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系统网络设计与组播配置

合集下载

无线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无线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无线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将网络视频服务器与监控中心之间通过无线网桥进行数据传送,实现实时的远程图像传送和远程监控的目的。

监控中心可以任意调看一台或多台监控设备采集的现场实时图像。

网络视频服务器可根据线路速率及监控需要来调整图像质量和传送速率。

另外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它进行远程设置和控制云台、镜头等。

系统组成无线监控系统主要由;无线网桥、天线、避雷、防水、视频服务器、摄像机、室外云台、室外解码器、护罩等组成。

系统优势1、综合成本低,只需一次性投资,无须挖沟埋管,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往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例如山地、港口和开阔地等特殊地理环境,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这时,采用无线网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

2、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网络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将新的监控点加入到现有网络中,不需要为新建传输铺设网络、增加设备,轻而易举地实现远程视频监控。

3、维护费用低,无线网络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

4、系统功能强大、利用灵活、全数字化录像方便于保存和检索。

根据监控中心存储空间的大小、图像采集的尺寸、质量和频率,可记录长达几小时到几个月的录像数据。

用户可对记录下来的录像数据进行播放、定位及快放、慢放等操作。

5、在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只要安装了客户端的软件或通过IE浏览器,赋予不同级别的用户不同的权限,所有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操作。

6、监控人员可任意控制和观察某一摄像头采集的实时动态图象场景,远程调节摄像头的焦距、光圈、景深,控制云台全方位单步微调或连续快调。

7、多画面显示、双向通话:监控中心显示屏的画面可单画面,多画面循环显示,也可手动单画面显示切换,并可与监控点控制室双向通话或监听。

视频监控设备接入标准规范

视频监控设备接入标准规范

视频监控设备接入标准规范1.1联网接入架构各类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资源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包括行业单位专网或私网、互联网等。

公安机关在互联网上建设省市县三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各类社会单位的视频信息通过互联网接入至县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

即县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能够整合并统一管理所有不同链路、不同技术要求的社会图像监控资源。

未来,随着社会视频监控资源的逐渐增多,有条件的派出所也可建设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联网接入平台。

县(市、区)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内部署建设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用于接入汇聚本辖区的社会视频监控资源。

市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级联各县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可管理、监看本市的社会单位视频信息。

省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级联各市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可管理、监看全省的社会单位视频信息。

各级平台应搭建于具备固定IP 的互联网环境下,兼顾经济性与多用户同时使用的需求,县级以上平台互联网带宽应不低于50M 。

5.1.1通信协议结构5.1.1.1概述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通信协议的结构见下图所示。

SIPIP 会话通道媒体流通道H.264G.711A/G.722.1/G.723.1/G.729/AMR-NB SDP RTP/RTCP RTSP MANSCDPTCP/UDPTCP/UDP图通信协议结构图联网系统在进行视音频传输及控制时应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会话通道和媒体流通道。

会话通道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系统控制命令;媒体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音频流采用RTP/RTCP传输。

5.1.1.2会话初始协议安全注册、实时媒体点播、历史媒体的回放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RFC 3261(SIP)规定的REGISTER、INVITE等请求和响应方法实现,历史媒体回放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RFC2976规定的INFO方法实现,前端设备控制、信息查询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RFC 3428规定的MESSAGE方法实现。

多监控中心的地铁视频监控系统组网设计

多监控中心的地铁视频监控系统组网设计
段 。第一 阶段 ,主要 采用 的是 以模 拟设 备 为主 的 闭
急指 挥 中心 以满 足联 动指 挥 的需 要 。 因此 ,如何规 划建 设才 能满 足 多级指挥 体 系的 需要 ,是地 铁面 临 的一 个 新课 题 。
路 电视监 控 系统 ,地 铁车 站 的 图像 信号 采集 后直 接 以模 拟 信 号 的 方式 通 过 光纤 传 送 到 线路 控 制 中心 , 是 全模拟 监 控 系统 。第 二阶 段 ,随 着视频 编 解码 技
依据 北京 、上海 等大 城 市的地 铁视 频 监பைடு நூலகம் ( 以 速发 展的新阶 段 ,在上海 、北 京 、广州 等大型城市 , 下简称 C T C V系统 )系统 设置现状 ,C T C V系统 可分 地铁 线路 数 量正 在迅 速增 加 ,其 运营指 挥 已经 呈现 为专 用视 频和 公 安视 频两 个 系统 ,专用 视频 监控 系 统 是为 线路 控制 中心 调 度 员 、各车 站综 控 室值班 员 面 的视 觉 信息 ,使 他 们能 及时 观察 列车 进 出站 、客 网络 化 运 营 的态 势 。 针 对 网络 化 运 营 这 一 新 的 课 题 ,各城 市正 在开 展 网络 规 划 、技 术体制 、运 营指 系统 作 为网络 化运营 协调 指挥 的 重要 手段 ,将在 原
U U i. u Jnh i
(e i t tokA i n t t n o Ld B in 104 , hn) B in Me o w r d jg r Ne miir i . t, eig 00 4 C ia s ao C , j
Ab t a t Th n i e r gb c g o n f h er ut lv l CT S s m s nr d c d. o ai gt edfe n sr c : ee g n e i a k r u d o e n t M t M l ・e e C V y t wa t u e Byc mp rn i r t o i e i o h e fa i l h me o t e y tm, e ea v mei o ash meb igo e sbes e s f c h S se t lt e r s f c e h r i t s a n nmu t a t gwe p t o w r . h o cu inwo l lc s n i i e r u f r a d T ec n lso ud

平安校园监控系统方案(三篇)

平安校园监控系统方案(三篇)

平安校园监控系统方案校园视频监控设计方案一、视频监控系统总体功能概述根据前端安装监控点的具体情况,可灵活的组合控制室内的设备。

定焦摄像机安装在校门口及出入口上方,对学校内进出情况进行方位监视。

定焦镜头摄像机(可选更灵活的变焦一体摄像机)安装在教室、走廊、考场、校职工办公室、会议室等重要监控点的上方,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实时监视。

变焦一体摄像机安装在食堂操场等大面积场所,实现全方位动态实时监控。

分控配置系统设置____台分控计算机,配合分控软件(客户端软件),由监控室进行操作和使用。

它是通过客户端软件来实现所有的监视控制功能,并能对学校各个区域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搜索。

ie浏览出差领导、学生家长等人员可通过ie浏览实时观看被监控校区的各个监控点的情况。

二、网络拓扑图:三、功能特性介绍:1.安全性校园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都有个共同特点:场地分散、面积大、管理人员少,学生人数众多、防范意识差。

学校的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运动场、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等公共场都存在安全隐患:在学校校舍和公共场所安装监控系统,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是勢在必行的。

对于危害性事件让您准确定位,系统分析后做出决策,防患于未燃。

2.多元化互联网访问、多媒体教学、外部接入、异地互联;视频会议、网络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培训;考场监控、各个教学区监控。

3.智能化查看和备份老师讲课内容;校长时实监看学校各个教学区的情况;任意调出有录像数据的任何一天的教学、会议视频录像;家长远程互动、监看;四、软件功能:1、多画面监视1/4/6/9/10/13/16多画面分割模式,画面可三级放大,最大时会出现高速球控制按钮,可随意调整监视区域,可以通过拖放摄像机图标实现对不同摄像机图象的监视,简单易用等。

2、录象和回放任何一路视频图像显示、录像、回放、多工同时进行,为增强录像的灵活性,软件同时提供了多种录象方式,有移动侦测录象、定时录象、手动录象、连续录象、预设录象、报警录象等。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规定1 应用范畴本规定规定了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是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建设、评审、检测、验收的根据之一。

本规定的技术内容合用于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前端图像采集由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构成的系统也合用于本原则。

2 定义2.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的前端采集、传播、控制及显示记录等采用数字设备构成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传播构成模式可分为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2 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在前端采集后经压缩、封包、解决,具有符合TCP/IP特性,传播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如:由网络摄像机、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等有关设备构成的系统)。

2.3 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在前端采集后未经压缩、封包即传播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如:由SDI摄像机等有关设备构成的系统)。

3 总体规定3.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范及原则: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48- 安全防备技术工程规范GB/T 2027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规定GB/T 2105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互换机安全技术规定GB/T 25724- 安全防备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规定GB/T 28181- 安全防备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播、互换、控制技术规定GA/T 75 安全防备工程程序与规定GA/T 36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规定GA/T 669.5- 都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第5部分:信息传播、互换、控制技术规定GY/T 157-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GY/T 160- 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GY/T 164- 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播系统GY/T 165- 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措施YD/T 1171- IP网络技术规定-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 1475-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SMPTE 292M 串行数字接口高清电视系统ISO/IEC 14496-10 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视频编码(AVC)上海公安数字高清图像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V1.0)3.2 系统中所使用的技防产品应符合现行国标、行业原则、地方原则及其她有关技术原则、我市技防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并获得相应的型式检查合格报告、CCC认证证书、生产登记批准书。

IP网络中高可靠性视频监控的组播设计

IP网络中高可靠性视频监控的组播设计
i a e , e i ed p y e t n w o c p dt n m s i a d i h ii g d ays i n ed m n e rr e okb s dd i l u eln e m g s f x l e l m n dl c u i a s i o b n wd ; r u l h t gt t e a d I b ae t r-a e it r i c l b o a o e r sn t ts a l f i oh P nw ga sv l a tc n l yb t o c n i os re l c n mi i co s e o d oes b n lb . h rc ifc so o ru -a e e h o g u h w d u i n ei I t s s o a rs n t r b ma em r t l a dr i l T i a ie lo u nh w go pb s d o a ve v l a nPr a sn a w k e a e ea e s tlw l b a c s tc n l y n h l n ga dd s n fP n t o i m e e si l g e o i o u e l c . o a r d te h o g it o ep n i n e i e r w l e t e d ren t r v e r i n a n g oI w k l n na w k d sv l e a
【 关键词 】 频监 控 :P网络: 播 视 I 组
P Mu i s D s n F rHg ea iy I N t r i o Mo i r g l a t e i o i R l bi n ewokVd n oi t c g h i l t e t n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前言随着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在监控中心通过现有的电力通信网对所属变电站实现远程实时图像监控、远程故障和意外情况告警接收处理,可提高变电站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并可逐步实现电网的可视化监控和调度,使电网调控运行更为安全、可靠。

远程图像监控系统最基本的目的是将变电站的各个监视点,如主控制室的设备运行情况、主变、断路器、隔离刀闸等的运行状态实时图像、防火防盗等智能设备报警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人员可通过实时图像和远动信息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监控、分析。

本规范对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功能、图像采集方式、图像语音编解码方式、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系统网络通讯媒介及带宽需要、系统性能、设备构成及安装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目录1范围................................................................................ 52引用标准............................................................................ 63定义................................................................................ 74总体要求............................................................................ 85系统建设目标........................................................................ 96系统建设规模和结构................................................................ 107 系统网络通信要求 ................................................................... 118系统结构.......................................................................... 128.1系统结构要求................................................................................................................................. 128.2系统扩展技术要求.......................................................................................................................... 128.3系统结构........................................................................................................................................ 129系统功能要求......................................................................... 149.1监控中心功能要求 ....................................................................................................................... 149.1.1实时图像监控.................................................................. 149.1.2远程控制...................................................................... 149.1.3报警管理...................................................................... 149.1.4图像管理...................................................................... 159.1.5安全管理...................................................................... 159.1.6功能配置...................................................................... 159.1.7系统管理...................................................................... 159.1.8网络浏览...................................................................... 159.2管理服务器功能要求 ...................................................................................................................... 159.2.1用户管理...................................................................... 159.2.2用户权限管理.................................................................. 169.2.3数据配置...................................................................... 169.2.4数据转发...................................................................... 169.2.5设备运行状态判断(心跳测试).................................................. 169.2.6告警、事件、日志记录.......................................................... 169.3变电站端系统功能要求................................................................................................................... 169.3.1实时图像监控.................................................................. 169.3.2报警功能...................................................................... 169.3.3控制功能...................................................................... 179.3.4图像录像管理.................................................................. 179.3.5接受远方配置功能.............................................................. 179.3.6系统对时功能.................................................................. 1710系统视频图像技术要求................................................................ 1810.1视频信号制式 ............................................................................................................................... 1810.2视频编解码标准............................................................................................................................ 1810.3图像质量....................................................................................................................................... 1811系统设备配置要求.................................................................... 1911.1站端设备配置要求........................................................................................................................ 1911.1.1机柜......................................................................... 1911.1.2站端视频处理单元............................................................. 1911.1.3电源......................................................................... 1911.1.4外围监控设备................................................................. 1911.1.5报警探测器................................................................... 2111.2监控中心设备配置要求................................................................................................................. 2111.2.1监控中心值班员工作站......................................................... 2111.2.2其他设备..................................................................... 2211.3变电站基建工程监控典型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播解决方案

组播解决方案
2.合规性保障:遵循国际标准,确保组播部署的合规性,减少法律风险。
3.安全性提升:多层次的组播安全策略,有效保护数据传输过程,降低安全风险。
4.灵活扩展:组播网络架构设计具有良好扩展性,可适应未来业务发展和网络扩张的需求。
五、结论
本方案为组播网络部署提供了一套全面、合规、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细致的网络架构设计、设备配置优化、安全策略部署以及实施运维措施,将确保组播技术在各类业务场景中的顺利应用,为用户带来显著的网络性能提升和安全保障。本方案的执行将对提升我国网络技术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协议选择:根据网络规模和业务特性,选择适宜的组播路由协议,如PIM-SM或PIM-DM。
3.网络设备配置与优化
-交换机:确保交换机支持组播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和IGMP Snooping,优化组播数据在局域网内的传输。
-路由器:配置支持组播的路由器,包括启用组播路由协议、设置正确的组播访问控制策略。
-防火墙:合理配置防火墙,允许必要的组播流量通过,同时防止非法组播流的侵入。
4.安全策略
-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组播地址和端口控制,防止未授权的组播流量进入网络。
-加密传输:对敏感的组播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安全监控:建立组播流量的监控机制,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审计,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
3.降低网络成本:通过优化网络设备配置,降低网络设备投资。
4.提高安全性:合理的组播安全策略,保障组播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总结
本方案针对组播传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合法合规的组播解决方案。通过优化网络架构、设备配置、安全策略等方面,确保组播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实施本方案,将有助于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网络成本,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定源组播地址。缺省的SSM组地址范围,全网范 围内有效。
管理范围组地址。缺省的BSR管理域组地址范围, 仅在BSR管理域内有效,属于私有地址。在不同的 BSR管理域内使用相同的地址不会冲突。
组播综述
• 常见保留组播IP地址
地址 224.0.0.1 224.0.0.2 224.0.0.4 224.0.0.5 224.0.0.6 224.0.0.9 224.0.0.10 224.0.1.1 224.0.0.13 224.0.0.22
我们经常使用的域内组播路由协议为PIM-DM和PIM-SM.
• 密集模式(Dense-mode)
使用“推”(Push)模型 组播数据整网络的泛滥(Flood) 下游不想接收则剪枝(Prune) 泛滥、剪枝、泛滥、剪枝…周而复始 (通常3分钟一次)
• 稀疏模式(Sparse-mode)
使用 “拉”(Pull)模型 组播数据只发送到有需要的地方 有显式的加入(Join)过程
组播路由协议
PIM
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ing)独立于单播协议,使用任意单 播路由协议进行RPF检查.与其他的路由协议不同,PIM不在路由器之间 发送和接收路由更新信息。
UDP端口号:103 PIM路由器组地址为:224.0.0.13 PIM协议分为:
• PIM-DM(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 • PIM-SM(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 • SSM(指定源组播) • Bidir-PIM(双向协议无关组播)
PIM SM
支持共享树和源树
假设没有主机需要接收组播数据,除非它们明确地发出了请求
使用“汇聚点”(RP, Rendezvous Point)
组播综述
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例如,组播IP地址224.10.10.10就映射为组播MAC地址: 01-00-5e-0a-0a-0a
此5位地址不作映射,因此32个IP 组播地址映射成一个MAC地址
1110 32位IP组播地址
48位MAC地址(以太网/FDDI) 0000000100000000010111100
发送者和接收者在RP处进行汇聚
• 发送者的第一跳路由器把发送者注册到RP上(报个到,挂个号) • 接收者的DR(直连网络上的负责人)为接收者加入到共享树 (树根在RP)
适合于…
大规模的企业网络 是任何网络的优选方案,不管其规模和成员密集程度。 网络视频监控建议使用PIM-SM
PIM SM部署
网络设备选型
汇聚设备的选择
选型原则:支持丰富的特性,支持丰富的线路类型(LAN、EPON等), 性能和稳定性较高
特点:
• 在中大型视频监控网络中为L3设备(一般为三层交换机) • 在以组播组网时,必须支持组播路由协议: PIM SM和IGMP v2 • 在以组播组网时,汇聚设备的型号必须满足组播组数量的要求
IS-IS —在性能上与OSPF类似,但是在行业网络应用较少,主 要在运营商网络中使用
三层组播路由协议的选择 一般选择使用PIM SM
组播配置案例 --H3C网络设备
网络结构—H3C
C-RP/BSR
一级监控中心
核心交换机 S9500/7500
二级监控中心
二级监控中心
C-RP 汇聚交换机S7500/S5500
三级监控中心
源接入交换机 S39/36/31
用户接入交换机 S39/36/31
IP SAN
二级监控中心
C-RP
三级监控中心
L3交换机—H3C
在全局模式下使能igmp
igmp enable
在全局模式下使能组播路由和PIM协议
推荐:
H3C S3610/S3600/S3100交换机; 华为 Cisco
注意:接入设备不能是HUB
IP地址规划
互联地址概述
互联地址是指两台网络设备相互连接的接口(或三层vlan接口)所需要的 地址。
互联地址规划技巧
务必使用30位掩码的地址。 核心设备,使用较小的一个地址(即:loopback地址较小的设
备使用互联地址中较小的一个)。 互联地址通常要聚合后发布,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连续的
可聚合地址。
IP地址规划
业务地址概述
业务地址是连接在网络设备上的各种服务器、主机、业务设备所使用 的地址以及网关的地址。
业务地址规划建议:
所有的网关地址统一使用相同的末位数字,如:.254都是表示 网关。
地址连续分配,方便路由聚合 各网段预留地址充分,满足后续业务的扩展需求 相同性质的网段采用相同的地址分配策略 IPC/Encoder按所属行政归属划分不同的网段 同一归属单位的客户机/Decoder规划在同一个网段 同一归属单位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规划在同一个网段
组播地址规划
IPC/Encoder需要实际配置组播地址,且只有在采用组播模式组网时 才需要;其他设备不固定配置组播地址;
隧道方式
用GRE、L2TP等隧道技术,可以使组播数据穿越非组播网络。
RTA
GRE
RTB
Internet
视频专网设计
内容
网络设备选型设计 IP地址规划 路由协议规划
网络设备选型
核心层 汇聚层 接入层 一般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小型网络可能没有这么多层次
网络设备选型
核心设备的选择
选型原则:高稳定性、高性能、高背板带宽 特点:
IP组播地址后23位 映射到MAC地址中
01-00-5e
组播协议构成(IPv4)
PIM SM
MSDP
IGMP
IGMP Snooping
终端主机系统 IGMP v1、v2、v3
二层交换机 IGMP Snooping
三层交换机/路由器 组播路由协议
PIM SM PIM DM PIM-SSM … 跨域组播
大型监控系统监控点多,规模大,覆盖范围广(通常覆盖一个区甚至整个城域 范围),这就要求网络平台能够做到覆盖范围广,接入形式多样;
采用组播传输方式:要求大量减少对承载网络中的带宽浪费及IPC/编码器、流 媒体服务器的性能压力,尽可能多的提供并发视频流,降低网络成本,网络组 播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视频监控业务模型需求,可以高质量的为客户提供传输 解决方案;
C-RP/BSR 核心交换机
一级监控中心
二级监控中心
C-RP 汇聚交换机
三级监控中心
二级监控中心
二级监控中心
IP SAN
C-RP
三级监控中心
摄像机接入交换机
三级监控中心交换机充当本地组播组的C-RP 核心交换机作为BSR 整网做组播三层转发,以IGMP V2和PIM SM协议实现组播功能
组播据穿越单播网络
组播技术基础
组播综述
组播地址 组管理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
IGMP
PIM IGMP
组播综述
组播IP地址:
D类地址范围 224.0.0.0~224.0.0.255
224.0.1.0~224.0.1.255 224.0.2.0~231.255.255.255 233.0.0.0~238.255.255.255
大型组播网络
网络中设置RP,形成共享树结构,简化组播的路径管理。
组播用户分布稀疏
假设网络中“地广人稀”,既要使所有组播用户收到数据,又不能制造 多余流量。
跨域组播
与MSDP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跨域组播。
PIM SM部署
配置RP
静态指定
• 必须在组播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手动配置; • 所有路由器必须使用相同RP; • 无法实现RP备份和切换;
含义 All host All router All DVMRP router All OSPF router All OSPF DR (Designated Router) All RIPv2 router All EIGRP router
NTP All PIM router IGMP V3 Join
视频监控系统网络设计与组播配置
2011年12月
提纲
业务需求分析 组播技术基础 视频专网设计 网络组播配置案例 总结
业务需求分析
视频监控业务需求分析
专业客户要求高清晰画质,监控业务对网络传输的要求非常高,一般需要建设 视频监控专网,保证给客户提供一个专业的网络平台,确保实现客户的主要业 务需求;
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
DVMRPv3 (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 (Internet草案) 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PIM-DM)(RFC3973) 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PIM-SM)(RFC 2362) 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MOSPF)(RFC 1584) 其它<有核树组播路由协议( CBTv2)> (RFC2189)
IPC的组播地址与Encoder的通道1类似. 组播端口号全网统一,例如:IPC和Encoder通道1端口20000,多通
道Encoder每通道加100.
路由协议规划
单播路由协议选择 RIP —适合在小型的网络中使用 OSPF —是使用最为广范的路由协议,大中型网络中,建议采用
OSPF协议
推荐:
H3C S7500/S5600/S3610/S3600交换机; 华为 Cisco
网络设备选型
接入设备的选择
选型原则:支持端口隔离(多端口的情况下),支持传输的线路类型,能 满足环境对设备的要求(尤其在室外的时候),可网管。
特点:
•形态丰富,可以是L2/L3交换机,路由器,ONU设备,WLAN设备 •在以组播模式组网时,支持IGMP Snooping
含义 本地链路的保留组地址。网地址分配组织(IANA) 为路由协议预留的组播地址(也称为永久组地址), 用于标识一组特定的网络设备,不用于组播转发。
保留地址,一些协议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