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区别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区别
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 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到了隋代展 子虔的《游春图》 子虔的《游春图》已注意到了物象之间的远近、高低、大 小的关系和层次,贝玛的 林间小道》 17世纪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在 世纪荷兰画家的风景画 他的画中,通过两排树木高低不一、 他的画中,通过两排树木高低不一、疏密有致的组合和排 创造出了一个透视感极强的空间。 列,创造出了一个透视感极强的空间。
笔 墨
笔 触
水纹
西方风景画在观察对象时视点不变,物象是正 常视域内的,物象呈现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以及 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这种观察方法就是“ 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这种观察方法就是“焦点 透视” 透视”法。
郭 熙 的 《 早 春 图 》
空间: 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 空间: 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中西方似乎 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物博山水 要具象一些, 或风景绘画上相差迥异。 或风景绘画上相差迥异。在中国的传统美术理
王希孟〔北宋〕(1090——?)《千里江山》图 北宋〕 1090——?) 千里江山》
传世之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卷,此图赐予蔡京,从其 传世之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卷,此图赐予蔡京,从其 卷后的题跋中得知,此图为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 卷后的题跋中得知,此图为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 1191.5厘米,全图以大青绿为基调,山脚、屋墙、水天交 1191.5厘米,全图以大青绿为基调,山脚、屋墙、水天交 接处用深浅各异之赭石色渲染,屋顶用浓黑,人物多粉画, 用笔敷彩精细,轻重浓淡生动活脱,灿烂艳灼,美不胜收, 千里江山秀丽多姿,雄伟壮观。时人赞其画“ 千里江山秀丽多姿,雄伟壮观。时人赞其画“一点一画均 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 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 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人 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卷后有宋代蔡 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卷后有宋代蔡 京、元代李溥光题记,曾经南宋内府、元代李溥光、清代 京、元代李溥光题记,曾经南宋内府、元代李溥光、清代 梁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梁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思想之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思想之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思想之比较摘要: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虽然都以自然山水和风景为题材,但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裁,在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家在自然中虚静养气、畅神达意,体现的是一种林泉高志,这正是山水画之东方精神;而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风景画是科学地再现客观世界的形式,追求形式的数学逻辑与和谐完美,表现逼真的自然空间。

本文重点论述了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造就的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及空间表现方法,认为其根源是中西不同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所致。

关键词:山水画;风景画;中西美学思想比较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身边环境的关怀。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艺术家即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付诸于画笔,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这样的山水画或风景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长期以来,中国人把山水画看作仅次于书法的一门高难度的视觉艺术,要是画人物或花卉,画家能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少,但创作以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就能体现炽热的情感,浓郁的诗意,以及深厚的哲学观念。

所以山水画成了中国早期特别丰富和广泛的艺术语言。

苏试的“书画同一律”中的“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山水画。

可见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当中的地位是其它艺术难以达到的境界。

要分折评价中国传统山水画独特个性和特殊规律,探讨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是必要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中国绘画而不去顾及西方风景画的历史情况,更是不恰当的。

对中西绘画作比较研究,实质上也是探索两者的“异同关系”。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中国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属于写意的艺术,而欧洲的风景画,作为欧洲绘画体系的一部分,本质上属于写实的类型。

艺术的写实与写意并没有价值判断高低优劣之分。

写实与写意的界限也是模糊的,写实中不可能没有写意,而写意中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写实的因素。

否则,写实则成了机械的模仿实物而无主观感情成分。

写意也会变成脱离自然物象世界的纯粹抽象人的感官将无法把握。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们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理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两种传统绘画形式的异同。

一、艺术风格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意境”,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传统山水画往往运用线条勾勒出山石并通过皴法表现山水的质感,给人以恬静、宁谧的感觉。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注重“写实性”,追求真实场景的再现。

风景画往往通过用色的明暗变化和光影的处理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二、表现手法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注重“工笔”,即细腻精巧的描绘。

画家常使用细小的毛笔、羊毛等工具,通过勾勒细节来表现自然景物的美感。

而在西方传统风景画中,常使用宽大的画笔和厚重的颜料,通过勾勒线条和色块的方式来表现景物的形态和纹理。

三、艺术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以形写意”,追求从形式上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山水画往往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壮美与恢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更侧重于塑造与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

风景画往往通过人物的表情、姿态和行为来传达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的抒发。

四、主题内容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常以名山大川、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则更多地以具体场景、名胜古迹,以及城市、乡村、田园等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理念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都是通过画笔和颜料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但取材角度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两种传统绘画形式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壮大,并成为了各自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当尊重和珍视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并通过对其异同的分析和思考,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提供更丰富的视野和思路。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观念、题材、审
美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国山水画注重表达的是自然界的神韵与意境,强调大自然的气势与山川之美。

中国
山水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追求画面中自然景观的气势恢宏、有神有哲的特点。


西方风景画则更多的强调景色本身的浪漫主义与写实性,注重色彩的细腻表达和视觉上的
享受。

西方风景画往往通过光线、阴影、透视等技巧来刻画场景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中国山水画强调“写意”,即通过简约、留白的手法来表达画家的情感与境界。

中国
山水画往往以纸本、绢本、细毫等工具进行,善于运用水墨、水彩等材料,注重线条的斑驳、遗韵和水墨的渲染。

而西方风景画则注重细节的表现和写实的技巧,更多地采用油画、水彩画等材料,通过色彩的层次和细腻的刻画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

中国山水画强调“余白”,即画面中大量留白的手法。

中国山水画追求画面整体的和谐、空灵与虚实相生的特点,通过大量的留白来表达画家的意图和观念。

而西方风景画则
更多地强调画面的填满和细节的表现,注重画面的丰富性和细腻性。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观念、题材、审美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山水画追求
自然景观的意境与气势,注重写意、意境和余白的表现方式。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景物
本身的浪漫主义与写实性,注重细节和色彩的表现。

两者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是独特且具
有艺术价值的表现方式,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1. 引言1.1 介绍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概念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类型之一,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笔墨勾勒出山峦、江河、云雾等自然景物,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之感,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更注重描绘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而西方风景画则是西方绘画的一种流派,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题,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和透视效果的呈现。

西方风景画追求的是一种精细逼真的表现方式,着重于细致描绘景物的细节和场景的构图。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主题、表现手法和构图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两种画风各有其独特之处,共同构成了人类绘画艺术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

1.2 探讨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壁画和书法之中。

最早的山水画作品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画家们开始将大自然的景色融入到绘画之中,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随着历代文人墨客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国山水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情感表达。

西方风景画则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壁画和绘画作品。

在中世纪欧洲,风景画开始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主题,展现了他们对自然景色的兴趣和审美追求。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西方风景画逐渐成为欧洲绘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通过对风景的客观再现来展现出自然之美。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起源和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是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展现了不同文化对自然景色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这些不同之处也为这两种绘画形式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都在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人类绘画艺术的宝贵遗产。

2. 正文2.1 表现主题的差异:中国山水画强调情感表达,西方风景画强调客观再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主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4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4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思考一下 有什么相 同之处? 题材相同
中国山水画
西 方 风 景 画
一、中西山水、风景画家不同的空 间观察方法
乡间村 道 油画 荷兰 霍贝玛
宋千 代里 王江 希山 孟图
山水画的观察方法
散点透视(视点是移动的)
《清明上河图》北宋
张择端
西方风景画的观察方法 焦点透视(视点是静止的)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不同的表 现方法 中国山水画 1、独特的意境表现方法“三远法” 2、“虚实相生”的空间处理方式 西方风景画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焦点透视 法的基本规律)
独特的意境表现方法“三远法”
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为山 水画家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可以不受眼前景 物所限制,移动着的视点把平视、仰视、俯 视的各种景物组合起来,使观赏者在烟云卧 游时得到充分的精神自由。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
2、 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并非没 有令人烦心的现实,比如社 会动荡、经济萧条、农田被 焚等等,但在风景画《干草 车》中,这一切均不在视野 术的油画作品 B.它所呈现的是艺术美而不是自然美 C.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画家莫奈 D.这幅画展现了一幅人们在土地上生活、劳作与 恬美的自然和谐无隙的美景,至今魅力依旧

“ 虚 实 相 生 ” 的 空 间 处 理 方
西方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焦点透视 的基本规律)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一、观察 方法 二、表现 方法
散点透视
1、三远法 2”虚实相生” 的空间处理 方式
焦点透视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创作理念的不同
中西美术作品欣赏

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比较

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比较

问 ( ) 下
2 0 ・ 0 93
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范大学绘 画 系 黑龙 江哈 尔滨 哈
【 摘
差别。
10 0 ) 501
要】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尽 管不 可避免地选择 了 自 然
景物作 为绘画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 着极大的
绘 画最重要 的也是最基本 的表现方式。 绢是最早的绘 画工具材料 , 结 构 紧密 , 质地耐磨平整 , 便于勾线 , 晕染或填色等, 尤其适合青绿 山水 的表 现, 是绘画 的最佳材料之一 。 中国山水画的色彩比西方的色彩要 简单得多 ,这主要源于对色彩 的不同认识而产生 了不 同的色彩观念 和意识 , 这必然导致不同的绘 画色彩形式。 欧洲绘 画在杨 ・ ・ 克创用油画颜料 以前 ,多使用坦培拉颜料 凡 艾 技术 , 这种油性 的新 型材料 调和剂 , 具有历史 性开创 意义。 1 6世纪 时, 欧洲大量使用油性调和剂 , 如松节油、 亚麻油 等树脂材料 , 新媒介 或成功地对光线处理成为表现空间的重要技术手段 。1 9世纪初 开始 由颜 料商提供颜料包括调和剂等 , 颜料种类 的选 择即色相 的选择 , 使 每个画家根据 自己的喜好 , 进行选择 , 不完全一样 。 最早的风景 画, 主 要画在附有粗 帆布 的木板上或在木板上涂白垩粉 ,稍后就直接 画在 布上 ,欧洲风景画的技术 , 首先体现在直接用色彩创造视觉 自 然体 系 , 次要解决 的是素描问题 ,光影明暗黑 白灰等都是 由光所造成 其 的, 因此 , 光在 欧洲绘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绘画因素。光使不 同程 度倾 斜的物象 , 体积的面产生 了不同层次的黑 白灰关 系, 黑白灰这 将 些不 同层次 的色调 , 准确画在物体的每个转折面上 , 体积 、 结构从 而 表现出来了。 素描是解决 除了色彩以外 的一切造型的基础 , 所以像提 香这样的色彩大师都认为素描比色彩还重要。 当然 , 西方风景画的最 后完成是以色彩的形式完成的,素描仅仅 是对 画家 的基 本技术 的要 求, 并在色彩 中暗示出素描的基本技法 , 以, 所 以色彩造型是西方 风 景画的主要 特征, 这一特征也是 与中国山水画的主要 区别 。 意象这一绘 画范畴主要体现在 中国山水画方面,形 象的绘 画范 畴主要体现在西方风景画方面,中国山水画通过具象 的表现更 多的 是追求意境 , 的表现大多是 由绘画中构成 的 ” 意境 意象 ” 实现的。 来 意象的构成虽然不完全同于欧洲风景画 中写实的形象 ,但具有 自然 系统是可辨认的物象 , 欧洲风景画受模仿说的影响 , 注重具 象的写实 性的描绘 , 就注定 了欧洲风景画的注重 ” 这 形象 ” 身的选择与描 本

(完整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完整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巴比松画派绘画
审美 追求不同 中 追求意境,抒发诗意情怀。
西 重客观再现,力求 获得如真如幻、 空间深远的效果
谈谈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在表现方法 上有什么不同?
从中西绘画不同的构图手法和景物描绘手法可 以看出,西方画家善于从特定角度深入探究、 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 间深远的视觉美景;中国画家则通过“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自然山水的 感受体验,不求在画面上完全摹仿自然景物某 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山水形象抒 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觉。
重视“光线”下 巨然《雪景 丰富的色彩变化。图》康斯太
布尔《干草 车》
重客观再现,力 倪瓒《渔庄 求获得如真如幻、秋霁图》 空间深远的效果。《干草车》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名称
造型 方式
透视 角度
构成 方式
视域 感受
表现 特点
创作 方式
观念 差异
色彩
中国 山水

意象 似与
不 似之

散点 透视
中国山水画
中 散点透视法
西 同观 察
以“咫尺之图,

方 法
写千里之景”,
术 不 表现丰富的山水
作 品 比 较
同 色 彩 表 现 不
景色。
“随类赋彩”
在讲究固有色的 同时,也重视季 节、气候对色彩
的影响。
审 追求意境,抒发
美 追
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 作品比较
焦点透视法
王希孟《千
逼真的表现视觉 里江山图》 真实的空间,给 霍贝玛《乡 人身临其境的感 间村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的 感受
(填写你对一幅作品或几幅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认识与看法。)
中国山水画表现“远”的三种 艺术手法: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 远
深 远
平 远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 缥缈渺。”--郭熙《林泉高致》
平远
深远
高远
鉴赏中国山水画的要点(鉴赏角度)有哪些?
鉴赏中国山水画有两个要点:一是用心体 味画家是如何在画面上创造性地组织山水形象 的层次变化,从而形成意境之美的总体效果; 二是鉴赏揣摩画家用笔、用墨、用色的艺术技 巧,如何简练而生动地表现山川、树石等景物 的形象美感。
中 同观 西 察 方 美 法 不 术 作同 品 色 彩 比 表 现 较 不
中国画家从来不固定一个点 来静止的观察和描绘自然山水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宋代)
观察方法不同
中 散点透视法 以“咫尺之图,写 千里之景”,表现 丰富的山水景色。 焦点透视法 逼真的表现视觉真 实的空间,给人身 临其境的感觉。
西
干草车 康斯太布尔(英国)
城市风景 贝洛托(意大利)
雪 景 图 巨 然 ( 宋 代 )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名称 造型 方式 意象 似与 不 似之 间 具象 生动 逼真 透视 角度 构成 方式 视域 感受 表现 特点 创作 方式 观念 差异 色彩
中国 山水 画
散点 透视
复合 式

多视 域
自由
创作
天人 合一
水墨 晕染
西方 风景 画
焦点 透视
单元 式
单视 域
严谨
写生
天人 相对
油彩 斑斓
审 美 追 求 不 同
中国山水画 散点透视法 以“咫尺之图, 写千里之景”, 表现丰富的山水 景色。 “随类赋彩” 在讲究固有色的 同时,也重视季 节、气候对色彩 的影响。 追求意境,抒发 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 焦点透视法 逼真的表现视觉 真实的空间,给 人身临其境的感 觉。
作品比较
王希孟《千 里江山图》 霍贝玛《乡 间村道》
小 结
1.中国的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法,能表现丰富的山水景象 而西方风景采用焦点透视法,能更逼真的表现景物空间,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观察以下作品,属于西方风景 C 画 的是 ( )
A B C D
2.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 早于西方独立的风景画近千年,反映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 审美情趣与文化境界。关于中国山水画以下描述正确的一 项是( A ) A.对意境的追求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重要特 点。
金以上金 碧及用碧 辉宫泥山 煌室金水 ,、勾: 具楼染是 有阁山在 装等廓青 饰建、绿 意筑石山 味物纹水 。。、的 使坡基 之脚础 ,
代敷浅 黄设绛 公以山 望赭水 、石: 王为在 蒙主水 喜色墨 欢的勾 作淡勒 这彩皴 种山染 山水的 水画基 画。础 。元上 ,
水彩的没 画色名骨 ,描称山 就绘。水 称物指: “象不“ 没。用没 骨用墨骨 山这线” 水种勾是 ”方勒中 法,国 画直画 的接技 山以法
重视“光线”下 巨然《雪景 丰富的色彩变化。 图》康斯太 布尔《干草 车》 重客观再现,力 倪瓒《渔庄 求获得如真如幻、 秋霁图》 《干草车》 空间深远的效果。
感山诗古和稿源强它是出名国的们景中 水书有书””调有最,家古认通画国 。画画“法。,“着有是辈代识过有古 的印书艺中“外独生中 山和比着代 内合画术国搜师特命国 水全较很山 涵一同密古尽造的力历 画面已大水 和更源不代奇化艺的史 历的经的画 形是”可山峰,术艺上 史理有区与 式增之分水打中传术最 悠解了别西 的添说,画草得统门大 久。深,方 美了。自多 心,类也 、中入我风 。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 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 的,是大于画面真实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 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优秀作品鉴赏
(元)倪瓒《六君子图》
雪景图 巨然 (宋代)
色彩表现不同

“随类赋彩” 在讲究固有色的同 时,也重视季节、 气候对色彩的影响。
西 重视“光线”下丰富的色彩变化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优秀作品鉴赏
什么是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清王世贞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巴比松画派绘画
审美 追求不同 中
追求意境,抒发诗意情怀。
西
重客观再现,力求 获得如真如幻、 空间深远的效果
谈谈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在表现方法 上有什么不同? 从中西绘画不同的构图手法和景物描绘手法可 以看出,西方画家善于从特定角度深入探究、 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 间深远的视觉美景;中国画家则通过“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自然山水的 感受体验,不求在画面上完全摹仿自然景物某 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山水形象抒 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B.中国山水画构图严谨,面面俱到、不留空白
C.因为没有采用焦点透视法 ,所以中国的山水画就无法 表现山水的空间层次 D.中国山水画以绚丽的色彩,真实的描绘令人陶醉。
课后作业

填写你对一幅或几幅中国古 代山水画的认识与看法。
石的水 景浓墨 色淡山 。、水 干: 湿不 ,用 表色 现彩 峰, 峦以 山墨

王 希 孟 《 千 里 江 山 图
观察这两幅作品,画 家从什么样的视角进 行描绘的?画面的构 图有什么差别?由此 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有 什么差别?
霍 贝 玛 《 乡 间 村 道 》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 析的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 的空间效果。
中 同观 西 察 方 美 法 不 术 作同 品 色 彩 比 表 现 较 不
审 美 追 求 不 同
中国山水画 散点透视法 以“咫尺之图, 写千里之景”, 表现丰富的山水 景色。 “随类赋彩” 在讲究固有色的 同时,也重视季 节、气候对色彩 的影响。 追求意境,抒发 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 作品比较 焦点透视法 王希孟《千 逼真的表现视觉 里江山图》 真实的空间,给 霍贝玛《乡 人身临其境的感 间村道》 觉。 重视“光线”下 巨然《雪景 丰富的色彩变化。 图》康斯太 布尔《干草 车》 重客观再现,力 倪瓒《渔庄 求获得如真如幻、 秋霁图》 《干草车》 空间深远的效果。
魏晋时期萌芽,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
东 晋 顾 恺 之 《 洛 神 赋 图 》
隋唐:独立成画科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 用这两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 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廓, 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 施青绿二色。
★知识回顾
击鼓说唱俑 (东汉)
摩西 (意)米开朗基罗
★知识回顾
( 明 ) 曾 鲸 张 卿 子 像
李 可 染 《 街 头 卖 唱 图 》
达 维 特 《 马 拉 之 死 》
★比较中西古典人物的不同造型手法:
中国绘画使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地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绘画描绘形象的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地再现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