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翻译模式
语篇翻译

二、语篇翻译之归化翻译 如前所述,语篇是人们运用语言系统进行交际的 结构——意义单位,而翻译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 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形式,必然以交际的存 在方式——语篇形式而体现。因此,实际存在的 翻 译 必 然 就 是 语 篇 翻 译 。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的语篇所表达的意义或信 息均是由无数信息单元组成的,并且这些单元并 非处在同一个层次上,相反,它们有主辅之别, 轻重之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语言的语篇存在 语篇构建模式、文化差异等等方面的不同,翻译 中,常有的情形是译文语篇做不到对原文语篇意 义、信息百分之百地传递,而是有所遗失,“意 义对等”是柏拉图式幻想( Maria Tymoczko 2001)。
反之,上述英语语篇的主旨却是通过 “There are many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 in the problem of road safety‖这一主题句而直接 点明。另一方面,就语篇的连接形式来讲, 一般地说,英语语篇多于形连(cohesion), 而汉语语篇则长于意连(coherence)。这一 点,我们可以通过把汉语语篇中所有省略的 词填补进去以及与该语篇相应的汉语译文语 篇 的 对 比 而 显 得 一 目 了 然 :
一. 语篇及英汉语篇的差异 根据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理论,语 篇 (text)是人们利用语言系统进行交际的结 构——意义单位,其产生与理解是以交际双 方共有或假设共有知识的估量为基础。这里 的共有知识(shared knowledge)包含非语言知 识与语言知识两大模块。非语言知识涉及到 语篇建构与解读过程中作者、读者的百科知 识和逻辑知识;而语言知识系语篇编码与解 码时必需遵循的规则,即语篇的属性:一致 性(unity)与连贯性(cohesion)。
语篇翻译——衔接与连贯

Chapter 7 语篇翻译——衔接与连贯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它可以是独白、对话,也可以是众人交谈;可以说文字标志,也可以是诗歌、小说。
它可以是讲话,也可以是文章;短者一两句可成篇,长者可洋洋万言以上。
所以,可以说,无论是一句问候、一次谈话、一场论文答辩、一次记者招待会的问答,还是一张便条、一封书信、一份科研报告、一本文稿,都可以是语篇。
语篇包括“话语”(discourse)和“篇章”(text)。
衔接与连贯(Cohesion vs Coherence)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衔接与连贯密不可分,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并不是说,连贯必须要以衔接为前提。
衔接(Cohesion)7.2.1 定义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是语篇表层的可见语言现象。
. Paris I’ve always wanted to go there.7.2.2 分类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手段(lexical cohesion)两种。
前者包括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关联/连接词(conjunction);(后者指复现(reiteration)和同现(collocation))。
(Halliday & Hason)这些语言手段形成一个有形的完整网络,使篇章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增强整个篇章的内聚力。
7.2.3英汉语衔接方式的差异1.就语句连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连接词来连接,而汉语则通过意义来连接。
2.在语法方面,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语法则属隐性。
3.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7.2.4指称/照应(reference)指称是指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分产生关联。
. Tommy likes ice-cream and he has always an appetite for it..Whenever he saw an ice cream, Tommy would like to taste it.. Proverbs are heirlooms, treasured and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e assume these pithy phrases sum up timeless wisdom. But are the truisms really true 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they’re pretty hit-or-miss. Still, they persist. After all, you know what they say: old habits—and old sayings—die hard.. The patient shook her head and stretched out her hands towards the baby. The doctor put it in her arms. She kissed it on the forehead.“But if a woman is partial to a man, and does not endeavor to conceal it, he must find it out.”“Perhaps he must, if he sees enough of her.”---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7.2.5 省略(ellipsis)省略是用词项空缺的方式达到上下文衔接的目的。
语篇翻译

该汉语段落的中心思想就是:历史告诉我 们,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但 这一主题的阐发方式却明显不同于英语论 说文段落模式,它形散神聚,词句的随"意" 自然流动、重文气(气韵)而轻文理(理 则)、乃至断句不严等特点,均可在其中 找到。
It may be that I am a pessimist, for spring it is, not autumn, that makes me sad. Spring has always rightly been identified with youth, and the sorrows of youth are poignant and bitter. The daffodils which challenge so proudly and splendidly the boisterous March winds are soon shriveled and defeated, limply wrinkling to remind us of the inevitable ravages of time. The world is urgent with bursting life, with the wild exciting beauty of youth, but it is an impetuous beauty of scenes racing impatiently in to the florid and surfeited luxury of summer. Here is no comfort and fulfillment, only passionate creation of transitory delight.
情、呼唤功能 2.2.2 广告文本的翻译:商标的翻译;口号的
语篇翻译

过节中国人过节,吃是主要内容,为了显示过节的气氛和水平,少说也要搞它个十菜八肴的。
这样一来,节前的紧张采购暂且不说,节后的剩菜处理也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妻孩们是不愿吃隔天菜的,自幼来自农村且深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陶冶的我,是断然不肯将能吃的剩菜倒掉的,于是节后天天吃剩菜。
所以我不喜欢过节。
Festival-celebratingFor us Chinese,Festival celebration mainly consists in eating.To enhance the festival atmosphere/festive mood and show off the level of festivities,there will at least be a series of meat and vegetarian dishes.In this way,I have to not only assume the tight shopping before the festival but also make over leftovers after that as my wife and children are’t willing to touch the leavings.What’s worse,born in the countryside and deeply subjected to the saying“Every grain comes froms hardworking”,I absolutely refuse to throw away the leftovers.Therefore,it is my nightmare to eat up leftovers day by day after the festival,which really makes me hate festivals.。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

2004年1月第28卷第1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 niv 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January2004Vol.28N o.1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袁文彬(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韩礼德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为众多翻译研究者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他们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
休斯通过译文和原文的语域分析以确定译作评估模式,区别了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贝克探讨了翻译中语言各层次包括语篇和语用方面的对等;哈迪姆和梅森将符号层的语篇模式融入其翻译研究,实现了语篇翻译研究的符号学转向,代表了更广泛广阔的语篇翻译观。
个案分析显示,语篇翻译模式操作性强,对翻译过程和翻译批评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
当然,这一理论也存在不足,需要完善,若能将语篇翻译的内部系统与更广阔的外部系统如政治、文化语境等结合起来,它必将展示更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翻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04)01-0101-08一、导论20世纪90年代,语篇分析开始在翻译研究中占主导地位。
语篇分析法侧重于描述语言意义交流及建立社会和权力关系的运作方式。
翻译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当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后,对翻译研究那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无疑注入了一塘清水,尤其对中国翻译界挥之不去的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翻译研究者把语篇分析引入翻译研究后,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版了几部重要作品,主要有:Juliane House的5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种重访模式6(T r anslation Q uality A ssessment:A Model Revisited),[1]M ona Baker的5换言之:翻译教程6(I n Other Wor ds:A Cour se Book on T r anslation),[2]Bell的5翻译的理论与实践6(T ranslation and T r anslating),[3]Basil Hat im 和Ian M ason合著的5语篇与译者6(D iscour se and the T r anslator)[4]和5作为交际者的译者6( T he r anslator as Com municator),[5]Basil 的5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6(Com munication across Cultur es:T r anslation T heory and Contr astiv e)。
语篇层次的翻译

•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 • 趁热打铁 •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 花钱如流水 •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 祸不单行 • Misfortune never comes alone.
• 二、概念意义对应,文化意义空缺。 • 胸有成竹 • to 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in one’s mind • 水中捞月 • to fish in the air
• (赵辛楣)一肚皮的酒,几乎全化成酸 醋. . . . . . • The wine in Hsin-mei’s stomach turned to sour vinegar. • The considerable amount of wine Hsin-mei has had was burning inside and made him sick with jealousy.
译文:( 她的)容貌那么清秀, 就像半夜里醒来时在黑暗中隐 约可见的小小的钟面,报告时 刻的钟面。它皎洁而安静,深 知时间在飞驰,深信黑暗虽然 越来越深沉,却也越来越接近 新生的太阳。(苗怀新译)
语篇分析模式下的语篇翻译策略

《长江丛刊》2018.09117语篇分析模式下的语篇翻译策略■陈梅芬/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立足于功能语言学视角,通过对《如何造就你的批判性思维》节选进行翻译,总结出语篇分析模式下的语篇翻译策略。
关键词:语篇分析模式 如何造就你的批判性思维 语篇翻译策略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立足功能语言学,打破拘泥于源文到译文词句点对点的翻译模式,通过语篇分析模式研究语篇翻译。
本文所选取讨论的源语文本,节选自《如何造就你的批判性思维》一书,属批判性思维方法的高校教材。
译者结合本次翻译实践,总结出语篇分析模式下的语篇翻译策略,具体如下:一、语篇语境因素分析影响英译汉语篇翻译策略的实施(1)从文化语境和语篇体裁角度出发,源语文本是说明性体裁的教材语篇,主要影响了其语篇体裁特征下纲要性结构与语篇内容的翻译策略。
一方面,源语文本具有教材语篇所具有的纲要性结构,每个纲要性结构组成部分在语篇翻译中也有具体翻译策略的体现。
以翻译教材章节标题为例,译者需保证语篇标题是对所统辖的语篇内容的高度概括,同级标题翻译时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句法结构,语言结构上对仗工整。
另外,译者翻译章节标题时也需注意源语英语语篇中包括名词单复数、动词词尾等屈折词素特征。
进行英汉转化时,进行合理的隐译、显译或二者结合。
另一方面,源语语篇作为说明体裁特征的语篇,属于信息型文本,因此,汉译语篇中某一术语、定义、原则时,要确保其转换为译语语篇后,仍然具有信息型文本要求的“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客观、有效、生动”语篇体裁特征。
此外,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文化的转换,不可避免地会有显示两种社会文化差异的文化负载词。
译者可采用易于译语语篇读者接受的方式意译出源语中深层的文化含义,有时需进行适当的语言结构调整。
(2)从情景语境对语域变体影响的角度看,情景语境中的三个语境配置——语场、语旨和语式对语篇翻译中词汇和语言结构的选择,语气、情态、称呼和人称代词意义的选择,以及书面语或口头语的选择和修辞方式的使用产生影响,因而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基于体裁分析的专门用途语篇翻译模式及运用

S ag a ora rnlt s h n h i un lfTa s o J o ar
2 1 o2 00N .
基 于体 裁 分析 的专 门用 途 语篇 翻 译模 式及 运 用
谢 家 成 刘 洪 泉 ( 长江大学外国 语学院, 湖北 荆州442) 3 3 0
[ 要 】专 门用 途 语 篇 具 有 鲜 明 的 语 篇 结 构及 词 汇 语 法特 征 , 译 时 应 充 分 利 用 体 裁 分 析 , 考 察 并 对 比 源 文 本 和 平 行 摘 翻 在 文本 的宏 观 语 篇 结 构 及 实现 这 些结 构 的微 观 词 汇语 法 模 式 的基 础 上 , 据 源 文 本 的 交 际 目的 进 行 重 构 翻 译 。 这 种 基 于 根 体 裁 分 析 的专 门用 途 语 篇 翻 译 模 式 运 用 语 料 库 手 段 , 率 高 , 作 性 强 , 对 语 篇 翻 译 模 式 的 重 要 补 充 。 通 过 对 酒 店 网 效 操 是
型的词 汇语 法结 构实 现 的 , 因此 在 分析 语 篇 构 成成
分 的基 础上 还需进 一 步分析 词汇 语法模 式 。这些分
析在所 用术语 上 可能 有 些 差 异 , 对分 析 框 架 有不 如
同的称 谓 。哈桑 ( aa 9 6 称为语 篇结 构成 分 或 H sn1 9 )
成分 (lm ns 。S a s 19 ) 称 为语 步 ( oe e et e ) w l (90 则 e mv)
词汇 语法层 次 的分析 作用更 大 。这种研 究一 般建 设 小型语 料库 。和大 型语 料 库 不 同 , 用小 型 语 料 库 运
些 分析 不 以语 言 形 式 为依 据 , 是 从意 义或 功 能 着 而 手分析 语篇 的构 成成分 。虽 然语 篇构成 成分 不 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