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一、患者一般情况

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

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Ⅰ级;或肝功能分级属2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Ⅰ级.

3.肝储备功能(如ICG,R15)正常范围。

4.无广泛肝外转移性肝癌癌灶肿瘤。

二、局部病变情况

(一)下述病例可作根治性肝切除

1.单发的微小肝癌(直径≤2cm)。

2.单发的小肝癌(直径>2cm, ≤5cm)。

3.单发的向肝外生长的大肝癌(直径>5cm, ≤10cm)或巨大肝癌(直径>10cm.),表面较光滑,周围界限较清楚,受癌灶破坏的肝组织少于30%。

4.多发性肝癌,癌结节少于3个,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

(二)下述病例仅可行姑息性肝切除:

1. 3-5个多发性肿瘤,超越半肝范围者,作多处局限性切除;或肝癌局限于相邻2-3个肝段或半肝内,影像学显示,无瘤侧肝脏组织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的50%以上。

2.左半肝或右半肝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边界较清楚,第一、二肝门未受侵犯;影像学显示,无瘤侧肝脏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组织的50%以上。

3.位于肝中央区(肝中叶,或Ⅳ、Ⅴ、Ⅷ段)的大肝癌,无瘤肝脏组织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的50%以上。4.Ⅰ或Ⅷ段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

5.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者,如原发性肝脏肝癌可切除,应作肿瘤切除,同时进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淋巴结难以清扫者,术后可进行放射治疗。

6.周围脏器(结肠、胃、隔肌或右肾上腺等)受侵犯,如原发性肝脏肿瘤可切除,应连同作肿瘤和侵犯脏器一并切除。远处脏器单发转移性肿瘤(如单发肺转移),可同时行原发肝癌切除和转移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或)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指征

一、患者一般情况

要求同肝切除术。

二、局部情况

1.按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手术适应证的标准判断,肿瘤是可切除的。

2.癌栓充满门静脉主支或8 和主干,进一步发展,很快将危及患者生命。

3.估计癌栓形成的时间较短,尚未发生机化。上述病例适合行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同时行姑息性肝切除。

4.如癌栓位于肝段级以上小的门静脉分支内,可在切除肝癌的同时连同该段门静脉分支一并切除,如作半肝切除,可开放门静脉残端取癌栓,不必经切开门静脉主干取栓。

5.如术中发现肿瘤不可切除,可在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后,术中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或门静脉插管化疗、冷冻治疗或射频治疗等。

6.合并腔静脉癌栓时,可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切开腔静

脉取癌栓,并切除肝癌。

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手术指征

一、患者一般情况

基本要求同肝切除术。应注意的是,这种患者有阻塞性

黄疸,判断肝功能分级,应强调患者全身情况、A/G比值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二、局部情况

1.按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手术适应证的标准判断,肿瘤是可切除的。

2.癌栓位于左肝管或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

3.估计癌栓形成的时间较短,尚未发生机化。

4.癌栓未侵及健侧2级以上胆管分支。

上述病例适合行胆总管切开取癌栓术,同时行姑息性肝切除。

5.如癌栓位于肝段级以上小的肝管分支内,可在切除肝癌的同时连同该段肝管分支一并切除,不必经切开胆总管取癌栓。

6.术中发现癌灶不可切除,可在切开胆总管取癌栓术后,术中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冷冻或射频治疗等。

射频、冷冻及微波治疗技术的病例选择

一、患者一般情况

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功能状况良好,或仅有轻度损害。

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1级或2级。

二、局部情况

1.单个癌灶,或癌灶在5个以内;肿瘤直径小于5 cm。

2.肝切除术后近期复发的肝癌,不适宜或患者不愿接受再次肝切除者。

这些技术可以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进行治疗,也可在手术中应用;将这些技术用于肝切除术中肝创面的处理,不仅可以消灭创面处残存的癌细胞,而且还有帮助创面止血的作用,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无水乙醇(酒精)癌灶瘤内注射的病例选择

一、患者一般情况

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

性病变;或心、肺、肾等脏器有器质性病变,功能状况不好。

2.肝功能有明显损害,不适宜行肝切除术。

二、局部情况

1.单个肿瘤,或多个结节型肿瘤,但癌灶不超过5个。

2.肝切除术后近期复发的肝癌,不适宜或患者不愿接受再次肝切除者。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适应证

一、患者一般情况

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

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Ⅰ级;或肝功能属Ⅱ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Ⅰ级。

3.肝储备功能(如ICG,R15)正常范围以内。

4.无肝外转移性癌灶。

二、局部情况

1.可切除的肝癌:(1)有明显脾肿大、脾功能亢进(wbc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表现者,可同时作脾切除术。(2)有明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发生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者,可考虑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有严重胃粘膜病变者,如患者术中情况允许,应行脾肾分流术或其他类型的选择性门腔分流术。

2.术中发现为不可切除的肝癌:(1)有明显脾肿大、脾功能亢进(wbc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表现,无明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行脾切除术的同时,在术中作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冷冻治疗或射频治疗等。(2)有明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发生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无严重胃粘膜病变,可作脾切除术,或脾动脉结扎加冠状静脉缝扎术;是否行断流术,据术中所见决定。然后,术中作射频或冷冻治疗;不宜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

附件一

放射介入法肝动脉栓塞化疗(HACE)的病例选择的建议

一、患者一般情况

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功能状况良好。

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Ⅰ级或Ⅱ级。

二、局部情况

1.肿瘤为多发,而且分散在肝脏左右两半。

2.肿瘤较大,而无瘤侧肝脏未发生代偿性增大,体积小于全肝的50%。

3.肿瘤虽小,但有严重的肝硬化,全肝体积明显缩小。

4.健侧肝脏门静脉内无癌栓,或有癌栓,但门静脉支仍有血流通过。

5.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内无癌栓。

6.肝癌肝切除术后近期肿瘤复发,不适宜或患者不愿意再次手术者。

原则上,可切除的肝癌术前不作放射介入治疗。

附件二

X 刀治疗技术病例选择的建议

一、患者一般情况

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功能状况良好;或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有器质性病变,功能状况不好。

2.肝功能有较明显损害,不适宜行肝切除术。

3.无明显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wbc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的临床表现。

二、局部情况

1.单个肝癌癌灶,直径<3cm。

2.肝切除术后近期复发的小癌灶,不适宜或患者不愿接受再次肝切除者。

(陈孝平,陈汉执笔)

肝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考虑患者的肝功能状况、肿瘤的大小及范围、肿瘤的位置、门静脉癌栓的有无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有人报道直径≤3cm肝癌,术后的三年生存率超过80%,优于其它治疗方法。如果肝功能失代偿(血清胆红质>20μmol/L,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小于正常值的50%),可行超声波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治疗(微波、射频、冷冻、激光等),也可做可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于血供丰富者,目前主张先做TACE,然后做经皮穿刺治疗。

对于大肝癌,有外科治疗指征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有些病例可先做TACE,待病灶缩小后,再做Ⅱ期切除。有不少学者认为,术前做肝动脉化疗栓塞,有可能减少术后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前做血管造影有利于发现微小(1-3mm)病灶,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也有人认为,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意义不大,反而因栓塞化疗后免疫机能低下、栓塞后病灶周围粘连,影响手术切除。不能切除的肝癌,可酌情应用TACE 和/或经皮穿刺治疗。另外,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成熟和抗排异制剂的发展,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可酌情选择此治疗方法。

门静脉主干癌栓既往被认为是TACE的禁忌症,近年对这一问题有不同认识。如果肝功能情况允许、有侧枝建立(所谓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仍然可以考虑做介入治疗,术后应辅以局部放疗。对于肝门区肿瘤所引起的梗阻性黄胆,如果肝功能良好,可以应用TACE;也可以先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内支架或经内镜途径胆管引流,然后做TACE,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总之,肝癌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外科治疗、经皮穿刺治疗(射频、微波等)、经导管栓塞治疗(TACE)均各有利弊;目前多倾向于采用联合治疗,包括联合应用生物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选择方法适当,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患者痛苦、减少花费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肝癌术后恢复时饮食五大禁忌

肝癌术后恢复时饮食五大禁忌 肝癌术后饮食禁忌?因为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肝癌最彻底、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一直以来“肝癌术后不能吃什么”都是人们较为关心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肝癌术后饮食禁忌有哪些: 肝癌术后饮食禁忌 1、肝癌术后忌食辛辣、刺激类食物——刺激胃肠粘膜。很多肝癌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术后如果进食辛辣、刺激类食物如花椒、辣椒、麻椒等会加剧胃肠粘膜刺激,诱发恶性、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对于病情的恢复极为不利。 2、肝癌术后忌食油炸、油煎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肝癌病人术后食用后易造成病人消化吸收障碍,甚至还会加剧胃肠道及肝脏的代谢负担,对术后恢复不利。 3、肝癌术后忌食粗糙、坚硬食物——划伤曲张食管而造成消化道出血。肝癌术后肝脏功能和胃肠道功能都较弱,粗糙、坚硬的食物如花生、煎饼等食用后不能很好的消化和吸收;此外肝癌患者多半有凝血机制障碍、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等肝硬化体征,如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很容易划破曲张的食管及胃底动脉而诱发消化道出血。 4、肝癌术后忌食高糖食物——诱发腹胀、腹泻。糖易发酵,吃多了不仅会阻碍各种营养素的吸收与利用,而且还会诱发腹胀、腹泻以及肠胀气等症;此外糖类食物还可转化为脂肪,从而加重肝脏负担,对病情极为不利。 5、肝癌术后忌食高胆固醇食物——加重肝脏负担:因胆固醇需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解毒,而肝癌患者术后肝脏代谢、解毒功能都较弱,食用蛋黄、动物肝脏、猪蹄、猪下水、海产品等高胆固醇食物不但不易消化、吸收,而且还会加重肝脏负担,对病情极为不利,所以肝癌术后忌食高胆固醇食物。 肝癌术后的饮食及保健,一定要遵守过尤而不及原则,因为肝癌患者术后肝脏功能较弱如果补得太多不但不易被肝脏分解,反而还会使得肝脏处于超负荷运转,因此在这方面的调理一定要讲求。肝癌的手术治疗前后辅以中医中药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存率。特别是在肝癌术后适当服用现代中药人参皂苷Rh2既可以增强机体应激能力;促进机体及肝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身体恢复周期;同时还具体抗炎镇痛的效果,对术后刀口的愈合和恢复效果不错。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总分:2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题型(总题数:13,分数:13.00) 1.下列因素中,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促进因素的是______ (分数:1.00) A.油腻食物 B.乙型肝炎病毒√ C.亚硝胺类化学物质 D.酒精肝 E.吸烟 解析: 2.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不包括______ (分数:1.00) A.病毒性肝炎 B.肝硬化 C.黄曲霉素 D.亚硝胺类致癌物 E.肝脓肿√ 解析: 3.原发性肝癌肝外血行转移最多见于______ (分数:1.00) A..骨 B..脑 C..肺√ D..胃 E.胰腺 解析: 4.原发性肝癌肝区疼痛的特点是______ (分数:1.00) A.间歇性隐痛 B.持续性胀痛√ C.阵发性绞痛 D.压榨样疼痛 E.烧灼样疼痛 解析: 5.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症状是______ (分数:1.00) A.腹水和黄疸 B.贫血 C.上消化道出血 D.肝区疼痛√ E.干燥进行性肿大 解析: 6.对原发性肝癌确诊率高而又简便的检查是______ (分数:1.00) A.甲胎蛋白测定√ B.乙肝五项

D.肝功能 E.磁共振 解析: 7.对直径<1cm的小肝癌的定位诊断,以下哪种检查方法最好______ (分数:1.00) A.B超 B.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 C.CT √ D.X线 E.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 解析: 8.早期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______ (分数:1.00) A.肝叶切除术√ B.肝移植术 C.肝动脉栓塞化疗 D.免疫治疗 E.基因治疗 解析: 9.肝癌患者术前准备措施,为改善凝血功能,肌肉注射______ (分数:1.00)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K1 √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解析: 10.肝叶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吸氧3~4天 B.半卧位 C.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D.早期禁食、胃肠减压 E.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解析: 11.肝叶切除术后患者不宜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分数:1.00) A.防止肝断面出血√ B.防止肝性脑病 C.有利于患者恢复体力 D.有利于患者伤口愈合 E.防止伤口裂开 解析: 12.原发性肝癌患者突然主诉腹痛并伴腹膜刺激征,最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______ (分数:1.00) A.癌肿破裂出血√ B.上消化道出血 C.急性腹膜炎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一、患者一般情况 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 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Ⅰ级;或肝功能分级属2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Ⅰ级. 3.肝储备功能(如ICG,R15)正常范围。 4.无广泛肝外转移性肝癌癌灶肿瘤。 二、局部病变情况 (一)下述病例可作根治性肝切除 1.单发的微小肝癌(直径≤2cm)。 2.单发的小肝癌(直径>2cm, ≤5cm)。 3.单发的向肝外生长的大肝癌(直径>5cm, ≤10cm)或巨大肝癌(直径>10cm.),表面较光滑,周围界限较清楚,受癌灶破坏的肝组织少于30%。 4.多发性肝癌,癌结节少于3个,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 (二)下述病例仅可行姑息性肝切除: 1. 3-5个多发性肿瘤,超越半肝范围者,作多处局限性切除;或肝癌局限于相邻2-3个肝段或半肝内,影像学显示,无瘤侧肝脏组织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的50%以上。 2.左半肝或右半肝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边界较清楚,第一、二肝门未受侵犯;影像学显示,无瘤侧肝脏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组织的50%以上。 3.位于肝中央区(肝中叶,或Ⅳ、Ⅴ、Ⅷ段)的大肝癌,无瘤肝脏组织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的50%以上。4.Ⅰ或Ⅷ段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 5.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者,如原发性肝脏肝癌可切除,应作肿瘤切除,同时进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淋巴结难以清扫者,术后可进行放射治疗。 6.周围脏器(结肠、胃、隔肌或右肾上腺等)受侵犯,如原发性肝脏肿瘤可切除,应连同作肿瘤和侵犯脏器一并切除。远处脏器单发转移性肿瘤(如单发肺转移),可同时行原发肝癌切除和转移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或)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指征 一、患者一般情况 要求同肝切除术。 二、局部情况 1.按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手术适应证的标准判断,肿瘤是可切除的。 2.癌栓充满门静脉主支或8 和主干,进一步发展,很快将危及患者生命。 3.估计癌栓形成的时间较短,尚未发生机化。上述病例适合行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同时行姑息性肝切除。 4.如癌栓位于肝段级以上小的门静脉分支内,可在切除肝癌的同时连同该段门静脉分支一并切除,如作半肝切除,可开放门静脉残端取癌栓,不必经切开门静脉主干取栓。 5.如术中发现肿瘤不可切除,可在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后,术中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或门静脉插管化疗、冷冻治疗或射频治疗等。 6.合并腔静脉癌栓时,可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切开腔静 脉取癌栓,并切除肝癌。

(整理)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变化.

肿瘤 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变化 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 高见(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沈雪梅,王晋秋,施伟伟,朱爱勤,翟长云 摘要 目的: 通过监测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接受氩氦冷冻治疗术后与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功能的变化,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与氩氦冷冻治疗病例各5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情况、肿瘤情况、检查情况等。入组标准:(1)由上述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初治或复治2个月内未行化疗;(3)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的患者; (4)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肾功能指标正常;(5)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以上。其中男性79例,女性21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3.2岁。其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者占74%(74/100),AFP阴性者占26%(26/100)(以血清AFP含量≥400ng/ml视为阳性);已发现转移者占68%(68/100):门静脉癌栓者占58%(58/100);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cm者占70%(70/100),小于5cm 者占30%(30/100);单个肿瘤者占59%(59/100),多个肿瘤者占41%(41/10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者占82%(82/100),B级者占18%(18/100)。巴塞罗那分期A期者占13%(13/100),B期者占62%(62/100),C期者占35%(35/100)。检测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浆球蛋白(GLB)及血清胆红素指标的变化。 结果: 1.TACE组术后3天患者的ALT、AST、D-BIL、T-BIL有明显的增高(P<0.01), TP、ALB、GLB无变化(P>0.05)。术后7天ALT、AST、D-BIL、T-BIL逐渐下降(P<0.01),TP、ALB、GLB无变化(P>0.05)。术后14天ALT、AST、 精品文档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随访表格

随访登记表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号: 移植日期:年月日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主管医师:随访医生: 我们的联系地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中心 邮政编码:100044 电话:-3500,3503 传真号:68318386 首先祝贺您在经历了漫长的住院时间后,终于能顺利地出院了,从此以后一个健康的肝脏将陪伴您度过美好的时光,肝脏具有很多的功能,您要小心爱护,除了与普通肝移植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案以外,您还应该特别注意,就是切除的肿瘤有可能潜伏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出现,这恐怕是威胁您健康的最大敌人,肝移植术后化疗的目的在于能够控制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的生长,杀灭血液中散在的肿瘤细胞,提高治愈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所以您一定要严格按照此表所建议的内容复诊和接受化疗等辅助治疗,安然度过肿瘤复发的危险期,成为抗肿瘤的明星,与您的家人共同分享天伦之乐。 一般您在住院期间常常要接受第1次化疗,开始时间根据您术后恢复情况而定,您的主管医师会告诉您接受化疗药物的剂量和用法,请您记录清楚。

常用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及剂量) 表阿霉素mg 健择mg 顺铂mg 草酸铂mg 5-氟尿嘧啶mg 其他化疗药物 辅助治疗药物 化疗副作用 其他 开始时间年月日 结束时间年月日 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有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还可能出现发热、全身无力、脱发、心律失常等,不过一般不会严重影响您的健康。在您出院以后,请您一定记住下次就诊的时间,记住定期化验,定期化疗,与您的主管医师和随访医师保持联系,让我们共同维护您的健康。 一、术后第2周的检查项目 术后第2周,您一般还在住院,检查项目包括抽血化验:血常规、生化20项、电解质、凝血全项、甲胎球蛋白(AFP)、CEA、CA19-9等,还有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片、腹部B超、腹部CT等,您的主管医师会根据您的病情酌情增减。

肝癌术后注意事项

肝癌术后注意事项 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因素: 1、肝内还有较小的癌灶存在,而切除主要肿块时未能发现,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继续生长。 2、由于肝癌细胞恶性度高,癌组织生长迅速,而肝脏的血液供应又丰富,所以癌细胞容易侵犯到肝脏血管内,通过血流转移到肝内其他部位。手术切除时,操作粗暴,过度挤压,也可引起癌细胞进入血管内而发生转移。 3、肝硬化时,发生癌变的肝脏其他部位也有可能同时或在不同时期发生癌变。 4、肝脏上新生肿瘤。为了及时发现和尽早治疗复发肝癌,我们要求肝癌切除后病人定期上医院复查,一般术后1~2年内需每隔2~3个月复查一次,3年内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3年以上每隔半年复查一次,至少5年内要定期进行复查。 肝癌病人术后前几天的注意事项: 1、肝癌患者手术后一般先让其半卧位,待其完全清醒、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这也是活动的开始。 2、肝癌手术后注意事项有术后当日,经过全身麻醉和手术,身体非常疲劳,一般以休息睡眠为主,尤其是患者凝血功能比较差时,手术后不应活动或尽量少活动,以防出血。 3、手术后第一天,患者要开始活动,现在床上活动四肢,做伸腿运动,同时要注意输液管不要将其从血管中滑出。 4、手术后第二天,患者要开始左右翻身或起坐,活动时注意腹部引流管道,避免各种管道脱出以造成不必要的,这也是肝癌手术后注意事项。 5、手术后4-5天后引流导管、导尿管均可拔除,患者也可以适当下床活动,下床前,先将双腿下垂在床边几分钟,无感觉后再站起。在练习走路之前需有人搀扶,以免摔倒。 6、手术后6-7天,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但需注意适当,不可使身体过度疲劳。肝癌患者手术后需准到以上活动事项进行活动,以便更快的恢复健康体魄,为日后的康复做好准备。 肝癌手术后并发症的注意事项: (一)肝衰的早期发现 1、肝功能正常与否对手术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各项检验指标不正常者应实行保肝。 2、术后常规给氧3-5d,流量为3-5L/min,以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肝细胞的供氧量,利于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 3、遵医嘱给予保肝治疗如补充白蛋白、血浆、维生素K等药物。 4、术前用生理盐水灌肠,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肠道内氨的产生与吸收,定时监测血氨的变化。 5、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及皮肤、巩膜、尿液的颜色。如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谵妄、昏迷等肝性脑病的先兆,或黄疸逐渐加深,肝功能各项指标不见好转,应考虑肝功能衰竭,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国内外指南与共识中肝癌手术切缘相关内容解读(最全版)

国内外指南与共识中肝癌手术切缘相关内容解读(最全版)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简称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排第 6 位,每年新发肝癌病例和死亡病例50% 以上在中国[1-2]。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虽然肝癌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已经大幅度降低,但术后的高复发率是限制其临床疗效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肝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如肿瘤生物学因素、肝炎肝硬化背景以及手术切缘(resection margin)是否达到根治性切除标准等[3]。肝癌的手术切缘是指肝切除时肝断面至肿瘤边缘的最近距离[4]。在病理学上,切缘被分为R0、R1和R2。然而,由于肝脏解剖、肝病背景、肿瘤生物学行为等的特殊性,手术切缘距离肿瘤病灶多远才能完全切除癌周肝组织内的微转移灶,达到R0切除的效果,以及R0的病理学认定标准及其与术后复发的确切关系等,临床上尚未完全达成共识[5-7]。 肝癌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彻底性,即完整切除肿瘤,使切缘无残留肿瘤。(2)安全性,即保留足够功能肝组织(具有良好血供以及正常的血液回流和胆汁分泌与排泄),以满足术后肝功能代偿的需要,尽可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死亡率[8]。手术切缘的宽度是保证肿瘤切除彻底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从根治的彻底性角度考虑,切缘越宽越好。但由于我国>85%的肝癌病人合并肝硬化或慢性肝病,切缘宽度太大,无瘤肝组织切除太多,则肝功能难以代偿,明显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切缘宽度太窄,则可能达不到根治的效

果,残肝易有微小癌灶残留,术后易复发,影响手术效果。国内外肝癌诊治的指南或共识多数提及了手术切缘问题,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并结合文献做进一步讨论。 1.1 国内指南和共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和《肝细胞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专家共识(2016年第3次修订)》中,肝癌根治性切除的术中判断标准均为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界≥1 cm;如切缘距离<1 cm,但切除肝断面组织学检查无肿瘤细胞残留,即切缘阴性[8-9]。在肝癌的病理取材中,也以1 cm为界限区分近癌旁和远癌旁组织。可见,目前国内肝癌的诊治共识中将距离肿瘤边缘1 cm作为一个主要的界限标准。 1.2 国外指南和共识 2010年,美国肝胰胆协会(AHPBA)、美国肿瘤外科协会(SSO)和消化道外科学会(SSAT)共同制定了肝癌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其描述肝癌的切缘通常推荐1~2 cm,但仍有争论[10]。欧洲肝病学会2012年指南中对于储备功能良好且不伴有门静脉高压的单发肝癌推荐行解剖性肝切除,且2 cm切缘在术后存活率方面优于窄切缘(<1 cm)[11]。2012年,沙特阿拉伯国家的肝癌诊治指南中对于肝硬化病人的肝癌切除手术要求保留足够的肝实质、减少出血和≥1 cm的阴性切缘[12]。2014年,韩国肝癌研究组及国立癌症中心肝癌的管理实践指南中,并未就肝癌切缘有明确结论,强调仍然

浅析肝癌肝切除术后护理中不同进食时间对患者肝功能指标及术后恢

浅析肝癌肝切除术后护理中不同进食时间对患者肝功能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刘玉荣 发表时间:2017-12-26T15:34:03.5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2期作者:刘玉荣 [导读]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兴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371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癌肝切除术后护理中不同进食时间对患者肝功能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营养均以脂肪、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对照组给予常规进食,观察组给予早期不同时间(术后第1~7天)进食,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肝功能指标(AL、AST、STB)和营养指标(ALB、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第7天肝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始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结论:肝癌切除术后根据患者疾病病情给予不同类型的食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提高患者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关键词:肝癌;不同进食时间;肝功能指标;术后恢复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eeding time on liver function index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after hepatectomy. Methods: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fat,glucose,vitamins,amino acids and trace eleme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ie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different early time(first ~ 7 days after operation)to eat,the liver function index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6.7%,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6.7%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wo groups of liver function index after first days(AL,AST,STB)and nutritional index(ALB,TRF),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but the seventh day post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index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utritional index. The observation group nasogastric tube time,anal exhaust time and postoperative defec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after liver cancer resection,different types of foo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disease condition,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Key words] different eating time;liver cancer;liver function;postoperative recovery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成为肉瘤[1-2]。根治性的手术肝切除是常见治疗方法,也是效果较好治疗选择,但是同时术后患者创伤性较大,并且恢复慢[3],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所以尽快的促进肝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临床提出术后给予患者口服进食联合围手术期的其他康复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疾病恢复[4]。本文通过抽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分析肝切除术后不同进食时间对患者肝功能和术后恢复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肝胆外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8~70岁,平均(49.38±5.79)岁;肿瘤直径4~11 cm,平均(7.38±3.38)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癌症分期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均得到病理诊断确诊,并且均经过手术治疗,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3)符合伦理道德,签署了知情同意书[5]。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的器官衰竭性疾病,或者内分泌性疾病,或者继发性肝癌患者;(2)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方式或者近期严重发热或者高烧患者;(3)不依从、不配合、容易失访的以及拒绝参加试验者;(4)患者没有按照实验规定进行检查,以及研究期间退出,或者转为其他治疗方法者[6]。 1.2 方法 患者营养均以脂肪、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进食,观察组给予早期不同时间进食。 常规进食:按照腹部手术要求进食,患者手术后肛门排气,胃肠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给予常规的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的饮食,普通食物。 早期不同时间进食:术前一对一制定患者饮食计划,并且告诉患者饮食时间、次数、食物种类等。患者术后第1天患者麻醉醒后给予温开水少量饮用,首次进食量为10~20 mL,进食同时密切观察进食反应,一般1次/2 h,可以根据患者进食反应适当的增加进食量,但是全天总量最好不要超过500 mL。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软食或者流食,温开水、米汤、水果汁等,每次维持在50 mL左右,全天不超过500 mL。术后第3天给予患者流食,温开水、米汤、水果汁等,每次维持在50 mL左右,全天不超过1000 mL。术后第4天给予患者流食或者半流食,适当增加,稀饭、清淡菜汤、藕粉等。术后第5天给予流食和适当软食等,比如面条、鸡蛋等。术后第6、7天给予软食,并且增加食物量、次数等,但是进食患者不应当过饱或者一次进食过多,应当少食多餐。两组患者进食营养不良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补给。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和死亡率;两组患者第1、7天肝功能和营养指标比较;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

2006-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治疗_我们的共识

本刊特稿 文章编号:1005-2208(2006)07-0481-02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治疗 ———我们的共识 通讯作者:杨广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 200438 E 2mail:gs_yang00@yahoo .com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自从1967年开展首例肝癌肝移植后,经过对适应证的不断探讨和技术改进,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1996年M ilan 标准发表后,国际上开展了广泛的肝癌 肝移植治疗和研究,有关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范围仍在讨论中,不少研究认为,可以在M ilan 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我国是世界上肝癌发病集中的国家,发病人数约占全球肝癌病人的45%,但是对于肝癌肝移植适应证尚无统一标准。经过近年大量肝癌肝移植实践,国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适应证掌握不严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肝癌肝移植的治疗,我们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充分讨 论,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治疗———我们的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本《共识》旨在帮助医生对肝癌肝移植治疗做出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肝癌肝移植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病人时,应充分了解肝癌肝移植的最佳临床适应证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病人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确定是否有肝移植适应证,并制定合理的肝移植治疗方案。鉴于肝癌的肝移植治疗发展迅速,本《共识》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 根据目前国内外各主要移植中心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可适当扩大经典的M ilan 标准,以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也便于继续总结肝癌肝移植的经验。建议采取以下肝癌肝移植适应证及禁忌证标准。 1.1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适应证 (1)单发肿瘤直径≤9c m;(2)多发性肿瘤数目≤3个,最大直径≤5c m,所有肿 瘤直径总和≤9cm;(3)肝脏无大血管癌栓,包括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癌栓、肝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4) 肝脏无肝外肿瘤转移证据(包括肝门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其他系统肿瘤)。 1.2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禁忌证 (1)大血管受侵犯,包括 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癌栓、肝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2)有肝外肿瘤转移证据;(3)全身情况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4)有明确全身感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者;(5)无法维持术后继续治疗者。 2 肝癌肝移植术前检查 2.1 实验室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血气分析;(2)自身抗体、T 淋巴细胞亚群、巨细胞病毒(C MV )、E B 病毒(E BV )、单纯疱疹病毒(HS V )、柯萨奇病毒、弓形虫抗体、抗核抗体、C 反应蛋白;(3)甲、乙、丙、丁、戊肝炎标志物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酶(HBV 2DNA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2RNA, HCV 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抗H I V 抗体;(4)肿瘤标记 物,如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 A )、C A1929等。 2.2 辅助检查 (1)B 超(肝胆脾胰肾);(2)多普勒超声(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流测定);(3)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功能);(4)心电图;(5)肺功能;(6)胸片;(7)胃镜;(8) 肝脏、头颅、肺、腹部CT 或磁共振成像(MR I )加肝血管重建;(9)同位素全身骨扫描(ECT )。 2.3 其他 (1)口腔科常规会诊,了解有无龋齿、牙龈及 牙周感染等隐匿感染性病灶;(2)皮肤科检查,了解有无手癣、脚癣的皮肤感染情况;(3)耳鼻咽喉科会诊,排除局部慢性炎症;(4)根据病人所患相关其他非肝胆外科疾病做相应检查。 3 术前等待供肝期间的处理 3.1 鉴于供肝来源缺乏或受体特殊血型等原因,有时须较 长时间等待供肝 对估计等待时间超过1个月者,为控制肿瘤病情发展,可选择以下治疗:(1)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 ACE ) 常为肝癌病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2)经皮 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 I T ) 适合于肿瘤直径≤3c m,肿瘤数目≤3个的病人;(3)射频消融术(RF A ) 适合于肿瘤直径≤5c m 的病人;(4)氩氦刀治疗 适合于肿瘤直径≤5 c m 的病人。

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

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 文章目录*一、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1. 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2. 肝癌的病因是啥3. 肝癌的症状有啥*二、肝癌的术后饮食*三、怎么治疗肝癌 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 1、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方法。如果肝脏只有一部份有癌肿,其余部份情况良好, 并未硬化。做一个肝癌手术的时间要具体看它的严重程度等等。 2、肝癌的病因是啥 2.1、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引发肝癌的常见病因多见于各型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可列为之首,因此 乙肝患者尤其是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 2.2、肝硬化:在肝癌的演变过程中,多认为肝硬化可谓是肝癌的前凑。 2.3、黄曲霉素:经研究证实霉变的花生、玉米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其达到肝脏后代谢物:环氧化物,可干扰dna 的正常转录;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因此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有助于肝癌的预防。 2.4、环境因素:据调查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亦与饮水污染、粮食密切相关,肝癌高发区水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

3、肝癌的症状有啥 3.1、肝区疼痛: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临 床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钝痛、胀痛或刺痛,以夜间或劳 累后明显。 3.2、纳差、恶心、呕吐:常因肝功能损害、肿瘤压迫胃肠道所致,其中以纳差为常见症状,病情越严重,症状越明显。 3.3、腹胀:因肿瘤巨大,腹水以及肝功能障碍引起。腹胀以 上腹部明显,特别在进食后和下午,腹胀加重。 3.4、乏力、消瘦:由于恶性肿瘤的代谢、消耗过大和进食少等原因引起。 肝癌的术后饮食1、少食多餐 患者在肝癌切除术后饮食应该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分泌胆汁是肝脏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胆汁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将葡 萄糖和脂肪转化为日常需要的能量。 2、营养均衡 均衡的营养对于肝切除术后的患者十分重要。因为大米、面粉中的营养价值往往不高,糖类营养的摄入最好选择水果和蔬菜。而蛋白则应以精益蛋白为主,比如鱼肉、鸡肉、鸡蛋、豆类、坚 果类等等。 3、饮食禁忌

肝癌切除术后TACE疗效分析

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应用 目录 主要英文缩写 (2) 中文摘要 (3) 前言 (4) 正文 (5) 资料与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7)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4) 英文缩略词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DDP cisplatin 顺铂ADM adriamycin 阿霉素HCC hepatic cellular cancer 肝细胞癌PLC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原发性肝癌RFA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射频消融HAI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肝动脉灌注化疗PEI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无水乙醇注射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摘要 目的:是通过我院80多例(其中19多例进行了术后预防性TACE的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预防组,而另外67例只是单纯的进行了肝癌切除手术,作为对照组)的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的认真分析,来探讨预防性的TACE 这种治疗手段在肝癌手术后防止复发的作用的意义。最终通过比较这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一年、两年、三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同时将可能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有否肝硬化、甲胎蛋白情况、HBsAg情况、肿瘤大小、有无子灶、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血管癌栓的情况,分析这些因素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TACE治疗方法确实对于肝癌切除术后的治疗是十分有效果的,大部分患者都有了明显的身体状况的改善,并且副作用较小、相对更低的复发率以及较高的生存率。而且,具体来说,在售后进行的TACE治疗对于一年甚至两年以内的复发率有较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但是对于长期来说,并不能有效的降低长期的复发率。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生存率,复发率,预后

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最终版本)

原发性肝癌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万人,尤其以亚太地区居多,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1]。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二[2]。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及遗传学的进展, 普遍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包括外环境致癌因素( 病毒、寄生虫、饮水污染、烟酒、黄曲霉毒素的摄入、)和自身遗传因素相关。现将近年来有关原发性肝癌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分子靶向药物的选择性高,不易发生耐药,同时安全性优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的阻断剂,有效地干预受该标志性分子调控和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的效果[3]。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口服的有活性的多激酶抑制剂,具有对抗酪氨酸激酶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4]。因而,这种药物可以靶向两个主要通道,通过阻止血管生成和通过阻止Ras/MAPK激活细胞增殖来阻止肝癌形成。临床前研究显示在HCC异种移植模型中其表现出抗肿瘤活性[5]。137例晚期HCC患者的n期临床试验显示索拉非尼可使35%患者的病情稳定持续达4个月,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7个月,部分应答率低于10%。有趣的是,有Ras/MAPKK 途径激活的患者可存活178d,未激活者仅存活46d%。 2.射频、介入治疗 RFA 系统由射频发生器、电极针、中性电极板及患者一起构成的闭合循环环路,在影像技术导引下将射频电极插入PHC组织,通过电流方向的改变引起局部组织中离子振动,摩擦产热,局部温度增高使肿瘤组织迅速发生凝固性坏死,直接原位杀死肿瘤细胞。①直径≤3cm的小肝癌,RFA可以取代手术切除成为首选治疗。Livragh进行的[6]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比较了小肝癌经皮RFA与手术肝切除的1、3、5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发现手术切除并不优于RFA,而RFA 治疗的创伤、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优于手术切除者,认为小肝癌应优先选择RFA。TACE是晚期原发性肝癌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组织学发现仅有20%-50%的病例在TACE术后肿瘤呈完全坏死,绝大部分在肿瘤周边、肿瘤包膜下及包膜内显微镜下可见存活的肝癌细胞。而且TACE对大部分门静脉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一、知识要点 1.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 2.6万/年, 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2.我国95%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 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 3.原发性肝癌的危险人群包括: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 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 4.肝癌病理组织学主要分为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性肝癌三种类 型。肝内胆管癌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临床占上原发性肝癌的10%~20%。纤维板层癌是HCC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青少年,多不伴肝硬化,生长缓慢,预后较好。 5.目前,在我国肝癌的定性诊断仍以检测血清AFP为主,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 AFP>400μg/L;目前还没有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可与AFP相媲美。 二、临床诊断 1.诊断标准 (1)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大结节状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2)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DCP、GGTⅡ、AFU及 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3)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2.分期标准 (1)Ⅰa 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2)Ⅰ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3)Ⅱa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4)Ⅱ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 B。 (5)III a 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之

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肝细胞肝癌临床分析

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肝细胞肝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70例,22例患者腫瘤位于VIII段,其中14例采取VIII段切除术、8例采取右半肝上段切除术进行治疗;14例患者肿瘤位于门静脉前、右后支夹角,其中8例采取右肝下段切除术、6例采取右半肝切除术+门静脉取栓术进行治疗;14例患者肿瘤位于下腔静脉背段,其中4例采取右后叶切除术、4例采取VII、VIII段切除术、6例采取V、VI段切除术进行治疗;10例患者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均采取中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6例患者肿瘤位于肝IV、V段,其中4例采取左半肝切除术、2例采取肿瘤局部切除术进行治疗;4例患者肿瘤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下腔静脉之间,其中1例直接采取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采取左右半肝劈开术+肿瘤局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除治疗,且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也无1例发生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破裂导致的空气栓塞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6~266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78.2±23.6)min;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0~600ml,平均出血量为(280±120)ml。70例患者术后,胆漏2例,膈下积液8例,右侧胸腔积液12例。70例患者术后均给予0.5~3年时间的随访,术后1年生存率为87.85,术后3年生存率为63.0%。结论只要熟悉掌握肝脏的解剖、并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情况选取合理的手术切除方式,掌握有效的控制术中肝脏出血的方式,则手术切除方式治疗中央型肝细胞癌仍是可行其安全的临床首先方式。 标签:手术切除;中央型肝细胞癌;临床疗效 中央型肝细胞癌在临床上指的是发生在肝IV、V、VIII段的肝部肿瘤疾病,由于其位于第3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与第一、二、三肝门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临床上也将其称之为肝门区肝癌[1]。中央型肝细胞癌在临床上,一直都是一个治疗难点,主要是由于其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手术风险较高,且对于手术操作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2]。临床一直以来都对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肝细胞癌进行了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笔者以下就对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肝细胞癌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提高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3]。70例患者中,男62例,女8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为(46.5±5.2)岁。70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合并肝炎后肝硬化。70例患者中,42例为甲胎蛋白阳性,28例为甲胎蛋白阴性。70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情况,58例A级,12例B级,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给予保肝治疗,患者在术前肝功能均恢复至A级。患者的肿瘤直径为3~18cm,平均直径为(6.8±0.5)cm。70例患者中,24例患者肿瘤有完整包膜,46例患者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

肝细胞肝癌手术记录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手 术 记 录 姓名:-科别:普通外科 床号:07号住院号:- 手术时间:2015年05月07日 09:50至2015年05月07日 17:15 术前诊断:原发性肝右叶巨大肝癌;右肾多发结石 术中诊断:原发性肝右叶巨大肝癌;右肾多发结石 手术名称:腹腔镜右半肝切除(肝癌根治术)+腹腔引流术 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麻醉医师:何琼 手术者:贺德 助 手:胡柯、邓俊雄 手术指导者:张建良 器械护士:麦爱贞 巡回护士:刘宇玻 手术经过、术中发现的情况及处理: 体位:仰卧位。皮肤消毒、铺巾。手术开始为平卧位,后为头高足低,右倾位。建立人工气腹:从脐 孔下缘皮肤作11mm切口,插入气腹针,注入CO2到维持腹压 13 mmHg。探视腹腔脏器:在脐下切口插 入直径10mm套管针,置入腹腔镜头,探视腹腔情况。腹腔内无腹水,肝脏:大小形态失常,右肝肿大 ,肝5-8段有一10*10*8cm大小突起肿物。有完整包膜,旁边有一1.5*1.5cm大小灰白色肿物,考虑 子灶可能性大。左肝形态、大小、质地尚正常。未见明显占位病变,肝脏与隔肌无明显粘连:其他 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放置其他套管针:1、在剑突下白线右侧皮肤作小切口,插入直径5mm套管针, 从此放入转换器为术者的主要操作孔,选用器械进行操作。2、右锁骨中线上皮肤作1个小切口,插 入直径5mm套管针,置入无齿抓钳,3、在左肋缘下作1个小切口,捅入直径 5mm套管针,置入无齿 抓钳,夹住右肝叶向右下方。术中决定行右肝半肝切除。分离右肝叶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除胆囊, 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未见淋巴结。暴露出第一肝门,游离并缝扎右肝门静脉,肝动脉。游离下腔 静脉,取前入路。在肝右叶预定切除线(边缘距肿瘤组织1cm以上),用超声刀分离,边切除肝组织 。肝断端创面,用超声刀止血,断面大血管分支和胆管分支上可吸收锁扣。近第2肝门处用Endocut 离断肝组织。至完整切除右半肝装标本袋,肝创面出血点电凝彻底止血,用纱块擦拭肝面,无胆汁 漏。横形扩大脐部穿刺孔约8cm,完整取出右半肝。用多孔微聚止血球喷洒创面。腹腔内放置引流 管:自右侧腹穿刺孔引出。缝合皮肤切口。手术经过: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180m1。术后安返 病房。标本家属过目后送病理检查。 主治医师:王建新 住院医师:张朋 日 期:2015年05月25日 第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