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小说紧张、危急的氛围。

2.借助鱼骨图概括梳理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特点。

3.通过细节品味,感受和体会老汉的人物形象。

4.通过环境描写的品味,体会其表达作用。

5.能体会小说题目“桥"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揭示课题1.出示五下第二单元篇章页。

在五下第二单元,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阅读古典名著的一些方法。

这个单元,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小说阅读的方法。

2.出示本单元篇章页。

(1)读读篇章页上的文字,发现小说的基本特点。

交流,概括归纳两点:一是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又有生活的影子;二是小说具有三要素,即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一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二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概括地说,就是学习如何阅读小说,并尝试写写小说。

3.揭示课题:桥。

指出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

简单了解作者:谈歌,当代作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氛围1.分组读词。

说说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 师生逐段对读课文,以教师的朗读带节奏。

读后初步交流:这篇课文的段落,有什么特点?读起来有什么感觉?语句简短,段落也很简短,读起来有一种紧张、危急的氛围感。

三、梳理情节,把握内容1.默读课文,学生独立在学习单上概括梳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交流反馈,连起来说说小说的主要内容。

3.以山形图呈现故事情节,了解小说故事情节的特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品味细节,体会人物1. 再读课文,找一找小说中描写老汉的语句,圈出细节描写的关键词,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写写批注。

2.组织交流,点拨引导,体会老汉人物形象。

《桥》教案与反思

《桥》教案与反思

《桥》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模仿、创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桥》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桥》的阅读与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口头表达、写作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课文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桥》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 人物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进行口头表达。

4. 写作练习: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5. 总结反思:学生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阅读理解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在人物分析环节,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在写作练习环节,要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人物分析、写作练习和课堂参与度,了解学生对课文《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桥》公开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整理的《桥》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学习从某一个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审美效果分析,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美学基本知识;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三.基础识记和谐(xié)点缀(zhuì)煞(shà)它风景孕(yùn)育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美感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史诗停止脚步——驻足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四.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探讨以下问题:在作者眼里桥美在何处?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来欣赏一副画?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之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清明上河图》里的桥、乡间小桥、索桥(说明桥普遍具有的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

)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桥(从反面说明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五.文章结构:(一)、(1~3)指出作者爱桥的原因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二)、(4~6)举例说明桥在不同环境所起的形式作用(三)、(7)总结全文六.美句欣赏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4篇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4篇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6“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对老师工作的形象比喻。

的确,做为一名教师,每一天都会像园丁一样培养人,塑造人。

但做为一名教师,最高的境界是能走进学生心里,催开学生的心灵,让心灵开花。

今天,听了何玉秀老师讲授的《桥》一课,,惊喜地发现,何老师凭着自己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在瞬间走进了学生的心,让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开花。

一、让人性之花在学生心中开放《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

老汉是党支部书记,又是父亲。

面对滔滔的洪水,人们惊慌失措,而老汉却稳如一座山。

慌而不乱的老汉,此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是干部,心中只有群众,这是人性第一美。

当他发出了“是党员的留下”的时候,他想到了他是党员,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是人性第二美。

当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儿子,一把揪住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儿子留在最后,在这一时刻,老汉的人性美达到了高潮,这是人性第三美。

如何让人性美在学生心中扎根、升华呢?何老师没有一处空泛地讲解,而是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朗读形式,针对不同的朗读内容,让学生自读自悟。

第一读,他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他就像一座山”这一处,让学生通过读,品悟出这座山代指老汉。

他平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像一座山,在困难面前他又是人们的一座靠山!第二读。

他让学生练习朗读:“你还算是党员吗?”因为儿子在老汉心中,不仅仅是儿子,他更是一名党员。

所以,他让学生先用党员的语气读这句话,又用父亲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对比中,学生自然感悟出了老汉内心中的矛盾,更懂得了老汉此时此刻抛弃了亲情,牢记着党性。

第三读,他设计让学生练读“少废话,快走!”当群众安全过桥,仅剩下父子的时候,老汉才想到自己是一位父亲。

这三处读的设计,可见何老师煞费苦心。

三处内容是课文中人性之美的一次次升华。

学生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这种充满着党性与亲情的人性美。

这种对党的热爱,对老汉这位父亲的热爱油然而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板书:人物)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

(评:找得真准)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

)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桥【设计理念】:本文深情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以及果敢决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鉴于文本情感冲击力强,人物形象极为鲜明,而语言又富含特色,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氛围,并多用短句成段,极为洗练。

因此,在设计上突出以语言为载体,反复品味,反复推敲,在朗读中感受语言,在语言中受到人文熏陶,努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预设目标】:1.自读课文,在自学中掌握生字词语,了解文章的内容。

2.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3.品味重点词句,能够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洪水的汹涌,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老汉的形象。

【预设重点】:学会欣赏洪水的词句,体会洪水的肆虐;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预设难点】:二度出示教材,在对比中营造氛围,升华对老汉的认识。

【课前谈话】:师生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桥,以及对桥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初读整体感知,建构平面形象1.结合谈话,顺势导入示题。

教师导入:同学们,古时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战争时期曾历经“大渡桥横铁索寒”豪言壮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跟“桥”有关。

板书课题,生齐读。

[板书:桥]2.直接初读,整体感知内容。

布置读书任务:打开课本,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交流画面,概括文本意思。

师导语:合上课本,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些怎样的画面?预设:洪水咆哮的瞬间村民奔逃的场面老汉庄严的印象父子牺牲的画面总结:第一遍读课文,就能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文本人物和洪水两条线相交相织,相得益彰。

概括文章大意纯粹的讲人或者水,都是单一的。

从整体进入,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本环节利用学生的阅读积累,对阅读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理清了文章脉络,为进一步入情入境的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公开课教案】《桥》教案

【公开课教案】《桥》教案

课题桥课型讲读课文讲课2 课时时间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 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认识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责、舍己救人的尊贵质量。

教课目标 3. 学习作者经过人物相貌、语言、动作、神情等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意会环境描绘的烘托作用。

4.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顾的表达特色。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人的句子,联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绘,领会村支书教课要点的性格特色和尊贵质量。

2.学习作者经过人物相貌、语言、动作、神情等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课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认识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顾的表达特色。

第一课时教课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 8 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认识课文内容。

目标教具课件准备教课方案设计企图一、初读认识梗概描绘导入,孕伏感情:有一个乡村,以前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 1、2:出示课题】它经过描绘事件和提和村庄里的一百多号人一同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害。

终究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虑,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调换起学习课文的兴导入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趣。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分钟(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状况。

1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吼怒、呻吟、祭祀”等。

【课件 3】生字:吼怒嗓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行当奸笑拥护猖狂新课教课()分钟趔趔趄趄呻吟搀扶祭祀2.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试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话说一讲课文主要内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次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容,有助于培育语言表却被洪水卷走了。

)达和归纳能力。

(二)讲话导入1 .联合“奠”字理解“祭祀”的意思,想想:在本课中是谁祭祀谁?2 .老汉是个如何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虑、议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新《桥》公开课教案

新《桥》公开课教案

新《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桥》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桥》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

3. 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桥》的背景及作者。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4.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5.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作业布置2. 选取一个课文中的情节,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现实意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中所反映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感悟和思考深度。

3. 通过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剖析,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课文所反映问题的认识。

3. 开展课后活动,如辩论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3.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九、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

3. 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桥》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6.桥(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多组;音乐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
4.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5.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出示词语,抽生朗读):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
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

(分组赛读)
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
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汉有多伟大。

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课件)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
(4)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5)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请大家把你的预习作业拿出来。

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3.(出示课件)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生练习读。

选择一句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师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读、齐读)(相机板书:如魔)5.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6.你读懂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

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村民惊慌无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师提示板书)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3.生汇报。

(师相机出示课件)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4.师: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眼里,老汉像——座山。

(相机板书:如山)
5.从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时的老汉像一座山站。

___站着
6.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学生能完整说出更好)
7.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有感情地读这两段话。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8.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啥命令
(3)(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从中你体会到老汉的什么精神哪个标点引起你的注意?
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桥窄”是对所有村民说的,干净利落。

“排成一队,不要挤!”指挥村民有序撤离。

“党员排在后边!”那排在前面的是谁(
群众)说明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响亮、干脆、有力、节奏快)(抽读、师范读、齐读)
师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心系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他就像一座山。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

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
板书:小伙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做上标记。

2.学生汇报。

(师相机出示课件)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3)◆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3.这几段话是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在这里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呢
(动作、语言)
4.请同学们找找句中的动词,前后对照看看能不能发现特别的地方。

(矛盾之处【板书:揪——推;瞪——推】)(个别读、男女读、齐读)
5.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

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6.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没关系,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课件)◆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音乐响起30秒后,师配乐朗诵)
1.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学生配乐朗诵)
2.你读懂了什么(
老汉和小伙子,原来竟然是一对亲生父子啊!)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

为什么课文最后才交代他俩的关系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巧妙设置悬念。


3、谈谈你心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舍小家顾大家、父爱如山)
五、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1.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舍己为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共产党员,文中的老汉只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课件)
2.你学完这课,觉得这是座什么桥?首先它是一座木桥,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跨越生命的桥梁。

3.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对老汉的赞美、敬佩与怀念吧!(生完成课堂练习,然后交流汇报)
3.出示小诗结尾。

(视时间而定)
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老汉揪——推小伙子
瞪——推
如魔如山
先人后己、舍小家顾大家、不徇私情、父爱如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