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_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校园广场是学校内的重要公共空间,是学生们休闲、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为了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多功能的校园广场,我们需要进行设计和规划。
二、设计目标1. 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校园广场应该有绿化植被和优美的景观,以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让学生们在休闲和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
2. 提供多功能的空间:校园广场应该满足学生们各种不同的需求,例如举办活动、开展体育运动、举行演讲等。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灵活的空间布局,以适应不同活动的需求。
3. 提供安全的场所:校园广场应该考虑到学生们的安全,例如设置合适的照明设施、防滑地面等,以确保学生们在广场上的安全。
4. 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在设计校园广场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例如利用太阳能照明、收集雨水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要素1. 空间布局:校园广场的空间布局应该合理,包括主要活动区、休闲区、绿化区等。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地面材料、设置景观元素等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2. 绿化植被:在校园广场中,应该增加适量的绿化植被,例如草坪、花坛、树木等。
这些植被可以提供阴凉和美观的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3. 设施设备:校园广场应该配备适当的设施设备,例如长椅、休息亭、篮球场等。
这些设施设备可以提供学生们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4. 照明设施:为了保证学生们在夜间也能使用校园广场,我们需要设置合适的照明设施。
这些设施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光照,并且能够节能环保。
5. 地面材料:选择合适的地面材料对于校园广场的设计非常重要。
地面材料应该具有防滑、耐磨、易清洁等特点,并且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四、设计实施步骤1. 调研和分析:在设计校园广场之前,我们需要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和期望。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
2.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出适合校园广场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该包括空间布局、绿化植被、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考虑。
大学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

s e n s e
t im
a
d
u s e
th
q
u a re o
a c e u s s
s u m s
u a re
P th
a n a
fa
c
f b
e
s
p
a
v
t ia I
e n v ir o n m e n m o
t im p
a c
t in g t h e
u s e
f
c a m
q
by p
ly z i n g t h e d
,
一
楼至 校 园 中
图2
心 足 球 场
1 2 6 h
.
,
南 北 向范 围 是 从 山 南 楼 至 西 南 三 楼
1
基 地 面 积 约 为
校 园 宿 舍 区 及 室 外 公 共 空 间 分 布状 况 图
m
。
( 图
)
。
学校 用地 紧张
,
开 放 空 间较 少
,
校 园
:
2
调研概况
本文结合 同济大学音乐广场
,
。
。
问卷 调 查 时 间
2008
为2 0 0 5 年5 月
第2 6 卷
1 O/ 0 0 8 2
HUA Z HO NG A RCHITECTU RE
华中 建筑
89
图3
第 五 街 以 北 座 椅 区 活 动情 况
图4
道 路 两 边 活 动情况
图5
西南
一
楼 前 绿 地 活 动情 况
调 研 的天 气状况 研 时气 温 适 宜 行顺利
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设计探析

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设计探析作者:公思文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5期摘要: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中,校园广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校园广场属于学校生活空间中的公共空间,其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大学广场还是一种交通空间,其具有通向各个生活、工作领域的交通枢纽的作用。
因此,对大学校园广场的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校园规划设计师需要结合校园广场的设计原则来进行相关的广场设计。
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学校园的广场规划设计原则、大学校园的广场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规划设计校园广场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同时也是老师和学生们联系感情的公共空间。
广场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高质量的广场设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同时校园广场也是学生们度过悠闲时光的主要场所。
广场设计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校园生活水平。
规划设计良好的大学校园广场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便利的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大學校园的广场规划设计原则大学校园景观历来是高校形象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点区域。
大学校园广场是校园的核心区域,具有多项功能,如组织群体性的主题活动、供师生静坐阅读、与亲朋好友闲谈等。
因此,大学校园广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充分展现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大学校园内创造一片能够休闲、娱乐、学习、交流、集会的场所。
基于大学校园广场的功能,在进行大学校园的广场规划设计有三个原则:第一,体现大学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最基本的就是老师和学生所追寻的价值。
价值追求反映在校园生活和校园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也成为了校园文化的延伸。
在校园广场中可以体现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观念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多种文化。
同时广场中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这些广场活动可以有利于形成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带动校园文化气氛,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

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以同济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调研为例1.调研案例摸索分析1.1调研摸索一:同济世纪樱花大道〔图1〕樱花所在位置〔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图2、3)樱花盛开时观赏者人流如潮○1时刻〔when〕:2020.04.30○2地点〔where〕: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3调研对象〔who〕:樱花大道○4目的〔why〕:提高环境品质○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樱花性喜阳光,喜爱温顺潮湿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生长最好,根系浅,对烟尘、有害气体及海潮风的抗击力均较弱。
不耐盐碱土。
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
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
樱花花朵极其漂亮,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是早春开花的闻名观赏花木。
同济的樱花是起初为进展中日友好关系日本友人送的,位于同济的四平路校区北二门入口处,尽管樱花大道并不在同济大学最重要的中轴线上,但或许纪念性意义的缺席反而为它提供了成为日常的场所的可能。
在夕阳下穿越世纪樱花大道被我认为是最美好的时刻。
不容易察觉的是,在那个地点看天空,还有逆光的樱花树枝干作画框。
每年到了毕业季,在樱花大道总像是有点大赶集,一堆一堆的人拿着各种各样的专业相机对着一棵棵樱花树开始猛拍,记录这四年的大学美好时刻,人山人海,总是人比花多,那个地点的樱花大致不仅仅是赏花的功能,它更是学生们关于他们生活过的校园的情感的寄予,专门在这离别的时刻,这大致确实是那个环境的意义所在。
我觉得同济的童鞋们会可不能专门无奈,在他们赶着去教室上课的路上被一堆一堆的路上所挡路==。
只是,今年我去的时候樱花差不多落了,但仍有毕业生在那儿合影留念,可这条樱花道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花。
〝樱花随雨飘落,落英缤纷,总让人为一夜花开而欣喜,为一夜花落而心碎...〞可不是,樱花花开时绚丽缤纷,浪漫无比,但花期短暂,一朵樱花从开放到枯萎约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约16天,因此通常樱花差不多上一边花开一边花落,樱花凋谢时节,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樱花便纷纷飘落,如花瓣雨,美不胜收,让人不由感叹花开花败的无奈、生命的凄美和短暂。
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

位置,放在广场正中的景物一般是没人会忽
略的。
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
校园建筑功能分布影响学生活动行为,
继而影响记忆识别深度。由于小广场东南
处的公共服务设施(一二食堂、澡堂、小
超市等)相比其东北的公共服务设施(清
真、六食堂、水房等)在规模、服务质量
等方面更具有吸引力,故增加了广场1号线
斜穿的几率。另一方面,由于广场西北侧
(说明:蓝色数字代表人次)
调查总结
改造对象
轴线景观
热情度
综合建议
10
鉴于广场不大,中间加设水池喷泉或雕塑影响大型集会活动。可考虑
西侧入口处改造,设雕塑。
广场绿化
9
考虑到该广场的使用面积和视觉开敞,不宜在中间种植树木花卉。可
考虑在广场东侧植行道树。(五食堂入口处开口以求视觉通透)
六角形设备房 铺地 广告栏
学生自发性行为
• 一类是在这样的必要性行为路径空间中,根据环境当时的状况来决定是否存 在自发性活动的条件,学生可以以一种路过的方式来决定自发性行为的发生 与否,这样的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有适合的行为场所;
• 第二种是在这样的必要性路径空间之外,学生可以选择环境舒适,干扰性小 的场地。更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人的行为改造环境2
• 校园魔方大赛 1.大赛以一米高警戒线围成比赛专用区域。 利于秩序维持和看与被看双方的界限划分, 同时强调一种心理状态。 2.区域沿南北长向布局,一方面占据轴线 中心位置说明其重要性,一方面不影响正 常人流交通秩序。(午间人流大,若区域 东西长向布置,围截的人流或观众可能更 多,但可能造成交通紊乱,不想观看的人 有怨言。)
枫树下设座椅。 • 5.原设备房改建为钟塔,南北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广场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3100字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广场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3100字摘要:校园文化广场是校园外部空间环境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但是长期形式主义的制约、建设周期短的限制,忽视了使用者的行为心理需求,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规模、尺度过大,交通人流混乱,缺乏细部设计,无驻足、活动空间,人性化缺失、广场空间失落等等。
基于环境、行为心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广场中学生的行为心理需求,并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新校区文化广场为例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归纳。
毕业关键词:校园文化广场人性化行为心理1.1概念界定校园文化广场是步行化的校园室外空间,与城市广场相似,是由建筑、道路、绿化围合,具有三维特性的空间;是校园活动的中心,多采用硬质铺地,突出几何性图案,强调空间的轴线感。
校园文化广场从属于城市广场的范围,使用功能、空间构成和类型上与城市广场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校园文化的特殊性,与城市广场又有所不同。
它凝结着校园的文化和历史,有别于一般的校园外部空间或是普通的活动广场,是大学校园重要的室外教育和活动场所。
1.2人性化设计校园文化广场是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人的需要为本,按照人的活动规律统筹考虑交通、休闲、交往等多种功能,强调人与环境的融合,从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交通组织、小品设计等方面为人们创造富有亲和力场所的设计。
校园文化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应该满足不同群体和各个层次、年龄段学生的基本生理、心理需求,以促进他们的积极交流和正常交往,使校园文化广场成为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场所。
2.1环境-行为心理理论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多门学科,重点讨论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人作为环境的塑造者和使用者,也会对环境产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并在长期的共生和演变中,或是改变环境适应自身,或是改变自身适应环境。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校园广场是学校内重要的公共空间,承担着学生休闲娱乐、交流互动、举办活动等多种功能。
为了提升校园环境质量,增加学生的福利和满意度,我们计划对校园广场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校园广场设计的标准格式。
二、设计目标1. 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广场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休闲需求,提供舒适的座椅、绿植和遮阳设施,使学生能够在广场上放松身心。
2. 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广场设计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设置合适的活动区域、游戏设施和休闲设备,以吸引学生会萃和参预。
3. 举办多样化活动:广场应具备举办各类活动的条件,包括演讲、音乐会、展览等,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布局和设备的设置。
4. 提供便捷的交通连接:广场应与学校主要建造物和交通干道相连,方便学生的出行和交通流动。
三、设计要素1. 广场布局:根据广场的形状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广场的布局,包括主要活动区域、绿化带、座椅摆放等。
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可以设置多个小型广场,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2. 绿化设计:在广场中增加适量的绿化植物,如花坛、草坪和树木,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自然的氛围。
同时,需要考虑植物的选择和养护,以确保广场的美观和可持续性。
3. 座椅设置:在广场中设置足够的座椅,以供学生歇息和交流。
座椅应具备舒适度和耐久性,可以考虑采用多样化的设计和材料,如木质座椅、石质长凳等。
4. 活动设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置多样化的活动设施,如篮球场、乒乓球桌、跑道等。
这些设施应具备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障学生的体验和安全。
5. 照明设计:广场的照明设计应兼顾美观和功能性,提供足够的照璀璨度,以便学生在夜间也能使用广场。
可以采用太阳能照明或者LED照明等节能环保的设计。
6. 遮阳设施:为了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广场应设置遮阳设施,如遮阳伞、凉亭等,以供学生在炎热的天气下遮蔽阳光。
四、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了解学生对校园广场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采集相关数据和意见。
大学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_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

100m 20-25m 1-3m 0-0.5m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交往与空间》P68-69相关数据整理)
不能保证活动人的私密性(但不排除其 因有足够的空间而适合大规模的团体活 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绿地中有一小块 区域虽靠近西南一楼,但仍常有人活动 (图10),原因有三:一是提供了座椅, 二是距离道路约20 m~27m,符合表1中 25 m的距离模式,三是树木起到了遮阳 和遮挡视线的作用。 5.2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需要位置合理、数量充足且 使用方便。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座椅与遮 阳设施。
(2)公共空间的形式与尺度
4 交往尺度层次
扬 ・ 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关于距 离与人的行为活动的关系提到几个关键性 的数字: 这个表格给我们的启示是:100 m可 作为户外活动满足“人看人”心理需求的 上限;20~25 m可作为群体活动的基本尺 寸;1~3 m是座椅等活动单元的个体尺寸 参照。
地块范围内的公共空间尺度如图9 所示,形态完整的大面积绿地边长约 25~35m,符合前面提到的25m的距离模 式,可用作完整的活动场地。需要指出的 是,西南一楼平面呈“E”字型,其环抱 的绿地实质上是该楼的半私密空间,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绿 地西边界应从西南一楼最东端算起,东西 向宽约27m。
邮 编 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学校用地紧张,开放空间较少,校园 内主要的室外活动场所如图2中所示:其 中,校门前广场空间主要是校园入口空 间;三好坞活动区内闭安静,是性质较 私密的活动空间;而由音乐广场和黑松 岭形成的开放空间是学生主要的休闲娱乐 场所。
2 调研概况
本文结合同济大学音乐广场,对影响 校园广场活动的空间因素进行分析。资料 的获取主要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并有一定数量的现场访谈。问卷调查时间 为2005年5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交往尺度层次
扬 ・ 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关于距 离与人的行为活动的关系提到几个关键性 的数字: 这个表格给我们的启示是:100 m可 作为户外活动满足“人看人”心理需求的 上限;20~25 m可作为群体活动的基本尺 寸;1~3 m是座椅等活动单元的个体尺寸 参照。
地块范围内的公共空间尺度如图9 所示,形态完整的大面积绿地边长约 25~35m,符合前面提到的25m的距离模 式,可用作完整的活动场地。需要指出的 是,西南一楼平面呈“E”字型,其环抱 的绿地实质上是该楼的半私密空间,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绿 地西边界应从西南一楼最东端算起,东西 向宽约27m。
(3)基地周边的功能支持
5 影响广场使用行为的空间因素分析
5.1 规划的合理性 平面规划的合理与否是决定场地使用 的关键因素之一。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 设计》中提到,“由于外部空间不是无限 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所以平面布置(平面规划)是比什么都重 要的,对什么地方布置什么要充分进行 研究。②” 影响广场使用状况的规划因素 有:基地内的交通状况(主要指车行交通 对基地的影响);公共空间的平面形式、 尺度及与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基地周边 的功能支持等。
3 基地内人群的行为方式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到,公共空间的 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 和社会性活动。其中必要性活动在各种社会条件下 都会发生,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 会发生,而社会性活动主要是由前两类活动发展而 来。我们的研究主要针对后两种行为方式。 一般地说,广场设计需同时满足两种最基本的行 为方式——穿越和停留。根据调研,学生去音乐广 场主要是休闲娱乐(参见附录Ⅰ~3问题,作为平时 休闲去处的选项占72%),学生在音乐广场停留时 的主要行为有以下几种(参见附录Ⅰ~5问题): ①一人(15%):听音乐、独自看书、看过往 的人群或闭目养神。 ②两人(70%):要好的同性或异性朋友,主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91
性。因此,建议采用可拆卸的遮阳措施, 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 5.3 不同时段的行为方式 广场的活力应该表现在不同时段。调 研发现,晚上音乐广场内人群的主要行为 方式是聊天或散步等,下沉广场附近偶尔 会有一些有组织的小型晚会。需要指出 的是,下沉广场因其舞池尺寸偏小,观看 区域有限,又缺乏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晚 会需要,因此使用率很低。在Ⅱ~3问题 中,对音乐广场晚上的活动,无人选择经 常参加,41%的人提到偶尔参加,剩下 59%的人从未参加。 5.4 明确的个性特征 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到城市意象 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这个 理论对于类似于音乐广场这样的小型地块 同样适用。音乐广场结构简单清晰,意蕴 明确——主要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而其自 身的个性往往容易被忽视。被访者中,很 多人对音乐广场的描述是位于教育超市或 第五街旁边的一个休息区,音乐广场自身 特征不够明朗。笔者认为,广场中应设立 尺度合适(建议偏小型的)醒目标志物, 如小雕塑、小喷泉等,以形成明确的个性 特征,进而使音乐广场成为容易辨认的活 动场所。
(2)遮阳设施
遮阳是比较矛盾的问题——既要满足 冬季人群对日照的需要,又须避免夏季太 阳的直射。由于问卷调研的时间为5月, 日照较强烈,因此在问题Ⅰ~8中,68% 的被访者希望有配套的遮阳避雨措施。但 根据笔者随后在冬季的观察,广场的中午 人群使用数目最多,可见冬日阳光的重要
第26卷 10/ 2008
图1 音乐广场及周边建筑分布状况图
天气不错的时候,随便经过一所大学,尺度适宜的室外空间总 是会看到学生们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学教育的重点并不 在于课堂学到专业知识的多少,而是由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相 互交流而带来的一种理性或感性的互动与激发。“评价一个校园 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 与其它学生、教师、游客、艺术作品、书本与非常规活动的即兴 交流……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 涵”。①
邮 编 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学校用地紧张,开放空间较少,校园 内主要的室外活动场所如图2中所示:其 中,校门前广场空间主要是校园入口空 间;三好坞活动区内闭安静,是性质较 私密的活动空间;而由音乐广场和黑松 岭形成的开放空间是学生主要的休闲娱乐 场所。
2 调研概况
本文结合同济大学音乐广场,对影响 校园广场活动的空间因素进行分析。资料 的获取主要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并有一定数量的现场访谈。问卷调查时间 为2005年5月。
(1)座椅的设置
要是聊天等(活动主要发生在下沉广场周 边绿地、道路两边和教育超市以东等区域 的座椅区)。 ③三人以上(7%):小型集会或无计 划群聊(活动主要发生在第五街以北、教 育超市以东和西南一楼周边绿地区域)。 因此,地块内人群活动的区域主要 为:第五街(咖啡等饮料外卖小店)附近 座椅区、道路两边座椅区、西南一楼绿地 前、教育超市以东及音乐广场周边绿地等 区域内的座椅区。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设计研究
·有关教学、科研、实验建筑设计研究·
大学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
—— 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
Analysis on Spatial Behavior in Campus Squares Space:
A Case of Music Square in Tongji University
的好,穿越人群可以成为活跃地块的因 素,成为停留人群的交流对象,或直接转 化为停留人群;处理不好,会使基地上停 留的人不断被干扰。通过对地块的整体布 局、步行通道的位置、地块中各类要素具 体尺寸的把握和人群视线关系等分析,可 以对此问题加以控制,提供明确的穿越方 式,并在步行通道周围布置可停留的设 施,如座椅、草地等。
100m 20-25m 1-3m 0》P68-69相关数据整理)
不能保证活动人的私密性(但不排除其 因有足够的空间而适合大规模的团体活 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绿地中有一小块 区域虽靠近西南一楼,但仍常有人活动 (图10),原因有三:一是提供了座椅, 二是距离道路约20 m~27m,符合表1中 25 m的距离模式,三是树木起到了遮阳 和遮挡视线的作用。 5.2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需要位置合理、数量充足且 使用方便。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座椅与遮 阳设施。
图6 教育超市以东休息区活动情况
图7 下沉广场附近活动情况
图8 音乐广场晚上活动使用状况
图10 西南一楼宿舍前绿地活动情况
90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10/ 2008
第26卷
表1 距离与交往形式的关系
距 离 交 往 形 式 人们可以根据其服饰和走路的姿势认出很熟悉的人 能看清别人的表情与心绪,见面变得真正令人感兴趣,并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能进行一般的交谈,体验到有意义的人际交流所必需的细节 非常亲密的感情交流
①座椅的位置。前面提到的“边界效 应”也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对座椅位置的 要求。通常靠近空间边缘(如建筑物、道 路、数木等)的位置比位于空间当中的位 置更容易被人们选中。但是在实际的场地 设计中,座椅的位置可能并不是根据人的 需求决定的,而只是设计师追求图案美化 的一个手段而已,因此造成很多座椅使用 不方便,人们很难进行交流等问题。建议 在布置座椅时,位置须经过慎重选择,并 在场地、空间中多树立一些介质,以形成 多样的边界空间,继而沿边界空间布置座 椅,满足人群活动的需求。 ②座椅的布置方式。座椅的布置方式 要综合考虑三方面因素:a 组合座椅之间 的位置关系可以直接影响到使用这组座 椅的人群的交往方式,是积极主动还是 消极被动。b座椅和周边环境之间的位置 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周边环境舒适 与否直接影响了使用者的心情,比如旁 边有垃圾桶的座椅一般都无人使用。c布 置座椅时,还要考虑到座椅的朝向和视 野等。通常,可以看到全局的位置总是 比较受欢迎。 ③座椅的舒适度。座椅的舒适度是影 响人们停留时间的关键因素。并不一定是 越舒适越好,而要视设计者的意图而定。 另外,要提供形式多样的座椅,以支持多 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安静学习、等待 同学、交谈、聚会甚至聚餐等各类行为方 式。根据问题Ⅰ~7的答案,61%的被访 者认为座椅数量不能满足,65%认为座椅 不够舒适。
穿越地块的车行通道主要是位于地块 中间的一条东北-西南向道路(图9), 由于进入地块范围的联系车道狭窄且不通 畅,地块内基本没有车辆通过(除超市的 货运车辆外),这是该地段能保持活力的 优势之一。 穿越地段的步行活动主要有:从西北 宿舍区至教育超市或西南服务区;从西南 宿舍区至教学区、水房、浴室等。我们需 处理好停留人群和穿越人群的关系:处理
Abstract Taking the Music Square in Tongji University as a case,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students as the main served group in campus sense, estimate and use the square space, sums up the factors of spatial environment impacting the use of campus square by analyzing the behavior mod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pen space design in campus. Key Words Space, Behavior, Environment, Square
第26卷 10/ 2008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89
图3 第五街以北座椅区活动情况
图4 道路两边活动情况
图5 西南一楼前绿地活动情况
调研的天气状况:室外活动受天气影响较大,调 研时气温适宜,风力温和,室外活动踊跃,调研进 行顺利,其中的一些问题和数据对本文有所启发与 支持。 调研的时段:根据初步观察,基地上人群活动时 间主要为中午、傍晚及晚上。问卷调查分中午和傍 晚两个时段进行,总共有50份问卷回馈,另外,还 有面对面的访谈等。 调研的对象:根据观察,基地上使用人群主要 包括本校学生和少量外来人员(包括周边居民和 外校学生等)。调研和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本校在 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