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思品教案
四年级思品教案(上册)

四年级思品教案(上册)第一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3.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讲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
2.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如倾听、礼貌待人等。
教学活动:1. 讲述一个关于尊重他人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尊重行为。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尊重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二章: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3.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诚实守信。
教学内容:1. 讲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2.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具体表现。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诚实守信,如遵守诺言、不作弊等。
教学活动:1. 讲述一个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诚实行为。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诚实守信的经验和感受。
3. 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第三章:热爱祖国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爱祖国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 让学生学会如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教学内容:1. 讲解热爱祖国的含义和重要性。
2.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如好好学习、保护环境等。
教学活动:1. 讲述一个关于热爱祖国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爱国行为。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热爱祖国的经验和感受。
3. 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第四章:团结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
3.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讲解团结合作的含义和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第一章:遵守规则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1.2 教学内容规则的定义和作用。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规则。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规则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违反规则的后果。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出规则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规则的定义和作用。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总结: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
第二章:尊重他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2.2 教学内容尊重他人的定义和作用。
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尊重他人的后果。
2.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举例说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法: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2.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尊重他人的定义和作用。
实践:让学生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总结: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他人。
第三章:诚实守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
3.2 教学内容诚实守信的定义和作用。
诚实守信的表现。
不诚实守信的后果。
3.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诚实守信的后果。
引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诚实守信的定义和作用。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诚实守信的表现。
总结: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诚实守信。
第四章:负责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负责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良好习惯。
4.2 教学内容负责任的定义和作用。
负责任的表现。
不负责任的后果。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负责任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负责任的后果。
4.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出负责任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负责任的定义和作用。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负责任的表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合集6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合集6篇)四年级是小学生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二·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合集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当冲突发生后教学目标:1、珍惜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3、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4、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重点难点:重点: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难点: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狼孩的故事"。
2、制作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和友谊有关的故事、名人名言等。
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狼孩的故事"。
教师:听了"狼孩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健康成长,就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
在交往中,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发生,有开心、欢乐,也有委屈和难过……有时,难免会产生冲突。
二、分析冲突的前因后果1、教师播放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2、学生交流、讨论"辨析角"中冲突发生后的四种情境的处理方法。
3、教师:在我们身边,你看到过类似的冲突吗?结果会是怎样呢?学生交流、讨论:冲突的事件是什么,冲突的起因在哪儿,冲突的双方是谁,双方当时可能的想法有哪些,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4、教师引导学和领悟:(1)解决冲突的第一步在于使冲突双方保持情绪冷静。
(2)互惠是有效解决冲突的原则。
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寻找一个对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对双方的利益有保障的方法。
(3)解决冲突的关键往往在于沟通。
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也是有效解决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则。
许多冲突都因误解而生,沟通有助于澄清事实,而冲突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双方的宽容和理解。
小学四年级思品课教案健康与安全教育

小学四年级思品课教案健康与安全教育【教案】小学四年级思品课健康与安全教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健康与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健康与安全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与安全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他人的身体健康与安全负责。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了解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健康与安全知识。
三、教学内容1. 为什么需要关注健康与安全2.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问题3. 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健康与安全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问题探究:组织学生就为什么需要关注健康与安全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健康与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知识传授:通过课堂讲解和展示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问题,并教授基本的健康与安全知识。
4.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与安全问题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角色扮演,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健康与安全问题的具体情况和解决方式。
6. 实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身体健康与安全的实践活动,如正确洗手、安全用电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总结归纳:通过小结和复习,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健康与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整理自己家庭中的健康与安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投影仪2. 课件和图片资料3. 教学实例和案例4.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情景模拟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扮演角色的表现,评价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思品教案

小学四年级思品教案【篇一: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思品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课题】1 社区的公共设施【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绝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共同设施的使用情况。
2、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1、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1、寒假中你除了待在家里,你还到了哪些地方?板书学生去的地点。
例:外婆家(秦山、西塘)、旅游区(上海、杭州)??2、如果同学老师朋友到你家,你怎么向他们介绍你们的居住地?中茂花苑、虹桥新村、城北小区??师生谈论,引出:——像这样有许多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就是社区!出示:社区揭示单元主题和课题。
二、认识社区公用设施:交流:宣传栏报亭社区公民守则宣传标语传达室社区周围的商场??2、你从中享用过什么?你还看到社区的其他人在使用哪些公用设施?填写表格:p4。
从我们的讨论和表格记录,你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社区建设者创设了这么多的公用设施。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公用设施。
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
3、作为社区一员,你觉得在使用公用设施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三、保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公用设施使用存在问题吗?卫生安全绿化??2、我们社区的公用设施还有什么令人遗憾的问题吗?我是小主人,我来设计社区美景图。
p4。
学生活动:绘画美景图。
四、布置作业: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爱护社区的公用设施。
第二课时:参观校园周边社区。
一、课堂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社区的共同设施,谁还记得什么是社区?哪些是社区的公共设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社区,去实地看一下社区的公用设施。
二、学生活动:1、我们需要带着什么问题走进社区?哪些公用设施?社区的公用实施上,我有什么新问题?2、大课堂,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安全组织纪律仔细观察3、学生活动:学校就是社区的一部分;社区的商店、垃圾箱、电话亭、健身器材??社区的绿化带、公民使用的情况??【根据实地情况,在大课堂开展一些师生互动】4、回到校园,针对操场是否开放进行讨论。
四年级思品我的邻里乡亲教案

四年级思品《我的邻里乡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的概念,认识到邻里乡亲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2.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邻里乡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故事等。
2. 学生准备与自己邻里乡亲相关的信息或故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邻里乡亲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乡亲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邻里乡亲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邻里乡亲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邻里乡亲之间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与邻里乡亲之间的互动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强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探讨如何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并将自己的体会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邻里乡亲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邻里乡亲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认识。
3. 学生在与邻里乡亲互动中的表现,如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邻里乡亲来班级分享他们的互动经验。
2. 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助邻里乡亲做家务、照顾老人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邻里乡亲的榜样。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不要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 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加教学活动的种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掌握与道德意识培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二、教学重点- 研究《第一单元》的内容- 掌握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定力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我和规则1.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2. 分析并讨论不同场景下的规则和行为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遵守规则以及规则对个人和集体的作用第二课:尊重他人1. 通过阅读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的认识2. 分组讨论并列举具体的尊重他人的行为3. 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第三课:感谢他人1. 通过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感谢他人的意义和方式2. 分析并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需要感谢他人的情景3. 设计感谢卡片或写感谢信,表达对他人的感谢之情第四课:守时守信1. 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讨论守时和守信的重要性2. 分组讨论并列举常见的守时和守信的行为3. 角色扮演,模拟守时守信的场景第五课:诚实守信1. 引导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及其与人际关系的关系2. 讨论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诚实守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3. 分组合作,完成小组诚实守信的实践任务四、教学方法1. 故事引入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2. 分组合作法: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情感认知能力4. 图文展示法:利用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具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2. 角色扮演活动的表现和反馈3. 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情况4. 课后练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上册教材2. 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素材3. 阅读故事和实例资源4. 角色扮演道具和活动设计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的简要内容。
请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小学四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设计【五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设计【五篇】美丽的生命教学目的:⑴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⑵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⑶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昨天,教师见了你们班的小朋友,知道了你们班是个和煦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
大自然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呢?(生答)想看看它们吗?跟我来!(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画面。
认识他就大声的说出来。
(二)、领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⑴看了这个***,你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它们是如许心爱呀,生长在大自然中,充满了活力,让我们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看,小蝴蝶花正在给我们做鬼脸呢?我们给他打个招呼吧!(生给蝴蝶花打招呼)你看它,长得多好呀。
再看一看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多棒呀!⑵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生长,小朋友也在生长。
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想知道吗?走,跟我再去看看吧!(展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开放、小鸡、青蛙成长画面。
师相机讲解:如,小蝌蚪长成青蛙了,我们恭喜他。
⑶问:小草会生长,大树会生长,还有什么会生长?鸡妈妈会生宝宝,马妈妈会生宝宝,还有什么会生宝宝?(学生交流)⑷对,(课件展示):植物会生长,动物会生长,我们都会生长。
但凡会生长的都有生命!)板书:生命⑸许许多多的生命让我们的大自然更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瞧,我从这个男孩眨巴眨巴的大眼睛看到生命的活力,他真心爱;今天,我在一(四)班教室门口,从梧桐树的嫩芽中看到了大树的生命。
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的生命?(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的实践和领会。
)(三)、体验、心得生命的美丽。
⑴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
(板书:美丽的)⑵(师出示一盆娇艳、美丽的花),李教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的生命了吗?(生答复)我精心的关照她,它就用娇艳的颜色、各种的姿态来展示出它们生命的美丽,给我带来了高兴!⑶师出示一盆植物(芦荟),我还养了一盆芦荟,你能发现它的生命吗?(生答)芦荟尽管没有美丽的外衣,但它也给我带来了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哺育我成长的家乡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初步了解家乡地理、自然环境及经济特点的基础上,对家乡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去了解、探究家乡的知识,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能力与技能会利用简单的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看懂地图;会从不同角度了解家乡的气候、物产等方向的特点。
3.知识知道自己家乡的具体位置及与相邻省份的关系及简单来历,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主要物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认识家乡,探究家乡,分析家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主题内容1.我的家乡在哪里。
2.我的家乡风光好。
3.家乡的四季变化。
4.家乡物产知多少。
授课时间:10课时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总3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自已家乡的名字、名字的来历。
(演变)2.学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及相邻的省份。
3.激发学生进一步发解家乡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地图语言)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调查家乡名字的来历,形成书面材料。
2.教师准备一幅较大的中国行政区域拼图。
3.教师制作一个小指向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1.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介绍家乡,激发学生介绍家乡的欲望。
2.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可相互补充),并填写教材P3页下方留白。
3.学生交流自己家乡的情况。
活动二:猜猜我的家乡名1.教师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家乡的名字都不一样,这些名字有什么来历?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指名发言。
3.将自己的家乡来历写在空白处。
活动三:我的家乡在这里1.在地图上找自己的家乡,相邻的省份及省会。
2.通过使用指向标了解家乡与首都北京的位置关系。
3.填写教材P6页空白。
活动四:拼图游戏1.将中国版图的拼图拆开,让每个学生想象自己家乡版图的形状。
2.将拼图逐一组合。
作业:写一篇以“家乡版图形状的联想”为题目的作文。
板书设计:地图语言:图例、方向标、比例尺地图上方向北西东南课前批注:课后批注:第二课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通过了解、展示家乡的风光,体会家乡的可爱。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喜欢家乡的风光,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教学准备1.收集祖国名山大川的风光图片。
2.收集、整理家乡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做好家乡风光展的准备。
3.调查家乡主要景点的位置及参观游览路线。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32课时第2课时)活动一:说说家乡的山和水1.教师导入2.出示教材P7页的六幅图,介绍那里的美景。
3.学生分组交流,首先将自己熟悉的家乡美景的名称、特点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说说山、水的过人之处。
活动二:家乡美景展1.学生收集家乡美景的图片,也可以自己绘画、拍摄等。
2.布置家乡美景展板(注意分类粘贴)。
3.进行展览。
4.交流展后感想。
板书设计:家乡的山和水祁连山大野口龙首山丹霞黑河课前批注:课后批注:第二课时(总32课时第3课时)活动三:我是小导游1.学生收集有关景点的图片、资料。
2.设计“家乡三日游”的旅游表(可填写在教材P9页的表格中)。
3.编写导游词,可写在教材P10页的留白处。
4.选出“小导游”带领同学们游览,并进行讲解。
活动四:演讲比赛“我爱家乡的××”1.以“我爱家乡的××”为题,可以家乡的某一山、某一水,也可是家乡的某一处景物。
2.演讲的内容包括风光的地点,主要景色的特点,为什么喜爱这一处景物,要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
4.学生对演讲进行评价。
5.教师结合学生演讲,评价进行小结。
课前批注:课后批注:第三课家乡的四季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不同。
3.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教学准备1.中国气候分布图一幅。
2.气象卫星云图。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4.收集家乡四季变化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32课时第4课时)活动一: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1.出示中国气候分布图,教师简介我国的气候特征。
2.小结: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季风气候显著。
3.讨论: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些条件?4.小结: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之外,南方北方普遍高温,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
而夏季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这样的气候,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5.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一些气候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家乡的四季变化我国气候特征:复杂多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显著课前批注:课后批注:第二课时(总32课时第5课时)活动二:我是小小气象员1.课前布置学生记录一周本地区的天气情况。
2.播放天气预报,请学生观看。
3.学生做小小气象员,介绍自己记录的某一天的天气。
4.讨论: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5.小结: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活动三:介绍家乡的四季1.课前学生收集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平均气温。
2.结合前两次活动学到的知识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家乡气候的特征。
3.交流:家乡的四季。
4.在教材第12页上记录自己家乡一年四季有哪些主要特征?5.展示记录结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板书设计:家乡的四季变化我国气候特征:复杂多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显著课前批注:课后批注:第三课时(总32课时第6课时)活动四:小调查――不同季节的生产生活1.了解不同季节的生产生活,先出示教材P13页的四幅图,让学生谈谈图上的内容,自己了解的农业生产生活,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补充。
2.分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3.观察:教材P13页四幅图。
4.让学生说说图上的活动。
(春耕、夏管、秋收、冬储)5.了解:在自己的家乡,人们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不同?6.将调查结果填入教材第14页的表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明白四季的气候特征不同,人们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
作业:收集我国有名的物产的资料。
板书设计:家乡的四季变化不同季节的生产生活:春耕夏管秋收冬储课前批注:课后批注:第四课家乡的物产知多少教学目标1.知道家乡的主要物产有哪些。
2.体会家乡物产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的关系。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硬献计献策的情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建立起从小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
教学准备1.收集我国有名的物产的资料。
2.准备家乡名优特产实物。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32课时第7课时)活动一:说说家乡的物产1.出示教材第15、1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几个地方的物产,使学生明白,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先将自己知道的家乡的物产列出赤,在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总结出家乡的物产有哪些?3.小组交流:要求说出物产的名称。
活动二:小调查家乡的物产1.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开展以调查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的内容是自己家乡分布哪些物产?2.提问: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小结: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可以上网,可以询问家长,可以去产地参观、访问等。
3.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分类去调查。
4.调查后,将结果填入P17页表格中。
板书设计:家乡的物产:小麦、玉米、各类蔬菜。
名优产品:民乐大蒜、临泽红枣、山丹羊肉、肃南鹿茸课前批注:课后批注:第二课时(总32课时第8课时)活动三:讨论会: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1.教师说: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地方物产不一样,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说出:地貌地形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征不同,适合生物生长的条件就不同。
3.辩论:能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种?活动四:家乡名优特产展示会1.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名优物产实物或图片。
2.介绍家乡的名优特产。
课前批注:课后批注:第三课时(总32课时第9课时)活动五:分组交流会1.学生调查家乡有哪些名优特产,它们为什么出名?2.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填在教材P20页表格中。
3.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4.小结:名优特产出名的原因很多,既在于它的品质,又在于人们对它的外包装。
活动六:“金点子”大赛1.教师结合教材第19页图文讲解特产出名的原因。
如:景德镇瓷器、东北人参等,今天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出点子,让自己家乡的特产更出名。
2.宣布“金点子”大赛的比赛规则。
3.将自己想出的点子和设计的广告词写在教材P21页。
4.选出1-2个金点子。
板书设计:名优产品出名的原因:品质、包装。
课前批注:课后批注:第四课时(总32课时第10课时)活动七:参观家乡名优特产1.教师提前联系好参观地点。
2.对学生提出要求,遵守纪律,听从安排,注意安全。
3.带领学生参观。
4.指导学生写参观日记。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使学生感悟家乡的民风民情、欣赏家乡的民间艺术,体会家乡人生活的独特韵味;在了解的家乡的基础上,为家乡骄傲,树立向家乡名人学习,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正确认识家乡民间习俗生活的影响,痛恨迷信行为,自觉抵制各种迷信活动。
2.能力与技能能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掌握家乡民风民俗中的特色活动及相关内容。
3.知识知道家乡的人吃住等方面的地方特色;了解并学会欣赏家乡的民间艺术;知道家乡名人;探询家乡风俗习惯,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知道用科学的方法战胜迷信。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名人名士,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12课时第五课居民与饮食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居民的特点,探究房子与自然的环境关系,学会画出家乡独具特色的民居。
2.了解家乡饮食的特点,实地品尝独具特色的家乡小吃,知道它的特点,尝试学习烹制其中一种特色的小吃。
3.通过学习,探究家乡的居民、饮食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进一点了解家乡。
教学重点探究家乡的民居、饮食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1.师生收集全国各地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民居的图片资料。
2.收集我国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调查各地饮食的不同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总32课时第11课时)活动一:传统居民大聚会1.首先展示有关祖国各地民居的图片资料。
2.通过图片了解各处民居的特点和其形成的原因。
3.初步了解各地有特色的民居及其特点,明确住房与人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活动二:探究房子的秘密1.将收集的各种家乡传统房子的资料汇集在一起,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