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原始瓷器概述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原始青瓷原始瓷器的一种,流行于商周时期。其特点是胎色...

名词解释·原始青瓷原始瓷器的一种,流行于商周时期。其特点是胎色...

名词解释·原始青瓷原始瓷器的一种,流行于商周时期。

其特点是胎色灰白,结构坚密,经1200°以上高温烧成,硬度大,叩击时能发出金属声,器表面施一层青色或黄绿色的玻璃质高温釉。

原始青瓷其实已经具备瓷器的标准,因其工艺水平较低,原料的处理和坯料的炼制都很粗糙(气孔较大,胎质中杂料较多),釉色也不够稳定,带有明显的原始性,故称原始青瓷。

·六器即祭玉(燔玉),又称六玉,为礼神之玉。

壁、琮、圭、璋、琥、璜,分别礼天、地、东、南、西、北。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瑞玉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祭祀时不同身份的人所佩的玉器不同,标志其社会身份、地位、亲疏关系。

郑玄称之为瑞,故又称“六瑞”。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

·居住“冬居营窟,夏居槽巢”是对中国原始居住方式的一个大体描述。

在原始社会,南方建筑盛行干栏式,北方地区建筑盛行半地穴式。

·石鼓即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整,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石鼓文是大篆流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可称中国第一古物,石鼓文亦为书家第一法则,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简牍简牍是我国可证明的最早的书写材料,实际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几种东西的总称,纸发明以前是我国古代书籍的最重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简牍上文字内容有异,因此又分为“檄”、“榜”、“检”等。

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有笔、墨、刀、削。

同时,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页。

东晋末年由于纸的推广使用,简牍逐渐被代替。

由此有一系列其他词语:杀青:防蛀、风干。

4 第四课 瓷器工艺

4 第四课 瓷器工艺

第四课瓷器工艺一、原始瓷器——商代商代出现的釉陶被称为原始瓷器,属于青瓷系。

1、状况:不多见。

2、胎骨、釉料接近瓷器。

釉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种类很多:1)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低温釉;2)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结晶釉等;3)按釉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

3、浙江上虞发现青瓷窑址。

4、器型:尊、罐、豆郑州铭功路商墓出土青瓷尊北方地区发现很多墓葬出土。

如1)河南(郑州、安阳、洛阳、巩县、偃师),2)河北(藁城)、3)北京,4)陕西(西安),5)山东(益都),6)安徽(屯溪),7)江苏(南京、丹徒)等地商周遗址和墓葬中,先后出土了许多原始青瓷及残片,主要器形有尊、碗、盘、瓶、瓮、罐、豆等。

经科学测定,它们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特征,但与后来成熟阶段的青瓷比较,还带有原始性,这些也称为原始青瓷。

不成熟的地方表现在:1)气孔较大。

2)胎料中杂质较多。

3)釉色还不够稳定。

二、原始青瓷——春秋战国青瓷:指的是高温颜色品种之一,其坯料和釉料均含有较高的铁的成分,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焙烧,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

三、早期瓷器——汉代,东汉时期进入了成熟阶段1、使用了龙窑,温度达到1300度。

2、使用高岭土相近的瓷土。

3、挂釉不到底,有弦纹、波纹装饰。

4、出现了青瓷和黑瓷。

黑瓷:为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

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的品种,也用氧化铁作釉的呈色剂,增加铁的含量就成了黑瓷,其釉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在5%以上。

黑瓷创烧于东汉,浙江上虞窑烧制的黑瓷,施釉厚而均匀。

上虞窑:我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之一。

在今浙江上虞。

境内窑址密集。

今小仙坛及帐子山东汉瓷窑遗址,是我国最早瓷窑之一,烧造青瓷、黑瓷和印纹硬陶。

三国吴及两晋所产青瓷极为精致,南京赵士冈吴墓出土赤乌十四年(251)青瓷虎子,镇江晋墓出土的青瓷押均为上虞窑产品。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摘要:一、概述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二、中国陶瓷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2.商周时期陶瓷的初步发展3.汉代陶瓷的繁荣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发展1.瓷器的出现2.青瓷与白瓷的竞争四、唐代陶瓷的鼎盛1.官窑制度的建立2.五大名窑的兴起3.陶瓷艺术的繁荣五、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发展1.各大窑口的延续与创新2.陶瓷工艺的进步3.陶瓷贸易的兴盛六、现代陶瓷产业的崛起1.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2.工业陶瓷的发展3.陶瓷艺术的多元化正文: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可谓悠久,其根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早期陶器制作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的陶瓷艺术奠定了基础。

商周时期,陶瓷工艺逐渐成熟,出现了原始青瓷。

汉代时期,陶瓷业迎来了繁荣,河南的釉陶和四川的井盐釉陶尤为著名。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终于在我国问世。

当时,青瓷与白瓷相互竞争,形成了我国陶瓷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紧接着,唐代陶瓷迎来了鼎盛时期。

官窑制度的建立,使得陶瓷生产得到官方的支持。

同时,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纷纷兴起,推动陶瓷艺术走向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陶瓷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

各大窑口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陶瓷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陶瓷贸易也随之兴盛。

景德镇成为了全国陶瓷产业的中心,其所产瓷器远销海内外。

近现代以来,陶瓷产业在我国继续蓬勃发展。

传统陶瓷技艺得到了传承与创新,工业陶瓷崭露头角。

此外,陶瓷艺术形式更加多元化,融合了绘画、雕塑等元素。

如今,中国陶瓷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载体,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魅力。

总之,中国陶瓷发展历程可谓一部丰富多彩的史册。

从原始陶器到现代陶瓷产业,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我国陶瓷艺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陶器(原始社会

陶器(原始社会

陶器(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原始社会半坡类型器型:圆底、平底盆纹样:直线构成分类风格庙底沟类型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纹样:曲线构成流行地域:黄河中下游(河南、山西、陕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仰韶文化地位(意义):我国远古彩陶的代表人面鱼纹盆(半坡)赏析:圆形的人面被黑白图形分隔开来,显得神秘安详,代替耳朵的是一对呈三角形的鱼。

整个画面神秘奇特,妙趣横生代表作鹳鱼石斧图(庙底沟)赏析:造型因素在动感和神态的表现中负有勃勃生机。

彩陶石岭下型(与庙底沟相似)马家窑型波澜壮阔、循环往复、具有韵律、节奏分类半山型风格造型优美马厂型没有了精心制作的耐心马家窑文化流行地域: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地位(意义):上承仰韶文化,下接齐家文化。

代表作:舞道彩纹陶赏析:反映了当时生活情节,说明人们已初步掌握了形象的某些特征,而且能使用其表达一定审美及思想。

黑陶:流行地域:山东龙山龙山文化风格特点:“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有“蛋壳陶”之称。

奴隶社会(先秦)西周之前(包括西周):白陶器:陶质坚硬,质地精良,不易吸水,扣之发音清脆悦耳。

白陶、原始青瓷(原始青瓷)西周以后,至商周时期:印纹硬陶:坚固美观,制造简便。

商中期-战国:原始青釉(原始青瓷):陶器具备了瓷器的特点,是陶瓷史上的一个飞跃。

秦汉时期代表:秦始皇兵马俑特点:写实,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规模宏大,气势宏大。

秦朝风格:1、伟美2、较高的写实技巧——大而不空,远视其势,近观其质。

陶塑陶俑特点:数量巨大,出土范围广。

下层人形象,“视死如视生”的厚葬观念汉朝西汉:济南无影山:表现了西汉时期,地主阶级奢侈的生活,第一次发现杂技题材的陶俑代表东汉:四川成都天迥山:击鼓说唱佣:下层人形象,神态惟妙惟肖,有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越窑南方地区:浙江瓯窑↓婺州窑青瓷施釉均匀、明德清窑朗、雅致代表:青瓷莲花尊北方地区:河北景县封氏赏析特点:莲花尊上下仰覆两对莲花相对构成其优美形象,花瓣尖微微翻卷,显得皎洁、丰润、充满生机。

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研究

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研究

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研究一、概要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陶瓷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印纹陶器的流行,成为了该时期陶瓷器的主要特点。

本文将对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工艺特点、装饰艺术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揭示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广泛使用各种工具和武器,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生活用具和器物。

在这种背景下,原始瓷器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陶器。

原始瓷器制作技术相对简单,但仍需经过高温烧制,因此成品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用性,同时装饰图案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在商周时期,印纹陶器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陶瓷器类型,其装饰图案多为几何形状,如方格纹、条纹、云雷纹等,这些图案富有神秘感和象征意义,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和文化内涵。

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的造型多样,有鼎、靛、壶、罐等,这些器形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于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认识。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其是江西、福建、浙江等地。

这些地区的陶瓷工匠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印纹陶器的制作技艺,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

商周时期印纹原始自器的发展也受到了青铜器的影响,许多青铜曙的花纹和图案也被应用到原始瓷器的装饰上,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1.研究背景与意义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见证了陶瓷技术的重大发展和瓷器的初步成熟。

这一时期的陶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印纹硬陶的流行和原始究器的出现,为后世的陶瓷制作工艺奠定了基础。

商周印纹原始瓷器的出土,为我们揭示了当年陶瓷制作的详细工艺和技术。

这些遗物不仅在艺术和工艺上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德瓷小铺原始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

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

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

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

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

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

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上古之民,穴居野处,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围绕着渔猎饮食,所以最初迫切的发明需要都釜瓮之类。

陶瓷上出现装饰,说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有进步,解决果腹问题以外,尚有余力,于是人们开始在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现。

河西走廊一带的马厂类型彩陶,器形一般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于携带反映出这一地区半农半牧的经济状况。

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则出现了播撒种子的人形图案,说明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创造力的进步。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

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

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 陶瓷史

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 陶瓷史
《印纹硬陶瓮》周 这件陶器小口圆肩、鼓腹平底。造 型庄严原实,密集的小方格纹更添加了 厚实感。
秦汉时期
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 等大的陶制兵马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 水平。制作精湛,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工艺 成熟,几乎没有变形、开裂的问题,原材料使 用当地泥土,凝结性、可塑性强。
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汉代的陶瓷器, 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造型。器 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950oC1000oC之间, 为低温釉,所以今天所见到的汉器表面出现有 细微碎纹。
秦汉时期
秦代陶器以兵马佣为最,形象逼真、神态 各异,身高一般在175cm-196cm,从服饰、相 貌上可分辨出将军、武官或武士及他们各自的 分工。
明清时期
青花把莲纹盘 (明) 斗彩寿石花卉纹罐 (明) 斗彩与点彩、加彩一 起统称为“五彩”。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引进的一种 技法,为清官专用瓷器品种。
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 (清)
明清时期
粉彩九桃天球瓶装(清)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 受珐琅彩影响而创制的釉上彩。
陶瓷的成型方式
类 别
圆形
方形
其他形状
《宽带纹三足钵》 大地湾一期文化
原始陶器
《变体鸟纹盘》 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的彩陶纹饰以几何形和自然
形两种。此件彩陶由抽象化的鸟形变化 而成,黑白相间、阴阳双关、疏密有致、 律动的弧线显示出蓬勃的活力。
原始陶器
《波浪形纹瓮》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半坡文化派生出的分支。 此件彩陶是典型的马家窑文化类型,表面 打磨光滑,纹饰动感强烈。
将 军 佣

秦 )
武士佣 (秦)
秦汉时期

中国设计史1 原始-夏商周部分

中国设计史1 原始-夏商周部分

中国艺术设计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原始时期:自然流露奴隶社会时期:神秘、威严、深沉、庄重战国、秦、汉:古拙凝重、气势磅礴隋唐:自信、饱满、大器宋:理性之美、清秀、含蓄、典雅、单薄的凄婉之美元:粗犷、豪放、刚劲明:大方、明快、端庄、敦厚清:造型奇巧、色彩艳丽、装饰繁缛第一节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原始工艺美术总体特征:1、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2、艺术性服从于实用性一、原始陶器北方仰韶文化的彩陶,南方河姆渡的雕塑,东部龙山文化的黑陶以造型取胜。

1、陶器的产生——定居的生活方式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起源早最早的陶器资料: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出土了距今八千多年的陶器。

2、陶器的制作1)手制成型(早期)2)轮制成型(晚期) A慢轮制作 B快轮制作3)陶器造型源起——拟形陶4)陶器装饰源起素陶、彩陶、印纹陶其内容可归纳: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Totem)。

图腾原为印地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它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5)陶器的材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3、彩陶定义: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依据考古学对原始文化的分类、彩陶分布的地域、特点和时间上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b 123.8± 12.8 116.5± 28.5 162.3± 1.7 108
Cs 10.8 ±1 8.6± 2.7 16.6 ±0.1 14.8 11.6 ±1.6 14.8 ±5.5 11.4 10.9
Ba 856.3± 57.3
Sr 93.3±5. 8 100.8± 23.8 70.7±1. 3 52 52.3±8. 3 54.5±2 0.5 49 56
科技考古
商周原始瓷器概述
科技考古

原始瓷介绍
高温钙釉,釉色以 青绿和黄绿色为主
胎致密,青白或灰白色为主 烧成温度1000度左右

原始瓷介绍
考古资料明确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商 周时期,已经烧制出器表挂釉、质地坚硬、吸 水率甚低的原始瓷器。1929年安阳殷墟发掘时, 即发现了这种原始瓷器。 东汉时期,出现正式 青瓷。
罗宏杰: Ca 、瓷釉
科技考古
III 以往研究
陈铁梅:北方原始瓷烧造地点为南方江西吴城等少数地区 Chen Tiemei’s Research :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1999) 26, 1003–1015
1997年,陈铁梅等先生选取湖北江陵荆南寺、郑州二里岗、湖北黄陂盘龙城、湖南岳 阳铜鼓山和江西吴城等5个商代遗址的陶器55片、原始瓷32片、印纹硬陶6片,总计93 片样品,作了INAA(中子活化分析)测试。取得14种测量值和统计值可信的元素,通过 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发现所有地区的陶器都各自聚成一类,而除吴城遗址 外,各地的原始瓷却不与该地出土的陶器聚在一起,绝大多数都与吴城遗址的原始瓷 和陶器聚在一起,表明各地陶器的元素组成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属于就地选材,而 各地原始瓷的元素组成却十分接近,并与吴城陶片的成分相近,据此推论吴城及附近 地区可能是商代原始瓷器的生产中心。
III
II
科技考古

PCA分析结果
F1=68.3% F2=28.8%
科技考古
印纹硬陶 吴城印纹硬陶的Li、Cs、Co、Cu、Ni、Sc、V等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样品。 其Zn元素的含量,除低于TJD6和TJD9外,同样远高于其它样品。 至于As元素的含量,吴城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普遍高于其它地区的原始瓷。 与之相反,其Nb和Hf元素的含量一般低于其它样品。 由此可见,根据微量、痕量元素的特征分析,能将吴城印纹硬陶和各地原始瓷区分开来。 不过,相对而言,样品WCYT4的微、痕量元素含量普遍低于其同组样品。
主要文化类型:商文化区
科技考古

2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商周原始瓷器的面貌】
※商周原始瓷釉色及分布
科技考古

3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商周原始瓷器的面貌】
1
胎色 商代原始瓷器的胎色有纯白(稍带黄色)、灰白、黄白、淡灰(浅灰)、灰、深灰、淡 黄色(浅黄灰)、黄灰、青灰、砖灰、棕、淡灰棕、红、黑等色,以灰白、浅灰、淡灰 、灰色为多。胎色的差异是受胎的化学组成不同所致。 烧成温度
科技考古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5
纹饰举例
印纹
1.S形纹2.单线S形纹3.方格纹4.篮纹5.云雷纹6.回纹7.米字纹 8.米字纹9.叶脉纹10.条纹12.席纹13.绳纹14.指甲纹15.曲折 纹16.人字纹17.双人字纹18.网结纹19.三角窝纹20.圆窝纹21. 圆圈纹22.弧线纹23-25.圈点纹26.圆点纹27.刺点纹28.反S形纹
科技考古
Ⅵ 聚类分析结果
I
当阿基米德距离为10时,样品明显分为三类: 即江西吴城原始瓷和山西垣曲原始瓷样品组成第I类; 浙江和安徽样品组成第II类; 而江西吴城硬陶与河南郑州原始瓷样品ZS4组成第III类。 第I类中,除河南郑州原始 瓷ZS3和江西硬陶样品WCYT4与I类样品聚在一起外, 其余样品皆各自聚成一亚类。 第II类中,浙江和安徽样品各自聚为一类。 第III类中,除上述江西硬陶样品WCYT4外, 其余硬陶与河南原始瓷样品ZS4聚为一类。 郑州两个原始瓷样品ZS3和ZS4分别聚在I和III类中。
1000℃ 以上
2
科技考古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3
硬度
摩尔硬度6左右 制法
手制、轮制、模制等
4
科技考古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5
文饰
印纹:24种
划纹:7种
纹饰 (48种文样)
附加堆纹:9种
刻纹:2种
此外还有凸弦纹、凹弦纹、水波纹、篦纹 等
科技考古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单一图案
17个遗址,27种类型, 方格纹出现频率最高
殷墟二期 殷墟三期 殷墟四期
科技考古
SD1 SD2 SD3 SD4 SD5 T1403H690:①123 T1304M102:05 T1303⑤B:2 T1311⑤B:1 T2102H521:27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SD6
Zn 71.8± 5.3 91.5± 43.5 102.7 ±0.7 72 49.8± 6.8 57.5± 10.5 46 62
As 1.6 ±0. 4 1.3 ±0. 3 2.6 ±0. 2 2.2 2.5 ±0. 7 1.9 ±0. 7 3.4 1.4
Cr 36.8± 8.0 39.5± 11 102.8 ±4.7 90.9 72.1± 2.8 50.2± 7.6 50.7 26.1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原始瓷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山东大辛庄
测试工作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进行,所用方法为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 选择2个已知含量值的国家标准物质样品(GSR-9和GSR-11)同陶瓷样品一起 测量,以便控制测量质量。 除个别样品的个别元素,因含量太低(接近检测限),致使测量误差较大外,
成形图案
•变化繁多,
文字
•商代原始瓷器 上刻划(或 压印)有文宇(或符号)者, 仅见於长江流城和华南,已 确定的有江西清江吴城、江 西清江三桥横塘雅城塘、江 西万载茶树窝和榨树窝、江 苏句容城头山等五个遗址
多种文样组合 二种文样构图者以二种文样构图者,已 知有8个遗址,26种类型(表六),至 少包括25种文样 以三种文样构图者,已知有3个遗址,17 种类型 包括20种大样 四种文样构图者以二种文样构图者,4 类型
科技考古
思考题:前人工 作存在的问题
科技考古
IV 商周原始瓷产地的ICP分析 样品情况
地点 浙江黄梅山原始瓷 安徽枞阳汤家墩原始瓷 江西吴城原始瓷 河南郑州商城 山西垣曲原始瓷 江西吴城印纹硬陶 合计
编号 HMS TJD YSC ZS SX WCYT
数目 4 4 4 2 4 4 22
测量元素24个,分别为:Li Rb Cs Ba Sr Co Cu Ni Zn Hg Al Cr Sc Mn Hf Sb Ta V Nb Th U La Eu Yb 测试工作由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完成。测试仪器为:法国JY公司JY38S型ICP—AES。
原始瓷产地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烧造于南方的某个地区, 并根据成分分析,又具体推断这一地区即江西吴城。
科技考古
III 以往研究
李家治:瓷器发明于浙江地区,原始瓷及印纹硬 陶皆为南方生产 —《中国科学技术史· 陶瓷卷》
北方原始瓷除了具有南方瓷器高硅质瓷的特点以外,我国 南方从陶器开始经过印纹硬陶、原始瓷和瓷器,它们的化 学组成是逐渐变化的,而且相互交错。其中SiO2逐渐增高, Fe2O3和CaO逐渐降低。而北方的陶器和瓷器则分别处两个 互不相关的领域,和印纹硬陶、原始瓷的区域也互不相交。 说明它们在化学组成上是没有关系的,而且北方瓷器Al2O3 含量又远高于南方瓷器和原始瓷
划纹和堆纹
科技考古
6
清江吴城遗址出土文字举例
先刻后刻
科技考古
7
器型
科技考古
III
以往研究
1.原始瓷的定名
瓷石或瓷土
2 1
烧成温度
瓷器标准
3
高温釉
4
吸水率等
科技考古
III
以往研究
原始瓷釉研究 原始瓷胎质研究
灰釉
瓷石
原始瓷釉的起源
瓷胎原料
泥釉
高岭土
2.原始瓷的工艺
科技考古
III 以往研究
郑州
吴城
【河南小双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尊】
科技考古

1
我国原始瓷出土概况
【出土原始瓷的分布】
河南、江西、山东、陕西、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苏等70多处遗址, 出土原始瓷较多的遗址有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江西吴城等。 几个新材料: 1. 二里头新发现 2. 浙江湖州地区新发现 3. 小双桥遗址新发现 4. 马桥遗址新发现
中原商文化典型遗迹 郑州商城C1H1 小双桥VG3、H57、H43 郑州商城C3T10、 洹北97G4 洹北97H2、洹北97M6 殷墟SH317、PNH15 殷墟PNH49、PNH94 殷墟PNT251④、GT112③ 殷墟PNH5
商文化分期 二里冈上层一期 中商一期 中商二期 中商三期
殷墟一期 (偏晚阶段)
Sc 14.8 ±1.8 14.2 ±2.3 24.9 ±0.3 22.3 17.6 ±2.8 15.3 ±1.8 13.2 11.5
V 94.3±1 6.8 113.5± 23.5
U 4.3 ±2 4.5 ±1. 8 3.0 ±1. 1 3.2 3.0 ±0. 9 1.3 ±2. 0 3 3.1
浙江黄梅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