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朗读训练教案

合集下载

教师口语朗读训练教案

教师口语朗读训练教案
这一作品描述了作者离开祖国时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在这一段中,表达了作者即将离开祖国时的依依不舍的离别深情。这里既有对祖国的爱,又有对离别的悲伤。朗读时,语气要低沉,声音要徐缓,仿佛负重,气息有些凝涩。
三、各种文体的朗读
明确了朗读的基本要求,掌握了朗读的基本技能、技巧,这只是朗读的初级阶段,作为一名教师还必须抓住各类不同文体的朗读特点,形成朗读能力与风格的多样化,以期达到朗读的高水准阶段。
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的;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的;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是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是气少声淡;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如:
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哲诗”庄子与“诗哲”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度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字,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赵明《庄周屈原比较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训练基本要领
1.规范化的朗读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语音标准规范 语意内涵明晰
语气轻重相宜 语调变化有致
速度快慢合体 节奏和谐协调

口语教案——朗读训练

口语教案——朗读训练

口语教案——朗读训练
1. 引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朗读技巧。

通过朗读练,学生可以提高发音准确性、词汇理解和语调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各个年级和水平的学生。

2. 目标
- 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流利度
- 增强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语调运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教学内容和活动
3.1 语音练
- 学生自主听录音,模仿发音并纠正错误
- 分组朗读练,互相评价发音准确性
3.2 词汇理解
- 提供一段简短的文章或短篇小说,让学生阅读并标记不理解的词汇
- 引导学生使用词典或在线资源查找和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 学生朗读文章,并在朗读过程中特别注意标记的词汇
3.3 语调运用
- 提供一段包含情感表达的对话或短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情感表达的语调特点
- 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强调正确的语调运用和情感表达
4. 教学方法和策略
- 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朗读练
- 提供个人化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不断改进
- 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互相支持
-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录音、视频和在线工具
5. 评估和反馈
-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流利度
- 提供书面反馈,指出学生在朗读练中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 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估过程,以增强学生的研究动力
6. 结束语
通过本教案的朗读训练,学生将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自信地运用英语。

同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馈,学生可以持续改进自己的发音准确性、词汇理解和语调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案项目三 朗读训练:重音与语调课程教案

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案项目三 朗读训练:重音与语调课程教案

重音与语调一、重音(一)重音的含义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需要加重加强部分读音,以强调文本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词句,使文章的重点内容听起来更清晰、更突出。

被强调的那些词句就称作重音。

朗读过程中,在同一句话中,由于重音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会发生巨大变化。

【经典案例】①我请你吃饭。

(请你吃饭的不是“别人”)②我请你吃饭。

(怎么样,给面子吧?)③我请你吃饭。

(不请“别人”)④我请你吃饭。

(不请你“唱歌”)(二)重音的确定朗读前,要熟悉作品内容,分析出词语在表达意义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明确每一句话中应该进行强调和突出的音节或词语。

注意“重音”与“非重音”是相对存在的一对概念。

确定重音时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重音的确定没有固定模式和方法,只能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朗读的目标,才能准确地进行确定。

1.依据语法结构而确定的语法重音对于普通的句子,通常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要特别强调的用意,重音就需要依据语法结构去确定,这类重音叫做语法重音。

通常包括短句中的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代词等。

朗读时,对于语法重音不必过分强调,只要读得略重一点就可以。

2.依据语意感情而确定的逻辑重音作品中经常会有一些句子,情感特殊、结构复杂、意义曲折,重音的确定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加以观察和推敲,这类重音叫逻辑重音。

任何语句都是由语法、逻辑、感情三方面组成的,因而都具有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朗读是用有声语言进行表达的动态过程。

在实际朗读中要综合使用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同语法重音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当二者不一致时,语法重音必须服从逻辑重音。

(三)重音的类型1.并列性重音在段落、语句中有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通常用并列连词或者顿号体现,为了使事物的特征突出,需要并列性重音。

【经典案例】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中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朗诵

中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朗诵
教学
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一、复习回忆
1.教师口头提示:上学期学习了阅读知识,请大家回忆相关内容。
2.学生自由回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3.学生讨论交流回忆的结果。
4.学生用笔勾勒阅读知识内容提要。
5.学生代表口答。
6.教师口头小结学生口答情况。
如何做到表现适度、不瘟不火?
(3)借助手势传情达意
手势,是用手和用胳膊的动作与造型来表达思想感情。手势的含义十分丰富,在姿态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阅读文本54页,明确手势划分类型
师:语气、表情、手势,都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在大方得体的前提下,与朗诵的内容相结合,突出朗诵重点就行了,切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气足声硬易于表现愤恨之情
气缓声沉适宜表现悲哀之情
气舒声平可表现陶醉之情
总之、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2)借助表情传情达意
表情,是指面部表情,即眼、眉、嘴以及头等配合的协同动作
运用面部表情要遵循以下原则
发自内心真诚自然
与表达内容和现声气氛相适应
表现适度、不瘟不火
有鲜明感
提问学生回答:
在愉快的场合和悲哀的场合分别该用什么样表情?
可以分成5个小组。
学生任一小组代表诵读其作品。
学生相互评价代表诵读质量。
教师公开、客观评价。
教师范读示例。
五、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全课内容。
布置本课作业:课后自己寻找诵读材料加以练习诵读技巧。

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案项目三 朗读训练:停连与速度课程教案.pptx

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案项目三 朗读训练:停连与速度课程教案.pptx
朗读中,各种停连没有固定的模式,会结合实际情况发生多样的变化,而且每个读者的修养、声音、语言不同 ,表达方法也就千差万别。此外,在具体实践中,多种技巧往往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使用的。在语意清晰和思想 活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移动位置或延长/缩短时间,或增加/减少等方式,来灵活地使用停顿,就会传达出新的意韵 。
于深入钻研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只有真正领会到位了,才能借助朗读的技巧,更好地表达作品和作者 的思想感情,发挥朗读的作用。语速通常与以下几方面直接相关。
(一)不同的场面
.急剧变化的场面宜用快读。
【经典案例】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 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 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 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在朗读实践中,要根据文本内容的实际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再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再附以语速、节奏、重音 、语气等各项技巧,才能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停连,达到效果的最优化。
二、语速
语速就是朗读时节奏的快慢。说话的速度是由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读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不同文 章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存在差别,所以,有的文章需要读快一些,有的文章需要读慢一些,有的文章是 部分内容读得快一些,其他部分读得慢一些,还有的部分需要逐渐加快或逐渐放慢。节奏的把握应当立足整篇文章 ,整合具体内容、结构层次、情感思想,掌握好节奏上的速度,以声音表现情感,声音和情感合并同行,需要考虑 结构层次、段落分布的区别和联系,需要考虑声音的力度和速度的主从、承续对比与分合。要正确地掌握语速,关 键在

幼师口语朗诵教案模板及范文

幼师口语朗诵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口语朗诵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朗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口语朗诵的基本技巧,能够正确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舞台表现力,使他们在朗读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PPT、背景音乐、小奖品等。

2. 环境布置:宽敞明亮的教室,布置成舞台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进入课堂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口语朗诵课的内容和目标。

(二)基本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口语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音、语调、节奏等。

2. 通过PPT展示相关技巧,使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

(三)示范与模仿1. 教师示范一段口语朗诵,让幼儿跟随模仿。

2.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逐一指导。

(四)分组练习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适合的朗诵材料。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朗诵的分工和技巧。

3. 每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1. 每组轮流进行朗诵展示,其他组员认真倾听。

2.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六)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本次口语朗诵课进行总结,强调口语朗诵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口语朗诵练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本次口语朗诵课的实际情况,总结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2. 分析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案范文:《童年的故事》口语朗诵教学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口语朗诵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教师口语》教案设计

《教师口语》教案设计

《教师口语》教案设计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朗读技能训练一、朗读的基本要求二、朗读的基本技巧第二节演讲技能训练一、演讲的本质与特征二、演讲的有声语言三、演讲的无声语言四、演讲的分类五、演讲的应变技能第三节听说技能训练一、听话技能训练二、说话技能训练第二章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朗读技能训练所谓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书面材料念出来,它是一种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于听觉的有声语言活动。

朗读的特点是口语化、艺术化和针对性。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一)发音准确(二)吐字清晰吐字归音总的要:咬住字头和字颈,发响字腹,收全字尾。

30(三)传情达意(四)自然流畅二、朗读的基本技巧(一)重音重音是指在句子中某个词语说得特别重或者特别长。

1、分类结构重音:这类重音与句子的结构有关;老王看.了。

(重音在“看”)如果句中有了宾语,则宾语较重,如老王看书.了。

(重音在“书”)如果句中有修饰语,则修饰语较重,如楼.上的老王看书了。

(重音在“楼”)如果句中出现疑问词,那就表明了人们关心所在,如谁.看书了?(重音在“谁”)强调重音:这类重音与演讲者强调的某个潜在语义有关。

(谁说不是啊!)(不是别人。

)(不是举着。

)(提着的是灯笼)(不是在跑。

)可是我们联系上文:“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就可以判定,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重音应该落在“灯笼”上,因为只有这样,才30能与“流星”挂起钩来。

2、表现方法①重音重读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写吧!②重音慢读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坏。

③重音轻读我站在天安门前,深情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着,盼望练习:我的“自白书”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祈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30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家王朝。

幼师口语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幼师口语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适用年龄: 4-6岁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培养幼儿对朗诵的兴趣,学习基本的朗诵技巧。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激发他们对语言艺术的热爱。

3. 能力目标:提高幼儿的语音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 诗歌或故事材料,适合幼儿朗诵的版本。

2. 适合朗诵的背景音乐。

3. 口语朗诵示范视频或录音。

4. 适合幼儿使用的朗诵道具(如小话筒、小帽子等)。

5. 小组讨论用的白板或黑板。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呼吸练习,如深呼吸、慢吐气等。

2. 通过简单的绕口令或儿歌,让幼儿熟悉声音的抑扬顿挫。

二、导入活动(5分钟)1. 教师播放朗诵示范视频或录音,引导幼儿观察朗诵者的表情、语调和肢体语言。

2. 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位朗诵者朗诵得怎么样?为什么?”三、朗诵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呼吸控制、节奏感、情感表达等。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诗歌中的押韵、节奏等,帮助幼儿理解。

四、小组讨论与实践(15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或故事进行朗诵。

2. 每组讨论如何分配角色,如何配合朗诵。

3. 教师提供道具,如小话筒、小帽子等,增加朗诵的趣味性。

五、小组朗诵展示(15分钟)1. 每组轮流进行朗诵展示。

2. 教师和同学给予评价和鼓励。

3.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分享朗诵过程中的心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朗诵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朗诵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延伸:1. 安排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朗诵,增进亲子关系。

2. 定期举办幼儿朗诵比赛,提高幼儿的朗诵水平。

注意事项:1. 教师在讲解朗诵技巧时,要尽量简单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2. 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朗诵,给予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

3. 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停连掌握技巧
a.语法停顿。又叫自然停顿,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如“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念成“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就把意思搞反了。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停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哪些地方该停呢?停顿时间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是段落>层次>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训练基本要领
1.规范化的朗读气轻重相宜 语调变化有致
速度快慢合体 节奏和谐协调
停顿长短恰当 情感鲜明适度
2.不同文体,朗读风格不一:
政论性文字材料——庄重(语音发音饱满,以中音区为主)
记叙文体——逼真、生动、绘声绘色、入情入景
连接的表现力。连接就是在书面上标有停顿的地方赶快连起来,不换气、不偷气,一气呵成,连接的作用,第一,是渲染气氛,第二,增强气势,能表达激情推进内容;表现停连技巧有三:一是气息要调解。比较大的停顿地方要换气,小的停顿要偷气(不明显的换气),另外要就气(一气呵成);第二,接头要扣“环”。即两个内容相联的句子,第一句的节尾压低,第二句的起音也要低,这样两个句子中的音位差就小,给人感觉环环相扣。第三,层次要“抱团”。句子的末尾音节不要往下滑,每层的意思要有鲜明的起始感、整体感。
教师口语朗读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掌握朗读的技巧及各种文体的朗读
教学
重点
1.朗读的技巧
2.各种文体的朗读
教学
难点
1.朗读的技巧
2.各种文体的朗读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朗读的技巧及各种文体的朗读 3课时
朗读检测 1课时
授课内容
【新课导入】
朗读是口语交际表达的基础。练习好朗读有利于我们掌握口语交际的语言表达。
慢节奏: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处景物,表现一次行动的迟缓节奏宜慢;表现平稳,沉郁、失望、悲哀情绪节奏宜慢。快节奏:表现情绪紧张、热烈、欢快、兴奋、慌乱、惊惧、愤怒、反抗、驳斥、申辩时宜快节奏。
节奏调度的几个原则:1、感情原则。2、语境原则。根据语言的环境调整。3、内容原则。根据内容调整。
节奏美体现方式:1、步韵。如:写文章时要体现节奏美,可用几个句子像散文诗那样压一下韵;2、对应。包括运用对比句和对偶句;3、排比句。4、复沓。反复使用形式和意义相近的词、句、段;5、层递。一层递一层;6、联珠和回环。联珠即把第一个句子末尾的词作第二个句子开头的词,回环即是一个词反复运用,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2)语调的基本类型。一般分四类:平直调,上扬,曲折,下降。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平直调:多用于陈述、说明的语句。表述庄重、严肃、回忆、思索的情形,表现平静、闲适、忍耐、犹豫等感情或心理。下降调:多用于感叹。有些陈述句,常表示祈求、命令、祝愿、感叹等方面内容,表现坚决、自信、肯定、夸奖、悲痛、沉重等。上扬调:多用于疑问句、反问句,或某些感叹句、陈述句。适用于提问、称呼、鼓动、号召、训令等场合,表达激昂、亢奋、惊异、愤怒等情绪。曲折调:多用于语意双关、言外之意、幽默含蓄、意外惊奇、有意夸张等地方,表示惊讶、怀疑、嘲讽、轻蔑等心绪。在实际应用中四个语调不是孤立的,语调变化不以句子为单位体现,而表现在语流中的千差万别的变化。
b.逻辑停顿。是根据要强调的停顿,苏联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如果没有逻辑的停顿的语言是文体不通的话,那么没有心理停顿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逻辑停顿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c.感情停顿。又叫心理停顿,逻辑停顿为理智服务,感情停顿为感情服务,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作的停顿。 D.特殊停顿。为加强某种特殊效果或应付某种需要所作的停顿。停顿的表现力:第一,可以变含糊为清晰,如:“最贵的一张(停)值一千元”,表示最贵的只有一张,其它的不足一千元;第二,变平淡为突出;第三,变平直为起伏。如“大堤上的人/谁/都明白”就有起伏:第四,变松散为整齐;有些排比句通过停顿变得很美,节奏很好,如写交通安全的一篇演讲稿:“每天的太阳是您的,晚霞是您的,健康是您的,安全也是您的”,要声断,气不断,情不断。要重复强调的是停顿不是中断,只是声音的消失,它绝对是气流与感情连起来的,有停就有连,而且某种激烈、紧张的情况下需要连接。
3.节奏变化技巧
说话要有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起的时候起,这样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形成了口语的乐感和乐耳动听,否则话语不感人,不动人,口语中有带规律性的变化,叫节奏,有了这个变化语言才生动,否则是呆板的,有位意大利的音乐家,他上台不是唱歌,他把数字有节奏的、有变化的从1数到100,结果倾倒了所有的观众,甚至有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可见节奏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节奏与语速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语速只表示说话的快慢,节奏包括起伏、强弱。
议论文体——立场鲜明、褒贬色彩鲜明、语言铿锵有力、表达简洁利落
说明文体——关键词、中心词加重分量
二、朗读的技巧训练
(一)外部技巧:
1.重音运用
生活中经常运用重音,重音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如,“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么”,“大意”是大概的意思,如果把“意”轻念,就是“粗心”的意思。所以,重音具有区别词意的作用,读重读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重音可分为三种:1、语法重音。是按句子的语法规律重读的音,2、逻辑重音。是根据演讲说话的内容和重点自己确定。3、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微的心理来安排。重音不一定重,有时放轻也起了强调的作用。重音有二种,一种是重重音,一种是轻重音。重音怎样体现?一是加大音量,二是拖长音节,三是一字一顿,四是夸大调值(调值有一个五度表: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
4.语气的控制技巧
语气包含五个涵义:一是“式”指语法形式;二是“调”指语音的调,三是“理”指逻辑的推理,四是“采”修辞的文采,五是“色”发声的气色,由这五个方面综合包括在一个“情”字,要恰到好处表达感情必须要在这五个方面下工夫。
(1)语气的感情色彩。是指语句内在的具体感情的积极运动的显露,它表现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一般说,表达“爱”气徐声柔,表“憎恨”气足生硬,表“急”气短声促,表“喜”气满声高,表“怒”气粗声重,表“悲”气沉声缓,表“惧”气提声滞,表“疑”气细声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