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 阅读答案
《丑女效颦》及阅读答案

丑女效颦(东施效颦)西施①病心而颦②其里,其里③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④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②颦(pín):皱眉头。
③里:乡里。
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相传二十五家为一里。
④坚:紧紧地。
⑤挈(qiè):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⑵挈妻子而去.之走.()()2.将“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译成现代汉语。
(2分)答:3.选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中而的用法一致的一项()(2分)例句: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A.默而识之B.敏而好学C.人不知而不愠D.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4.试写一个成语东施效颦的近义词,并运用东施效颦这一词语造句。
(2分)答:5.富人、穷人对丑人避而不见的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⑴以为美(或觉得美)⑵离开⑶跑2.那个丑女子只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头美的原因。
3.C4.邯郸学步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等造句略5.丑人皱眉更加丑了。
【译文】西施有心痛病,所以外出时总是皱着眉。
同村的一个丑女,看到西施那幅模样很美,回家时也就模仿着用双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
附近的富人见了她,紧紧的关上门,不愿出去。
穷苦人见了她,带着妻子儿女,远远的避开她。
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丽,却不知道西施皱眉显得更美的道理。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2)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训练2)一、对比阅读。
[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乙]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①[宋]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②。
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③风波一任。
别浦④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⑤。
闲管兴亡则其⑥。
【注释】①词人虽深受朝廷赏识,由临安赴任湖北转运副使,但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矛盾重重。
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
②落日镕金:落日时的光像熔化的金子那样通红。
③选甚:论怎么,管什么。
④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⑤沉沉:悠远。
⑥则甚:做什么。
1.下列对这两首词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中的“明月”和“鸣蝉”动中有静,描绘出半夜“清风”“明月”的景色。
B.甲词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运用对仗手法,与清幽夜色、聒噪气氛相吻合。
C.乙词中,上片后两句的意思:白鸥翔游是它的天性,既然风波无法预料又何必管它?D.乙词中,下片后两句借景抒情:前尘往事已随时间深埋,是兴盛风光还是衰败落寞又有什么关系呢?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所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注释分析:同样都是《西江月》,词人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初一下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2010

初一下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2010、3《戴高帽》【参考答案】1.阿谀奉承比喻2.①当面②抵触、矛盾3.某备有一百高帽 4.D、 E 5.略。
(示例:①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罕见而伟大的。
②爱听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薛谭学讴》【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参考答案】1.①不,没有②阻止 2.D 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5.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参考答案】 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东施效颦》【参考答案】1、pín qiè2、回来她,指丑妇妻子和儿子,离开,跑3、紧紧地关闭家门不敢出来。
但不知道皱眉头产生美的真正原因。
西施患心口痛的病,在乡里走路时皱着眉。
4、见而美之5、不管持讽刺还是赞美的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2.2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练习题及答案

寓言二则基础训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wǔzhùjiēshìbǐngqì()()()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效颦(pìn pín)挈领(qìqiè)..期年(jīqī).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期()屏()()()四、先解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在翻译句子的意思。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美之:句意:2.挈老婆而去之走。
...挈:老婆:句意:3.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比:期年:句意:五、依据理解达成以下各题。
《东施效颦》经过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楚王好细腰》叙述了楚灵王喜爱细腰,大臣们束腰来讨好楚灵王的故事,嘲讽了什么现象?阅读提高六、阅读理解。
守株待兔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可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给加点字注音。
涉()坠()契()矣()解说以下词语的意思。
涉:之所从坠:此:翻译下边的句子。
1)遽契其舟。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读完这则寓言,你理解了什么道理?参照答案:一、捂住皆是屏气二、pìn qièjī三、jī期年qī时期bǐng屏气2.píng屏幕3.四、1.以为这样很美丽。
4.同村一个丑女看见西施这个样子,感觉很美。
5.率领。
老婆和子女。
6.带着老婆和子女,远远避开。
7.等到。
过了一年,第二年。
等到一年后,满朝文武官员脸8.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9.五、1.经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病态,反增丑态的古诗,告诉人们不确实质地照搬,结果只会事与愿违。
10.嘲讽了那些盲目谄谀、投上所好者的可悲下场。
11.六、1.shèzhuìqìyī12.过,渡。
掉下去的地方。
这样。
(1)赶忙在船边上刻了一个记号。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这个故事告诉人间的万物都在变化,要用变化的目光去看事物的道理。
东施效颦阅读答案

东施效颦阅读答案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
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
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
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
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
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
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
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举手投足A.放,抬B.投射C.迎合正确答案:A2.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扬长避短A.容貌好看B.高举C.发扬正确答案:C3.“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这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正确答案:B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A.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
B.简单模仿西施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C.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正确答案:C5.根据故事的内容说说成语“东施效颦”的意思。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阅读(二)【奉贤】(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商汤见伊尹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④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⑤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君主。
②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
③御:驾车。
④贱人:普通百姓。
⑤下:使……下车。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非汝所知.也()(2)譬之良医善.药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3分)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__________________14.从文中看,“子不欲我见伊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从商汤去见伊尹的行动,可见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国君。
(3分)【虹口】(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
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①诟,责骂。
②适,指女子出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⑴篱败不修.修_____⑵妻且号.且诟号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旦日,延人治屋_____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⑴_____⑵_____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____(2分)【黄浦】(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练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异日①者,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④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虛发而下之。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
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注释]①异日:往时,从前。
②更羸(gēng léi):战国时的名射手。
③京台:高台。
④虚发:只拉弓不放箭。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疮痛也疮:伤。
B.先生何以知之知:通“智”,智慧。
C.其飞徐而鸣悲徐:缓慢。
D.引弓虚发引:拉。
[2]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与其说更羸箭术高超,倒不如说他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因此才会有如此令人惊叹的表现。
B.更羸之所以能虚射下飞鸟,是因为这只鸟旧伤在身,离群单飞,内心惊惶不安。
C.更羸对魏王说自己能够引弓虚发射下飞鸟,魏王从一开始就对他的说法和箭术深信不疑。
D.从这则文言文中可以得出的一个成语是“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的人。
2. 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课内阅读。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撸。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1)“彩色的小鸟”指的是________。
(2)仿照“沙啦、沙啦”写三个拟声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________的羽毛 ________的翅膀 ________的长嘴(4)文章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细写了翠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________之情。
(5)按要求,仿写词语静悄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答案】(1)翠鸟(2)轰隆、轰隆;叮咚、叮咚;咕嘟、咕嘟(3)翠绿;蓝色;红色(4)外形;动作;喜爱(5)亮晶晶;红彤彤;黄灿灿【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注意从给的词语来看,是AB、AB式。
(3)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施效颦阅读答案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痛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给下列古文选择合适的译文。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
A.其中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B.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C.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自己很美。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
A.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B.你知道西施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美。
C.你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这么美。
2.东施的丑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用“______”画出来。
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正面描写B.侧面烘托
3.庄子名,时哲学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收录庄周及其弟子的作品。
4.《东施效颦》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A
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B
3.周战国道家《庄子》
4.不切实际地照抄照搬,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