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弄清全文结构。
2、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3、弄清全文的中心(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教学手段:引导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
2、复述__大意(邹忌比美齐王纳谏皆朝于齐)。
二、课文分析1、从第一自然段知道实际上徐公比邹忌美,那么为什么邹忌的妻、妾、客都说邹忌美呢?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于我也。
2、徐公美于邹忌,那么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便与事实不相符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了?被蒙蔽了。
3、从比美这样一件生活小事邹忌悟出了什么?并得出了什么结论?齐王同邹忌情况一样即: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结论:齐王受蔽更甚。
4、邹忌入朝讽谏齐王,当邹忌说到齐王受蔽时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想指出齐王受蔽这个事实?不是,他是想让齐王纳谏。
5、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劝谏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并收到什么效果?课文第三、四段。
6、邹忌劝谏非常成功,那么他用的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设喻说理。
7、从文中看,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邹忌:设喻说理,以小见大,以家事喻国事。
齐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虚怀纳谏,从谏如流,勇于改革。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方法,使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劝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那么通过学习这篇__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1、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2、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3、采用设喻说理方法规劝别人)。
四、作业以“朋友,我想对您说”为题运用今天所学说理方法,说服朋友改正缺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体悟邹忌的讽谏艺术(设喻和类比推理)和讽谏成功的原因;3、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锁定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的1,教学难点是教学目标的2。
教学方法:情境法、设疑法、探究法、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激情导语,创情境课堂我国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让良药爽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

让“良药爽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内容摘要:对于当今学生而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格言”实在有改造、升华的必要。
即面对犯错的学生,在规劝批评时,为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出自内心地抛弃自身不良行为,将原格言中的“苦”字变为“爽”字“甜”字,“逆”字变为“顺”字,以收“治病救人”之良效,岂不更好?本人就集中彰显优点,肯定进步,培养自尊心,实现“好孩子”的角色迁移;运用保护性批评,给学生留有余地,促使学生主动向善;创造成功的机会,促成良性循环——为“忠言”穿上尊重的外衣,让“良药”隐身于肯定、关爱、引导、帮助之后,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教育工作更快更好地做到学生的心坎里。
关键词:尊重角色迁移主动向善良性循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一句规劝世人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耳熟能详的格言。
然而,对于当今学生而言,这一“格言”实在有改造、升华的必要。
即面对犯错的学生,在规劝批评时,为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出自内心地抛弃自身不良行为,将原格言中的“苦”字变为“爽”字“甜”字,“逆”字变为“顺”字,以收“治病救人”之良效,岂不更好?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自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是“良药”,因其味苦,学生通常难以下咽;虽是“忠言”,因其逆耳,学生往往难于接受。
一味用“苦口”、“逆耳”的方式来规劝人、批评人、教化人,其效用必将大成问题。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良药”不一定非要“苦口”,“忠言”不一定非要“逆耳”。
良药爽口(甜口)、忠言顺耳是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体现。
随着“体验教育”、“自我教育”在各地迅速开展,“还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在教育活动的绝大部分时间内,许多老师纷纷从教育的前台走到了后台,保证了学生“体验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
与传统教育相比,新的教育模式对老师的“主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滋补养生直播话术模板

滋补养生直播话术模板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饮食保健人体健,动静养生人长生。
2、老年晚餐六不过:不过咸、不过甜、不过饱、不过粘、不过荤、不过晚3、养生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避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不去五难保体健,折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4、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头为精神之府,日梳五百健耳目;脚为第二心脏,搓涌泉保健康;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通神元;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5、德靠自修,神靠自养,乐靠自得,趣靠自寻;忧靠自排,怒靠自制,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养生以得神,得神而延寿。
6、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宽容是心理养生的“安全阀”;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7、健康之道,确有诀窍:基本吃素,坚持走路。
有劳有逸,待人和睦。
情绪稳定,精神舒。
8、少一点自我封闭,多一点人际交流;少一点羞羞搭搭,多一点大大方方;少一点担心疑虑,多一点坚定自信。
9、青年人以炼为主,中年人养炼兼顾,老年人炼养适度;越忙越要抽空练,锻炼修养身心健。
决心信心加恒心,炼身养性有耐心。
10、淡泊名利,去留无意。
维持正义,伸张正气。
清心寡欲,荣辱不惊。
利国利民,身体力行。
11、劳逸结合,延年益寿;动静结合,健康长寿;炼养结合,康乐长寿。
12、早炼早见效,晚炼还有效,长年修炼长收效。
锻炼养身,因人而异;修炼方法,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13、宽厚待人,严于律已。
谅人之过,念人之功。
助人之短,扬人之长。
怜人之苦,济人之急。
于人方便,于已方便。
14、好习惯是健康长寿的银行;营养是健康长寿的保障;好心境是健康长寿的免疫剂。
15、多吃蔬菜少吃肉,滋养身体能长寿;静养心灵动养肉,劳逸结合能长寿。
16、五谷皆食,粗细都吃,食不厌杂,适可而止。
高考语文古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①头风:头痛病。
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图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B.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C.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D.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兼通数经:1.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发表时间:2017-02-22T09:43:11.660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1月作者:郭芳英[导读] 描写熬药的方法及情形,列举治国之药实例,并用“我”的受教育经历现身说法,揭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
——赏析吴克诚的《熬药》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内容摘要】本文从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寓意、形象的文字等三个方面欣赏吴克诚的《熬药》,旨在给读者以参考。
【关键词】文火熬药苦药祛病《熬药》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2003年第6期《散文》。
本文通过说明药的炮制过程,描写熬药的方法及情形,列举治国之药实例,并用“我”的受教育经历现身说法,揭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
一、丰富的内容题目《熬药》富于概括力,是浓缩型的,内涵丰富,值得体味。
所熬之“药”既指治病之药,也指治国之药,还指教育之药,本文内容根据这三者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自然段):治病之药文章开头先解释了“药”。
药是亡去很久的草,用了一个“亡”隐含了作者对药的敬意。
但这“药”是“所谓”的药,真正的药是经历劫难的,经历晒、烘、焙、炒——九九八十一劫,才能成为真正能治病的药。
正如人要经历磨难,经历挫折才能成长才能成功一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是这个道理。
没有经历千锤百炼,就不能成大器。
作者用“药”的炮制过程揭示药身世沧桑的特点。
正因为身世沧桑,所以给人治病时需要熬,掌握火候,掌握时间,掌握水量,把多种药用成分熬出来,熬出沧桑,熬出药效,才能用以治病救人。
就像人生一样,没有煎熬,没有磨难,没有坎坷,是难有作为、难有成功的,彩虹总在风雨后,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是第一部分,写的是制药熬药。
第二部分(第④自然段):治国之药这一部分深入了一层,把治病之药引申为治国之“药”。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接受和给予建议。课堂上,我采用了讲授、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价值观。课后,我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接受建议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再现文章中的对话,体会人物心理。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言文阅读方法
- 词汇、句式特点
二、人物形象分析
- 邹忌:机智、讽喻
- 齐王:开明、纳谏
三、价值观培养
- 接受建议的重要性
- 自我反思与改进
```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的核心内容。
八、课后作业
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中的以下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案: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外表英俊。
2. 分析文章中邹忌讽齐王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总结。
答案:邹忌通过设喻、对比、推己及人的方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理解。
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

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1. 良言苦口利于病啊,就像妈妈总是唠叨让你多穿点衣服,你可能觉得烦,但真感冒了才知道那是多么贴心的话呀!比如你大冬天为了好看穿得单薄,妈妈一直说会着凉,你不听,结果真生病了,这不就懂了妈妈的良言多重要了嘛!2. 忠言逆耳利于行呀,好比老师批评你学习不认真,当时可能心里不舒服,但这能让你进步呀!你想想,要是老师不管你,你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吗?就像小明总是上课开小差,老师指出后他还不高兴,后来考试成绩差了才明白老师的话是为他好。
3. 良言苦口利于病呀,朋友劝你别熬夜,这听起来不怎么顺耳,可等你因为熬夜身体变差就知道这是多好的提醒啦!就像小芳的朋友总劝她早点睡,她还不以为然,结果皮肤变差了,这时候才意识到朋友的话多正确。
4. 忠言逆耳利于行呢,领导指出你工作中的问题,可能会让你有点难堪,但这能让你变得更优秀呀!你看小李被领导批评后努力改进,后来工作做得越来越好,这不就是忠言的作用嘛!5. 良言苦口利于病啊,长辈告诉你要节约用钱,你可能觉得他们啰嗦,可到了需要钱的时候就知道这多有道理了!就像小王平时乱花钱,长辈劝他他不听,后来遇到急事没钱了才懊悔。
6. 忠言逆耳利于行呀,同学提醒你有些习惯不好,你可能会不高兴,但这能让你变得更好呀!比如小张同学说他不爱整理东西,他开始还生气,后来发现整洁多重要呀。
7. 良言苦口利于病呀,医生让你注意饮食,你可能觉得限制太多,但这是为了你的健康呀!你想想,要是不听医生的话,病情加重了怎么办?就像老赵不注意饮食,医生劝他他还不当回事,结果病更严重了。
8. 忠言逆耳利于行呢,爱人说你要多关心家庭,你也许觉得麻烦,但这能让家庭更幸福呀!你看小陈总是忙于工作忽略家庭,爱人说了后他才意识到问题,后来家庭关系就好多了。
9. 良言苦口利于病啊,教练让你多训练,你可能会嫌累,但这能让你取得好成绩呀!就像小周想偷懒,教练的话让他坚持下来,最后比赛获奖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和道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和道理《良药苦口与忠言逆耳》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
你想想啊,咱小时候生病,那药可真是苦得要命!每次喝药都感觉像在受刑似的,但没办法呀,为了能好起来,只能硬着头皮喝下去。
这就像生活中那些不好听的真话,虽然听起来刺耳,可确实对我们有好处呀!记得我以前有个朋友,那家伙说话可直了,有啥就说啥,从不拐弯抹角。
有一次我穿了一件自认为很帅气的衣服,得意洋洋地在他面前显摆,结果他直接来了一句:“哎呀,你这穿得啥呀,不咋好看啊!”当时我那个气呀,差点没跟他翻脸。
可后来我冷静下来一想,嘿,他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那衣服确实不太适合我。
从那以后,我买衣服的时候都会多想想,不再那么盲目了。
还有一次,我在工作上犯了个小错误,自己还没意识到呢,同事就直接指出来了。
我当时心里那个不爽啊,觉得他怎么这么不给我面子。
但过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要是他不说,我可能还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那后果可能就更严重了。
其实呀,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
那些苦口的良药,虽然味道不好,但能让我们恢复健康;那些逆耳的忠言,虽然不好听,但能让我们进步。
就像父母总是唠叨我们,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烦,但他们都是真心为我们好呀!所以呀,我们要学会接受那些不好听的真话,就像勇敢地喝下那苦药一样。
不要只喜欢听好听的话,那些可能只是哄你开心的,对你没啥实际帮助。
要珍惜那些愿意跟你说真话的人,他们才是真正关心你、希望你好的人。
最后我想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可真是句大实话呀!让我们都能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那些苦口的良药和逆耳的忠言,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嘿嘿,大家一起加油哦!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健康呀!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你们觉得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讽谏的艺术 1 、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
到了什么启发?由此他联想到了什么? 2 、邹忌是怎样劝说齐王纳谏的? 这是一种什么方式?
邹忌
家事
妻 妾 客 私 畏 求
国事
宫 妇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 由小及大
王
设喻类比
七、比较阅读
景公废酒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 “君欲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 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 ‘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 之,则臣为制(被臣子制约)也;不听,又爱 (舍不得)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 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 酒。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 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 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 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朝服衣冠 zhāo
2、重点字词:
窥:看
孰与:与……比,哪一个…… 旦日:第二天 明日:第二天 美:以……为美,认为……美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近侍、近臣 谤讥:批评议论 闻:让……听到
五、课堂表演
人物的身份不同,言行表现肯定有 别,比如妻和妾说话的口气会有什么不同 呢?客的口气又怎样呢 ?同学们讨论一下 这些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一下, 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异,然后推荐五位 同学分别饰演五个人物,用自己的话来表 达文中的意思,可以自告奋勇,毛遂自荐。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 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赏;上 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 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 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昳 yì
期年 jī
n 窥 kuī 间进 jià 谤讥 bàng jī o 皆朝于齐 chá
三、解题:
用含蓄的话 暗示或劝告。 规劝君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或朋友,使改正 错误。
兼语句
《战国策》
四、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1、齐读课文
徐美 妻 丽 邹 公? 曰 , 忌 何” : 朝 修 能其 “ 服 八 及妻 我 衣 尺 君曰 孰 冠 有 也: 与 , 余 !“ 城 窥 , ”君 北 镜 而 美徐,形 甚公谓貌 , 其昳
八、布置作业
①君王纳谏,到底是君王本身的胸襟气度重要,还是 进谏的说话艺术重要,大家下去要充分提取文中有效 信息,了解历史实例,组成你的有力论据,进行一场 小小的辩论赛。 ②到电子阅览室查询邹忌和齐威王的相关史料。
③查询《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④查询唐太宗与魏征、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的历 史典故。
一、导入新课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
二、 《战国策》
《战国策》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和 行动。西汉时,由刘向整理编辑后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战国策》刻画人物栩 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 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 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 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 影响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