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

合集下载

带你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教案2

带你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教案2

带你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教案2。

一、课程目标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自然环境,懂得内蒙古大草原的人文景观、文化传统和民族多样性。

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大纲1.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座落在中国的北方,向南与华北平原相连。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22度,北纬41-53度。

地理特征:地貌为中央山地和平原交错、隆起与坑陷有机结合的复合地形,依次由三个板块构成。

2.内蒙古大草原的地形地貌内蒙古大草原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为草原和沙漠,草原和沙漠是内蒙古的自然特色。

草原是内蒙古最主要的地形地貌类型。

它分为中亚草原、东北草原和内蒙古高原草原。

中亚草原是内蒙古草原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部分,大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40%。

东北草原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草原群落,又称湿地草原。

内蒙古高原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和大兴安岭南部边缘,是内蒙古北部的一个重要的草原类型,主要分布在额尔古纳、满洲里等地区。

沙漠是内蒙古地形地貌中最重要的一种。

内蒙古的沙漠分布比较广泛,包括鄂尔多斯沙漠、宁夏沙海、乌兰布和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3.内蒙古大草原的气候气候类型:严寒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热量日较差大,冷暖空气交替。

四季分明,春季干燥,秋季多雨。

年平均气温为-12℃至0℃,极端低温可达到-49℃至-27℃。

气候特征:内蒙古大草原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气候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内蒙古地域间的生态和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也是学习内蒙古草原的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4.内蒙古大草原的水资源内蒙古大草原的水资源非常稀缺,主要分布在火炬河流域。

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靠人工运输和开采。

火炬河、黑河、白河等河流是内蒙古最重要的淡水补给线。

同时,内蒙古大草原的冰川也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5.内蒙古大草原的生物资源内蒙古大草原是中国的稀有物种密集区。

内蒙古地理高清版全图

内蒙古地理高清版全图

内蒙古地理高清版全图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的地理条件独特,包括广袤的草原、沙漠、冰川以及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本文将为您呈现内蒙古地理高清版全图,带您领略其壮丽景色。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内蒙古的整体地貌。

内蒙古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境内分布着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山地、阿尔泰山地等地理要素。

南部的呼伦贝尔高原起伏有致,草原连绵不断,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草原之一。

北部的大兴安岭山地则被森林覆盖,是中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区之一。

阿尔泰山地位于西北部,是内蒙古与新疆交界的重要地理界限。

通过这张地理高清版全图,您可以清晰地看到内蒙古广袤的草原和雄伟的山脉。

其次,内蒙古还有着独特的沙漠景观。

地理高清版全图上展示了内蒙古的主要沙漠分布,包括响沙湾、腾格里沙漠和库布其沙漠等知名沙漠。

响沙湾位于鄂尔多斯市境内,以其沙丘上“唱歌”的奇特现象而闻名。

腾格里沙漠则位于内蒙古西部,是中国第四大沙漠,拥有壮丽的沙丘景观。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与甘肃交界处,以其移动沙丘被誉为“中国移动的大沙漠”。

这些美丽而神奇的沙漠景观,使内蒙古地理形态更加多样化。

除了草原和沙漠,内蒙古还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

地理高清版全图上清晰标注了内蒙古的主要湖泊和河流。

其中最著名的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呼伦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区。

此外,内蒙古还有大兴安岭的黑龙江、额尔古纳河,以及阿尔泰山地的额尔齐斯河等重要河流。

最后,地理高清版全图上还清晰标注了内蒙古的矿产资源分布。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矿产资源,在中国的能源和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这张地理高清版全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对内蒙古经济的重要贡献。

总之,内蒙古是一片壮美而多元的土地。

它的草原、沙漠、山脉、湖泊和矿产资源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

地理高清版全图为我们展示了内蒙古地貌的全貌,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简述内蒙古自然环境特点

简述内蒙古自然环境特点

简述内蒙古自然环境特点
内蒙古是中国大陆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境内北部,其自然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 地理位置:内蒙古位于中国境内北部,总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2. 气候条件:内蒙古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气温波动较大。

3. 地貌特征:内蒙古地势起伏,山地、平原和盆地并存,其地貌以草原、戈壁和沙漠为主。

4. 植被分布:由于内蒙古气候干燥,植被分布主要以草原和蒿原为主,也有部分沙漠和林地。

5. 动物种类:内蒙古具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其中马、羊、牛等畜牧业动物,以及草原鼠兔、貂、狼、鹿等野生动物较为常见。

总的来说,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富含特色,以草原和戈壁沙漠为主,同时具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

这些特征不仅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访。

内蒙古省情

内蒙古省情

内蒙古省情一、基本情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土地总面积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

东南西与8 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

内蒙古自治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 个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 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 个计划单列市;52 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7 个县,11 个盟(市)辖县级市,22 个区。

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居住着49 个民族。

其中,人口在100 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 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人口在1 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1 千人以上的有壮族、锡伯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

二、历史沿革“内蒙古”一词是由“内札萨克蒙古”演变而来。

早在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后将陆续归附的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等部称为内属蒙古。

5000 多年前,内蒙古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辽河区域形成红山文化。

战国后期,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呼和浩特定居。

公元947 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建立了蒙古草原上的第一个都城上京。

公元1206 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后其孙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

忽必烈迁都大都前的上都(开平城)就在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

1776 年平定了准噶尔少数贵族的叛乱,重新统一了蒙古族地区。

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间在今呼和浩特东部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

1913 年,国民政府改今呼和浩特为归绥县;1928 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

1947 年5 月1 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

航拍中国内蒙古知识点整理

航拍中国内蒙古知识点整理

航拍中国内蒙古知识点整理(实用版)目录一、内蒙古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二、内蒙古的地貌特征三、内蒙古的自然资源四、内蒙古的气候特点五、内蒙古的文化和旅游景点正文一、内蒙古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东起东经 126 度,西至东经 97 度,是中国跨越经度最大的自治区。

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理区域,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等省份相邻。

二、内蒙古的地貌特征内蒙古的地貌特征多样,有山地、平原、草原、沙漠和戈壁等地貌类型。

其中,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内蒙古的两大山脉,横亘在内蒙古的东西两侧。

内蒙古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兴安盟和通辽等地,草原则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等地,而沙漠和戈壁主要位于内蒙古的西部地区。

三、内蒙古的自然资源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等。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

内蒙古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区之一。

内蒙古的草原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区之一。

此外,内蒙古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呼伦湖是内蒙古最大的湖泊。

四、内蒙古的气候特点内蒙古的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大陆性气候显著。

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且东部和西部的气候差异明显。

内蒙古的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多,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少。

五、内蒙古的文化和旅游景点内蒙古的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

内蒙古的旅游景点众多,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大兴安岭、阴山山脉、呼伦湖、满洲里国门、额尔古纳河等。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自然地理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自然地理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自然地理【位置面积】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东经107°16?~109°42?,北纬41°07?~41°28?。

北与蒙古国交界,有国界线184公里,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区、杭锦后旗相依,西连乌拉特后旗。

全旗东西长203.8公里,南北宽148.9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23096平方公里。

旗人民政府驻地海流图镇,距巴彦淖尔市政府驻地临河区161公里,距包头市219公里,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391公里,距中国甘其毛都口岸130公里(公路里程)。

【地质】乌拉特中旗地质构造分区属内蒙古西部单元区,是东西纬向构造的一部分。

已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上太古界,下元古界的五台群、马尼图群。

中元古界的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温都尔庙群。

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下二迭统。

中生界下中上侏罗统、下上白垩统。

新生界的下上第三系、第四系下中上更新统、全新统、缺失三迭系各统。

境内已知出露的岩石,就大类而言,有岩浆岩类(即火成岩)的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伟晶岩、辉绿岩、辉长岩、杆栏岩、各种脉岩等;沉积岩类(水成岩)的泥岩、砂岩、灰岩、砂砾岩、砾岩、泥灰岩、页岩等;变质岩类(包括火成岩、水成岩的变质者)的片麻岩、石英岩、片岩、次生石英岩、角岩等。

境内陆质构造复杂,分属两个一级构造单位,即以川井——桑根达来中生代拗陷南缘为界,其北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其南为华北地台。

因受各期构造运动影响,加之多次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波及,地质构造严重破坏,地层有些缺失,产生褶皱、折曲甚至倒转、破碎,导致各种有工业价值矿床的生成和赋存。

总体地质构造出现有作近东西向的6个次级的纬向地质构造单元,由北而南依次为:蒙古向斜南翼超基性岩带处于北部边陲与蒙古国接壤处,即索伦山一带,属蒙古向斜南翼的一部分。

由于长期的地质作用,远在二迭纪之后浸入到距地表较浅部的含铬矿液的岩浆岩——超基性岩裸露地表,并继续接受风化、破碎、残积、流失,形成铬铁矿和次生淋滤的菱镁矿(已经地质勘探证实)。

航拍中国内蒙古地理知识点笔记

航拍中国内蒙古地理知识点笔记

航拍中国内蒙古地理知识点笔记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边陲,是中国最大的行政区域,也是国内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它境内地势起伏,山脉河流众多,适宜发展旅游业,森林资源丰富,是国内的重要资源产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内蒙古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位置内蒙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地处中国的北部边疆,东临东北地区,南靠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西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俄罗斯和蒙古国。

它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东北亚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枢纽地带,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位置。

二、地形地势内蒙古地形地势起伏,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原、丘陵、盆地、山地等地貌形式分布广泛。

首先是高原,占地面积的1/3以上,是阿尔泰山、达尔哈湖等高山的分布区,其次是低山地区,占整个地理面积的1/4以上,山脉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

而内蒙古还有大量盆地地形,例如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河谷和达尔滨盆地等。

同时,内蒙古也是中国的重要河流发源地之一,河流众多,如黑龙江、松花江等。

三、气候环境内蒙古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在东南部地区有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部干旱气候与半干旱气候交替分布。

这使得内蒙古干旱少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是国内著名的气候宜居地区之一。

四、自然资源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资源基地之一,森林、矿产、水资源等资源十分丰富。

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基地,森林覆盖率达32.3%,木材生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是国内的重要木材生产地。

内蒙古也是中国的重要煤炭、稀土、铁矿等矿产资源基地,其水资源也很丰富,有许多河流、湖泊等。

五、生态环境内蒙古生态环境优美,草原、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非常美丽。

内蒙古拥有中国最大的草原,有着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兴安岭草原、乌兰布统草原等。

同时,内蒙古的湖泊众多,如呼伦湖、贝加尔湖、乌苏里江等,都是美丽的自然风光。

六、旅游资源内蒙古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草原风光、游牧文化、套娃艺术、乌兰布统风光等。

内蒙古介绍正式版

内蒙古介绍正式版

内蒙古介绍正式版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位于中国北方边疆地区,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地理位置优越,北濒边界,与俄罗斯、蒙古国相邻,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草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本文将从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多个方面来介绍内蒙古。

地理方面,内蒙古地处亚洲大陆中部,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2.3%,相当于法国和德国面积之和。

内蒙古地势东低西高,呈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梯形地貌。

北部以草原为主,中部以草原和沙漠为主,南部为丘陵和山地。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油田、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畜牧业基地。

历史方面,内蒙古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区之一、早在古代,这里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聚集地。

公元前3世纪,匈奴在内蒙古贺兰山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政权。

随后,蒙古族在内蒙古崛起,成为中国北方的霸主。

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统一北亚和东欧大片土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明代至清代,蒙古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自治区。

文化方面,内蒙古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蒙古族是内蒙古最大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以上。

蒙古族的文化以“草原文化”为主题,崇尚自由、豪放和勇敢的精神。

蒙古族的传统艺术形式有民歌、舞蹈和马头琴等,深受欢迎。

此外,内蒙古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如回族、达斡尔族等,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文化格局。

经济方面,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农牧业基地。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油田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地。

此外,内蒙古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区,出产肉类、奶制品和皮毛等农牧产品。

近年来,内蒙古加快了经济转型,推进了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总之,内蒙古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实力强大。

内蒙古的草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是其独特的文化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1.1 地理环境1.1.1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

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

西起97º12´E,东至126º04´E,横跨经度28º52´,直线距离2400km;南起37º24´N,北至53º23´N,纵占纬度15º59´,直线距离1700km;全区总面积1.18×106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

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21km(图1.1)。

东部距海较近,西部则深居内陆。

从东向西干旱程度逐渐增加,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由冷到热的纬度地带性与由湿到干的经度地带性的纵横交织,相互作用,结合地貌条件,形成了内蒙古三大景观类型——草原景观、森林景观和荒漠景观。

三大景观类型中,以草原占优势,是我国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兴安岭林区,是内蒙古最冷最湿的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林基地。

西部荒漠地带辽阔,戈壁和沙漠分布很广,气候异常干旱。

图1.1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图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因此具有温带高原半干旱、干旱气候的特点。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热,春温骤升,秋温剧降。

冬春多大风,降水稀少;夏秋多雨;年、日温差大等。

内蒙古地区大小河流很多,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等,其余多为流量不大的山川沟溪和季节性河流。

黄河由宁夏的惠农进大内蒙古境内,经拉僧庙、磴口、包头、托克托至准格尔旗榆树湾出境,在内蒙古境内河流呈“几”字型。

额尔古纳河上游称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古利牙山山麓,河流自东而西横贯呼伦贝尔高原中部,且全部在内蒙古境内,至嵯岗西边折向东北流去,至大司洛夫卡河口这一段称为额尔古纳河。

嫩河系松花江的北源,南北纵贯呼伦贝尔市,及兴安盟东部边缘,是内蒙古东部的最大河流。

西辽河在通辽市,其上游有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三大水系。

内蒙古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是一些主要牧区的天然供水源。

内蒙古比较大的湖泊有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一部分),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的达来诺尔,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诲,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黄旗海,位于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阿巴嘎旗的查干诺尔,位于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简称阿盟)额济纳旗的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以及阿拉善左旗以北的吉兰泰盐池等。

西部沙漠区申还有许多淡水湖泊,可供人畜饮水。

内蒙古东部河网密集,西部河流稀疏,分布极不均匀。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现有耕地约1.2亿亩,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天然草场有13.2亿亩。

牲畜种类较多,良种资源丰富,牲畜数量居全国之首位,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墓地。

林地面积为2.64亿亩,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3.9%,森林资源丰富。

水资源总量为6.68×1010m3,为全国总水量的2%。

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许多鸟兽、名贵特产驰名国内外。

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盛产煤、铁、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天然碱等。

1.1.2 山脉走向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km,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

一般地区海拔1000~1500m。

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阿拉善、巴彦淖尔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

高原上分布着辽阔的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还分布着一部分沙漠。

高原边缘的山峦,主要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

这些山脉的位置和走向,构成一条牧业区与农业区的分界线。

高原的外沿,分布着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辽嫩平原。

这三个地区,除鄂尔多斯高原土质较差和比较干旱以外,其他两个地区均为肥土沃野,是自治区的主要农耕地带。

大兴安岭山脉又称内兴安岭、西兴安岭。

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

东北~西南走向,为中国的著名山地。

东北起自黑龙江南岸和额尔古纳河,南止于赤峰市境内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

长达1400km,宽约200km,海拔1000~1600m,最高可达2000m。

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以及内、外流水系的重要分界线,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稳定生态平衡,保证山地两侧农牧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

山岭东部陡峻险要,阶梯地形显著,西部和缓,逐渐没入内蒙古高原。

山体比较浑圆,山脊不够明显,山顶缓平。

山地中有面积较大的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山间冲积一洪积平原、河谷平原等。

山地降水较多,蒸发量小,常年保持湿润,利于森林的发育。

有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带和白桦为主的阔叶林带,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素有“绿色宝库”之称。

大兴安岭以兴安盟境内洮儿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

北段长约770km,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是以兴安落叶松占优势的针叶林地区,山地东西两侧是嫩江右岸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水系的发源地。

南段又称苏克斜鲁山,长约600km,是一个中等山地,由森林草原植被占据。

西南部山体高而窄。

在大板、林东、鲁北、乌兰哈达一线以东的低山带,坡缓谷宽,宽阔的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交错,水草丰美,是优良草牧场。

伊勒呼里山伊勒呼里为满语,意为松子。

大兴安岭支脉。

横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县。

西与大兴安岭主脉相连,东南与小兴安岭相接,整个山脉呈弧形,由东西走向转为东南走向。

全长约260km,海拔700~1300m,主峰大白山,海拔1528.7m。

以齐齐哈尔~古莲铁路为界,分为两部分。

东部山区海拔700~1000m,西部山区海拔1000~1300m。

北侧倾斜平缓,南侧陡峻,成为伊勒呼里高地,是嫩江上游和黑龙江支流呼玛河的分水岭。

宝格达山宝格达为蒙古语,意为圣山。

大兴安岭支脉。

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和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交界处,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主峰海拔1504.4m。

是乌拉盖河、色也勒吉河、海拉斯台河、哈拉哈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产桦、杨、柳、山榆、松等树木,还生长蕨菜、口蘑、木耳、黄花等土特产品和白芍、赤芍、参等贵重草药。

山林深处有驼鹿、野猪等野生动物。

努鲁尔虎山燕山山脉东段。

位于辽宁省和内蒙古接界处,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均在1000m以上。

从辽宁省建平县进入赤峰市敖汉旗。

在敖汉旗境内长90km,主峰有大黑山、大青山、平顶山等。

为西辽河上游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山势雄伟。

矿藏有金、铁、铜、钨、铅、煤、萤石、石灰石等。

七老图山属燕山山脉支脉。

位于赤峰市西部与河北省交界处,为断块山地。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起自白岔山,东南接努鲁儿虎山。

老哈河、滦河分水岭。

海拔1000~1200m。

主峰平顶山在河北省隆化县境内。

最高峰是座落在赤峰市郊区西北部的大光顶子山,海拔2067m,也是郊区与克什克腾旗、河北省围场县的界山。

大光顶子山长约3km,宽约2.5km,东北和西南坡陡峭险峻,北坡较为平缓,山上植物茂盛,产有多种野生药材。

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中部,内蒙古高原南缘。

东西走向,长约1200km,宽50~100km。

西部为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中部为大青山(狭义阴山),东部以熔岩盆地、低山丘陵止于滦河与西拉木伦河的分水岭。

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1500~2000m,最高峰为狼山呼和巴什格山,海拔2364m。

阴山与自然景观与农牧业生产的一条天然分界线。

南侧山势陡峭,与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截然分开;北坡较平缓,逐渐没于高原之中。

山地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水热重新分配。

在构造体系上,属东西向构造带,在新生代时期喜马拉雅运动过程中,山地南麓翘起上升,山前断陷沉降,山间盆地凹陷,地貌组合主要由块状的侵蚀剥蚀中低山、山间盆地和丘陵组成。

隋唐时称秦山、大斤山。

近代至今称现名。

山地中有金、银、铜、硫铁、石墨、石英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和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

集宁、蜈蚣坝、昆都仑沟、乌布浪口等山间哑口,不仅是山地南北交通要道,而且是国防战略要地。

山地中有秦、汉、北魏长城遗迹,有著名的阴山岩画。

许多山峰和沟口林木茂密,水草丰美,风光秀丽,山势雄伟,为旅游胜地。

灰腾梁亦称灰腾锡勒。

灰腾系蒙古语,意为寒冷,锡勒系蒙古语,意为梁。

属阴山山脉中段。

东西走向,西接大青山,东接大马群山,横亘于卓资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和察哈尔右翼前旗4旗县。

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20km。

海拔1500m以上,主峰海拔2113m。

冬季寒冷,极端气温在-38℃左右,地广人稀,村庄较少。

但水草丰美,是天然的优良牧场。

黄金、石棉和建材等矿产资源丰富。

察哈尔右翼中旗灰腾梁地区已开辟了旅游点,是夏季旅游和避暑胜地。

大青山大青山,在古代称作阴山。

据《古丰识略》书大青山的抿子最早出现个在明代嘉靖年间,到了清代,就经常见于史传了。

大青山蒙古语名为漠喀喇,黑山之意。

属阴山山脉中段,即狭义阴山。

东西走向。

位于土默川平原之北,东接灰腾梁,西隔昆都仑河与乌拉山相接。

长约250km,宽50~100km。

海拔一般在1500~1800m,主峰在土默特右旗萨拉齐北,海拔2337.7m。

古代称黑山。

明代嘉靖年间称青山,清代称大青山。

山势西高东低,南侧断层陷落。

巍峨陡峭,北侧则倾斜和缓,没入乌兰察布高原。

南北两侧热量、降水量都有明显差异,为自然地理和农牧业生产天然分界线。

山地内有桦、松、杨、柳、榆树等天然林。

矿产资源有煤、铁、金、银、铜、石墨、石棉、石灰石、磷石、石英石、云母、煤炭等。

动物资源有雕鹰、青羊、盘羊、黄羊、狍子等。

蛮汉山蛮汉相传为蒙古族部落首领名。

又名钟山、九峰山。

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西北部,属大青山南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梁组成。

自东北向西南绵延70km,东西宽约15km。

主峰位于凉城县东十号乡境内,海拔2304.5m。

山体宏伟,风景秀丽。

山上有林地10万多亩,其中天然林8万亩。

野生药资源和动物资源丰富。

现为旅游圣地。

白云鄂博山又作白音敖包山。

均为蒙古语的不同音译,意为富饶的神山。

位于乌兰察布草原西南部。

南距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厂区150km,北距中蒙边界90km。

东西长18km,南北宽23km,面积约48km2。

平均海拔1605m,主峰白音敖包,海拔1783.9m,呈椭圆形。

白云鄂博山为含铁、铝、稀土三大资源为主的综合矿床,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以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而闻名中外。

矿山是包头钢铁稀土公司的主要原料基地,被誉为“世界稀土之乡”。

矿区归包头市管辖。

乌拉山蒙古语为木尼乌拉。

木尼是喇嘛教中一山神,乌拉是山意。

属阴山山脉西段南支。

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东南部和包头市西北部。

东至包头昆都仑河,南侧迫临黄河,西至西山嘴,北接明安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