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中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和年龄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 中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和年龄分布情况

糖尿病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的控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中华糖尿病学会最近公布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近1/10的患病率确实令人担忧,并且还以一定的速度增长。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多,影响机制复杂,医学界仍然在不断探索研究之中。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跟遗传因素、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年龄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具有某一共同特点地区生活的人群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研究具有不同地区特点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情况可以使得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也有着不同的生理特征、生活方式、健康认识,同一年龄段人群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情况可以了解糖尿病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确定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引起他们足够重视,做好预防糖尿病工作。

我国糖尿病的城乡分布

糖尿病导致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糖尿病的发病率,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糖尿病死亡率高于农村,大城市的糖尿病死亡率大大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一是由于城市人口老年化程度高于农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二是城市居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识以及对疾病的认同程度较农村高,自报疾病比农村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城市人口,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这就给城市人群的糖尿病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我国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还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人群一味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当工作与健康发生矛盾,当情绪与健康发生矛盾,当享受与健康发生矛盾,选择工作,选择享受,恣意妄为,抛弃健康者大有人在。所以,由于对糖尿病知识及其严重并发症的不了解,乱吃滥喝,营养过剩,通宵熬夜,嗜烟酒无度,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之中,缺乏体育锻炼,以车代步,这些势必导致城市人口的患病率大于农村。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从最近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上升幅度超过城市。一方面,农村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基数小,可能会在统计上呈现较高的增长率,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上升较快,而体力劳动强度在逐年降低。

我国糖尿病的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东北地区患病率较高,吉林省达到了4.5%,远高于全国 3.21%的平均水平,自东北向南部区域,患病率逐渐降低,河北、山东河南等中原省份基本代表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平均水平,中南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低,处于2.5%以下水平;从东西部地区差异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地,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糖尿病患病率平均达到4%,而两湖江西等地的患病率均在2.2%左右,这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同分布状态,体现了糖尿病患病率与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紧密相关;除区域性差异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全国或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北京最高,达5.3%,其次为上海,达4.6%,天津、广东、重庆则高达3.7%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西藏等西部内地是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地区,在1.5%以下。从各省居民糖尿病患者总量来看,人口大省,往往也是糖尿病大省。河南、江苏、山东、四川、广东是我糖尿病患者总量超过150万人的省份。相比之下,患病率较高的东北地区和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总量并非最高,表明各地区之间糖尿病患病率并不存在悬殊的差别,体现了糖尿病已经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专利,而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见的疾病,应引起人们普遍的广泛的关注。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分布

从糖尿病发病病理上来看,患糖尿病的概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上升,中年以后是糖尿病高发人群,尤其是老人,如果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加以注意患糖尿病的概率非常高。

首先在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时期,父母患有糖尿病的子女就有可能从父母遗传获得疾病易感性,也就是有易感基因的存在,这些易感基因只是增加了发病的几率,要与内环境或外环境中的某些因素相互作用就可能发病。这个过程很有可能发生在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内。

随着年龄的上升周围组织对胰岛素降糖作用的敏感性降低,或者说周围组织对胰岛素降糖作用阻力增加,这一现象又称之为胰岛素抵抗。研究发现,骨骼肌上一种用来把葡萄糖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蛋白质(一种葡萄糖转运体)数量减少,这一结果可能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老龄化,年龄上升导致身体脂肪的构成比例增多,如果肥胖,就更容易患糖尿病。年老者体力活动较年轻人明显减少,降低了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有效利用。年老者易患多种疾病,而有些常用药物容易促进血糖的升高,比如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如消炎痛、β受体阻断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阿司匹林等。年龄的上升也会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脉冲振幅降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该引起注意。

从目前情况来看,糖尿病发病率虽然随着年龄上升而上升,但是青年人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老年人,儿童患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是在不断上升。其中肥胖是导致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和青年人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他们经常有“加餐”的习惯,对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情有独钟,这些不良习惯和食品容易导致他们体重异常增加导致肥

胖。青年人仗着自己年轻力壮、健康意识薄弱,不能糖尿病前期病情不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治疗措施。

我国糖尿病的控制任重道远,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根据地区差异制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今后还将继续提高和上升,医疗卫生机构应该着眼于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只有全民健康意识得到同步提高后,人们才能够更好地享受物质生活提升带来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