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液体药剂
液体药剂专业知识讲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②甘油(glycerin)
• 无色粘稠性澄明液体,有甜味,毒性小。
• 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等任意比例混合;对 苯酚、鞣质和硼酸的溶解度比水大。
• 可供内服和外用:
内服液体制剂:含甘油12%以上时,使制剂带有 甜味并能防止鞣质析出。
外用液体制剂:常为粘膜、皮肤用药物溶剂。无 水甘油对皮肤有脱水和刺激作用,含水10%甘油 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
• 含甘油30%以上有防腐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③ 二甲基亚砜 (DMSO)
• 无色澄明液体,具大蒜臭味,较强吸湿性。 • 能与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任意混合。
• 溶解范围很广:对水溶性,脂溶性及许多难 溶于水、甘油、乙醇、丙二醇、脂肪油的药 物及无机盐溶解,故称“万能溶剂”。
表示法
能正确制备液体制剂并能进行质量检查
能分析典型处方并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概 述
•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 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 液体制剂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药效甚 至毒性都与药物粒子的分散度大小有密切关 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内服液体制剂
滴剂、口服液、糖浆剂、乳剂、混悬剂、 合剂等。 2. 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用液体制剂:洗剂、擦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滴鼻剂、滴眼剂、
洗眼剂、含漱剂、滴耳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灌肠
剂、灌洗剂等。
第二章 液体药剂(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液体制剂,也包括由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缔合胶体溶 液(又称亲液胶体或缔合胶体溶液)。分散相微粒 大小在1~100nm范围。
药物制剂技术2-2模块二液体药剂专题二混悬剂制剂技术

电导率测定
通过测量混悬剂中离子的电导率,评估其稳 定性。
光学显微镜观察
通过观察混悬剂中粒子的分布和形态,评估 其稳定性。
稳定性试验方法
沉降实验
通过测量混悬剂中粒子沉降的速度或高度, 评估其稳定性。
流变学实验
通过测量混悬剂的粘度、剪切应力和弹性等 流变学性质,评估其稳定性。
电导率测定
通过测量混悬剂中离子的电导率,评估其稳 定性。
03
混悬剂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标准
粒度分布
混悬剂中的粒子大小应符合规定,粒度分布 均匀,以保证药效和稳定性。
粘度
混悬剂的粘度应适中,以确保良好的分散性 和稳定性。
沉降速度
混悬剂应具有适当的沉降速度,避免出现快 速沉降或分层现象。
稳定性
混悬剂应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保 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质。
附加剂的选择与作用
分散介质
选择适当的分散介质,如水、不同浓度的乙醇等,以调节药物的 溶解度和稳定性。
稳定剂
常用的稳定剂包括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用于改善混悬剂 的流变性和稳定性。
助悬剂
助悬剂可以增加混悬剂中颗粒间的粘附力,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
处方优化与验证
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设计方法,如 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 等,对处方进行优化。
密度与沉降速度
密度差异导致粒子间的相对运动,进而影响沉降速度,是影响混悬剂 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絮凝与反絮凝
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絮凝或反絮凝,影响混悬剂的稳定性。
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分散介质
选择适当的分散介质可以提高混悬剂的 稳定性,如选择高粘度介质或加入助悬
剂。
2液体药剂要点

二、溶胶剂的制备方法
机械 分散法
超声波 分散法
物理 凝聚法
化学 凝聚法
第六节 混悬剂
一、混悬剂概述
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的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 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也包括口服型 干混悬剂(临用前加水摇匀使用)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一)混悬微粒的沉降速度
Stokes定律 V=
2r2(ρ1 —ρ2)g
盐析 作用
脱水 凝聚 絮凝 作用 作用 作用
水化膜
H2 O-
H2
+
+ O-
H2 +
O-
-阿拉伯胶-
+ H2
O-
+
+
H2 O-
H2 O-
阿拉伯胶
二、溶胶剂的性质
布朗运动
胶粒在分散介质 中不规则运动
丁铎尔效应 溶胶剂对光有散射作用
胶粒带电
胶粒的吸附层和 扩散层之间存在电位差
稳定性
胶粒表面相同电荷的排斥作用和 水化膜保证了溶胶剂的稳定性
(4)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HLB=(HLBA*WA+HLBB*WB...)/(WA+WB...) W为各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或比例量
5.克氏点和昙点
克氏点
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增大
克氏点: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
剧增加的温度。
克氏点对应的溶解度就是CMC 昙点
温度升高,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增大,但当达某一 温度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水的氢键断裂,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发生强烈脱水和收缩,使溶解度急剧下降和析 出,溶液出现混浊,这种现象称为起昙,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三、制备
4液体药剂2(混悬剂)

防腐剂的要求:
(1)在抑菌浓度范围内对人体无害、无刺激性、内服 者应无特殊臭味
(2)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能达到防腐需要的浓度
(3)不影响制剂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也不受制剂中 药物的影响
(4)对大多数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防腐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抗微生物性质稳定,不易 受热和PH值的影响,
(6)长期贮存应稳定,不与包装材料起作用。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 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增溶/增溶剂/增溶质
影响增溶量的因素: (1)增溶剂的性质 (2)增溶质的性质 (3)增溶剂的加入顺序 (4)增溶剂的用量
14
第二章 液体药剂
液体制剂的溶剂
优良的溶剂应具备:
1、稳定性:对药物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溶剂的化学性质稳定
40
第二章 液体药剂
拆力最大-非絮凝状态
不稳定 状态
最佳-絮凝状态 次级最低能量点
斥力
强烈吸引-结饼状态 初级最低能量点
粒子间距
引力
故要制成稳定的混悬剂,以体系中能量处于吸
41
引力不太大的次级最低能量点S点附近最好。第二章 液体药剂
结晶增长与转型:
lgS2 2M(11) S1 RT r2 r1
42
➢ 浓度准确。
➢ 口服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应无 刺激性。
➢ 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久贮不变。
➢ 包装容器大小适宜,便于病人服用。
4
第二章 液体药剂
第一节 概述----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见下页) 按给药途径分
➢ 内服: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混悬剂等。 ➢ 外用:
皮肤用:洗剂、搽剂等
液体药剂PPT医学课件

加热过久或超过100℃,特别在酸性下蔗糖易转化成葡萄糖和果 糖(俗称转化糖),制品的颜色变深。转化糖具有还原性,可延 缓某些药物氧化变质。因此此法适合于热稳定性药物和有色糖浆 的制备。
2、冷溶法:系将蔗糖溶于冷蒸馏水或含药的溶液中制成糖浆剂。
4.使用助溶剂
常用的助溶剂: 难溶性药物当加入第三 ①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 种物质时,能够↑药物 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 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不降 ②酰胺化合物,
低其生物活性,称助溶, 如乌拉坦、乙酰胺等; 第三种物质称助溶剂。 ③某些无机化合物,
如碘化钾、氯化钠等
增溶剂 (solubilizer)
增溶(solubilization):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 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主要指水)溶解度 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增溶剂(solubilizer):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 剂。
增溶质(solubilizates):被增溶的物质。 增溶量: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
在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有些药物在溶剂中即使达到饱和浓度, 也满足不了临床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这时可加入增溶剂增加 药物的溶解度。例如油溶性微生素、激素、抗生素、生物碱、 挥发油等。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二、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带电性(双电层) ➢水化膜
•电解质(盐析、絮凝) •脱水剂 •相反电荷高分子溶液
--- 阿拉伯胶 -
---
++
+ ---
- 阿拉伯胶
+
-
+
++
---
第二章液体制剂知识目标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通式[RNH3]+ X-
主要有苯扎氯铵和苯扎 溴铵(新洁尔灭)等。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天然品卵磷脂 合成品氨基酸型与甜菜 碱型。
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 的起泡、去污作用;
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 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 的杀菌能力。
为常用溶剂。本身具有一定药理 作用,与水混合时可产生热效应 和体积效应。
药用为1,2-丙二醇,性质同甘油相似,但黏度小。 内服及肌内注射用药的溶剂。因
可与水、乙醇、甘油以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许多 辛辣味及价格较贵,口服应用受
有机药物,同时可抑制某些药物的水解。
到一定限制。
常用低聚合度的PEG 300~600等。可与水、乙醇等 常用于外用液体制剂,如搽剂等。 以任意比例混合,并能溶解许多水溶性无机盐及水 不溶性药物。对易水解的药物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兼具保湿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矫味剂
1.甜味剂 2.芳香剂 3.胶浆剂 4.泡腾剂
常用甜味剂的类型和特点
天然甜 味剂 蔗糖
甜菊苷
特点、常用量及应用 合成甜 味剂
常用单糖浆或果汁糖 糖精钠 浆(如橙皮糖浆、桂 皮糖浆),应用广泛。 果汁糖浆兼具矫臭作 用。
有清凉甜味,甜度比 阿司帕 蔗糖大约300倍,常用 坦(蛋 量为0.025%~0.05%, 白糖、 但甜中带苦,故常与 天冬甜 蔗糖或糖精钠合用。 精)
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
以胶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不稳定性
>100 nm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
>500 nm 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
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

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2017年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导语: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药剂。
可供内服或外用。
液体药剂中的药物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从而形成均相的液体药剂或非均相的液体药剂。
一、概述:1、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含义:是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特点: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给药途径多;浓度可控、易分剂量、便于服用、适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但稳定性差、运输不便。
2、液体药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为:真溶液:粒径小于1nm胶体溶液:粒径为1~100nm (高分子溶液和溶胶)乳浊液:粒径为0、1~100μm混悬液:粒径为0、5~10μm溶胶、乳浊液和混悬液均属非均相分散体系。
(2)按给药途径分:内服液体药剂,外用液体药剂,注射用液体药剂。
二、表面活性剂(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与特点1、含义:凡是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2、组成:长链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含有极性的亲水基团和非极性亲油基团3、特点:表面活性剂分子会自动富集到溶液表面并产生定向排列,在溶液中形成正吸附,改变液体的表面性质,降低表面张力。
(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表面活性分子急速地聚集形成分子或离子的缔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
尽管其浓度继续增加,但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已不再明显增强。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缔合形成胶团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CMC)。
临界胶团浓度的大小与其结构和组成有关,同时受温度、pH以及电解质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两种基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强弱的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不同用途的表面活性剂要求不同的HLB 值,如水溶液中增溶剂的HLB 值的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O/W 型乳化剂的HLB 值为8~16;W/O型乳化剂的HLB 值为3~8;润湿剂的HLB 值为7~9,消泡剂的为0、8~3,去污剂13~16等。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二)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第二章液体制剂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 不属于液体制剂的是()A合剂 B搽剂 C灌肠剂 D醑剂E注射液2 单糖浆为蔗糖的水溶液,含蔗糖量()A 85%(g/ml)或64.7%(g/g)B 86%(g/ml)或64.7%(g/g)C 85%(g/ml)或65.7%(g/g)D 86%(g/ml)或65.7%(g/g)E 86%(g/ml)或66.7%(g/g)3 有关疏水胶的叙述错误者为()A系多相分散体系 B粘度与渗透压较大C表面张力与分散媒相近 D分散相与分散媒没有亲和力E Tyndall效应明显4 天然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或胶浆)一般用量是()A 1%-2%B 2%-5%C 5%-15%D 10%-15%E 12%-15%5 微乳(microemulsions)乳滴直径在()A 120nmB 140nmC 160nmD 180nmE 200nm6 下列乳剂处方拟定原则中错误者是()A乳剂中两相体积比值应在25%-50%B根据乳剂类型不同,选用所需HLB(亲水亲油平衡)值的乳化剂C根据需要调节乳剂粘度D选择适当的氧化剂E根据需要调节乳剂流变性7 作为药用乳化剂最合适的HLB值为()A 2-5(W/O型);6-10(O/W型)B 4-9(W/O 型);8-10(O/W型)C 3-8(W/O型);8-16(O/W型)D 8(W/O 型);6-10(O/W型)E 2-5(W/O型);8-16(O/W型)8 以下关于液体药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分散相粒径一般小于1nmB胶体溶液型药剂分散相粒径一般在1-100nmC混悬型药剂分散相微粒的粒径一般在100μm以上D乳浊液分散相液滴直径在1nm-25μmE混悬型药剂属粗分散系9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为混悬剂的助悬剂用()A西黄蓍胶 B海藻酸钠 C硬脂酸钠 D羧甲基纤维素E硅皂土10.配制药液时,搅拌的目的是增加药物的()A.润湿性 B.表面积 C.溶解度 D.溶解速度E.稳定性11.苯甲酸钠在咖啡因溶液中的作用是()A.延缓水解 B.防止氧化 C.增溶作用 D.助溶作用 E.防腐作用12.苯巴比妥在9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90%乙醇是苯巴比妥的()A.防腐剂 B.助溶剂 C.增溶剂 D.抗氧剂E.潜溶剂13.不属于液体制剂的是()A.溶液剂 B.合剂 C.芳香水剂 D.溶胶剂E.注射剂14.溶液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助溶剂 B.增溶剂 C.抗氧剂 D.润湿剂E.甜味剂15.乳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乳化剂 B.抗氧剂 C.增溶剂 D.防腐剂E.矫味剂16.混悬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增溶剂 B.助悬剂 C.润湿剂 D.絮凝剂E.防腐剂17.对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错误的是()A.液体制剂均应澄明 B.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C.内服制剂的口感应适宜 D.含量应准确E.常用的溶剂为蒸馏水18.糖浆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加入适量乙醇、甘油作稳定剂 B.多采用热溶法制备C.单糖浆可作矫味剂、助悬剂 D.蔗糖的浓度高渗透压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E.糖浆剂是高分子溶液19.用作矫味、助悬的糖浆的浓度(g/ml)是()A.20% B.50% C.65% D.85% E.95% 20.高分子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大量的亲水基与水形成牢固的水化膜B.有较高的粘稠性C.有较高的渗透压D.有网状结构E.有双电层结构21.混悬剂中结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药物密度较大 B.粒度分布不均匀 C.ζ电位降低D.分散介质粘度过大 E.药物溶解度降低22.不能作助悬剂的是()A.琼脂 B.甲基纤维素 C.硅皂土 D.单硬脂酸铝 E.硬脂酸钠23.根据Stokes定律,与微粒沉降速度呈正比的是()A.微粒的半径 B.微粒的直径 C.分散介质的黏度D.微粒半径的平方 E.分散介质的密度24.()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分子量<1000为液体,>1000为半固体或固体。 ②液体制剂常用PEG300~600,为无色澄明液体。 ③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混溶,对一些易水 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④在洗剂中,能增加皮肤的柔韧性,具有一定的保湿 性。
16
C.非极性溶剂
脂肪油(Fatty oils)
① 品种:花生油、豆油、麻油、棉籽油。
33
(一)制成盐类
含酸或碱性基团药物 ( 羟酸、磺胺基、亚胺基 )+ 碱 (酸)→盐,溶解性增加。 巴比妥类、磺胺类、黄酮甙类、乙酰水杨酸、对 氨基水杨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铵、碳酸钠、碳 酸 氢钠→盐; 生物碱、普鲁卡因+盐酸、硫酸、磷酸、硝酸、 氢 溴酸、枸橼酸、酒石酸、醋酸等→盐。
34
(二)引入亲水性基团
第二章 液体药剂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办法 第四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第五节 高分子溶液剂 第六节 溶胶剂 第七节 混悬剂 第八节 乳剂
2
第一节 概述
液体制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 液体形态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制剂。 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 在介质中,如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40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 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最大值,这种
现象称为潜溶 (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
剂(cosolvent)。
41
如:苯巴比妥难溶于水,钠盐虽能溶于水,但可水 解而沉淀和变色,若用聚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剂, 溶解度增加且稳定,可制成注射剂使用。
醋酸氯己定(又称醋酸洗必泰,hibitane)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是广 谱杀菌剂,用量0.02%~0.05%。
27
邻苯基苯酚(o-phenylphenol) 微溶于水,具有杀菌和杀真菌作用,用量0.05%~ 0.2%。
桉叶油(eucalyptus oil): 用量0.01%~0.05%。 桂皮油:用量0.01%。 薄荷油:用量0.05%。
A. 优点 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提高生物 利用度。 引湿性药物或对胃有刺激性药物制成溶液较为适宜, 可减少刺激性。 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用于皮肤、粘膜。 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 某些药物制成液体更能合理地发挥作用。
8
B. 缺点
稳定性差、易发霉、包装要求较为严格 不易携带和运输 成本高、易产生配伍变化等
36
助溶机理 ①络合: I2 +KI→KI3(络合物),0.03%↗5%
②复盐(分子复合物):
咖啡因+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咖啡因, 1:50(水)↗1:1.2(水)
③分子缔合物:
苯碱+乙二胺→氨苯碱,1:120(水) ↗1:5(水)
37
部分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增加与助溶剂的 用量呈直线关系。
38
几种酯有协同作用 ,效果更好;通常乙丙混合物 (1:1) 或乙丁混合物(4:1)的浓度均为0.01-0.25%。
Tween类、PEG-6000对其有增溶作用,但抑菌效果 并不增加。
24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防腐剂,作用主要靠未离解的 分子。
PH值对其影响:在酸性溶液中,其抑菌活性强,故 适宜于PH小于4的溶液。 用量:苯甲酸用量为0.03%~0.1%;苯甲酸钠用量 为0.1%~0.2%;0.25%苯甲酸和 0.05~0.1%尼泊 金联合使用对防止发霉和发酵最为理想,特别适用 于中药液体制剂
概念:
1、溶解:固体、液体、气体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分散于 分散媒中的过程。 2、溶解度(solubility):在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下, 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一般以一份溶质 (1g或1ml)溶于若干ml溶剂中表示。
3、溶解速度:单位时间内溶解溶质的量。
32
Solubility Determination
非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介 质中,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
3
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匀相液体制剂:为均匀分散体系,药物以分子、 离子或胶团形式分散。包括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 溶液剂、缔合胶体等。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为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包 括溶胶剂、混悬剂、乳剂。
②能溶解激素、生物碱,挥发油,及许多芳香族化合
物。
③ 外用,如洗剂、搽剂、滴鼻剂等。
17
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
① 有轻质和重质之分。 ②前者多用于外用液体药剂,亦可用于口服制剂; 后者多用于膏剂、糊剂。
18
肉豆蔻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
① 化学性质稳定,耐氧化,不易酸败。 ②不溶于水、甘油、丙二醇,但溶于乙醇、丙酮、矿
④增溶剂的量:若配比不当则得不到澄清溶液,或
稀释时变混浊。
46
第四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含义:药物以1nm的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液体分
散介质中,供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液体药剂。
特点: 1、吸收速度,显效速度快。
2、均匀、澄明。
3、属热力学稳定体系。
47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分类
(一)溶液剂的制备方法
物油等,能溶解甾体和挥发油。
③ 无刺激性、过敏性,可透过皮肤吸收,并能促进经
皮吸收。
19
(二) 液体制剂的防腐
防腐的原因:
以水为分散媒的液体药剂,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发
霉变质,尤其是含中药糖类、蛋白质的液体制剂。
20
防腐措施 1、防止污染: ①加强制剂车间的环境卫生管理;加强机械设备的 清洗,维护、清扫制度。 ②加强操作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与卫生教育;工作服 标准化,操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个人卫生要求。
4
5
6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1.内服液体药剂 如合剂、混悬剂、芳香水 剂、糖浆剂、溶液剂、滴剂、醑剂。 2.外用液体药剂 (1)皮肤用,如洗剂、搽剂。 (2)五官科用,如洗耳剂、滴耳剂、洗鼻剂、 滴鼻剂、含濑剂、滴牙剂。 (3)直肠、阴道、尿道,如灌肠剂、灌洗剂。 3.注射用液体药剂
7
液体药剂的特点
① 有良好的防冻作用,有较强的吸湿性。
② 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甘油相混溶,能溶解大
量的药物
③ 较好的皮肤渗透促进剂,并有轻度刺激。
13
B.半极性溶剂
乙醇(alcohol)
①能与水、甘油、丙二醇混溶,能溶解大部分有机 药物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 类、挥发油、树脂等。 ② >20%有防腐性。
28
(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A. 矫味剂
定义:为掩盖和矫正药物制剂的不良臭味而加到制 剂中的物质称为矫味、矫臭剂。
天然:蔗糖、单糖浆等。 合成:糖精钠(saccharin sodium,甜度200~700倍 蔗糖,易溶于水,用量0.03%)
①甜味剂(sweeting agents)
可通过调节混合溶剂种类以及混合溶剂中各溶剂的 比例来调节药物的溶解度。
42
(五)加入表面活性剂—增溶
增溶 (solubilization):在药物的水溶液中加入表面
活性剂以增大其溶解度的过程。加入的表面活性剂
称之为增溶剂(solubilizing agent) 。
原理 表面活性剂+药物→胶团
The solubility of drug is an importan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because it affect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 the rate of drug release into the dissolution medium, and consequently,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pharmaceutical product.
9
第二节 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优良溶剂具备的条件是: 1、稳定性:本身稳定,化学活性小,不妨碍主药作 用与含量测定。 2、安全性:对机体无害,毒性小,无刺激性,无臭 味,适口。 3、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4、价廉易得,且具有防腐性。
10
(一)常用分散溶剂
A. 极性溶剂
水(water)
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大多数有机药物和药材中
的生物碱盐、苷类等多种成分,但水性液体制剂中
的药物不稳定、易产生霉变,故不宜长久储存。配 制水性液体制剂应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11
甘油(Glycerin) 常用于外用制剂,可以内服,也可外用。甘油常 作为粘膜用药物的溶剂,有保湿、滋润、延长药物 局部药效等作用。
12
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
③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易挥发、易燃烧,制剂应密lene glycol)
① 粘度较小,介于水和甘油之间。
②能与水、乙醇混溶,而不与脂肪相混溶,能溶解 于乙醚或氯仿中。
③刺激性,毒性均较小,能溶解多种药物,可作内 服及肌肉注射剂溶剂。
15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常用助溶剂
① 无机化合物:KI。
② 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苯甲酸钠
③酰胺类化合物:烟酰胺,尿素、乌拉坦、乙酰胺。
39
(四)应用混合溶剂—潜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