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

合集下载

教师口语技能

教师口语技能

• 4.努力改正缺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堂 堂正正的人!
点评:老师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符合 学生内心愿望的语句激励学生,反映了老师对学 生的信任和尊重,能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上进 心,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 5.如果你能试着喜欢上那些弱项,一 定能成功!
点评:这样充满鼓励性的话语能够帮助学生消除 偏科现象,激发学生对的兴趣,鼓励他们全面发 展。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社会,教师要善 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点评:采用平等对话式的语气,对学生提出问题 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所提 出问题的关注,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深 入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层次的发 展。
• 19.只要肯动脑筋,你一定会变得更 聪明!
点评:学生的能力总是希望别人给予肯定, 教师运用正面引导的话语,充分展现了 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景,同时又隐含 着告诉学生取得成功的正确途径和方 法——“肯动脑”。这样的话语会使学生 向着积极的方向付出努力并且获得最大 可能的发展。
• 12.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是宽容,如果你 懂得宽容,你就会有海一样的胸怀!
点评: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思想品德的方面教 育学生人生中需要宽容。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逐渐形成时期,学生易于受教师的思想观 点 影响。教师努力将中华传统美德及时地 渗透到 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 的人。
• 13.也许你现在是贫困的,但老师相信, 20年后,你是最富有的!
• 15.你敢于向老师(教材)提出个人见解, 非常了不起!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行为评价的话语,体 现了对学生敢于发问的肯定。这是教师对学生发 问行为本身的尊重,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普高)一、课程性质《教师口语》是在应用语言学指导下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及其特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师范类大学生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师范类大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及日常口语表达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提高师范生的教师基本素质。

本课程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训练是前提,贯穿本课程始终,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

一般口语交际是社会人际交往中基本的口头语言活动,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

教师职业口语是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的、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专业用语,是师范院校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是一般口语训练的提高和扩展。

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法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62课时,其中理论环节22课时,实践环节40课时。

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每学期课时数分别为:1*14、1*16、1*16、1*16。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应的等级。

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的口语运用能力,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对小学生口语进行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

1.教育师范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和教育教学工作。

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辨证规律3.掌握一般口语交际的技能。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教师口语》适用专业:五年专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幼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前专业学生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开设本教师口语课程,是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需要,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学前专业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门课程是学前专业语文必修课中具有专业特点的应用语言学科。

它的开设,对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使学生具有适应幼儿园教育需要的良好语言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以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能力训练为重点,并在深入了解幼儿园口语教学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探索,尽可能满足学前教育口语运用的实际需求,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与就业需求的对接。

3、课程任务(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做到: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辨正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掌握本职业一般口语交际技能。

(3)初步掌握运用本职业教育口语、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并且掌握指导幼儿口语运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指导幼儿纠正方音的能力。

2、能力和技能目标: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或二级乙等以上;能较好地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基本技巧朗读作品、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并设计得体的体态语。

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适应在各种不同场合与不同对象口语交际的需要;具备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口语能力,能与学生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教师口语第四讲ppt

教师口语第四讲ppt

教师口语的特点
规范性、教育性、针对性、启发 性、激励性。
教师口语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传递知识
教师通过口语向学生传 递知识,使学生能够理 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
识。
引导思维
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 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表达情感
教师通过口语表达情感, 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 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
处理学生问题的语言方法
耐心倾听
耐心听取学生的问题,了解其困 惑和需求。
明确回应
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明确和具体的回 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引导思考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培养其独 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4 教师口语的实践与提升
自我训练与反思
自我训练
通过录音或视频记录自己的教学实践 ,分析口语表达的流畅度、清晰度和 感染力,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03 教师口语的实际应用与案 例分析
课堂讲解的语言艺术
01
02
03
清晰简洁
教师需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复杂的概念,避免使用冗 长和复杂的句子。
生动形象
教师可以通过比喻、描绘 等手法,使抽象的概念变 得生动有趣。
节奏感
教师应注意语速和语调的 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
组织讨论的语言技巧
提问技巧
归纳总结
教师口语能够促进教 育公平和普及,使更 多的学生受益。
教师口语能够提高教 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 展。
教师口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与机遇
教师口语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应 对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挑
战。
教师口语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 理解,增进国际友谊与合作。
教师口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拥有广 阔的发展机遇,能够拓展教师的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教师口语课程是针对师范生及在职教师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旨在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普通话发音、口语表达技巧、沟通策略等。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教师掌握标准、流畅的普通话,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提升与学生的沟通效果。

二、课程目标1、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语音特点,提高普通话水平;2、学会运用口语表达技巧,提高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3、掌握有效的沟通策略,提高与学生的沟通效果;4、培养教师的口语教学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口语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1、普通话发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以及音变、音节、音韵的辨析;2、口语表达技巧:包括口头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条理性、形象性等,3、沟通策略:包括倾听技巧、提问技巧、反馈技巧等,以及应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策略;4、口语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教师的口语教学案例,培养教师的口语教学能力。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36学时,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9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普通话发音(9学时)1、声母发音训练;2、韵母发音训练;3、声调发音训练;4、音变、音节、音韵辨析。

第二单元:口语表达技巧(9学时)1、口头语言表达技巧;3、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单元:沟通策略(9学时)1、倾听技巧;2、提问技巧;3、反馈技巧;4、应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策略。

第四单元:口语教学案例分析(9学时)1、分析优秀教师的口语教学案例;2、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口语教学实践。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和沟通技巧,提高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本课程还将提供线上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提高。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概述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所需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幼儿教师口语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与幼儿沟通的能力,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用教师口语

实用教师口语

Part 1 开始上课1.All present? 同学们都到齐了吗?2.Anybody absent? 有缺席的同学吗?3.Listen up, class. 同学们请注意听。

4.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请注意听,好吗?5.Let's get started. 让我们开始上课吧。

6.Let me call the roll. 现在点名。

7.Please hurry up and sit down.请赶快回到座位上坐好。

8.Listen up, boys and girls.孩子们请注意听。

9.Let's begin. 让我们开始上课吧。

10.L et's start right now. 我们现在开始吧。

教师口语Part 2 课堂问候1.Hello,everybody. 大家好。

2.Good morning, everyone. 早上好,同学们。

3.Hi,boys and girls. 同学们好。

4.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们。

5.Glad to see you. 很高兴见到你们。

6.I am pleased to see you. 我很高兴见到你们。

7.Welcome back. How was your holiday?欢迎回来。

假期过得怎么样?8.What’s the matter with Zhao Wei?赵伟怎么了?9.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今天天气怎么样?10.Welcome back from the holiday.欢迎假期后归来。

Part 3 基本课堂控制指令1.Class begins. 上课!2.Now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36现在请打开书翻到36页。

3.Do what I do. 跟着我做。

教师口语

教师口语

教师口语复习☆ 绪论一、教师口语的含义1.含义:教师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

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的劳动工具。

二、教师口语的特征1.从言语内容看,教师口语是教育教学的专门用语,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

(1)教师口语的教育性:首先要求教师口语本身健康、文明、进步,禁止粗俗、低级、落后;还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2)科学性有两层含义:①教师的语言须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②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的正确、完整和严密。

2.从言语形式看,教师职业口语是经过提炼的有准备的口头语言,具有口头性和规范性。

3.从言语过程看,教师口语是师生双边言语活动的一方,具有反馈性和控制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根据学生的反馈立即接受信息的反应,做出及时的控制和调整。

○ 第一章 倾听一、口语交际的一般过程 (如右图)二、倾听的技巧1.专注,彰显你的诚意和教养2.耐心,传递你的信任与尊重3.回应,表达你的鼓励和理解4.避免自以为是5.避免中途打断说话者第二章 表达一、口语表达的基本方式及其优缺点 ○1.复述 就是把读过、听过的语言材料重新叙述一遍。

(1)忠实于原材料的内容或要点;(2)完整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3)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4)口语化。

2.解说 是说明事物、解释事理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

3.辩论 是观点对立的双方明辨是非,借以说服或驳倒对方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

(1)对立性;(2)严密性;(3)机敏性。

4.演讲 是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就某个问题面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

(1)鲜明的目的性;(2)感人的艺术性;(3)和谐的综合性。

5.交谈 通过相互谈话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或者是了解某种情况、解决某种特定问题的一种交际形式,是人际之间最直接、最简便、最广泛的交往形式。

(1)话题灵活;(2)听说兼顾;(3)口语化。

教师口语

教师口语

绕口令练习: 舌尖前音: 做 早 操 早晨早早起,早起做早操,人人做早操,做操身体好。 子 词 丝 四十四个字和词,组成一首子词丝的绕口令。桃子李子梨子栗子桔子 柿子杏子,栽满院子村子和寨子。刀子斧子锯子凿子锤子刨子尺子,做出 桌子椅子和箱子。名词动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助词连词,造成句子诗词和 唱词。蚕丝生丝热丝染丝晒丝缫丝织丝,自制粗丝细丝人造丝。 三哥三嫂子 三哥三嫂子,请借给我三斗三升酸枣子。等我明年上山摘了酸枣子, 再如数奉还三哥三嫂子这三斗三升酸枣子。 司机和雌鸡 司机买雌鸡,仔细看雌鸡,四只小雌鸡,司机给四十。
字 的 对 比 早——找 自——治 栽——摘 在——寨 赃——张 赞——站 次——翅 催——吹 错——绰 撮——戳 财——柴 蚕——缠 撒——衫 丧——尚 骚——烧 伞——陕 腮——筛 髓——水 词 组 对 比 作者 增长 自治 宗旨 总之 阻止 最终 作战 正在 指责 制造 中子 种族 著作 推测 沼泽 财产 促成 残春 操持 彩超 草场 存储 曹冲 场次 储藏 纯粹 揣测 成才 差错 唱词 尺寸 散射 丧失 私事 所属 虽说 随时 损伤 宿舍 上诉 神色 收缩 输送
2、平、翘舌音辨记方法举例:
1)、利用普通话声韵调拼合规律类推记忆。 如:zh、ch、sh只与uɑ、uɑi、uɑnɡ相拼, z、c、s不与uɑ、uɑi、uɑnɡ相拼。
2)、记少不记多 如:z——en少,只有“怎”一个字,而zh——en多,真、珍、 诊…… 3)、自编顺口溜记字,如: uɑnɡ、uɑi、uɑ翘舌不用怕,松、耸、送翘不动(平舌)
舌尖后音: 知道不知道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知道说不知道,也不要不 知道装知道。 晒人肉 日头热,晒人肉,晒得心里好难受。晒人肉,好难受,晒得头上直 冒油。 叔叔煮肉 朱叔叔煮熟了熟猪肉,迟叔叔炒熟了臭猪肉。市上吃上了熟猪肉。 人人都不吃臭猪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一般口语:是交流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双向互动的一种语言活动,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态度。

2、教育口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使用的工作用语。

3、教师口语:也称教师职业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劳动的工具。

4、态势语:又称体态语,它是一种利用表情、眼神、手势、身姿等非语言因素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言语辅助形式,是口语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辅助手段。

5、教学口语:教学口语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用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用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

6、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思想交流的言语活动。

7、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8、教师口语风格:教师长期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口语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言语气氛和言语格调,是教师口语艺术成熟的标志。

你心目中的教师:良好宽厚的师德;坚实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能力
舌耕为业智商、情商、语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博学笃行,为人师表)
一般口语交际
一、一般口语交际原则
1.合作原则:数量、质量、关联、方式
2.得体原则:礼貌、幽默、克制
3.角色原则
二、一般口语交际对象
1. 语言习惯
2. 性别年龄
3. 职业身份
4. 知识背景
5. 心情性格
6. 对象复杂
二、口语交际环境
1、言内环境:语言类环境:上下文、语气、语调、停顿
副语言类环境:体态语
2、言外语境:社会环境: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等
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时令、景物等
三、态势语(得体;自然;适度)
(1)服饰(2)站姿(3)坐姿(4)手势(5)表情
态势语的作用:
(1)补充、强化口语信息(2)沟通和调控交际。

(3)产生动态的直观形象
四、倾听能力与思维能力
1.倾听的作用:
(1)有利于说服别人(2)有利于消除误解(3)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4)有利于加深人际关系(5)有利于解决问题
2.思维方式培养和提高
倾听的技巧:集中精力;开放的姿态;积极回应;适当的身体语言
五、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与技巧
1、基本形式:1.复述2.描述3.解说4.评述
2、教师口语的基本要求:规范;简洁;清晰;生动;圆润;自然
(一)响度:1、声音不宜过高2、声音不宜过低3、声音不宜平直。

(二)清晰度(三)流畅度(四)语速
二、教师教学口语的特点
(一)规范性(二)科学性(三)形象性(四)启发性(五)儿童化
教学环节用语训练
一、导入语
(一)导入语的含义和功能
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是教师讲授新内容的导言,是引入课程新内容的第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

(二)导入语的功能
1.激发兴趣
2.引入情境
3.活跃气氛
4.承前启后
5.启发思考
(三)导入语的要求
1.目的明确,准确简明;
2.直观生动,激发兴趣;
3.启发思维,趣味盎然
(四)导入语的类型
1.故事导入
2.情境导入
3.温故导入
4.教具导入
5.谈话导入
6.游戏导入
7.实验导入
8.设疑导入
二、讲授语
(一)讲授语的含义和功能
讲授语是教师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用语。

功能:1.传授知识2.启发思考3.传道育人
(二)讲授语的要求:1.准确清晰2.生动形象3.重点突出
(三)讲授语的类型:1、画龙点睛式2. 讲析式3.归纳式4. 谈话式
三、提问语
(一)提问语的含义和功能
提问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语言形式。

(二)提问语的功能:
1.启发思考,活跃思维
2.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3.沟通情感,获得信息反馈(三)提问语的要求:1.提问要有启发性2.提问要适时3.提问要适度
(四)提问语的类型:1.引发激趣式2.疏导释疑式3. 比较强调式4.评价总结式四、结束语
(一)结束语的含义和功能
结束语又叫断课语、结尾语,它是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总结或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迁移所运用的语言。

(二)结束语的功能
1.综合、概括、巩固和强化新授内容
2.启迪思维,开阔视野,提升情感
(三)结束语的要求:1.简明扼要2.概括到位 3.趣味盎然
(四)结束语的类型:1.归纳总结式2.拓展延伸式
五、应变语
(一)应变语的含义和功能
应变是教学机智的表现,是教师个性中的即兴反应与适应能力的外显形式。

(二)应变语的功能
1.调节课堂氛围
2.调整学生注意力
3.调控教学过程
(二)应变语的要求
1.应变要及时
2.应变要得当
3.应变要巧妙
(三)应变语的类型
1.转移话题
2. 制造悬念
3.幽默化解
4.旁敲侧击
5.因势利导
6.巧借情境
7.以静制动
8.利用态势
教育口语训练
1、沟通与说服
2、表扬与启迪
3、批评与教育
一、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
(一)教育口语的主要特点: 1.针对性2.诱导性 3.说理性 4.感染性
(二)教育口语的基本要求: 1.简洁、生动 2.亲切、自然3.文明、礼貌
二、沟通与说服: 1.正面说服 2.诱导 3.引导4.劝导5.情理动人6.迂回诱导
说服的技巧
(一)创造出良好的“是”的氛围。

(二)体验对方的感受
(三)称赞并欣赏他人. (四)暗示法(五)借此说彼
三、激励
1、主要特点与功能:把握好强度,角度、尺度、程度、注入情感的浓度。

2、基本方式与方法: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全员激励。

3、说服的基本原则:提高说服者信誉;了解说服对象;把握说服时机;营造说服范围
表扬语
1.主要特点与功能:以鼓励为主、以引导为主、以稳定为主。

2.基本方式与方法:对优秀生的表扬;对后进生的表扬;对一般学生的表扬
批评语
1.主要特点与功能:多肯定,少否定。

要有理、有节、有度。

批评方法要因人而异。

2.基本方式与方法:用夸赞代替批评、将问句变为陈述句、将制止变为诱导、渐进式批评、商讨式批评、发问式批评。

3.批评语应注意的问题:不要厉声斥责学生、不要语言粗俗。

批评的技巧
(一)从称赞入手(二)暗示批评法(三)先己后人法(四)以问代责法(五)激励式的批评(六)建议式批评(七)幽默批评法(八)留有余地法(九)惩戒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1、口语交际的特点
思维与表达的同步性;交流过程的双向性;交际手段的综合性;
(一是有声语言;二是“有色”语言;三是“有形”语言)
交际目的的现实性
2、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注意交际的态度;会倾听;善表达;会应对
3、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
(1)突出双向互动性
(2)坚持言语实践性
(3)重视情境多样性
演讲与朗诵
演讲:向对方讲述道理(说理)充满感情的语言,抒情性议论(动情)上述共同目的是鼓动对方,使其接受(鼓动)。

鼓动性(艺术性)、说理性、动情性
三、演讲的基本语调及演讲语调设计
(一)演讲情感基调——亲切感(认真、诚恳、平等)
(二)演讲语调设计
1.言之有文:情感色彩鲜明。

2.言之有序:变化错落有致,层次清楚。

条理分明,强弱高低,快慢,有张有弛。

3.言之有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4.言之有理:情感发展,反复推敲,设计合理。

教师交际口语
家长会议;接触领导;同事相处;联络社区;座谈调研
一、交际场合中的时、空、人三维统一
(一)交际场合中时间、空间与人物身份的统一
(二)交际场合中时间、空间与人物境遇的统一
(三)交际场合中时间、空间与人物心态的统一
教师口语风格与教师成长
特点:个体性创造性审美性稳定性多样性
(二)教学风格的特点
1.教学风格的独特性2.教学风格的多样性
3.教学风格的稳定性4.教学风格的发展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