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2023年心肺复苏操作新版指南

2023年心肺复苏操作新版指南

2023年心肺复苏操作新版指南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心肺复苏(CPR)操作指南,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根据2023年的最新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本指南对2020年版本进行了更新。

请在使用本指南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

更新内容1. 胸外按压1.1 按压频率建议成人和儿童心脏骤停患者的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对于婴儿和新生儿,按压频率为100-140次/分钟。

1.2 按压深度成人和儿童心脏骤停患者的按压深度至少为5cm,但不超过6cm。

对于婴儿和新生儿,按压深度至少为4cm,但不超过5cm。

2. 人工呼吸2.1 通气方法建议使用口对口或口对鼻通气。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口对口通气。

2.2 通气频率成人和儿童心脏骤停患者的通气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

对于婴儿和新生儿,通气频率为每分钟15-20次。

3.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3.1 AED的选用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AED。

建议使用具有自动检测和分析心律失常功能的AED。

3.2 AED的操作按照AED的提示操作,包括贴好电极片、连接电源、开始分析心律失常、按照提示给予电击等。

4. 团队合作4.1 角色分配在复苏团队中,明确各个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包括领导者、按压者、通气者和观察者等。

4.2 沟通与协调复苏团队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复苏操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至关重要。

请医疗专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遵循本指南,不断提高心肺复苏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急救服务。

请注意,本指南仅供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请遵循当地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

如有疑问,请及时与专业医疗机构联系。

2023年心肺复苏操作新版指南

2023年心肺复苏操作新版指南

2023年心肺复苏操作新版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心肺复苏(CPR)操作的最新指导,以确保操作者能够正确地执行心肺复苏,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CPR操作步骤1. 首先,确认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观察患者是否无意识,没有呼吸或只有杂音性呼吸。

2. 若患者需要心肺复苏,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若有旁人在场,指派他们帮助呼叫急救人员。

3. 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有明显的呼吸道梗阻。

若有,进行清除。

4. 检查患者是否有脉搏。

若没有脉搏,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5. 胸外按压时,将双手交叉放置于胸骨下方,压迫胸骨下1/3处。

按压频率应为每分钟100-120次,压迫深度为至少5厘米。

6. 在每次按压之间,确保胸廓完全回弹,避免压迫时间过长。

7. 每2分钟进行一次心肺复苏检查。

检查脉搏和呼吸,如果有迹象表明患者恢复了自主循环,继续观察患者的状况。

8. 若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用,按照AED的指示进行电除颤。

在电除颤前确保患者的胸部干燥。

9. 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恢复自主循环。

注意事项- 在执行心肺复苏操作时,操作者应尽量保持冷静,按照指南进行操作。

- 若有其他合格的急救人员在场,可以协助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 操作者应定期接受心肺复苏培训,以保持技能的熟练程度。

- 如果有任何不确定的情况,操作者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寻求专业帮助。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心肺复苏操作的新版指导,包括了确认患者需要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操作、AED使用等步骤。

操作者应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并及时呼叫急救人员以获得进一步的支持和帮助。

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血管加压素
• 建议为CPR期间替代的血管升压药 • 尚无研究证明加压素可提高心肺复苏长期预后 • 建议可用40U加压素替代首剂量或第二次剂量的肾上
腺素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阿托品
• 消除迷走神经作用的药物,对于心搏停止患者无已知 的不良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心动过缓和心搏停止
• 但无动物和人类的随机研究支持该药可改善预后 • 静脉给药剂量为每分钟1mg,总剂量为3mg • 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止时常规性使
胸外按压时尽可能减少中断:每次更换按压者应在5s内完成;在实施保持 气道通畅措施,评估循环呼吸,或除颤时中断时间应不超过10s。
按压间歇的放松期,操作者应不加任何压力,以保证胸部的充分回弹;同 时,手掌不离开按压部位的胸壁,以免移位。
④按压定位要准确,按压时手指不能用力、手掌不能移位。 ⑤ 按压需均匀、连贯、有节奏地进行,切忌突然急促地撞击。
• 婴儿头部过于伸展,可能造成气道阻塞。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3. 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球囊面罩呼吸
气管插管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单人复苏通气
• 建议单人复苏时采用口对面罩人工呼吸(低感染风险)。 单人复苏时使用球囊面罩,需经专门培训。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 双人复苏通气——球囊面罩
要求:选择适合面罩;操作者在患者头侧;E-C手法;
出现室颤的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与电除颤时间的关系
除颤时间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电除颤与CPR对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电除颤(非同步电复律) 1. 适应症: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是绝对适应症 2. 心跳骤停后先立即行心肺复苏,同时准备除颤仪,判断 如果是室颤要在3分钟内除颤。 3. 一次电除颤后立即恢复新一轮的心肺复苏,再次再判断 心律,确定是否除颤。

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观察意识状态: 评估意识是否清 醒
观察循环情况: 检查皮肤颜色、 温度等指标
观察复苏效果: 评估心肺复苏是 否有效
及时就医:在心肺复苏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评估: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诊断: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在心肺复苏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心肺复苏的定义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在急救中的应用 心肺复苏与生命安全的关系
恢复心跳和呼吸功能
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防止脑死亡和多器官衰竭
挽救生命,提高生存率
确保现场安全:在实施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对施救者 和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普及与教育:未来心肺复苏技能将成为公民基本技能之一,政府、学校、企业等将加强培训和普及工作。
科技与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智能化的心肺复苏设备和辅助工具,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培训与认证:未来心肺复苏培训将更加规范和专业,可能需要通过专业机构认证才能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
社区与救援:未来社区将建立更加完善的心肺复苏救援体系,提高公众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评估指标:包括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等 复苏成功标准:自主循环恢复,且持续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复苏失败原因:包括复苏时间不足、按压深度或频率不正确、给药途径不当等
复苏后处理:包括维持有效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等
培训对象:医护人 员、急救员、志愿 者等
培训内容:心肺复 苏的基本知识、技 能和操作流程

2023年最新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指南

2023年最新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指南

2023年最新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的心肺复苏(CPR)操作流程,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急救措施。

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步骤。

步骤一:检查安全- 在开始CPR之前,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检查是否有任何潜在的危险因素,例如火灾、电击等。

步骤二:确定意识状态- 通过轻拍患者的肩膀或大声喊叫来尝试唤醒患者。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可以确定其失去了意识。

步骤三:呼叫急救- 尽快呼叫当地急救电话或医院的急救部门,告知他们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步骤四:开放气道-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仰面朝上。

轻轻抬起患者的下巴,使其头部向后仰,打开气道。

步骤五:检查呼吸- 听、看和感觉患者的呼吸。

仔细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并倾听呼吸声。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立即开始CPR。

步骤六:进行胸外按压- 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下方中央,另一只手放在上方。

用身体的重量向下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

每分钟进行100-120次的按压。

步骤七:进行人工呼吸- 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鼻孔捏住,用您的嘴对患者的嘴进行呵气,每次呵气持续1秒钟。

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并听到呼吸声。

步骤八:继续CPR循环- 持续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意识。

注意事项- 在进行CPR时,尽量避免中断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循环。

- 如果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在附近,可以考虑使用它来提供更好的急救措施。

- 如果有专业医护人员在场,尽量与他们合作,共同进行急救操作。

总结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最新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指南,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急救措施。

按照步骤一步步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意识或急救人员到达。

请确保在实际操作前接受相关培训,并了解当地的急救法规和指南。

2023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

2023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

2023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1. 概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措施,旨在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来恢复受害者的心跳和呼吸功能。

本指南根据2023的最新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建议编写,为心肺复苏的实施提供专业指导。

2. 评估现场安全在实施心肺复苏前,首先确保现场安全,避免触电、火灾等风险。

判断受害者是否意识丧失,可通过轻拍其肩膀并大声询问来判断。

若受害者无反应,立即呼叫紧急救援电话。

3. 判断呼吸将头部后仰,打开气道,用手指触摸受害者喉咙,观察是否有呼吸动作或呼吸声音。

判断时间为10秒以内。

若受害者无呼吸或仅有异常呼吸(如仅有喘息),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胸外按压将受害者平躺在硬质平面上,跪在其一侧,双手叠放,掌根部放在受害者胸骨中部。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成人5-6厘米,儿童和婴儿相对较浅。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充分回弹。

5. 人工呼吸在确保气道开放的情况下,覆盖受害者口鼻,吹气使胸廓有明显的起伏。

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若吹气过程中发现受害者有自主呼吸,可以暂停心肺复苏,但仍需密切观察。

6. 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30:2的比例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持节奏一致,避免中断。

7. 救援器材的使用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按照AED提示操作。

将电极片贴在受害者胸部,开启AED,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在AED分析心律期间,不要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8. 持续心肺复苏直到紧急医疗服务人员到达现场,或受害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都要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如有条件,可以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如使用呼吸机、注射药物等。

9. 注意事项- 确保受害者平躺在硬质平面上,避免在软床上进行胸外按压。

- 按压时,避免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要用整个身体的重量。

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注:不建议“连续三次电击方案”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除颤能量
成人除颤
只按下1个充电 同时按下2个放电
放置胸骨右缘 第二肋间
放置心尖部
1电源开关 2能量选择
同步按钮
3按下其中一个 充电
充电提示
充电完成
4放置电极,同 时按下放电
放置胸骨右缘 第二肋间(心底)
5.充电
4.能量选择
2. 监护位 1. 电源开关
婴儿头部过于伸展,可能造成气道阻塞。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3. 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球囊面罩呼吸
气管插管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单人复苏通气
建议单人复苏时采用口对面罩人工呼吸(低感染风险)。 单人复苏时使用球囊面罩,需经专门培训。
施救者呼出的气体含 有17%氧气和4%的二氧化碳, 这种氧含量可满足患者的需 要。有条件时,应补充氧气, 提供氧浓度。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 建立高级气道,气管插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 CPR期间最常用的心血管活性药物 • 显著升高中心动脉压,增加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压 • 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是禁忌或有害的 • 建议成人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 • 儿童剂量:0.1mg/kg • 静脉给药\骨内给药\气管内给药
胸外按压时尽可能减少中断:每次更换按压者应在5s内完成;在实施保持 气道通畅措施,评估循环呼吸,或除颤时中断时间应不超过10s。
按压间歇的放松期,操作者应不加任何压力,以保证胸部的充分回弹;同 时,手掌不离开按压部位的胸壁,以免移位。
④按压定位要准确,按压时手指不能用力、手掌不能移位。 ⑤ 按压需均匀、连贯、有节奏地进行,切忌突然急促地撞击。

2023年心肺复苏最新操作指南

2023年心肺复苏最新操作指南

2023年心肺复苏最新操作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心肺复苏最新的操作指南,以帮助医疗人员在急救场景中正确、高效地进行心肺复苏。

操作步骤1. 确认意识和呼吸确认意识和呼吸-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大声呼唤患者并轻轻摇晃其肩膀。

-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不超过10秒钟。

2. 紧急呼叫急救紧急呼叫急救- 若患者没有意识和正常呼吸,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

- 说明患者情况,包括所在位置和病情描述。

3. 开始胸外按压开始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裸露胸部。

- 将一只手掌放在另一只手背上,手指不要直接接触患者胸部。

- 以每分钟至少100-12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压缩深度至少5厘米。

- 压缩和放松的时间应相等,保持均匀的力度。

4. 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 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 将患者头部后仰,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对嘴或口对面罩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

- 每次呼气时间应控制在1秒钟左右,观察胸廓抬起并听到呼气声。

- 每次人工呼吸后,即刻进行下一次胸外按压。

5. 持续心肺复苏持续心肺复苏- 保持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 尽量避免中断胸外按压,如有需要,尽量减少中断时间。

- 若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可用,按AED指示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是一项累人的任务,尽量确保急救人员之间进行交替以减少疲劳。

- 在胸外按压过程中,避免压迫患者的腹部或肋骨。

-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确保患者的头部正确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 若患者在意识恢复前恢复了自主呼吸,仍然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结论本操作指南提供了2023年心肺复苏最新的操作步骤,希望能够帮助医疗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执行心肺复苏,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生存率。

请务必每年进行相关培训和更新,以保持技能的熟练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代心肺复苏术
❖ 20世纪50年代,将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这两种复苏结 合起来,大大提高复苏效果,明确定义为心肺复苏。
❖ 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制定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 ❖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协会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
南。 ❖ 现代心肺复苏突出一个早字,早发现、早诊断、早抢救、早
救人员赶到或患者出现自主循环体征。
.
心肺复苏要点
1.心脏骤停有哪些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断续,呈叹气样,以至停止; (4)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 (5)心音消失。
.
心肺复苏要点
2.心肺复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症:各种原因致循环骤停或呼吸骤停。 禁忌证:(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 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4)凡已明确心、肺、脑功能 不能逆转者。
.
心肺复苏要点
4.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有? (1)复苏过程中头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2)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胃胀气。 (3)确保足够的按压频率和深度,按压尽量不中断。 (4)按压时肘肩腕关节成直线,与患者长轴垂直;放松时让 胸廓充分回弹,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
.
时间就是生命
❖ 在常温下心脏停跳: ❖ 3秒—病人感到头晕 ❖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 30秒—呼吸停止 ❖ 40秒—全身抽搐 ❖ 60秒—瞳孔散大 ❖ 4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 10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 “黄金4分钟”
.
时间与抢救成功率
❖开始抢救时间
方法二:使用简易呼吸器使用E-C手法压紧球囊面罩,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单手按压气囊到 底,送气量500~600ml,送气时间1s。2次人工呼吸时间小于10秒
CAB循环
按胸外按压:呼吸= 30:2;CAB程序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及呼吸,如已 恢复,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判断。如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未恢复,持续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急
紧急呼救
如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立即拨打120,或大声呼救他人帮助:来人啊!救命啊!请 拨打120。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步骤C-A-B)。
.
进行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
C
体位放置:患者仰卧位坚实平面(外伤患者保护颈椎),检查是否硬板床,如为软床,胸下需 垫胸外按压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四肢无扭曲,去枕;
成功率
❖ <4分
50%
❖ 4—6分
10%
❖ >6分
4%
❖ >10分
0.09%
❖ 因而将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作为心肺复苏的“黄金 时间”超过10分钟,几乎无成功的可能,由此可见, 当遇到心脏骤停的病人,在医生到达之前,要抓住
宝贵时间,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现场安全
现场安全性判 断
查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不应在火场内进行。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2指处(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
开放气道A
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上翘、并拢,只以 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抬起时胸壁充分回弹;
按压深度:5-6cm(成人); 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30次后执行“A”。
期脑保护才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
心跳呼吸骤停
原因: ❖ 1、各种心脏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且
70%死于院外。 ❖ 2、突发意外事件: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
伤。 ❖ 3、手术及麻醉意外。 ❖ 4、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
曾经门诊一低钾患者…. ❖ 5、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药物过敏等。
2017版AHA心肺 复苏指南摘要
.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
❖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 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 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 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 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评估患者及 呼救
判断患者意识
拍其双肩,在其两侧耳边大声呼喊患者,轻拍重唤 “**,你怎么了?”如认识患者,应 呼其名。
(同时听、看、摸)侧身低头,将耳垂靠近患者鼻孔,细听有无呼吸;眼睛观察患者胸 判断呼吸、颈动 部有无起伏;无起伏表示呼吸停止。判断呼吸同时,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颈动脉
脉搏动 有无搏动。判断时间5-8秒(1001,1002,1003……1008)。颈动脉位置:气管正中部(相 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或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
心肺复苏要点
3.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是? (1)能摸到大动脉搏动 (2)脸颊、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3)出现自主呼吸或呼吸改善 (4)散大的瞳孔缩小 (5)眼球活动,捷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 (6)ECG有波型改变 (7)收缩压>8Kpa(60mmmHg) (8)肌张力恢复或增高 (9)神志意识改变
❖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 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 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 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 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
心肺复苏的历史
❖ 古代的复苏术 ❖ 1、利用体位复苏:约3500年前,埃及人将溺水患
者使用倒挂法,双脚挂在树上,头向下;排除肺内 积水,另一方面增加了胸腔压力以助呼气。 ❖ 2、利用刺激复苏:1000年前,针刺人中、羽毛刺 激咽部诱发呕吐。 ❖ 3、人工复苏呼吸:公元前800年,口对口救活一个 孩子的描述:她伏在孩子的身上,嘴对着孩子的嘴, 眼睛盯着孩子的眼睛,手握住孩子的手,用这一方 法救活了一名濒死的儿童。 ❖ 4、公元200年左右,华佗在抢救呼吸心脏骤停时, 应用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这是最早的记录。
①必要时清理气道异物,取下活动义齿。②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下颌、耳垂与身体长轴 垂直。
人鼻、包口吹气(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封闭腔,用力吹气, 吹气时间1s,吹气前普通吸气即可)。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吹气量500~600ml。 吹毕,松开鼻孔1-2s,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见胸廓抬起即可。吹气2次后,立即进行胸外 心脏按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