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的概念及骨牵引注意事项
骨科牵引术的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骨科牵引术的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骨科牵引术的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Traction一、目的复位固定,纠正畸形,缓解疼痛,促进愈合,方便护理。
二、适应证1.骨折急救时应用可临时稳定骨折端,减轻疼痛,防止休克发生,避免加重损伤。
2.骨折脱位的治疗时牵引可实现复位,畸形矫正,维持对位。
3.对于关节畸形或挛缩牵引达到纠正关节挛缩的目的。
4.术前牵引可纠正骨折短缩畸形或软组织挛缩,便于术中复位,术后牵引可悬吊患肢减轻肿胀。
5.腰腿痛颈肩痛牵引可缓解疼痛。
三、禁忌证1.绝对禁忌:局部皮肤缺损感染;软组织感染,骨髓炎。
2.相对禁忌:张力水疱形成,严重骨质疏松;骨缺损或关节漂浮,牵引可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加重者。
四、操作前准备注意:术前注意沟通,有创操作签署知情同意书。
1.器材准备:长宽适合的胶布条,牵引床,牵引架,牵引弓,固定肢体的皮肤牵引套;骨针,牵引绳,不同重量的牵引砣,床尾调高或垫高器材,局麻药,电钻,皮肤消毒剂,无菌手套等。
2.患者准备:牵引部位皮肤清洗,剃毛发。
3.术者准备:手部清洗,确定牵引方式,如采用骨牵引需确定牵引针进针部位及进针方向做标记。
五、操作步骤(一)皮牵引1.骨隆起部位加衬垫保护粘贴胶布或直接安装不同大小规格的皮牵引套,在受牵引的皮肤部位可涂抹安息香酸酊,帮助胶布黏着,绷带包扎加固。
注意:采用胶布粘贴进行皮牵引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水泡,应加强护理;开始时牵引重量稍轻,以使患者适应,1 天后可调整至适当重量。
2.越过肢体最远端安装撑木防止牵引带压迫肢体。
3.牵引绳与撑木连接,将肢体抬高或置于牵引加上。
4.牵引绳一端穿过牵引床或架上的滑轮,调整肢体高度使牵引绳与肢体力线一致。
5.牵引绳另一端在距地面适当高度连接牵引砣。
6.确定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使用胶布者l 至2 小时后待粘贴牢固加重量牵引,可维持3 至4 周。
7.检查牵引部位的皮肤,避免包扎过紧,皮肤褶皱及骨突部位压迫。
(二)骨牵引要点:熟悉常用骨牵引穿刺点和进针方向:①股骨髁上牵引:由内向外防止股血管损伤;②胫骨结节牵引:由外向内,防止损伤腓总神经;③跟骨牵引:由内向外防止损伤胫后血管神经;尺骨鹰嘴牵引:由内向外防止损伤尺神经。
骨牵引的分类

骨牵引的分类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脱位、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方法,通过施加适当的牵引力,调整骨骼位置,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复位。
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和治疗部位,骨牵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骨牵引的分类及其适应症、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骨牵引的分类1. 皮牵引皮牵引是指将细绳或绷带穿过皮肤下的软组织,再将其固定在骨干上,施加适当的牵引力。
皮牵引适用于肢体骨折、骨质增生、关节脱位等疾病的治疗。
皮牵引具有操作简便、疼痛少、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皮肤损伤等。
2. 骨内固定牵引骨内固定牵引是指将针、钉等器械穿过皮肤、软组织,直接固定在骨干上,施加适当的牵引力。
骨内固定牵引适用于肢体骨折、骨质增生、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骨内固定牵引具有操作简便、牵引力稳定、不易滑脱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
3. 外固定牵引外固定牵引是指将金属框架穿过皮肤、软组织,直接固定在骨干上,施加适当的牵引力。
外固定牵引适用于肢体骨折、骨质增生、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外固定牵引具有牵引力稳定、不易滑脱、可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外固定器材损伤等。
4. 布托牵引布托牵引是指将绷带或布条绑在患肢上,再将其固定在支架或床架上,施加适当的牵引力。
布托牵引适用于肢体骨折、关节脱位等疾病的治疗。
布托牵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但牵引力不稳定、易滑脱、适应范围狭窄等缺点。
二、骨牵引的适应症骨牵引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 肢体骨折:包括上肢和下肢的骨折,如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等骨折。
2. 关节脱位: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的脱位。
3. 骨质增生:包括脊柱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等。
4. 骨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骨髓瘤等。
5. 其他:包括骨折愈合不良、骨折复位不良、脊柱畸形等。
三、骨牵引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牵引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牵引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护理,牵引-骨牵引的护理要点

护理,牵引|骨牵引的护理要点1. 牵引术一、概述〔一〕定义牵引是牵拉的意思。
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到达整复和维持复位的目的。
在临床牵引时,产生对抗牵引的方法就是抬高床脚或床头,使身体向着与牵引力相反的方向滑动而构成反牵引力。
〔二〕目的牵引可到达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主要作用如下。
1. 牵拉关节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
2. 稳定骨折断端,有止痛和便于骨折愈合的作用。
3. 牵拉及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痛苦,使局部休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症等。
4. 矫正和预防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使关节置于功能位,便于关节活动,防止萎缩。
5. 减轻局部刺激和炎症扩大,并解除肌肉挛缩,改善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肢体肿胀,为手术制造条件。
6. 使轻、中度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减轻脊髓和神经压迫症状。
7. 肢体制动防止病理性骨折。
便于患肢伤口的观看、冲洗和换药也便于病人的护理。
〔三〕牵引治疗的适应症 1. 骨折包括新奇骨折和陈旧性畸形愈合的骨折。
新奇骨折轻、中度移位可选用皮牵引或颌枕带牵引,移位明显时宜选用骨牵引。
畸形愈合的骨折手法折骨后可选用骨牵引。
2. 关节脱位主要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新奇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若手力牵引复位失败,可持续牵引2~4周后,再行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
新奇关节脱位手法牵引复位后辅以皮肤牵引,防止关节再脱位。
3. 关节及其四周的并病变包括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及关节四周的软组织炎症,如髂窝脓肿、肢体蜂窝组织炎等,用皮牵引可预防和矫正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4. 骨骼病变包括骨肿瘤、瘤样病损、骨髓炎和骨结核等,用皮肤牵引可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5. 颈椎性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兜带牵引以到达治疗目的。
〔四〕牵引种类与方法依据牵引时间可分为短时牵引与持续牵引。
1. 短时牵引主要是通过短时间的手力牵引,使新奇骨折和关节脱位复位。
复位后需用石膏、小夹板或持续牵引维持复位的位置。
骨牵引术手术步骤

骨牵引术手术步骤【原创实用版】目录1.骨牵引术的概述2.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3.骨牵引术的注意事项4.骨牵引术的术后护理正文【骨牵引术的概述】骨牵引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骨折、脱位等骨骼损伤。
该手术通过将骨骼与牵引力相连,使受伤的骨骼得到修复和恢复。
在骨牵引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牵引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准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伤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同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教育,以确保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2.麻醉: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受伤部位附近切开皮肤,以便进行骨牵引术。
4.穿针:医生会将特制的牵引针穿入受伤的骨骼,以便进行牵引。
5.牵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力度和方向,使受伤的骨骼得到修复和恢复。
6.固定:医生会对牵引针进行固定,以防止牵引针移位或松动。
7.缝合: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切口进行缝合,以便伤口愈合。
【骨牵引术的注意事项】骨牵引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不要擅自调整牵引力度和方向。
2.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以防止感染。
3.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骨骼的修复和恢复。
4.及时向医生反馈手术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以便医生及时处理。
【骨牵引术的术后护理】骨牵引术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后休息:手术后需要充分休息,以利于伤口愈合和骨骼的修复。
2.饮食调理: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的摄入,有助于术后恢复。
3.功能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骨牵引的护理

常见并发症介绍
01
02
03
04
牵引部位感染
由于牵引装置的存在,容易引 起牵引部位的皮肤感染。
神经损伤
牵引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神经造 成压迫或损伤。
血管损伤
牵引过程中可能对周围血管造 成压迫或损伤,导致血液循环
障碍。
牵引失效
由于各种原因(如牵引重量不 当、牵引装置松动等)导致牵
引效果减弱或消失。
骨牵引的种类
01
02
03
皮肤牵引
通过粘贴在皮肤上的胶布 或绷带对骨骼进行牵引, 适用于轻度骨骼移位。
骨骼牵引
通过在骨骼上钻孔、穿针 等方式直接对骨骼进行牵 引,适用于较严重的骨骼 移位。
颅骨牵引
专门针对颅骨骨折或脱位 的牵引方式,需严格掌握 适应症和操作方法。
骨牵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骨折、脱位、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等骨骼疾病。
检查牵引装置和牵引参数,调整至合适状 态。若多次调整仍无效,需重新评估患者 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5
骨牵引患者的心理关怀
患者的心理变化
焦虑和恐惧
由于疼痛和行动不便,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 惧,担心恢复情况和未来的生活质量。
抑郁情绪
长期的卧床和康复过程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抑郁情 绪,对生活和社交活动失去兴趣。
知情同意书。
03
骨牵引术后护理
术后即时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伤口护理
检查手术伤口的渗血、渗液情况, 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防止感染。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医嘱给 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减轻患者术后 疼痛。
牵引病人的健康宣教

牵引病人的健康宣教在医学领域中,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帮助病人恢复骨骼和关节功能。
牵引病人时,除了专业医护人员的操作外,正确的健康宣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牵引病人的健康宣教,提供一些相关建议和指导。
一、什么是牵引?牵引是一种通过外力作用,将人的骨骼或关节部位分离或扩张,以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改善骨折、脱位、关节半脱位等骨骼和关节相关的问题。
牵引通常使用牵引装置(如重力牵引或机械牵引)来施行。
二、牵引的健康宣教内容1. 牵引的目的和原理在进行牵引疗法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牵引的目的和原理。
这包括解释牵引可以减轻疼痛、纠正骨骼或关节问题、恢复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了解牵引的目的和原理,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
2. 牵引的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牵引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使用牵引装置的方法、时间和频率等。
他们应该知道牵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渐增加张力,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检查和调整。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参与到牵引过程中。
3. 牵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在进行牵引治疗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向患者传达一些注意事项和禁忌。
这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受伤或碰撞牵引装置、避免使用过量的力量等。
患者应该了解这些注意事项,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4. 牵引的常见副作用和应对方法牵引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例如皮肤擦伤、肌肉痉挛、不适感等。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这些常见副作用,并告知相应的应对方法,例如调整牵引装置的位置、使用缓解疼痛的药物等。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并缓解副作用。
5. 牵引治疗后的护理和康复在牵引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护理和康复措施。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例如适当的运动、定期复查等。
他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建议,以促进骨骼和关节的康复。
三、牵引宣教的重要性牵引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骨牵引的护理

骨牵引期间,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床铺要平整、舒适,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保持床铺平整
为避免意外伤害,患者家中应增加防滑垫、扶手等安全设施。
增加家居安全
关节活动训练
在医生建议下,患者可进行关节活动训练,以保持关节灵活性和减轻疼痛。
肌肉收缩训练
骨牵引期间,患者可以进行肌肉收缩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平衡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平衡训练,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自信心。
康复训练指导
骨牵引患者在家庭护理期间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得到及时的随访和治疗。
随时随访
定期复查与随访
骨牵引的注意事项
牵引时间与频率
皮肤刺激
骨牵引可能引起皮肤刺激,应注意保持牵引部位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疼痛
骨牵引过程中可能引起疼痛,可使用药物或冰敷等方法缓解疼痛。
神经损伤
骨牵引可能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时处理。
不良反应与应对
老年患者往往存在骨质疏松和其他慢性疾病,骨牵引时应特别注意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牵引部位的准备
熟练掌握骨牵引技术
卫生与防护
团队协作
医护人员准备
设备和用具准备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骨牵引床,并进行消毒处理。
骨牵引床
牵引器材
用具准备
电源和照明
准备牵引架、牵引绳、牵引砣、滑车等牵引器材,检查是否完好无损。
准备牵引带、棉垫、绷带、胶带等辅助用具,以及消毒液、无菌敷料、药品等医疗用品。
常见类型与特点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

如果患者疼痛加剧或无缓解,及时 调整护理方案,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保持皮肤 干燥,预防感染。
避免皮肤受压
在骨牵引过程中,尽量避免皮肤 受到压迫,以免造成血液循环不
畅。
观察皮肤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如出 现红肿、瘙痒等情况及时处理。
饮食护理
总结词
骨牵引病人的康复训练对于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在骨牵引期间,病人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训练强度应逐渐增加,以避免对骨折 部位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THANK YOU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骨牵引病人概述 •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评估 •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措施 • 骨牵引病人的康复训练 • 骨牵引病人的健康教育 •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案例分析
01
骨牵引病人概述
骨牵引的定义
01
骨牵引是指通过牵拉骨骼的方式 ,对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患 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家庭支持
了解病人的家庭支持情况 ,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提供 护理服务。
经济状况
了解病人的经济状况,以 便更好地为病人提供适合 的护理服务。
03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措施
疼痛护理
评估疼痛程度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了 解其疼痛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
。
采取缓解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缓解措 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病人自我管理的教育
疼痛管理
应教育病人如何识别和 报告疼痛,以及如何使 用止痛药等,以帮助其 更好地控制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引的概念:
牵引技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以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固定的目的,同时也用于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挛缩畸形肢体的矫正治疗。
骨牵引的注意事项
1、牵引的肢体应抬高,高于心脏位置。
2、下肢牵引的肢体应外展位。
3、牵引的砣不可随意去除,砣应高于地面10·15厘米,不可接触地面。
4、牵引针眼处,每天滴酒精两次,预防针眼处感染。
5、被牵引的肢体应制动,避免大幅度活动,引起牵引针的移位。
6、牵引针的两端各有一密封瓶,是为了保护病人健侧肢体的皮肤不被划伤,和衣物被服不被刮破。
如瓶子脱落,请告知医护人员。
7、下肢牵引的病人,脚后跟部应加垫一软毛巾,以保护皮肤。
8、病人可利用床上拉手训练抬臀。
骨牵引术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骨牵引术是在患肢远端的特定部位,在无菌条件下,将骨圆针或牵引钳穿入骨骼内,系上牵引装置进行牵引的方法。
骨牵引为直接牵引,因牵引是直接作用骨骼,故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牵引力较大,而且阻力小,并可持久,是持续牵引最常用的方法。
(一)适应证多用于肌肉发达的成年人及需要较长时间或较大重量的牵引。
如成人肌力较强大部位的骨折,尤其是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脱位等。
它能有效地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同时也利于肢体检查,局部伤口的处理,近远端关节的功能锻炼。
另外,某些手术前的准备,如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前,关节挛缩畸形患者术前等。
5岁以下的儿童骨折,如需采用骨牵引,骨圆针的贯穿处应避开骨骼,以免影响骨的生长发育。
(二)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肌肉发达情况、骨折部位、移位程度,结合X线检查来决定。
一般股骨牵引重量相当于体重的1/7-1/10,胫骨、跟骨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上肢、颅骨的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
对骨折或脱位患者,牵引重量应一次加到适当最大量。
一旦复位后,即应将重量减至维持重量,牵引的最初几天,每日应测量肢体长度,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并随时调整牵引重量,以防过度牵引。
2.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脚,充分利用患者体重作反牵引,患者健肢抵住小木箱,可以加强牵引。
3.每日检查整个牵引装置1-2次,保持牵引绳与肢体轴方向一致。
注意骨圆针是否松动,牵引绳有无障碍,以及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是否正常。
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处理。
4.牵引期间,应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5.骨牵引针眼处每天用酒精棉球涂擦1次。
牵引时间一般为4-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