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向光性
趋光性是什么意思

趋光性是什么意思
向光性(趋光性)是指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
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
以前认为根没有向光性反应,然而近年来以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发现根有负向光性。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会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会有胚芽鞘向光性弯曲。
扩展资料:
趋光性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在向光侧和背光侧的不对称运输及向光侧生长抑制物质活性增强两种现象同时存在,造成了茎的向光侧生长较慢。
也就是说,植物的向光性不纯粹是生长素的作用,而是生长促进物和生长抑制物两种化合物作用的总反应。
LamS.L和A.C.Leopldi通过研究向日葵绿色幼苗的向光性后提出了绿叶调节向光性的另外一种见解,他们认为,在照光的和遮荫的叶片中生长素以及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实验表明,在绿色幼苗中向光弯曲主要是由叶片提供的极性运输的生长素所调节的,而不需要侧向的生长素运输。
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的向光性
1、植物向光生长,有利于获得更大面积、更多的光照。
植物器官的向光性又分为正向光性、负向光性、横向光性(指器官与射来的光线垂直的特性),但一般植物的茎向光弯曲,呈正向光性。
2、植物向光生长,有利于光合作用,维持植物更好的生长。
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的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电子受体。
3、植物的上部分受光照影响引起生长趋向于光照一侧的现象。
随着光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也会相应提高;当超过一定的光强,光合速率的增加就会转慢,直至饱和不再增加,即达到光饱和点。
植物向光性实验

四、实验设计流程
准备实验材料用品 培养材料(植物幼苗) 材料(植物幼苗)处理 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五、具体方法步骤
(一)、准备实验材料用品:
实验前准备好小麦种子、 豆浆杯、泥土、不透光的纸盒、 台灯、数码相机、剪刀。
台
豆浆杯
灯
燕麦种子
不
透
光
纸 盒
剪
刀
(二) 、培养植物幼苗
准备好材 料后,种 植燕麦, 培养燕麦
幼苗
培养的燕麦幼苗
(四)、幼苗处理
单侧光照射 (实验组)
自然光照射 (对照组)
(四)、观察结果
五、得出结论
植物幼苗生长具有向光性,经 过一定时间的单侧光照射之后, 幼苗弯向光源方向生长。
讨论:植物为什么向光弯曲?
单侧光使背光一侧比向 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背光一侧的细胞纵向生 长的快,结果使得茎朝 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的生 长情况,验证植物的生长具有 向光性。
二、材料、用具
1、材料:植物种子(花生、玉米、 小麦等)、泥土。本次试验用小 麦种子。
2、用具:豆浆杯(小花盆)、不 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数码 相机。
三、实验假设及预测结果
1、假设:植物幼苗生长具有向光 性,也就是幼苗会向着光源的方 向弯曲生长。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植物向光性(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植物向光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向光性的概念,理解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向光性的概念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3. 植物向光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向光性的概念、原因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植物向光性实验装置、图片、视频等。
2. 学具:植物向光性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自然界中植物向光性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植物向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植物向光性的概念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向光性的概念,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光照不均匀,导致植物生长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3. 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1)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向光性实验,观察植物在光照不均匀条件下的生长方向。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3)讲解植物向光性的生理机制,让学生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内在原因。
4. 讲解植物向光性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向光性在农业生产、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植物向光性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身边的植物向光性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在实验环节,教师要加强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植物向光性实验

向光性的证明
• 1880年 • 英国的达尔文在用金丝雀薏草研究植物
的向光性时发现,对胚芽鞘单向照光, 会引起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切去胚芽 鞘的尖端或用不透明的锡箔小帽罩住胚 芽鞘,用单侧光照射不会发生向光性弯 曲。因此,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在单侧光 下产生了一种向下移动的物质,引起胚 芽鞘的背光面和向光面生长快慢不同, 使胚芽鞘向光弯曲。
•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 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 植物的向光性的实质是植物生长 素的背光运输,促进背光面生长比
向光面快,从而弯向光源。
植物的向光性
主讲:梁忠鹏
人:总是想走向光明!!!
植物:也不例外!!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 一 、植物的向光性是指什么?
• 二 、怎么去证明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的向光性是指什么?
• 1、植物对阳光产生反应,主要是因为植 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种反应被 定义为向光性,这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 反应。所有植物都努力寻求阳光。它们 可能通过攀缘大的树木得到阳关或是沿 着地表生长到开阔地带,以得到充足的 阳光。阳光越充足,植物生长得越好。
请注意观察:
单侧光照下,胚芽鞘生长方向
金丝雀薏草
给单侧光
思考: 是胚芽鞘尖端弯曲?
还是尖端下面一段弯曲?
• 后来,达尔文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又做了 实验。
答案
答案
对照
尖端
观察分析
结论
观察分析
结论:是胚芽鞘尖端弯曲。
• 接着,又用不透明的锡箔小帽罩住胚芽 鞘做了实验。
• 到了这一步,我们知道向光性是由于胚 芽鞘尖端弯曲产生的,可是,为什么会 弯曲呢?
琼脂块
重复演示 对照实验
琼脂块
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和向地性

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和向地性植物运动(plant movement)与多数动物不同,植物不能主动地整体移动。
但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也进行各种运动。
只不过细胞内细胞器的移动和原生质流动非肉眼所能见,各种生长运动通常极为缓慢,不易为人察觉。
类型植物的运动,按尺度分,在细胞内有原生质的激流、川流、环流、收缩等;在细胞水平上有膨胀、收缩、纤毛运动、鞭毛运动、滑移运动、蠕动等;在器官水平上,有生长运动,就眠运动等。
按其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分,有朝向刺激来源方向游动的趋性运动;有朝或背刺激来源方向转动但不离原处的向性运动;有因感受外界刺激而发生,但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的感性运动;还有与外界刺激无关的自发运动。
按其推动力或发生的机理分,则有收缩运动、膨压运动、机械运动等。
植物运动与外界刺激有一些植物的运动与外界刺激无关,即使在外界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也同样发生,称为自发运动。
豆科植物的羽状复叶上的小叶片昼开夜合,称为就眠运动。
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的运动,可因其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分为3类:①趋性运动。
即向刺激来源方向移动。
高等植物中只限于能自由移动的生物体(如银杏和苏铁)的雄配子。
②向性运动。
茎尖或根尖朝向(正)或背向(负)刺激来源的方向生长而发生的运动。
它是因茎或根的两侧生长速度不同而造成的,是生长运动。
引起向性运动的刺激可以是光、重力或接触,相应的向性分别称为向光性、向重性(也称向地性)或向触性。
向水性与向化性,可能只是在水分与养料含量较高处根系分枝与生长较为旺盛,造成根系有方向性的不均匀分布,并不是真正的向性。
③感性运动。
由外界刺激引起而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的运动。
如睡莲花朵昼开夜合;合欢的复叶晚间闭拢、白天张开;以及叶片上气孔白天张开、晚间关闭等都是。
运动的控制植物响应外界刺激而进行的运动,从接受刺激到进行运动,可以分为3个步骤:刺激的感受(由感受器或传感器承担);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向引起运动器官动作的信号的转换;生效器或效应器即运动器官的动作。
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的向光性是指植物器官因单向光照而发生的定向弯曲能力。
通常,幼苗或幼嫩的植株向光源一方弯曲,称正向光性;许多植物的根是背光生长的,称负向光性;而有些叶片是通过叶柄扭转,使自己处于对光线适合的位置,与光线通常呈垂直反向,即表现横向光性。
向光性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有利适应。
向光性产生的机理仍在研究中,传统的观点认为是生长素浓度的差异造成的,是光刺激生长素自顶端向背光面侧向运输,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背光面的生长较快,因此发生向光弯曲。
但近年来认为,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生长抑制物质如萝卜宁、萝卜酰胺、黄质醛等的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
蓝光对向光性运动最有效。
植物的向水性当土壤较干燥而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总是向较潮湿的地方,即水势高的区域生长,这种现象叫做向水性。
由于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大大强于向水性反应,所以根的向水性研究较为困难。
一种豌豆突变体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该突变体既无向重力性反应,又无向光性反应。
利用这个突变体研究的结果表明,感受湿度梯度导致正向水性反应的部位是根冠,钙在根向水性反应中有作用。
农业生产上蹲苗的采用,就是有意识地限制水分的供应,促使根向深处生长。
动物的迁徙迁徙行为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本能活动。
某些无脊椎动物,如东亚飞蝗、蝴蝶等;爬行类,如海龟等;哺乳类,如蝙蝠、鲸、海豹、鹿类等,还有某些鱼类都有季节性的长距离更换住处的行为。
动物的迁徙都是定期的、定向的,而且多是集成大群地进行。
鸟类的迁徙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周期性地发生,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
人们按鸟类迁徙活动的有无把鸟类分为候鸟和留鸟。
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如麻雀、喜鹊等。
候鸟中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被称为夏候鸟,如家燕、杜鹃等;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为冬候鸟,如某些野鸭、大雁等。
鱼类的迁徙活动有一个专有名称叫“洄游”。
大多数的鱼类可以说都是洄游鱼类,只有少数鱼类不表现出规律性的洄游。
植物向光性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活中的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植物向光性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植物向光生长,有利于获得更大面积、更多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维持植物更好的生长。
对向光性起主要作用的光是420~480nm的蓝光,其峰值在445nm左右,其次是360~380nm紫外光,峰值约在370nm。
从作用光谱推测,其光敏受体为蓝光受体。
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
以前认为根没有向光性反应,然而近年来以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发现根有负向光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生活经验知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光孔
暗光组
自
然
光
组
对照组
实 验 组
暗光组
观察(十天后)
自然光组
单侧光组
观察(二十天后)
实验组
对照组 暗光组
自然光组
六、实验结果
实验组
对照组
单侧光
暗光
全光
蒜苗向着光源方 蒜苗直立生长, 蒜苗直立生长,
向生长,即弯曲 不弯曲。
不弯曲。
生长
七、实验结论
植物幼苗生长具有向光 性,经过一定时间的单侧光 照射之后,幼苗弯向光源方根据植物生长的向光性原 理,蒜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即向 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二)预期结果:经过一定时间之后, 蒜苗将弯向光源生长。
五、实验过程
(一)、准备实验材料用品
实验前准备好蒜、纸杯、泥 土、不透光的纸盒、、数码相机、 剪刀。
(二)栽培
(三)培养及观察
是植 指物 什的 么向 ?光
性
一、实验原理
•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 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它的 运动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定。单 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 运动。
二、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的 生长情况,验证植物的生长具有 向光性
三、材料用具
1.材料:蒜,泥土
2.用具:纸杯6个、纸箱2个、剪刀、 数码相机
观看视频
植物的向光性
向光性是指植物受 到单方向光照的刺激而 引起的生理弯曲的现象。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一、植物的向光性指的是什么?
二、怎么去证明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对阳光产生反应,主要是因为 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种 反应被定义为植物的向光性,这是 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所有植物 都努力寻求阳光。它们可能通过攀 缘大的树木得到阳光或是沿着地表 生长到开阔地带,以得到充足的阳 光。阳光越充足,植物生长的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