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水泥路面设计》PPT幻灯片PPT

《水泥路面设计》PPT幻灯片PPT
2.垫层 (1)垫层设置的要求
水文地质不良的土质路堑,应设置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可加设半刚性 垫层。 垫层宽度与路基同宽,最小厚度150mm。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三. 基层和垫层
2.垫层 (2)对垫层材料的要求
防冻和排水垫层可采用砂、砂砾等材料; 也可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细粒土。 防冻垫层采用的砂或砂砾中通过0.075mm 筛孔的细粒土含量不宜大于5%。 排水垫层材料级配应满足相应的渗滤标准。
4. 拉杆
面层板 厚度
(mm)
到自由边或未设拉杆纵缝的间距(mm) 3000 3500 3750 4500 6000 7500
200~ 14*700* 14*700* 14*700* 14*700* 14*700* 14*700*4
250
900
800
700
600
500
00
250~ 16*800* 16*800* 16*800* 16*800* 16*800* 16*800*4
因而,板体断裂为水泥混凝土面层结构破 坏的临界状态。
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
一. 损坏模式
2. 挤碎 ①定义:指邻近横向和纵向两侧的数十厘 米宽度内,路面板因热胀时受到阻碍,产 生较高的热压应力而挤压成碎块。
②原因:由于胀缝内的传力杆排列不正或 不能滑动,或者缝隙内落入硬物所致。
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
一. 损坏模式
一. 横缝构造设计
2. 缩缝 高速公路横向缩缝浅槽口构造
一. 横缝构造设计
2. 缩缝 交通繁重或地基水文条件不良路段,应在板
厚中央设置传力杆,长度一般30-40cm,直 径14-16mm,间距30-60cm
接缝构造设计

第十二章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课件

第十二章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课件

70~1 1 0
潮湿路
低、中、高液限 粘土
40~60
50~70
60~9 0
75~1 2 0
➢ 段水文地粉土质中、条液粉件限质粘不低土、良的4土5~7质0 路5堑5~8,0 路70床~10土湿80度~13 较大时,应设置排水垫
层;
0
0
➢ 对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可加设半刚性垫层。
➢ 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同宽,其最小厚度为150 mm。
第四节 接缝构造设计
➢ 水泥混凝土面层需设置各种类型的接缝,把面层划分为较小 尺寸的板,以减少伸缩变形和挠曲变形受到约束而产生的内 应力,并满足施工的需要。
➢ 接缝的设计要能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①控制温度收缩应力和翘曲应力所引起的裂缝出现的位置; ②通过接缝能提供一定的荷载传递能力; ③防止坚硬的杂物落入接缝缝隙内和路表水的渗入。
高 240~210


230~200


220~200 ≤230
中 ≤220
构造深度在使用初期应满足下表12-3的要求。
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mm)要求 表12—3
道路 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三、四级公路 和城市快速路、主干 和城市次干道、支路

一般 路段
特殊 路段
0.70~1.10 0.80~1.20
图12-5浅槽口构造(尺寸单位: mm)
由于缩缝缝隙下面板断裂面凹凸不平,能起一定的
传荷作用,一般不必设置传力杆,但对特重和重交
通道路、收费广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路段以及邻
近胀
缝或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应在板厚中
央设置传力杆,
横向缩缝构造(尺寸单位: mm) a)设传力杆假缝型;b)不设传力杆假缝型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PPT模板课件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PPT模板课件
相同水泥用量时,水灰比增加,抗折强度缓慢下降,抗压强度则下降较快。 同时增大单位水泥用量和降低水灰比,抗折强度有较明显的提高。
38
9.1 混凝土路面的损坏模式和设计要求
• 一、损坏模式
• ⑴ 断裂;⑵ 唧泥;⑶ 拱起;⑷ 错台;⑸ 接缝挤碎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模式
• (1)断裂 • 现象:路面板内的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会出现横向、纵向、
混凝土小块铺砌路面简介
特点:小尺寸(一般小于0.03m2),抗压强度高 (60MPa),在基层上设置3cm左右的整平层,然后进 行拼装。 优点:便于维修,耐压 适用场合:城市道路人行道,停车场、堆场等。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CRCP)简介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以弹性半空间地基有限大矩形板模型 为基础,以100KN单轴双轮标准轴载作用 于矩形板纵向边缘中部产生的最大荷载应 力控制设计。
弹性地基板体系理论简介
• 基本概念: • 在弹性力学里,两个平行面和垂直于这两个平行面所
围成的柱面或棱柱面简称板;两个板面之间的距离h称厚 度;平分厚度h的平面称为板的中面。如果板的厚度h远小 于中面的最小边尺寸b(如b/8~b/5),这种板称薄板。 在薄板弯曲时,中面所形成的称为薄板弹性曲面,而中面 内各点在垂直方向的位移称为挠度。
My =D( 2 yw 2 c 2 xw 2)
xy=2(1E cc) xy=1E c zc x2 w y
CRCP是指在路面纵向连续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以控制混凝 土路面板纵向收缩产生的裂缝,从而可以在路面纵向不设接缝 的混凝土路面。
横纵 向横向裂纵向钢缝向裂筋处钢缝, 滑筋处支,滑支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PPT课件

《水泥混凝土路面》PPT课件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要求
3、水泥混凝土面层
有或无传力杆的横缝
(1)面层的几种类型
有或无传力杆的横缝
有拉杆的纵缝
1、有接缝的普通混凝土路面
钢丝网 2、有接缝的钢筋混凝土路面
连续配筋 3、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2)对水泥和水需求量大,因此总体污染(水泥生产 过程);
(3)噪声大、行驶舒适性差;
(4)有接缝(受力薄弱、行车舒适性差、易进水);
(5)修筑周期长,开放交通迟;
(6)养护维修困难。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The Autobahn 1930s
From D H Chen
From D H Chen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第一节 概 述
Concrete / Flexible 2% JPCP 4% CRCP
4级(较易冲刷)—现场拌水泥稳定粒料(水泥含量2.5%),粒料
5级(易冲刷)—混杂的粒料,细粒土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要求
2、基层
(4)基层的设计要求
(5)基层的厚度要求
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到较高的压实度(98~100%)。
(7)基层的宽度要求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横向剖面
b) 纵向剖面
图 6.1.1 边缘钢筋布置(尺寸单位:mm)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1.2 对于承受极重、特重或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 面层角隅以及承受极重交通的缩缝面层角隅,宜配置角隅钢筋。 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上部,距 顶面不小于50mm,距边缘为100mm,如图6.1.2所示。
注:H 为面层底面到构造物底面的距离;H0 为面层底面到构造物顶面的距离
图 6.1.3-1 箱形构造物横穿公路处的面层配筋(H0 小于 800mm)(尺寸单位:mm)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800~1600mm时,则在上述长度范围 内的混凝土面层中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顶面1/4~1/3厚度处, 如图6.1.3-2所示。钢筋直径12mm,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 距200mm。配筋混凝土面层与相邻混凝土面层之间设置传力杆缩缝。
图 6.1.4 圆形管状构造物横穿公路处的面层配筋(H0 小于 1200mm)(尺寸单位:mm)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1 钢筋混凝土面层的配筋量按式(6.2.1)确定。
As
16 Ls h
f sy
(6.2.1)
As——每延米混凝土面层宽(或长)所需的钢筋面积(mm2); Ls——纵向钢筋时,为横缝间距(m);横向钢筋时,为无拉杆 的纵缝或自由边之间的距离(m); h——面层厚度(mm);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1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量按下述要求确定: 1 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0.5mm; 2 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1.8m; 3 钢筋所承受的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满足上述要求所需的
纵向配筋率,一般为0.6%~0.7%(中等交通)、 0.7%~0.8%(重交通)、0.8%~0.9%(特重交通)或 0.9%~1.0%(极重交通)。冰冻地区路面的配筋率宜高于一 般地区0.1%。所需配筋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 横向钢筋的用量可按6.2.1条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施工时能固定 并保持纵向钢筋位置的要求。
图 6.1.3-2 箱形构造物横穿公路处的面层配筋(H0 为 800~1600mm)(尺寸单位:mm)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1.4 混凝土面层下有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 底面的距离小于1200mm时,在构造物两侧各1.5(H+1), 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 网设在距面层顶面1/4~1/3厚度处,如图6.1.4所示。钢筋尺 寸和间距及传力杆接缝设置与6.1.3条相同。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2 连续配筋混凝土用于复合式面层的下面层时, 其纵向配筋率可降低0.1%。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和横向钢筋 均应采用螺纹钢筋,其直径为12~20mm。 当钢筋可能受到较严重腐蚀时,宜在钢筋外涂 环氧树脂等防腐材料。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4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纵向钢筋距面层顶面的最小距离为90mm,最大深度为1/2
面层厚度,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接近90mm; 2 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50mm,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2.5
倍; 3 纵向钢筋的焊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0倍(单面焊)或5倍(双面
——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系数,按附录表E.3.3选用;
fsy——钢筋的屈服强度(MPa),按附录表E.4选用。
σs为钢筋的容许应力,可取为0.75倍屈服强 度;
γ取24kN/m3。
Ass
1 2
Lsh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2 纵向和横向钢筋宜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直径,其 直径差不应大于4mm。钢筋的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 应符合表6.2.2的规定。钢筋的最小间距为集料最大粒 径的2倍。
钢筋类型 光面钢筋 螺纹钢筋
表 6.2.2 钢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mm)
最小直径
纵向钢筋最大间距
81501230横向钢筋最大间距 300 600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3 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纵向钢筋设在面层顶面下1/3~1/2厚度范围内,
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设在接近面层顶面下1/3厚 度处; 2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 3 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搭 接位置应错开,各搭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 于60º; 4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 100~150mm。
焊)钢筋直径,焊接位置应错开,各焊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 角应小于60º; 4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
5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横向钢筋间距一般为 300~600mm,直径大时取大值;
6 横向钢筋宜斜向设置,其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可取 60°;
7 相邻车道之间或车道与硬路肩之间的纵向接缝内, 必须设置拉杆,该拉杆可用加长的横向钢筋代替。
图 6.1.2 角隅钢筋布置(尺寸单位:mm)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1.3
➢ 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 小于800mm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1.5(H+1)且不小于 4m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双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 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1/4~1/3厚度处,如图6.1.3-1所示。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1 特殊部位配筋
6.1.1 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 时,可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 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底面之上l/4厚度处并不小于 50mm,间距为100mm,钢筋两端向上弯起,如图6.1.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