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之初探

合集下载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3 6
等 . 些词都是根据 “ t r B u d 这 0uwad o n ”一 词来译 的 。现代 人 和现代组织采用 的一种全新 的学习方法和训练 方式就叫拓展 训练 。一般是指受训人 员来到 大 自然中 ,运 用各 种典 型的场景 和运动方式 ,通过专 门设计 的具 有挑 战性的课程 , 个人和团 让 队经历一 系列 的考验 ,在解 决问题 、应 对挑 战 的过程 中 。 磨 练参 与者克服困难 的毅 力 , 使他 们健 康的心理 素质和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 得到 培养 ,团 队意识 有所增 强 。 陆 、海 ,空三 类 课 程是 拓展训练 课程 的主要 组成 部分 。如 :游泳 、跳 水 、扎 筏 、划艇等属于水上 课程 ;远足 露营 、登 山攀 岩 、野外定 向 、 伞翼滑翔 、野外生存技能等 属于野外课 程 ;而 在专门的训练场 地 上 ,利用各种 设施 ,如高 架绳 网等 ,开 展各 种 团队组 合课 程及攀岩 、跳越 等心理 训练 活动 则是 场地 课 程 。体育学
拓 展训 练 引入 高校体 育课 程 的可行 性 分 析
张少鹏
( 安培华学 院 陕西西安 7 0 6 西 1 0 8) 摘 要 : 着 生 活 质 量 水 平 的提 高 , 活 节 奏 的 加 快 , 的健 康 念 加 受 列 重 视 与 关 注 , 研 究 砖 呆表 明 。 一学 生 身体 素 质 随 生 人 有 武 反 而遥 年 下降 ,l | 2 2年教 育部 公布 学 生体 质健 康 J 测 报 告 结 果 工 示: O2年 与2 相比 。 一 学 生 鸶速 度 、 发 力、 00 【 20 O00年 我 器 力量 等 素质 继 续 下降 , 反 应 速度 曲50泰 危成 绩 下 降 幅度较 ‘ 外 , I , 其余 各 方 面各 方 面 素质 下降 幡 皮 嬲 王。 2010年全 一般 起 了 “ 光体 育 阳 遣 动 的 高 潮 , 地 纷 纷 启 动 阳 光体 育 运 动 , 证 学 生每 天 曲体 育饭 炼 . 间 。 外 , 各 保 时 另 生存 教 育 已成 为 曩 际教 育 曲 一 个 重要 趋 势 , 到 各 一 西瞢 连 关 注 , 受 都提 出 了学 校 体 育 应 积极 开发 课 外 和校 外体 育青 潦 , 分 利 用 酋然 蛋 源 等条 件 , 展 野 外 充 开 生存 、 活教 育 方 面 曲教 学 与训 蓐 , 拓 展 训 蒜 也 就 凶 煞 而 生进 入 高校 体 育课 程 。 生 而 并在 其教 育 过 程 中发 挥 看 积 极 的作 用。

初探体育文化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

初探体育文化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
的认同和实践 。
人文素质 教育 是以塑造人 的精神境 界 、 人格 品位 乃至 民族
精神 为主要内容 的教育 。“ 文素 质教育 的 目的 。 要是 引导 人 主 学生如何做人 , 括如何处理人与 自然 、 与社会 、 与人的关 包 人 人
系 以及 自身 的理性 、感 、 情 意念 等方 面 的问题 。 加强 校 园文化 ”
frc l g t d ns o o l e su e t e
HAN e W i—q n u
( h sa d ct nDp r et S a dn o a n e i Jnn2 0 1 , hn P yi l uai eat n ,h n ogN r l w rt i 50 4 C i c E o m m U sy, a a)
c u s n csa o c ae h s a d c t nc u s , f h p r pr s te s i t o a d s u ge s r u t go e e n o eio lyal o re a d a t sa c n e ld p y i l u a o o r O es o t s i t , p i fh r t g l 。u mo n i n s  ̄a dc mp t in pa l c e i e t s i h rs r n t i o t tp r h mpe na i u l y e u a o T e I o d t e fr n o d mo a c a a tra n o e e s d n n a r ・ mp r n ati te i lme tt n o q ai d c t n. h y 8e g o t mig o g o rl h rce mo g c l g t e t a d e n p o a n o f t i oh o f l u s m t h amo iu h s a , na n pr u l e eo me t fe f g td n . o e te h r no s p y i l me tl d s i ta v lp n o e e s e t c a i d o i u s Ke r s p y i l utr ; d c t e fn t n q ai y wo d : h sc l e e u a i c o ; u ly—oi ne u a o ; rmoin e e t ac u v u i t r t e c t n p o t f c e dd i o

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初探

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初探

态 ; 们思想活跃 , 4 4 智商很高 , 但相当一部分没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苦精神 ; 他们偏重理论知识 , 而忽视实践动手能力 ; 他们
过于强调个人的能力 , 没有 团队合作 的精神和能力 , 这种心理状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 , 亟待改善 .
[ 收稿 日期 ]0 8 3 5 2 0 —0 —1 [ 作者简介 ] 乔云峰 ( 9 8一) 男, 17 , 山西万荣人 , 太原 师范学院体 育 系, 助教 , 士 , 究方向 : 硕 研 体育教 学与训练研 究.
以“ 拓展” 作为其注册商标 . 但现在“ 拓展” 已变成 了一种行业名称 , 成为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 方 法和 培训 方式 . 目前 , 内的拓展 训 练都是 借 鉴 O ta on 国 u r Bud国际组 织 的培训 理 念 , wd 让人 们 回到 自然 , 接 受挑战, 最终达到“ 超越 自我 、 熔炼团队, 提升个人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的培训 目的, 是一种户外体验 式 的培 训 .

17 ・ 0
维普资讯
乔 云峰
高校 开 设 拓 展 训 练课 初 探
3目前 高校 体 育教 学的 现状 与不 足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是培养全面发展 的高素质人才 的必要环节 . 国高校 我 体育历经几十年的发展 已形成了 自己的特色和一定 的规模 , 在增强学生体质、 传授运动技能、 培养学生 良好
后, 大部分水手葬身海底 , 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 . 军方的救生专家在对大量 的海难事件研究后发现 : 海难 中的生还者大多不是年轻力壮的水手 , 而是具备坚强的意志、 良好的团队精神、 丰富的海上求生技能等素质 的人 . 于是 ,9 1 14 年英 国成 立 了第一 所 “ 上生 存 训 练 学校 ”并 以 O t r on 海 , u dBud作 为其 命 名— — 其寓 意 为 wa

大学生体育素质拓展学习计划

大学生体育素质拓展学习计划

大学生体育素质拓展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培养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素质2. 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乐趣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4. 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强意志品质5. 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二、学习内容1. 体能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速度训练等2. 体育技能: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等3. 体育赛事:参加校内校外各类体育赛事4. 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提高体育专业素养5. 体育精神:锻炼毅力、团队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三、学习方法1. 注重系统性:不仅仅是进行体育锻炼,还要注重理论学习2. 注重个性化: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学习3. 注重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4. 注重长期性:体育锻炼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5. 注重方法正确性:学习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巧四、学习计划1. 体能训练①每天进行一定的力量训练,包括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②每周进行一次柔韧性训练,包括拉伸、瑜伽等③每周进行一次速度训练,包括短跑、跳绳等2. 体育技能①每周进行一次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训练②每周进行一次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技能训练③每周进行一次游泳或慢跑等有氧运动训练3. 体育赛事①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类体育赛事②参加校外的各种体育赛事,包括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田径比赛等4. 体育理论知识①每周进行一次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②积极参加体育理论知识的讲座和交流活动5. 体育精神①参加团队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②积极参加户外拓展活动,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五、学习评价1. 自我评价:每周对自己的体育训练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2. 教师评价:每月进行一次训练成果的量化评价3. 同学评价: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相互评价六、学习时间每天安排1-2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周至少进行3次体育锻炼七、学习资源1. 学校体育馆2. 校外健身俱乐部3. 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指导4. 体育相关书籍、资料八、学习保障1. 提供专业的体育教练指导2. 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和器材3. 提供奖学金、奖励等激励机制九、风险防范1.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注意安全,避免受伤2. 在疾病或身体不适时,及时停止体育锻炼十、总结通过本学习计划的执行,相信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 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课程背景
此 次 课 程 依 据 2002 年 教 育 部 颁 布 的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 求,高校体育课程“充分利用空气、阳光、 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 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 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 境资源。”
团结就是力量
野外生存强调团体精神,在神 农架我们是孤立无援的,只有 一个整体,大家互相关心,互 相照顾,不让一人掉下。
山路难走、水深流激、 石头滑,我们互相搀扶着,共 同进退。困难难不倒我们拧成 了一股绳的团队。
珍爱生命
人,作为个体是渺小的;人,作为生物是伟大的。我
们可以勇 敢,我们 可以痴狂, 但是,我 们的生命, 无论是对 于自己还 是他人, 都是唯一
山 川常 河常 流行 之走 间于
过涧 穿越丛林
定向越野
这项活动依据组织者预 先设计的路线,借助于 指南针和等高线地图确 定运动方向,依次到达 各个检查点,并用GPS 记录经纬度。 考验我们对地图的识别 能力和我们的体力。
人生难道不也是在定向么?
野外生活
整 地
每 日
——

搭 帐
修 课

开心便当:烤肠+方便面 原料:烤肠,方便面,榨菜,任何易
野外生存生活训 练强调健身性、趣味 性和实用性,使学生 在增长知识、锻炼身 体、陶冶情操之余,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促进学生 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
课程设计
课程分为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校内学习约占4/5学时,运用校内运动场地和 其它设施,进行知识传授、体能和心理训练、 模拟演习;主要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掌握体能锻 炼的基本方法、野外生存生活的特殊技能和基 本常识及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校外学习约占1/5学时,主要借助于大自然的 环境,精心组织各类专题活动,将校内所学的 知识和技能得以运用,重在体验运动的内涵和 享受活动的过程。

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初探

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初探

是 一 种 与传 统 教 学 差 别 很 大 的 , 新 的教学模式 , 既 要 提 高 学 生 的 身 应 将 训 练 目的 、 内容 、 要求 , 以 及 注 意 事项 , 简 明 扼 要 地 告 知学 生 。 接 大 学体 育教 学 中开 展 素 质 拓 展 训 练 . 既 能 激 发 学 生 运 动 时 的 潜 地 位 , 有 足够 的发 挥 空 间 , 完 全 自主 的进 行 拓 展 训 练 。
识, 以 及 良好 的 人 际 关 系 。这 对 人才 的 培 育 , 包括大学的体育教学 ,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
素 质 拓 展训 练基 本 上 可 分 为 三 类 : ( 1 ) 个 人 挑 战 项 目。 通过 学 生
挖 掘 自身 的 潜 能 , 完 成 一 些 看 似 不 可 能 完成 的事 情 , 如“ 自信 飞杠 ” 。
需 要 学 生 之 间 的 配合 、 团结 , 是素质拓展训练的另一大特点。 在
这个 过程 中 学 生 会 认 识 到 合 作 的 重 要 性 、 团 队 的优 势 , 从 而 提 高 学 生 的 团 队 意识 、 合作 意识 , 提 高 了 学 生 的 素质 。 以体 能 活 动 为 基 础 ,素 质 拓 展训 练可 以 引 发学 生 的情 感 活 动 、
质。
4 、 大 学 体 育 教 学 如 何 开 展 素 质 拓 展 训 练 素 质 拓 展 训 练 的 一 个 特 点 是设 置 特定 的情 境 和 环 境 , 在 这 种 情
境 中使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应 对 挑 战 。这 和 传 统 的 体 育 教 学 有 非 常 大 的
人 才 是第 一生 产力 。 社会的发展 、 进 步 离 不 开 对 人 才 的 需求 。 现 差 别 。 若 是 将 这 种训 练生 搬 硬 套 的放 进 体 育 教 学 中 . 显然不合适 。 我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标准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标准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本课程为选修课程。

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素质拓展活动,进行提高自信心训练、团队意识训练、意志力训练、挫折应对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素质拓展主要是强调人格素质的培养,通过体验式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主动承担,学会信任与合作,学会感恩,建立双赢的心智模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本课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演员”,教师是教学中的“导演"。

实训通过角色拌演法、任务导向法、情景模拟法、竞赛、团队管理等方法展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体验式教育为主线,建立任务导向式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良好的道德品质2。

积极的心态3.自信、积极进取精神4。

强烈的责任心5。

良好的沟通素质6。

坚毅不拔的品格7。

团队合作精神8.创新精神与意志(二)能力目标1.认知自我能力2.情绪调节与控制能力3.良好的沟通与交往能力4。

良好的思维能力5。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6.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7。

良好的计划目标管理能力8。

良好的创新能力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1。

素质拓展训练的概述、基本理论、安全措施、拓展训练场地、器材的安全使用2。

破冰起航、团队组建3。

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4. 建立学生自信和他信(二)训练过程1。

训练这是拓展训练关键的第一步—---——体验。

任何一个训练项目的开始都是学生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去经历一种模拟的场景,去完成一项任务,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请同学们遵守规则,积极参与)2。

感受学生通过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

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活性很强的、印象深刻的.这时学生将开始自发的回想刚才经历的全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开始产生一些观点。

这个环节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感受经过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后会被强化.3.分享“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要多动脑筋,多思考。

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与实践人体的健康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而体育活动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阶段,对于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培养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与实践,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水平。

一、体育素养的概念体育素养,简单来说就是指个体对体育运动的了解、认识和能力。

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不仅仅表现在身体的健康状态上,更是表现在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体育技能,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等多个方面。

二、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1. 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首先要从大学的体育课程入手。

体育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到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提高体育素养水平。

2. 体育俱乐部与社团活动大学期间,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活动来培养自己的体育素养。

体育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参加。

在俱乐部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锻炼身体,提高体育素养。

3. 大学体育比赛的参与大学体育比赛作为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展示自己体育素养的平台。

通过参与各类体育比赛,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与比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水平1. 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体育技能和提高体育素养的动力来源。

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应该培养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才能够投入心思去学习和锻炼,提高体育素养的水平。

2. 坚持锻炼锻炼是提高体育素养的必经之路。

大学生应该养成每天坚持锻炼的习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之初探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分别从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分类,素质拓展场地的建设、师资的培训、体育课素质拓展项目的设置、组织的形式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素质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体育课的可行性进行理论探析。

关键词高校素质拓展体育课一、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一)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要在这种大氛围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是未经受挫折教育的一代,很多还是独生子女,在处处受到呵护的教育背景下,很少有机会接受吃苦教育,其心理的承受能力普遍脆弱。

这些都将导致他们走入社会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很快的融入工作环境,使工作和生活遭受挫败,甚至影响到自身职业生涯的成败。

(二)素质拓展的起源与发展。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

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的袭击。

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便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

战争结束后,外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拓展训练课程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

利用崇山峻岭、湖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帮助企业和组织激发成员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的目的。

风靡全球50余年的素质拓展,1995年走进中国。

短短几年不断发展,倍受推崇,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

(三)素质拓展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

素质拓展训练由于其活动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活动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对帮助大学生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并不断强化挫折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作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它既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共性化功能,更有培养人的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

二、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的组织与实施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健康教育与生存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注意适应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与接受风格。

其最突出的设计,在于以体验学习循环为基础,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游戏和挑战高难度的户外体验项目,透过分享讨论,把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生存技巧等在活动之中融会贯通,令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中得到学习,在分享感受和观察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由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1、素质拓展师资队伍的建设。

素质拓展教师首先要具备包括品质、智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等方面在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现:(1)文化知识底蕴: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捕捉知识、更新知识的素质,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基础;(2)户外活动经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还要具备包括野外生存能力在内的户外活动经验,能够独立应对突发事件,能够给学生正确指导;(3)组织协调能力:应具备清晰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拓展项目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

2、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分类(1)按场地设施进行分类。

(1)高空项目:空中单杠、空中断桥、天梯、独索、空中独木桥、飞夺泸定桥(空中索链桥)、浮云桥、凌云飞步、勇往直前、空中相依、缅甸桥、合力桥、攀岩壁(勇攀高峰)、空中绳林桥、速降、速滑、绳网。

(2)场地项目:逃生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孤岛求生、飞行转轮、依存共渡、雷阵、智闯敌营、激流勇进、穿越沼泽、穿越弯桥、巧过网阵、跨越高网、跨越巅峰、悬降塔、网攀架、梅花桩、金字塔、夺宝奇兵、人生棋盘、障碍台。

(3)野外项目:露营、野炊烧烤、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神秘拼图、崖降、峡谷探幽、登山、定向探宝、模拟探雷、洞穴探秘、峡谷穿越、高空滑索。

(4)水上项目:抽板过河、水上梅花桩、浮桶架桥、水上单索、跨越大峡谷、水上拉练、水木囤、勇渡天堑、借力索、山盟海誓(同心锁)、溯溪、扎伐、划艇、飘流溪降。

(5)室内项目: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

(2)按参与方式来分类。

(1)个人项目:空中单杠、断桥、飞夺泸定桥、水上滚桶、水上拉索、勇攀高峰、速降、速滑等。

(2)集体项目:信任背摔、空中相依、水上三人行、人体多米诺、盲人方阵、有轨电车、孤岛求生、依存共渡等。

3、素质拓展场地设施的建设(1)根据地理优势来考虑场地设施。

合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不断开发设计拓展训练内容,突出地方特色。

在水资源比较多的南方院校可以偏重水上运动项目的开展。

例如将水上列车、太空行走、同心协力、滑行索道、巧过网阵、丛林绳桥、荡绳过桥、水上浮木桥等项目组合;在场地比较充裕的院校可在校园内建设空中项目器械组合,例如,将断桥、合力桥、空中单杠、空中相依、丛林绳桥、飞夺泸定桥、攀岩、天梯等项目组合。

(2)根据资金投入情况来考虑场地设施。

资金投入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综合型拓展训练器械设施组合,将高空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同时进行。

反之,则可优先考虑室内项目如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铁钉、橡皮筋、牙签游戏、圆球游戏、筑塔游戏、荆棘排雷等项目。

此外,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建立基本的拓展训练器械设施,如背摔台、梅花桩、穿越沼泽、孤岛求生等项目。

4、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组织形式。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学校体育课还处在一种尝试阶段。

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开展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

此外,根据学校具体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可以组建校内的拓展训练俱乐部,或者是和几所学校联合起来成立训练中心,还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开展。

5、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课之前做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

理论课必须包含:1,素质拓展的基本知识。

例如在野外项目中,由于环境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在进行实际拓展训练之前,必须介绍有关野外生存技能方面的知识及其伤病的自我急救与互救等。

2,实践课后的体会交流与总结。

经过素质拓展训练,每个人的体会深度和角度因人而异,通过交流和总结,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

另外,在野外项目中,如野外生存、峡谷穿越等,还必须做好必要的体能储备以及素质拓展的心理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要将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合理搭配。

个人项目的目标一般包括自我激励、适应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可以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也包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等能力。

集体项目的目的是使一个小组作为整体面对各种挑战。

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促使他们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协作精神,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6、素质拓展训练效果的评定。

根据美国学者、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唐.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培训效益评估模型,他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效果层(effect)。

即分别是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接受程度、由学习而改变行为或习惯、因行为改变而产生具体结果。

(1)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程度,通过努力完成一定难度的训练能较好的培养拼搏精神,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促进训练对象具有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

(2)拓展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拓展训练的团队项目,如信任背摔、空中相依、三人行等强调相互协作与信任的团队精神。

在训练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

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双赢,才能使自己取得最大的成功。

因此拓展训练能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结论和建议1、拓展训练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意志,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它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引起广大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快完善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素质拓展师资培训的力度。

3、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展,既可作为选修课,也可作为必修课,或者分阶段的进行,先开选修课,等条件成熟,再开必修课。

参考文献1.周晓梅.对研究生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行和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86~882.杨勤.定向拓展训练在野外生存课程中的应用[J].九江学院学报,2007;(3):118~1203.邓罗平.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7;(2):94~954.王晨宇.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4)5.张吾龙.中学生实施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