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的竞争环境变得日益复杂。
因此,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强大的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包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SC)和支持竞争力(SC)。
本文将讨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方法和框架。
首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应从定义开始。
事实上,企业核心竞争力(CSC)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拥有的独特的资源和增长能力,以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是帮助企业识别其在市场中的现有和潜在定位,并利用这种竞争优势,使企业拥有持续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
其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框架由五个步骤组成:第一步,分析企业当前的市场地位,了解其客户基础,及其与竞争对手的竞争环境;第二步,明确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其是否具有市场优势;第三步,制定并评估竞争对手的情况,了解其生产策略,并估计其竞争优势;第四步,分析企业和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关系,并评估其交互影响;最后,企业需结合自身实力,制定竞争优势维持或提升策略。
最后,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竞争力度量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优势,并通过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以及与竞争对手的相互竞争,使企业取得在市场上的持久优势。
然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企业最终需要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策略,才能真正地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
总之,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竞争力度量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其现有和潜在竞争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为企业带来持久且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
然而,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策略,才能真正把企业的竞争优势发挥出来。
海尔集团五力模型分析

海尔集团五力模型分析海尔集团五力模型分析五力模型是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五种竞争力量的强弱和综合程度,引发行业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企业形成不同作用力的竞争优势。
一、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1)产业内竞争对手海尔在国内以春兰、华宝、美的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品牌脱颖而出,以格力、科龙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成功地跻身于家电市场的前列。
在国际化的竞争对手有惠而浦、伊莱克斯、通用电气、西门子及韩国三星等,海尔以834.6万台的年销量和占全球 2.8%的市场,成为全球第六大家电品牌,和其它家电行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仅仅是占据了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的一部分。
(2)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海尔生产的家电以冰箱和空调为主,在全球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海尔冰箱排名第二,洗衣机名列第三。
由于冰箱行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市场相对平稳,不会出现需求上的大起大落。
空调器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供应逾趋稳定,全球性气候逐渐转暖,空调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
(3)产业的发展速率和市场的饱和程度家电消费主要集中在城镇,农村由于受收入水平、糊口习惯等限制,冰箱的具有量较城镇低许多。
家电的出产严重多余。
近年来以我国的电冰箱市场和空调器行业为例:冰箱的产量一向维持在年产1150万台左右,而目前中国电冰箱的出产能力为2200万台.闲置率高达47.7%。
由于空调市场的迅速发展,成长期的高利润促使企业一哄而上,争上生产线,海尔集团杀入前三强,四川长虹、青岛海、广东TCL也以变频技术之先,而成为空调企业中的生力军,再加上合资企业的兴起,我国空调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供求矛盾突出(4)用户转换成本的高低家电的用户转换成本相对较高,但家电市场更新需求持续上升。
二、新进入者的胁通常来说,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客观利润,不仅会刺激行业行业内现有企业增加投资以提高生产能力,而且还会吸引行业外企进入该行业。
各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各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一章:引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
出的特质,这些特质是企业独有的,可持续的,以及难以复制的。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分析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章: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苹果公司一直以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在iPhone、iPad等
产品中的创新不断推出,已成为苹果持久赢利的支柱。
除此之外,苹果公司还拥有极高的品牌忠诚度和品牌价值,这是其它手机厂
商所不具备的。
第三章: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阿里巴巴以电商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其核心竞争力是从业
务到关系的互联网化,创新运营模式,让电商在交易、支付、物
流等各个环节都更加快捷、安全、高效。
此外,阿里巴巴还在大
数据领域持续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章: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技术上,其非常重视研发,在通信技术领域一直领先,例如5G技术。
此外,华为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致力于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法规等,以更好的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第五章:腾讯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腾讯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社交及游戏上,其聊天软件QQ 和微信已经成为中国用户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而通过收购游戏公司获得大批游戏资源,是腾讯也持续领先地位的原因之一。
第六章:结论
不论何种行业,每个企业都应该注重其核心竞争力,不断突破自我,维持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从创新,品牌、技术、用户体验等方向切入,不断升级提升自身实力,持续领跑市场,从而取得良好的商业效益。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格力竞争力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格力分析分析竞争力争力分力竞争的格力格力竞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为分析工具,从新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和供应商威胁、同业竞争对手威胁等五大方面全面分析了格力在现在空调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根据格力所面对的问题得出结论,通过三种渠道来解决问题和稳固格力在业内的地位。
一、波特的争力理理论力理论竞争力特的企业竞争的业企业竞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在其经典名著《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著名的五力模型:“在任何行业,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国际企业,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总是以五种竞争力量的形式出现的。
”在书中,波特借鉴产业经济学中的S-C-P模型,建立了分析影响行业盈利性的各种经济因素,并将多种经济因素归结为五种力量。
这五种竞争驱动力量是: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讨价还价的力量、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现在竞争对手的对抗能力。
如图一。
新进入者是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以不能小觑,他们的进入会加剧行业内的竞争,降低行业利润。
当然每个行业都有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结构性的进入障碍,由行业结构特征决定。
常见的进入壁垒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源要求、成本优势和政府管制。
替代品是以另外的方式满足顾客相近的需求。
替代品的威胁程度主要有三个方面:替代品在价格上是否有竞争优势;替代品在品质和性能上能否等于或大于类似产品给顾客的满意度;购买者的转换成本的高低。
买方的竞争手段是通过压低价格、要求较高质量的产品里实现的,并从竞争者对立的状态中获利。
行业购买者有较大威胁具有以下三点特征:(1)购买者数量少,购买数量大;(2)购买者所取得的利润很低;(3)购买者后向一体化威胁大。
供应商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所需投入品的提供者,其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
为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企业可能采用后向一体化战略。
供应方想要在生产商中拥有议价的优势,需要具备以下特征:其产业由几个企业支配,且集中化程度比买方产业高、供应商的产品是买方业务的主要投入品、供应商在向某行业销售中不需要与替代品竞争。
五大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苹果公司公司历程:苹果电脑公司由斯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和郑文轩在 1976年4月1日创立。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近几年,它似乎开始如同IBM一样,开始向着服务提供商转变。
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8.3%。
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 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
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 数位音乐播放器和iTunes音乐商店,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苹果公司logo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
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一笔投资——Mike Markkula的92000美元.苹果股份有限公司(Apple Inc.,简称苹果公司,NASDAQ: AAPL,LSE:ACP),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
1976年,由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简称沃兹)创立。
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2001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6月6日,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机,并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
2008年1月15日,苹果公司在MacWorld2008展会上发布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它是目前市面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苹果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五种竞争力力分析

目录
• 五种竞争力概述 •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 潜在进入者分析 • 替代品威胁分析 •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01 五种竞争力概述
五种竞争力定义与背景
五种竞争力是指在商业领域中,影响企业竞争地位的五种主 要力量,包括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 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化等。
优势比较
02
各竞争者在技术、品牌、渠道、资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
劣势比较
03
同时,各竞争者也存在不同的劣势,如高成本、缺乏创新、市
场渗透不足等。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市场份额分布
市场份额分布不均,少数 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其他企业则占据较小份额。
竞争格局变化
随着市场变化和竞争者策 略的调整,竞争格局也在 不断变化。
这一理论最初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其经典著作 《竞争战略》中提出,用于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制定 相应的竞争战略。
五种竞争力重要性
01
五种竞争力分析是企业战略制定 的基础,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在 行业中的地位和优势,以及面临 的威胁和挑战。
02
通过对五种竞争力的分析,企业 可以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应对不同 的竞争力量,从而提高自身的竞 争力和市场地位。
潜在进入者对行业影响
增加市场竞争
潜在进入者的加入将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促使现有 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改变市场格局
潜在进入者的成功进入可能改变原有的市场格局,使得 市场份额重新分配。
ABCD
推动行业创新
新进入者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思维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 和发展。
世界500强公司常用的分析模型,逻辑清晰,值得收藏!

世界500强公司常用的分析模型,逻辑清晰,值得收藏!一: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
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
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1)竞争对手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
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
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等。
(2)新进入者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等。
(3)购买者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有: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信息、替代品、产品差异、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4)替代产品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
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等。
(5)供应商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异、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供方的集中程度、与产业总购买量的相关成本、产业中企业前向整合相对于后向整合的威胁等。
各行业竞争力排名分析

各行业竞争力排名分析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行业的竞争状况,对各行业竞争力进行排名分析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当前各行业的竞争力排名。
二、宏观角度分析从宏观角度来看,各行业竞争力的排名主要与产业链的完整性、创新能力和市场规模有关。
1. 产业链完整性拥有完整产业链的行业往往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这个行业涵盖了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生产的各个环节。
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汽车制造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该国家或地区在全球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
2.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是影响行业竞争力排名的重要因素。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
例如,电子科技行业中,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是决定一家企业或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也是衡量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的行业,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竞争也愈发激烈。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中国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为各种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促进了各家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微观角度分析除了宏观因素,从微观角度看,各行业的竞争力排名也与行业内的企业数量、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有关。
1. 企业数量行业内的企业数量直接影响着竞争的激烈程度。
一般来说,企业数量越多,竞争压力就越大,竞争力排名也会相应提高。
以零售行业为例,中国的零售业竞争激烈,众多的超市和电商平台形成了割韭菜式的竞争格局。
2.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以航空航天行业为例,技术先进的国家或企业在这个行业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3.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衡量企业在行业中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往往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以手机制造行业为例,苹果公司凭借其创新的产品和独特的品牌形象,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手机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大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苹果公司公司历程:苹果电脑公司由斯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和郑文轩在 1976年4月1日创立。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近几年,它似乎开始如同IBM一样,开始向着服务提供商转变。
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
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
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数位音乐播放器和iTunes音乐商店,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苹果公司logo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
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一笔投资——Mike Markkula的92000美元.苹果股份有限公司(Apple Inc.,简称苹果公司,NASDAQ: AAPL,LSE:ACP),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
1976年,由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简称沃兹)创立。
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2001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6月6日,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机,并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
2008年1月15日,苹果公司在MacWorld2008展会上发布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它是目前市面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苹果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2010年5月26日,超越微软,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高新科技公司。
苹果电脑主要的硬件产品有:iPod classic、iPod、iPod nano、iPod shuffle、iPod mini、iPod touch(音乐播放器)PowerBook、iBook、MacBook、MacBook Pro、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PowerMac、eMac、Mac Pro、iMac(个人电脑)Mac mini(小型台式电脑)ipad 平板电脑20英寸、23英寸或30英寸Apple Cinema Display(显示器)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显示器)Xserve、Xserve RAID(服务器)iSight(Webcam)(电脑摄像配件)AirPort Extreme(54Mbps base station)(网络连接设备)iPhone(移动电话)Apple TV (家庭电视终端)苹果新产品iPod shuffle3:09年秋季的iPod发布会上,苹果向世人展示了功能更强大的iPod touch 3,增加了摄像、FM收音和外放的的iPod nano,当然还有换上了多彩外衣的iPod shuffle。
这一次苹果的新品都增加了年初由iPod shuffle 所最先具有的“细语”功能。
近期,苹果还发布了16:9的全新iMac,以及全球首款具有多点触摸功能的鼠标。
苹果公司主要领导人乔布斯经历:斯蒂夫·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出生,17岁进入REED(里德)大学就读,但仅6个月后就中途辍学。
他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几经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
他和斯蒂夫·沃茨创造了“苹果”,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改变了一个时代,但却在最顶峰的时候被封杀,从高楼落到谷底,但是12年后,他又卷土重来,重新开始第二个“斯蒂夫·乔布斯”时代。
个人看法: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属于典型的美国高科技公司和痴迷于科技创新的美国人,这对组合的成功可以理解为美国精神的成功。
苹果公司的竞争力正是建立在永无止境的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的。
苹果公司正是依靠这种贴近消费者,但是又超过消费者想象的科技创新占据着高科技市场的一席之地。
2010年5月26日,超越微软,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高新科技公司考察苹果公司的第一次失败:坚持苹果的封闭性,并且都坚持软件与硬件的捆绑销售,致使它的电脑不能走向大众化之路,从而将可能的合作伙伴赶走,而电脑巨大的需求量是无法只由一个公司生产满足的,而一个行业标准更是无法只由一个企业建立的。
可见苹果的第一次失败并不是由于科技创新上的落伍而是由于当时没有能够把握住行业的发展趋势,虽然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苹果推出的个人电脑。
所以苹果公司的复活只能说是高科技创新的成功算不上是苹果公司经营战略的成功,因为那个个人电脑时代所带来的战略期已经过去,而在那次浪潮中站起来的是微软,而不是苹果。
丰田:丰田汽车公司(トヨタ自动车株式会社,Toyota Motor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财阀。
丰田汽车公司自2008始逐渐取代通用汽车公司而成为全世界排行第一位的汽车生产厂商。
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凌志、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
创始人为丰田喜一郎,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产业财阀。
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
丰田汽车竞争力分析:1、丰田公司一直是质量为生命。
最首要的首先必须生产安全、牢固、经济、传统的汽车,而不是创新性的产品。
丰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数个车系,数十个车型和车款的庞大家族。
它所含盖的车型从最低端的民用经济小汽车,一直到最高级的豪华轿车和suv。
不管在世界上哪个地方制造的丰田车,都会尽力做到全球统一的丰田高质量品质,这也是为什么丰田能在全球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丰田已经在利润上超过全球第一和第二汽车公司的总和了。
2、不同于西方的生产管理模式,丰田公司根据日本民族的模式开放出一套自己的丰田管理模式,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
由于日本本身的资源稀缺性,所以日本汽车都具有省油的特点,而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在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日本汽车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大量的占据了西方市场,因此这一段时期也成为丰田发展的黄金时期。
3、建立了全面走向世界的国际战略。
它先后在,美国、英国以及东南亚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并将汽车研究发展中心合建在当地,实施当地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的国际化战略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公司创始人与乔布斯一样同样是一名对技术狂热的人,只不过他是造车的。
1895年,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机械专业。
1929年底,丰田喜一郎亲自考察了欧美的汽车工业。
1933年,在“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设立了汽车部。
丰田喜一郎的同学隈部一雄从德国给他买回一辆德国DKW牌前轮子驱动汽车,经过两年的拆装研究,终于1935年8月造出了一辆GI牌汽车。
该车是二冲程双缸,木制车身,车顶用皮革缝制。
丰田公司早期以制造纺织机械为主,创始人丰田喜一郎1933年在纺织机械制作所设立汽车部,从而开始了丰田汽车公司制造汽车的历史。
1935年,丰田AI型汽车试制成功,第二年即正式成立汽车工业公司。
但在整个数30年代和40年代该公司发展缓慢,只是到了二战之后,丰田汽车公司才加快了发展步伐。
它们通过引进欧美技术,在美国的汽车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先进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并根据日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着名的丰田生产管理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提高,大大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汽车在本世纪60年代末即大量涌入北美市场。
1972年,该公司累计生产汽车1000万辆。
70年代是丰田汽车公司飞速发展的黄金期,从1972年到1976年仅四年时间,该公司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年产汽车达到200多万辆。
进入8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的产销量仍然直线上升,到90年代初,它年产汽车已经超过了400万辆接近500万辆,击败福特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名列世界第二。
丰田汽车公司60、70年代是日本国内自我成长期,80年代之后,开始了它全面走向世界的国际战略。
它先后在,美国、英国以及东南亚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并将汽车研究发展中心合建在当地,实施当地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的国际化战略。
丰田汽车的发展历程(详细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日本的工业生产设施几乎毁坏殆尽,丰田的工厂也在战争中受到了惨重的破坏。
战后头几年,日本经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对于原本就相当落后的日本汽车工业,公司员工无不对其发展前景深感担忧。
为了将汽车工业作为和平时期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完成它的重建,丰田于1945年(昭和20年)9月决定在原有的卡车批量生产体制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小型轿车工厂。
做出这项决定主要是考虑到美国的汽车厂家不生产小型轿车,指望因此而避开同美国汽车厂家的直接竞争。
1947年1月,第一辆小型轿车的样车终于试制成功。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这辆样车采用了流线型车身和脊梁式车架结构,配以四轮独立悬架构成了一种全新的车体机制,最高时速达到87公里。
从样车诞生后又经过两年时间,到了1949年丰田的事业终于驶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进入发展壮大期1962年,丰田开始进军欧洲。
这一年,丰田汽车产量首次突破了百万大关。
1965年名神高速公路(名古屋至神户)的开通揭开了日本公路交通高速时代的序幕。
经历了战争、战后空白年代的日本汽车产业,可以说是当时日本所有的工业产业中最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域。
但是丰田却预见到了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和资本的自由化不久必将席卷日本,为迎接新时期的到来,丰田一方面加紧开发性能更高的新车,同时为增强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水平而倾注了极大的努力。
所有这些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丰田汽车在1965年荣获了deming大奖。
同一年,日本政府取消了对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从此丰田在性能和价格两方面与国外汽车厂家开始了真正的较量石油危机成了丰田发展的契机1973年,伴随着第4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世界经济遇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
对于石油资源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整个经济活动全都受到巨大影响,马上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