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中的非宾格假说及领属主宾句

合集下载

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上)解读

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上)解读

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上)【内容提要】汉语非宾格现象呈显性表现,散见于存现句、非使役句以及被动句之中。

在这类结构中的动词无外论元,其唯一的受事或客体内论元不仅具有宾语的性质,而且表现形式也与及物动词的宾语相同。

因为动词具有非宾格性质,不能给动词后面的论元名词组指派宾格。

本文认为,动词之后的论元名词组虽然无法从动词那里获得宾格,但可以将空主语位置的主格继承过来。

在有显性名词组移位的结构中,英语的名词组移位是为了核查强EPP特征,而汉语的名词组移位则是为了生成一个无标记话题。

在论元名词组留在原位的同时,汉语非宾格句子允许句首位置出现一个表示领属的名词组。

该领有名词组应该分析为基础生成的标记性话题,由述语中的语义变量所允准。

论元名词组移入空主语位置则生成受事主语句。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关键词】显性非宾格现象/内论元/格/话题/主语/特征核查/受事主语【正文】一引言非宾格动词现象(unaccusativity)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

人们通常把依靠表层句法结构位置显现出来的非宾格属性称为“显性非宾格现象”(surface unaccusativity)。

据此,非宾格动词现象在汉语中应该主要是呈显性表现,很多时候凭句法结构位置就可判定动词的非宾格属性。

本文把能够从表层句法结构位置上反映动词非宾格属性的句式结构统称为“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surface unaccusative constructions)。

常见的这类句式包括存现动词句(1a)、有对应使役形式的非使役动词句(1b)以及被动句(1c): 1)a. 来了客人 b. 沉了三艘货船 c. 被偷了一辆摩托车从生成语法理论的角度来看,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研究涉及到动词的论元结构、名词组的格、句法移位、空语类等诸多理论问题。

在相关文献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有过不同程度的讨论。

但大多比较零散,未见有系统的探讨。

由于对一些语言事实的认识尚存在差异,理论纷争在所难免。

非宾格动词的准双宾结构

非宾格动词的准双宾结构

非宾格动词的准双宾结构汉语中存在“领主属宾句”结构:非宾格动词带两个DP的结构。

事实上此类结构也存在于其它语言中,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

此类结构是准双宾结构,是非宾格动词进入句法运算后与功能语类G所允准的传递性内主目发生关系的结果。

标签:领主属宾句双宾结构G内主目一、引言汉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句式,如:(1)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2)张三掉了一颗门牙。

这种句式被称为“领主属宾句”,它的特征是:动词是“非宾格动词”,本来是一元谓词的动词却充当了二元谓词。

二、“王冕死了父亲”:准双宾结构(一)“王冕死了父亲”和双宾结构的对比双宾结构牵涉到主目语增容问题:(3)他借了一本书。

(4)他借了我一本书。

对于双宾结构,Larson(1988),Aoun、Li(1989),Pesetsky(1995),Harley (2003),Beck、Johnson(2004),Pylkkänen(2002),Anagnostopoulou (2003),Miyagawa、Tsujioka (2004),何晓炜(2008)进行过研究,他们对此类结构提出了多种解释,共同之处是:这种结构由单及物动词通过某种方法实现主目语增容而形成。

句子“王冕死了父亲”也存在主目语增容现象,Burzio(1986)曾提出著名的Burzio原则,表述如下:1.缺少外论元的动词不能赋宾格(Burzio:184)。

2.不能赋宾格的动词不能以论元角色标注(theta-mark)外论元。

动词“死”属于非宾格动词,是只能带一个内主目的不及物动词。

“王冕死了父亲”增加DP“王冕”的现象可以看成与双宾结构中单及物动词带有两个内主目语的情况类似,二者是相似的:首先,双宾结构中单及物动词本来只能带一个内主目语,但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实现主目语增容。

“王冕死了父亲”中非宾格动词“死”本来只能带一个内主目语“父亲”,在此结构的生成过程中却增加了DP“王冕”。

汉语领主属宾句的句法研究

汉语领主属宾句的句法研究

汉语领主属宾句的句法研究摘要:领主属宾句是汉语中较为特殊的句式,历来研究较多,讨论的话题包括:该句式如何生成,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及句法关系如何,其历史起源是什么,等等。

对其研究涉及“格理论”、“论元结构”、“非宾格假说”等理论。

研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非宾格动词为何同时携带主语和宾语?主语和宾语的题元和格分别是什么?本文是在以CP分裂假说为基础,通过特征核查操作对三类相似句型的推导过程逐一进行分析,对领主属宾句及相关句式提出了统一的句法分析。

关键词:领主属宾句、CP分裂假说、话题1.引言领主属宾句是郭继懋首先命名的一种句式, 这种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之间有比较稳定的领有/隶属关系, 主语是领有的一方, 宾语是隶属的一方, 而且主语跟句中的述语动词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 宾语是动作行为的施事。

最为典型的例句就是“王冕死了父亲”。

这种句式分别在20 世纪50 年代、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及近年来三度较为广泛地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对领主属宾句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见解。

到目前为止大致有两种:移位说、基础生成说。

1.文献综述2.1 领有名词移位说徐杰利用“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的操作来解释领主属宾句的推导。

(1a)的深层结构是(1c),领有名词“王冕”从深层结构的逻辑宾语中移位至句首,得到表层结构。

不仅领有名词可以移位,深层结构中的领有短语“王冕的父亲”也可移位到句首,得到(1b)。

(2a)与(2b)分别解释了两个句子的移位过程。

(1)a.王冕死了父亲。

b.王冕的父亲死了。

c.死了父亲的王冕。

(2)a.[CP[王冕i][VP 死了[ti 父亲]]。

b.[CP[王冕的父亲]i[VP死了[ti] ]。

2.2领有名词基础生成说支持这类观点的学者们认为,领有名词基础生成于表层结构,而不是从深层结构通过移位到达表层结构的位置。

关于领有名词在表层结构的位置,主要有以下两类观点:一是认为领有位置; 一是认为领有名词投射为“话题”成分,形成悬垂话题。

最简方案框架下领主属宾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

最简方案框架下领主属宾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

第2期2021年3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 Edition)No.2Mar.2021doi:10.3969/j.issn.2096-2991.2021.02.012最简方案框架下领主属宾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佟和龙(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1306)「摘要]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领主属宾结构是现代汉语备受关注的一个句式。

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探讨了领主属宾句及相关句式的句法结构和事件语义。

从论元结构看,领主属宾结构中的动词“死”是一元非宾格动词,只有域内论元。

现代汉语存在功能语类Appl,非核心论元“王冕”在「Spec,ApplP]处得到允准。

从事件语义角度看,“王冕死了父亲”包含两个事件,即“经历”事件和“去世”事件。

英语缺乏相应的功能投射,非核心论元无法得到允准,因而生成的句式是不合语法的。

「关键词]最简方案;领主属宾结构;句法推导;事件语义学「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991(2021)02-0095-08《儒林外史《第一回有如下记载: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居住;七岁时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黹,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学者据此编了“王冕死了父亲”这个领主属宾结构,成为现代汉语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最早汉语学者在传统语法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后随着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引入,众多学者在功能语法、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的视角下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研究主要聚焦在该句式的生成问题、名词的赋格问题、动词的分类问题、句式配价问题、篇章功能问题和主观性问题,等等。

虽然该句式已经讨论了半个多世纪,但涉及的理论极其复杂,对其认识还未达成一致。

本文拟在最简方案框架下W。

1进一步探讨该类句式的生成和推导方式,并结合事件语义学「2,1-50对其进行精确的形式语义分析。

[精品]生成语法框架下汉语中领主属宾句的研究

[精品]生成语法框架下汉语中领主属宾句的研究

生成语法框架下汉语中领主属宾句的研究生成语法框架下汉语中领主属宾句的研究摘要:领主属宾句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句型,近些年来学者们对其研究颇多,但都有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拟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尤其以Chomsky最新提出的语段理论为出发点对其进行研究。

本文认为,领主属宾句中的领有名词基础生成于由非宾格动词所投射出的[Spec,VP]位置,移位的原因是领主属宾句中vP的中心语具有非宾格属性,不能形成语段,因此最终领有名词移入[Spec,CP]位置,成为话题结构。

关键词:领主属宾句;非宾格动词;生成语法;语段理论Abstract: Possessor �subject Possessee-object(PSPO)sentence is a special sentence pattern in Chinese,and many researchers have done relative studies on this sentence pattern,among which there are some insufficiencies.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PSPO sen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tive Grammar,especially Phase Theory in it which is recently proposed by Chomsky.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possessor in PSPO sentence base-generates in[Spec,VP] which is projected by the unaccusative verb.Since the head word in PSPO sentence is unaccusative,it cannot form a phase,therefore,the possessor can move to[Spec,TopP] and become topic of the sentence. Key words:Possessor�subject Possessee-object sentence;unaccusative verb;Generative Grammar;Phrase Theory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1.引言“领主属宾句”指汉语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式,其最富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王冕死了父亲。

领主属宾句的生成语法研究

领主属宾句的生成语法研究

领主属宾句的生成语法研究摘要:本文梳理了不同理论方法视角下的领主属宾句中非宾格动词带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

领主属宾句结构的生成形式主要有三种观点:领有名词移位说、话题结构说以及轻动词分析法。

目前语段理论是分析汉语领主属宾句生成机制的一个新趋势所在。

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与汉语领主属宾句的研究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可以互相促进彼此的研究发展关键词:领主属宾句;生成语法;存现结构;1.引言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开始关注领主属宾句。

此句的句法结构可表示为“NP1+V+NP2”,比如:a.王冕死了父亲;b.张三丢了钱包。

郭继懋(1990)提到这一句法构式V一般为不及物动词,NP2为V的施事,NP1与动词无直接语义联系,因此他把这一结构命名为领主属宾句。

此句式具有一系列特征:领主句的主语和宾语之间存在广义的领有-隶属关系;主语和动词之间没有直接的语义联系;句子中的动词一般为非宾格动词,在句中却带有宾语等。

传统语法上的不及物动词不可直接带宾语,但在使用中却存在着大量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

领主句的句法生成机制一直是语言学界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比如有“领有名词移位说”、“话题结构说”以及“轻动词分析法”。

1.领有名词移位说徐杰(1999)认为领主属宾句中的NP1为了保留NP2的领有名词,从述语动词短语内部移位至主语的位置。

比如:a. 张三掉了两颗门牙;b. 掉了张三的两颗门牙;c. 张三的两颗门牙掉了。

句子2b属于深层结构,是这三个表达式的基础结构,2a属于表层结构。

因为动词“掉”是非宾格动词,不具备为宾格赋格的能力,所以此时领有结构“张三的两颗门牙”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向前移至主语位置获得主格,生成句子2c,或者仅将“张三”移至主语位置获得主格,“两颗门牙”保留在宾语位置,可以被指派一种特别格,生成领主属宾句2a。

徐杰认为非宾格动词可以为宾语成分赋予“部分格”。

但许多的学者对于移位的原因以及宾语获得了哪种格位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现代汉语非宾格结构的内部句法差异现代汉语非宾格结构的内部句法

Proceedings of the 21st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NACCL-21). 2009. V olume 2. Edited by Yun Xiao. Smithfield, Rhode Island: Bryant University. Pages 417-435.现代汉语非宾格结构的内部句法差异现代汉语非宾格结构的内部句法差异张慧北京大学本文认为汉语的非宾格动词与其他语言一样,不具有赋格能力;揭示了这类动词的内部类别,以及所导致的非宾格结构的内部句法差异。

非宾格结构包括三种形式:NP+V/NP1+V+NP2/V+NP,这三种形式有各自的句法构造,同时都可以用“轻动词移位+基础生成”两种机制进行统一句法解释。

本文还从历时角度对造成现代汉语非宾格结构句法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0. 引言我们首先来看一组例子:(1) a. The baby cried loudly.b. An accident happened.c. The door opened behind him.以上三个例子从表层形式看主要成分构造完全相同,都是“NP+V”的句法形式,动词都是一元动词,NP是该动词的唯一论元。

但是仔细分析,三个句子具有不同的变换式:(1)’ a. The baby cried loudly. — *There cried the baby loudly.b. An accident happened. — There happened an accident.— *The heavy fog happened an accident.c. The door opened behind him. — Behind him opened the door.— John opened the door.由上面的变换可知,(1)a的NP无法出现在V后的宾语位置,而(1)b和c 的NP都可以,并且(1)c还可以在句首引入一个新的致使者充当主语。

非宾格语素\题元角色交替与汉语双宾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非宾格语素\题元角色交替与汉语双宾句的句法语义分析汉语双宾句①表达的语义是三种语义的叠加,而其句法结构是由复合中心语中的非宾格语素和及物动词逐次投射而成。

汉语双宾句的中心语是及物动词与非宾格语素组合的复合动词,其中的非宾格语素使得及物动词被非宾格化,进而使得复合动词与其轻动词也都具有非宾格属性,最终形成具有主格致事、与格涉事和部分格经事的双宾句。

标签:非宾格语素复合动词双宾句有无句得失句施为句致使句一、引言朱德熙(1979:153)认为,S1(我送给他一本书)中的Da类动词的词汇意义里都包含“共同的语义成分——给予”,而“S4(我送他一本书)是S1的紧缩形式”。

朱德熙同时(1979:153;154)描述了汉语双宾句的予取义:“予”类中直宾右移,即与/受之物从主语与者移向间宾受者,而“取”类中直宾左移,即得/失之物从间宾失者移向主语得者(我买他一本书)。

朱先生的论述涉及汉语双宾句的语义、主语和间宾的题元角色以及直宾的传递方向②。

本文认为,汉语双宾句表达领属关系的建立或丧失,主语为致事,间宾为涉事(与事和夺事),经事直宾可左可右的传递方向是汉语双宾句中心语动词自身的构词方式所衍生的现象而非其本质属性。

最重要的是,领属语义、题元角色和传递方向之间存在系统性,而可隐可显的语素成分“给/走”是三者关联的枢纽③。

汉英双宾句的差异源于二者中心语投射成分的构成不同,而轻动词的语义属性决定投射出的句式类型。

二、文献回顾20世纪60年代初有三位语言学家讨论过“给”的词性问题,但他们都不区分与“给”关联的三种句型④。

向若(1960:64)提供了各种例句表明“给”可能具有的词性:动词、介词、助词。

向若针对“给”在动词后作助词的讨论具有启发性:这样用的“给”(送给、踢给)“意义实在得多……,略去后会改变句子的合法性(比如,‘踢给左前卫’不等于‘踢左前卫’)”;“不看作独立运用的词,而算作与前面的动词合成一个词”。

在论及S1句型中的“送给”时,杨欣安(1960:66)提出疑问,“‘送给’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然后指出,“把‘送给’认成一个词或是两个词关系重大”;当时文献中的相关例句(“他还给图书馆一本小说”等)表明,“送给”“还给”等是一个词。

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生成与领有名词移位

语言学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2.04.018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生成与领有名词移位邱林燕(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摘 要: 张三愁白了头发 类二元动结式与一般的带外论元二元动结式有不同的句法表现,与 张三的头发愁白了 类非宾格一元动结式保持相通性,即动结式前项V 1的主体与后项V 2的主体必须保持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属于 反身型动结式㊂这类二元动结式与非宾格一元动结式有共同的非宾格句法结构基础,是经过领有名词移位到主语位置生成的非宾格二元动结式㊂该分析可从约束原则和汉语㊁日语的非宾格他动词句的句法生成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㊂关键词:二元动结式;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非宾格句法结构;领有名词移位 O S I D :中图分类号:H 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2)04-0112-07一㊁引言现代汉语中有例(1)所示类型的二元动结式,该类动结式与例(2)所示的二元动结式句子表面相似,均既有主体论元(如 张三 ),也有承担状态变化的客体论元(如(1)a 头发,b 腿;(2)a 花瓶,b 房门)㊂学界一般将(1)(2)所示二元动结式统一对待,统称为及物动结式㊂关于动结式句法结构分析的研究很多①,不过,暂且没有看到将(1)(2)所示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结构进行区分讨论的研究㊂(1)a .张三愁白了头发㊂b .张三走酸了腿㊂(2)a .张三摔碎了花瓶㊂b .张三踢开了房门㊂后文我们会论述到(1)(2)虽然在句子表面均呈现两个论元,但是两类动结式在句法表现方面有所不同㊂如果将这两类二元动结式分析成相同的句法结构,则很难对两者之间的句法表现差异做出合理解释㊂在生成语法理论语言研究中,句子呈现的句法表现差异一般可以从其句法生成分析上获得结构解释㊂本文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细查(1)所示类型的二元动结式与(2)所示类型的二元动结式之间的句法表现差异,提出应该将(1)类型的二元动结式与(2)类型的及物动结式区分开来,(1)所示类型的二元动结式不属于学界一般所称的及物动结式,而是非宾格二元动结式㊂本文拟结合汉语㊁日语中的非宾格他动词句现象,从领有名词移位操作来分析汉语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生成情况㊂二㊁既有的句法结构分析和两类二元动结式句法表现差异关于动结式的结构分析,先前学者在各个理论框架下进行过很多研究[1-6]㊂本文只关注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结构,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对二元动结式提出新的分类并对学界暂未涉及的非宾格二元动结式进行句法生成分析㊂因此,本文重点回顾前人在生成语法理论背景下的二元动结式句法结构分析㊂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的动结式句法结构分析,主要有以S yb e s m a 为代表的小句(S m a l l C l a u s e ,以下简写为S C )分析法[7]和以黄正德为代表的轻动词合并分析法[8]㊂S yb e s m a 采用小句分析,将二元动结式分析成如构式1所示句法结构㊂在该句法结构中,主语名词X 均是轻动词C A U S E 导入的原因项㊂构式1:[C A U S E X C A U S E [V P V 1[S C Y V 2]]收稿日期:2021-11-15;收修日期:2022-03-05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汉英日一元结果句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及其理论蕴含 (19Y Y 23)作者简介:邱林燕(1985 ),女,江西南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㊁句法学㊂㊃211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第42卷 第4期 2022年7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2N o .4J u l .202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依据S y b e s m a的小句分析,(1)(2)所示的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结构可统一分析成构式1,即主语名词(张三)与动结式前项动词V1在句法结构上没有语义关系,是由C A U S E导入的原因项㊂关于S y b e s m a小句分析的利弊,一些学者做了详细评述,在此不赘述㊂很多学者提出与小句分析不同的分析方法,如谢都泉㊁郭应可提出动结式中的致使关系并不是由轻动词C A U S E带来的,其中的致使关系是隐含于两个事件之间,体现为V D O㊁V G O之间的中心语 补足语关系,外论元由V o i c e准允[9]㊂杨大然分析动结式的语义核心是事件谓词C H A N G E,与之对应的功能语类v C H A N G E是事件句法的结构核心,ɿV1和ɿV2分别以 融合 和 并入 方式与v C H A N G E相融,二元动结式的主语均是由功能语类V o i c e导入的外论元[10]㊂不管主张外论元是由C A U S E导入还是V o i c e 准允,在分析二元动结式句法结构的众多先行研究中,汉语的二元动结式一律有外论元这一观点似乎已成定论㊂黄正德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二元动结[8],不过在黄正德的分析中也丝毫没有动摇二元动结式主语的外论元地位㊂黄正德根据前项动词V1与轻动词C A U S E的合并情况,将二元动结式分析为如构式2a㊁b两类:构式2:a.C a u s i n g w i t ham a n n e r(及物动结式)[C A U S E P X C A U S E-V1[B E C OM E P B E C OM E[V2P Y V2]]]b.P u r e c a u s a t i v e(原因型动结式)[C A U S E P X C A U S E[B E C OM E P B E C OM E-V1[V2P Y V2]]]黄正德的分析考虑到了动结式前项动词与主语名词在句法结构上的语义关系,区分了两种类型的二元动结式,其中构式2a表示的是学界一般所称的及物动结式,构式2b表示原因型动结式(如 马拉松跑累了张三 )㊂不过,黄正德并没有在句法结构上区分(1)(2)两类二元动结式,按照黄正德的结构分析,(1)(2)两类二元动结式均属于构式2a所示的句法结构,即主语名词为C A U S E-V1导入的外论元㊂综上,我们简要回顾了在生成语法理论背景下有关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结构分析㊂概括而言,不管是小句分析法还是轻动词合并分析法,(1)(2)所示类型的二元动结式,其主语名词均是由C A U S E(或V o i c e)导入的外论元㊂相同的句法结构一般都期待具有相同的句法表现㊂但是,如前所述我们发现(1)(2)两类动结式句子在多方面呈现不同的句法表现㊂比如,在被动句的成立情况方面,两类动结式表现明显不同②㊂(3)a.??/*(张三的)头发被张三愁白了㊂ѳ张三愁白了头发㊂b.??/*(张三的)腿被张三走酸了㊂ѳ张三跑酸了腿㊂(4)a.花瓶被张三摔碎了㊂ѳ张三摔碎了花瓶㊂b.房门被张三踢开了㊂ѳ张三踢开了房门㊂如(4)所示,一般所称的二元及物动结式可以构成被动句㊂而前文(1)所示类型的二元动结式则难以构成被动句,(3)所示被动句均极不自然甚至不合语法规范㊂另外,两类二元动结式的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之间是否要求具有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方面也表现不同㊂(5)a.张三愁白了李四的头发㊂b.张三走酸了李四的腿㊂(6)a.张三摔碎了李四的花瓶㊂b.张三踢开了李四的房门㊂(6)与(2)一样均是动作者主语二元动结式㊂在(2)(6)类型的二元动结式中,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具有独立的语义,之间不要求有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㊂而(1)类型的二元动结式句子要求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之间具有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㊂如果将(1)中的宾语名词改成如(5)所示 李四的头发 李四的腿 ,这些句子虽然可以成立,但是语义解释与(1)完全不同㊂比如,(1)a中主语 张三 是 愁 的主体,宾语 头发 是 白 的主体, 头发 的解读一定是 张三的头发 ㊂而(5)a中 愁 的主体则变成 李四 , 白 的主体为 李四的头发 ,主语名词 张三 则变成导致 李四的头发愁白了 的 原因 ,(5)与S y b e s m a分析的C A U S E型和黄正德分析的P u r e c a u s a t i v e型的句法结构也许比较接近了㊂总而言之,(1)类型二元动结式的成立对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之间的语义解读有限制,要求两者之间具有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㊂综上所述,(1)(2)两种类型的二元动结式在被动句的成立情况㊁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之间是否要求具有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㊂如果将两类动结式分析成相同的句法结构则很难解释其间的差异㊂我们认为,(1)(2)所示的二元动结式属于不同的结构类型,(1)所示类型的二元动结式与一般所称的及物动结式并不相同,是不带外论元的非宾格结构㊂如前所述,学界将二元㊃311㊃邱林燕.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生成与领有名词移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动结式统一分析为带外论元的及物性句法结构,暂未涉及非宾格二元动结式㊂本文以下重点分析(1)类型的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结构㊂三、非宾格动结式的句法结构分析(一)非宾格一元动结式的句法结构根据非宾格假设(U n a c c u s a t i v e H y p o t h e s i s),非宾格结构只带一个内论元N P,生成一元不及物动词句㊂就动结式而言,非宾格结构生成非宾格一元动结式㊂如下(7)所示一元动结式一般分析为非宾格结构㊂(7)a.张三跑累了㊂b.姐姐洗烦了㊂在黄正德的分析中,(7)这类一元动结式的句法结构是前项动词V1与轻动词B E C OM E合并的非宾格结构,具体表示如构式3㊂构式3:[B E C OM E P B E C OM E-V1[V2P N PV2]]本文基本赞成黄正德的分析,即非宾格一元动结式的句法结构中含有轻动词B E C OM E㊂不过在构式3所示的结构中对V2如何进入句法推导没有明确规定㊂谢都全㊁郭应可的分析显示,V1㊁V2均是以词根的形式(ɿV1㊁ɿV2)进入句法推导,其中ɿV2与轻动词B E合并㊂程工㊁杨大然分析指出V2是以词根的形式与轻动词B E C OM E合并进入句法推导[11],不过程工㊁杨大然的分析中没有涉及V1进入句法推导的状态㊂综合考虑以上分析方案,我们认为在非宾格结构中,词根ɿV1与轻动词B E-C OM E合并,词根ɿV2与轻动词B E合并,非宾格一元动结式句法结构可以表示如图1㊂图1非宾格动结式的句法结构在图1的句法结构中,N P与B E C OM E-ɿV1以及B E-ɿV2均保持局域(l o c a l)关系㊂局域关系是确保语义关系的句法基础[12]78,因此N P与ɿV1和ɿV2均有句法语义关系,这一结构布局可以很好地解释非宾格动结式中的名词N P与前项动词V1以及后项动词V2均有语义关系㊂正因为如此,非宾格结构动结式句子多表现为N P既为V1的主体,又为V2的主体,如 张三跑累了 , 张三 既是 跑 的主体,也是 累 这一状态变化的主体㊂石村広称该种动结式为 反身型动结式(r e f l e x i v e R e s u l t a t i v e-C o n s t r u c-t i o n) [13]㊂当然,反身型动结式不仅仅限于V1的主体与V2的主体完全重合的情况,当N P为 领有者 身体部位 构成的领属名词短语时,同样具有反身型的性质,保持非宾格结构㊂(8)的句法生成可用图2③表示㊂(8)a.张三的头发愁白了㊂b.张三的腿走酸了㊂图2反身型一元动结式名词短语 张三的头发 张三的腿 移动到句首主语位置便可生成一元动结式句子 张三的头发愁白了 张三的腿走酸了 ④㊂反身型一元动结式即为非宾格句法结构的这一分析,可从这类一元动结式能够构成原因型动结式(也称为 倒置动结式 )得到证据支持㊂比如:(9)a.张三跑累了㊂ 马拉松跑累了张三㊂b.张三的头发愁白了㊂ 这件事愁白了张三的头发㊂c.张三的腿走酸了㊂ 崎岖的山路走酸了张三的腿㊂如(9)所示,V1的主体与V2的主体是完全重合(如9a),或是两者之间保持 领有者 身体部位 关系的反身结构(如9b㊁c),均可以构成原因主语的原因型动结式句子㊂关于原因型动结式的句法结构,S y b e s m a㊁黄正德均分析为非宾格句法结构中加入轻动词C A U S E,由C A U S E导入原因项而生成的,如上构式1和构式2b所示句法结构㊂虽然关于S y b e s m a,黄正德的句法结构分析细节,文献中有不同意见,不过原因型动结式是在非宾格结构基础之上加入轻动词导入原因主语这一观点受到很多学者支持㊂以上,我们基于V1主体与V2主体之间的语义关系,讨论得出当V1的主体与V2的主体是完全重合或是两者之间具有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的反身型一元动结式是非宾格结构㊂我们认为前文(1)所示类型的二元动结式与反身型一元动结式具有一样的句法结构基础,是不带外论元的非宾格结构㊂㊃411㊃第42卷第4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7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二)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生成与领有名词移位上一小节图2所示, 领有者-身体部位 构成的领属结构短语N P整体移位到句首主语位置便生成非宾格一元动结式(8)㊂当领属结构短语N P中的领有名词单独移位到句首主语位置便可生成非宾格二元动结式,句法生成表示如图3所示㊂图3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生成如图3所示,在非宾格的句法结构中,领有名词 张三 移位到句首主语位置,便可生成 张三愁白了头发 ㊂这个句子表面呈现两个论元,实则为非宾格结构㊂非宾格的句法结构可以很好地解释前文观察到的语言事实:其一,这类二元动结式不能构成被动句㊂非宾格结构不能构成被动句的现象已经在一般语言中得到广泛论证,因此从非宾格句法结构可以很自然地推导出非宾格二元动结式不能构成被动句的事实㊂其二,这类二元动结式的句首名词与动词后名词之间要求 领有者-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㊂ 领有者-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正是反身结构的表现形式之一(另一种反身结构表现为V1的主体与V2的主体重合),只有反身型动结式是非宾格结构㊂因此,在非宾格结构基础上经过领有名词移位到主语位置而生成的二元动结式,主语名词与留在动词后的名词之间当然得保持基础句法结构中的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㊂如上,本文分析非宾格二元动结式是在非宾格结构中,经过 领有名词移位 而生成的㊂本文的分析,可以从以下方面获得证据支持㊂首先,可以从约束条件获得证据支持㊂在生成语法理论中,名词移位之后在它的原位留下一个语迹(t r a c e,简写成t),这个语迹在性质上相当于一个照应成分,在句法派生的任何阶段都必须受其先行词的约束[14]183-221㊂比如,在图3所示的句法结构中,约束语迹t的只有移走的领有名词㊂根据这一约束原则,我们可以有效地解释非宾格二元动结式中主语名词与宾语名词之间的顺序问题㊂在非宾格二元动结式中,宾语名词只能出现在主语名词的左侧,而不能像普通的及物动词句一样将宾语名词移到主语的前面,比较(10)与(11)㊂(10)a.张三i愁白了t i头发㊂b.*t i头发,张三i愁白了㊂(11)a.张三吃了苹果㊂b.苹果i,张三吃了t i㊂如(11)b所示,普通的及物动词句的宾语可以移动到主语的前面㊂而如(10)b所示,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宾语名词不能移位到主语的前面㊂(10)b 不成立,是因为宾语名词前面有领有名词移动留下的语迹t,如果宾语名词移动到句首位置的话,语迹t的语法地位比先行词 张三 的语法地位高,不符合约束原则,因而不合语法㊂换句话说,如果语迹t 处于先行词的约束之下,宾语名词也可以移位,如(12)㊂(12)张三i,t i头发愁白了㊂主语 张三 移动到更高的话题位置,带语迹的 t i头发 移动到主语位置,话题位置的先行词 张三 依然约束语迹t,因此(13)符合语法㊂其次,可以从汉语以及日语的同类现象研究中获得证据支持㊂ 领有名词移位 分析并非本文首创,徐杰[15-16]等分析汉语非宾格动词带宾语现象时提出了领有名词移位分析㊂比如,13a中的动词 断 是非宾格动词,却带宾语,徐杰将这种句子称为 保留宾语句 ,留在动词后的名词是领有名词 他 移动到句首位置后留下的领属保留宾语,保留宾语的前面有 他 移动之后留下的语迹t,(13)b具体的句法派生表示如图4所示[16]48㊂(13)a.他断了一条腿㊂b .图4汉语领有名词位移根据约束原则,先行词 他 必须约束其语迹t㊂因此,基于约束原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类保留宾语句不允许宾语移动到 他 之前,只能出现在比 他 语法地位更低的位置㊂下例(14)a,语迹t的语法地位比先行词 他 的语法地位高,不符合约束原则,因而不合语法㊂(14)b语迹t处于先行词 他 的约束之下,因此可以成立㊂(14)a.*t i一条腿,他i断了㊂b.他i,t i一条腿断了㊂在日语研究中也有关于领有名词移位的分析㊂㊃511㊃邱林燕.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生成与领有名词移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長谷川信子[17-19]㊁H a s e g a w a[20-21]等一系列研究采用领有名词移位分析了(15)所示 非宾格他动词句 的句法生成,(15)b具体的句法结构如图5所示[17]27㊂(15)a.朋子が腰を痛めた㊂(c f.朋子の腰が痛んだ㊂)朋子-主格标记腰-宾格标记痛(朋子-所有格标记-腰-主格标记痛)b.朋子腰痛㊂图5日语领有名词位移(15)a表面呈现两个论元的他动词句,其意思与括号中的非宾格自动词句相同,属于非宾格他动词句㊂长谷川信子分析(15)b句法生成为图5,即领有名词从所有格位置分离,移动到句首主语位置㊂与汉语领有者名词移位分析一样,这一分析同样得到约束原则的支持㊂(16)a.?*t i腰を朋子iが痛めた㊂腰-宾格标记朋子-主格标记痛b.顔を花子が洗った㊂(ѳ花子が顔を洗った)脸-宾格标记花子-主格标记洗了(原句意思:花子洗了脸)在日语中,如(16)b所示,一般的他动词句可以发生拼板现象(s c r a m b l i n g),即宾语名词提升到主语名词之前㊂但是在非宾格他动词句中不允许宾语名词移动到主语之前,(16)a不合语法㊂这一现象可以从语迹t必须受其先行词约束获得有效解释㊂宾语名词前有领有名词移位留下的语迹t,语迹在派生的任何阶段都必须受其先行词的约束,(16)a 中的语迹t语法地位比其先行词 朋子 的语法地位更高,不符合约束原则,因而句子不成立㊂综上,我们结合汉语非宾格一元动结式的句法结构讨论,论证了 张三愁白了头发 这类要求主语名词与宾语名词之间必须保持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的二元动结式是非宾格结构,经过领有名词移位到主语位置而生成㊂本文的结论从约束原则以及汉语㊁日语的非宾格他动词句的句法生成分析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㊂四㊁领有名词发生移位的领属结构中是否有 的在汉语研究中,对 领有名词移位 这一句法操作的可行性有很多质疑[22-24]㊂其中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领有者名词移位过程中如何处理领属短语中的 的 字问题㊂ 的 字问题得不到合理解释,会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㊂比如,领属短语中 的 字是 所有格 标记,领有名词在领属短语中获得了所有格,又移位到主语位置获得主格,这会造成格冲突的问题㊂另外,如(17)所示,汉语中不允许伴随 的 字的移位,在领有名词移位过程中 的 字的去向也是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㊂(17)a.*张三的i愁白了t i头发㊂b.*张三i愁白了t i的头发㊂这些问题涉及汉语领属结构中 的 字的句法生成,即汉语领属结构中的 的 字是如何生成于领属结构之中的㊂关于这一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作为一种探索的可能性,笔者从分布式形态学(D i s t r i b u-t e d M o r p h o l o g y)入手做了初步分析[25],为本文的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解释方法㊂在分布式形态学理论中,句法推导完成之后,将句法推导结果向音系模块输出时,根据语言特点(语音或语法习惯)等需要,可以进行一些形态操作对句法推导结果做形态上的调整㊂形态操作具有多样的形式,其中包括 特征引入 (F e a t u r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即在音系式分支添加狭义句法中不存在的特征[26]㊂也就是说,如果可以论证领属结构中的 的 字是在句法推导完成之后,在音系式分支通过特征引入的方式插入其中的,那么在领有名词移位这一句法操作发生之时,句法结构中还没有插入 的 字,领有名词移位面临的有关 的 字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㊂H a l l e指出,名词的格的显性表现形式都是在音系式分支添加到相应的名词之上的,如英语所有格指派的o f插入,- s插入[27]㊂汉语中没有形态格,但是在领属结构中的 的 字被视作所有格标记㊂之前黄正德已经论及[28]27-28,汉语的名词短语结构属于中心语在后(h e a d-f i n a l)的结构,所有修饰成分在中心名词之前,呈X P-N的顺序排列㊂在复杂名词短语N P-N中,如果要以N P-N的语序拼出呈现于句子表面,那么其间必须插入 的 字以实现所有格指派㊂徐杰也指出,在汉语中,名词有指派所有格的能力,不过,名词指派所有格的能力跟及物动词指派对象格的能力不同,不是必须要指派的,名㊃611㊃第42卷第4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7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词真正实施所有格指派时需要插入 的 字[15]80㊂也就是说,在领属结构中插入 的 字是中心语名词对领有定语名词实现 所有格 指派的形态标记要求,如果没有插入 的 字则表明名词没有实施所有格指派㊂综上,笔者尝试从分布式形态学着手讨论汉语领属结构中 的 字的插入问题㊂在汉语领属结构中的 的 字,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名词之间因所有格指派的形态要求而通过特征引入的方式在音系式分支插入其中,领有名词移位发生在未插入 的 字的句法结构㊂如此一来,领有者名词移位面临的有关 的 字的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㊂在没有插入 的 字的领属结构中还没有实现所有格指派,领有名词移位到句首主语位置获得主格,不会造成格冲突㊂在领有名词移位这一句法操作发生之时,结构中还没有插入 的 字,也就没有 的 字去向不明的问题㊂五㊁结语关于汉语动结式的句法结构研究,学界一般将二元动结式中的主语分析为由轻动词C A U S E(或V o i c e)导入的外论元㊂本文通过对比发现,有一类二元动结式(如 张三愁白了头发 )要求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之间必须保持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㊂这类二元动结式与具有外论元的二元动结式有不同的句法表现,而与非宾格一元动结式有相通性,即动结式前项V1的主体与后项V2的主体保持 领有者 身体部位 领属义关系,都属于 反身型动结式 ㊂本文基于非宾格一元动结式的句法结构分析,论证了这类二元动结式是没有外论元的非宾格二元动结式,并通过领有名词移位操作对非宾格二元动结式进行了句法结构生成分析㊂该结论从约束原则以及汉语㊁日语的非宾格他动词句的句法生成分析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㊂另外,关于领有名词移位操作的可行性问题,我们从分布式形态学入手进行了尝试性探讨㊂主要讨论了汉语领属结构中 的 字插入问题㊂在汉语领属结构中的 的 字,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名词之间因所有格指派的形态要求,通过特征引入的方式在音系式分支插入其中,领有名词移位发生在未插入 的 字的句法结构㊂这一论证可以有效地解释领有名词移位面临的有关 的 字的问题,进一步佐证了本文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生成分析的可行性㊂总而言之,本文着眼动结式前后项动词的主体之间的语义关系讨论,结合适当的语法测试(如被动句的成立情况)指出二元动结式并非都有外论元,论证了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生成,打破了二元动结式都有外论元的一般认识,为汉语动结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㊂注释:①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配价语法㊁生成语法㊁认知语言学㊁构式语法等语言学理论在国内的推广与发展,不同学派对汉语动结式展开了丰富的研究㊂比如,王红旗㊁袁毓林㊁郭锐㊁施春宏等基于配价语法理论,对动结式的论元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多套动结式论元整合原则和配价计算公式㊂宋文辉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从动结式整体的概念结构出发推导它的配价,对汉语动结式和动趋式的句法配置和结构进行了系统性分析㊂赵琪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动结式的构式性,认为现代汉语动结式描述了基于人体基本经验的因果关系,各种不同类型的动结式是由于因果关系的细微差异形成不同的构式造成的㊂本文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推进研究,对其他理论背景下的先行研究不做过多涉及㊂② ?? 表示例句极不自然, * 表示例句不符合语法,下同㊂③ 为简化树形图,省略v P层以上的结构图示,涉及到名词移到主语位置时,用S表示句子,下同㊂④ 关于V1与V2是如何实现形态合并构成紧密相连的动结式V1V2,文献中有不同的讨论㊂比如,程工㊁杨大然分析:后项动词词根ɿV2与轻动词一道,在后句法阶段以复合方式与V1实现形态合并㊂杨大然分析为ɿV1与ɿV2均与功能语类v C H A N G E合并实现V1V2的形态合并㊂本文重点分析名词移位,对动结式前后项的形态合并暂不深入㊂参考文献:[1]王红旗.动结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C]//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袁毓林.述结式配价的控制:还原分析[J].中国语文,2001(5):399-410.[3]郭锐.述结式的论元结构[C]//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施春宏.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5]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认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赵琪.从动结式来看现代汉语的构式性[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2):113-122.[7] S Y B E S MA R.T h e M a n d a r i n V P[M].K l u w e rA c a-d e m i cP u b l i s h e r s,1999.[8]黄正德.R e s u l t a t i v e sa n dU n a c c u s a t i v e s:aP a r a m e t r i cV i e w[J].中国语学,2006(253):1-43.[9]谢都泉,郭应可.汉语结果结构的小句分析评述及新㊃711㊃邱林燕.非宾格二元动结式的句法生成与领有名词移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试论汉语中的非宾格假说及领属主宾句

试论汉语中的非宾格假说及领属主
宾句
一、汉语中的非宾格假说
汉语中的非宾格假说是指句子中的主语不以谓语动词的宾格形式来表示,而是以非宾格形式出现的句式。

汉语中的非宾格句子大致分为三类:主语位于句子前部的“非宾格主语句”,主语位于句子中部的“非宾格从句”,主语位于句子后部的“非宾格定语句”。

这三类非宾格句子有其共性,即在句子中不使用宾格,而是使用其他形式来表达主语。

二、领属主宾句
领属主宾句是指句子中有领属关系或者说有逻辑上的主宾关系的句子,例如“他是学生”,“她有一间房子”等。

领属主宾句在汉语中也称之为“定语从句”,它的主干就是一个定语从句,其中的主语有时候会出现在句子的主语位置上,而谓语动词则会出现在句子的谓语位置上。

在领属主宾句中,句子的主语往往是一个定语从句,而谓语动词则会出现在句子的谓语位置上,以表示句子的意思。

三、试论汉语中的非宾格假说及领属主宾句
汉语中的非宾格假说及领属主宾句,是汉语句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们都是汉语中特有的句子结构,它们在句子中不使用宾格,而是使用其他形式来表达主语,这就是汉语中的非宾格假说。

领属主宾句是指句子中有领属关系或者说有逻辑上的主宾关系的句子,其中的主语有时候会出现在句子的主语位置上,而谓语动词则会出现在句子的谓语位置上,这就是汉语中的领属主宾句。

因此,汉语中的非宾格假说及领属主宾句是汉语句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句法结构,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稿 日期 ] 2 1 0 收 0 1~ 5—1 0
[ 者 简 介 ] 孙 风 波 (9 3一) 女 , 尔 滨 人 , 北 农 业 大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讲 师 ; 究 方 向 : 语 语 言 学 和 俄 罗 斯 作 17 , 哈 东 研 汉
语 言 学
第4 期
孙凤波 , : 等 试论汉语 中的非宾格假说及领属 主宾旬
就结婚 了。 以上句 子 中 的动词 均 为 不 及 物动 词 , 后 面 其 不能带 宾语 。V前 的名 词性 短 语 N P成 分也 不 能 移到 V后 。这 符 合 传 统 上 对 动词 的 分 类 。那 么
再 看下 面按传 统 方法划 分为不 及物 动词 的例 子 :
B:
词 ” 单及 物 动 词 ” 双 及 物 动 词 ” 说 明 : 文 只 “ “ ( 本
及 物动 词后 面不 能带宾语 。 比如 :
A:
( 1 来 了一个人 。/ 个人 来 了。 1) 一 ( 2 瞎 了眼睛 。/ 睛瞎 了。 1) 眼 对 于 以上这 些 不 及 物 动词 , 动 词 的 唯 一论 其 元 为什 么既可 以位 于 V前 , 也可 以位 于 V后 ?A、
之 后 , 很 多用传 统分 类方法难 以解释 的语言 现象 进 行 了充 分地 阐释 。对 非 宾格 动 词和 非作 对
格 动词 的深层 句 法结构及 其特 点进 行 了分析 。
[ 关键 词 ] 非 宾格假 说 ; 非宾格 动词 ; 非作 格 动词 ; 属主宾 句 领 [ 中图分类 号 ] 4 H1 [ 献标识 码 ] 文 A [ 文章 编号 ]6230 (0 10 -060 17 —85 2 1 )40 9 -3
( ) 了一艘木 船 。/ 8翻 一艘 木船 翻 了。 ( ) 了一条狗 。/ 条狗 死 了。 9死 一
( 0 倒 了一 面墙 。/ 面墙 倒 了。 1) 一


动 词的 几种分 类方 式
1 .传统 上 的动词 二分 法
传 统上 根据 动词是 否 能带宾语 而将 动词 分为 及 物动 词和 不 及物 动词 。按 照 传 统 的二 分 法 , 不
探 讨不 及 物 动 词 ) 徐 杰认 为 , 正 的 不 及 物 动 。 真
词 是动词 只带 有一个 名 词性短语 , 即唯一 论元 , 一
般 是施 事 。在 深 层结 构 中处 于 主语 的位 置 , 即深
层 主语 。在表 层 结构 中仍 然 处 于 主语 位 置 , 将 并
这样 的句 子 称 为 有 主 无 宾 句 。上 面列 举 的 A类
孙凤 波 崔 丽 莹
( 北农 业 大 学 , 龙 江 哈 尔 滨 10 3 ) 东 黑 50 0
[ 摘
要 ] 非宾格假 说是 许 多语 言 中都 具 有 的 普遍 现象 。 汉语 中根 据 不及 物 动 词 不 同质 的
特点, 而将其 分为 非宾格 动词 和 非作格 动词 。通过 非 宾格假 说理 论 对 不及 物 动词 进 行再 分 类
第 卷 第4 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1年 8月
/ L农 东 北 业 大 学 学 报 (上 会 r 学 版 ) J J 、一 / 丁 \ 厶 科 了 I, 社 l I _, ^ ,
Vo . NO 4 19 .
Au u t 2 1 g s 01
试 论 汉 语 中 的 非 宾 格 假 说 及 领 属 主 宾 句
B类 动词都 是 不及 物 动 词 , 么 它 们 唯 一 论元 的 那
() 1结婚登记处节假 日也不休息了。 ( ) 曾为 自己设 计 过 许 多 目标 , 首 当其 2我 而
冲的 目标 就是 到 中央 电视 台工作 。
( ) 人 咳嗽 了 。 3病 ( ) 我被 吓成这 样 , 开心 地笑 了 。 4见 他 ( ) 子哭 了 。 5孩
特 点 。请看 下表 :
真 正 的不 及 物 动 词 唯 一 的论 元 是 深 层 主 语 有 主 无 宾 句 潜 及 物 动 词 唯 一 的论 元 是 深 层 宾 语 有 宾 无 主 句
位置 为什 么不 同 ?造 成这 种不 同质 的原 因在于什
么 ?在 对外 汉语 教 学 中经 常 遇到 这 种 问题 , 只是 以动词 能 否带宾 语为 依据来 划分 及物 动词 和不及
物动词 , 很难 从根 源上对 其作 出合 理 的解 释 。
2 .动 词三 分法
( ) 的是 一 个 外 地 人 到北 京 打 的 睡 着 了 , 6讲
下定 义 : 及 物动 词 是 动 词 带 有 的唯 一 论 元 为 受 潜
事 , 在 深 层 结 构 中 占据 宾 语 的位 置 那 类 动 词 。 且
把 带有 潜及 物 动词 的句 子称 为有 宾无 主句 。上 面 列 举 的 B类 动 词 则 属 于 徐 杰 所 界 定 的 潜 及 物 动 词 。从 以上 的界 定 可 以看 出 , 两类 动词 的 主要 这
・ 7 9.
动词 属 于真 正 的 不 及 物 动 词 , 即徐 杰 所 说 的 “ 不 及物 动词 ” 。 那 么什 么 是 “ 及 物 动 词 ” 徐 杰 给 出 了 以 潜 ?
问题 才能 充分 合 理解 释造 成唯 一论 元位 置不 同的 原 因 。首 先 , 根据 生成 语法 的管 约 理论 , 名词 性短 语 N P只能 以提 升 形 式 整 体 移 至 主 语 位 置 , 不 而 能下 降移 至宾 语 的位 置 , 且 非 宾 格 动 词 的 唯一 而

用 传统分 类 法很难 对一些 语 言现象进 行充 分
个 小 时后 醒 了 , 车没 动地 方 。… …
( ) 果 那 次 我 答 应 了那 个 姑 娘 , 许 我 早 7如 也
阐释 , 对此 徐杰 ( 0 1 根据 有 无带 受事 名 词词 组 20 )
的潜 能力 , 动 词 分 为 “ 将 不及 物 动 词 ” 潜 及 物 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