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反馈行为分析-最新作文资料

合集下载

高水平幼儿园教师言语反馈的特点及启示

高水平幼儿园教师言语反馈的特点及启示

高水平幼儿园教师言语反馈的特点及启示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言语反馈是幼儿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言语反馈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语言和社交的发展。

本文将从高水平幼儿园教师言语反馈的特点及启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情感鼓励高水平幼儿园教师在言语反馈时,注重情感表达,将鼓励和赞扬渗透在语言中。

通过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认可和赞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幼儿发展个性和自我意识。

2.精准明确高水平幼儿园教师的言语反馈精准明确,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给予具体的评价和指导。

通过精准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信息干扰和误导,提高教学效果。

3.积极引导高水平幼儿园教师的言语反馈不仅具有情感鼓励和精准明确的特点,还能够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反思和探究,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思维发展。

在反馈过程中,高水平幼儿园教师善于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和自我纠错,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发挥言语反馈的积极作用言语反馈是幼儿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语言和社交的发展。

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言语反馈的积极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反馈策略,将评价和指导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2、注重情感表达和人情味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呵护,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情感认可和赞赏。

因此,幼儿教师在言语反馈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表达和人情味,将鼓励和赞扬渗透在语言中,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3、精准明确和积极引导并重总之,高水平幼儿园教师言语反馈的特点及启示,为幼儿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分析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分析

理论思考_…91^1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分析◎吴蒙娇【摘要】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教育方法是否适宜的必要手段,有助于教师 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语评价还存在评价内容较为片面、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缺乏针对性与个体差异性、评价意图以判断为主以及倾向于使用否定性言语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从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意图以及评价语言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帮助教师审视现有的评价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言语评价;集体教学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吹响了我国幼儿教育事 业改革的号角,其中,教育应“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 展”这一观念的提出,使得发展性评价理念得以建构。

教师评价 行为不仅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 升、教学活动的生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儿童的发展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给予其 恰当、有效的评价,反馈给幼儿有益的学习经验,拓宽幼儿的学 习与发展之路,帮助幼儿更为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推动幼儿的 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评价既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 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 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因此,剖析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行为,对于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_)评价内容较为片面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导向,同时也是教师评价 幼儿学习与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

但是一节教学活动所包含的目 标往往较为单一,难以涵盖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所有目标。

评价内 容的整体性体现在,教师应从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综合地评 价幼儿,其中应当整合幼儿发展领域的各个目标维度。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问题及对策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问题及对策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问题及对策【摘要】幼儿语言教育是关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教师言语行为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语速过快、使用难以理解的词语等,这些问题会对幼儿语言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教师言语行为问题,探讨其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如提倡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注意语速和语调的调节等。

通过改善教师的言语行为,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师言语行为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幼儿在语言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教师言语行为、问题分析、影响、对策建议、结论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教师的言语行为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影响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言语行为不当的问题,如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频繁使用否定性词语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问题及对策,希望通过分析教师言语行为问题的根源,探讨其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幼儿语言教育的理解,提升教师的言语专业水平,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问题及对策,旨在通过分析教师在语言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幼儿语言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教师在言语行为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这些问题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具体影响,从而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教师言语行为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指导,为幼儿语言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言语反馈研究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言语反馈研究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言语反馈研究一、引言言语反馈是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思维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教师在使用言语反馈时需要特别注意其效果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言语反馈的特点、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二、言语反馈的特点1. 针对性:教师的言语反馈应当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和回答,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2. 及时性:教师需要在幼儿回答后及时给出反馈,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3. 准确性:教师的反馈应当准确反映幼儿的表现,避免误导或错误评价。

4. 激励性:教师的反馈应当以激励和鼓励为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存在的问题1. 笼统性反馈:教师使用“好”、“很好”等笼统性词汇进行反馈,缺乏具体评价和建议。

2. 延迟性反馈:教师不及时给出反馈,导致幼儿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情况。

3. 准确性不足:教师反馈的内容与幼儿的实际表现存在偏差,导致误导或错误评价。

4. 激励性不足:教师的反馈缺乏激励性,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优化策略1. 提高反馈的针对性:教师应当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和回答,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2. 及时性反馈:教师需要在幼儿回答后及时给出反馈,以提高幼儿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反馈的准确性:教师应当仔细听取幼儿的回答,准确反映其表现,避免误导或错误评价。

4. 增强反馈的激励性:教师应当以激励和鼓励为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言语反馈的特点、问题及其优化策略的探讨,发现教师在使用言语反馈时需要特别注意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激励性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注意提高反馈的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激励性,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幼儿园语文教学反馈报告(集合8篇)

幼儿园语文教学反馈报告(集合8篇)

幼儿园语文教学反馈报告(集合8篇)报告一:幼儿园语文教学反馈根据我们对幼儿园语文教学的观察和评估,以下是我们的反馈:1. 教学内容:幼儿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汉字认读、儿歌、童话故事等。

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幼儿的研究兴趣。

2.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游戏互动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语文知识。

3. 教学资源: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具、绘本、多媒体设备等,这些资源有效地支持了语文教学的开展。

4. 教学评估:幼儿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如观察记录、小测验等,及时了解幼儿的研究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报告二:幼儿园语文教学反馈继续上一篇报告的反馈,以下是我们的进一步观察和评估:1. 教学环境:幼儿园创设了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置、墙面展示等,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2. 教学活动: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诵、语文游戏等,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开展个性化教学,满足了每个幼儿的研究需求。

4. 家校合作:幼儿园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定期举办家长会、家庭作业等活动,促进了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孩子的语文研究。

报告三:幼儿园语文教学反馈我们进一步观察和评估了幼儿园的语文教学,以下是我们的反馈:1. 教学手段: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故事演讲、角色扮演等,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课堂管理:教师有效地管理了语文课堂,通过规范的课堂纪律和秩序,确保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3. 语言表达: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口语表达,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4. 口头评价:教师经常对幼儿的研究情况进行口头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激励幼儿继续努力。

报告四:幼儿园语文教学反馈继续上一篇报告的反馈,以下是我们的进一步观察和评估:1. 书写训练: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书写能力,开展了汉字书写训练和字帖练等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字形规范性和书写技巧。

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研究吕萍读后感

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研究吕萍读后感

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研究吕萍读后感
对于"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研究"这篇文章,我有一些读后感想。

首先,这篇研究文章提出了很有意义的课题。

教师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的言语行为对于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教师言语行为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文章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对于增进我们对教师幼儿互动中言语行为的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文章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梳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言语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和作用,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指导和启示。

对于教师和研究者来说,这些分析和案例是非常有价值的。

除此之外,文章还提出了一些对教师言语行为的改进和提高建议。

这些建议都是基于研究结果和理论总结而来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引起教育界和教师的重视,并能够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得到应用。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对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教学现场中幼儿教师言语评价行为取向的观察分析

对教学现场中幼儿教师言语评价行为取向的观察分析
合 活 动 内容 自然 、生 动 地评 范 的行为 有利 于集 体 教学 活动 的开 展 ,教 师对儿 童
价 了儿 童 的坐 姿 ,营造 了适 宜 的教 学 活动 氛 围 。在 学 习行为 的评 价有 其合 理性 ,但教 师是 否可 以将 一
教 师表 扬个 别 儿童 时 ,其 他儿 童也 会 意识 到并 调 整 部分话 语权 让 给儿 童 呢 ?这样 ,儿 童提 问 与 回答 问
思 考 问题 的 角度 。其 中存在 着教 师要 求 的规 范性 与 儿 童 学 习的 创 造性 、主体 性 之 间的 矛 盾 。对这 一矛盾 的认识 ,有 助 于教 师深 入 思考和探 索教 学评价 的适 宜性 问题 。 [ 关键 词 ]幼儿教 师 幼儿 园教 学活动 言语评 价行 为 教 学评 价
0 0 0 o 0
对教 学 现 场 中幼 儿 教 师言 语 评价 行为取 向的观察分析
口陈 懿 王 春 燕
[ 摘 要 ]文章 以幼 儿 园集体教 学活动 为例 ,分析 了活动 中教 师 言语 评价 行 为的取 向。 教 师的 言语 评价侧 重 于唤起 教 学活动 常规 ,帮 助儿 童建 构规 范的 言语 表达 .引导儿童 k e  ̄ - N
规 、言语 表达 、思 考角 度等 作 出肯定 性 、否定 性或 学 活动常 规 。
两 可的 口头言语 评 判 。幼儿 教师 言语 评价 的应 然状 态 是使 儿童 的学 习行 为 、知识技 能等 得到 改进 。对
1 . 对 坐姿 的规范
教 师注 重对 儿童 坐姿 的言语 评价 ,源 于端 正 的
乏 中小 学课 堂 的上课 仪 式 ,因此 儿 童往 往难 以立 即
适应 从 自由活动 向教 学 活动 的角 色转 换 。此 时 ,教 许 就发 言 的违规 者 ,而未发 言 的儿童 则成 了被 忽 略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语言行为探析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语言行为探析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语言行为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语言行为的重要性及影响。

首先分析了教师语言行为对幼儿语言发展、情感、认知的影响,指出教师语言行为需及时纠正并给予积极引导。

其次探讨了教师语言行为的特点与技巧,提出了教师在语言教育中应具备的能力和方法。

然后提出了教师语言行为指导原则,包括鼓励、赞美、引导等。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教师语言行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引发了对教师语言行为的重视和思考。

结论部分总结了教师语言行为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提升幼儿语言教育质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教师语言行为、幼儿语言发展、情感认知发展、技巧、指导原则、案例分析、重要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行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视日益增强,因此教师语言行为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幼儿阶段,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表达情感、建立关系的关键。

教师作为幼儿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其语言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发展、情感认知等方面。

随着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自身语言行为对幼儿的重要性。

对于教师语言行为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全面成长。

本文旨在通过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语言行为的探析,探讨教师语言行为在幼儿语言发展、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影响,总结教师语言行为的特点与技巧,提出教师语言行为的指导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具体展现。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进一步强调教师语言行为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指导,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语言行为对幼儿语言发展、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反馈行为分析
言语行为(speech act)是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

赛尔认为,每一种言语行为都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

〔1〕分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可以从中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

本文关注的主要是教师的言语反馈行为,即教师向儿童反馈有关他们对问题回答的准确性、清晰性、原创性等方面信息的言语行为。

作为师幼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反馈行为不仅会影响师幼言语互动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过程。

卫瑟门(Wasserman,1990)指出,“教师给予儿童的反馈会在无意中鼓舞或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它具有的权威性可以促使儿童增加或减少思考,也可以允许或禁止儿童思考”。

〔2〕本研究希望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客观呈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反馈行为的现状,分析言语反馈行为背后隐含的意图,为教师反思自己的言语行为提供新的思考路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者以非参与者的身份,在幼儿园随机观察并拍摄了8个集体教学活动,包括5个语言活动,2个科学活动和1个健康活动。

研究者在随堂速记的基础上,对拍摄的教学活动录像进行了白描式转录,从而更完整地还原了教师的言语反馈行为以及相关的语境,以便深入分析教师言语反馈行为的使用以及教师言语反馈前后儿童的表现。

在转录时,“CC”表示全体或部分儿童,
“C”表示单个儿童,“T”表示单个教师。

研究者主要参考鲍格顿和贝克莱提出的分检资料程序对相关材料进行编码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8个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反馈行为的编码分析,研究者发现教师的言语反馈行为可以归为五类,分别是评判回答的准确性,重复回答的内容,引导儿童调整思考问题的角度,推进儿童的表述,鼓励原创性回答。

对一些“嗯,坐下”之类的无效反馈,本文不予分析。

(一)评判回答的准确性
1.运用简单词汇笼统反馈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会以“好”“真棒”“不对”等简单词汇笼统回应儿童。

案例1(阅读活动“想吃苹果的小老鼠”)
T:(出示PPT)看,这是一棵怎样的苹果树?
C:好像是秋天,我看到树上只有几片叶子了。

T:嗯。

(将一只手高高抬起)这说明这棵树怎么样?
C:很高。

T:对呀,这棵苹果树真高呀。

“这是一棵怎样的苹果树?”这一问题原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答案,但教师将回答预设成“很高”。

在儿童说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用“对呀”打消了儿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可能性。

Sadker等人的研究表明,“好极了”这类程序化的反馈,事实
上是最无效的反馈。

〔3〕
2.加入分析语汇的具体反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具体反馈可以表明教师的交流意向,即教师不仅对儿童的回答作出评价,而且阐述了评价的理由。

交流意向是指说话者不仅要表征某种东西,而且这种表征要被听者识别出来,对听者产生影响。

〔4〕
案例2(阅读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
T:莎莎想请乌龟来帮忙,马上把她的这颗牙齿拔下来。

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了吗?
C:没有。

T:你觉得她的愿望为什么没有实现?
C:因为乌龟睡着了。

T:乐乐的眼睛真亮!我们来仔细看看,莎莎的小帮手在干什么?
CC:闭着眼睛在睡觉。

案例3(语言活动“民间歌谣《插秧歌》”)
T:老爷爷为什么要插一撮秧苗后退一步?为什么不一直向前呢?
C:你昨天告诉过我们的,“要看着我们,不然走丢了怎么办”。

T:哦,上次我带你们下楼的时候,你发现了这个秘密,是不是?老爷爷退后一步,才能看清楚秧苗,把秧苗插整齐。

如果
他只向前走,就看不清楚整齐不整齐了。

与“对”“不对”等笼统反馈所传达的隔阂感不同,加入分析语汇的具体反馈能帮助儿童理解“何以如此”。

在案例2中,教师表扬乐乐能够找到答案是因为他观察细致。

在案例3中,教师对儿童的回答作了较为具体的评价,使其他儿童理解这位小朋友之所以能说出答案,是因为他将问题与自己的类似经验联系起来了。

对个体儿童而言,加入分析语汇的具体反馈能让儿童感受到教师及时沟通的真诚。

对儿童群体而言,这种反馈有助于儿童理解教师的交流意向。

(二)重复回答的内容
1.明确答案
案例4(阅读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
T:刚才有小朋友说用剪刀拔牙齿。

你们想想看,用这个办法怎么样?
C:会把肉剪掉。

T:哦,响亮一点。

他刚才说会把肉剪掉。

教师重复了儿童“会把肉剪掉”的回答,既能让儿童体会到自己被尊重,又能让更多儿童听清楚这一儿童的思考结果。

教师利用转述的方式重复儿童的回答,便于将对话的主体从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吸引更多儿童参与讨论。

2.提供范例
案例5(阅读活动“想吃苹果的小老鼠”)
T:小鸟用什么本领摘苹果?
C:小鸟飞到树上面,飞到树的顶端,把果实摘下来。

它就可以吃到苹果了。

T:飞到树的顶端,把果实摘下来。

说得真好。

教师重复儿童的回答,是因为相对其他儿童“用翅膀”“嘴巴咬”等回答,这一儿童的表述较为完整、生动。

这种重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为其他儿童提供范例。

(三)引导儿童调整思考问题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