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考点梳理》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教版语⽂中考专题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考点梳理》精讲精练(含答案)第10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21课;◎语⽂⼋下第19课;◎苏教九下第18课。
知识梳理⼀、重点字词1.通假字孰视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2.古今异义(1)明⽇..徐公来古义:________ 今义:今天的下⼀天(2)⾂之妻私.⾂古义:________ 今义:属于个⼈的(3)今齐地⽅.千⾥古义:________ 今义:四个⾓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都是⽅形的六⾯体(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位名词或⽤在数量词后⾯,表⽰概数(5)群⾂吏民能⾯刺.寡⼈之过者古义:________ 今义:尖的东西进⼊或穿过物体(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________ 今义:诽谤,恶意中伤古义:________ 今义:讥笑,讽刺3.词类活⽤(1)名词作动词朝服.⾐冠原意为:⾐服,在句中的意思为:(2)名词作状语群⾂吏民能⾯.刺寡⼈之过者原意为:脸,在句中的意思为:(3)动词的使动⽤法闻.寡⼈之⽿者原意为:听到,在句中的意思为:4.⼀词多义(1)朝:①朝.服⾐冠②于是⼊朝.见威王③皆朝.于齐(2)谓:①谓.其妻⽈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甚:①君美甚.②王之蔽甚.矣(4)美: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②吾妻之美.我者(5)下:①乃下.令②受下.赏(6)上:①受上.赏②上.书谏寡⼈者③刻唐贤今⼈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④苔痕上.阶绿(《陋室铭》)5.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纳:谏:(2)邹忌修.⼋尺有余.修:余:(3)窥.镜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5)徐公何能及.君也及:(6)忌不⾃信.,⽽复.问其妾⽈信:复:(7)⼜弗如远.甚远:(8)暮寝⽽思.之思:(9)畏.我也畏:(10)欲.有求.于我也欲:求:(11)于是⼊朝见.威王见:(12)⾂诚.知不如徐公美诚:(13)皆.以美于徐公皆:(14)朝廷之⾂莫.不畏王莫:(15)王之蔽.甚矣蔽:(16)王⽈:“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原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练习提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②窥镜..(照镜子)③旦日..(第二天)④能谤讥于市朝..(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⑤时时..而间.进(常常,不时)(间或,偶然)⑥期年..之后(满一年)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孰视之(孰同“熟”,仔细)3.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②私.我也古义:偏爱今义:自私③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④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某一区域⑤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君主身边的近侍之臣今义:方位词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⑦虽.欲言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⑧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暗中偷看4.根据语境,解释句中的多义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臣妾.(qiè) 期.年(qī) 朝.服衣冠(zhāo)B.孰.与(shú) 弗.如(fú) 皆朝.于齐(cháo)C.窥.镜(kuì) 昳.丽(yì) 数.月之后(shuò)D.旦.日(dàn) 暮寝.(qīn) 时时而间.进(jiān)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C.皆以美.于徐公D.君美.甚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人恒过.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C.能谤讥于市朝.朝.服衣冠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齐国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使齐国大治,燕、赵、韩、魏知道这种情况后,都到齐国朝见。
B.本文既表现了邹忌高明的讽谏方法,同时也表现了他大胆进谏的勇气。
他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即齐威王采纳了他的意见。
C.邹忌进谏的成功,还在于齐威王能够纳谏;齐威王对于邹忌的进谏表示接受,并制定了奖励进谏者的方案,可见他是一位开明的君主。
D.齐威王以悬赏的方法鼓励“群臣吏民”提意见,结果各类人都为得奖而来,弄得门庭若市。
5.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四处,有两处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只许调整语序,不得增减字数)历史常给人以警示。
假如当初商纣王①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②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③一命呜呼,病入膏肓呢?反过来说,假如当初秦孝公不采纳商鞅实行变法的建议,又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如当初唐太宗听不进魏徵的逆耳忠言,又何来“贞观之治”呢?由此可见,④善纳人言者,昌;不善纳人言者,亡。
处(填序号)调整为: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 使寡人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 鸟而轻视人才。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又 各有不同。【甲】文邹忌劝谏齐威王是为了让他 _广__开__言__路__,__虚__心__纳__谏__除__蔽___,以富国强民;【乙】文 晏子劝谏景公是为了让景公___不__要__杀__烛__邹_________, 以免落下“重鸟轻士”的罪名。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一、课文研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B.由此观之,王之蔽• 甚矣
蔽:缺点。
C.宫妇左右莫• 不私王
莫:没有谁。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
间:间或、偶然。
【点拨】“蔽”是“蒙蔽”的意思,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点拨】 D项是被动句,“为……所……”句式表被动。
新知积累·基础练
7.名句默写。 (1)文中邹忌向齐威王分析自己的妻、妾、客认为自己 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__臣__之__妻__私__臣__,__臣__之____ _妾__畏__臣__,__臣__之__客__欲__有__求__于__臣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邹忌由自己的“蔽”婉讽“___王__之__蔽__甚__矣_____”, 充分显示了其巧妙的讽谏艺术和娴熟的从政谋略。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体裁:文言文题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作者:名字:刘向年代:两汉描述: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翻译: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原文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原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原文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原文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原文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原文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讽,谏,②【修】③【昳丽】④【朝服衣冠】服,⑤【窥镜】。
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⑦【旦日】⑧【明日】⑨【孰】⑩【弗如远甚】⑪【美我】⑫【私】⑬【皆以美于徐公】⑭【左右】⑮【莫】⑯【四境之内】⑰【蔽】⑱【面刺】⑲【谤讥于市朝】谤,谤讥,市朝,⑳【闻】㉑【时时】㉒【间进】间,㉓【期年】㉔【朝于齐】㉕【战胜于朝廷】二、重点句子翻译: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③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⑤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⑥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⑧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重点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视之.:暮寝而思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数月之.后:燕、赵、韩、魏闻之.:②、解释下列句中“朝”的用法或含义。
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③解释下列句中“孰”的用法或含义。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④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或含义。
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皆朝于.齐:⑤解释下列句中“上”的用法或含义。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⑥解释下列句中“修”的用法或含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⑦、解释下列句中“美”的用法或含义。
不如徐公美:妻之美我者: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窥.镜:③明日..,徐公来:④今齐地方..千里:。
⑤能面刺.寡人之过:⑥谤讥.于市朝:⑦臣之妻私.臣:⑧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⑨邹忌修.八尺有余:⑩虽.欲言:⑪闻.寡人之耳者:⑫妻之美.我者:⑬朝服.衣冠: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经典练习整体把握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2.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3.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暠的问题, 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 其妻、妾、客回答时的语气有差别, 下面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 发自内心, 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小妾急忙回答, 惟恐不能表白感情, 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暠———客从容言之, 貌似深思熟虑, 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暠, 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 用书面语“吾暠, 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chao)谤.讥(bàng)B.时时而间.进(jian)暮寝.(qǐn)C.期.年之后(ji)纳谏.(jiàn)D.弗.如远甚(fu)昳.丽(yì)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朝服.衣冠(衣服)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
请对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暮寝而.思之()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5.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命题人:张金秀审题人:陈红班级姓名等级一、解释划横线的词语1.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2.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3.朝.服衣冠,窥镜..(早晨;照镜子)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相比怎么样)5.旦日..,客从外来(第二天)6.吾与徐公孰.美(谁)7.明日..徐公来,孰.视之(第二天)(同“熟”,仔细)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偏爱)9.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1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1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1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13.王之蔽.甚矣(所受蒙蔽)14.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15.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16.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二、翻译句子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2.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思考这件事。
4.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三、比较阅读。
(一)【甲】《邹忌讽齐王纳谏》略【乙】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
二十九、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他)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
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次日,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他晚上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侍妾和君主左右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一定很深了。
”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
”于是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的耳朵听到,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常常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337~348题。
(40分)
第一组题目:
33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来,孰.视之
C.虽欲言./进尽忠言.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跌丽。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3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推己及人,劝谏齐威王要慎防身边小人的蒙蔽,多听取意见,才能治理好国家。
B.一个“善”字,表明了齐王的态度,可见他是一位重贤明理、能察纳雅言的国君;同时衬托出邹忌讽谏的说服力。
C.齐威王下令,根据进谏内容对治国帮助程度的大小,对进谏者进行上、中、下三等奖赏,可见他强国决心之大。
D.邹忌善于讽劝,威王虚怀纳谏,百姓踊跃进言,君、臣、民在朝廷上共商治国良策,齐国由此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第二组题目:
34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
B.朝服.衣冠/众服.为确论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岂他人之过.哉
D.臣之.妻私臣/燕、赵、韩、魏闻之.341.把“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34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妻的回答,“君美甚”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
B.“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表现了她卑微、畏怯的心理。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是客的回答,只是平淡地陈述,表示应合、逢迎的态
度。
D.邹忌问妻子用“我”,显得亲密而随和;问小妾与客,用“吾”,显得生硬傲慢。
第三组题目:
34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
C.燕、赵、韩、魏闻.之/操蛇之神闻.之
D.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3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34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威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人,群臣吏民都想获得奖赏,纷纷敢于入朝进谏。
B.齐国“战胜于朝廷”,原因是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采纳群言,终使军事实力大增。
C.本文意在劝谏国君要广泛听取、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民富国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写了齐王纳谏的态度以及纳谏结果,邹忌比美、讽谏齐王等则略写。
第四组题目:
34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与.徐公孰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虽.欲言,无可进者/虽.不能察
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听茶声然347.把“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348.本文结构层次别致,下列对“三层铺排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妻、妾、客是三层人物身份;“朝”“暮”“明日”是三层比美时间;“不如”“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是三层思想转变。
B.“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不同的心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是三层不同的蒙蔽情况。
C.上赏、中赏、下赏,是三层不同的奖赏等级;“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不同的进谏成果。
D.“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齐威王下令征求意见”“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是三层不同的事态的发展进程。
参考答案:
第一组题目:
337.(3分)A(早上。
B.哪一个,表比较/同“熟”,仔细;C.说/言语;D.过错/超过)
338.(1)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
(得分点:“修”“映丽”各1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得分点:“面刺”“受上货”各1分)
339.(3分)B(A“慎防身边小人”有误,应为“慎防身边各类人”;C.“根据进谏内容对治国帮助程度的大小”有误,应为“根据进谏者进谏勇气的大小”;
D.“在朝廷上共商治国良策”有误,应去掉“在朝廷上”)
第二组题目:
340.(3分)C(过错。
A.朝廷/朝见;B.穿戴/信服;D.的/这种情况)
341.(4分)宫里侍妾和君主左右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得分点:“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四境之内”各1分)
342.(3分)D(“显得生硬傲慢”有误,应为“显得关系疏远”)
第三组题目:
343.(3分)C(听说。
A.长,指身高/修建;B.一周年/约定;D.间或、偶然/参与)
344.(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得分点:“美”“私”各1分)
(2)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得分点:“以”“美”各1分)
345.(3分)C(A.“入朝进谏”有误,应为“积极进谏”;B.“军事实力大增”有误,应为“国家实力大增”;D.“详写”与“路写”互换)
第四组题目:
346.(3分)B(即使。
A.跟、和/通“软”,语气词,表反问;C.于是、就/竟然;
D.如/像、好像)
347.(4分)几个月以后,还常常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得分点:“时时”“间进”“期年”“虽”各1分)
348.(3分)A(“暮”有误,应为“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