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医疗功

合集下载

道家养生功漫谈:简单易学的5种道家养生术

道家养生功漫谈:简单易学的5种道家养生术

道家养生功漫谈:简单易学的5种道家养生术道家养生功是从收心求静入手,以达到滋养精气、固本强身、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良法。

道家认为,维护人的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精气,精气充足则身体强壮,精气不足则身体衰弱,精气枯竭则人归死亡。

一般说来,人在青年时期精气旺盛,收支平衡,故无疲困之忧;而人到中年则精气渐亏,入不敷出。

越往后“赤字”则越大,身体则日衰,如果不懂节制情欲,精亏体衰则更迅速。

道家养生功就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自我修炼,养精蓄锐,把亏损了的精气补回来。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

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称为性命双修。

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

道家养生功的创始人是老子,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养生之道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龙马负图、伏羲观象画卦时代。

据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成先天八卦,后来经周文王将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

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远在六合之外,近于一身之中。

我们的祖先运用这些理论,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祛病强身、行之有效的养生功法。

老子提倡“虚无”或“无为”,虚中有实,无中生有,认为万物从虚无中来,在养生上则是虚其心而实其腹,从而强其身而壮其骨。

“无为”实是无不为,指存无为之心,而行有为之法,即存无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道家尊老子为始祖。

道家养生功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一个“道”字。

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云:“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日‘道’。

”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其大无所不包,其细无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

道生一,即无极:一生二,即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

具体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云,此炁即无极,又谓先天真一之炁。

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

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

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龙游功,顾名思义,是练功动作有如龙的游动,源于道教功法。

其功法特点在于,练功时躯体扭动,形如蛟龙出水蜷曲层出。

龙游功取龙的神态及动作,练功时,脊柱被最大限度地拉开呈“S”形,而且头、颈及脊椎各关节无一不顾龙游姿势协调而动,姿势摇摆柔顺,好似龙在起伏游动。

这种以腰为主宰,带动以躯干为主体的全身性似龙游柔动,调动了任督二脉,任督通,就可使十二经气血畅通。

同时,作用于命门与气海这两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可以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

经常练习,有利于消除疲劳、促进消化,强肾健脾。

畅通气血,道教功法--龙游功预备势双腿内侧紧贴,两脚并拢,踝骨相靠。

两手十指并拢,置于体侧自然下垂。

收下颌,面带微笑,意念青春。

意念青春,即是意想自己风华正茂、青春年华。

这种意念的诱导,有效地调动中枢神经系统,有助于练功者进入身体轻松、精神良好、积极的练功状态,增强了人体自我修复能力。

起势1.上臂夹紧,前臂屈肘上抬,两手合掌于胸前。

合掌向左侧倒,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右肘抬起,头、上体随着向左侧倾,同时,臀朝右摆。

合掌的两手经头顶朝右侧画半圆至右肩前,变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与此同时,臀已摆至左侧。

然后,右掌托左掌从右向左经喉前画弧下摆至身体左侧,与两手画圆摆动的同时,臀部由左向右摆,并微屈膝、屈胯,使身体重心有所降低。

2.接着,两手向左侧下画半圆,经上腹前正中位置到右侧。

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指朝前;与此同时,臀部向左侧摆,继续屈膝屈胯,使身体重心较前又有所下降,此时已完成一个反八卦形。

3.两手向右下画半圆,至小腹前正中位置,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同时,臀部向右侧摆,再从右回到正中位置,身体重心位置下降至半蹲的最低位置。

以上完成了由上而下游动的3个竖半圆,以下开始做由下而上的游动。

4.右手在下,向左上画半圆至腹前。

同时,臀部向右摆,身体重心略有升高,此时已完成3个整圆中的最下面一个圆。

道家养生功法的七个方面【道医】

道家养生功法的七个方面【道医】

道家养生功法的七个方面【道医】道教养生观和养生术体系,是在吸收、采集民间实践成果和佛家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接受了中国古医药学养生健身术和药物学理论知识,逐步加工改造形成的,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但剥去其各派养生术庞杂丛生的外表饰物,我们仍可以显现出这一古老民族文化遗产具有极其科学价值的哲学理念和科学健身方法。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天人合一。

基于“无极”和“太极”理谁,把宇宙与人,人体与自然环环相连;取法于自然和与自然同化;将人体内外器官视为整体,各种功法都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模仿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规律,颇为显效。

2.性命双修。

强调“性功”.(心理保健和精神锻炼)对于“命功”(肉体锻炼)的意义,主张“性命双修”、“内外兼养”、“功静结合”的双向养生观,以“无所有、无我执、无差别”的生活方式,丢弃自我,豁达大度,神清气爽,把心理和生理卫生的锻炼结合起来,自由愉快地开辟新的生命里程。

3.重在“养气”。

以自然、社会和人的同源错构理念来推导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以五行八卦和经络概念创造健身原理,认为“人禀阴阳二气而生”,两大元素的不平衡或丧失,将会导致疾病或死亡。

主张以练精为基础,练神为大用,练气为中心,由“气化”作用而产生各种神化妙用,达到“精气日新,邪气尽去”,永不衰老。

4.“养气”守静。

“内丹说”认为,养气首先要保持和谐安定的情绪,情绪好坏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在儒家“超凡人圣”之后再创出“超圣入神”和“超神入化”的神仙境界。

要求日常生活中做到“九守”,防止过激情感变幻,过度性欲要求,过分体力劳累等损害身体。

.5.清新洁静。

讲究饮食适度,忌荤辣;主张少睡、早起、节房事,反对“浑浊”起居。

注重清晨“吐故纳新”,排除“死气”,吸入饱含“日精月华”的“元气”,使人获得新的生命活力。

6.导引至上。

导引术是道教至高无上的延年益寿功法。

反对消极的静养和滥施药物.“导”即养气安神,主要是呼吸吐纳法。

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

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

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养生气功混元气功是道家传统养生功法,各类派别的气功都以此为基础功法。

汇元气功养生馆主授课程:“汇元五行养气功”是由章志斌老师总结三十多年练功经验,以道家混元气功功理为根本,以行气导引、动静结合为途径,以强身祛病、固本调元、延年益寿为宗旨的系列功法。

“混元气里有神奇,万两黄金买不去。

练功先练丹田功,太祖功夫它第一”。

丹田混元气功,是太祖门第一功,所有功夫皆以此为基础,此功不成,余也难成。

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

养生气功功法“先天元气生丹田,师传秘法来修炼。

调动先天真元气,再加后天成混元”。

元气是人生来就有的,故称“先天元气”。

它来源于父母,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是人体生命的原始动力。

元气和人呼吸之气(后天气)关系甚密“太祖气功有秘传,练门选在下丹田。

太祖丹田是一片,不是穴位不是点。

上至脐位下至阴,丹田位在两中间”。

太祖气功首从丹田练起,因为丹田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此处有命门穴、气海穴、会阴穴等人体大穴,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聚汇,有肾、肾上腺、生殖系统、肝、肠、膀胱等重要器官,有大量的植物神经和神经节,能生气、存气,故把丹田作为气功练门。

“练成后天气混元,丹田好似火药弹。

不怕生来力量小,瘦子也能倒嵩山”。

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丹田混元气,随意念受人精神影响,可以运行于体内,是一种集中的内在动能,具有强大的能量,一旦练成,运到手节,通过手节,可以产生惊人劲力。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道家功法道家神奇的养生术——导引术

道家功法道家神奇的养生术——导引术

道家功法道家神奇的养生术——导引术道家神奇的养生术——导引术导引术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

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

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

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

亦作“道引”。

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

俗称医疗保健体操,又有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内气运行为内导引者。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导引包括“导气”和“引体”两个方面,所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狭义的导引一般指“屈伸之法”、“俯仰之术”,即人的肢体运动; 而广义的导引除肢体运动外,还包括呼吸运动( 即吐纳法或行气) ,单纯的呼吸运动也可以称做行气导引。

自我按摩也是广义导引术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导引比较合适的定义是“按照一定规律和方法进行肢体运动及呼吸吐纳和自我按摩,以防病保健的方法”。

中国三大古典导引术系统包括: 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

这三大导引术与道教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导引术起源于上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

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使之更为精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

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此段文字说明呼吸吐纳和熊经鸟伸等活动是导引的基本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养形、益寿等。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传统导引术的最早专著当推198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引书》。

其中“引”是导引之简称,恰如王冰注《素问·血气形志篇》:“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故《引书》即导引之书。

从该书内容看,其中有论述四季饮食起居、房事等养生理法,还有六十余种导引术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四十多种病症的导引对治方法等,涉及内、外、眼、耳、鼻、口腔、精神病等多科。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家养生理疗六字诀

道家养生理疗六字诀
站立练法:头部动作与静坐相同,另加双手拍肩动作。怒目扬眉,头部左顾右盼,头向左转,右手拍到左肩,头自右转,左手拍打右肩。头正吸气,转头呼气时发“嘘”字音。发“嘘”字音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如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等均可练该法。
自然练法:行住坐卧不拘,也可以不做其他身姿手势,工作学习之余单纯念这六字也有效。“念时耳不得闻声”, “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这些只是一家之言;当然也可以念出声,准确、自然、放松、随缘为要。其余五字念法同此原则。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祛邪、泻实主要是:呼吸吐纳中的吐气发音;动作中的两手外开、外拨导引;吐音中的两目睁圆;吐气发音中的微微用意。
3、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吐音口型为什么很重要?
健身气功?六字诀在习练中强调口型的重要性,而要求吐音准确,是因为不同的读音决定不同的口型,不同的口型又会产生不同的内外气息变化,以致影响体内脏腑气血的运两眼看拳,双手向上用力打30~50拳后,吐气时发“嘻”字音。一般要念“嘻”字6遍。
发“嘻”字音可以理气调气,以治三焦烦热。三焦主命门相火,为六腑中最大之腑,是全身通气的道路、如三焦有病,出现寒热往来,口苦胸闷,恶心呕吐等症,都可练该法。
本节转自/news/zhys/djys/370.html
(五)吹字法
两脚尖和脚跟均并拢,双手交叉向上举,手心朝上,头上顶。然后弯腰,双手触地,再立刻松开,然后双腿下蹲,双手抱膝,呼气发“吹”字音。默念“吹”字,不发出声音,只自己听见即可。练“吹”字法时,要注意肾气上收,口唇似闭不闭,涌泉穴内收,足趾如抓物状。发”吹”字音可以固肾,肾属水,冬藏精,放冬天可多练该法,以益寿延年。
四、练好六字诀的十二问
1、如何理解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养生医疗功第一节梳头姿势: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已学纯阳内丹功者,以站无极桩为好,但不可闭眼,本功不要求闭眼。

呼吸:自然呼吸。

全套功法都是自然呼吸。

功法: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并弯曲。

用十指梳头,从前额发际处,向脑后梳,为一次,重复梳八次。

第二节揉头和拍头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先炼揉头,双掌放在头部前面,从头部前面,轻轻向脑后揉摩,为一次,重复揉摩八次。

揉头时,双掌要柔和,但要稍微用点力。

再用左手掌放在脑后部,一左一右,来回揉摩,重复八遍。

又换为右手掌放在脑后部,一左一右揉摩八遍。

接着炼拍头。

拍头时,双掌放在头部前面,还是从头部前面,轻轻拍向脑后,为一遍,重复拍八遍。

又接着,左手掌轻轻拍脑后部八次。

又换为右手掌轻轻拍脑后部八次。

拍头时,只能微微用力,绝不可力重,以免引起头昏。

通过梳头、揉头和拍头等功法,可使头部气血通泰,脑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以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工作效率。

对预防脑膜炎、脑瘤等疾病,也有积极意义。

同时还可使白发转青,常葆青春。

第三节擦面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两手掌合拢,轻轻摩擦,直到两手掌发热。

并将两手掌捂面,先按顺时针方向,擦面八圈。

接着,再按反时针方向,擦面八圈。

擦面可活动面部肌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使面部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

久炼,可使面部红润,有光泽。

同时,十四经络,皆通于面。

常擦面,有利于全身经络的疏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细胞活力,以提高人体素质。

此外,还可常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擦面。

常擦,可使面部白嫩。

这是道家注颜术之一。

第四节鸣天鼓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双掌跟捂耳,但不可按得太紧。

两手中指端按住风池穴(后颈窝两边凸陷处),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并拢,食指放在中指上。

接着,两手的食指用力(但不可用力太大)往下弹;弹后,食指又放在中指上,再往下弹。

如此重复八次。

弹时,会听到咚咚的响声,像敲鼓一样,谓之鸣天鼓。

中指端按在风池穴上,会对风池穴产生剌激作用,对头痛、目疾、项痛、肩背痛、等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食指下弹可剌激听宫穴,而听宫穴属手太阳小肠经,所以对肠胃疾病也有影响。

常做本功,有理通肾气之功效。

第五节运眼接上势。

两手放下,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两眼微闭,两眼按顺时针方向(即按左上右下的方向)运转二十四圈,接着,两眼立即睁开。

随后,两眼又微闭,按反时针方向(即右上左下的方向),运转二十四圈,接着,两眼立即睁开。

有眼疾者,可按以上方法,重复做几遍。

炼此功时,两眼会自动流泪,这是排病气,不必惊慌。

第六节揉眼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两手中指和食指各自并拢,两手中指指端放在两眼之间的鼻梁(鼻端)处,即左手中指端放左眼角和鼻梁左侧之间,右手中指端放在右眼角和鼻梁右侧之间。

接着,两手中指和食指,同时各向左(左手中指和食指向左)右(右手中指和食指向右)揉摩两眼的上眼眶,从两眼内角沿上眼眶揉到两眼外角;再从两眼外角,沿两下眼眶,揉到两眼的内眼角。

简言之,就是用中指和食指端,揉摩眼眶,揉摩一圈为一遍,重复做八遍。

第七节捂眼接上势。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将两手在胸前搓热,接着,将搓热的双掌捂住双眼,用手心对双眼,捂眼半分钟。

又搓双掌,双掌发热时,又用手心捂住双眼。

如此反复捂眼八次。

运眼、揉眼和捂眼等功,活动眼部,使眼部气血流,眼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以增强细胞之活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眼疾,有积极的意义。

还有疏通肝气之功效,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色盲、夜盲等眼疾。

目与肾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肾主水,肾水足,则双目明晶亮。

同时,眼部气血通畅,对疏通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以及任督二脉也有促进作用。

第八节揉鼻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各自并拢,两手的中指端,放在两眼之间的鼻梁(鼻端)处,从鼻梁处,沿鼻两侧往下揉摩,一直揉到两鼻孔的两侧,如此重复揉摩八次。

鼻通肺,肺主气,司呼吸。

揉鼻功有助于防治感冒和鼻炎。

第九节扣齿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闭嘴,上下牙齿自然扣拢。

接着,咬牙,咬牙时,上下牙齿保持扣拢的状态,是用暗劲咬牙。

先左边上下牙齿用力一咬,接着,右边牙齿用力咬一下,如此重复做,左边右边各咬牙二十四次。

扣齿功有固肾之功效。

第十节乌龙搅海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嘴微闭。

舌尖在下齿缝左右搅动,一左一右各搅动一次,为一遍,重复搅动二十四遍。

在搅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唾液(口水),有口水就吞,吞时,要意想将口水吞入丹田(肚脐下面一掌,入里一寸三分处)。

也可想将口水吞入肚脐下面(可不必想得过细),也行。

乌龙搅海即玉液还丹之修炼术。

第十一节左顾右盼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头部尽量向左转动,同时,两眼尽量向左后看,但两肩及上下身不能动,只转动头部。

接着,头部尽量向右转动,同时,两眼尽量向右后看,但两肩及上下身不能动。

如此一左一右转动,为一遍,重复做八遍。

第十二节运颈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头部先向左转,再向后转,再向右转,再向前转,按左→后→右→前的方向转动一圈,为一遍,重复运转八遍。

接着,头部向右转,再向后转,再向左转,再向前转,按右→后→前的方向转动一圈,为一遍,重复运转八遍。

运转时,只是颈部运转,肩和上下身不动。

运颈时,颈部一定要放松、柔和。

如果有的人身体不适应,也可以少做几遍。

以舒适自然为度。

颈部是连接胸部和头部的关键部位,通过左顾右盼、运颈,可使颈部气血流通,脑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对预防脑部、颈部等疾病有不可小视的作用。

第十三节运肩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双肩自由运动一、二分钟。

运肩时,也可带动颈部和上身而随便之运动,以舒适自然为度。

第十四节摆手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特别是两肩放松,左右手臂同时前后摆动一、二分钟,左右手臂前后摆动的幅度自行掌握,以舒适自然为度。

第十五节摸背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左手从左下方摸背,尽量向上摸;右手从右上方(绕过肩部)摸索背,尽量向下摸。

两手若能在背部接触,则更妙。

接着,再换成右手从右下方向上摸背,左手从左上方(绕过肩部)向下摸背,尽量向下摸。

两手若能在背部接触,则更妙。

左右手如此交换进行,可重复做二、三遍。

运肩、摆手和摸痛功,主要是活动双肩和双臂,对预防和治疗肩臂疾病(特别是肩周炎)有一定功效。

第十六节扩胸接上势。

两手在胸前作抱球状,两手的高度,以两手心对两乳为准。

吸气时,两手臂各向左右张开;呼气时,两臂还原为抱球状。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共做八遍。

呼吸气同两手臂的动作要配合一致。

呼吸以慢为宜。

第十七节拍胸和揉胸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先炼拍胸。

以右手轻拍左胸部八次;再以左手轻拍右胸部八次。

接着炼揉胸。

右手轻揉左胸部,先按顺时针方向揉八圈,接着再按反时针方向揉八圈。

再用左手揉右胸部,先按顺时针方向揉八圈,接着再按反时针方向揉八圈。

扩胸、拍胸和揉胸,可使胸部气血通畅,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和妇科疾病,同时对肺脏机能的改善也有着积极意义。

从经络学说,可疏通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从生理角度说,揉胸可剌激性腺分泌性激素,有利于胸腺的发育。

第十八节弯腰接上势。

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腿伸直,不可弯。

上身前俯弯腰,两手尽量能摸住脚背。

弯腰后,又站立,再如此弯腰,重复做八次。

第十九节扭腰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两腿伸直,上身先向左转动,两手也随之向左摆动;接着,上身向右转动,两手也随之向右摆动。

如此一左一右各转动一次为一遍,重复转动八遍。

请注意,上身左右转动时,两腿不能动,只是腰部的扭动而带动上身的转动。

第二十节揉肾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两手半握拳,用两拳的拳眼一面,轻揉后腰部位的两肾(腰子)。

先按顺时针方向,揉肾三十二圈;接着,再按反时针方向,揉肾三十二圈。

揉肾时,两拳要同时动作。

弯腰、扭腰、揉肾,主要是活动腰部,以增强肾功能,对腰肌痨损、腰酸等,都有良好的功效。

第二十一节揉腹接上势。

双掌放于腹上,双掌同时揉腹。

先按顺时针方向,轻揉腹部三十二圈;接着再按反时针方向,轻揉腹部三十二圈。

腹部乃六腑之部位,通过揉腹使六腑气血通泰,对调节六腑之机能,有积极意义。

本功减肥功效特别。

对肠胃机能,也可起调节作用。

举凡妇女腹冷、月经不调诸疾,常炼此揉腹功大有裨益。

通过揉腹,还可使膀胱气机通顺,这对于理通肾气,有着积极意义。

第二十二节运胯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动转臀部,先按顺时针方向运转八圈;接着,再按反时针方向动转八圈。

如此一顺一反各运八圈。

运转时,全身要柔和,不可用劲,顺其自然,以舒适自然为度。

胯部是连接人体上身和下肢的部位,活动胯部,可理通上身和下肢的气血。

对增强生命活力,防治下肢麻木,调节五脏六腑及妇科疾病都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十三节曲膝和运膝接上势。

先炼曲膝。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上身下蹲,下蹲时,两手放在两膝上;接着,起立。

起立后,又下蹲;下蹲后,又起立。

如此一蹲一立为一遍,重复做八遍。

再炼运膝。

弯腰,双手放在两膝盖上。

先按顺时针方向,运转膝部八圈;接着,再按反时针方向,运转膝部八圈。

膝是连接大腿和小腿的关键部位。

曲膝和运膝,可理通大小腿之气血;能预防和治疗膝关节炎,并对预防大小腿之炎症(如脉管炎、骨髓炎等)有积极的作用,常运膝,双腿气血通畅,步履矫健而轻快。

第二十四节起踵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伸直。

先起踵,脚步跟离开地面;接着,脚跟着地,又回复到原来的站立姿态势。

如此重复做八次。

常炼本功,可疏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并可疏通全身经络,对足少阴肾经的受益尤为大。

以上二十四节可一次性炼完,也可根据各自的情况,有选取择性地炼。

还可在炼太乙功的其他功法前或后炼。

本功若能配合纯阳内丹站桩和坐势丹道秘功修炼,功效更佳。

一般以早晚炼为好。

其余时间也可炼。

炼功方向,以面对太阳炼功为宜。

但热天不可面对太阳炼功,可面对太阳的方向炼功。

功法中说的次数,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本功不意守,不要求入静。

功法中说的次数,仅仅是个概数,大概如此就行了,不必用心去记。

炼功中,甚至还可说话、谈心,无拘无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