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中医药治疗及其相关问题进展

合集下载

浅谈HIV/AIDS的中医论治

浅谈HIV/AIDS的中医论治
药近年来在我 国治疗爱滋病 , 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接 受 , 尤其
汤; 谈热壅肺证 / 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 风寒袭肺证 / 参
苏饮 ; 内饮外寒证 / 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 ; 湿邪中阻 / 胃散 平
在治疗爱滋病西药引发的脏器损伤 、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恢 复期方面 , 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 彰显出中医在治疗爱滋病
中国中医药咨讯

21年 4 00 月下 第 2 卷 第8 期
Ap i 2 0 rl 01 Vo. 1 2 No8 .
14・ 4
Ju n l f iaT a i o a ie eMe iieIfr t n o r a n rdt n l n s dcn nomai o Ch i Ch o
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合二陈汤加减; 肾气亏虚证 / 济生 肾气丸 ; 恶心呕吐 / 半夏泻 心汤 ; 中焦气虚证 / 黄芪建中汤 ; 肝郁脾虚气滞 / 当归烁药散
合鸡鸣散 ; 脾虚肝郁加湿热 / 痛泻要方合葛根芩 连汤 ; 胃 脾
虚弱证 / 参苓 白术散 ; 胃湿热证 口腔溃疡 / 脾 甘草泻心汤 ; 肢 体麻 木或疼 ; / 痛 黄芪桂枝五 物汤加味 ; 皮肤瘙痒 、 荨麻疹 、
湿疹 / 当归饮子合全虫汤加减 ; 气虚卫外不固 , 营卫失调 , 玉 屏风散 ; 肝胆湿热证带状疱疹 / 龙胆泻肝汤加减 ; 气滞血淤 、
经络受阻证带状疱疹 , 桃红四物汤加减。 3 单味药的研究[ ( ) 5 1 甘草 : 1 : 甘草中的甘草甜素是公认对
[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4 】 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 河南・ 0 . — 9 2 8 62 0 2 [ 关静 、 、 峰・ 5 ] 王健 李 爱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中西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期邪正交争,正气尚存,后期正不胜邪而机体脏腑功 能失调,病情虚实夹杂,故对于本病的治疗应注意从 整体出发,根据各个分期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国家中医药 管 理 局 颁 布 的《艾 滋 病 中 医 药 临 床 治 疗 技术方案》对各型的辨证论治为: ( 1) 急性感染期: 治 疗原则是尽快透邪外出,消除急性感染的症状。风热 型用银翘散加减,风寒型用荆防败毒 散。( 2 ) 潜 伏 期: 治疗原则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发病时间。 根据此期患 者 的 临 床 表 现 进 行 辨 证 分 型,多 以 气 血 两亏、肝郁气滞、痰热内扰等证型为主,治疗多以八珍 汤或 归 脾 汤 加 减、柴 胡 疏 肝 散、温 胆 汤 加 减 为 主。 ( 3) 发病期: 治疗原则是治标与固本并行,以达到减 轻机会性感染症状,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降 低其死亡率的目的。此期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而并 发机会性感染,多见痰热壅肺、肺肾不足、气虚血淤、 肝经湿蕴、气郁痰阻、脾肾亏虚、肾阴亏涸等症候,方 选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生脉散和百合固金 汤加减、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淤汤加减、龙胆泻肝汤 加减、消瘰丸合逍遥丸、参苓白术散加减、补天大造丸 加减等[2]。刘德[3]在研究艾滋病辨证特点的过程中 总结出: 早中期患者多以肺胃阴虚、脾胃虚损为主,前 者方用参苓白术散、百合固金汤等加减,后者则多选 用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汤加减; 晚期患者多以脾肾 亏虚、热盛痰 蒙 等 证 型 多 见,方 选 四 神 丸、金 匮 肾 气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
目前,HAART 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治疗艾滋病最 有效的方法,通过有效抑制 HIV 的转录与复制,使艾 滋病患者获得免疫重建,但是,在获效的同时,也产生 各种各样的毒副作用,加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负担, 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最终难以达到治疗的预期效 果。而多年来的研究证明,中医药能有效地改善艾滋 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及减少抗病毒药物的 毒性。因此,采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 治疗艾滋病,不仅能明显减少艾滋病的病死率,还能 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很多临床研究结果 也证明了这一点。危剑安等[30]对 8 例 HIV / AIDS 患 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给予抗病毒药物双汰芝 ( AZT + 3TC) 、奈韦拉平( NVP) 的同时给予中药扶正 排毒胶囊,治疗 6 个月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 前明显下降( P < 0. 05) ,CD4 + T 淋巴淋巴细胞有所升 高( P > 0. 05 ) ,病 毒 载 量 低 于 检 测 下 限。 李 秀 惠 等[31]通过对照试验发现扶正方联合西医抗病毒药治 疗艾滋病能有效提高机体 CD4 + T 淋巴细胞的水平。 屈冰等[32]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气管 食管瘘 1 例,给予拉米夫定片、士多宁片抗病毒治疗, 同时给予中药爱可扶正片、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以补益气血,并给与营养支持,治疗 9 个月后,患者气 管食管瘘基本愈合,拔除胃管,可正常饮食,患者体重 增加了 15 kg,复查为 CD4 104 / mm3 ,胸片检查正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 而且中 医 药 对 抗 病 毒 药 起 到 了 增 效 减 毒 的 作 用。 黄凌等[33]研究发现当归芍药散加味在对抗高效抗逆 转录病毒疗法带来的肝功损害方面疗效显著。孟坤 等[34]给予 HAART + 喘 可 治 注 射 液 联 合 治 疗 3 例 艾滋病患者,治疗 4 个月后,3 例 患 者 HIV-RNA 降 至 < 50 copies / ml,CD4 + T 淋巴细胞明显上升,且患者 均感觉良好,发热、疲惫、腹泻等症状明显减轻,皮肤 疱疹也消失。李淑梅等[35]采用玉屏风散结合西药治 疗艾滋病患者 50 例,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CD4 + T 淋巴细胞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方路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染。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在不同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抗艾滋病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与艾滋病中医药理论认为,艾滋病是由湿毒侵袭人体而引起的。

湿毒在中医药理论中是一种病邪,可通过药物来进行调理。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主要采用中药煎剂、针灸、艾灸等疗法。

中药煎剂通过药材的炮制和搭配,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二、中医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对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例如,绿藜芦檗、板蓝根等中药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

此外,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中医药中的黄芪、党参等药物可以增强核苷类药物的疗效,减少其副作用。

三、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提高体液免疫力与细胞免疫力,从而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临床研究显示,中药麦芽可以增强患者体液免疫功能,黄芪、党参等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四、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艾滋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状况,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中药大黄可以改善患者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女贞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和睡眠质量。

五、中医药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的研究中医药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

中药杨梅可以抑制HIV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另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湿毒,提高个体抵抗HIV病毒的能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作者:李光明金杨王燕杨云松段萍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10期关键词:中药;艾滋病;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0-0069-03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依据我国诊断标准将AIDS分为AIDS感染早期(HIV)、AIDS相关综合征(ARC)、AIDS后期(AIDS)。

HIV感染后,特异性地侵犯人体免疫系统CD4+T淋巴细胞,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导致艾滋病,使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甚至衰竭,并继发体液功能下降,免疫球蛋白含量异常变化,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并成为AIDS最主要的死因[1~2]。

艾滋病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中医界目前存在多种认识。

有学者因其明确的戾气性质-HIV经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而致病,将其归入“疫病”的范畴,也有学者根据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将其确定为“温毒”“虚劳”“阴阳易”等病证范畴[3~4]。

从1981年美国报道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以来,随着HIV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人类面临着艾滋病AIDS的严重威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显示:全球至今共有超过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将近3000万人死于同艾滋病有关疾病[5~6]。

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艾滋病疫情评估报告显示[7],截至2009年底,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10.5万人,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2009年艾滋病相关死亡2.6万人。

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为:艾滋病发病数排序 2006年第13位,2007年第12位,2008年第11位,2009年第12位;艾滋病死亡数排序2006年第4位,2007年至2009年均为第1位。

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DOI:10.13419/ki.aids.2021.05.30•综述•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纪少秀|2,文莉',郑燕凤\冯全生1(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 2.银川市中医医院,银川750001)摘要:ART显著改善艾滋病的治疗现状,使艾滋病逐渐成为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但同时艾滋病相关研究也陷人了瓶颈阶段,有相当部分患者出现免疫重建不全却不能有效解决目前对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明晰,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医药干预改善艾滋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ART后的机体免疫重建,为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艾滋病;中医治疗;免疫重建不全中图分类号:R512.91;丨?37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662(2021 )05-0553-04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incomplete immune Reconstruction of AIDS J1 Shaoxiu \WEN Li', ZHENG Yanfeng', FENG Quansheng'.(1 .Chengdu University o f TCM,Chengdu 610075, China; 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Yinchuan, Yinchuan 750001)Corresponding author:FENG Quansheng,Email:fengqsl18@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s fo the 13th Five-year Plan (2017ZX10205501);"One hundred million"talent proj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003109011004)Abstract: Antiretroviral therap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treatment status of AIDS,making AIDS gradually become a chronic controllable disease,but at the same time,AIDS-related research has also fallen into a bottleneck stage.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immune reconstruction still can not be effectively helped.At present,the cause and mechanism of incomplete immune reconstruction of AIDS are not clear.In recent years,mo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ntervened to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AIDS and promote immune reconstruction after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It sheds light and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complete immune reconstruction of AIDS.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AID;incomplete immune Reconstruction艾滋病是由于感染HIV而引起的以进行性CD4细胞减少导致免疫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病。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一、内容概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现有药物及新型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有望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安全且可负担的治疗手段,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发展概述近年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ificial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ART)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极大地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的统计数据和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第一代抗逆转录病毒药物(NRTI)的广泛应用以来,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预期寿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长。

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分为三大类: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环节,进而阻止病毒感染造成的细胞损伤。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是最早应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其代表药物如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这类药物通过模拟天然核苷酸结构,竞争性结合到逆转录酶上,阻止病毒DNA链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NRTI类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耐药性,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为了克服NRTI类药物的耐药性问题,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新型的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包括依匹尼韦(Efavirenz,EFV)和奈韦拉匹(Nevirapine,NVP)。

NNRTI类药物通过结合到逆转录酶上的特定突变位点,阻止病毒催化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相较于NRTI类药物,NNRTI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产生率,但依然能够有效地抑制大多数耐药病毒株。

艾滋病的治疗进展和生活质量改善

艾滋病的治疗进展和生活质量改善

艾滋病的治疗进展和生活质量改善1.艾滋病真的能治好吗艾滋病的四个中药和中药处方2.艾滋病的防治常识3.艾滋病初期能有效的治愈或者抑制吗?拜托了各位谢谢4.艾滋病是怎么治疗的?5.艾滋病如何进行作业治疗?艾滋病真的能治好吗艾滋病的四个中药和中药处方艾滋病是人类尚未攻克的疾病之一,但研究人员从未放弃研究。

甚至有研究者开始从中医中寻找方法。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

艾滋病2005年11月21日,加上国家艾滋病计划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艾滋病感染人数将达到4030万。

2005年,新增感染人数为490万,310万人死于艾滋病。

目前,全球每天新增艾滋病病例1.5万例,8000人受艾滋病影响而死亡。

世界上每年约有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

这种疾病于1981年6月在美国首次报道。

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扩散到世界上近百个国家的艾滋病试纸上,中国也不例外。

1985年6月底,北京协和医院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中国自1994年以来。

艾滋病病例数和受艾滋病病毒影响人数迅速增加,全国各省区无一幸免,但云南、新疆、四川等地最为深刻。

截至2005年8月底,中国报告了132,545名艾滋病毒感染者、30,158名中间艾滋病患者和7,643例死亡。

迄今为止,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理想方法。

临床症状多样化:有的患者只有感冒症状,但并没有发病,反而成为无症状的毒物;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咽炎、咳嗽、皮疹、肌肉痛、关节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惊厥、肿瘤、深部继发感染、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最后因为患者免疫系统崩溃,很快死亡。

该病的特点是:传播快,扩散快,多为无症状的du携带者分散,不易发现。

潜伏期长,一般为6个月至2年,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难度大。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一年内死亡。

根据目前的讨论,此病为T细胞白血病杜型(HTLV型),是性传播的重要途径,其次为血液污染和围产期母婴传播。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衰竭的疾病。

随着全球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全球医学界的关注焦点。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为探索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对艾滋病毒的影响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调整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断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等方面产生疗效。

中医药提倡以整体观念看待疾病,认为艾滋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而非单一病因。

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方剂,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协同作用,以期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中医药对艾滋病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药对艾滋病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途径。

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人参、黄芪等中药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调理中,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生长、增加白细胞数量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病毒的复制。

三、中医药对艾滋病症状的缓解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疲乏、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而中医药在缓解这些症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药中的多种药材具有滋养身体、增加食欲、调理脾胃的功效,如枸杞子、当归等,被广泛用于艾滋病患者的调养中。

这些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四、中医药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结合目前,常规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成为控制艾滋病的标准方法。

而中医药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结合,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中医药可以减轻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中药中的一些化合物还具有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有望成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有力补充。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以及中医药本身的复杂性,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2012年8月第9卷第24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流行形势严峻,据联合国AIDS 规划署发布的《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摘要》,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约333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者,2009年新增感染者约260万、死亡约180万[1]。

目前西药治疗AIDS 最常采用的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其存在的毒性反应与副作用、耐药性、患者依从性等问题,限制了疗效的发挥[2]。

中华医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应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所表现出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1AIDS 的中医药治疗方案1.1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目前主要从抗HIV 和免疫调节两方面进行药物研究[3]。

国内外学者已对200多味中药进行了体外抗HIV 实验,发现黄芩、黄连、夏枯草、螃蜞菊等70多味具有不同程度抑制HIV 的活性,其中黄连、紫草等22味具有逆转录酶抑制剂样作用;知母、淫羊藿等19种味具有蛋白酶抑制剂样作用。

免疫调节药物又可分3类:补气类(人参、灵芝等)、温肾壮阳类(淫羊藿、附子等)和滋阴类(枸杞、女贞子等)。

中药有效治疗成分的提取可以纯化中药制剂,量化中药治疗效果。

如甘草甜素(即甘草酸)不仅具有诱导干扰素产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细胞活性的功能,还可抑制HIV 增殖;黄芩苷及黄芩苷元均能抑制逆转录酶活性,在细胞培养实验中可抑制HIV ;天花粉可抑制HIV 的复制,并选择性地杀死感染HIV 的巨噬细胞;其余如从香菇、枸杞子和女贞子中提取的多糖、从贯叶金丝桃中提取的金丝桃蒽酮、从大豆中提取的三萜皂素、从苦瓜中分离出的苦瓜素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抗HIV 作用。

1.2中药复方日本学者对小柴胡汤和人参汤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二者都能使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增多,小柴胡汤主要起清热解毒作用,人参汤则重在滋补和强身;扶正排毒片水提取物在浓度为50g/L 时对体外的HIV 抑制率最高;其余如中研2号、艾通冲剂、艾灵冲剂等,均是近年临床研究较多的复方制剂。

目前,唐草片已经被正式批准作为治疗AIDS 的辅助用药,复艾滋病中医药治疗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进展许天齐刘洁玮耿凯文隋秉东▲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陕西西安710032[摘要]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而西药治疗AIDS 采用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HAART )疗效有限。

AIDS 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可分为4类: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其研究重点主要为抗艾滋病毒和免疫调节两方面;中药复方;针灸疗法;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其中中药可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

在中医药治疗AIDS 的过程中,疗效评估和患者依从性的相关问题需要被着重考虑。

中医药治疗AIDS 已经表现出了个体化治疗、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缺少中医诊断标准体系、缺少治疗实施方案和临床治疗过程的检测及质量控制等主要问题。

通过大力开展对中医药各个领域的研究及其有效成分的提取,进而发现新的有价值的药剂或拓宽设计、合成药物的视野和思路,中医药疗法将在AIDS 的治疗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艾滋病;HIV ;中医药治疗;针灸;HAART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8(c )-0022-02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of aid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lated issuesXU Tianqi LIU Jiewei GENG Kaiwen SUI Bingdong ▲School of Stomatology,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Xi'an,710032,China[Abstract]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severely does harm to human ′s health.However,highly active an -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the most widely used way to treat AIDS by Western medicine,has limited curative effec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AID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our strategies:single Chinese herbs and their active components,on which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anti-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and immune regulation;tradi -tional medical formulae;acupuncture therapy;combinatio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s,in which Chinese medicine can reduce the toxicity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Western medicine.During our appl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AIDS,related issues such as assessment of curative effects and compliance of patients should be paid at -tention to and discussed carefull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AIDS has revealed many advantages,mainly lying in individually treating,lower prices,and weaker toxic and side effects.Nevertheless its lacking of diagnostic standard sys -tem as well as testing and quality-controlling during the treatments are still major problems.By promoting extracting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and researches in various fiel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us discovering newly-emerging valu -able drugs as well as broadening the sights and thoughts to design and synthesizing the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Key words]AIDS;HIV;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Acupuncture;HAART[作者简介]许天齐(1990-),男,安徽池州人,五年制临床专业学员。

▲通讯作者222012年8月第9卷第24期·综述·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上接第21页)菌药效[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174-1175.[19]梁计林.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24.[20]邓杨梅.可用于SARS 治疗的抗病毒药物[J].世界临床药物,2005,26(1):11-15,21.[21]张明发,沈雅琴.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研究进展[J].2011,26(5):359-364.[22]姜小卓,李紫霞.谈谈甘草酸的临床应用价值[J].药物研究,2009,(16):107.[23]张明发,沈雅琴.甘草酸的抗肿瘤作用[J].上海医药,2010,31(11):492-495.[24]刘圣君,金湘.甘草酸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6,16(4):97.(收稿日期:2012-04-12本文编辑:谷俊英)方SH 也已经在泰国获得新药批文。

1.3针灸疗法针刺以补法为主,灸法以间接施灸(温针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为多。

实际操作中,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外关、内关、气海等。

在海外,美国针灸师Naomi Rabinomiz 最早运用针灸治疗AIDS 200例;墨西哥WHO 预防AIDS 全球规划治疗中心收治的2000多例AIDS 患者也采用过针灸治疗。

我国灸法治疗AIDS 病例多有发表,证明针灸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HIV 活性,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1.4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研究表明,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与一些中药单味制剂或复方制剂联合使用,可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4]。

如齐多夫定和甘草酸的代谢产物甘草次酸联合使用,能够显著地增强齐多夫定的抗HIV 活性;姜黄素和茚地那韦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HIV-HXB2菌株感染的H9细胞中p24抗原数量;利托那韦可降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和一氧化氮的释放,从而损伤血管舒张功能,而这种副作用可被姜黄素有效地抑制。

2相关问题2.1疗效评估在主流的检测指标中,视为治疗有效的依据有[2]:病毒学指标:治疗后4~8周内血浆中病毒载量水平下降1个log 以上(即比原来的水平下降10倍以上),或4~6个月内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HIV<50copies/mL );免疫学指标:治疗3个月后CD4计数增加30%以上,或第1年后增长100/μL 以上,或CD4/CD8比值上升;临床症状指标:临床症状能够缓解、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和AIDS 的死亡率可以较大幅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