设完善的货运设施,满足年货邮吞吐量500万吨的需求。
(4)交通设施:完善机场内外交通网络,实现公路、地铁、城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
第2篇
北京新机场方案
一、项目概述
北京新机场项目旨在缓解现有首都国际机场的压力,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需求,提升北京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本项目将遵循现代化、环保、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航空枢纽。
二、项目目标
1.提供充足的航空运输能力,满足未来二十年内的航空旅客和货物运输需求。
2.基础设施建设
-飞行区:规划多条跑道,满足不同类型飞机的起降需求,同时预留扩建空间。
-航站楼:设计具有高效率的航站楼,提供充足的候机、安检、登机口等设施,确保旅客流线合理,提升出行体验。
-货运区:建设专业化的货运设施,包括货物处理中心、仓库等,满足年货邮吞吐量的需求。
-综合交通中心:实现航空、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提高旅客换乘便利性。
(3)住宿设施:建设酒店、公寓等住宿设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首都第二机场或将落户大兴 北京南苑机场搬迁似成定局

首都第二机场或将落户大兴北京南苑机场搬迁似成定局作者:汪孝宗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17期经过7年的京津冀三地选址之争,日前首都第二机场选址工作似乎已经“尘埃落定”,北京大兴区成为最后的赢家。
而毗邻大兴区的南苑机场搬迁问题,又成为各方博弈和关注的焦点。
搬迁背景:北京南城大开发据丰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首都第二机场“落地”大兴已成“定局”,北京市有关方面低调处理相关事宜,但业已抽调人手到大兴开展前期工作。
大兴区已经为新机场预留了备用地,该预留地目前已具备建设机场的基本框架,并已在拆除违章建筑。
这位负责人透露,丰台区有关部门已经就南苑机场搬迁及周边地区的开发、改造进行调研。
南苑机场周边的丰台区南苑镇棚户区改造即将启动。
考虑未来第二机场选址对南苑机场搬迁及南苑地区未来发展影响的未定因素,为尽快推动该项目的建设,丰台将按照分期建设、滚动实施的原则分步推进该项目的建设。
据介绍,长期以来,北京北部城区建设发展相对较快,南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少重大功能性项目带动、缺少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支撑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北京南城又缺少“功能性项目”和“高端产业功能区”所需的可以连片开发的大面积土地。
而南苑机场及其周边的大片区域,有足够的开发空间和适于开发的环境条件,是目前丰台区经济开发“硕果仅存”的“处女地”。
同时,由于北京城区的不断扩展,南苑机场也日益“身处”市区,周围人口稠密,它的存在也给周边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而“首都第二机场已落户大兴榆垡镇南各庄”的传闻早在春节前后就“风生水起”。
当时曾有媒体报道,大兴榆垡镇南各庄、礼贤等村镇的农户,很多都在忙着加盖房屋,以便在拆迁时能得到更多补偿。
为此,大兴区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清查违章建筑联合小组”,摸清现有农户房屋的规模,强制拆除违法建筑。
同时,相关部门还在3月份向当地农民公示了一旦征地拆迁将采取的相关补偿标准。
与此同时,廊坊市今年也一改往日对首都第二机场项目“积极争取”的主动姿态,已转而开始建设“临空经济区”。
关于首都第二机场的思考

关于首都第二机场建设的思考刘兆龙北京首都机场国际机场(简称“首都机场”)是中国第一国门,从一定意义上说,首都机场的形象代表国家的形象,首都机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注,也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
2008年,首都机场成功实现了T3航站楼的顺利启用,圆满完成了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保障工作,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肯定。
奥运会后,首都机场下一步的发展,特别是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更是备受关注。
对首都第二机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机场选址和建设时间上。
在首都第二机场的选址问题上,基本有以下三种意见:2006年10月,由两院院士吴良镛领衔起草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出台,报告提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应当选址天津武清太子务地区。
2007年10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成立研究小组,准备于2010年在北京南面开工建设一个国内民用机场,但国际枢纽机场还是定位于目前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第四条跑道的位置也已选好,将根据第三条跑道运行情况适时进行第四条跑道的建设筹划。
也有人认为应该在廊坊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因为廊坊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
廊坊距北京40公里,现有曹家务和旧州两个场址可以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无论采取高速公路还是高速轻轨铁路,30分钟内即可到达市中心区,也可以通过高速公路和高速轻轨铁路与第一国际机场连接(现在的首都机场),交通十分便捷。
在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时间上,有关部门认为应在2010年开始建设,2015年投入使用。
但笔者通过对首都机场建设与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对首都机场现状和对民航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与展望,认为首都第二机场应该在2015年后开始建设,2020年后投入使用。
一、首都机场建设与发展的回顾(一)首都机场建设与发展的四个阶段1955年,我国开始建设首都机场,1958年3月,首都机场正式运营,到今年,首都机场已经经历了50年。
这50年,首都机场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1958年3月-1979年12月。
北京新机场设计方案 首都第二机场

北京新机场设计方案说明(旧版本)beijing new airport design2011年11月20北京新机场技术指标参数机场占地面积: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3公里,占地面积为24平方公里跑道:4条60*3800跑道票务楼:2座(一座国际票务楼,一座国内票务楼)航站楼:5座(3座国际,2座国内)近机位:160个(国际近机位72个,国内近机位88个)远机位:78个(国际远机位30个,国内远机位48个)停车位:21120个小型车车位旅客出港窗口:264个(国际132个,国内132个,每个窗口每分钟服务2名旅客)行李提取盘:22座(国际11座,国内11座)旅客捷运轨道:2条(国际、国内各轨道一条,国际轨道只负责国际票务楼与国际航站楼之间的旅客,国内轨道只负责国内票务楼与国内航站楼之间的旅客)行李系统:互联互通智能行李系统一套.最大处理能力测算:1、高速公路:进场和出场高速公路每分钟车辆通行能力360台车.2、停车楼接纳能力:停车楼每一进出分别口每分钟接纳30台车,停车楼8个进出口,总共每分钟处理进出车辆分别为240台车。
3、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民航班车处理能力:4、旅客出港窗口处理能力:国际国内共有264个窗口,每一窗口每分钟服务两名旅客,总共每分钟能处理528名旅客的办票和行李托运(相当于每分钟能服务两架飞机的旅客量)。
5、人身安检厅处理能力:24个分散型人身安检厅,每分钟总共能处理528名旅客。
6、旅客捷运通道:国际与国内捷运通道分别每分钟能处理264名旅客,每小时能处理15840名旅客,两条旅客捷运通道合计每小时能处理31680名旅客。
从以上的测算可以看出,出港时,机场的最大处理能力保持在每小时能处理31680名旅客,进港与出港类似,所以机场的进出港总处理能力为每小时不超过63360名旅客。
7、跑道处理能力:4条跑道,原则分为两条进港,两条出港,每条跑道每分钟服务一架飞机,每架飞机平均250名旅客,飞行区进出港处理能力分别为每分钟500名旅客、每小时30000名旅客,飞行区每小时的进出港总处理能力为60000名旅客。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前言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机场总量不足、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已成为未来时期我国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机场布局规划主要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民用航空是系统性、关联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机场属地化管理、建设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编制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也是加强民航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0 年。
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一、现状及评价(一)机场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
截至2006 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47 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 45个,全国机场平均密度为每10 万平方公里1.53 个;按飞行区等级划分,4E 级机场25 个、4D 级机场35 个、4C 级机场58 个、3C级机场29 个;按经济地理分布,东部地区41 个、中部地区25个、西部地区69 个、东北地区12 个;按地区划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 个地区的机场数量分别为12 个、18个、37 个、25 个、31 个和24 个,以每10 万平方公里计,密度分别为1.51 个、1.16 个、4.67 个、2.57 个、1.53 个和0.81 个。
首都第二机场的规划建设

首都第二机场也称首都新机场,被定位为―综合性超大型机场‖,与首都机场相对独立运行,配合各自的基地航空公司来构筑中枢航线网络,形成北京地区的双枢纽。
首都第二机场的概念最早在2006年提出,2011年正式确定将在大兴启动。
建造首都第二机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首都机场的客流吞吐量预计将达到饱和,虽然之前北京除了首都机场还有西郊和南苑两个机场,但西郊机场更多的是军用机场,南苑机场虽有部分民航,可旅客吞吐量极少。
首都第二机场定位为综合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初期规划设计2条跑道,近期目标年客运量7200万人次,远期目标年客运量1亿人次以上,货物运输能力240万吨以上。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场,而南苑机场也或将整体搬入第二机场。
由于历史原因,处于北面的海淀和东边的朝阳区发展水平明显要高过南边的大兴、丰台等地。
随着首都新机场的开工建设,必然会为南部发展做出贡献。
在这区域内既可以做新的空港经济区,也可以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也可以趁机利用建立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的动作,大幅加大地铁、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北京南部新城建设助力。
首都第二机场建成后,将以服务北京为主,同时考虑京津冀经济走廊和城市密集带的发展,与首都机场分工协作,形成对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构建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双枢纽模式的北京多机场系统。
首都第二机场主要职能包括:1、世界枢纽:世界级的北京新机场,将成为世界重要交通枢纽。
国门商务区吸引国际组织、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论坛入驻,成为世界政治、金融、科技、人才、信息的枢纽。
2、中国门户:世界通向中国的门户,北京迈向世界城市的新名片,国际化开放的航空城市。
3、区域引擎:立足北京,辐射整个京津冀鲁区域;协同发展,成为跨省区域合作的典范;强力拉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4、生态新城:环状组团,职住平衡,环境友好,低碳节能,智慧型生态森林航城。
新机场规划至2025年总投资约790亿元人民币,加上外围市政保障工程等相关投资超过2000亿元,预计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大兴解析首都第二机场规划

大兴解析首都第二机场规划近日,大兴区经济发展促进局局长叶斌表示,首都第二机场将在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一次性实现载人量4500万。
4月11日,在“京西南价值潜力发展论坛”上,叶斌表示,首都第二机场一期,2018年要实现的载人量就是4500万,载人量的实现是一步到位,而不是逐步增量,这是新机场的新特点。
叶斌表示,总的投资3960亿是包括城南行动计划总的数字,真正对应到机场里面,根据预可研报告,机场核心区是23平方公里,投资大概在2000亿。
首都机场建设集团大概安排1200亿。
“围绕着新航城的建设,我们规划了150万人在这,包括临空经济所有的产业区。
”叶斌说,23平方公里是纯机场红线内,机场服务的,在红线外不是这个概念,红线外曾经规划过,还在进一步论证,大概是100平方公里的范畴,这里面包括居住、商务配套、临空产业业态等等。
随着新机场建设规划的逐渐明了,新机场所在的北京大兴区的发展开始赋予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一直以来各方面发展都相对落后的北京南城,也似乎等到了一个奋起直追的机会。
2011年,南航北京航空城签约大兴南部新城,2012年11月,华夏幸福基业宣布与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联手,在河北省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
随着新机场的落实,相关产业的进入,这些无疑会促进当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目前,包括保利、龙湖、远洋、万科、鸿坤等地产企业,都已经布局大兴区。
实际上,随着轨道交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兴已经成为近年来北京房地产市场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而新机场的预期,正在促进该地区房地产市场发生新变化。
大兴区的房地产项目主要以刚需为主,高端项目并不多见。
接下来,鸿坤地产将在大兴推出一个高端项目鸿坤林语墅,这是一个联排、叠拼别墅项目,据了解,该项目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宣称其新风和空调系统,可以过滤99%的PM2.5,并且将是北京首个实现PM2.5室内检测的高端地产项目。
实际上,开发商采取这一高端定位策略,可以说与新机场对区域发展的拉动预期,有直接关系。
北京首都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IATA代码:PEK,ICAO代码:ZBAA,简称首都机场、北京机场),为中国北京市联外主要的国际机场,同时也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基地机场。
首都机场目前是全世界第二繁忙的机场,2012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8180万人次,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
首都机场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T1、T2航站楼是朝阳区在顺义区的一块飞地,距离天安门广场25.35公里。
机场有两座塔台,T1、T2和T3共三座航站楼。
机场原有东、西两条4E级双向跑道,长宽分别为3800×60米、3200×50米,并且装备有II类仪表着陆系统;其间为一号航站楼、二号航站楼。
2008年建成的三号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3800米×60米,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位于机场东边。
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2日投入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首个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前三个开通国际航班的分别是上海龙华1926年、昆明巫家坝1937年及重庆白市驿1939年)。
机场的建造是模仿香港国际机场的设计。
在机场建设选址时,首都国际机场的地址选在了时为河北省归属的顺义境内。
故机场所占土地成为北京在河北省的外飞地,机场归属北京朝阳区管辖。
后随着顺义从河北划归北京管辖,机场依然归属朝阳区,故成为朝阳区在顺义区的外飞地。
2004年新修建的T3航站楼则是在顺义区土地上修建,故首都国际机场的T1、T2航站楼为朝阳区外飞地,T3航站楼为顺义区土地。
虽然机场的管辖归属朝阳区,但是机场工作人员多为顺义区人,机场高层人员也为顺义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机场建成时仅有一座小型候机楼,现在称为机场南楼,主要用于VIP乘客和包租的飞机。
1980年1月1日,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一号航站楼及停机坪、楼前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一号航站楼按照每日起降飞机60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1500人次进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0元总投入将会带来国民生产总值直接增加值2475元,国民生 产总值完全贡献值大约为37044元
航空运输业每
【2】
经预测,亚洲地区2012年由亍中国市场的高载运率仍将获得
21亿美元的利润
【3】
资料来源: [1]浅析我国航空运输产业之产业关联度 [2]航空运输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 国家软科学项目资助(2007GXQ4B128) ;产业研究院规划部内部分析 [3]预测数据来源于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周刊;产业研究院规划部内部分析
2010
289
1,965 +8%
1,300 1,664
302
+9% 206 156
245
107 92
263
1,207 133
233
1,578
86
797 85
国际航线(条) 国内航线(条) 港澳航线(条) 437 44 1,032 1,024
113
51 143 169
1,329
国际里程(万千米) 国内里程(万千米) 42 2000 43 2005 72 2009 85 2010 港港澳里程(万千米) 51 17
中国民航格局——我国航空运输几乎全部集中在瑷珲腾冲线以东,按照我国民航运输机场
吞吏量和飞机起降架次统计1),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处亍领军集团
北 京 上 海
广 州香 港
备注1:分析刨除台湾 资料来源:2010年全国机场吞吐量排名;文献中国机场体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服务水平;产业研究院规划部内部分析
2010年开始,大关区 政府的工作报告和 “十二亓”规划中提 出,首都第二机场选 址在大兴南部,定位 为综合性超大型国际 4 枢纽机场
第二机场 位置争端
2007年10月,中国 民用航空总局成立 研究小组,准备于 2010年在北京南面 开工建设一个国内 民用机场
2
伦敦是一主多副模式,希思 机场为主要机场,负责国际 航空及部分国内航空,其他 四家主要经营包机、低成本 航空、商务旅行、休闲度假 等服务
第二机场促飞京南经济
工业地产产业研究院
2012年03月7日
1
民用航空发展
民航发展概况——自18世纪末载人热气球到20世纪50年代大型民用运输机问世,标 志世界航空正式步入现代化航空运输时代
1783 年法国蒙哥菲尔 兄弟设计制造的载人热 气球升空,标志气球航 空时代的来临 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飞 机成功试飞开启了人类 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第三阶段 1999.11-2008.2
• 面积为33.6万平方米的T2
航站楼开始投入使用 • 这一阶段首都机场设计旅 客吞吏量已达到3600万 • 到2005年,首都机场旅客 吞吏量已超过4100万, 2007年达到5361万
第四阶段 2008.2-至今
• 面积为98.6万平方米的T3
航站楼和一条新跑道投入 使用 • T1、T2和T3航站楼的总面 积为140万平方米,根据 预测可满足8000万以上旅 客吞吏量
国际 合计 国内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峰小时旅客人数 (人)
国际 合计 国内 国际 合计 合计 合计 国内 国际 小计
6 7 8 9 10
航站楼面积 (万平方米) 货站面积(万平方米) 货机位数(个) 站坪机位(个) 缓压机位
3
航空产业发展
121个产业部门中有96个部门的产品和服务直接戒间接地作为航空运输业的生产投入 品,即不航空运输业存在前吐关联关系;有84个部门需要航空运输业直接戒间接地提供
货邮吞吏量(万吨) 起降架次(万次) -45%
410
406 323 313 267
258 202 180 171 158 28 15
杭州/萧山
155 52
北京/首都
114 33
广州/白云
33
上海/浦东
48
81 22 22
深圳/宝安
43
21
27 18
昆明/巫家坝
16 16
西安/咸阳
20 15
重庆/江北
。 。 ,
周边机场 扩建新建
首 都 第 二 机 场 缓 建 原 因 分 析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得到发改委 批复。该工程将按照到2020年天津机场旅客 吞吏量2500万人次、货邮吞吏量170万吨的 目标设计,预计项目总投资49.36亿元
首都机场 四期扩建
首都机场现有设施的利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 间,丏 T3D区幵没有投入使用,其次T3E区 利用率也较低。另一方面,首都机场地理位 置符合 “天然良港”标准,具备扩建的条件
利用机场的区位优势而延伸 发展的总部经济、会展经济、 旅游经济、文化娱乐等产业
代码
55 551 5511 5512 5520 553 5531 5532 5539
来源:国家统计局
行业名称
航空运输业 航空客货运输 航空旅客运输 航空货物运输 通用航空服务 航空运输辅劣活劢 机场 空中交通管理 其他航空运输辅劣活劢
20 丐纪 50 年代大型民 用运输机问丐后丐界航 空正式步入现代化航空 运输时代
1918 年,开通了丐界上 首条航空运输线,由此揭 开了民航发展的序幕
芝加哥
纽约 华盛顿
世界民航空间格局——美洲和欧洲占据全球航空客运量的66.7%稳居全球航空霸者 的低位,而中国仅处亍世界航空运输的第三梯队
资料来源:文献世界航空格局对中国的启示;产业研究院规划部内部分析
2
年货邮吞吏量 (万吨)
国际 合计
飞机年起降架次(万架次)
3 年客机起降架次(万架次) 年货机起降架次(万架次)
合计
国内 国际 小计
40
30.1 6.0 36.0 1.5
65
48.3 11.4 59.7 2.3 111 30 141 14900 5000 19900 75 33 108 20.8 26 121 47 168 60
首都第二机场规划——定位为综合性大型国际枢纽机场,预计2012立项,2017年10月竣
工首航,首行后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吏量4500万人次
规划 定位
• 北京新机场定位为综合性大型国际枢纽机场,长远看不首都机场同等重要,相对独立运 行,配合各自的基地航空公司构筑中枢航线网络 • 以服务北京为主,同时考虑京津冀经济走廊和城市密集带的发展,不首都机场分工协作, 形成对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构建功能互补、协调联劢的双枢纽模式的北京多机场系统 • 位于北京市南端大关区榆垡镇境内,大关区南各庄不廊坊市白家务接壤处,京九铁路以 东,永定河以北,廊涿高速、京台高速以西,大礼路以南的区域 • 场址西距京九线4公里,南距永定河北岸大堤约公里,北紧邻天埻河,占地3029公顷 • 预计总投资803亿,计划于年12月机场主体竣工,2017年4月试运行,2017年10月开航 • 近期规划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其中河北13平方公里),4条跑道,航站楼面积70万平 方米,客机位220个,年飞行量65万架次,航站楼满足年旅客吞吏量4500万人次 • 远期规划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其中河北30平方公里),8条跑道,航站楼面积180万平 方米,客机位400个,年飞行量100万架次,满足年旅客吞吏量1亿人次
100
71.6 22.0 93.6 2.8 143 45 188 19500 7800 27300 118 62 180 22.8 35 156 70 226 80
国内
74 18 92 9700 2900 12600 50 20 70 15.4 21 82 28 110 35
4
高峰小时起降架次(架次)
供电等设施
• 1958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吏 量113.8万人次 • 1978年,首都机场旅客吞 吏量102.6万人次
资料来源:刘兆龙 关于首都第二机场建设的思考;产业研究院规划部内部分析
首都机场发展——近几年来以年均13%的增速发展,以2010年为例,旅客吞吏量达
北京首都机场近几年的发展
+13%
7394.8万人次全国第一,货邮吞吏量达155.1万吨全国第二,起降架次51.8万次全国第一
高铁经济
迅涌发展
高铁对民航业的影响丌容忽视。美国《航空 周刊》亚太新闻局局长Bradley Perrett讣为, 高铁对民航业的冲击还未完全显现,有必要 对民航业发展作出重新评估
军用机场 搬迁问题
选址在大关,将不南苑机场的飞机起飞半径 存在“交叉”,丌可避免会造成军航和民航 在空域使用上的冲突,也对机场的容量造成 限制,从而直接带来飞行安全。丏两个军用 机场都要面临搬迁问题
构成城市的多几场系统是国际 化航空城市的发展趋势
• 首都机场旅客吞吏量高达5% 的年增长率将导致首都机场客 流吞吏量预计达到饱和
选 址 问 题
不首都机场相距76㎞
1
2006年10月,两院院士吴 良镛在《京津冀地区城乡空 间发展规划研究》中提出首 都第二国际机场应当选址天 津武清太子务地区
不首都机场相距95㎞
航空产业分析——航空产业链可理解为三圈层结构的临空经济复合系统
一个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是以飞机制造为核心, 以航空租赁和航空运输为主干,以飞机零配
件生产、飞机机载设备研发生产为重要支撑, 集科研、制造、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涉及 航空产业、租赁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十分复杂 的经济生态系统
国家航空运输业类别分类及代码
35 75
3 1995
694
18 1995
99
6 2000
114
385
8 1990
33 1
1990
6 2005
11 2009
12 2010
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产业研究院规划部内部分析
2
北京机场分析
首都机场——自1958年3月首都机场正式运营至今50多年的时间里,大致经历了四个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