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关内外交通拥堵评价及优化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估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估一、引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
经常性的交通拥堵不仅损失了交通参与者的时间和精力,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因此,如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估。
二、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导致了交通拥堵问题的出现。
包括道路宽度不够、交叉口过于复杂、拥堵点位置不合理等。
2.车辆数量过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与车辆数量过多有关。
过多的车辆在有限的路面上行驶,必然会形成交通拥堵。
3.道路建设难度大:城市道路建设往往面临路面狭窄、建筑密集、管线深埋等问题。
4.缺乏交通管理。
“民政管理”和“资源管理”很难实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交通协调往往会引起争议和纷争。
三、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针对上述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的核心在于建设公共交通系统。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优化城市道路,改善道路流量:对城市中关键的道路进行扩建和疏导,同时,对固定交通拥堵点进行设计优化,以降低车辆交通峰值。
2.推广公共交通治理:着力推广并完善轨道交通和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
在现有公共交通系统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公共交通的运营能力,例如加强调度和线路规划,改善中转体验。
3.积极引导车辆限制、出行引导和绿色用车政策:促进公共自行车、公共汽车和地铁等绿色交通方式的使用。
并在停车场、机场、工厂管理等地方设置限制交通注意事项的宣传牌。
特别是在城市拥堵区域实行“不限号限行”政策,控制车辆数量。
4.引导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城市居民应积极改变出行方式,避免单个乘车、换乘时间过长等等。
推广出行社区一体化,加强交通出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交通应急救助服务和第一应答能力。
5.加强交通管理:加强交通信号管理、交通优化、公民道德、交通教育,确保城市交通流畅。
深圳交通拥堵情况

深圳关内外交通拥堵探究与治理摘要关内外的交通拥堵是困扰深圳城市发展的长期问题,其中各关口进出通道经常成为最拥堵的地方,需要对拥堵原因进行探究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拥堵的方案。
本文主要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深圳市的关内外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问题一中,以梅林关为例,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先求出各评判因素的权重W,然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道路进行深层的分析,算出各道路的拥堵指数b,根据拥堵指数与拥堵程度的对应关系确定各道路的拥堵情况,关口广场j各道路对应的拥堵指数见表6;其次,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1]历年的数据对造成各关口拥堵的深层原因如人口快速增长、机动车快速增加结合图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附件一所给的各道路一周内的流量和车度,探究造成高峰期关口拥堵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城市交通时间上、空间上的不均衡。
问题二中,在分析得到的深层原因与直接原因和不增加关内通道数量的前提下,我们采用最优化法合理分配区域的功能,加快深圳市交通道路建设,加大城市交通承载量以及落实公交优先,增加公共交通建设等方法来优化交通拥堵状况,提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
问题三中,关键字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拥堵指数一、问题重述交通拥堵的现象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它影响了人们的出行,目前各大城市都或多或少困扰于这个问题。
造成拥堵的因素不一,现在在已拥有的数据资料下,以深圳市为例建立数学模型,对深圳市的交通情况(包括关内外汽车)以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等因素进行统计,以期得出比较完善的信息,加强交通管控,通过优化城市的交通布局,改善城市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
1.通过分析已有的数据探究造成各关口拥堵现象的深层原因。
以梅林关为例建立关口交通数学模型,分析关口广场区域在高峰期出现拥堵的直接原因,对各关口广场的连接道路进行分类以及定出拥堵指数;根据建立的模型参数,给出进一步研究造成关口广场拥堵的问题需要的交通数据采集及侧重内容建议。
深圳湾口岸交通拥堵治理方案说课讲解

P (b)
P (a)
公交充 电站
右进右出 出租车上客站
出入境巴士上落客区
P (d)
深检
深检
旅检 大楼
港检
港检
停车设施:
社会停车场4个 泊位:A210个,B220个,C230个, D1000个
公交服务:
➢常规公交13条:90路、123路、245路、 b688路、b737路、b794路、b816路、 b817路、e19路; m206路、m299路、 m409路、 机场8线。
石岩线
R=800米 R=500米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
2、问题分析
交通分析:
问题二:东滨路东段功能复合。广深沿江开通后,东滨路东段同时承 担了广州至深圳福田罗湖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功能、服务南山东西片区之间 中距离出行和周边片区间的短距离出行功能,导致交通压力较大。
广州、东莞及远
交通拥堵路段
至罗湖、福田
➢根据调研,目前口岸内社会停车场泊位为1660个;
➢停车周转率较低,“停车+过境旅游消费”停车需求较大,导致现有停车设施难以有效利用, 进一步加剧停车供需不平衡,车辆高峰轮候时间长达2-3小时;
➢停车场收费相对较低,首小时5元起步,一天不超过60元。
违法停车路段
一、概述 一、现状问题 三、改善方案
1、优化深圳湾口岸北侧主出入口交叉口交通组织,保障交通运行秩序
➢增加交叉口南进口道通行能力(增加口岸疏散能力)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
2、问题分析
交通分析:
问题三:口岸辐射范围增大导致客运需求量激增,同时深圳湾口岸进 出口现状道路设施通行能力较低,导致口岸进出口交通拥堵。
➢广深沿江高速开通后,大大增加了深圳湾口岸对广州、东莞地区的服务范围 ➢口岸目前采用一主(口岸地块北侧)+一辅(口岸地块东侧)出入口,口岸进出口集散能力有限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措施与效果评估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措施与效果评估城市交通拥堵是当前许多大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时间的交通拥堵不仅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困扰,也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交通拥堵成为了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是一种常见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措施。
这种措施主要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吸引力,鼓励居民减少私人车辆出行,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
例如,增加公交车和轨道交通的运力,加密班次频率,缩短等候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还可以建立公共交通专用道、设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首先,可以考虑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是否有所增加。
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居民的出行选择变化情况。
此外,还可以评估交通拥堵的程度是否有所减少。
通过交通流量数据、路况监测等指标可以评估交通拥堵的情况。
最后,还可以对居民的出行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是否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是另一种常见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措施。
这种措施主要通过提供良好的非机动车道路和便捷的停车设施,吸引居民选择步行、骑行等非机动车出行方式。
非机动车出行不仅可以减少车辆拥堵,还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居民身体健康。
因此,鼓励非机动车出行是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的措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效果评估。
首先,可以考虑非机动车出行的比例是否有所增加。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居民的出行选择变化情况。
此外,还可以评估交通拥堵的程度是否有所减少。
通过交通流量数据、路况监测等指标可以评估交通拥堵的情况。
最后,还可以对居民的出行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鼓励非机动车出行措施是否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深圳大运会交通拥堵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深圳大运会交通拥堵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随着2021年深圳大运会的即将到来,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了当前
最大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针对深圳大运会期间交通拥
堵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
深圳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拥有众多的交通工具,如地铁、公
交车、出租车等,但是在大运会期间,无论是交通状况还是道路分
配都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
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1. 其他车辆与大运会专用车道互相影响
在大运会期间,很多道路将会被封闭或指定为大运会备用道路。
这将导致公共交通工具无法使用原有的道路进入城市,而只能通过
指定的道路进入或离开城市。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无法快速到达运
动场馆或其他大运会场地,而且大量车辆聚集在同一地区,肯定会
导致路况拥堵。
2. 大规模人员聚集导致交通压力增大
在大运会期间,大量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观众会涌入深圳,
这将会导致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流量大增。
在同时
期间,大量下班族也需要从市内进入或离开市区,这将会加剧交通
压力,为此我们应该能够有效地规划和管理整个城市的交通流量。
二、解决方案。
深圳大运会交通拥堵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深圳大运会交通拥堵问题解决方案研究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的手指开始在键盘上跳跃。
深圳,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即将迎来大运会,然而,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让我陷入了深思。
一、问题分析1.城市交通现状深圳,一座拥有13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的交通流量巨大。
在上下班高峰期,道路上的车辆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缓缓前行。
而大运会的召开,无疑会给原本紧张的交通状况雪上加霜。
2.交通拥堵原因(1)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路段狭窄,无法满足大量车辆通行需求。
(2)公共交通设施不健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覆盖不全面,市民出行依赖私家车。
(3)交通管理不规范:部分司机驾驶习惯不良,加塞、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二、解决方案1.完善道路基础设施(1)拓宽现有道路:对拥堵严重的路段进行拓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优化道路布局: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增加道路进出口,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提升公共交通设施(1)增加公共交通覆盖:加密公交线路,延长地铁运营时间,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2)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提高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服务质量,让市民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强化交通管理(1)严格执法:对违章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司机的自律意识。
(2)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控交通状况,合理调配交通资源。
4.引导绿色出行(1)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完善自行车道、步行道等基础设施,提高非机动车出行比例。
(2)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减少燃油车辆对交通的压力。
三、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对深圳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拥堵原因和现状。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实施方案:将方案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4.监测效果:对实施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方案。
四、预期效果1.道路通行能力提升:通过拓宽道路、优化道路布局等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深圳交通安全评估报告

深圳交通安全评估报告深圳市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对深圳市交通安全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首先,深圳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由于私家车数量快速增加,道路容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交通拥堵。
据统计,深圳市交通拥堵指数位居全国前列,给市民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此外,一些违规驾驶行为也加剧了交通拥堵,如闯红灯、逆行和乱停乱放。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交通执法的力度,加强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推动市民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减少汽车出行。
其次,深圳市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
据公安部统计,深圳市每年都有数千起交通事故,这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超速行驶、酒驾、疲劳驾驶等。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同时,应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惩,有效遏制交通违法行为。
再次,非机动车道交通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深圳市的非机动车道交通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非机动车违规行驶,如逆行、闯红灯和不按规定骑行等,给交通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此外,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衔接处和交叉口等地方也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为了提高非机动车道交通安全,应加强对非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对非机动车道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对非机动车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进一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深圳市交通安全评估报告指出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非机动车道交通安全等问题。
政府应加强相关管理和执法,加大投入,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和安全教育,进一步提升深圳市的交通安全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同时,市民也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共同为深圳市的交通安全贡献力量。
交通拥堵状况评估及优化策略

交通拥堵状况评估及优化策略交通拥堵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难题,不仅让人们在通勤过程中感到疲惫,也损害了城市的经济和环境。
因此,评估交通拥堵状况并提出优化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评估交通拥堵状况是解决拥堵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评估交通拥堵程度。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交通流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采集道路上车辆运行速度、车流密度等数据,进而分析交通瓶颈和高峰期,从而定量评估交通拥堵状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专家调查和公众意见收集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观点和信息。
通过评估交通拥堵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优化策略。
一种可行的策略是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公共交通系统能够分流私家车辆,减少拥堵情况。
我们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资,提高线路的覆盖范围和频次,同时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私家车使用的管理,例如限制高峰时段私家车进入城区,或者通过拍卖、摇号等方式限制私家车的数量,从而减少道路上的车辆数量。
另外,城市规划也是优化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以减少交通流量。
例如,将商业区、办公区和住宅区合理布局,让人们生活、工作和购物更加便利,减少长途通勤。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建设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并将其与公共交通系统紧密结合,促进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除此之外,科技的应用也能有效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车辆信息,及时调整信号灯的时间间隔,从而减少车辆在交叉路口的停留时间,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另外,智能导航系统也可以为司机提供实时的交通拥堵情况和最佳路线推荐,引导司机绕开拥堵区域,减少拥堵情况。
综上所述,评估交通拥堵状况并提出优化策略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交通数据分析、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管理、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以及科技的应用等手段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三、基本假设
1. 忽略天气因素对交通的影响; 2. 短时间内未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建设; 3. 沟通关内外道路不会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或交通事故;
四、符号说明
符号 L v ������0 d V C Gi Ai 意义 路段长度 车辆行驶速度 路段设计速度 连续车流的车头间距 道路的实际车流量 道路的通行能力 小区 i 的交通产生量 小区 i 的交通吸引量 小区 j 到小区 i 的交通量 单位 km km/h km/h m pcu/h pcu/h pcu/h pcu/h pcu/h
深圳关内外交通拥堵评价及优化
摘要
本文针对深圳市特有的关内外区域划分情况,建立相应的交通模型。 问题一中,首先对题目所给的数据进行处理,做出各个关口交通流量的区域 分布图、日变图、周变图,求出交通流量的日变系数和高峰小时流量比,并结合 深圳市道路状况和实际发展方向,得出:高峰期主要交通流量发生在关内行政、 商业中心与关外住宅服务区之间;高峰期主要发生在周中上下班期间;拥堵发生 地点均在关口检查站、公交车站附近。所以造成交通拥堵的深层原因主要有:① 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 ②关口区域道路网的功能架构不合理。③交通管控措施不 合理。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根据《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中对于 交通通行能力的评价指标, 选择六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建立交通拥堵的二层评价 体系,依据《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参考标准对各个关口的拥堵 情况做出量化评价, 给出基于客观观测数据评价的交通拥堵指数和基于驾驶员主 观评价的交通拥堵指数。 并依据给出的模型参数给出今后进一步研究关口广场拥 堵问题所需交通数据:交叉口的交通量、交叉口车辆的滞留数量、交叉口车辆的 速度等交叉口数据和路段交通量、车辆平均速度等路段数据。以及驾驶员主观评 判交通拥堵程度的统计数据。 问题二中,首先查找资料, 明确深圳市区域划分的具体规划和各分区的功能 定位,在城市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单约束重力模型”作为功能区域间 交通分布预测模型,并引进区内交通依赖度,对交通流量进行调整,再依据第一 问对拥堵原因的分析, 从减小对外交通依赖度和交通阻抗两方面提出调整区域功 能、改变关口功能架构和实施交通管控的具体交通优化方案。 问题三中,在高峰时期数据基础上,根据问题二中建立的单约束重力模型, 给出增加某通道后关内道路阻抗的改变量,并据此得出关口流量的重新分布,然 后以增加道路前后通过关口节约总时间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模型” 。根据前两 问结论给出计算方法,利用 MATLAB 软件的向量化求解功能计算出单位时内的节 约时间量,并且以南山区为例分析了优化结果。 关键字:交通模型拥堵指数模糊综合评价单约束重力模型优化模型
1. 交叉口拥堵指标 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和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作用, 城市交叉路拥堵评价指标 包括:饱和度U11 、信号二次排队率U12 、效率指数U13 。 饱和度U11 :交叉口实际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 饱和度U11 = V/C 信号二次排队率U12 :一个周期内停车二次或二次以上的车辆数与该周期 时间内驶离车辆数之比。 K = E+F−M U12 = K/M 式中: E:上一周期滞留车辆数; F:本周期红灯时间来车数; M:本周期驶离车辆数; 效率指数U13 :通过交叉口的机动车行驶速度与相应路段上行驶速度的比重。 U13 = μ/φ 式中: μ:通过交叉口的车辆行驶速度; φ:相应路段上车辆行驶速度; 2. 路段拥堵指标 路段拥堵指标包括饱和度U21 、平均速度U22 、单位行程延误U23 。 饱和度U21 :路段实际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 U21 = V/C 平均速度U22 :车辆在路段上平均行驶速度。 ������ U22 = 60 ������������ 单位行程延误U23 :在单位路程上由于拥堵延误的时间。 ������ ������ − ������ 1 1 ������ 0 U23 = = − ������ ������ ������0
4
式中������0 为该路段的设计限速。对于特大型城市深圳快速路������0 = 80km/h,城 市干道������0 = 60km/h。 3. 评价模型中道路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3] 路段上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可按车头距计算: ������0 = 1000������ /������ 其中连续车流车头间距 d,可采用下式计算: d = ������0 + ������1 + ������2 + ������ ∙ ������ 2 式中: ������0 :停车时的安全距离,m; ������1 :车辆本身长度,m; ������2 :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m,������2 = ������������,T = 1.2s ������ :与车重、路面阻力系数、粘着系数、坡度有关;在通常的市区道路设 计范围内(坡度 ≤ |4%|) ,������ 取 0.054,������0 取 2m,������1 取 5m,则一条车道的 理论通行能力(pcu/h)如表 2 所示。 表 2 按车头间距计算的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V(km/h) 20 30 35 40 50 60 d/m 14.32 19.08 21.82 24.78 31.31 38.67 ������0(pcu/h) 1406 1572 1604 1614 1597 1552 根据我国对车道的通行能力的研究,采用 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的建议值如表 5 所示 表 3 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议的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V(km/h) 20 30 40 50 60 ������( 1380 1550 1640 1690 1730 0 pcu/h) 对于多车道的通行能力,考虑到多车道的横向干扰可按下式计算: C = ω ∙ ������0 式中: ω为修正系数,在横向干扰不大的情况下计算方法如下: ω = 0.9 + n − 2 ∙ 0.8 + 0.7 其中 n 为车道数。 表 4 多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30 40 1550 2480 3720 4960 6200 1640 2624 3936 5248 6560
二、问题分析
问题一中,首先利用 MATLAB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做出各个关口交通 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求出交通流量的日变系数和高峰小时流量比。做出各不同 功能区之间的交通流量图。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深层原因。根据《城市交通管理 评价体系》中对于交通通行能力的评价指标,选择六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建立交 通拥堵的二层评价体系,并依据《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参考标 准对各个关口的拥堵情况做出量化评价。 问题二中,首先查找资料, 明确深圳市区域划分的具体规划和各分区的功能 定位。 通过研究各分区之间的交通流量和道路阻抗等影响交通流量等因素,并参 考组团城市的交通分布的历史模型,建立交通流量的单约束重力分布模型,依据 模型主要参数: 交通发生量、 交通吸引量和道路阻抗并结合道路实际情况提出缓 解交通拥堵的措施。 问题三中: 连接某关内道路, 道路阻抗发生改变, 可以得到流量的重新分布, 根据重新分布的流量计算各个关口拥堵指数, 用一个评价函数作为优化目标函数, 最后定量给出优化总体评价函数。但是由于数据种类不齐全,所以不能进行定量 求解, 但根据第一问及第二问的函数进行简化后可以对建设关内道路的方案进行 简单分析。
交通拥堵等级 堵塞 拥堵 较拥堵 较畅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畅通
指数 9 7 5 3 1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分析研究选取饱和度、延误等六个指标建立深圳市交通拥堵的二层评价 指标体系。见下图:
3
城市交通拥堵度
交叉口拥堵度
路段拥堵度
饱 和 度
效 率 指 数
二 次 排 队 率
饱 和 度
平 均 速 度
单 位 行 程 延 误
其余符号均会在首次出现时做出说明。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 问题一 从题目要求出发,并建立交通拥堵的评价体系定出拥堵指数,并结合深圳市 具体发展情况,分析拥堵的原因。 5.1.1 交通拥堵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 城市交通拥堵的分类和等级划分[1][2] 根据交通流的分布特性并参考《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 HCM2000》和《城市 交通管理评价体系》将城市交通网络拥堵划分为五个等级。 表 1 交通拥堵等级划分 交通状况 车辆速度极低几乎不能前行,基本饱和或超饱和 车辆速度较低,延误较大,饱和度较高 车辆速度较低,有一定延误,车流不稳定 车辆受外界制约较小,车流较稳定 车辆自由行使,无排队现象
v n 1 2 3 4 5
20 1380 2208 3312 4416 5520
50 1690 2704 4056 5408 6760
60 1730 2768 4152 5536 6920
交叉口中仅考虑十字交叉口。十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C=μ
5
������������
式中������������ 为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μ 为干扰系数。 4. 评价指标的量化 参照《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 HCM2000》和《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中相 关指标的量化模型,给出各个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 表 5 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 交叉口拥堵指标 饱和度U11 信号二次排队率U12 效率指数U13 ≥0.9 ≥0.8 <0.2 [0.75,0.9) [0.6,0.8) [0.2,0.4 [0.6,0.75) [0.4,0.6) [0.4,0.6) [0.4,0.6) [0.2,0.4) [0.6,0.8 <0.4 <0.2 ≥0.8 路段拥堵指标 饱和度U21 平均速度U22 单位行程延误U23 ≥0.9 <16 >80 [0.75,0.9) [16,19) (70,80] [0.6,0.75) [19,22) (60,70] [0.4,0.6) [22,25) (60,70] <0.4 ≥25 <50
1
一、问题重述
问题背景 交通拥堵是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但拥堵的成因各不相同,因 而需要在摸清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由于历史的原因,深圳由 关内关外两个区域组成。关外由宝安、龙岗两个行政区和光明新区、龙华新区、 坪山新区、大鹏新区四个功能区组成;关内含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行政 区。关外与关内由自然山丘隔开。由于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口在关外居住,在关内 上班, 导致在上下班高峰期各关口进出通道经常成为交通最拥堵的地方,尤其以 布吉关、 梅林关等处为甚, 在高峰期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更会严重影响到广大市民 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探究深圳关内外交通拥堵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目标任务 根据交警部门记录的各主要关口进出通道瓶颈断面代表时段的交通流量、对 应车速数据和行车道数并依据深圳市功能分区划分和实际的城市发展方面解决 以下问题: 1) 分析造成各关口拥堵的深层原因。以梅林关为例,考虑信息不完备的影响 因素构建关口交通模型,分析造成关口广场区域高峰期拥堵的直接原因, 定出关口广场各连接道路拥堵指数;根据模型参数,给出今后进一步研究 关口广场拥堵问题所需交通数据的采集侧重内容建议。 2) 在不增加关内外通道数量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城市分区功能、改变关口区 域功能架构以及改善交通管控措施等来缓解梅林、 布吉等关口的交通拥堵; 3) 选择合理的位置,增加关内通道,缓解关口的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