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工程导论(传质分离)'
第八章 传质过程导论(化工原理)

第八章 传质过程导论第一节 概述8-1 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均相物系的分离(提纯,回收)1.吸收2.气体的减湿3.液-液萃取4.固-液萃取(浸沥,浸取)5.结晶6.吸附(脱附)7.干燥 8精馏 目的:湿分离或混合8-2 相组成的表示法1. 质量分率和摩尔分率mm a A A =mm a B B =mm a C C =……….......+++=C B A m m m mA,B 两组分 a a -1 nn x A A =nn x B B =nn x C C =…….......+++=C B A n n n n .......1+++=C B A x x x互换 A A AA A m m a m m x ==BB B m m a x =…….∑=++=iii B B A A m a m m m a m m a n ...... ()....,,C B A i =故 ∑==iii AA A A m a m a nn xi iiAA A m xm a a ∑=2.质量比和摩尔比质量比 B A m m a /=摩尔比 B A n n X =()a a a -=1 ()x x X -=1)X X x -=13.浓度质量浓度 V m C A A = 3/m kg摩尔浓度 V n C A A = 3/m k m o l均相混合物的密度ρ即为各组分质量浓度的总和(体积与混合物相等)∑=++=iB A CC C ........ρρA V m a V m C A A A ===C x V n x V n C A A A A ===混合气体 RTp V n C A A A ==RTp MVn M Vm C AAAA A A ===气体总摩尔浓度 RTp Vn C ==摩尔分率与分压分率相等 pp nn y A A A ==气体混合物摩尔比可用分压比表示 BB A A BB A A BA Mp M p Mn M n n n Y ===第二节 扩散原理8-3 基本概念和费克定律分子扩散: 扩散速率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费克定律: 对双组分物系下表达为: dzdl D J A ABA -=A J —分子A 的扩散通量 s m kmol ⋅2/ 方向与浓度样应相反 AB D —比例系数 组分A 在介质B 中的扩散系数 s m /2A c —组分A 浓度,3/m kmoldz dc A —组分A 的浓度梯度 4/m kmol RTp c A A =得 dzdp RTD J AAB A -=定义A J 通过得截面是“分子对称”得,即有一个A 分子通过某一截面,就有一个B 分子反方向通过这一截面,填补原A 分子得空部位,这种分子对称面为固定时,较为简便。
化工原理传质过程导论

已知传质速率NA为7.7×10-7 kmol/m2·s ,试求该温度下,乙醇
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解:pA1=1.9998kPa ∵空气吹过管口
∴pA2=0 本题为单向扩散
∴
NA
D RTz
p pBm
pA1 pA2
7.7 10 7 kmol / m2 s
pBm
3.双组分均相物系中,x 与 X 的关系?w 与 w 的关系?
x X 1 X
X x w w 1 x 1 w
w w 1 w
4.xA 与 CA 的关系?wA 与 A 的关系?
CA xAC A wA
5.对理想气体,C 与 p 的关系?y 与 p?ρ与 p?
CA
nA V
pA RT
C n P V RT
yA
nA npA PAmA V
M AnA V
pA M A RT
College of Power Engineering NNU WANG Yanhua
简单回顾3: 扩散原理
扩散:物质在单一相内的传递过程 流体中物质扩散的基本方式:
扩散方式 作用物
作业
• 1. 气体氨(A)与气体氮在一具有均匀直径的管子两端 作等摩尔反向扩散,已知总压为101.3kPa,温度为 298K,扩散距离为0.1m。在端点1处,pA1=10.13kPa; 另一端点2处,pA2=5.07kPa,扩散系数为2.30×10-5m2/s。 试求:A的扩散通量NAz。
计算:福勒(Fuller)公式:
D2
D1
p1 p2
T2 T1
1.75
化工原理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一、分子扩散现象与费克定律
2.费克(Fick)定律 描述分子扩散过程的基本定律—费克第一定律。
dcA J A DAB dz
及
J B DBA
dcB dz
kmol/(m2·s
)
费克第 一定律
DAB —组分A在组分B中的扩散系数,m2/s DBA —组分B在组分A中的扩散系数,m2/s
一、分子扩散现象与费克定律
混合物的总质量分数
i 1
wi 1
N
二、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2.摩尔分数 摩尔分数定义式
nA xA n
xi 1
N
液相
nA yA n
气相
混合物的总摩尔分数
i 1
i 1
yi 1
N
二、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由质量分数 求摩尔分数
xA
wA / M A
~
NA
~ 总体流动影响
p总 / pBM 1 N A J A 无总体流动
三、液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1.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参照气体中的等分子反方向扩散过程,可写出
NA
DAB z
(cA1 cA2 )
z z2 z1
—组分A在溶剂B中的扩散系数,m2/s DAB
三、液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xB2 xB1 xB2 ln xB1
停滞组分 B 对数平均物 质的量浓度
xBM
停滞组分 B 对数平均摩 尔分数
四、扩散系数
1.气体中的扩散系数 通常,扩散系数与系统的温度、压力、浓度以 及物质的性质有关。对于双组分气体混合物,组分 的扩散系数在低压下与浓度无关,只是温度及压力 的函数。气体扩散系数可从有关资料中查得,某些 双组分气体混合物的扩散系数列于附录一中。气体 中的扩散系数,其值一般在 1104 ~ 1105 m2/s 范 围内。
化工原理下册课件第七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课件

③ 在气膜、液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流 体强烈湍动,各处浓度均匀一致,无传质阻力。
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依据双膜模型,组分A通过气膜、液膜的扩散 通量方程分别为
Dp
NA
AB 总
RTzG pBM
( p Ab
pAi )
NA
D
AB
zL
c总 c
一、涡流扩散现象
2.涡流扩散通量方程 描述涡流扩散通量的方程为
J
e A
M
dcA dz
kmol/(m2·s )
—涡流扩散系数,m2/s M
涡流扩 散的类型
运动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或两个有限互溶的
运动流体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对流传质。
对流 传质
√
强制对流传质 自然对流传质
一、相际间的对流传质过程
相际间的传质
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1.双膜模型
惠特曼(Whiteman)
于1923年提出,最早提出
的一种传质模型。
pb
停滞膜模型
(双阻力模型)
cb
播放动画32:双膜模型
双膜模型示意图
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停滞膜模型的要点
① 当气液两相相互接触时,在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 定的相界面,界面的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停滞 膜—气膜和液膜,溶质A经过两膜层的传质方式 为分子扩散。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10、智者超然物外
强制层流传质
强制湍流传质√
二、对流传质
2.对流传质的机理
所谓对流传质 的机理是指在传质 过程中,流体以哪 种方式进行传质。 研究对流传质速率 需首先弄清对流传 质的机理。
化学工程基础第4章传质分离基础分析

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的混合体系 中,若有浓度梯度存在,某以组分(或某些 组分)将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移动,该移 动过程称为传质过程 。
传质过程可以在单相中进行,也可以 是在两相中进行。
两相间传质是分离过程的基础
1、传质分离过程
1-1 分离与人类的关系
一般的化学工业中,用于分离提纯 的设备投资在产品生产的整个工艺中占 有较大的比例。例如,石油化学工业, 分离单元操作的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 50%~90%,而且用于分离的操作费用在 生产成本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2 传质分离操作的种类
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 机械分离的对象是非均相的混合物料,利
用该混合物中组分间的密度、尺寸等物性差 异将其分离。(过滤、沉降、离心分离等)
传质分离过程是针对各种均相混合物料的 分离,如酒精与水德混合物的分离。
沉降
混合物分离操作
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 气体溶剂S
同时S不逆向通过(汽化)
对于截面F-F’:
扩散通量J A 传质通量
总体流动造成的传质通量 N A,b (bulk flow)
14
15
1. 总体流动
Nb
Nb(cA/c) Nb(cB/c)
2. A、B做等分子反方向扩散的传递运动
即 JA= - JB
3. 总体流动加快了A的传递速度 NA=JA+Nb(cA/c)
5、干燥 干燥指借热能使物料中水分(或溶剂)
汽化,并由惰性气体带走所生成的蒸汽而得 到干燥固体的操作。
6、膜分离 膜分离是以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
膜为分离介质,在膜的两侧存在一定能量差 (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作为动力,各 组分透过膜迁移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 的。
第七章__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对流传质速率方程为: NA=kL(cAi-cAo) 比较可得:
3、表面更新模型 表面更新模型的要点: ① 该模型同样认为溶质向液相内部的传质为非稳态 分子扩散过程; ②否定表面上的流体单元有相同的暴露时间,而认为 液体表面是由具有不同暴露时间(或称“年龄”)的液面 单元所构成。 为此,丹克沃茨提出了年龄分布的概念,即界面上各 种不同年龄的液面单元都存在,只是年龄越大者,占据的 比例越小; ③不论界面上液面单元暴露时间多长,被置换的概率 是均等的。单位时间内表面被置换的分率称为表面更新率, 用符号S表示。
②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溶质A通过不稳态扩散方式 不断地向流体单元渗透。 ③流体单元在界面处暴露的时间是有限的,经过时间 后θc,旧的流体单元即被新的流体单元所置换而回到液 相主体中去。在流体单元深处,仍保持原来的主体浓度不 变。 ④流体单元不断进行交换,每批流体单元在界面暴露 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按照溶质渗透模型,溶质 A在流体单元内进行的是一 维不稳态扩散过程,可导出组分A的传质通量为:
JA-组分A的扩散质量通量(即单位时间内,组分A通 过与扩散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的质量),kg/(m2·s); DAB-组分A在组分B中的扩散系数,m2/s; dcA-组分A扩散方向的质量浓度梯度,(kg/m3)/m。
该式表示在总质量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组分A (B)的质量浓度梯度所引起的分子传质通量,负号表明 扩散方向与梯度方向相反,即分子扩散朝着浓度降低的方 向进行。 费克第一定律仅适用于描述由于分子传质所引起的传 质通量,但一般在进行分子传质的同时,各组分的分子微 团常处于运动状态,故存在组分的运动速度。为了更全面 地描述分子扩散,必须考虑各组分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以 及该情况下的扩散通量等问题。
上述扩散过程将一直进行到整个容器中A、B两种物质 的浓度完全均匀为止,此时,通过任一截面物质A、B的净 的扩散通量为零,但扩散仍在进行,只是左、右两方向物 质的扩散通量相等,系统处于扩散的动态平衡中。 J=JA+JB=0 (7-18)
传质分离过程_绪论

WHY
Why Separate?
WHY
一般化工生产过程:
煤 石油 天然气 生物质
化 工 原 料 反应 分离
产 品
一、分离过程的地位
化工生产
反应(Reactive) 分离 萃取物 (Extractive Natural raw material) 配制(Formulation) 分离
分离
例1:乙烯水合生产乙醇
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表示组分之间分离的难易程度。
当αij=1时,两组分在两产品中的含量相同,无法实现分 离; 当αij接近1时,两组分在两产品中的含量相近,难以实现 分离; 当αij远离1时,两组分在两产品中的含量差别大,容易实 现分离。
减压
液体
挥发度 海水淡化生 (蒸汽压) 产纯水;吸 有较大差 收液的解吸。 别
精 馏
原料 相态: 汽、液 或汽液 混合物
分离媒介: 热量,有时 用机械功
同上
石油裂解气 的深冷分离; 苯、甲苯、 二甲苯的分 离。
V
吸 收 蒸 出
萃 取 或 共 沸 精 馏
原料 分离媒 相态: 介:
MSA
分离原 工业应 理: 用:
二、分离过程在清洁工艺中
的地位与作用
清洁工艺:生产工艺和防治污染有机的结 合,将污染物减少或消灭在工艺过程中。
——面向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重大课题。
化学工业污染来源:
未回收的原料 未回收的产品 有用和无用的副产
原料中的杂质
工艺的物料省耗
废物最小化?
清洁工艺终合考虑:
●
合理的原料选择;
● 反应路径的清洁化; ● 物料分离技术的选择; ● 确定合理的流程和工艺参数。
3.传质分离过程

精馏
气-液相通过一块塔板, 同时发生一次部分气 化和部分冷凝过程。当它们经过 多块塔板后, 即同时进行了多次部分气化和 部分冷凝的过程, 最后在塔顶气相中获得较 纯的易挥发组分, 在塔底液相中可获得较纯 的难挥发组分, 使混合液达到所要求的分离 程度
(二) 精馏装置及流程
原料液经预热到指定 温度后, 加入精馏塔内 某一块塔板上, 该塔板 称为加料板。加料板 将塔分成两部分: 上部 进行着蒸气中易挥发 组分的增浓, 称为精馏 段; 下部( 包括加料板) 进行着液体中难挥发 组分的提浓, 称为提馏 段。操作时, 连续地从 再沸器取出部分液体 作为塔底产品( 见釜残 液) , 部分液体气化, 产 生上升蒸气, 依次通过 各层塔板。塔顶蒸气 进入冷凝器中后被全 部冷凝, 并将部分冷凝 液送回塔顶作为回流 液, 其余部分经冷却器 后被送出作为塔顶产 品(馏出液) 。
传质分离过程
Mass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process
Dr.潘传艺
Mass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process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产物、粗产品几乎都是多组分混合物, 这些物 料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处理过程进行分离和纯化。 (1 ) 分离过程的种类 均相homogeneous phase物系的分离, 必须使某种组分形成新相或迁移到 另一相。根据涉及的相态主要可分为气-液相的如吸收和蒸馏, 液-液相的如萃 取, 气-固相的如吸附, 固-液相的如结晶等等。蒸馏过程又可分为简单蒸馏和 精馏等。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主要包括沉降、过滤和固体的干燥等单元操作。 随着生产的发展, 对分离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出现了一些新型特殊分离方法, 如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ique 、超临界萃取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technique等, 分离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 (2 ) 传质分离过程 物质以扩散的方式迁移叫做物质传递过程或称传质过程。所有均相物系分离 过程和一些非均相物系分离(如干燥) 都涉及到相间传质, 因此又称为传质分 离过程。除此之外, 反应器中的混合和非均相反应过程中都存在传质问题, 因 此传质过程也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