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合集下载

保育员基础知识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保育员基础知识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保育员基础知识第四章试题及答案1.【判断】婴幼儿的动作发育自下而上发展。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婴幼儿的动作发育自上而下发展。

2. 【判断】婴幼儿的动作发育从身体中部开始,离身体中心越远的肢体远端的动作发育越早,越接近躯千的部位,动作发育则越晚。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婴幼儿的动作发育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也越先发育,离身体中心越远的肢体远端的动作发育则越晚。

3. 【判断】18~24个月的婴幼儿会走路、投掷、上下楼梯,但肌肉活动不协调,平衡能力差,会搭积木。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 【判断】学前儿童掌握的词汇主要以数量词、虚词占大多数,其他如名词和动词相对掌握得较晚。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学前儿童掌握的词汇主要以名词和动词占大多数,其他如数量词、虚词相对掌握得较晚。

5. 【判断】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感觉和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6. 【判断】儿童最初的想象,基本是记忆表象的简单迁移,加工改造的成分极少。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 【判断】用谈话法获取的信息可信度较高,不必结合其他的评价方法,就可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婴幼儿的心理发育状况。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用谈话法获取的信息可信度有一定限度,应结合其他的评价方法,方可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婴幼儿的心理发育状况。

8. 【判断】心理健康就是指个体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心理健康是指个体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

9. 【判断】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 【判断】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儿童恐惧是由于儿童从特殊的刺激获得的直接经验所致,因而并不是习得的。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婴幼儿的身体功能和动作能力的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从生活的开始到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并分析这些规律对其认知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性。

一、扭动和挥动(0-3个月)在婴幼儿出生的初期,他们的肌肉和神经系统还未完全发育,他们的动作主要表现为局部的扭动和挥动。

婴幼儿在这个阶段只能凭借本能反应来对外界刺激作出动作反应。

比如,他们会随着外部声音的变化而有所反应,用手臂腿脚的挥动来寻找并感知物体的存在。

二、翻身和抓握(3-6个月)随着婴幼儿的神经和肌肉系统逐渐成熟,他们开始有了一定的身体控制能力。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可以主动翻身,从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和俯卧位。

同时,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开始能够有意识地用手抓握物体,并试图将物体送入嘴中探索。

三、坐立和爬行(6-12个月)在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他们的脊柱逐渐变得坚实,手臂和腿部肌肉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这时期的婴幼儿能够坐起来,开始学会保持平衡,也能用手支撑身体来爬行。

他们的动作发展更加灵活多样,包括掌握抓握和放置物体、拍手、拍打玩具等动作。

四、站立和行走(12-24个月)当婴幼儿的身体肌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时,他们开始尝试站立并尝试行走。

在这个阶段,他们通过手抓物体的支撑来保持平衡,并尝试在稳定的表面上迈开脚步。

随着练习和锻炼,婴幼儿逐渐能够独立站立和行走,这是他们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五、跑跳和投掷(2-3岁)当婴幼儿步入幼儿期时,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肌肉控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具备一定的跑跳能力,能够投掷小球或其他物体。

他们开始喜欢追逐游戏和玩耍,通过跑跳和投掷来锻炼身体和发展协调性。

六、精细动作和操作技能(3-6岁)在幼儿期的后期,儿童的肌肉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如穿针引线、剪纸、拼图等。

同时,儿童还能够进行简单的运动项目,如跳绳、打球等,这些不仅是动作发展的体现,也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61、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61、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61、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婴幼儿动作发展是婴儿从出生到两岁左右期间不断学习、掌握和改进的基本移动技能。

这些运动技能是婴幼儿身体和认知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后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基础。

下面将就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作一些详细说明。

1、运动的发展层次从0-2岁,将运动发展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躯体控制,主要表现为对头部,躯干和肢体的掌握,以及对身体姿势的调整。

第二层次是大肌肉控制,表现为爬行、翻滚、爬楼梯和走路等动作的掌握。

第三层次是小肌肉控制,表现为对手指的掌握和精细动作的完成。

最后一层次是协调运动控制,表现为快速的身体转移和运动姿势调整。

2、运动发展的发展特点从0-2岁,运动发展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首先,运动技能的学习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线性发展的,特别是在1-2岁之间,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其次,发展的速度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儿童的发展速度可能不同。

最后,动作发展依赖于动机、体验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婴幼儿的运动技能掌握与周围环境和对它感知的程度息息相关。

3、动作发展的教育意义婴幼儿动作发展对于身体和认知的发展必不可少。

在婴幼儿阶段,智力和感知之所以发展得快是因为婴幼儿在移动,探索和体验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因此,富有意义的动作体验是婴幼儿学习和认知能力进步的关键所在。

家长和保育员应依据婴幼儿的发育状况,提供适当的动作体验和指导,帮助婴幼儿建立自信和独立性,在运动技能的发展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最后,婴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自身成长和发展,也是为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过程

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过程

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过程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过程是他们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时间内,逐渐获得和发展运动和协调能力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婴幼儿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动作能力。

出生到三个月的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主要集中在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上。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通过抬头、翻身和拉低头发展他们的颈肌力量。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头部的运动,并且能够抬头并保持几秒钟的时间。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照顾者应该提供支持和刺激,例如给他们更多的触摸、眼神交流和声音刺激,以帮助他们发展相应的肌肉和神经系统。

从三个月到六个月的阶段,婴幼儿开始表现出更多的主动运动能力。

他们可以从平躺的位置翻身到侧躺或者仰躺姿势,能够使用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来托起自己的身体,而不再依赖外力的支撑。

他们开始学会坐起来,并且可以在被支撑的情况下保持坐姿。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也可以开始尝试抓取和握持物品。

从六个月到九个月的阶段,婴幼儿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运动能力。

他们可以从坐姿自我转身到仰躺或者腹部支撑的状态,并且能够通过移动手臂和腿部的方式来爬行。

他们开始尝试膝盖支撑和站立,虽然他们还不能完全站稳,但是他们可以站立一段时间并且保持平衡。

从九个月到一岁的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进一步进展到了更加复杂的运动。

他们可以爬上和爬下楼梯,并且开始尝试行走。

他们可以通过拉住家具或者其他物体的支撑来站立,并且可以不借助外力保持平衡。

他们开始迈出他们的第一步,并且通过尝试行走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运动技巧。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需要大量的支持和引导,父母和照顾者应该提供适当的环境和刺激,以帮助他们练习和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从一岁到一岁半的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呈现出更加复杂和灵活的特点。

他们能够站立并行走,并且可以迈出更多稳定的步伐。

他们开始尝试跑动,并且能够跳跃和爬上和爬下高一点的东西。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也能够更好地控制他们的运动。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规律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规律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规律婴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发展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也是婴幼儿身体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粗大动作能力逐渐发展,从最初的无法控制身体到能够自如地爬行、站立和行走。

下面将详细介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

1.躯干肌肉控制的发展婴幼儿出生后,躯干肌肉控制能力较弱,无法自主控制身体姿势。

随着生长发育,大脑和神经系统逐渐成熟,婴幼儿的脊柱和躯干肌肉开始得到发展。

通常在3个月左右,婴幼儿能够自主控制头部,能够扭动、转动头部。

到了6个月左右,婴幼儿能够坐起来并保持平衡,能够自如地扶物站立。

2.四肢肌肉控制的发展婴幼儿的四肢肌肉控制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婴幼儿的四肢肌肉力量较弱,无法支撑身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幼儿的肌肉力量逐渐增强,能够自如地控制手臂和腿部的动作。

在6个月左右,婴幼儿能够用手抓取物体,能够用腿蹬地爬行。

到了9个月左右,婴幼儿能够自由爬行,能够用双脚站立并行走。

3.平衡和协调能力的发展婴幼儿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也是在婴幼儿期不断发展的。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婴幼儿很难保持平衡,容易摔倒。

随着生长发育,婴幼儿的平衡能力逐渐增强,能够保持稳定的姿势。

婴幼儿期的协调能力也在逐渐提高,能够更加灵活地运动四肢。

到了1岁左右,婴幼儿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已经相对成熟,能够自如地行走和奔跑。

4.动作技能的发展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不仅涉及到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的发展,还与动作技能的学习密切相关。

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婴幼儿通过不断地尝试和练习,逐渐掌握了爬行、坐立、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技能。

这些动作技能的学习不仅需要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支持,还需要婴幼儿的意愿和动力。

总结起来,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规律主要包括躯干肌肉控制的发展、四肢肌肉控制的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动作技能的发展。

这些发展规律是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重要表现,也是婴幼儿成长的重要标志。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帮助婴幼儿充分发展他们的身体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世界卫生组织在《儿童成长发育手册》中提到,“从出生到5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尤为重要。

了解这些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也对教育者和医学专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动作的发展规律大动作,是指婴儿运动系统的整体协调、动作力度和速度等活动。

在婴幼儿期,大动作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阶段,对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基础动作的建立(0~3个月)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主要通过伸展、蜷曲、翻身等基本动作,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大动作基础。

这一阶段的动作发展是孩子体验外部世界和自我身体的重要途径。

2. 扶物站立与自由站立(4~12个月)随着大脑和肌肉的发展,宝宝开始尝试扶物站立,然后逐渐学会自由站立。

这一阶段的大动作发展,是婴幼儿建立自身平衡感和运动能力的关键时期。

3. 爬行、行走与奔跑(12~24个月)进入这一阶段,孩子的大动作水平开始迅速提升。

他们逐渐掌握了爬行、行走甚至奔跑等动作技能,这也标志着孩子的运动系统开始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4. 运动技能的完善(2~5岁)随着芳龄的增长,孩子的大动作技能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跑跳、投掷等动作,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更为复杂的动作任务。

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精细动作,是指婴幼儿手部和眼部协调的动作,包括抓握、转动、执置等细致的操作。

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来说,精细动作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1. 握抓动作的建立(0~6个月)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宝宝开始学会握抓动作,他们能够将手部伸向目标物,并试图用手掌抓取物品。

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婴儿认知和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 抓取与转动(7~12个月)随着大脑的发育,宝宝开始学会使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协调抓取物品,并尝试进行转动、摇晃等动作。

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孩子逐渐掌握使用手部进行精细操作的关键时期。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大方向:
1.头尾规律:先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站立和行走。

这种发
展趋势可称为“首尾规律”。

2.近远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先发育,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
作的发展。

具体来说,即先学会抬头,然后是坐、站、走。

3.由大到小: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后成熟,如儿童开始学会抓笔、筷
子等较精细动作的过程。

4.泛化到集中:婴儿早期出现的是一些笼统的、弥散性的动作,然后这些动
作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5.先正后反:儿童先学会向前走,后会倒退走;先学会用手抓握物品,后才
会放下手中的物品。

6.整体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以后才逐
渐分化,动作越来越准确。

7.肌肉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从大肌肉群动作到小肌肉
群动作,从躯干动作到四肢动作。

8.适应和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
适应,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逐渐成熟,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也逐
渐提高。

以上就是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是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标志。

如果发现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与这些规律有明显不符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0~36个月婴儿大动作发展时刻表,父母一定要收藏

0~36个月婴儿大动作发展时刻表,父母一定要收藏

0~36个月婴儿大动作发展时刻表,父母一定要收藏几个月的宝宝会翻身?几个月的宝宝会爬行?几个月的宝宝会走路?几个月的宝宝会自己穿衣服?这可是新手妈妈们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来看看这个图解版吧,轻松易读、印象深刻。

每个宝宝的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以下时间是平均值,自家宝宝发展的早点或者晚些都是正常的,不必介意。

第1个月俯卧、握拳、蹬腿、挥动手臂、听声音有反应、感官敏锐、视力比较模糊第2个月开始学习抬头,发现自己的手,偶尔会露出笑容,会有各种情绪的反应“一举头,二举胸”意味着满1个月时,孩子在俯卧的情况下可以有抬头的动作;满两个月时,不仅可以抬头,而且抬头时胸部也可以离开床面。

趴着不仅可促进颈背部肌肉的发育,利于抬头,而且通过刺激全身肌肉协调,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

婴儿常趴着,还会缓解肠绞痛症状。

如果孩子满3个月,俯卧位时还不能抬头。

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家长从未让孩子尝试过“趴着”的姿势,还可能是孩子神经发育存在问题,与喝配方粉和是否补过钙、补过维生素A+D等无关。

第3个月俯卧可以撑起上身,头可以抬45度,开始把看和做联系到起。

一般来说,如果婴儿的发育正常,从3个月开始有翻身动作,甚至可翻身。

而有的家长反应孩子已经3个多月了,竖抱时头还会后仰。

竖抱孩子时出现后仰现象,说明孩子的颈部肌肉发育还不能承受竖立的头。

遇到这种情况,停止竖抱。

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趴在床上。

通过抬头动作逐渐锻炼孩子的颈背部肌肉。

只有颈背部肌肉“结实”了,竖抱时才可能承受头部。

婴儿在6个月以内,不鼓励竖抱。

第4-5个月会翻身,会大笑,喜欢注视镜子中的自己第5-6个月有支撑能够独立坐一会,会喃喃自语引起别人注意,躺着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滚动身体一般来说,孩子满5个月后就不满足于继续躺着了,总想自己坐着。

这时家长不要为了满足孩子,而让他靠着沙发等支撑物独自坐,这样对脊柱的发育不利。

此时,仍然应该多让孩子趴着,趴着既利于腰背肌肉和大脑的发育,又可缓解“想坐”的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抓握动作
手和眼的协调动作 •眼睛注视下,两只手合作玩一个玩具 •玩具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 •同时玩弄两个玩具,会用撕、扯、拉、摇、翻等种种方式玩弄各种物体。
(二)涂鸦绘画
•在纸上画点,或画短的直线 •画曲线和基本几何图形 •组合几何图形以及其他图形
(三)生活自理动作
•1岁的孩子会主动配合大人的穿衣动作; •还会自己用小手拿着小勺摇摇晃晃地往自己或别人的嘴里送饭; •真正独立吃饭至少要到2岁,而独立穿衣还要更晚些。
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指导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
(一)头部动作的发展
出生后的1个月左右,有意识地控制头部的动作 满月时,把头抬到水平位置 5个月俯卧时能够将头高高地抬起 6个月时,能够自己坐,头部保持竖直
(二)躯干动作的发展
2个月,撑着手臂在俯卧时挺胸 3个月,学会了翻身 5个月,握住小床的边缘或栏杆来保持自己的坐姿 7个月,独立地坐起来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三)腿和脚动作的发展8个月时学会了爬行 随后,手扶物站立 1岁左右开始扶物走路 1岁半左右行走自如
二、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一)抓握动作
尺侧抓握→手掌抓握→桡侧抓握 •6个月内,主动的尺侧抓握开始出现 •随后,逐渐能应用手掌抓握 •6-9个月,拇指主动应用的抓握模式出现 •7个月,粗大的耙抓模式 •9个月,能用拇指获得手指表面的小物品 •8-9个月,桡侧抓握模式 •9-12个月,能抓握小物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