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知识文言词类活用大类型

高中文言知识文言词类活用大类型
高中文言知识文言词类活用大类型

高中文言知识文言词类

活用大类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集录六文言文词类活用4大类型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区别:词类活用是依靠语法功能而临时活用,离开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所以,它属于语法学范畴;一词多义是词本身就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分属几个不同的词类,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不同的含义,但却并不改变它的词性,因此,它属于词汇学的范畴。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名词的活用

1.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带有宾语,且这个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翻译时译成兼语式。

例如: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让……住宿)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活;使……长肉)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带有宾语,且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译为“把……看作……”“把……当做……”。例如: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把……当做老师)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把……看作第一位;把……看作第

二位)

③稍稍宾客

..其父(把……当做宾客)

④粪土

..当年万户候(把……看作粪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的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忧虑的地方)

④惧有伏.焉(伏兵)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中,动词谓语和宾语的关系含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称之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作谓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翻译时要采用兼语的形式体现。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②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 (使……来或使……归顺) ③闻.

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 (使……发出钟鸣) 3.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指的是主语为宾语发出谓语的动作行为,即“主语为宾

语怎么样”

①等死,死.

国可乎 (为……而死) ②即泣.

之三日 (为……哭泣)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一定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

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固的铠甲;锋利的武器) ②是故,圣.益圣,愚.

益愚 (圣人;愚人)

③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

(老交情)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若带了宾语,本身又处于谓语的位置,这

时形容词往往就活用作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顷里王 (揭短、诋毁) ②素善.

留侯张良 (与……交好) ③欲穷.

其林 (走到……尽头) ④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变小变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

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又带有宾语,并且含有“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春风又绿.

江南岸 (使……变绿) ②今媪尊.

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 ③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 (使……稳固) 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

其直,居为奇货 (使……高)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

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

①成以其小,劣.

之 (认为……低劣或认为……不合要求) ②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 (认为……漂亮) ③而耻.

学于师 (认为……耻辱) ④渔人甚异.

之 (认为……奇怪)

附录:练习及答案

词类活用练习(一)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良庖岁更刀 4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6内立法度

7而相如廷叱之 8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9头发上指 10事不目见耳闻而

1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2常以身翼蔽沛公

13人皆得以隶使之 14吾得兄事之

1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6道芷阳间行

1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吾从而师之《师说》

1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9稍稍宾客其父 20鱼肉缙绅

21孟尝君客我 22君子病无能焉

二、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 襟三江而带五湖

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

C.天下云集响应

D. 吾从而师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①烛:②夜:

③夜:④日:

词类活用练习(二)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注明活用的类型。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名之曰褒禅

3晋军函陵 4渔樵于江渚之上

5范乃使从者衣褐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王无罪岁

9左右欲刃相如 10增数目项王

11乳二世 12籍吏民,封府库

1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4族秦者秦也

15齐威王欲将孙膑将 16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二、1、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用法不同的是( )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妪,先大母婢,乳二世2、翻译:(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2)策蹇驴,囊图书。

三、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节选自《国语·鲁语上》

⑴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⑵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⑶无乃非相人者乎!

词类活用练习(三)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徐孺下陈蕃之榻 2屈贾谊于长沙

3窜梁鸿于海曲 4使使以闻大王

5项伯杀人,臣活之 6从百余骑

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8舞幽壑之潜蛟

9泣孤舟之嫠妇 10若不阙秦

11欲因此时降武 1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3却匈奴七百余里 14外连横而斗诸侯

1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6宁许以负秦曲

17毕礼而归之 18无以终余年

1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2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词类活用练习(四)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因人之力而敝之 2火足以明也3 卒不忍独善其身 4不能独完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6素善留侯张良7极视听之娱

8何久自苦如此 9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0以弱天下之民 11拔剑撞而破之12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3以愚黔首

14耻学于师 15齐彭殇为妄作16今太子迟之 17群臣怪之

18且庸人尚羞之 19诚甘乐之:20单于壮其节

21群贤毕至 22少长咸集

2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4宾主尽东南之美

2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6问其深

27常在于险远 28猥以微贱二.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三、翻译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

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3、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答案

词类活用练习(一)

名作状、名词的意动

一、1 日:每天 2日、月:每天、每月。 3每年 4在早上

5从旁边 6 在内 7廷:在朝廷 8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9 向上 10亲眼;亲耳

11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12像翅膀一样 13像对奴隶一样

14像对待兄长一样 15用船 16从小道

17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18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铁锅\石头\土块\石子

19 宾客:把……当作宾客。 20鱼肉:以……为鱼肉

21客:把……当作门客 22 病:以……为病

二、1、C………………………A B D名词作状语 2、C………………名词活用为状语

3、B………………………意动用法,A. C. D.使动

三、翻译: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

①烛:名作动,买蜡烛;②夜:名作状;③夜:名作动,夜织;④日:名作状,每天。

词类活用练习(二)

名词作动词

一、1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3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4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5衣:名词作动词,穿 6原:推究

7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8罪:名词作动词,怪罪 9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10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色暗示,看 11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喂养

12籍:登记 13礼:名为动,礼待 14族:名词作动词,灭族15将:使……为将 16臣:使……臣服

二、1、C.………………………ABD名词作动词

2、翻译:(1)所以贤明的君主,不任用没有功劳的臣子;不奖赏不作战的士兵。

(2)用鞭子赶着跛腿的驴子,用袋子装着图书。

三、⑴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期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粮食。(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⑵人们大概会认为您是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华:名次活用使动词,使……光彩)

⑶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吧!(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

词类活用练习(三)

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1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2屈:使动用法,使……屈居 3窜:使动用法,使……出走 4闻:动词使动,使……听5活: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6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 7内:使动用法使……进入,接纳8舞:使动用法,使……起舞 9泣:使动用法,使……哭泣。 10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削减 11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12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13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14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15亡:动词使动,使……灭亡16负:使动用法,使……承担 17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18 终:动词使动,使……结束 19、赐:动词作名词,恩

赐 20、传:动词作名词,流传下来的文字 21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之物

词类活用练习(四)

形作动、名

一、1敝,形作动,损害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 3形作动,完善4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6形容词用作动词对……友善、交好 7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8使动用法,使……受苦 9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 10弱,使动用法,使……变弱

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12意动用法,以……为先后,

13愚,使动用法,使……愚笨 14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1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18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1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21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 22形容词用作名词,年少的人,年长的人

23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24形作名,才俊

25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26形容词作名词,深度27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艰险偏远之地 28卑微低贱的身份,形容词用作名词

二、 (A )……………BCD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三、 2、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1、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定要首先使人民富裕起来。

2、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

3、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备

一、文学常识 必考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中国现当代、外国三类。 古代——作家姓名,朝代国别,作品出处,主要人物、名句等搞清。重点作家有:屈原贾谊司马迁李煜王勃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杜牧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罗贯中曹雪芹等,其代表作品百考不厌。 现当代——从文学大家及名著角度入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赵树理等名家及代表作,兼顾文学流派,例如白洋淀派、山药蛋派。 外国文学——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契科夫莫泊桑塞万提斯等人作品及主要人物情节。 文学体裁——古代诗歌。 体裁分诗词曲。 古体诗句式有4567言、杂言等,用韵篇幅都比较自由,诗经多四言,楚辞多六言,乐府多杂言。律诗为近体诗,多为八句;绝句由八律中断而成,只四句——都只偶句押韵。 律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需对仗。 二、杂谈: 1、戏剧: 内容性质——喜剧悲剧正剧;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哑剧;容量大小——独幕剧、多幕剧。 诗歌: 先秦四言、杂言、楚辞体。(赋比兴、《楚》开创浪漫主义传统) 两汉魏晋:乐府民歌,多五言诗。(魏晋建安诗人,风格慷慨悲凉;陶潜开创田园诗)南北朝:南朝多情歌,多用双关、语言清新自然篇幅短小(代表《西洲曲》);北朝内容广泛,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刚健,亦五言为主,首创七言四句形式(代表《木兰诗》)。同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唐宋:诗歌黄金时期,诗体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五言七言,山水田园、边塞诗都有大量优秀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词生于唐兴于宋,比诗歌讲究平仄音韵,风格婉约(柳永李清照)或豪放(辛弃疾苏轼),前者抒发个人怀抱词风缠绵,后者多联系自身国家,词风雄浑奔放。 元明清:元代(小令、套数),清代诗歌衰落。 三、称谓 1、谦称(自己对别人) 【王侯】寡人、孤、寡君(对别国人称己国君)、不善 【帝王】朕、寡人 【臣子】臣、老臣 【普通人】仆、愚、某、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佞(泞)、不敏、贱子 【女子】妾、贱妾、婢子 【称家人】家严=家君、家慈、舍弟(妹、兄、姊)、拙荆、贱息(子女)=弱息(也可单指女儿)、息女、犬子(对别人孩子的蔑称) 2、敬称(别人对自己) 【君王】陛下、庙号(帝王死后追封的名号,例世宗)、殿下(仅此君王者的尊称,本指陛(宫殿)阶之所;汉时称侯王为陛下,唐时只称太子) 【臣子】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管事人)、阁下、左右(左右侍人)、君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何为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温故 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2、妇抚儿乳.《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4、邑人奇.之《伤仲永》 5、鞭.数十,驱之别院《闲请记趣》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7、潭西.行百二十《小石潭记》 8、心乐.之《小石潭记》 9、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10、其岸势犬牙 ..差互《小石潭记》 11、其一犬.坐于前《狼》 12、陈胜王.《陈涉世家》 13、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14、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15、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1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湖心亭看雪》 1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1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使--- ---痛苦劳使--- ---劳累饿使--- ---饥饿空乏使--- ---穷困乱使--- ---颠倒错乱动使--- ---惊动忍使--- ---坚韧使动用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新 自己归纳各种词类活用(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训练 句子训练 一狼洞其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策之不以其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以光先帝遗德。 公将鼓之 朝服衣冠 人恒过,然后能改 面山而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状语 (一)名词用如动词 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如: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 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

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 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 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左传成公三年) 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有时候不及物动词的后面虽然不带宾语,但是从上下文的意思看,仍是使动用法。例如《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个“来”字是使远人来的意思。 古代汉语及物动词用如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它具有这种动作。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朝秦楚”,不食齐宣王朝见秦楚之君,相反的,是齐宣王是秦楚之君朝见自己。 下面各句中的及物动词是使动用法: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左传·宣公二年》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辨析修改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椐专家分析,造成这次撞沉日本实习船的悲剧是美国潜艇在没有认真确认水面是否安全的情况下突然上浮。 B. 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全国人民必须提高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 参加互联网技术学习的学员,因为文化程度悬殊,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也有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还有一些中学生。 D. 3月29日,西南航空公司主要航线的团队折扣机票在两个小时之内连续两次降价,此举引起有关民航部门的注意。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省出版界积极组织图书参展,介绍、展现本省出版界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风貌。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C.随着地壳上升,上覆地层受流水等外引力不断地剥蚀,将地下的硅化木剥露出地表,成为今天最鲜活的记忆。 D.国足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是关系到祖国母亲的荣誉,高考英语。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套理想的电脑教材,除了要有经验的教师参加外,还应当有设计人员、心理工作者的协同工作。 B.市人大通过法规,对于歹徒和不法商贩干扰学校教学秩序、威胁学生的不法行为和错误思想,要坚决制止。 C.一种为家庭提供烹饪劳务的记时服务近来在许多城市格外走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一条门路。 D.在对WTO问题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等宏观问题却思考甚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次联赛大爆冷门的八一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积极拼抢,终以1:1逼平了志在卫冕桂冠的申花队。 B.在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 C.交响乐好听,但演出票价昂贵,对月收入不够丰厚的交响乐迷来说,大多数人难以承受数百元甚至千元以上的票价。 D.土地对于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黄土对于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初级农业尤为重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B.她告诉我,近几年来,她时时刻刻不忘搜集日本鬼子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犯罪证据。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

一、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伐檀》)*(2)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B.并列关系例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C.同位关系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梅花岭记》) 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上面三种关系除外)例如:1.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动宾)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主谓) 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各句。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2.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同上) 4.民生涂炭。(《三元里抗英》) 5.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6. [客]一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大铁椎传》)* 7.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8.士兵德顺昌甚。(《五人墓碑记》)* 9.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10.瓮牖绳枢。(同上) 11.老者衣帛食肉。(《齐桓晋文之事》) 12.子墨衰絰。(《之战》) 13.妇抚儿乳。(《口技》)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曾皙后,诸越则桃李冬实、衣褐。 二、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状语 1.副词修饰名词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过秦论》 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口技》) 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 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 2、皆衣缯单衣。(《西门豹治邺》) 3、使人先表澭水。(《察今》) 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 6、不蔓不枝。(《爱莲说》) 7、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童区寄传》) 8、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杂记》) 9、君子不齿。(《师说》) 10、昨日入城市。(《蚕妇》)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13、出入必舆隶。(《苦斋记》)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 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形容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国语·吴语》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数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必修一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同___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通____) 4.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 答案 1.已矣 2.共供供给 3.说悦 4.知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答案 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

3.那人,指秦穆公。 三、一词多义 1.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③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 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⑤微风鼓浪() 答案①如果没有②暗暗地③稍微,略微④低贱,卑下⑤微小,轻微 2.若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④若入前为寿() 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答案①假如②好像③及,比得上④第二人称代词,你⑤形容词词尾,相当于“貌”“……的样子” 3.许 ①许君焦、瑕() ②杂然相许()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答案①答应,允许②赞许,赞同③这样,这般 ④表示大约的数量⑤处所,地方 4.鄙 ①越国以鄙远()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④鄙人不知忌讳() ⑤孔子鄙其小器() 答案①把……当做边邑②边界地方③庸俗,浅陋,鄙俗④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⑤轻视 5.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⑤以勇气闻于诸侯() 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⑦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40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40题含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哺育(bǔ)拓片(tuò)嗔怪(chēn)伺候(cì)B.气馁(něi)禅让(shàn)重迭(dié)轮廓(kuò) C.殷红(yān)狙击(jū)皈依(guī)屏除(bǐng)D.畸形(qí)歼灭(jiān)抨击(pēng)对峙(zhì) 2、下列各词语中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绮(qǐ)丽箴(jiān)言乳臭(xiù)未干B.擂(lèi)台皎(jiǎo)洁卷帙(zhì)浩繁 C.戕(qiāng)害璞(pǔ)玉塞(sài)翁失马D.踪迹(jì)姊(jiě)妹载(zài)歌载舞 3、下列各词语中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ì) 标识(zhì)暴殄(tiǎn)天物B.匹(pǐ)配戏谑(xuè)风光旖(qí)旎C.参与(yǔ)弹劾(hé)审时度(duó)势D.倾轧(yà)结束(sù)杞(qǐ)人忧天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B.解jiě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 C.塞sè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D.提tí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面命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绚(xuàn)丽丰腴(yú) 倩(qiàn)影乳臭(chòu)未干B.赦(shè)免嗜(shì)好逡(qūn)巡弱不禁(jīn)风 C.游说(shuì) 愤懑(mè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 D.泅(qiú)渡坍圮(pǐ)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澄澈(chéng)轻佻(tiāo)豁免权(huò)舆论哗然(huá) B.甄别(zhēn)市侩(kuài)软着陆(zháo)温柔敦厚(dūn) C.苍穹(qióng)未遂(suì)扁桃腺(xiàn)拈轻怕重(zhān) D.跛脚(bǒ)菁华(jīng)撂挑子(liào)大雨滂沱(pāng) 7、下列词语中的字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 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宝藏(zàng)未雨绸缪(móu) 诗歌鉴赏 诉衷情 陆游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满井游记》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陈涉世家》 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陈涉世家》 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木兰诗》 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木兰诗》 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桃花源记》

文言文词类活用

关于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其实只包括三类词语:名词、动词、形容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作状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5、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8、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9、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0、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1、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1、陈胜者,阳城人 也《陈涉世家》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 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 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 也 《曹刿论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 也《鱼我所欲也》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5、先生不知何许人 也《五柳先生传》 6、此庸夫之怒 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 人 《公输》 2、为与此同 类 《公输》 3、天下为 公《大道之行也》 4、4、号为张 楚《陈涉世家》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陈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断。 1、斯是陋 室 《陋室铭》 2、是金陵 人 《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1、非若是 也 《唐雎不辱使命》 2、非士之怒 也《唐雎不辱使命》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课文言文词类活用 提示语:本练习为人教版初中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同学们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A、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山市》) 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山市》) 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 6、太傅寒雪日集。(《咏雪》) :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7、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太丘与友期》) 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8、天雨.墙外。(《智子疑邻》) 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9、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0、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 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 11、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 七年级(下)1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异: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伤仲永》)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1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1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1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策: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7、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 18、会宾客大宴.。(《口技》) 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及答案 1.下列诗句中括号里所标前一个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A.橘子(zi)洲头挥斥方遒(qiú)浪遏(a)飞舟分(f an)外香B.从这倾圮(pí)的屋檐下散开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hu?) C.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ī)沦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qǐ) D.跫(qi?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w?i)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fēi)紧掩(yǎ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峭楞楞”的“楞”应该读作l?ng. A.蓊(wěng)郁脉(m?)脉渺(miǎo)茫弥(mí)望 B.倩(qiàn)影参(cēn)差斑(bān)驳煤屑(xi a) C.羞涩(sa)点缀(zhuì)酣(hān)眠媛(yuán)女 D.敛裾(jū)惦(diàn)着宛(wǎn)然峭楞(lēng)楞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C A.遒.(qiú)劲莅.(w ai)临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 B.呻吟.(yín)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 ai) C.凌侮.(wǔ)游说.(shuì)婆娑.(suō)起舞豁.(hu?)然开朗 D.翌(yì)年踌躇.(z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ěi)薄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青荇.(xìng)颓圮.(pǐ)悄然(qiāo)共其乏困(gōng) B. 阙.秦(quē)惩创.(chāng)戮.力(lù)瞋.目而视(chēng) C. 浸渍.(zì)豆豉.(chǐ)瓦菲 ..(fēi)长歌当.哭(dàng) D. 箜.篌(kōng)鲰生 ..(zōu)桀骜.(ǎo)殒.身不恤(yǔn) C(A,悄qiǎo B,瞋chēn,D,骜ào)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易帜.(zhǐ)契.(qì)据褴褛.(lǚ)睡眼惺忪.(sōng) B.惩.(ch?ng)戒轧.(yà)坏执拗.(niù)不可胜.(shēng)数 C.翌.(yì)年皮辊.(gǔn)莴.(wō)苣长歌当.(dàng)哭 D.淳(chún)朴偌.(nu?)大尘埃.(āi)三差.(chā)二错 C(“帜”读“zhì”,“胜”读“shèng”“偌”读“ruò”)、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 A、百舸.(gě) 峥嵘 ..(zhēng r?ng)颓圮.(pǐ)殒身不恤.(xù) B、寥.落(liáo)荆棘 ..(jīng jí)浸渍.( zì)长歌当.哭(dàng) C、揩.油(kāi)菲薄 ..(fěi b?)洗涤.( dí)挥斥方遒.(qiú) D、封侯.(h?u)论.语(lún)谄.媚(xiàn)忸怩 ..不安(ni? ní)7.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眩晕舷梯炫耀武力改弦更张 B.羡慕募捐幕天席地蓦然回首 C.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 D.舟楫逻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 C(A xuàn xián xuàn xián B mù mù mù mò C 全读piāo D jí ji yī jī)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沉溺.(nì)召.唤(zhāo)慰藉.(jí) 栉.风沐雨 ( zhì ) B. 百舸.(gě)炽.热(chì)跬.步(kuǐ)瞠.目结舌(chēng) C. 句读.(d?u) 吮.吸(yǔn)不啻.(chì)浪遏.飞舟( a ) D. 灰烬.(jìn) 给.予(gěi) 轻佻.(tiāo)自怨自艾.(ài ) 答案B A. 藉——jiè召——zhào C.吮——shǔn D. 给——jǐ艾—— yì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 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常识 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 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 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 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 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 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 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 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 1、字:语音错别字 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 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 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 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 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3)、复句:并列(又…又…,不是…而是…)递进(尚且…何况…,甚至,更)选择(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不是…就是…)转折(固然…但…,其实,尽管…却…)因果(既然…就…,以致)条件(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尽管…也…)假设(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 5、修辞(12种常见修辞方法) ⑴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⑵比拟——表意丰富,富有情趣 ⑶借代——婉转曲折,生动活泼⑷夸张——感情强烈,增强联想 ⑸对偶——表意凝练,有音乐美⑹排比——加强语势,长于抒情 ⑺设问——引人注意, 发人深思⑻反问——突出强调, 加强语气 (9)反复——回环往复, 强化语气(10)对比——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关知识,一起来了解下。 词类活用,是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一般来讲,高中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 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 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 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 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使……下) 《李济雪夜入蔡州》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 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4.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