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锻炼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新机制
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及相关机制研究综述

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及相关机制研究综述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减少患病风险等。
本文将对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运动对身体的正面影响。
首先,运动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研究表明,通过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脏力量,改善心肺功能。
运动能够增加心脏的收缩和扩张能力,提高血液循环效率,降低血压和血脂,并预防心脏疾病。
此外,运动还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改善胆固醇代谢,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运动对肌肉骨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能够增加骨密度,改善肌肉强度,增强韧带和关节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力量训练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再建,并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另外,力量训练还能增加肌肉质量,改善姿势和平衡,降低摔倒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维护肌肉骨骼系统健康。
第三,运动对代谢和体重控制有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运动可增加代谢率,提高能量消耗,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
运动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血糖调节。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运动能够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除了以上几点,运动还对心理健康有益。
研究表明,运动能够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锻炼可以释放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提升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
此外,运动还能增强认知功能,改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
长期坚持运动有助于防止认知衰退和老年痴呆症。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运动对健康的机制。
鉴于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影响,其中一个关键机制是通过改善心血管功能来降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运动可以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灌注以及减少心脏负荷来达到这个目的。
此外,运动对肌肉骨骼健康的机制主要包括通过改善生长因子的分泌和骨骼细胞活性来促进骨骼生长、减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我们可以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增强心肺功能体育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其通过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来增强心肺功能。
当我们进行有氧运动时,如跑步、游泳和有氧操等,心脏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满足肌肉的需求,这使得心脏更强大而有效地工作。
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心脏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并扩大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脏负荷,从而提高心肺功能。
二、降低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和血压水平。
通过运动,我们可以增加心脏泵血量,使血管充分扩张,降低血管阻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使心跳减慢,有助于调节血压。
三、控制血脂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这主要归因于体育锻炼可以加速脂肪代谢和消耗,减少脂肪堆积。
通过控制血脂,我们可以降低动脉壁的脂质沉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四、预防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预防血栓形成。
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水平,扩张血管,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发生。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控制血脂和预防血栓形成,体育运动可以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提高心脏功能和整体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将体育运动纳入日常生活,积极参与各种运动项目,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及调节方法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及调节方法运动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调节方法。
一、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1.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通过锻炼,我们可以让心脏更强有力地收缩,增强供氧能力,降低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
此外,适度的有氧运动还可以提高血液中好胆固醇(HDL)水平,减少不良胆固醇(LDL)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2 运动与高血压和冠心病长期坚持适度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风险。
科学研究表明,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心脏健康。
此外,还可以通过抑制肥胖、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进一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3 运动与中风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突发性脑部损伤,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适量运动对于预防中风至关重要。
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帮助降低中风发生的几率。
此外,通过提高心跳速率和呼吸频率来改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形成血栓的可能性。
二、调节方法2.1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锻炼应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和年龄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而力量训练可以通过哑铃、器械等来进行。
此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可以选择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团队运动,让运动变得更有趣。
2.2 均衡合理饮食饮食对于心血管健康同样重要。
应该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谷类的比例。
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过多摄入过多红肉。
合理均衡的饮食可以帮助调节血压、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3 避免久坐和烟草长时间久坐不仅会导致身体肌肉萎缩和代谢异常,也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适当的运动是心脏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减慢静怠时和锻炼时的心率,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心脏功能,保持了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可更好的供给心肌所需要的营养,可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增加,心肌纤维增粗,使得心肌收缩力量增加,这样可使心脏在每次收缩时将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导致心脏的每博输出量增加,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可使心室容量增大。
(2)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这对人健康的远期效果来说是十分有益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逐渐下降,应而可诱发高血压等退行性疾病,通过体育锻炼,可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可以预防或缓解退行性高血压症状。
(3)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大量毛细血管开放,因此加快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加快了新陈代谢的水平,增强机体能量物质的供应,和代谢物质的排出能力。
(4)体育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含量(胆固醇、b-蛋白质、三酰甘油等)、改变血脂质量,有效地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5)体育锻炼还可以使安静时脉搏徐缓和血压降低。
人在进行运动时,由于体内能量消耗的增加,代谢产物增强,即收缩的力量加大,次数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加,从而保证体内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的需要。
活动时,心脏功能的变化就成为心脏功能改善的因素,长期坚持科学锻炼,能使心脏结构机能上得到改善、提高。
一般人的心容积为7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为1000毫升以上,这在生理上称为工作性肥大。
心脏呈工作性肥大,就使心脏的收缩有力,每次搏动的心血输出量增加。
一般人每分钟心跳(心率)约为70次左右,运动员约为60次左右,优秀长跑运动员约为40次左右。
这样的心脏不容易疲劳,又有较大储备功能,这当然是很好的。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它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来说,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还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首先,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当人体进行运动时,心脏需要更多的血液来满足肌肉的需求。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心脏会增加收缩力和心率,以提供足够的血液流动。
长期坚持适度的运动可以使心脏逐渐强大,增加心脏的泵血能力,从而降低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通过运动,人体的血液循环会更加顺畅。
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会促进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增加血管的弹性和扩张性,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的形成。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健康,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进一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另外,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还表现在降低胆固醇水平方面。
运动可以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含量,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水平。
这种改善脂质代谢的效果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体重,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肥胖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运动可以帮助人体消耗多余的能量,减少脂肪堆积,降低体重。
同时,运动还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最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促进身心放松。
运动还可以促进大脑内多巴胺的释放,提高人的情绪和幸福感。
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减少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水平,控制体重和血糖,改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以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运动对心脏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

运动对心脏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而心脏健康作为整体健康的关键组成部分,备受瞩目。
运动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促进健康的方式,对心脏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运动对心脏健康的影响机制。
首先,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肌功能。
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在体内循环。
通过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心肌会逐渐变得更加强壮。
这就好比我们经常锻炼手臂肌肉,它会变得更有力一样。
心肌变得强壮后,每次收缩能够泵出更多的血液,从而提高了心脏的供血能力。
这种增强的心肌功能使得心脏在面对日常活动和体力挑战时更加从容,减少了因心脏功能不足而导致的疲劳和不适。
其次,运动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血管以及其中流动的血液。
当我们运动时,身体的代谢需求增加,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心血管系统会做出一系列的适应性调整。
例如,血管会扩张,使得更多的血液能够快速通过,减少血流阻力。
同时,心脏的跳动频率会增加,以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
长期坚持运动,这种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使得心脏和血管能够更加高效地协同工作,保持血压的稳定。
即使在休息状态下,经过锻炼的心血管系统也能更好地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再者,运动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
血脂异常,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运动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和代谢,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的含量,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的水平。
“好”胆固醇有助于将多余的胆固醇从血液中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出,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壁内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硬化,影响心脏的供血。
通过运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原理

通过运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原理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共同构成的系统,担负着将人体吸入氧气和摄取营养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运输管道,因此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的"运输"系统,其功能强弱是生命活动盛衰的重要标志。
健身运动不仅在氧气和能量物质的需求上,也在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上均需要心血管系统高效地运转,因而人类的健身运动能有效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一、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人体运动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的,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均需要能量,因此血液循环系统需要提高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液供应,从而满足肌肉组织对氧气和能源物质的需求,同时运走代谢产物,否则肌肉运动就不能持久。
运动时,由于心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心迷走神经活动减弱,同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能力加强,搏出量增加。
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使搏出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大幅度增加。
运动中动用心率贮备是心输出量的主要途径,健康人体充分动员心率贮备可使心输出量增加1.5~2.0倍,而动员搏出量贮备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一倍左右,因此一般人剧烈运动时的心输出量约为安静时的4倍左右(安静时为5升,剧烈运动时约20升)。
(二)肌肉运动时血流量的重新分配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
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
其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
运动时各器官血流量的重新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即通过减少对不参与活动的器官的血流分配,保证有较多的血流分配给运动的肌肉。
由于阻力血管舒张,肌肉中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加,使血液和肌肉组织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增大,气体扩散的距离缩短,从而满足肌肉活动时增加的氧气消耗。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概述运动被广泛认可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持健康的方法。
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机制。
一、运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1.高血压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或预防高血压。
通过增加心脏输出量和降低外周阻力,运动可以改善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并促进全身循环。
此外,经常进行有氧运动还可以减少体腔内脂肪沉积,从而进一步降低高血压风险。
2.冠心病人们经常性参与体力活动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生率。
这可能与运动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胆固醇代谢以及改变内皮功能相关。
此外,合理锻炼还能增加选择性生长因子(IGF)水平,并促使新生冠状动脉血管形成。
3.中风适度的体育活动使得中风的发生率下降。
运动通过促进更好的心血管健康和减少血小板聚集来降低血栓形成、出现脑梗塞或出血性中风的风险。
二、运动改善心脏功能1.增强心脏肌肉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脏负荷,促进心肌发展。
适度运动引起的心室扩大和壁厚度增加有助于提高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并最终提升整体心脏功能。
2.提高静息及运动时心率经常参与有氧运动可使人在休息状态下的安静心率降低,并且增加了运动时的最大心率。
这意味着通过锻炼,人们更容易达到一个较高的工作负荷水平,从而提高他们整体身体素质。
三、运动对血液循环的调节1.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导致冠状动脉内径扩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供血。
此外,适度运动还能够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和密度,进一步促进心肌灌注。
2.改善微循环适量锻炼有助于改善微循环,使更多营养物质和氧气可以传输到组织和器官中,同时排除新陈代谢产物。
这对于维持整个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四、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减轻压力与焦虑研究发现,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减少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运动释放内啡肽及多巴胺等内源性化学物质,在大脑部分区域起到镇静、抗抑郁的作用。
2.提高睡眠质量定期进行运动可以促进良好的睡眠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年份2018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项目名称运动锻炼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新机制-HIF1α/MMP2轴作用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吉林省医学会推荐意见:成宪武同志为我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校科研的中坚力量。
他学风严谨,具备很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
该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组织蛋白酶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在国内外该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2014、Circ2012、JACC2013、EHJ2009等心血管领域较高水平SCI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根据国际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他带领课题组采用创新性方法针对HIF-1α稳定性降低与血管衰老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为预防、治疗LEAD奠定基础,为研究及开发新疗法、新药物提供新思路。
研究成果在Circ等本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被SCI杂志正面他引155次,并多次受Circ/19.3、J Am Coll Cardiol/19.9、Eur Heart J/19.7、Circ Res/13.9等国际著名期刊的权威性评述认同和好评;其中第一作者2篇代表性论文他引分别36次/55次。
基于上述优秀的工作基础,课题组近年获得"国自然面上/地区基金"等基金支持,现任Circ J, Scientific Reports等8种SCI杂志编委及副主编。
荣获吉林省拔尖人才第二层次人选。
本推荐书内容全部属实,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推荐该项目申报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1. 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要解决的问题等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与衰老有关的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治疗和改善老年缺血性疾病成为目前医学领域内亟需解决的难题。
虽然国内外与之相关的研究不断,但有关衰老相关缺血与血管再生问题的研究尚不成熟,尤其在衰老所致血管再生能力减弱的机制方面还未得到明确阐明。
项目第一完成人(成宪武教授)深入总结和分析前人相关工作基础上,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成本领域当代先进研究技术,开展特色鲜明、富有创新性的系统研究工作,针对当前“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抗血管衰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分子细胞生物学角度提供新证据,发现新机制,提出新理论,并将理论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对自主开发细胞治疗及新药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 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突破的关键技术,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技术指标的先进和成熟程度等本项目利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敲除、骨髓移植、腺病毒HIF-1α载体/ 短干扰si HIF-1α转染以及以及HIF-1α稳定剂(deferoxamine)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首次揭示了"运动锻炼血管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运动锻炼通过刺激HIF-1α-VEGF-MMP-2信号通,改善老年缺血性血管再,从而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首次在国际上系统阐明了HIF-1α稳定性降低与老年缺血恢复受损密切相关;在国际上率先证实了衰老EPC 存在"HIF-1α-VEGF-MMP-2"信号传导障碍及刺激该通路是改善衰老细胞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
此项研究开辟了"缺氧诱导因子稳定性与老年下肢缺血性疾病"研究的新方向,所提出的"信号分子与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抗衰老"观点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同,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为更深层解读"HIF-1α-VEGF-MMP-2"信号传导通路在改善衰老细胞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及“游泳锻炼”对缺血性疾病防治中的意义首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3.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次研究开创性成果为“定期有氧锻炼”对当前日益增多的缺血性下肢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项目第一完成人主要参与的由日本名古屋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开展的“运动与轻度老年痴呆生活质量”的项目计划,临床验证了有氧运动明显改善老年痴呆症状及有效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并发表了与此相关SCI论文2篇。
基于目前基础及临床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积极筹划在延吉市(吉林省)逐步开展“运动与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项目计划。
此项计划也将对延边地区心血管疾病预防学的发展和减轻患者及社会医疗负担起倒积极的推动作用。
序号类别国别授权号授权时间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发明人无序号论文名称刊名年,卷(期)及页码影响因子通讯作者(含共同)SCI他引次数他引总次数通讯作者单位是否含国外单位1 Exercise TrainingStimulatesIschemia-InducedNeovascularizationvia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Akt-DependentHypoxia-InducedFactor-1 alphaReactivation inMice of AdvancedAgeCIRCULATION2010卷:122期: 7页:707-71619.309成宪武/ToyoakiMUROHARA36 36是2Mechanismsunderlying theimpairment ofischemia-inducedneovascularizationin matrixmetalloproteinase2-deficient miceCIRCULATION RESEARCH2007卷:100期: 6页:904-91313.965成宪武56 55是3Impairedcross-activationof beta(3) integrinINTERNATIONALJOURNAL OF2013卷:1686.189汪承亚/成宪武16 16否and VEGFR-2 on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with agingdecreases angiogenesis in response to hypoxia CARDIOLOGY 期: 3页:2167-21764 Angiotensin Type 1Receptor BlockerReduces IntimalNeovascularizationand Plaque Growthin ApolipoproteinE-Deficient MiceHYPERTENSION2011卷: 57期: 5页:981-U2386.857成宪武/ToyoakiMUROHARA26 26是5Inhibition ofmineralocorticoidreceptor is arenoprotectiveeffect of the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 reductaseinhibitorpitavastatinJOURNAL OFHYPERTENSION2011卷: 29期: 3页:542-5524.085成宪武8 8是6Comparison ofBypass Surgery withDrug-ElutingStents in DiabeticPatients with LeftMain CoronaryStenosisYONSEIMEDICALJOURNAL2011卷: 52期: 6页:923-9321.537周玉杰/成宪武4 4否7Beyond autonomicneuromodulation: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against peripheralartery disease.INTERNATIONALJOURNAL OFCARDIOLOGY2015卷 :178页:253-2556.189郝长宁/成宪武1 1否8Ca(2+) channelblocker benidipineJOURNAL OFHYPERTENTI2010卷: 284.085成宪武 5 5是promotes coronary angiogenesis and reduces both left-ventriculardiastolicstiffness andmortality in hypertensive rats. ON 期: 7页:1515-15269Matrixmetalloproteinase-2 regulates theexpression oftissue inhibitor 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2CLINICALANDEXPERIMENTALPHARMACOLOGY ANDPHYSIOLOGY2010卷: 37期: 11页:1096-11012.01成宪武 4 4是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情况主要完成人情况1.姓名:成宪武排名:1职称:主任医师,教授行政职务:科主任工作单位:延边大学对本项目的贡献:负责课题的选择、设计、组织管理,关键技术的指导与具体实施,结果的汇总分析。
第一完成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指导博士生以及科室科研骨干完成了本次申报相关的所有论文(代表性论文9篇),并负责指导书写、修改、投稿、发表及支付版面费等。
2.姓名:狄群排名:2职称:主任医师行政职务:无工作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对本项目的贡献:狄群主要完成第3代性表论文「衰老减退血管再生的新机制: 祖细胞表面β3整合素与血管内皮增长因子受体2(VEGFR2)交叉激活受损」的大部分体内外实验,数据分析/统计及论文写作(IJC 2015; IF: 6.189)。
参与了第2代性表论文「金属蛋白酶-2在缺血性血管再生中作用及其机制」的部分细胞实验(Circulation Research 2007; IF: 13.963)。
3.姓名:宋辉排名:3职称:副主任护师行政职务:护士长工作单位:延边大学对本项目的贡献:宋辉主要完成第3代性表论文「衰老减退血管再生的新机制: 祖细胞表面β3整合素与血管内皮增长因子受体2(VEGFR2)交叉激活受损」的部分细胞实验(IJC 2015; IF: 6.189)。
4.姓名:南勇善排名:4职称:主任医师行政职务:副主任工作单位:延边大学对本项目的贡献:南勇善博士主要完成第3代性表论文「衰老减退血管再生的新机制: 祖细胞表面β3整合素与血管内皮增长因子受体2(VEGFR2)交叉激活受损」的部分细胞实验(IJC 2015; IF: 6.189)。
5.姓名:赵潇潇排名:5职称:主治医师行政职务:无工作单位:延边大学对本项目的贡献:赵潇潇主要完成第6代性表论文「比较冠心病左主干病变的支架植入和搭桥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统计及论文写作(Yensei Medical Journal 2011; IF: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