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东莞市城市总体形象规划

合集下载

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东莞是中国南部的一座城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莞已变得繁荣富裕,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然而,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

东莞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为了全国的典范。

一、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背景东莞是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由于其工业迅速发展,原始的城市规划并不足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此,过去的城市规划多以工业、商业等功能为主,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人们开始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

东莞市政府也加大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的力度。

二、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目标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的目标是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市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的品牌形象,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的目标包括: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汁原味,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街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吸引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消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形象,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的主要手段东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手段:(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东莞市政府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建设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对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工作。

(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东莞市政府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加强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挖掘和研究工作,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

(三)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品质。

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环境整治和提升工作,改善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品质,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东莞中央商务核心区城市设计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导则

东莞中央商务核心区城市设计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导则
三个特色纽带+三个主题广场
生态休闲景观带
金融广场 商业广场
商务联系景观轴
科技广场 商业休闲景观轴
6
金融商务区 国际消费区 科贸创新区
功能分区:主要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功能片区,北 部片区延续行政文化中心的职能,规划为金融商务 区;中部片区结合轨道站点的综合开发,规划为国际 消费区;南部片区对接南城总部基地,规划为科贸创 新区。
空间组织导引(弹性控制):
通过各个地块内建筑、植物、构筑物围合成的 庭院,组织开敞式的城市空间。建筑节点通过步行通 道、二层步行连廊联系,形成完整相通的城市公共空 间体系,体现商务社区促进交流的特点。整体布局统 一,区域边界清晰,创造出整洁有序的区域城市意 象。在广场等节点细部处理上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和变 化,提高区域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建筑最高高度400 米,形成地标,裙房3到5层。
垂直功能设置(刚性控制):
公共设施布置在在公共广场周边,为办公人群 提供便利服务。功能在垂直方向分布体现公共功能围 绕着公共空间展开的原则。底层和地下一层布置公共 服务设施,建筑上部为相对单纯办公、酒店功能。
功能比例控制(刚性控制):
该区域商务功能比例超过60%,其他辅助服务功 能只占约40%,其中包括有商业服务,文化娱乐,酒 店住宿等。
科贸创新区
该组团位于基地南侧、新基河南岸 的位置,主要功能为科技企业区域总 部、科技研发与展示、商务办公等。以 科技广场为活动核心,周边布置科技创 新类的不同功能。
7
1. 整体控制要素导则
1.1区域
分区
国际消费区 平面功能分区(刚性控制):
以地铁为增长极,引发第一经济圈层—购物中 心;形成第二圈层—商品交易、品牌总部、配套商 务办公;又形成第三圈层—时尚展示作为衍生产 品;进而配置餐饮、公寓等其他配套圈层功能。功能 分区作为强制性制性要求指导地区项目建设。

东莞文化名城战略出炉 10年打造“四大名城”

东莞文化名城战略出炉 10年打造“四大名城”

东莞文化名城战略出炉 10年打造“四大名城”(2010-11-02 09:52:19)稿件来源:东莞日报经两个月的讨论、酝酿之后,《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昨日正式面世。

这一事关东莞未来10年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出,东莞将用10年左右时间,建设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纲要》提出,东莞旨在通过“四大名城”的打造,全面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软实力。

《纲要》称,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文化建设加快发展,尤其是通过实施“文化新城”战略,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为推动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

但是,当前东莞的文化建设总体上仍落后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前不久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的召开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实施,全省将掀起新一轮文化建设高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东莞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保障文化民生、提升公民素养、凝聚精神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此,《纲要》提出,今后10年同样是东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

在文化新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市政府对全市文化建设提出新目标——建设文化名城,全力打造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文化地位和文化形象,全面提升东莞市文化软实力。

为保障文化名城建设,《纲要》提出,这一工作将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四大名城发展目标《纲要》明确了“四大名城”的发展目标,用10年左右时间,把东莞打造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莞市城建规划局2001年1月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魏天爵城市规划师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郝天文工程师马林涛助理工程师洪昌富高级工程师王瑞石高级工程师王召森工程师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秦晓昂城市规划师孔彦鸿工程师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刘永合工程师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叶伟南副局长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雷劲松助理规划师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四章城市性质 (5)第五章城市规模 (5)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第一节道路系统 (13)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第三节公共交通 (17)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第一节绿地系统 (18)第二节城市景观 (19)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第一节消防工程 (28)第二节人防工程 (28)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第四节防洪工程 (29)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第二十六章附则 (3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订,是东莞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基于密度分区政策的东莞市城市核心区地块包装探讨——以东城街道A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例

基于密度分区政策的东莞市城市核心区地块包装探讨——以东城街道A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例

基于密度分区政策的东莞市城市核心区地块包装探讨——以东城街道 A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例摘要:容积率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建设指标,在常规工作中多根据用地性质给定。

近年来随着东莞市城市建设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针对地块自身特点量身定制规划条件的地块包装应运而生。

结合密度分区政策对城市核心区地块给定规划条件,是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密度分区;地块包装;附加图则;建设指标;1.开展地块包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1作为东城中心片区发展极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项目位于东城中心片区东纵商业区,属东莞中央商圈启动区,为东莞四大商圈之一。

本次规划应解决地块内回迁安置住宅项目,完善优化相关配套设施,明确地块规划条件与管理内容。

1.2为实现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当前东莞市发展模式正处于由外延扩张向优化内涵转型时期,精细化城市规划管理要求进行地块包装。

应在常规控规的规划条件基础上深化,对地块量身定制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包装内容,便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承接,也利于规划主管部门精细化管理。

1.3密度分区管理机制助力构建疏密有致的城市格局2019年12月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印发《东莞市密度分区管理技术标准》,首次建立差异化的密度分区管理机制,将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划分不同层级,综合考虑组团类型、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制订出容积率计算标准和规则,是本次工作的直接依据。

1.项目概况拟调整地块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A街坊内,邻近东城街道与莞城街道行政范围交界处,位于东城中路以东、东纵路以南。

控规调整范围北至东纵路,南至世博北路,西至东城中路,东至恒兴路,面积约6.6公顷。

调整地块临近恒兴路,距轨道2号线东城站最近约300米。

1.相关规划要求发展定位:地块所在的东纵商业区定位为东莞城市副中心、东城中心片区核心商圈,作为东莞中央商圈启动区,为中心商业区、商业聚集区。

功能与用地:片区主要发展商业服务业,并建设主山旧村改造回迁安置房项目。

(完整版)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完整版)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标题打通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S358交界处与潮莞高速、莞深高速松山湖收费站之间的道路,路段全长只需10公里。

建议内容1、物流运输意义非凡近日,一则消息吸引了深圳、中山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采招网发出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工程招标讯息。

这预示着论证讨论了10多年的深中通道工程今年就要上马。

有人据此分析,随着深中通道若干年后建成通车,深圳中山将开启“同城化”时代。

年初,中山市委全体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支出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重中之重是要推进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在通过国家发改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按照A 3方案年内动工建设,并加快做好配套路网对接工程。

今年准备在全市打通1320条村路。

另一方面通过招标公告显示,拟建的深中通道工程项目位于珠江下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直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圳和中山两市。

项目跨越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全长约24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与深圳之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深中通道A3方案规划图据了解,深中通道在建成后将实施免费通行,东莞西部城镇经广深高速直达深中通道而连中山、茂名、珠海等市和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

而东莞的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以及惠州的惠阳、大亚湾片区距离深圳CBD的距离在60公里以上,与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大空港区的对接将会越来越边缘化,这对莞城的发展极为不利,与“一带一路”、“同城化、一体化”的建设战略显然偏线。

若打通与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之间的断头路连接至G94莞深高速与S20潮莞高速交界处的屏山出入口-屏安路,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经光侨大道至深圳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只需50-60分钟,而距离中山则只需一个半小时,西南至阳江、茂名则更大大缩短之间的距离。

东莞市常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东莞市常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市常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修改方案(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市常平镇人民政府年月目录一、简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区域简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社会经济发展简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规划修改原因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项目简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规划修改背景和原因........................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规划修改的紧迫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规划修改可行性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规划修改的法律法规符合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合理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规划具体修改情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调入地块用地情况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调出地块用地情况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规划修改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规划修改影响评估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东莞台商大厦规划调整和整体策划_76PPT_XXXX年

东莞台商大厦规划调整和整体策划_76PPT_XXXX年
大楼于1996年完工,正式名称为信兴广 场。因所占土地当年拍卖拍得深圳土地交易 最高价格,故公众称之为地王大厦。
总建达266784平方米,主楼高69层,附 楼高33层,为商务酒店式公寓,面积约为 43125平方米,其最引人注目的设计是空中 游泳池,空间跨距约25米,高20米,上下扩 展由9层至16层。夹在商业大楼和商务公寓 中间的是购物商场,它的平面设计以一个形 似钥匙洞的5层高的中庭为主。顶层为主题 性观光项目“深港之窗”,在此可以俯览深
字楼预期收益比较高,吸引大量投资客;(3)、项目大多以7000元/平米左右的价格入市 ,门槛较低。 4、东莞产业开始转型是不争的实事,虽目前处于转型的初期,加工制造业尚属主体。但区域 属性,项目规划特性,销售价格绝对性极佳的楼盘仍可对目标客户的深度挖掘,引进高端 写字楼的投资客与高端写字楼的租户。 5、近两年来,因行政中心南迁,中央商务区、中央生活区概念的提出,以及东莞大道“总部 经济构想”逐步付诸实施等城市规划,东莞写字楼市场迎来了第二次开发高峰期。
际人士将变成台商大厦后期的主要目标客户之一 台商大厦的至尊品牌在不断延伸 一些新楼盘开发商的知名度还不够,消费者存在一定的信心不足
4、威胁点
附近有开盘和即将开盘的高品质的大厦,分流了部分目标群 许多“商改住”的高楼,具有性价比优势,对部分良企精英有很大的吸引力 有些先行交付的楼盘,区位相当不错,品质很高,配套先进价格适中,且已有大量的广告 作铺垫,消费者已有一 定 的认识和好感
大楼建筑体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世纪西方的教堂和中国古代文化中通、透、瘦的神髓, 它的宽与高之比例为1:9,创造了世界超高层建筑最“扁”最“瘦”的纪录。
3、地王大厦信兴广场地标定位:
地标建筑,深圳第一高楼。 不仅刷新了深圳高层建筑的新高度,而且建成至今,客户一直主要是针对世界排位前500 强的企业。目前100家进驻深圳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1/3的企业选择在此办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莞邑IT 新都山水嘉园——东莞市城市总体形象规划东莞市城市总体形象规划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共同承担编制任务,自2002年4月开始,同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2003年 1 月获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

一、前言该规划是在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的专项规划,是对东莞城市形象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与规划。

其通过对东莞城市人文、自然、产业特色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千年莞邑,IT 新都,山水嘉园”的城市总体风貌定位。

在对城市分区功能及风貌定位的同时,制定了各分区的设计控制细则,并制定了城市重点地段设计控制图则。

该项规划成果对指导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和大规模改造时期的东莞的城市建设,以及提升城市物质环境品位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设计范围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广深高速路以东,莞深高速路以西,北环快速路以南,南环快速路以北。

基于三位一体的原则,还将涉及到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

三、城市总体风貌定位(一)确立原则充分挖掘地方的自然和文化潜力,弘扬城市传统,突显城市特色,概括地讲,主要包括人文特色、自然特色和产业特色这三个方面。

人文特色:东莞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积淀,蕴含在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城市文化中,只是近年经济超高速发展,粗放的城市建设淹没甚至破坏了原有的城市文脉。

因此要注意在城市大力发展新科技、新产业的同时,提升和挖掘旧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整合旧城面貌。

通过新旧城区的交相呼应,展现东莞特有的、迷人的魅力。

自然特色:东莞位于东江水道下游河岸南侧,水网纵横,城市临水而建,城东有林木葱郁的黄旗山,是东莞著名的八景之一。

东莞旧城傍水而建、新城依山而栖。

山和水已成为塑造莞城风貌特色的灵魂和脉络。

产业特色:东莞是世界著名的IT 业制造基地,在城市设计中要着力突出其IT 产业的特色。

现代制造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集中和知识密集,而IT 产业则除了信息、知识密集外,还要创建符合现代生态理念的城市和园区环境,这与突出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密切相关。

(二)总体风貌定位:千年莞邑,IT 新都,山水嘉园(三)城市景观概念结构:二核心并重,二轴线纵横,四绿楔渗透,八片区协同“二核心并重”指以东莞旧城区和新行政中心为核心。

旧城核心主要是强化城市传统商业、文化休闲、社区服务、传统模式聚居、文化旅游等功能,注重挖掘与城市历史文化相关的内涵;新行政中心主要强化行政办公、商务展示、新型商业等现代化生活配套功能,城市面貌突出时代活力、科技先锋性、多元交融性和地标性。

“二轴线纵横”是指城市的南北向的时空发展轴和东西向的产业生态轴。

前者由旧城核心区连接新市政中心再向南延伸,集中展示了东莞城区从历史—现代—未来的空间发展画面。

后者由东莞水道沿鸿福路穿越新市政中心向东延至黄旗山山脚下再通往松山湖科技园区,以城市的IT 产业发展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为主题,体现了“城区—同沙林场—松山湖”三位一体的思想。

“四绿楔渗透” 指东莞水道、东江南支流、东莞水道—运河和黄旗山四条绿楔,它们将城区和城区的外围生态绿地相联系,景观上形成自然景观廊道,功能上形成生态休闲走廊,大大促进了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八片区协同”即旧城片区、东城片区、万江片区、新城片区、黄旗山片区、滨河景观区、未来发展片区和高新科技产业园区。

八大片区在景观风貌上各具特征, 同时又在功能上相互协同、相映成辉。

东莞市城【]了设计 m SIGN (Jt 1 AN ( II ¥.四、城市设计总体控制导则(一) 城市轴控制导则:十字型城市发展轴线1、南北轴线:是城市空间发展轴,起始于人民公园,经科书博(设计为市桥 春涨、博物馆广场节点),结束于新城片区副中心。

主要功能是城市商业文化休闲 配套服务、市级行政办公、高档居住,可分为北、中、南三段。

北段承担新城行政中心和旧城商业文化中心联系的功能,依托带状城市公园和 开敞空间系统的结合,将城市商业餐饮、民俗博物展示、市民活动中心贯穿起来, 创造宜人、亲民、生态的公共活动区域;在空间布局上考虑有机、自由、舒展的形 态为主,建筑布局以传统聚居模式为主,自北向南逐渐过度到新型聚居模式的区域; 南端结合现有的体育场馆,开辟市民体育公园,提供市民健康文明活动的场所。

中段是新城核心区域,也是十字轴线的交汇点,以行政办公功能为主,并兼具 科技会展、商空间盟观规魅结构骨滞化京活华城"规划设订硏究院 :青华大学建筑学加加划系 200旳沖鬥ni l* OF URBAN PLANNrNC.SCHOOL OF ARC1 TITECT.TSTNOTOJA UNIVERSITV 1血即・・Fdl©归竝如咄亘务办公、文化娱乐、生态休憩、商住混合等功能。

室外空间包括市政广场、大型市民文化休闲广场及生态公园等。

物质空间形态主要以开敞、对称、规整、高层及多层大体量公共建筑为主。

南段主要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城市副中心和娱乐、办公及文教配套功能。

为了营造更加健康、优美的居住环境,建议对原总规路网进行调整,以城市主轴线为中心形成围绕中间带形公园组织的崭新的居住模式。

在城市核心水景带中,布置商业娱乐、高档办公建筑和高档公寓,形成信息时代独特的生态型的办公娱乐综合区。

同时,城市主轴线开敞空间呈鱼骨状向两侧的组团绿地辐射,形成网格状的开敞空间体系。

2、东西轴线:是城市的产业发展及生态特色轴,产业轴是指作为城市新区的主要干道,西起东莞水道和东莞运河的交汇处,经过行政中心区,东达科技园区,是带动南市区发展的主轴。

生态轴是指鸿福路东西轴线的东面是黄旗山,西端是东莞水道和东莞运河,东西轴线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走廊,黄旗山生态绿地沿东西轴线向西渗透,自然水系沿东西轴线向东延伸,东西轴线又通过莞太大道、东莞大道向城市纵深渗透。

产业轴的总体结构是“一轴-六区-八节点” 。

一轴指东西轴线;六区由西向东依次是“休闲娱乐公园、高科技办公区、行政中心区、商务办公区、高档住宅别墅区、生态绿地区”六个区;八节点指东西轴线起点标志建筑、滨水节点广场、高科技主题广场、市民文化广场、商务办公区中心广场、市民休憩广场、生态主题广场、东起点东莞门户节点。

从东莞大道向东,沿东西轴线已经能看到黄旗山山体,因此建筑不再严格围合街道空间,而是布置尺度较小、空间通透、密度较低的高档住宅和别墅区,使城市空间逐渐向自然山体过渡,突出自然、生态和宜人的环境气氛。

轴线北侧是黄旗山生态绿地,以高大乔木和自然生态绿地为主,南侧是城市休憩公园,以开敞空间和休闲绿地为主,公园中央布置高度约为100 米的东莞标志塔,作为出城、入城的对景。

城市的纵横两条空间主轴线,将一系列的城市开场空间和功能中心串联起来, 构筑和整合东莞各片区的景观资源,突显城市空间景观的整体脉络和城市特色景观 风貌,从空间地域上为“山一城一水”交融渗透的景观认知,从时间演进上是“过 去一现在一未来”蓬勃向上的景观感知,展现出一幅城市多维动态的戏剧性的精彩 画卷,给世人永续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景观意向。

(二)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控制导则广场开放空间:东莞的城市广场确定以城市中心广场一城市组团中心广场一居 住区级广场这三级广场作为控制的基本点,城市广场设计应考虑与城市道路交通的 关系、广场空间开放与围合的关系,同时城市广场应兼具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广 场空间的塑造应符合人的尺度,注意城市广场与城市大型公园相结合,强调地方文 化特色,强化广场的文化氛围。

公共绿地系统:包括公园绿地规划、街头绿地规划和道路绿化规划。

公共绿地 与景观构成应该在确定东莞市景观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广 场作为与景观核心连接的景观轴的节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

兼顾历史、文化与F 年莞込,IT 斯邯东莞市城市设计 UKHAN 1>1 SIGN OF lX>NG GlJAlM Cl I ¥城市主辅线城市按计结构分析I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人学建筑学院期划系 I >I :P. OF URBAN PLANTS!TNCLSCE TOOL OF A RC1 UTECT.TSTNTtjTHJA UNIVERSITY景观的统一,初步确定可园与金鳌洲塔、原科书博与与人民公园、新市政中心与黄 旗山等四处为城市景观核心节点,以运河与东莞水道作为景观设计的纵向轴线,将 黄旗山的绿化以绿楔的形式尽可能地楔入城市,在已有城市建设的地区根据道路线 型的转折变化选取具备可操作性的节点加以灵活控制,如街头游园等形式,同时将 党校公园、黄旗山公园与草堂公园等跳跃式相联系,以点线及面的手法实现绿色通 廊。

道路景观规划:构建道路景观网状结构,形成外围高速路景观环、城市交通型 景观大道、城市生活型景观路等线型道路景观,同时设计高速路-城市入口景观节 点、城区道路景观节点。

滨水公共空间:按功能将滨水公共空间分为休闲娱乐型、城市生态型、商业购 物型、历史文化型,并根据建设分期与对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分为一级节点与二 级节点。

(三)城市轮廓线控制导则对城市天际线的控制主要考虑人在城市外围、城市门户、城市开敞空间以及鸟 瞰、俯瞰的视觉状态中对城市的感受。

规划控制中把整个城市按照高度分成 5 个控 制区,分别为:开敞空间区域、低层区域、多层区域、中高层区域、高层区域。

(四)城市视线通廊控制导则 为保证城市标志物和特殊节点之间的视觉通畅性,将黄旗山顶、新城行政区高 层建筑群、金鏊洲塔定位为东莞的核心标志点,也是各个城市景观片区的制高点。

列出了重要的城市门户节点,建立起城市的一级和二级视线通廊。

刃减空刨宣观肌划结构 东莞市城市设计UKBAN JJKKIGN OF DONG GUA.N CTTV.北京活华城11 AW 划垃订岫究院沽申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 2002^1 <9月 DEI* OF URBAN PLANNING .SCI TCXJL OF A RC1 nTECT.TSTNGHUA UNIVERSITV(五)城市夜景控制导则通过对景观状况的分析,规划中明确指出黄旗山山体、可园、人民公园及周边地区、金鳌洲塔、滨江带、城市新轴线生态公园、鲢鱼洲绿地等要进行重点的园林景观照明设计;对一些重要路段和节点要进行特殊的照明处理,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和参考做法。

(六)城市傢俱、广告控制导则对城市景观中的小元素,如儿童游乐设施、街道座椅、候车亭、电话亭、邮筒、广告牌、公共雕塑等的设计形式、布置要点提出了一定的设计意向和导则。

五、城市分区控制细则规划对城市旧城片区、万江片区、东城片区、新城片区、黄旗山片区、滨江景观区、高新科技园区和未来发展片区等八大片区进行分区定位,并以旧城片区、滨水区和黄旗山片区为重点,进行中观层面的研究和概念设计。

(一)旧城片区1、分区性质、功能及风貌特色定位城市传统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休闲及传统形态居住的综合区域,强调生活休闲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