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广告传媒】教学媒体的概念
教学媒体的概念

√ √
传播力 参与性 可控性
√ √ √
√ √
√ √ √
√ √ √
√
教学媒体的分类
• 1、按照媒体发展先后分类 • (1)传统教学媒体:如教师语言、黑板、 粉笔、挂图、标本、模型、实验演示装 置等。 • (2)现代教学媒体:括有:幻灯、投影、 广播、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子 计算机等教学媒体。
• • • •
导致笔记本电脑损坏的几大环境因素:
• 1. 震动 - 包括跌落,冲击,会导致外壳和屏幕的损坏。 • 2. 湿度 - 加速氧化,从而加快电脑的损坏。 • 3. 清洁度 – 保严重的灰尘会使电脑的使用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 4. 温度 –过冷和过热的温度会加速内部元件的老化
• 5. 电磁干扰
• 携带电脑时使用专用电脑包。 • 待电脑完全关机后再装入电脑包, 防止 计算机过热损坏。直接合上液晶屏可会 造成系统没有完全关机。 • 使用完毕应将光驱中的光盘取出。 • 注意电源线 • 插U盘和网线时要格外小心。
常见多媒体素材的格式和特点
• (一)图片 • 几种常见的图片存储格式及特点 • BMP 无压缩,不会丢失图像的任何细节,但是占用的 存储空间大 • JPG(JPEG) 一种常用的压缩格式,占用的存储空 间小 • GIF 颜色的失真度较大,有动态和静态两种 • WMF 微软公司自定的矢量图格式,OFFICE剪辑库 中的图形就是以这种格式保存的 • 常用的图形软件有:ACDSee、PhotoShop等。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 • • • • • • • • • • A. B. C. D. E. F. G. H. I. J. K.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设难置疑,引起思辩;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其他(包括突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化解教 学难点等)。
教学媒体名词解释

教学媒体名词解释
教学媒体是计算机新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利用,也是一种媒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教学中更加有效地了解概念、吸收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表达示意图。
它的使用将引入新的媒介来丰富教学的内容,既使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
比如计算机可以呈现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甚至影片也可以作为教学媒体,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同时还能给予学生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挖掘学习者的潜力。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教学媒体有许多变化。
如今,有歌曲、网上课程、网络游戏、虚拟现实和移动应用等。
这些媒介会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变化,不断出现新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介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可以制作演示文稿,利用网络技术传播信息,改变课堂氛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新的世界,以及让学习者参与互动式社交活动等。
总之,教学媒介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让教学更丰富,学习者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第二章教学媒体

第二章教学媒体第二章教学媒体第一节教学媒体概述一、教学媒体的概念教学媒体就是指直接介入信息化教学活动过程,能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硬件),以及记录贮存信息的载体(软件)。
就是说教学媒体是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它由两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一是硬件,即用以传递教育信息的各种教学设备;二是与硬件相配合使用的软件,即承载信息的各种教育片、带、盘。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化教育得以发挥其对教育社会发展的作用之关键性因素。
我们在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
因此,对于信息化教学过程来说,用与不用教学媒体是重要的标志。
然而,用好与用不好教学媒体则是最重要标志。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只有恰当合理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运用教学媒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即信息化教学既重视其过程更重视其结果——能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于这一点,我们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并注意在实践中加以正确地运用。
教学媒体具有许多功能,它们同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和适应性。
往往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又可以由其他媒体的适应性所补充。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一直强调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的原因。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教学媒体的基本性质,各种媒体的教学特性,并根据需要去设计.选择.评价和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以在教学中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教学媒体的种类有许多,人们从各自的认识和理解角度对它们做出了不同的划分,这里我们只介绍两种类型的分类方法:(一)按提供教育信息与学习行为的不同分类1.视听型媒体就是通过提供图像、声音信息传递教育信息供学生观看.学习的媒体。
教学媒体中的大部分常规媒体都属于这一类。
(1)以图像、声音传递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感性知识(2)提供一种模像直观,即对客观事物或过程经过选择、加工、控制,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局部属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
(重构客观现实)(3)传递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
教学媒体的概念

教学媒体的概念一、教学媒体的概念1.媒体:它是指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者工具。
2.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被称之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
3.教学资源:指一切能够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
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资源的概念可大可小,教学设计只关心能够人工设计的资源。
有的时候区分资源与工具。
二、教学媒体的特性与作用(一)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1.教学媒体的通常教学特性能够从下面几方面考虑:①表现力②重现力③接触面④参与性⑤受控性2,但关于具体的教学媒体产品来说,应考虑下列几方面的教学特性:①能完成的教学目标②能完成的教学事件,比如激发动机、呈现刺激材料等,即应用的教学目标是什么③能支持的教学策略④能支持的学习策略(二)教学媒体的作用:①有利于教学的标准化②有利于形成兴趣化教学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④有利于实施个别化学习⑤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发生变化⑥有利于开展特殊教育三、教学媒体的分类对教学媒体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选择与使用这些媒体。
因此,对媒体的分类所根据的原则应以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为根据。
(一)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根据表现教学内容的需要分类①视觉媒体:印刷品、图片、黑板……②听觉媒体:口头语言、录音机、广播……③视听觉媒体:电影、电视、计算机……总结:这种分类方法从教学内容出发,清晰地说明了教学媒体的信息表现能力与特点。
根据这一分类的结果,教师能够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媒体来展示教学内容。
2.根据习惯教学组织形式的需要分类①课堂展示媒体:投影、录象、黑板、课件……②个别化学习媒体:印刷品、录音带、课件……③小组教学媒体:图片、投影、白板、课件……④远程教育媒体: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总结:这种分类方法为教师在不一致的教学形式、规模下选择教学媒体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活动、学生数量来合理的选择媒体,争取更佳的教学效果与效率。
教学媒体的含义

电影媒体——“梦” 广播媒体——有线和无线 录音媒体——声音的存储 广播电视媒体与电视录像媒体——“窗”
01
1.2.6.数字语言媒体阶段 计算机媒体 计算机网络媒体
02
电子媒体阶段
3教学媒体的分类
壹
贰
媒体表达手段的分类
叁
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
肆
媒体作用于感官和信息流向的分类
伍
视觉媒体阶段所使用的各种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教科书等。
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要研究领域: 硬件研究 软件研究 应用研究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制度是保证,应用是目的。
)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要特点
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与教学意义
信息容量大 多媒化 智能化 虚拟化 网络化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也使它与传统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使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突出出来
第1章 绪 论
1教学媒体的含义
媒体
大众传播领域:一种能使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中介性公共机构,它用来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或提高传播速度。
一般意义: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信宿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通常将媒体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
教学媒体所存储与传递的信息以教学为目的,其特定对象为教师或学生,教学媒体的选取取决于教学目标。
祝大家生活愉快!
01
02
教学媒体是由那些能用于教与学活动过程中的媒体发展而来的。
教学媒体
固定性——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
散播性——扩散、传播性
重复性——再现功能
组合性——多种媒体设备组合 多种媒体信息表达元素组合
1.教学媒体的特性
重现力
传送能力
参与性——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
教学媒体名词解析

概念解释:(1)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2)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当于过去的传统媒体而言的教学媒体,例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光盘、电子计算机等硬件及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视听阅览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都被统称为现代教学系统。
(3)语言符号:有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
广义的语言符号包括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两种。
(4)非语言符号:除语言符号外的语言符号,如在人际交往中的姿态,微笑,等等。
其有代表性的是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目视符号。
(5)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受器、传递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而产生的反应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6)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通过知觉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影像。
(7)视频展示台:视频展示台,又叫实物投影仪、它是由一部微型摄像机、照明灯光和透光灯箱等组成。
视频展示台将视频信号输出给视频投影机,视频投影机再将其图像展示出来。
(8)网络课件:网络课件,也是课件的一种,但也是比较特别的一种课件,应用于网络环境,以网页形式存在、能在网上运行的,以解决专业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基本目的,并以多媒体超链接的结构制作、相对独立的教学软件。
(9)因特网(10)校园网: 校园网是由校园内信息装置互联运行的技术等构成的,为学校整理和教育教学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①.(11)教育信息资源: 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课件上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的教学支撑系统软件与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等。
(12)移动学习: 外国把移动学习定义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对教学媒体认识

对教学媒体认识一、教学媒体由媒体的概念可知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教学媒体的概念:教学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例如,我们常用的粉笔和黑板,可以用来加工和传递文字形式的教学信息,因此粉笔和黑板就是教学媒体;录音机可以用声音来传递声音形式的教学信息,电视可以传递音视频教学信息,多媒体计算机不但可以传递声音、图像、文本还具有交互功能,这些都是教学媒体。
传递信息是媒体的基本功能,教学媒体的基本功能就是用来传递和存储教学信息的。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媒体往往比教师直接口述更为直观、形象,也更为生动有趣。
二、教学媒体分类和功能1. 教学媒体的分类根据媒体作用于人感官的不同,教学媒体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以及综合媒体四类。
视觉媒体:指只需利用眼睛看得媒体,如书籍、黑板、挂图、模型、幻灯投影等。
听觉媒体:指只需用耳朵听得媒体。
视听媒体:指需要利用眼睛和耳朵两种感官的媒体。
综合媒体:指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感官的媒体,它综合了前几种媒体的特点功能,不仅可以只看,只听,也可以视听结合,此外我们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还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
对教学媒体分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类媒体的教学功能,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加以利用。
其实,早在公元 17 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已经对媒体在教学中的功用深有感触,并提出“ 直观教学” 的思想,从而引领了一场教育史上哥白尼式地革命传奇。
之后一些直观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教学媒体开始走入教室。
现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功能越来越强大了,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2. 教学媒体的功能:媒体有多种类型,它们都是传递,承载教学信息的工具手段,有效的利用这种手段、工具可以促进并优化我们的教学活动,简单来说教学媒体具有下列几种功能:①展示事实,获得直观经验。
利用媒体手段,可以提供有关科学现象、事物形态、物质结构等事实,使学生获得真实的直观经验,便于识记。
教育媒体的名词解释

教育媒体的名词解释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媒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媒体可以定义为一种传播教育内容和知识的媒介,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印刷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将教育资源传递给广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
一、多元化的教育媒体形式教育媒体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
首先,印刷媒体是教育媒体的一种基础形式,它包括教科书、教师参考书、科普读物等。
这些书籍通过文字、图片和图表等形式,将知识传递给读者。
其次,电视和广播是教育媒体的另一种形式,通过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育节目来传播知识。
最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教育媒体变得更加便捷和全面。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学习网站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发布教学资料和进行远程教学。
二、教育媒体的作用与意义教育媒体对教育事业的作用与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媒体,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课堂之外的知识,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育媒体可以提供便捷的学习机会。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职教师,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多种媒介,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所需的教育资源,促进个人的自主学习。
此外,教育媒体还可以促进教育的公平与普及。
它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远离城市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教育媒体的挑战与应对然而,教育媒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保证教育媒体的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教学资源大量涌现,但其质量参差不齐。
这就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具备辨别优质教育媒体的能力,以免被低质量的内容误导。
其次,教育媒体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学生在使用教育媒体时,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避免过度依赖,同时要注意使用时间的合理分配。
最后,在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教育媒体的普及仍然存在困难。
这对于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投入来解决。
四、展望教育媒体的未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媒体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传媒】教学媒体的概念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一、教学媒体的概念1.媒体:它是指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2.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3.教学资源: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资源的概念可大可小,教学设计只关心可以人工设计的资源。
有时区分资源和工具。
二、教学媒体的特性和作用(一)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1.教学媒体的一般教学特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①表现力②重现力③接触面④参与性⑤受控性2.但对于具体的教学媒体产品来说,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特性:①能完成的教学目标②能完成的教学事件,比如激发动机、呈现刺激材料等,即应用的教学目标是什么③能支持的教学策略④能支持的学习策略(二)教学媒体的作用:①有利于教学的标准化②有利于形成兴趣化教学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④有利于实施个别化学习⑤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发生变化⑥有利于开展特殊教育三、教学媒体的分类对教学媒体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选择和使用这些媒体。
因此,对媒体的分类所依据的原则应以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为依据。
(一)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根据表现教学内容的需要分类①视觉媒体:印刷品、图片、黑板……②听觉媒体:口头语言、录音机、广播……③视听觉媒体:电影、电视、计算机……总结:这种分类方法从教学内容出发,清楚地表明了教学媒体的信息表现能力与特点。
根据这一分类的结果,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媒体来展示教学内容。
2.根据适应教学组织形式的需要分类①课堂展示媒体:投影、录象、黑板、课件……②个别化学习媒体:印刷品、录音带、课件……③小组教学媒体:图片、投影、白板、课件……④远程教育媒体: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总结:这种分类方法为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形式、规模下选择教学媒体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活动、学生数量来合理的选择媒体,争取更佳的教学效果与效率。
3.其它分类方法①按照媒体的交互性或主动性分类②按照媒体的抽象程度分类③按照用户的年龄段分类③按照投入(价格)分类总结: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起到不同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媒体的选择,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整体要求选择最佳媒体,而不能根据某一项指标来作出决定。
四、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模型和程序(一)媒体选择的依据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对象4.教学条件(二)媒体选择的模型1.问题表(设问表)下面的一组问题便是例子:①所需媒体是用来提供感性材料还是提供练习条件?该媒体是用于辅助集体讲授还是用于个别化学习?②媒体材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吗?③教学内容是否要作图解或图示的处理?④视觉内容是用静止图象还是活动图象来呈现?⑤活动图象要不要配音?是用电影还是录像来表达视听结合的活动图象?⑥有没有现成的电影或录像以及放映条件?问题表列出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可多可少;可按逻辑排序,也可不按逻辑排序。
这种模型出现较早,并为其他一些选择模型提供了基础。
2.矩阵式3.流程图4.个别化学习的媒体选择流程图5.小组相互作用媒体选择流程图(三)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描述对媒体的要求→列举符合要求的媒体→作出最佳选择→阐明媒体运用的设想要注意区分选择媒体时的任务:是设计课堂教学还是设计媒体产品,前者考虑媒体产品,后者考虑媒体类型五、媒体设计的一般原则①目标控制:目标是导向②内容符合:符合学科内容的特点③对象适应:适应学生的差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④最小代价:保证教学功能的前提下,力求代价最小六、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一)注意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是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开始,而是从个体的学习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对于感觉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开始。
因此,没有注意就不可能产生学习。
"注意"有以下几种特性:a)选择性:注意有高度的选择性,人们一次只能注意到环境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中被看得清楚的只是视野中的部分。
因此在用各种媒体呈现教学信息时,应当突出主题,突出最主要的特征。
b)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据此媒体设计中为了引起学习者注意并不需要完全使用新的刺激,只要前后刺激有明确的对比和差异即可引起注意。
如某段文字有闪烁或下划线;言语中改变音量或音调;屏幕中开窗口、画箭头、加边框......等等。
但运用新异性手段时,切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异性手段本身,而应设法引向学习内容。
c)简洁性:简洁的呈现易于集中注意,为此,在画面中应尽量删除无关的背景和多余的细节。
d)适中性:难易程度适中的刺激较易引起注意(最近发展区)。
太简单的内容,学习者往往不屑一顾;太困难的内容,学习者则倾向于回避,这两种情况均难以吸引注意。
e)期望性:学习者的期望可以对注意产生强烈影响。
在呈现要教的内容之前,先提出教学目标或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能使学习者对后来呈现的刺激产生期望,引起注意,并对后来呈现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
(二)知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具有下列和教学媒体设计相关的特征:a)整体性:这是知觉的基本特征之一。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但学习者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
无组织的刺激是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媒体设计者必须对呈现的内容加以精心组织以减轻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负担。
将欲呈现的一系列步骤标上序号,按照逻辑次序、因果关系或层级结构呈现复合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组织呈现内容的常用方法。
b)相对性:知觉不能用绝对值表示,只能通过比较来衡量。
在设计媒体的呈现方式时必须考虑知觉的这种特性。
例如:对距离的判断是相对的:一个熟悉的客体越小则被知觉为越远。
对大小的判断是相对的:学习者对画面上不了解的物体,如无熟悉物体作参考是不能判断其大小的。
但是在画面上如把集成有上百万个门电路的半导体芯片放在手指上呈现,则可以使人们对芯片的集成度大小留下深刻印象。
对运动的判断是相对的:画面上,一辆汽车在静止背景上移动或汽车不动而变换背景的位置,均可以被感知为动态。
对亮度的判断是相对的:灰色的物体在黑色背景上显得亮些,在白色背景上则显得暗些。
c)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谁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
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这些均有利于知觉的对比,从而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辨别。
(三)记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记忆具有下列和媒体设计有关的特性:a)组块性:组块是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提出的记忆单位,•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在记忆同一事物时所用组块的内容不同。
学习者总是把当前呈现的信息内容划分为适合自己记忆的组块。
因此教学媒体设计者,应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预估出该学习者对当前教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并据此对欲呈现的媒体内容预先进行组块。
这样作的结果可以大大减轻学习者的学习负担并提高学习质量。
组块的方法可以是空间分组、时间分步或根据有关概念进行语义分类(认知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进行语义分类的方法可以完全不同)。
b)有限性: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因而是有限的;但是同样的知识内容(例如一组概念或规则)只要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有可能大大扩充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
记忆的这种特征对媒体设计的启示是:一次呈现的学习项目一般应限于7±2个,而5个项目是最可靠的(可适合所有学习者的记忆容量);当遇到步骤繁多例如有20多个步骤(大大超过7±2)的复杂过程可将20个步骤依照其中的逻辑关系或内在联系将该过程先分为4个分别包含5个相关步骤的组(即改变组块形式)。
即把原来20个较小的组块变成4个较大的组块,每个较大的组块中由于只含5个步骤而且在语义上有某种关联,不会造成记忆上的困难。
(四)概念形成使学习者掌握概念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学习概念不仅要记住有关的名称和定义,而且要通过一系列实例来帮助理解事物的共同属性,以便从中引出概念。
形成概念是较高层次的认知过程。
与概念学习有关的知识是: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属性、实例(亦称正例)和非实例(亦称反例)。
为了帮助学习者干有效地形成概念,媒体设计者应考虑概念形成过程的下列规律:a)从实例出发而不是要从定义出发──在学术著作中关于概念的叙述一般是按名称→定义→属性→实例的顺序;但是在教材和教学软件中对概念的学习则应按相反的顺序,即按实例→属性→定义→名称的顺序,因为只有从实例出发才能从中确定共同属性,才有可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从感性到堑姆稍尽b)即要使用正例,也要使用反例──光有正例不能使学习者较深刻地了解概念的全部属性,只有通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才能较完整地、确切地掌握一个概念。
c)应使用和正例相近的反例──所谓和正例相近,是指反例中有某些属性和正例有相似之处,而这些正是学习者谁以辨别容易引起混淆之处。
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习者获得确切的概念。
d)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由于属性表层次分明能加深学习者的印象----概念图、思维导图的应用;而亢长的文字表达则容易使人感到厌烦而遗忘。
谢谢阅读!!! 随心编辑,值得下载拥有!专业│专注│精心│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