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优秀教案
美术七年级上人美版《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及反思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美术世界的广阔性。
并且让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对各个美术门类、包括现代美术设计的特点、功能、材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教师在课前布置准备题,让学生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出示学习提纲。
导入: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教师给予点评后并出示不同种类的美术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指出作品使用的材料名称,引出正题。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欣赏感知:1.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出示思考题:a.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重点理解带蓝色圆点的门类及材料?b .赏析课本图片、看每个美术门类后面的思考题?c. 分析每个美术门类的特点、功能、材料?教师板书并巡视学生自读情况探求新知、合作学习: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有:a. 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b. 赏析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特点、功能、材料?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片.组织讨论.认真思考.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及含义,然后教师可展示一系列的图片进行讲解,在讲解时可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作品或者采取实物演示等,让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以下图略:巩固练习:1. 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让学生举例说明?2. 在遨游中是否对美术产生了兴趣,你能记住那些代表作品,是否能说出其文化价值与意义?展示评价:学生通过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评价作品、谈一下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和感想。
(然后教师归纳并总结)课堂延伸: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诠释美术门类的不同。
教师总结并布置下节课所需图片和资料。
搜集相关美术资料和图片,可以在后面的欣赏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讲解。
学生通过赏析图片,再对照教师讲解的概念、特点、功能去加深理解存在的问题。
七年级美术上册《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导。
2.展示一组美术作品图片,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作品,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美术形式?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绘画层面,对于美术的深度和广度了解不足。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深入探索美术的奥秘。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但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正确审美观是重点。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和接受美术教育的价值。
-重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美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美术基本概念、分类、作品欣赏和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在课后练习中加以巩固。
美术教案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思想者(青铜)法罗丹
雕塑:具有三度空间(长度、高度、深度)的造型艺术。根据功能的不同,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根据放置环境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室外雕塑、室内雕塑和架上雕塑等;根据表现手法的不同可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以及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教学流程补白
问题导入
谈谈你了解的美术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
1、你知道的美术种类有哪些?
2、哪些美术作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补充: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你想了解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吗?,让我们一起开始,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介绍(图片展示)
(2)油画
欣赏《父亲》油画罗中立
蒙娜丽莎(油画)达·芬奇
同样都是肖像画,你能说说他们有哪些方面不同吗?
向日葵(油画)梵高
(中国画)朱耷
花鸟同样都是表现花的作品,它们有哪些地方不同?
油画:用核桃油或亚麻仁油等植物油,调和油质颜料所作的画。油画起源于欧洲,发展至今,已经咸为世界性的画种。
课题
1、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科目
美术
教学对象
七年级
提供者
胡信梅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使用材料和工具的不同,美术可以有不同种类的区分为教学内容。它旨在以丰富生动、具示范性的图片、简明的文字,提示主要教学内容极具开放性、选择性的教学要求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交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并能够分析出各美术种类的特点,理解到美术并不等于是简单的画画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美术教案-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美术教案-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名称: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多样性和无限的创作空间。
-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造力的发扬。
教学准备:- 一些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展示视频。
- 各种美术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纸张等。
- 投影仪或电脑用于展示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或分享最近看到的一些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
- 提出问题,如“美术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美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等,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探究(15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展示视频。
- 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尝试描述作品中的元素、颜色、形状、线条等。
例如,“这幅画中有哪些颜色?”、“你觉得这幅画表达了什么情感?”等。
- 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引导他们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细节和意义。
实践(20分钟):- 分发美术材料给学生,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纸张等。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模仿或创作。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颜色、形状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分享和讨论(10分钟):-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 引导学生分享创作的灵感、目的和技巧。
- 对于每个作品,鼓励同学们提出欣赏和批评意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观察和欣赏他人的作品以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 强调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和无限的创作空间。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感受不同艺术家和作品的魅力。
- 组织学生参与美术比赛或举办小型艺术展,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探究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创造力和艺术品的质量。
-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描述。
- 学生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批评能力。
教学延伸:- 后续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不同艺术家和美术流派的作品,深入了解美术历史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
《1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学习欣赏和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美术的基本分类和欣赏技巧。
2. 难点:实践创作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美术史、分类、名家名作等内容。
2. 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如画笔、颜料、画纸等。
3. 准备教学视频,介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4. 设计教室讨论和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在美术世界中遨游》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一段关于美术的短片或者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美术世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在导入环节之后,对美术的基本观点、美术种类、美术特点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讲解美术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实践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教师会安排一些实践操作任务,如画一幅简单的画、制作一个简单的工艺品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任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4. 小组讨论:在实践操作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体会。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增强团队合作认识和交流能力。
5. 总结与评判:最后,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评判,强调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美术世界,发现更多的美和乐趣。
6. 课后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世界,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网站给学生,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美术社团或者活动,拓宽自己的美术视野和经验。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2. 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能够独立或合作进行美术作品的评判;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美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设计演讲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创新精神。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美术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美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美术的基本技法:线描、素描、水彩、油画等。
3. 美术欣赏: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技法和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法进行创作,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欣赏方法。
2. 示范法:演示美术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实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欣赏方法。
3. 示范:演示美术创作过程,引导学生观看、模仿。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培养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七、教学内容:1. 绘画工具和材料:铅笔、炭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2. 绘画基本技法: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3. 绘画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幅主题绘画作品。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学会基本技法。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九、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展示绘画技法,引导学生模仿实践。
2. 合作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画创作。
3. 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提高绘画技能。
十、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演示绘画技法。
3. 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教案标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目标:1. 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探索不同艺术家和艺术风格。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和兴趣。
2. 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索艺术家和艺术风格: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艺术家进行研究,并准备一个简短的介绍。
2. 学生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收集关于所选艺术家的信息和作品。
3. 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特点。
实践艺术技巧:1. 介绍一种特定的艺术技巧,如素描、水彩画或立体雕塑。
2. 演示和解释该技巧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学生跟随指导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技巧。
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的艺术风格,选择一个主题或概念。
2. 学生用所学的技巧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3.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并接受同学们的欣赏和反馈。
欣赏和批判艺术作品:1. 展示一些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3. 学生讨论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批判。
总结和评估:1. 回顾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回答问题,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3. 鼓励学生提出对未来学习的建议和期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艺术技巧,并分享他们的成果。
3. 组织学生参与艺术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才华。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研究、实践和创作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评估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教案:在美术世界中遨游目标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世界的不同领域和流派;2. 学习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技巧;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图片、图片展示设备及幻灯片投影仪;2. 布置一些名人画家的作品海报;3. 素描铅笔、五彩颜料、画笔、宣纸等绘画工具;4. 课程大纲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展示并介绍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世界的兴趣。
2. 知识扩展(15分钟)分小组给学生发放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展示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分析并讨论画作的风格、颜色运用等。
然后每个小组从图片中选取一幅作品进行展示,并向全班介绍该作品的特点。
3. 实践探索(30分钟)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流派,带上绘画工具,在纸上描绘一幅作品。
老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和辅助。
4. 作品分享(10分钟)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主题、表现方式和所使用的技巧。
5. 总结反思(10分钟)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不同领域和流派的特点。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分发名人画家的传记书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不同画家及其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画廊,让他们亲身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
3. 鼓励学生用更多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雕塑、摄影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学生的作品展示与描述。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美术世界中的不同领域和流派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探索环节,学生自由选择主题进行绘画,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作潜力。
同时,通过作品分享,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名称《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学对象初一科目美术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付老师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介绍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以材料的不同区分种类的,在学生能辨识画种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带来更多新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美术的分类和材料,通过材料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特征和功能;能够正确分辨美术作品的所属门类.(2)、技能目标通过对比、讲授、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美术门类与材料的学习,达到对种类的辨析,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认知美术材料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2、隐性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拥有新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的功能和特征,再对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种类和评析美术作品。
四、课型欣赏课(欣赏·评述)五、教前准备教师教具:教材、PPT课件、多媒体设备、练习作业展板、国画和版画作品和相关绘画材料等;学生学具:教材、练习册、自己喜欢或熟悉的美术作品一张。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等等。
八、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教师:请同学们将课本、作业册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放好笔;背挺直,坐端正,做好上课准备。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视频导入新课(1.5min)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美术”的新内容,首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沙画视频,)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不停变化的画面,请同学们分辨一下,艺术家正在用什么材料作画呢?学生回答:是沙子。
教师总结:嗯,这是用沙子、灯光和荧屏来表现的沙画,它转瞬即逝、变化万千的创作过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美术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ppt展示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四页。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艺术作品的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下一段视频,欣赏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
在视频中有什么画呢?请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回答:有国画、油画、版画等。
教师:同学们说的作品这些可以归为四个主要类别: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
这些艺术种类都是根据艺术特点、材料、功能来进行分类的。
(板书艺术类别)1、绘画(5-6min)绘画的分类: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主要画种;材料:各类笔、纸、笔、刀和颜料等等;特点:平面、视觉艺术;功能:审美等。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结合课本告诉老师绘画分为几类?学生回答: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主要画种。
教师提问:回答的很对!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画呢?学生回答:齐白石的《虾》。
教师提问:这是以前学过的齐白石的写意国画《虾》(旧课复习),齐白石先生是怎样表现“虾”这个形象的呢?学生回答指定方向:用毛笔,墨水描绘出虾的特点。
教师总结:首先是用毛笔侧峰,蘸取浓墨扫出虾的身体部分和头部,然后运用淡墨加以补充,形成黑白、深浅的对比,画面灵动,又有趣味,简单而又形象,这就是写意画的特点。
国画中除了写意画还有工笔画,(展示《出水芙蓉图》)请位同学谈谈这幅工笔画是怎样表现形象的?(可以从色彩、线条来回答)学生回答:荷花颜色很鲜艳、漂亮线条流畅,用色轻薄。
教师总结:这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显得亮眼夺目。
这是老师以前临摹的一幅工笔荷花,他用色轻薄,色调高雅,是在绢上作画的。
教师:中国画的绘画材料就是笔、墨、纸、砚,俗称文房四宝。
教师提问:欣赏过中国的绘画,我们再来看西方的绘画,这是么画?在表现形象上和国画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色彩、笔触方面引导﹚学生回答:是幅油画,油画色彩丰富,表现力强;国画用色轻薄色调高雅。
教师总结:油画和国画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因就在于它们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同学们请看油画使用的材料。
﹙ppt展示油画材料﹚工具很复杂,西方的油画在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传入中国,国内很多人开始从事油画创作。
【讨论活动】教师:接下来我们仔细分析这幅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下面分组讨论:(1)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他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2)画家为什么把这幅画取名为《父亲》?他真的是画家的父亲吗?(讨论后回答)学生回答:老人皱纹很多,肤色暗淡,手上端着一碗茶,耳朵上插着一支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民形象。
学生回答指定方向:对画面人物表情动作进行描述,由此联想到他背后的生活。
教师总结:回答的非常好,人物形象是我们在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像是在缅怀过去,又像是在期待未来,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风干了很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含多少酸甜苦辣,仔细观察老人的耳朵上夹着一支笔,表明他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农民,画家为什把它取名为《父亲》?他真的是画家的父亲吗?学生回答:不是。
它代表父亲的形象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教师:恩,回答的很好。
西方绘画和中国画在材料上存在很大差异,但也有相同的地方,例如色轻薄注重水彩晕染的水彩画,还有以粉质颜料为主、色块笔触表现的水粉画,当然还有我们常见的单色调绘画素描。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看这也是单色调的绘画,它是属于什么绘画种类?用什么材料画的呢?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工具。
学生:版画,木板、刻刀。
﹙实物展示﹚教师提问:恩,这是画家利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印刷而成的版画作品,(展示作品)那画家在表现形象上是怎样体现版画的特点的?教师引导方向:色彩、线条方面分析。
学生回答:巧妙地运用了黑白对比,以简洁有力的刀法。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对,作品巧妙地运用了黑白对比,以简洁有力的刀法突出了秋瑾坚毅的性格和宁死不屈的立场,充分体现了木刻版画的特点。
教师总结:通过不同种类绘画作品的赏析,给我们视觉上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效果:中国写意画以水墨为主,线条顿挫有力,以固有色为主,追求完美、素雅的效果;写实油画色彩丰富,考虑环境色的影响,追求写实的效果;木刻版画,线条简练、概括,以黑白为主,追求鲜明的对比效果。
(板书总结绘画的特点、功能、审美)【贴图游戏】接下来老师做个小游戏,老师手里有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和他们所使用材料的图片,请同学上来把他们粘贴到对应的位置。
2、雕塑 (4-5min)雕塑的材料:石膏、木头、泥土等等;特点:浮雕、圆雕;功能:美化、标志等。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欣赏完平面视觉的绘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艺术家在立体空间所表达的艺术。
(展示雕塑图片),生活中你们一般在哪些地方见过雕塑呢?学生回答:公园,小区,校园,博物馆。
教师提问:好,雕塑作品无处不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组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雕塑图片(秦兵马俑),同学们请谈谈你对秦始皇兵马俑的了解?学生回答:在陕西临潼、秦始皇的陵墓陪葬用的陶俑、形象很逼真,刻画细腻。
教师总结: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临潼,是秦始皇陪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浩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每个兵马俑采用了写实手法,与真人一般大小,艺术家对每个佣面目特征都做了精心刻画,生动地再现了秦朝勇士的威武气概。
兵马俑是圆雕,圆雕是雕塑的一种,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的,适于多角度观赏的完全立体的雕塑。
雕塑的另一类就是浮雕,指在实体表面雕出具有背景形象的艺术形式。
例如法国著名的雕塑《马赛曲》,请位同学告诉老师这件作品位于哪座著名建筑上?马赛曲里雕刻了几个人物形象?学生回答:法国凯旋门上,七个。
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马赛曲是纪念性的大理石浮雕,画家仅用了七个浮雕人物就把法兰西人民去巴黎战斗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出来,可见艺术家的技艺之高!。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解了中国雕塑的奇迹和西方的雕塑的典范,最后我们再来欣赏现代艺术的大师亨利摩尔是怎样表现他的雕塑作品的。
哪位同学告诉老师,雕塑形象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抽象,概括。
教师总结: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是亨利摩尔的雕塑——家庭组,这是一种概括性很强、抽象感、新形式的青铜雕塑,反映着现代气息,表现题材贴近生活。
(板书总结雕塑的特点、材料和功能)3、工艺美术 (2-3min)工艺美术的材料:传统、新型;特点:创意、设计;功能:实用、美观。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再来看还有哪些形式的美术作品。
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剪纸、木偶、玉雕、服装教师提问:这些传统材料制成的工艺品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常见。
随着时代变化,工艺美术又增添了很多新型材料,哪位同学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材质的?有什么功能?学生回答:不锈钢保温杯。
能隔热、保温而且不生锈。
教师提问:通过图片我们了解到工艺美术的材质非常的丰富,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美的享受。
教师提问:下面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这张椅子和平时生活中的椅子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指定方向:色彩、造型上分析。
学生回答:这个椅座是向后倾斜的,颜色很漂亮,平时坐的椅子多是单色,造型规整。
教师总结:分析的不错,这张椅子在造型和色彩上和生活中的椅子是不同的,设计师创意的改变以往椅子的造型,同时又借用了画家蒙德里安的画作《红黄蓝》中的色彩,设计出这样一件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体现的是一种新的美术观念。
教师总结:通过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发现工艺美术的魅力在于:功能美、造型美、装饰美和富有创意的设计。
(板书总结工艺的特点、材料和功能)4、建筑 (1.5-2min):建筑的材料:木头、钢筋、混凝土等等;特点:造型、结构;功能:居住、标志等。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这是电影中金刚的形象,它最后就是在现代建筑帝国大厦的顶部被射杀的,这座建筑是真实存在的,它和古代建筑黄鹤楼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指定方向:黄鹤楼的材料多是用木头,造型复杂,现代建筑的材料多用水泥、混凝土、钢筋等等。
教师总结:由于所用材料的不同,造就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黄鹤楼的特点是:大小不同的屋顶,交互重叠,尖角上翘像是展翅欲飞的仙鹤,飞向天空,站在阁楼上江边的美景尽收眼底,这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现代建筑多用水泥、钢筋、混凝土作材料,多用于生活工作。
外国人一见到鸟巢、水立方就能想到中国,就像我们看到悉尼歌剧院就能想到澳大利亚一样,说明建筑具有标志性功能。
(板书建筑的特点、材料和功能)教师提问:最后我们在一起领略现代艺术的风采,现在艺术的观念和材质较传统艺术发生了许多变化,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进入到现代艺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