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教学模式的探究及应用

1+1+1教学模式的探究及应用
1+1+1教学模式的探究及应用

"1+1+1教学模式"的探究及运用

陈仓区磻溪初中林涛近年来,学生的学习负担愈来愈重,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上下功夫,大胆尝试有效教学模式,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乐学好学。依据思想政治课自身学科特点,我在教学中提出了“1+1+1教学模式”。

“1+1+1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课堂内预习,把预习纳入课堂,让学生先自学;第二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完成教学任务;第三个环节是知识巩固,学生通过作业或教学资料或其他方式,对课本中的知识、观点给予理解和巩固。这也就是所谓的“知识预习+教师引导+知识巩固”三个环节,即“1+1+1教学模式”。

“1+1+1教学模式”有四个要注意的地方:

一是课堂内预习。

学生不在课前预习,而是在课堂内预习。课堂内的预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果在课前预习就失去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意义。当然,课堂内预习不是一上课就让学生自己看书,而是要求教师首先进行适当导课,提出几个问题、社会热点、故事等,给学生造成悬念或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预习。

例如:九年级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这一课,

教师问学生:你们今年在九年级学习比起八年级有没有压力,考试时愁

不愁?

学生:有压力。

教师: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你们有这种现象,应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探讨一下,请同学们看《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这一课。

课堂内预习方法指导很重要,即学法指导。这个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关键,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以便达到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预习中感到学习的快乐。具体的方法如下:其一、注意课文中的结构和层次。要注意书本上的一些符号,例如,每一自然段前的"圆圈”和“菱形”等,注意到这些就能把握每一框的内容结构。预习起来就清晰简单多了。

其二、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解决课本中提到的问题。

1、一般简单的问可以从以下考虑:

问题类型考虑问题的思路

1 判断类所学知识、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政治立场判断

2 警示语宣传标语语言简洁短小或书上的观点

3 举例类事例类联系历史,生活,社会社区自己经历

4 做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理想学习宣传践行

2、一些提出的问题可以从材料中找答案。预习是直接在材料中划出就可以了。

3、一些看起来很难得问题只要学生在预习时把握课文结构,不难作出正确的答案。可以用“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考虑问题得出答

案。例1:(逻辑思维)

九年级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笑迎七彩斑斓》这一课中,怎样战胜挫折?学生依据逻辑思维可以课本中找出答案,即:

1、战胜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我,

2、要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3磨砺意志

4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例2:(逆向思维)

九年级第三课第二框《抵制不良诱惑原理违法犯罪》中结尾部分的思考题“这名花季少女走向自焚之路的罪魁祸首是谁?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重演?”

在预习的时候学生逆向思维不难得出第二问答案课本上小标题的结论:崇尚科学,自觉抵制flg等邪教组织的蛊惑。

4、预习中肯定有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第二个环节中解决。

其三、预习时简单构思。学生在预习中,构思答案时简单几个关键字就可以了,不必要一字一句写。这样可以节约预习的时间。

其四、预习时间的不确定性。在学生预习的时候,不要规定时间,因为课文的内容有长有段。有时候课文的量太大,就分成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预习的时候教师在教室中巡视,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情况来确定什么时间结束预习。

其五、预习时要在课本上做上一些科学统一的标记。标记的统一主要是为了将来的复习。教师可以规定统一规定符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用什么符号,只要一本书上符号统一就行。

其六、预习较快的学生,在其他学生没有完成预习的情况下可以对于一些需要讨论的题讨论。

其七、在学法指导下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预习做的好,其它两个环节就轻松多了,因此学生适应这一过程也是学法交流的过程,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每月进行一次学法交流。

二是教师引导。

教学引导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预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加以引导,完成教学任务。在引导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要主动驾驭课堂。课堂的纪律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随便乱喊和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于学生中的不同的观点,不要轻易的否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刁钻的说法可以放一放,不要轻易的下结论。但是始终有一个前提: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政治立场。

其次、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灵活,因人而异。具体表现在:(一)优差择问得当。差生问简单的,优生问难的。这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的答案可以拓展,拓展学生思路。适当的扩展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

例:在九年级思想政治课中的《爱心的作用》这一课中学生对于爱心作用的理解,可以给学生拓展。课本中对于爱心的作用只是从个人角度来讲。再从家庭、学校、社会、民族等角度来理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很宽阔了。

(三)在学生回答的答案中选一最优的答案作为标准答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次、一些用常规学法和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帮助学生归纳、引导。

例:九年级第四课第二框《实现人生的意义》中最后一道思考题“这些英雄模范人物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想一想,他们共同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什么?请结合实例与同学讨论,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就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师:雷锋、王进喜、钱学森、邓稼先、任长霞等他们的工作岗位不同,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吗?

生:尽到了

师生:也就是说他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师:他们这样努力的工作是为了谁?自己吗?

生:不是,为了人民、国家、社会、集体、人民

师:他们为国家。社会他人做出贡献是为了高额回报吗?

生:不是,

师:这些事迹体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从他们的内心讲,个人利益高还是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高?

生:国家、社会、集体、人民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国家、人民、社会、集体的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剩下的第二问的讨论就简单多了。

最后、要理论联系实际,多联系一些生活、社会、国际中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九年级第十一课第一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在p121有这样一道题:我国发展进程中还有那些问题?请举出几个事例。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世界金融危机,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知识的巩固。

知识巩固要处理好作业,练习册、背诵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的时候,对作业的量要适当的控制,最好当堂完成或半完成。也可直接做资料上的练习题,学生的练习必须是精选的习题,练习后在对其讲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背诵这种方式,现行的课本中用的不是那么太多,在学生背诵的时候教师要给一些窍门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例如九年级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抵制不良诱惑原理违法犯罪》这一课,对于犯罪特征的记忆,可以通过书本上的材料帮助学生,张某砍人抢钱严重社会危害性

被公安机关抓获触犯《刑法》

后判十年有期徒刑《刑法》处罚

用这个示例记忆犯罪三个特征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练习册、背诵这三种方式要灵活应用(或应用其他方式),不是单选一种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内剩余时间来确定用什么方式进行练习巩固。

四、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一个过程。教学和学法要循序渐进,最好2周能适应这种模式。

立足校本教研,优化课堂结构,就是要“1+1+1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改革,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后记:

教学中不乏有一些班级的总体不佳的情况,用此模式有点困难,对此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模式,例如:“授课+巩固”模式(1+1教学模式)。在现实教学中不是一种模式的运用,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以一种教学模式为主其它模式配合的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教学更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学用“1+1+1教学模式”效果也很佳。

我之所以用这种模式不是为了推广这种模式,而只是想通过此模式向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一个研究教学模式的平台,各位教师依据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学历、性格、阅历,地域、环境等不同的条件形成能适应学生发展的自己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风格、方式、模式对学生来说每天是丰富的大餐)。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共和国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为此,我将不断的探索和追求,同时不断的向其他同行学习请教,欢迎大家给我建议,谢谢!

参考文献:

《组织课堂讨论优化课堂教学》陈淑燕《陕西教育》2008教学7-8月号《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的快乐主体》谢建丽《陕西教育》2008年教学9月号《我对“三轮循环学习法”的一点尝试》李有才《陕西教育》2008年教学11月号《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习对方式的转变》施风雷《陕西教育》2009年教学1-2月号《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的交往》叶伟胜《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 1-2

《政治课堂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徐吉星《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 3 《优化课堂环节的探索》张世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