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情景式默写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学生版)1. 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

2.孟子重视百姓的教化,强调对老年人的尊敬与帮助的句子是:。

3. 强调了农业种植要重视时令的句子是:,。

4.体现了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才能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5.梁惠王对国家的治理自认为竭尽全力了,可结果却是:
,。

6. 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
”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7.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年成好坏,重在君王是否施行仁政,提出了“,
”的看法。

8. 百姓能养生丧死无憾的前提条件是:
,。

9. 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寡人之于国也》默写(答案)
1.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6.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9.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情景默写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情景默写
2.用对比手法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5.《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9、《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12、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高一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之《劝学》答案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高一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之《劝学》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2、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3、“,”,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高一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之《寡人之于国也》

最新《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情景默写

最新《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情景默写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情景默写高一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之《寡人之于国也》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解答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对比手法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提出的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孟子进一步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是:,,;,,;,,。

”8.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什么看法?,。

9.梁惠王认为自己对老百姓已经尽心尽力的原因:,,;。

10.《寡人之于国也》中,形象生动的描写士兵败走的情形的句子是:。

仅供学习交流11.《寡人之于国也》中,描写战争交战时情形的句子是:,。

高一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之《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解答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1.《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熟语是:五十步笑百步。

4.《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提到对百姓进行教育,可实现敬老目的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运用比喻指出统治者面对百姓饿殍遍地却责怪年成的荒谬之处的句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6.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提醒统治者不怨天尤人,就会“寡人之民”“加多”的句子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而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提到使别国人民归顺本国的做法的句子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7.孟子认为在渔业和林业方面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有所节制的句子分别是数罟不入洿池和斧斤以时入山林。

8.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翻译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翻译: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相交撞击,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翻译:不能这样,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3、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翻译: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池塘里去捕鱼,鱼鳖水产就不会吃完。

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翻译:让百姓能够供养生者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必修三文言文默写教师版

必修三文言文默写教师版

《寡人之于国也》情景背默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疑问.2.孟子根据井田制提出的王道,施仁政的具体措施有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熟语是:五十步笑百步。

4. 孟子认为在渔业和林业方面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有所节制的句子分别是: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5.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提到对百姓进行教育,可实现敬老目的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运用比喻指出统治者面对百姓饿殍遍地却责怪年成的荒谬之处的句子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7.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8.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提醒统治者不怨天尤人,就会“寡人之民”“加多”的句子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 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也是君王应有的态度。

10. 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与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对比强调要实行仁政。

《过秦论》情景默写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4、《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两句是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8、《过秦论》中写陈涉地位出身的句子是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9、《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数量少、不堪一击的两句是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10、《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简陋的两句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寡人之于国也默写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默写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说苑》节选解析《说苑》是中华古代的一部寓言集,记录了众多历史人物的言行和故事。

其中,《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是一篇关于政治治理的论述,讨论了君主如何在国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本文将针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解析。

文章概述文章开头就引用了《太极图》中的“万物之始生于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道理,强调了治国之道与宇宙大道的联系。

它提出了“君主必须具备聪明智慧的理性和怜悯、宽容、慈爱的情感”、“君主必须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国家和民众”的思想。

接着,文章提出了“任贤任能”的观点,认为君主要重用和信任能力过人的大臣。

只需在任命和使用人才时加以精心的统筹和训练,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贡献。

文章还谆谆告诫君主不要过分信任自己的亲信之人,要慎重对待并进行必要的政治处理。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以“合则生,不合则死”为结尾,提出了“合作共赢、化解矛盾”的思想。

文章解析1. 君主必须具备聪明智慧,并以大公无私的态度治理国家文章的开头就强调了君主的聪明和智慧,这是一位优秀的君主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同时,君主必须还要具备怜悯、宽容、慈爱等情感,以大公无私的态度来对待国家和民众。

这样才能深入民心,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

2. 任贤任能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必须有人才来支持,因此君主必须重视人才,并且善于发现和重用能力过人的大臣。

不过任命和使用人才时必须谨慎,要对部下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训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潜力,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3. 不可偏信亲信君主不能过分信任亲信之人,应该正确处理亲友关系与执政治理之间的关系。

过分信任亲信会造成政治利益的混淆,导致国家治理极其困难。

因此,君主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确保一切决定和行为都是基于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原则。

4. 合则生,不合则死文章以这句话为结尾。

表示君主应该遵循合作共赢的原则,尽力消除内部的矛盾,使国家和民众共同前行。

如果不能化解矛盾,则国家可能会走向崩溃,民众生活陷入困难之中。

最新必修四情景名句默写

最新必修四情景名句默写

• 5.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诗表现了“时不我待”的思想的诗句是: • , 。 • 6.《离骚》中,作者借芳香坚贞的植物,表现了“精勤修德,所行皆 忠善长久之道”的两句诗是: , 。 • 7.《离骚》中,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 句是: • , 。 • 8. 《离骚》中,屈原叙说自己降生在一个奇异的时刻,像是富有上苍 的使命来到人世的两句是 , 。 • 9. 《离骚》中,屈原介绍自己的名字,说自己的名字也尊贵、绝非一 般,是父亲通过兆卦赐予的四句是 , , • , 。 • 10.《离骚》中,强调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培养美好品质的两句是: • , 。
• • • • • • • • •

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写诗人催泪伤感的表现的诗句是: , 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9.《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 ” 10.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 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文中化用《琵琶行》的名句 : , 11.《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 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 , ”,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 的句子是“ , ”,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 是 , 1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 , ”,表现出被贬而人》中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因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的 诗句: • ? 。 • 2.《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 叹的诗句是: • , 。 • 3.《虞美人》中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诗句: • ? 。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 此真切、深刻。 • 5.“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 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默写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默写


《劝学》
• 5、积水成渊,
• 6.积善成德, •



7.故不积跬步,

8.
,功在不舍,
• 9.
,金石可镂
• 10. •
,用心躁也。
•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
•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4.养生丧(sāng)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鸡豚狗彘之畜 • 5、
以食肉矣。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
•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 6.

,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 。
• 7.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
• 1、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 2.
,不复挺者,

• 3.故木受绳则直,

•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蛟龙生焉 • 积水成渊,
而神明自得 • 积善成德, •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
, 金石可镂。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寡人之于国也》
•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3、
,鱼鳖不可胜食也。
• 4.
,王道之始也。
• 5、
• 肉矣。
• 6. 负戴于道路矣 。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

,颁白者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 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
•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
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

的疑问。
• 5.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
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


的看法。
• 6.《寡人之于国也》中揭示贫富差距悬殊,从反面论
•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两句,用否定句强调了“王道之始”实行仁政在渔
业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效果。(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
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
•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
两句,指出了“五十者可以衣帛”的前提条件。
•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
后“
, ”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
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而实质相同的流
传至今的熟语是:

•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4、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7、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9、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10、五十步笑百步
证了自己观点的句子是“

”。
• 7.《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
是:


• 8、《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设喻举出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
• 9、孟子认为在林业方面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依
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有所节制的句子
是:



• 10、《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