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1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1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生活朴素
从旧外套这个特写镜头,我感受到藤野先生 生活中不拘小节,生活朴素,醉心于学术研究 的品质。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场景添加特写镜头,剖析藤野先生 的人物形象,体会藤野先生的品质。
温馨提示:可以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或者某个物品等入手。
活动步骤: 首先,组内讨论交流,组员记录交流成果; 其次,小组代表班级展示; 最后,其他组补充、完善。
从 野先生
这个特写镜头,我感受到藤 的品质。
展 拍摄场景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临别叮嘱
请同学们展示小组添加的特写镜头,剖析 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体会藤野先生的品质。
Hale Waihona Puke 从 藤野先生这个特写镜头,我感受到 的品质。

文章在写藤野先生时,还写到了清国留学生的状 态、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些场景对表现藤野 先生好像没什么作用,可不可以删去?
❀拍摄场景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临别叮嘱
拍摄任务二 探究“那束温暖的光” (品味细节,体会形象)
特写镜头——旧外套
马不虎讲,究不,讲不究拘 小节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 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 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鲁迅《〈呐喊〉自序》
拍摄任务三 追逐“那束温暖的光”

导演组想要在纪录片结尾处播放鲁迅给藤 野先生的信作为结束语。请你发挥想象,以 鲁迅的口吻补全以下这封信。
藤野老师: 见字如面! 不曾想一别竟已二十多年,有许多难忘
的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 师恩难忘!难忘您一进教室抑扬顿挫的

第6课《藤野先生》 课件(共3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 课件(共3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鲁迅对藤野先生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
动作、语言、外貌
9
6.“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 四件。
⑴为“我”添改讲义 ⑵为“我”纠正解剖图 ⑶关心“我”的解剖实验 ⑷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7.“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10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2
《朝花夕拾》
3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 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 [同时,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 之父”]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 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 运动的主将。
1918年第一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随后连续发 表《孔乙己》、 《药》、《故乡》等4
心的辛酸。 有很强的民 族自尊心。
优待 为下文写藤野先生
做正面陪衬
21
鲁迅在仙台得到的“优待”与藤野先生对 他的“关心”一样么?
不一样。 一个是“物以稀为贵”;一个是出于平等尊重 的意识、老师的职责以及对师生情谊的看重。
22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上,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
用反语 表讽刺
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所见所闻——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 野先生做铺垫。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爱 国
17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18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4.藤野先生的作为只是尽到了老师的本分,鲁迅为什么会称他 “伟大” ?
藤野先生的“不可思议” “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作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 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合作探究
4.藤野先生的作为只是尽到了老师的本分,鲁迅为什么会称他 “伟大” ?
整体感知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 常见顺序: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转变 、事情发展的先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整体感知
4.文章根据地点转变,可划分成三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在东京: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东京见闻(清国留学生赏花、跳舞)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知、相处、离别)。
关心实习 —— 热情诚恳 尊重学生
了解裹脚 —— 治学严谨 求知若渴
合作探究
3.鲁迅在文中直接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
感激、怀念、敬佩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 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 文字。
合作探究
1.速读6-10段,找出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见到了怎样 的藤野先生?作者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掌故——穿衣服太马虎
学者形象
运用白描手法,结合留级生讲的藤野先生掌故,简单勾 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专心教学的学者形象。
当时的日本社会
合作探究
4.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启蒙恩师,鲁迅为什么不称他“伟大” ?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共44张PPT)[优秀课件]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共44张PPT)[优秀课件]

留 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
学 族危亡。
日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 本 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
的 列论文。
经❖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 历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给红字注音:
绯红 标致 落第 诘责 不逊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物以稀为贵
2.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 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 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 “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 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 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失望和不 满的感情。
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 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 无聊的生活的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这 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 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 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 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
用两个贴切的比喻,
1.“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 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 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绯红( fēi hóng ):鲜红 标致( biāo zhì ) 落第( luò dì ) 诘责(jié zé) 不逊(bú xuù) 托辞(tuō cí)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 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揭示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 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 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 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 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xiè )浑身解数
词语集注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 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 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本文指旧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到日本留学。
✓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 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 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 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 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 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 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 久的纪念。
词语集注
不逊: 傲慢无礼。逊,谦逊。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诘责: 质问并责备。 流言: 快速传播的毫无根据的话。 凄然: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小而言之: 就小的方面说。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 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恶,厌恶。疾,憎恨。
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
并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了藤 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
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激励和鼓舞。
整体感知
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 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选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 中心组织材料。
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第四层(第32—35段)
写作者离开仙台与
第三层(第24—31段) 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写匿名信和看电影,
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83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83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
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
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严格、严谨
方法一: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
与先生之间的往事
添改讲义
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纠正就剖图
和蔼可亲,严谨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关怀备至,充满尊重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方法二:运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
探究思考
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与藤野先生“无关”的 事件,思考这些事对于藤野先生形象有什么作用?
1.到仙台后“我”得到优待; 2.匿名信事件; 3.看电影事件。
侧面交待社会背景
相关背景: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 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 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 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藤 野 先 生
第1学时
大着带生一其 小一着,位时 的叠眼八黑进 书一镜字瘦来
叠,须的的 大挟,先是
鲁迅
因为文采太好而被忽视的“民国第一平面设计师”
周樟寿
“少年时期”
周树人
“奋力求学”
鲁迅
“文坛先声”
鲁迅
“民主战士”
鲁迅
“左联盟主”
写作背景
/目录
猫·狗·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任务一 结合内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段一: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思考: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文段一: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5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5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Hale Waihona Puke 临别赠照片真诚友好
5.文中关于藤野先生的几件事,作者采用的写法,给我们写人物类作文提供了哪些借 鉴呢? 答案 ①运用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②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 ③叙事有详略之分; ④上下文注意过渡。
理清结构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添改讲义 关心实习
3.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4.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
品质?
答案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了解女人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6课 藤野先生
鲁 迅
学习目标
01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02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 03 根据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人物写法 。(难点)
导入
1998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日本仙台 市参观了鲁迅纪念碑。鲁迅的纪念碑为什么建在仙台 呢?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 鲁迅在离开仙台二 十年后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下面 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重温那一段往事。
探寻背景
认识文体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 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 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现代散文的特征:较强的纪实性、取材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诗意浓郁, 语言优美。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PPT课件(共33张ppt)PPT课件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PPT课件(共33张ppt)PPT课件

生活。鲁迅先生鄙视他们、厌恶他们、感到失望。
展示提升
朗读27-31段,概括段落内 容,并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与鲁迅 弃医从文的关系
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 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 慨,而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 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 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 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 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 强盛的愿望。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高耸起的学
生制帽比作富士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
国留学生”既不想剪辫子又怕被外国人嘲笑
的心理,反映了他们庸俗、浑浑噩噩的精神
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反语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就是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
意,一般含有否定、讽刺及嘲弄的意
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 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 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 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 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 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 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 中国早。
1902年4月,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速 成班补习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 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弃 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多
年后,鲁迅在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下离开北京,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列论文。
历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重点字词
• 绯红(fēi) • 发髻(jì) • 驿站(yì) • 芦荟(huì) • 芋梗汤(yùgěng) • 解剖学(pōu) • 挟着(xié) • 顿挫(cuò) • 寒颤颤(zhàn) • 扒手(pá)
由此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
• 但是“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 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 麻木 ,这就促使鲁迅萌发了“弃医从文”的思想。
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 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鲁迅为何难忘恩师,说他“伟大”?
材料1:日本人蔑视中国人的风气,在 仙台同样很盛。仙台报纸上的辱骂中国 人的言论,一点都不比其他地方温和, 鲁迅所在的那个班的学生中, 也同样有 对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饰的人。
材料2: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逐 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 甲午海战中打败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 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日本报纸就 公然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 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 (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 此,鲁迅在这个时 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 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 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

珍藏讲义
• 回北京 悬挂照片 深切怀念

多写文章
阅读课文,认识藤野
1.作者初遇藤野先生,印象如何?
2.结合文中写到的具体事例,说一说鲁迅 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情感和评价是怎样的? 请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初步了解
• (1)外貌描写的句子 符合人物身份
• (2)动作
• 畸形(jī) • 干事(gànshi) • 不逊(xùn) • 匿名(nì) • 讥刺(jī) • 诘责(jié) • 杳无消息(yǎo) • 教诲(huì) • 瞥见(piē)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 在东京:见闻感受

去、初到
• 在仙台:相 识 肖像 声调

相 处 四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例

相 别 神情 话语
鲁迅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 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 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 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 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 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他的文学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 的《中国小说史略》则构建了中国小说史的研究框架。
• 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 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 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 业的中国人”的文学。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 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 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 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
迅 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学 日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 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 族危亡。
本 的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 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
•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 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 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 • 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 • 看电影事件。
思考: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理解参考:
•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
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 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 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 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 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 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
鲁迅代表作
• 短篇作品《狂人日记》
• 它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 《新青年》月刊。文中讽刺了中国封建礼 教和中国人的陋俗,最终收录在鲁迅的短 篇小说集《呐喊》中。
• 中篇作品《阿Q正传》
• 它描写了辛亥革命并未给农村带来真正的 改革,并透过农村中贫穷雇农阿Q的艺术形 象,影射人性的劣根性,如卑怯、精神胜 利法、善于投机等。
体现人物特点
• (3)说话声调
• (4)介绍解剖学历史
治学严谨
•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生活俭朴
小结:人物刻画要抓住主要特征,用
具体事例来表现精神性格。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 正直热诚
格要求 治学严谨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没有狭隘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的民族偏见
提示: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 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是什么事情 呢?请概括出来。
鲁迅的影响
•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 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古代典籍校勘与 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 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等。他对于五四运动 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 的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 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 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 最大领土的作家”。
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为什么又 告别藤野离开仙台,并最后弃医从文?
• 从本文看,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 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 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 搞得乌烟瘴气,但联系鲁迅的人生追求和 其他作品看,有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
•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作过解释:“我的梦很美满, 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 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