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9课知识点
初中历史第9课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第9课知识点总结一、丝绸之路的形成和作用1. 丝绸之路的形成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贸易通道,主要贸易商品是丝绸。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中国的丝绸被引入西方,西方的黄金、珍珠、玛瑙等商品也被引入中国。
丝绸之路逐渐由中国向西方拓展,成为贯穿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2. 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中西方的人民相互认识和了解,学习了对方的文明和科技。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合作,也使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二、丝绸之路的阶段和特点1. 丝绸之路的主要阶段丝绸之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早期的丝绸之路、中期的丝绸之路和晚期的丝绸之路。
早期的丝绸之路从汉代开始,主要贸易商品是丝绸、药材、珍珠等。
当时的丝绸之路贸易相对较少,交通不便,主要是通过陆路贸易。
中期的丝绸之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其贸易达到了巅峰,贸易范围扩大,交通更加便利。
这时期的丝绸之路不光是通过陆路贸易,也涉及到了海上贸易。
晚期的丝绸之路从唐宋时期开始,其贸易逐渐减少,贸易路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时期的丝绸之路贸易逐渐由陆路转向了海上,贸易范围也有所扩大。
2. 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包括: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国际贸易发达,商品丰富;文化交流频繁,信息传播广泛。
丝绸之路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这使得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国际贸易发达,商品丰富。
中国的丝绸、药材,西方的黄金、珍珠等商品贸易频繁,使得东西方贸易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频繁,信息传播广泛。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人民相互了解,文明交流,信息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影响1.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印度、中东、非洲等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通道。
随着唐宋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成为继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的重要贸易通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背诵内容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原因?(或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农业耕作技术:耕作技术提高,宋朝南方出现秧马,复种技术。
3、粮食作物:(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4、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都市贸易繁荣(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兴起了大量商业都市,其中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城市中街道以及窄巷之内都可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3)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2、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海外贸易繁荣(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1.时间: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思考:1.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背)(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七年级历史第9课笔记整理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历史篇章
第9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一、隋朝的统一与开皇之治
隋朝的建立:隋朝(581-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通过战争统一了南北朝,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
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达到了繁荣和富强的局面,被称为“开皇之治”。
二、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由唐高祖李渊建立。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达到了繁荣和富强的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唐朝的进一步发展。
三、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达到了繁荣和富强的局面,被称为“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由于统治者的腐败和军民的不满,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内战。
四、唐朝的对外交往与文化繁荣
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交往,包括贸易、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时期,中国的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五、盛唐气象与唐代社会的特点
盛唐气象:唐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被称为“盛唐气象”。
唐代社会的特点:唐朝时期的社会具有开放、包容、多元的特点,社会风气开明、宽容。
同时,唐朝也是一个民族团结、对外交往频繁的时代。
以上是一份简单的七年级历史第9课的笔记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生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义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知道秦灭六国及其意义;2.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3.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知识点01 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秦国经过 ,(秦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 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秦朝建立:公元前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即学即练1】(2020·广东揭阳榕城区二模卷·3)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三公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 .皇权制、中央集权制、法家思想C .三公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 .皇权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即学即练2】(2020·湖北襄阳·12)秦朝建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行省制D.科举制知识点0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行政)、(军事)<曾长期虚设其位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9课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9课
: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科技技术。
在古代,中国的科技曾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尤其是在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等领域,成果惊人。
这些科技发明的诞生,不仅给中国自身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借鉴并应用。
一、造纸术
造纸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张制造技术。
据考证,最早的纸张是西汉时期的纸张,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麻质纸。
造纸术的出现,让书写成为了可能,奠定了丰富多彩的文字文化发展基础。
二、火药
除了造纸术之外,古代中国的火药也是非常有名。
火药是用硝酸钾、炭末和硫磺三种原材料制成的,它最初是做为一种药物存
在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被应用到了战争中,成为了一
种重要的战争武器。
同时作为一种商业商品,火药的出现也极大
的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三、指南针
在导航的领域,指南针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
在唐朝时期,人们使用了磁石制成的指南针,可以指示方向。
从此以后,人类
在航海和航空方面的发明和发现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四、印刷术
印刷术也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发明之一,使得文化的传播和
交流变得更加容易。
在唐朝时期出现的雕版印刷术,是印刷术最
初的形式之一,其曾经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大藏经》等工作。
总之,中国的古代科技发明历经数千年的沉淀,这些科技的发
展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
的科技进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提纲一、秦灭六国1.原因:①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顺应民心;③商鞅变法后实力超群;④嬴政重用人才。
2.时间: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年建立秦朝3.人物:4.顺序:秦先后攻灭、、、、、5.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6.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军事和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的意义: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4.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2. 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为。
②统一制度,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加强交通:①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水路:开凿,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知识点导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知识点导图本文将围绕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理,希望对大家学习历史有所帮助。
一、秦朝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其统一中国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一世袭位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和统一战争,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1. 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将中国分为36个郡和72个县,设立三公九卿制度。
2. 经济制度:实行半封建半奴隶制度,对土地和人口实行统一管理。
3. 文化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修建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宏伟工程。
二、汉朝的政治和文化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其政治和文化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政治制度: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也推行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给予地方官员相对的自治权。
2. 经济制度:在汉朝时期,农业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手工业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3. 文化制度:汉朝出现了许多文化代表作品,如《汉书》、《后汉书》等历史专著,以及《诗经》、《楚辞》等文学经典。
三、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战国时期之一。
在这一时期,三国之间进行了多场激烈的战争。
1. 政治制度: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时期,其政治制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 经济制度:在三国时期,中国的经济形势比较困难,尽管民间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3. 军事制度:三国时期的军事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骑兵、轻骑兵、步兵等多种兵种。
四、唐朝的政治和文化唐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其政治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官员选贤任能的特点,文官和武官并重,创立了科举制度。
2. 经济制度:唐朝时期,商业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农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 文化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时期,出现了大量文化名人和文化代表作品,如《全唐诗》、《唐文粹》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秦灭六国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人民苦于战争渴望统一.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
(3)秦王嬴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秦灭六国的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
3、秦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是什么?
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阳
4、秦朝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是什么?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3)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
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作用: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军事上: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作用:有利于北方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6、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